语文课堂中的提问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提问策略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口语训练的重要手段。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可见,提问有多么重要。而课堂提问的好坏更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一节课中的提问很多很多,有的老师甚至从上课问到下课,但他们所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要知道只有精彩的提问才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才能开启学生智力的大门,才能打开学生滔滔不绝的话匣子,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才能避免单一的注入、“满堂问”,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优秀的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想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好不好”、“有没有”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的教师提问问题过难,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这样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节课的成败往往在提问的关键处。
究竟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呢?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擅长设疑、擅长提问,使课堂不时笼罩在疑问的“迷雾”中,虽虚无缥缈,却神奇诱人,学生乐于在这迷雾中求寻和追索,由此使他们的认识得到升华,能力经受考验,当他们找到满意的答案时,一定会获得更新、更浓、更久的快感。
一、课堂提问课前要精心设计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时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上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学生就会望而生畏,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提问既要有深度,又要体现层次性,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果子”“找一找寻到果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例如教学《郑和远航》一文时,我问“郑和远航的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凶险?”学生通过寻找知道了郑和遇到的凶险一是指“险恶的风浪”,二是指“海盗的袭击”,然后我接着问“从郑和处理遇到凶险的过程中你看出郑和怎样的品质?”这样层层递进,不仅让学生知道郑和远航途中遇到了种种凶险,还让学生明白了郑和的品质。这样问题一环套着一环,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紧凑有效,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要紧扣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捷。这就是说,作为一个老师,课上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时刻处在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中,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处于兴奋、愉快的思维状态。那么,我们的课堂提问要紧扣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例如教学《二泉映月》一文,导入时我先播放《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然后问“从这首曲子中你听到了什么?”从听到问,激发学生
阅读课文的兴趣,继而让他们自由读课文,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切入到课文的相关内容。整节课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再如教学《克隆之谜》一文时,我先问“你们知道孙悟空吗?”听到孙悟空学生的劲就大了,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陈月凤都举起了手,继而我问“你们知道孙悟空最大的本事是什么吗?”大家一起说“拔下一根毫毛就能变出千千万万个孙悟空”。我接着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孙悟空的这种本事。由学生最喜欢的孙悟空导入,把科学名词和孙悟空连在一起,立即走进了学生的心里,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眼中都放射出异样的光彩。
三、课堂提问中要体现一个“活”字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小世界”,课堂上就要灵活把握问的时机。针对问题的难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切忌“蜻蜓点水”、“我呼你应”、即问即答,要使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产生顿悟。提问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注意正确分析判断学生的回答情况,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其次,单位时间内的群组疑问应涵盖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及其思维线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不断延展其思维轨迹,感知知识信息。把握突破途径,从而通过自我思考而获取新知,提高能力。因此,教师提问时一方面要加强各疑问个体之间的相互构成、协调、配合、互补,另一方面既要有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横向拓展,又要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纵深发掘,让学生从不知到知,由浅知到深知,由少知到多
知转化。
四、课堂提问要敢于放手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要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就必须彻底改变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从教师的问转化为学生的问,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借助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大胆地向教材、老师质疑,并逐步由“敢问”向“善问”发展,一步步向思维的深层次拓展。这一目的的实现离不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的有意识的训练,指点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该让学生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刚开始时,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如看着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你觉得课文中讲了什么?”,学完课文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先让学生养成问的习惯,学生质疑的能力培养起来了,我们再要求学生应该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问,让学生问贯穿整个课堂。例如在教学《爱如茉莉》一文时,我班的学生在课文学到关键处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真爱就如茉莉?我引导说课文中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是怎样体现的?你觉得这样的爱就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提问,自己总结最终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他们看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我们的孩子是有能力的,我们何不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呢?千万不要让他们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始终让你来“培育”。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
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可以说,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我们一定能看到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
(作者单位:高淳县砖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