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概况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概况总结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概况总结(一)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从根本上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其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2)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怎么样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的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三)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中国实行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这制度为中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四)为什么要按劳分配?(1)是由中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五)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一物质资料得生产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物质资料生产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得主要出发点,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得能力。
就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得决定因素。
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与劳动者三个要素。
劳动对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得对象。
(一类就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得自然物质;另一类就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得物质。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得一切物质资料与物质条件。
最重要得就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得发展状况,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得物质标志。
劳动者:具有劳动经验与劳动技能得人。
就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得决定性得因素。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得各种经济关系。
使人们最基本得社会关系。
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与交换过程中所处得地位与关系;产品得分配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构成物质资料得生产方式。
它们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得不断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与发展得要求,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得客观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得矛盾就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得基本动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得矛盾,就是制约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得重要因素。
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得综合构成社会得经济基础,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得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得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放作用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学就是研究生产关系得一门科学。
二物质资料生产与在生产得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起点) (中间环节) (终点)政治经济学得任务:作为一门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得理论经济科学,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实现与发展得运动规律就是它得根本任务。
政治经济学得性质: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政治经济学得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得意义:社会主义革命得经济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得经济理论依据、运用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得典范、财经专业得理论基础与社会科学得重要知识第二章商品与货币☆商品得二因素:商品就是用来交换得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以及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4.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时,应重视对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和运行机制的研究,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某些有效措施。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劳动过程的三要素是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生产工具是最重要的,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水平。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3.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其中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着根本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因是因为它能提高生产力。
4.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了解生产力状况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生产居于首要位置,起决定作用,其他三个方面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6.社会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7.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经济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在于它们是由人类社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经济规律的类型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共有的经济规律、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和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本章主要讨论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社会再生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了维持和扩大社会生产,必须重复进行的生产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都是商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针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3.4.交换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进入市场交换。
表现:两种使用价值想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多种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时会形成不同的数量关系。
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统一性: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
B.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因素。
交换才能成为社会劳动。
不好。
对立性:A.一切商品对由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值.B.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D.只有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的内在矛盾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活动)1.具体劳动: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的社会属性)(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的交换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统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4.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私人劳动: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章知识点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22.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物反过来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使其膜拜物
商品价值量
23.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量。
2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一种含义)
31.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技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分工协作、劳动组织、生产管理)形式,劳动对象的状况,以及自然条件等。
32.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创造的使用价值越多。
33.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18.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由私人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而成为社会劳动,需要两方面条件:一方面,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其他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并且是等量劳动时,私人劳动才能成为社会劳动。私人劳动所具有的社会劳动的性质,不能直接在生产者那里得到表现和承认。各个商品生产者是在社会分工的特定部门独立经营,各自在独立经营条件下提供劳动产品。
25.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了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上去的劳动量,这个劳动量就是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市场需求量直接决定。
26.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决定第一种含义所决定的商品价值量的实现程度。如果某种商品生产的总量超过了市场需求量,其所包含的由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不可能完全得到实现。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导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人类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就植根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和变革之中4.生产力&生产关系5.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生产的基本要素6.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支配作用7.生产资料是构成生产力的物的因素→传导体→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9.物质资料生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生产,而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同时这种研究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规律11.狭义的生产关系: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12.广义的生产关系: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13.生产、分配、交换、消费14.生产是实际的起点,起支配作用;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式中间环节15.分配、交换和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都是由生产决定和派生出来的16.狭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由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上的经济关系构成的生产关系总和的性质17.生产&消费生产要素的消费;产品的消费直接是生产直接生产过程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需要消费可以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创造出生产的内在动机和目的18.生产&分配生产要素的分配先于生产,成为生产的前提,并决定着生产的结构和产品的分配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就是个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以及由此决定的个人在生产中的地位19.生产&交换活动和能力的交换;生产资料的交换;生产单位、部门之间的交换20.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决定,同时又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2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高一政治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经济学)学习提纲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一、商品:1、商品的产生和发展:(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3)经济存在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4)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2、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2)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3)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4)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称作商品的两个因素;1、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3)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4)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二、货币: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的职能:(1)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3)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4)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购......买手段)....;(5)货币在国与国的经济关系中具有以下作用:第一,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第二,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第三,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国际贷款、转移财产、战争赔款等等;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2)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三、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2、价值规律的作用:(1)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汇总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1)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流通手段。
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只能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其他职能贮藏手段(作为社会财富被保存起来)支付手段(偿还债务、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世界货币(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等)5.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因为其相对于金属货币的优点,成为了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
6.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即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即通货紧缩)。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1.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结算与信用工具经济往来常用的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
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3.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汇率的变动: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中学政治经济学学问点总结一、货币(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构成商品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运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能够满意人们某种须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运用价值。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肯定阶段的产物。
它大致经验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别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须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须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开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运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运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需以流通中所须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限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详细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应;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和提款打算金率,紧缩银根,削减财政、投资,努力增收节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C要限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通货紧缩对策:实行主动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学习重点G1-1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学习重点G1-1《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学习重点G1-1本章学习重点内容一、主要概念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账、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生产社会化、社会分工、个别分工二、主要问题1、商品二重性与劳动二重性(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交换形式),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有用劳动,即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久条件。
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构成社会分工。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次劳动的两方面,它们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
商品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2、价值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之间差异,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
第一、当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商品交换,他的劳动全部得到补偿。
第二、当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商品交换,他的劳动不能全部得到补偿。
第三、当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商品交换,他的劳动不仅全部得到补偿,还能获得额外收入。
(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与成反比。
(注意:指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企业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使商品生产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劳动时间,获得额外收入。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 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 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总是受
第三章 基本概念 ①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一般用
剩余价值m与可变资本v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表示剩余价值总量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相对剩余价值假定工作日长短已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改变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比例生产剩余价值和提高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基本原理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联系
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
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商品价值 =c+v+m
⑤剩余价值率( m’):剩余价值 (m)与可变资本 (v)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m’=m/v) 即(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 可变资本 或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用 M 表示剩余价值总量, V 表示可变资本总量,则 M=m ’*V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 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1)含义: 商品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种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提示]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服务、无形的技术也可以成为商品;③商品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再也不是商品了。
④捐赠品不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仍然是商品。
(2)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使用价值含义: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实用价值。
地位:自然属性, 与其他有用物品的共同属性。
意义: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所以不同商品之间才需要相互交换, 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②价值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地位:社会属性, 商品的特有属性。
意义:所有的商品都有价值, 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
价值是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础。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交换。
③关系: 对立统一统一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 也就没有价值, 因而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 也不可能成为商品。
(没有使用价值东西, 一定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东西, 一定有使用价值。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属于生产者和消费所有者。
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要实现商品的价值, 为此必须让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为此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1)产生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货币产生。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学习重点G1-1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学习重点G1-1《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学习重点G1-1本章学习重点内容一、主要概念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账、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生产社会化、社会分工、个别分工二、主要问题1、商品二重性与劳动二重性(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交换形式),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有用劳动,即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偿,还能获得额外收入。
(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与成反比。
(注意:指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企业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使商品生产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劳动时间,获得额外收入。
(见课本19页)3、货币流通规律(1)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决定因素是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这两个因素。
货币流通公式:(略,见课本24页)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3)通货膨涨与通货紧缩。
1、通货膨涨: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直接原因: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量。
深刻原因:出现了使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量的因素。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
产生主要原因:政府紧缩根;消费者和生产者对未来经济不乐观宁愿保有货币而惜购惜投,导致消贲和投资不足,等等。
高一政治经济学知识总结
高一政治经济学知识总结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工具【特别提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人民币与外币汇率的变动【特别注意】人民币币值变动与外币币值变动是相反的,同一货币币值与汇率的变动是相同的。
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币值贬值,外汇汇率降低。
2.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3.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1)国内:①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可以实现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而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
②协调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③减小国外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保持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不贬值,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
(2)国外:①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②减少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③贯彻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利润共享,资源互补。
3.经济生活中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1)供给曲线:供给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与生产的关系。
价格调节生产: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企业获利增多,生产规模扩大;反之,如果价格下降,获利减少,企业生产规模会缩小。
所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达了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
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3)需求弹性曲线:需求弹性曲线表达了价格对不同商品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
由图可知,伴随商品价格的降低,A的需求量变化要小于B的需求量变化,由此可知,A对价格变动反应较小,B对价格变动反应较大。
那么A属于生活必需品,B属于高档耐用品。
(4)需求变动曲线:右图中有两条需求曲线d1和d2,d2曲线比d1曲线所表达的需求更旺盛,因为对应每一个价格,d2曲线上的需求量都比d1曲线上的需求量要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
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1)二者有统一面。
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
(2)二者有差异面。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5、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6、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
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7、为什么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这是因为:
(1)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条件下研究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联系国际经济关系,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运行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2)资本主义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
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需要加以研究。
8、如何看待当代西方经济学?
(1)当代西方经济学即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其掩
盖资本主义矛盾、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利益服务、并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来说,具有庸俗性质。
(2)当代西方经济学从其研究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方法和制度、认识和阐述市场经济运行及政府调控的规则,以及优化产业结构、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来说,又有一定程度的科学成分。
(3)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是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工人运动,为自己的命运进行斗争,需要有自己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作指导。
二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
选择题: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叶。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提示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研究与其相联系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研究经济增长的发展的途径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