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抑郁症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_刘顺发
抑郁症现状研究报告
抑郁症现状研究报告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介绍抑郁症的现状及其研究进展,以期能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抑郁症的定义和症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以悲观、消极、厌世等情绪为主要特征。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无助、痛苦,且对生活失去兴趣。
其典型症状包括情绪低落、自我评价过低、睡眠和食欲改变等。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在现代社会中,抑郁症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
据统计,全球约有3.45亿人患有抑郁症,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在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近年来也在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心理健康的重要威胁。
抑郁症的风险因素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经确定了一些可能的风险因素。
遗传因素是影响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患有家族史的人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更高。
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如生活事件的压力、负性社会关系和心理创伤等也与抑郁症的发病有关。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使用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援助式应对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抑郁症研究的最新进展近年来,针对抑郁症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存在明显改变,如海马体萎缩、神经递质的紊乱等。
基于这些发现,科学家们开展了许多针对抑郁症的新治疗方式的研究,如脑磁刺激、光疗等,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抑郁症的社会影响抑郁症不仅对个体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担。
抑郁症的患者常常无法正常工作和学习,给家庭、社区和国家带来了经济和社会负担。
因此,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可以减轻这种负担,提高整体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
结论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体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抑郁症现状研究报告
抑郁症现状研究报告一、引言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在现代社会中日益严重,并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本报告旨在对抑郁症的现状进行研究,包括其定义、症状、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对患者的影响。
二、抑郁症的定义和症状1. 定义抑郁症是一种情绪病,主要特征是持久的、消极的情绪低落,以及对日常活动兴趣的丧失。
它会干扰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
2. 症状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持续的悲伤、焦虑或绝望、缺乏动力和能量、睡眠障碍、食欲变化、注意力和决策能力下降等。
这些症状的程度和频率因个体而异。
三、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特征1. 流行病学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抑郁症的患病率持续上升。
据估计,目前全球有3.8亿人患有抑郁症,约占全球人口的5%。
2. 性别差异抑郁症在女性中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患病率大约是男性的两倍。
这一差异可能与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
3. 年龄差异抑郁症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但常在青少年和中年人中达到高峰。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反应。
四、抑郁症的影响和挑战1. 对患者的影响抑郁症患者会感到情绪低落、丧失兴趣和动力,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
同时,抑郁症还可能导致自杀风险增加。
2. 对家庭的影响抑郁症不仅对患者自己造成负面影响,还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重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患者的家人常常需要承担额外的照顾责任,并面临与患者的情感压力和困难。
3. 社会挑战抑郁症给社会和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治疗和管理抑郁症需要专业的医疗资源和心理支持,同时需要加强对抑郁症的认知和宣传,以减少社会歧视和偏见。
五、抑郁症的治疗与预防1. 治疗方法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而心理疗法可以有助于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2. 预防措施预防抑郁症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包括个体、家庭和社会层面。
抑郁症外周血特异lncRNAs的筛选与验证
分类号:R749.4 单位代码: 10114 密级:公开学号:DR2012029抑郁症外周血特异lncRNAs的筛选与验证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Specific Long Noncoding RNA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研究生:刘志芬指导教师:张克让教授专业名称: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研究方向:心境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学位类型:学术学位所在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国山西二〇一五年三月二十四日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V)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V II 前言 .. (1)1材料与方法 (19)1.1 临床资料收集及评定 (19)1.2 实验室研究材料 (21)1.3 实验方法 (24)2 结果 (35)2.1 外周血lncRNA与mRNA的芯片扫描结果 (35)2.2 差异mRNAs与lncRNA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0)2.3 抑郁症特异lncRNAs的临床验证及意义 (53)3 讨论 (59)3.1 关于研究方法的考虑 (59)3.2 抑郁症特异的mRNAs与lncRNAs表达谱分析 (60)3.3抑郁症特异lncRNAs的临床验证及意义 (64)4结论 (66)参考文献 (68)综述 (92)致谢 (100)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101)个人简历 (103)抑郁症外周血特异lncRNAs的筛选与验证摘要目的:抑郁症是人类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其发病及病理机制迄今未明。
非编码RNA 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之一,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责不已等,对个体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主要疾病负担之一。
本篇文章将主要探讨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进展。
一、抑郁症的流行病学1. 全球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到2015年,全球至少有3.5亿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抑郁症的影响,这一数字占全球人口的近5%。
据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最主要的健康负担之一。
2. 城乡差异在国内,抑郁症的患病率也呈现出城乡差异。
据研究,城市居民中抑郁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原因可能与城市人口密集,生活节奏快等因素有关。
此外,由于农村居民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服务,抑郁症患者的诊治往往比城市中更为困难。
3. 年龄和性别差异抑郁症的患病率还与年龄和性别等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症,这可能与女性生理、社会角色等因素有关。
另外,抑郁症的发病年龄呈现出U型曲线,即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高于中年人群。
二、抑郁症的病因学1. 生理因素很多研究表明,抑郁症与神经递质的失调有关。
例如,血清5-羟色胺水平的下降会引起抑郁症的发生,而抑郁症患者的脑部中5-HT转运体表达量不足。
此外,一些遗传研究也发现,抑郁症与基因有关,例如5-HTTLPR基因的不同形态与抑郁症的患病风险存在一定关联。
2. 环境因素抑郁症与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例如生活事件的压力、社会支持、睡眠不足等。
一些研究表明,突发性的生活事件,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如失业、离婚等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而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3.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可以是抑郁症的原因,也可以是其症状之一。
例如,自我认知偏差和自我批评是抑郁症常见的心理特征,其可能通过影响血液中5-HT水平等方式,引起抑郁症的发生和加重。
国内外抑郁症研究现状
国内外抑郁症研究现状
1.病因的研究:抑郁症病因复杂,其病因与遗传、生物化学、社会心理文化等多种因素有
关。
有关抑郁症情感性障碍的遗传方式研究国内外已略有报道。
较为一致的观点:(1)有较高的家族聚集现象。
(2)多基因遗传。
有学者研究认为情感性障碍具有多基因遗传特点。
而遗传效应在单相抑郁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英国爱丁堡医院和医学院MRC研究人员发现并坚定了有关抑郁的发病基因。
([期刊论文]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年6期史艳艳袁勇贵李晶晶张志珺)
2.治疗方面:目前治疗各类抑郁症西药主要有三环类抗抑郁剂,单胺氧化酶抑郁剂,5-HT
再摄取抑郁剂。
([期刊论文]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年7期张文渊李焕德ZHANG Wen-yuanLI Huan-de)
3.目前存在的问题:抑郁症的诊断尚处于症状推断阶段,无客观的理化检查诊断指标。
西
药治疗抑郁症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十分有效的,但却不能预防其复发,而且,虽然抗抑郁药物不具成瘾性,抗抑郁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几乎所有抗抑郁的药物都有副作用,长期服用对肠胃和肝脏也有一定的损害,从而导致难以服药问题,更会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雌激素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给生殖腺激素与情感障碍研究指明了方面,雌激素具有多种神经调节功能,包括直接作用和体质调节,雌激素可能在某时起抗抑郁作用,但有时会增加抑郁症的加重。
目前研究方法上的不完善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会议论文] 李跃华张兰凤,2006 - 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
抑郁症现状研究报告
抑郁症现状研究报告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研究报告旨在分析抑郁症的现状,包括患病率、症状特征、风险因素、治疗情况等方面。
首先,抑郁症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至少有3.2亿人患有抑郁症,约占全球人口的4.4%。
而在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已达到10%左右。
这说明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心理健康问题。
其次,抑郁症的症状特征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思维变慢、睡眠问题、自卑感等。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绝望、无助,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这些症状对患者的工作、家庭和社交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再次,抑郁症的风险因素多种多样。
遗传因素是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患有抑郁症的家人或亲属更容易患病。
除此之外,生活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工作不满意等环境因素也会增加抑郁症的患病风险。
此外,个体心理因素如自卑、焦虑、抑制等也与抑郁症的发病相关。
最后,抑郁症的治疗情况呈现出较大的不齐全性。
许多患者因为社会的偏见和对抑郁症的误解而不愿就诊。
另外,一些患者在得到初步诊断后未能坚持治疗,或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这进一步导致了抑郁症的发展和恶化。
针对抑郁症的现状,需要加强抑郁症的宣传教育,减少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同时,建立完善的抑郁症治疗体系,提供全面的心理和药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抑郁症风险因素的研究,提前预测和干预抑郁症的发病。
中国抑郁症患者超2600万 警惕青少年抑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抑郁症患者超2600万警惕青少年抑郁
导语:抑郁症不分年长年幼,这些年更趋向低龄化,在大、中、小学生中都较为多见征。
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超6000万,其中青少年心理问题突出。
中国抑郁症患者超2600万警惕青少年抑郁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的报道不断传出,甚至有的中小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也选择自杀,物质富足的当代青少年其实生活得并不快乐,他们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刘丹说,还有大家看到的“路怒症”、肥胖、疾病等都容易导致抑郁,且都能从幼时心理上找到焦虑的根源。
目前中国患有抑郁症的人超过2600万,仅一成接受药物治疗。
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临床督导今日提醒公众注意,心理疾病已经成为我们身边的重要疾病。
预防与应对抑郁症有三种途径:药物、阳光、运动。
药物被认为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途径,但很多人不愿意吃药,认为吃药有副作用,但相比抑郁带来的危害,那点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生活常识分享。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及治疗学研究新进展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及治疗学研究新进展一、内容描述首先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性别差异、年龄分布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抑郁症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其次本文将重点关注抑郁症的病因研究,目前关于抑郁症病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神经递质失衡等;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应激、认知、情绪调节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
本文将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抑郁症的病因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再次本文将探讨抑郁症的诊断和评估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抑郁症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
本文将对这些诊断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此外本文还将介绍一些新型的抑郁症诊断技术,如脑电图(E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以及它们在抑郁症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本文将重点关注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目前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本文将对这些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包括药物种类、疗效评价指标、不良反应等方面。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一些新型的治疗方法,如光疗、声波疗法等,以及它们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A. 抑郁症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数据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持续的悲伤、失去兴趣或愉悦感、疲劳、睡眠和食欲改变等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情绪障碍,其诊断标准包括至少两周内出现五种或以上的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悲伤、绝望、无助、自责、失眠、食欲减退或增加、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
近年来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数据,全球约有亿人患有抑郁症,占总人口的。
在发达国家中,抑郁症的患病率通常在10至20之间。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患病趋势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患病趋势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了解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患病趋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抑郁症的定义。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通常伴有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我价值感减弱和身体功能障碍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对个体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
流行病学研究是了解抑郁症患者的数量和分布的重要方法。
根据最近的研究数据,抑郁症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患病率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抑郁症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抑郁症的患病趋势也存在一些特征。
首先,抑郁症在女性中的患病率较高。
许多研究表明,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比男性高两倍。
这可能与女性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有关,如激素水平的波动和社交关系的压力等。
其次,抑郁症的患病率在青少年和年轻人中有所增加。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高压竞争环境使得年轻人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学业负担、职业选择、人际关系问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年轻人患上抑郁症。
因此,对于年轻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此外,社会经济因素也对抑郁症的患病率有一定影响。
低收入、低教育水平、不稳定的工作和社会关系等因素都与抑郁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
因此,改善社会经济环境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对于降低抑郁症的患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心理社会因素也在抑郁症的患病趋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孤独、失去亲人、婚姻矛盾和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个体出现抑郁症状。
建立健康的社会网络和提供心理援助对于减少抑郁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总结起来,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女性患病率较高,青少年和年轻人患病率上升,社会经济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对患病率有一定影响。
了解这些特征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在应对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时,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大量的人群。
了解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抑郁症的患病率、高危人群以及可能的病因学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是了解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抑郁症的患病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3.4亿人患有抑郁症,而在中国大陆地区大约有8600万人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这个数字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抑郁症患者的数量之所以如此之多,与社会变革、生活压力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等因素有关。
二、高危人群1. 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研究表明,有关激素、内分泌以及生理和社会因素可能是性别差别的原因之一。
2. 年龄: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患抑郁症的风险也不同。
青少年和女性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的影响,而老年人则因为面临退休、亲人离世等压力而面临较高的患病风险。
3. 职业:某些职业上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抑郁症,如医护人员、艺术家、教师和销售人员等。
这可能与工作压力、情绪管理等因素有关。
三、病因学因素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抑郁症有部分遗传倾向。
家族史中有抑郁症的人患上抑郁症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更高。
遗传因素在抑郁症的病因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2. 生物化学因素:抑郁症与脑内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有关。
低血清5-羟色胺水平与抑郁症的发生相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短暂性躁狂和抑郁症之间存在关联。
3. 心理社会因素:创伤经历、社会压力、家庭问题以及工作压力等都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这些因素常常与抑郁症的起病和复发有关。
总结起来,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为我们了解该疾病提供了重要线索。
抑郁症的患病率逐渐上升,女性、青少年以及某些职业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其影响。
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都可能是抑郁症的病因之一。
综合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抑郁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及治疗学研究新进展
运用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生物芯片等发展新型治疗方法;5)抑郁症治疗 的长期效果及预防复发问题;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保健工作,提高公众 对抑郁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结论
综上所述,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心理障碍,其流行病学特征及 治疗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了解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特征、药物治疗、心 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保健工作,提高公众对 抑郁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学、病程和严重程度等方面。根据《国际疾 病分类第11版》(ICD-11),抑郁症的诊断包括抑郁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和持 续性抑郁障碍等多种类型。症状学方面,抑郁症患者通常会出现情绪低落、失去 兴趣、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精力减退等症状。病程和严重程度方面,抑郁症患 者的病程一般超过2周,且症状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感谢观看
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心理动力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在抑 郁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BT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消极思维和行为,从 而缓解抑郁症状。心理动力疗法则着重于解决患者的心理动力问题,帮助患者深 入探讨抑郁的根源。此外,一些新的心理治疗方法如正念疗法、人际疗法等也逐 渐应用于抑郁症治疗。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抑郁症治疗学研究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为药物研发 提供更多理论依据;2)开展更多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 和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靠证据;3)研究针对不同亚型、不同阶段的 抑郁症的个性化治疗方案;4)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及治疗学研 究新进展
“抑郁症”如何在现代社会成为一种“流行病”?
“抑郁症”如何在现代社会成为一种“流行病”?“抑郁症”如何在现代社会成为一种“流行病”?文化纵横杂志 04-19 15:43 大萧易忻/华中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抑郁症将在2020年成为全球最为流行的疾病之一,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数据显示,到2012年,中国有病例记录的抑郁症患者已超过3000万,实际患者更多,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但是,WHO曾委托哈佛大学医学院凯斯勒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进行了跨国的抑郁症调查,该调查覆盖18个国家,访谈了约9万民众,2011年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抑郁症终生患病率2仅为6.5%,该比例在所有被调查的国家中是最低的。
由此,本文要探究的问题是,虽然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数量在上升,但在国际比较上,为何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比例(终生患病率)如此之低?有鉴于抑郁症在中国流行的现况和相关研究现状,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社会结构与医疗体系发生剧烈变化的社会背景,本文试图以“全球/国际”“国家/国内”两层次以及“社会结构”“社会建构”两方面为矩阵来建构“抑郁症产生”的社会学分析框架,并以此阐释中国抑郁症患病率偏低的原因。
▍抑郁症产生的社会结构(一)新社会结构与工作形态:时空剧变下的抑郁全球化使资本在WTO架构下可跨境流动进行全球布局,各国贸易往来频繁,人们的时空感受发生了巨大转变。
空间剧变下的抑郁症不确定感加剧弹性积累使追求稳定职业生涯及长期支薪的劳工数量愈来愈少,短期劳工的短期合同带来不确定感,易面临失业,怕被革职,时常为下一阶段担忧,存在更多不安稳的状况。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调查了1188名40岁出头的受试者的工作条件及其健康状况,研究发现,有近1/4的被调查者表示工作很紧张,近1/4的人表示缺乏对工作稳定性的预期,经理人和专业人员由于惧怕失业而产生抑郁症或引起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三倍。
这些因素又可能引发人际关系与家庭生活的不和睦。
抑郁症调查报告
抑郁症调查报告抑郁症调查报告近几年,我国抑郁症患者呈明显增长趋势。
有资料统计,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其中有10%-15%的患者最终可能选择自杀,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出20倍。
在自杀人群中,约70%的人患有抑郁症。
所以,抑郁症已被医学专家视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
专家预测,到2020年,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中抑郁症占大多数)将成为中国第二大杀手。
抑郁症,这个曾经让人陌生的字眼,如今正越来越多地挂在了老百姓的嘴边。
颇有读者群的女作家跳楼自杀,产妇杀害亲生婴儿后自杀……人们对此感到不解和震惊。
答案让人更震惊:他们都患有抑郁症。
当人们不快乐的时候,常会说“很郁闷”,但很多人并没有想到抑郁症,更不清楚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
由于生物、心理、社会的因素,近几年,我国抑郁症患者呈明显增长趋势。
有资料统计,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其中有10%~15%的患者最终可能选择自杀,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出20倍。
在自杀人群中,约70%的人患有抑郁症。
所以,抑郁症已被医学专家视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
专家预测,到2020年,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中抑郁症占大多数)将成为中国第二大杀手。
也许有人认为是耸人听闻。
但早在10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
目前,全世界约有一亿人患有抑郁症,且数量有增无减,抑郁症已成了本世纪一种相当流行的病症。
一份北京市XX年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市抑郁障碍(各种抑郁性疾病)的总患病率为%,现患病率为%。
据此推算,北京市曾经和正在患抑郁障碍的病者约有60万人,其中约30万人正在被抑郁障碍所困扰。
估计北京有60万人需要接受精神卫生服务。
没有哪种职业、种族、性别或年龄可以对抑郁症免疫,患抑郁症的人是不分财富多寡、地位高低、知识高下的。
老文在她56岁的生日晚宴上,做出了一个令全家震惊不已的决定:去精神病院住院治疗。
截止2023年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有多少
截止2023年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有多少截止2023年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有多少根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报告,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其中在校青少年的抑郁情况更为严重。
而作为一种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常常因为病耻感而独自面对痛苦折磨,社会也缺乏对这种疾病的正确认知。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自杀人数占全球自杀人数的77%。
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社会亟需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
抑郁症最开始的表现抑郁症的初期表现不典型,以躯体症状往往多见,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等,比如早醒,往往是比平时早醒2-3个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当然也有情绪低落的表现,不高兴、没有愉快感等。
另外,也有的患者是觉得脑子表现的比较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困难,总觉得自己能力下降、上课也不能坚持等,还有一部分患者是行为比较迟缓缓慢、被动懒散、不想做事、不想出门、不想交往,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
如果这些症状逐渐加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就往往成了典型的抑郁症表现,需要到医院及时就诊治疗。
一个人抑郁的前兆是什么1.睡眠障碍一般情况下,睡眠障碍也是抑郁比较明显的一个前兆。
常表现为入睡时间久、睡眠深度过浅、睡眠过程中多梦、过早醒来等表现。
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前兆后,建议及时前往专业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氟伏沙明、帕罗西汀等药物缓解抑郁睡眠障碍问题。
2.言语减少如果患者突然出现言语减少的情况,考虑可能是抑郁的前兆。
患者变得喜欢独处,卧床,不主动说话,回避与他人交流,甚至是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
建议通过心理疗法对其进行治疗,例如主动与抑郁症患者进行交流,尽量耐心的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同时给予患者足够的耐心和陪伴,可以与患者一起逛街、看电影等方式,帮助患者病情恢复。
抑郁症临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抑郁症临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提高,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对抑郁症临床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抑郁症临床研究的现状(一)诊断方法的改进传统的抑郁症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症状自述和医生的临床观察,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基因检测和生物标志物等客观诊断方法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检测大脑活动的变化,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抑郁症患者的神经生理机制;基因检测可以发现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变异,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二)治疗手段的多样化1、药物治疗目前,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之一。
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不断涌现,如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它们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药物治疗的个体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患者的基因多态性、症状特点和药物耐受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人际治疗(IPT)和问题解决疗法(PST)等心理治疗方法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心理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能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基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远程心理治疗也逐渐兴起,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治疗途径。
3、物理治疗电休克治疗(ECT)、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深部脑刺激(DBS)等物理治疗方法在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其中,rTMS 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手段,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皮层来调节神经活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三)发病机制的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可塑性改变、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神经递质假说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紊乱被认为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秦霞;刘顺发;覃凤琼;韦桂香【期刊名称】《柳州医学》【年(卷),期】2008(021)001【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65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65名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
结果抑郁症患者SF-36评分:生理功能[(69.6±21.6)分]、生理机能[(51.7±34.5)分]、躯体疼痛[(50.8±25.5)]、总体健康[(49.6±22.9)分]、活力[(57.4±18.4)]、社会功能[(59.8±27.4)分]、情感职能[(60.5±36.9)分]及SF-36总分[(58.7±19.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家庭支持少、工作能力差的患者生活质量差。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HAMD、SAS、SDS、TESS。
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予以重视。
【总页数】3页(P11-13)【作者】秦霞;刘顺发;覃凤琼;韦桂香【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泉山医院精神科,柳州545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1【相关文献】1.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相关性调查分析 [J], 李杰;钟耕坤;刘灏;李国鹏;厉萍2.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秦霞;刘顺发;覃凤琼;韦桂香3.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刘人申;汪作为4.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生活质量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J], 万婷;李萍;钱霞5.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生活质量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J], 万婷;李萍;钱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首个成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成果发布:仅9.5%患者有过治疗、女性终生患病率达8%
我国⾸个成⼈抑郁障碍流⾏病学现况研究成果发布:仅9.5%患者有过治疗、⼥性终⽣患病率达8%200 万⼼理⼯作者的从业指南9⽉26⽇,《中国⼼理卫⽣杂志》社和北京⼤学第六医院联合举⾏中国精神卫⽣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
会上,昆明医科⼤学第⼀附属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卢瑾发布了“中国抑郁障碍患病率及卫⽣服务利⽤的流⾏病学现况研究”成果。
这是我国⾸个成⼈抑郁障碍流⾏病学现况研究。
此次研究成果是在中国31个省中抽取157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疾病监测点,完成了中国成年⼈(≥18岁)精神障碍横断⾯的流⾏病学调查。
有28140名受访者(其中12537名男性占44.6%和15603名⼥性占55.4%)完成了调查。
⾸次提供了关于国内社区成⼈抑郁障碍流⾏病学、临床严重度、功能损害、治疗情况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
其中,国内精神障碍患病率数据已先⾏发表,数据显⽰:我国成⼈抑郁障碍终⽣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境恶劣障碍为1.4%,未特定型抑郁障碍为3.2%;抑郁障碍12⽉患病率为3.6%,其中抑郁症为2.1%,⼼境恶劣障碍为1.0%,未特定型抑郁障碍为1.4%。
据悉,该研究已于2021年9⽉21⽇《柳叶⼑-精神病学》在线发表,并配发专家评论,即将10⽉见刊。
下⾯喜猫简单介绍⼀下研究的⼏个发现:1. 性别、⼯作和婚姻状态影响患病率,⼥性加权终⽣患病率达8%研究结果显⽰,我国抑郁障碍在性别分布上,⼥性患任何⼀类亚型抑郁障碍的终⾝患病率和12⽉患病率均⾼于男性。
⼥性与男性的加权终⽣患病率分别为8.0%和5.7%。
在⼯作状态分布上,家庭主妇、退休、失业⼈员的抑郁障碍终⽣患病率和12⽉的患病率均⾼于有⼯作者。
在婚姻状态分布上,分居、丧偶或离婚者的抑郁障碍患病率明显⾼于已婚或同居者。
2. 抑郁症发病年龄约为14岁在年龄分布上,与最年轻的年龄组(18-34岁)相⽐,抑郁症和⼼境恶劣障碍的患病率在较⼤年龄组中更常见。
抑郁症和未特定型抑郁障碍发病年龄均约为14岁,但⼼境恶劣障碍发病年龄约为18岁。
中国城乡老年人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乡老年人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刘海霞;颜豪森;李芮;徐昭阳;徐明丹【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统计》【年(卷),期】2022(29)3【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城乡老年人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第四轮追踪调查,老年人抑郁症状评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10),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7690名老年人中抑郁症状阳性率为30.73%,其中城市为21.5%、农村为43.0%。
与城市相比,农村老年人的OR(95%CI)为1.515(1.311~1.751);相比男性,女性的OR(95%CI)为1.609(1.423~1.820);与结婚并与配偶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相比,丧偶老年人的OR(95%CI)为1.222(1.052~1.419);相比生活完全满意的老年人,比较满意、不太满意、完全不满意的OR(95%CI)分别为1.963(1.472~2.614)、7.278(5.179~10.228)和16.922(9.997~28.644);与无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患慢性病老年人的OR(95%CI)为1.221(1.090~1.369)。
相比文盲,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中专/职高、本科及以上老年人的OR(95%CI)分别为0.677(0.557~0.823)、0.482(0.370~0.626)和0.339(0.137~0.838);相比睡眠时间≤5 h,睡眠时间为6~9 h和≥10 h的老年人的OR(95%CI)分别为0.481(0.428~0.541)和0.537(0.440~0.656);与无社交活动的老年人相比,有社交活动的老年人的OR(95%CI)为0.865(0.773~0.968);相比无工资收入的,近一年有工资收入的老年人的OR(95%CI)为0.794(0.691~0.913)。
结论农村、女性、丧偶、生活满意度低、患有慢性病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的脑损伤的不良[15]。
柴雪梅等[16]观察到钙拮抗剂氟桂利嗪具有维持缺血缺氧时的脑电图活动和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与抗癫痫药物合用,可以提高疗效。
包颖颖等[17]发现大剂量戊四氮诱发大鼠全面阵挛发作时,尼莫地平可延缓癫痫的发生,减轻发作强度,降低c FOS的表达。
参考文献1 鲜玉琼,郑昌柱,许秀丽,等.Vit C及非洛地平对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3(9): 772~7762 Feng M G,Navar LG.Nitric oxide synthase inhibi tion activates L andT type Ca2+channels in afferent an d efferent arterioles[J].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06,290(4):873~8793 郑武田,孙贤玖,陈恩风.硝苯吡啶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84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2):15884 郑观芸,李俊玲.硝苯地平的临床新用途[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3,4(64):107~1095 王莉莉,梅其炳,赵德化,等.M N9202对血栓形成大鼠红细胞Ca2+浓度、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其与增强红细胞变形关系的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0,16(4):406~4086 李正初,伍建红.长期服用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6):421~4247 Kyselovic J,M arti n ka P,Batova Z,et al.Calcium channel blocker Inhibits w estern type diet Evoked atherosclerosis development in ApoE Defici ent M ice[J].J Pharmacol Expth er,2005,315(1):320~3288 朱鼎良.钙拮抗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J].中国医药学报,2000,2(4):6~79 Sedej S,Tsujimoto T,Zorec K,et al.Voltage activated Ca2+channelsand their role in the endocrine function of the pitui tary gland in new born and adult mice[J].Physilogy,2004,555(pt3):769~78210 周新泽,毛勤生,倪耀辉,等.钙拮抗剂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的影响[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l1(10):705 ~70611 Leel CW,S arnal S K,S i ngaramc,et al.Ca2+channel blockade by verapamil inhibits GM Cs and diarrhea during small intestinal inflamma tion[J].Am J Physiol,1997,273(4pt1):785~79412 Beck W T,Cirtain M C,Look AT,et al.Reversal of Vi nca alkaloidresis tance but not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i n human leukemic cells by verapamilCancer Research[J].Cancer Research,1986,46(2):778~ 78413 Jaffrezou JP,Herbert JM,L evade T,et al.Reversal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by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SR33557without photoaffinity la beli ng of P glycoprotein[J].J Biol Chem,1991,266(29):19858~ 1986414 T s akiridou E,Bertollini L,Curtis de M,et al.Selecti ve increase inT type calcium conductance of reti cular thalamic neurons in a rat model of absence epilepsy[J].Journal of Neuroscience,1995,34(5): 3110~311715 Ikegaya Y.Abnormal targeting of developing hippocampal mossyfibers after epileptiform activities via L type Ca2+channel activati oni n vitro[J].J Neurosci,1999,12(9):802~81216 柴雪梅.氟桂利嗪辅助治疗癫痫病25例临床疗效观[J].贵州医药,2005,29(12):1120~112117 包颖颖,丁美萍.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c FOS蛋白表达及钙拮抗剂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2002,31(2):111~114我国抑郁症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广西龙泉山医院精神科 (柳州545005) 刘顺发研究表明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5.2%~16.2%[1],女性高达25%[2],全世界平均每年约有11.4%的成年人患抑郁性障碍[3]。
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抑郁症患病率推测为7%~8%;但国内于1982年和1993年两次进行了精神疾病流行病学多地区(中心)调查发现躁郁性精神病终生患病率分别为0.76/1000和0.83/1000[4],后者与20世纪80年代前相比约高出10~20倍。
而抑郁症只是作为其亚型之一,可见明显地低于西方国家,从而严重低估了该病的患病率,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 我国抑郁症及神经衰弱流行病学研究现状迄今为止尚无专门针对抑郁症的全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
1982~2004年全国32次区域性相关调查;其中18次调查中仅仅对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包括抑郁症或抑郁性神经症)的患病率进行过调查,5次神经症(包括抑郁性神经症)的调查[4~9];而针对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近5年报道增加。
其中1982年十二地区抑郁发作终生患病率0.262/1000以及1993年七地区的抑郁症时点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0. 104/1000和0.208/1000;1999年上海某城区用流调用抑郁症自评量表(CES D)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二次修订版(CCM D 2R)终生患病率为0.67%[10];2001年成都地区55周岁及以上人群中抑郁症总患病率为2.62%[11],2003年江西省抑郁症总患病率为1.15%,这显然不能完全用患病率增加来解释,而应是由于流行病学方法的改善、调查者专业素质的提高及良好的培训,因而能更多地发现患者的结果。
1982~1997年抑郁性神经症的总患病率为1.88/1000~3. 61/1000;神经衰弱的总患病率为8.39/1000~22.51/1000,其中两次多地区流调分别为13.03/1000和8.39/1 000[13,14]。
上述与美国20世纪90年代流行病学划区调查的重型抑郁症年患病率为10%、恶劣情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约为6%、时点患病率约为3%等数据比较均较低[15]。
然而就目前有关资料显示抑郁症的患病率比20世级80年代上升很多,其可能性是对抑郁症的识别和诊断水平提高了。
2 中国抑郁症低患病率的探讨中国属于自杀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年自杀率为17.7/10861医学文选 2006年7月 第25卷 第4期万,并且大陆地区及台湾省发现抑郁症是引起 自杀成功 的主要原因[16]。
但研究报道的抑郁症患病率却远低于西方国家,这不得不使人想到对于抑郁症现有的流行病学方法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2.1社会文化环境 这是影响患者被检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心理因素离不开文化背景,它在情感性精神障碍特别是抑郁症发生、发展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7~21]: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受哲学思想的影响及对心理学的禁锢,使人们缺乏心理学及心理健康知识。
人们对无明显行为紊乱的抑郁症,未认识到是精神障碍;因此在初筛中,家人或其本人未能将心境异常予以反映,从而被疏漏。
被试或就医者强调心理因素对自己的影响,使医生把抑郁和焦虑情绪理解为正常人的心理反应。
社会歧视及个人羞耻感:在这种情感的作用下往往使他们不暴露或不去就医。
由于以往曾将精神疾病误认为是 思想病 ,使社会歧视及个人羞耻感在中国更为突出,且影响深远。
特别在公开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人们更担心这种隐私被传播会影响个人的形象、求知、使用、升迁以及婚恋,因而加以隐瞒。
一般情况下,精神分裂症受到的社会歧视及引起的个人羞耻感要远较抑郁症严重,但资料表明,中国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的检出却较高,而抑郁症的检出率却很低,这可能是由于精神分裂症易被识别,在调查中亦无法隐瞒所致,而抑郁症则易于隐瞒而漏检。
周围人对精神科知识的缺乏,不能及时发现,待到发现时他们中许多人已经走上自杀的道路。
当就医者突出某些躯体不适,以此作为主诉,前往全科医师或某专科医师处求治,则可造成不能足够的识别和处理。
2.2 典型与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抑郁症可大致区分为抑郁发作和恶劣心境两种临床表现,其临床特征各不相同,典型的症状识别并不困难,但不典型的病例颇为常见。
例如以躯体症状作为主诉的抑郁症:情绪低落,心境压抑,或兴趣减退,缺乏乐趣,是抑郁发作的两组基本症状。
但许多患者并不主动向医生吐露自己的抑郁心境,而是诉述胃肠不适、食欲减退、或部位不定、性质模糊的疼痛;一些患者虽有不愉快的表情,但往往被医生理解为对躯体不适的自然反应,未予重视。
恶劣心境则以慢性(病程2年以上)程度较轻的抑郁症状为其基本特征,常主诉为头痛头昏、睡眠不佳、四肢无力等躯体不适,如仔细了解,并不难发现在其躯体症状的后面,存在着长期的心情沮丧和兴趣缺乏。
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学者提出中国抑郁症诊断率较国外低的假设之一是躯体化症状主诉高于情感障碍的主诉[17,18]。
不论是外国或中国学者已从临床研究中证实:以往至少约有30%~87%的抑郁症或抑郁性神经症曾被误诊为神经衰弱,原因是依据患者躯体性主诉,而忽视对其抑郁心境的查询[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