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2024年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5ac67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e.png)
2024年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____年,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引言哲学是关于世界本质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学科,在____年,人们对于哲学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
本文将对____年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哲学原理1. 辩证法原理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在____年,辩证法的研究不仅聚焦于人与自然的矛盾,还包括了社会矛盾、思维矛盾等方面。
辩证法原理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统一和斗争实现的。
人们在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矛盾的分析和解决,以推动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2. 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是哲学的重要思想体系,它认为物质是基本的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在____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的深入认识,唯物主义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发展。
人们更加重视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3. 人类本质原理人类本质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在____年,人们对人类本质的理解越发深入。
人类本质原理认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具有社会性和创造性。
人们在研究人类本质的同时,重视人类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哲学方法论1. 综合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方法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____年,人们在研究问题时更加注重多学科的融合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综合分析方法能够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认识事物,并找出其中的矛盾和规律。
2.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哲学研究的基础之一。
在____年,人们更加注重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理论和观点的正确性。
实证研究方法能够从实践中获取经验数据,进行逻辑推理和实证验证,以提高哲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对话交流方法对话交流方法在哲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____年,人们更加重视多元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对话交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开拓思维、超越偏见,推动哲学研究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6f7f2e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e.png)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导言: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人类思维、存在、价值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探索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研究的目的是寻求普遍真理和普遍价值,通过系统的理论构建和思维方法,来揭示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的存在意义。
本文将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对哲学研究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一、哲学原理1. 辩证法原理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
辩证法认为,事物本身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通过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作用、斗争和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矛盾统一的原理,即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的对立面构成,同时又是通过这种对立面的斗争达到统一和发展。
2. 人本主义原理人本主义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强调人的尊严、自由和价值。
人本主义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具有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自由发展的能力。
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尊严,主张人的价值和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人本主义对于人的价值观、人际关系和社会制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 统一论原理统一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强调统一和整体性。
统一论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依赖。
统一论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不存在孤立的个体。
统一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又影响整体。
二、哲学方法论1. 分析思维方法分析思维方法是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强调通过分析和解剖事物的各个方面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分析思维方法通过对事物的分解和分析,来深入研究其内在的结构和关系。
分析思维方法注重细致的观察和分析,通过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综合思维方法综合思维方法是哲学研究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强调通过整合和综合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理论,来达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综合思维方法注重整体的把握和综合的思考,通过比较和对比,找出不同观点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8d08b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8.png)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指的是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是哲学研究的基石。
哲学方法论则是指哲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方式。
下面是对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总结:
1. 哲学原理:
-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存在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由内在的矛盾推动的。
- 唯心主义原理: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世界是意识的产物或反映。
- 实在论原理:认为世界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人类的认识是对世界的反映。
- 直观经验原理:强调直接经验对于认识真理的重要性,认为直观经验是获取知识的基础。
- 综合原理:认为世界是多元、矛盾和统一的,要求综合各种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问题。
2. 哲学方法论:
- 分析方法:通过解构问题、概念和命题,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内在关系。
- 综合方法:通过整合、比较、总结不同观点和学说,寻求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法。
- 归纳方法:通过从具体事实中总结出普遍规律和原则,推断出一般结论。
- 演绎方法:通过从已知原理和前提推导出结论,推断出特殊情况。
- 实证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和实验观察,从实际经验中验证理论的真实性。
- 批判方法:通过批判和分析,揭示和检查不合理、虚假或基于偏见的观点
和思想。
以上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实际上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还有很多,不同的哲学方向和学派也有其特定的原理和方法。
总的来说,哲学的核心在于思辨和思考,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发现。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62ba5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b.png)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一、哲学原理
1、实在原理:实在理论认为,实在是不可避免的,它不会由于任何
原因而消失。
它必须被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
2、一致原理:一致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物质与思想在认识上的一致性,即实在及其描述的一致性,一致性(即实在一致性),是认识规律的基础。
3、主观原理:主观原理说明了人的理解形式,人对客观实在的认识
是经过主观介入的,主观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质的变化,所以主观认识是无
法达到客观实在的。
4、相对原理:相对性原理说明,在认识规律中,一切的认识都是相
对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只有各种相对的真理,它们在一些问题上的真
理和其他问题上的真理存在差别。
二、哲学方法论
1、对比法:对比法是以比较和选择的方式,把相互对立的思想或判断,逐一放在一起,来探究其差异和可能的关系,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2、比喻法:比喻法是以生动而形象的比喻、比拟或类比,把抽象的
客观实在解释成具体易懂的东西。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abb446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b.png)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一、哲学原理(一)理性原理(1)认识论原理:人类是理性的,只有通过推理才能推进知识;现实抽象出来的观念与感性经验中所流露出的直观认识是基础;认识必须贯通客观实在与意识所想之间一致,以及两种客观实在中的内在联系。
(2)价值论原理:人们在判断事物的时候,都追求客观公正,以最大化自身满意度;也要求判断的有效性、公正性以及继续性,人们要避免摆脱价值所带来的偏见,以及一味追求自私利益。
(3)语言原理:人们之所以能够进行沟通和探讨,是因为掌握了口头或书面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人们要思考即对话的模式,以及善于辨别不同语言、把握其义九章,以及把语言运用到知识构建中;要求把语言的结构性认知放到主体认识的框架中,并用它来探究主题的真实内涵。
(4)社会原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特性,人们之间以及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以统一理性为基础,实践行动原则,把握各自社会角色为有效作用,共同追求文明和福利社会的普遍价值。
二、方法论(一)解释主义解释主义认为,人们在思考时要综合现实和理念,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将现实与理念的关系解释出来,而不受其局限。
解释主义理论把握人的探究思维方法,以及思维结构模式,促进人们科学认识世界、建构新的空间结构。
(二)实践论实践论把客观实际与人的实践作为连接的桥梁,以实践为思维本体,倡导人们从理论中找到实践的结果,从实践中筛选出理论和规律,为人们应用于实践提供科学思维支撑和“实践知识”基础。
(3)逻辑论逻辑论认为,人的思维具有推理的特性,我们的思维必须以逻辑的发散和断定为因素;这就要求看问题的角度、建立分析框架、把握数据的结构,以及分析问题背后的条件关系,采取比较分析和归纳推断的方法,提出结论,为实现理性判断和科学推理奠定基础。
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db03d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6.png)
辩证唯物法(唯物论+认识论)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4个)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意识能动性原理: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该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04ddfe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4.png)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哲学原理是指哲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基本理论问题。
在哲学研究中,哲学原理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
首先,哲学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认识论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是指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辩证运动性质,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包括: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理、内外因果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质量互变原理。
这些原理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指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和阶级斗争的推动而实现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包括:社会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阶级斗争原理、社会革命原理和世界历史的发展阶段原理。
这些原理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动态和变化规律。
其次,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方法是指通过辩证思维的方法来认识和分析事物。
辩证法方法包括:矛盾分析方法、辩证逻辑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证方法。
这些方法强调整体性思维、矛盾性思维和历史性思维,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历史研究的方法来认识和分析社会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归纳与演绎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对比研究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据检验方法。
这些方法强调历史的具体性和真实性,有助于揭示社会历史的动态和变化规律。
最后,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的总结有以下几点:1.哲学原理是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2.哲学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认识论原理,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发展和认识过程的规律。
3.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有助于揭示事物和社会历史的规律。
2024年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2dc13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1e.png)
2024年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2024年,哲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原理和方法论,这些思想的出现对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对2024年哲学领域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实在论与唯心论:在哲学领域里,实在论与唯心论是两大哲学派别。
实在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唯一的真实性,而唯心论则认为世界是主观意识的产物,思想和意识是最基础的存在形式。
虽然两者存在较大的分歧,但它们的对立与融合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真实和意识的思考。
二、系统论:系统论是一种以整体和相互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它关注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
在2024年,系统论在哲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通过系统论来研究社会、自然和人类思维等多个领域,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演化规律。
三、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它通过对二元对立的研究和批判,揭示出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2024年,解构主义在哲学界极为流行,人们通过解构主义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与现象。
四、批判理论:批判理论源于法兰克福学派,强调社会批判和解放。
在2024年,批判理论在哲学领域继续发展,人们通过批判理论来分析社会问题、权力结构和文化现象,探索社会变革和解放的可能性。
五、实证主义和理论主义:实证主义和理论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倾向。
实证主义强调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追求客观的事实和结果;而理论主义更加注重理论的构建和推演,强调概念和逻辑的合理性。
在2024年,实证主义和理论主义继续对哲学领域的研究和方法论产生影响,不同的学者选择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和解释世界。
六、批判性认识论:批判性认识论强调思维的主动性和批判性,关注思维的自我反思和主观能动性。
在2024年,批判性认识论在哲学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兴趣,人们通过批判性认识论来探索和改善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七、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它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e201c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1.png)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是探索人类思维与存在的根本问题的学科。
它深入研究人们对世界、知识和价值的认识方式,以及存在和意义的本质。
本文将对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总结,并探讨它们对于人类思考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一、哲学的本质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科,其核心在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求答案。
而不同于科学、文学等具体学科,哲学试图超越具体知识的边界,探寻普遍真理。
哲学关注的问题通常是基础性、综合性和抽象性的,例如人类的意义、存在的本质等。
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解决问题,而是要提出新的问题,推动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向前发展。
二、哲学的原理1. 怀疑主义怀疑主义是哲学的一种核心原则,它表明对于一切信念和知识都要持怀疑态度。
怀疑主义强调我们应该对我们所接受的观念和理论保持开放态度,不断质疑和考察。
只有通过不断的质疑和辩证,我们才能够建立起更加稳固和真实的知识体系。
2. 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哲学的重要原理之一,它强调对矛盾和对立面的思考与沟通。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和多面性,只有通过辩证思考,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辩证思维使我们不再被事物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能够从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
3. 综合性哲学强调对事物的综合性思考。
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是复杂且多样化的,单一的解释和观点往往是片面和有限的。
只有通过综合各个方面的观点和论证,我们才能够较为客观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综合性思考不仅需要我们横向扩展知识面,还需要我们纵向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以达到深入探索的目的。
三、哲学的方法论1. 分析分析是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逐步揭示其内在逻辑和结构,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问题的实质。
分析方法强调对概念、定义和论证的严谨性,使我们能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内涵和外延。
2. 反思反思是哲学探索的关键方法之一。
通过反思,我们能够审视自己的信念和认知方式,揭示其中的局限性和错误性。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文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3c0090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4f.png)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文(一)辩证唯物论一、自然界物质性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要求】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二、运动和物质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2、【方法论要求】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错误倾向】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仁者心动),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刻舟求剑);三、静止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轮;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五、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168cd05022aaea998f0fb7.png)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按照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自然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②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③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加强“诚信”;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a4bed71f8c75fbfc77db2f2.png)
原理及其方法论(一)唯物论(7个)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就是物质得世界,世界得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得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得指导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得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得发展,错误得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得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得作用,重视精神得力量,树立正确得思想意识,克服错误得思想意识。
(举例:树立正确得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价值观;弘扬航天精神、感动中国人物得感人精神)3、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得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得作用。
(举例:家庭实际消费、自身实际就业、省情制定发展战略等)4、规律得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得、本质得、必然得、稳定得联系。
规律就是客观得,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就是不可违抗得。
规律就是普遍得,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得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与把握规律得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得条件与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得关系【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前提与基础,只有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握与利用客观规律。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物质与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与运动就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得:运动就是物质得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物质就是运动得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就是错误得。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得眼光瞧问题。
7、运动与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就是无条件得、绝对得,静止就是有条件得、相对得;动中有静、静中动任何事物都就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得统一【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得观点瞧问题,还要瞧到事物相对静止得存在,反对割裂运动与静止得辩证关系。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整理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2f972dea1c7aa00b52acb92.png)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一、唯物论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意识能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精神萎靡使人丧失斗志。
(2)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要有高昂的精神。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1)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方法论:要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而不能割裂。
(3)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唯心主义辩证法)。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
(2)方法论:要把运动和静止结合起来,而不能割裂。
(3)错误倾向:肯定运动,否定静止,是诡辩论、不可知论、相对主义。
肯定静止,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4.规律客观性(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2)方法论: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人们顺利开展实践,促进实践发展;错误认识则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阻碍实践发展。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三、辩证法(一)联系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略)(1)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大全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57c7e3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2.png)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大全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核心内容: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原理一物质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正确的意识对物质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重视意识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原理二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法论】: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③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原理三人与自然的原理自然界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方法论】: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原理四意识对物质的能举措用原理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开展有促进作用;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原理五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方法论】:①我们办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理论。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的能举措用的唯意识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沿袭守旧,碌碌无为的思想。
原理六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事物的规律。
【方法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e0c4f4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8.png)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哲学是关于思考世界本质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哲学具有自己的原理和方法论。
本文将对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
1.哲学的原理:(1)辩证法原理:辩证法是哲学的重要原则之一、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通过矛盾的斗争产生的。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和综合的认识,避免简单的二元对立和片面的看法。
(2)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是哲学的基本立场之一、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并且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唯物主义强调通过科学研究来揭示物质世界的真实面貌,反对迷信和主观唯心主义。
(3)认识论原理: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着重研究人类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
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人可以逐渐接近真理。
2.哲学的方法论:(1)逻辑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是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逻辑思维强调思维的合理性和严密性,通过推理和演绎来达到正确的结论。
逻辑思维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分析问题、辨别真伪、发现问题的本质。
(2)批判性思维方法:批判性思维是哲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批判性思维要求人们对所接受的观点持怀疑态度,并通过质疑和分析来发现观点的局限性和错误。
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人们超越主观偏见和迷信,提高思维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历史对比方法:历史对比是哲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思想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差异,深入认识其本质和特征。
历史对比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现象的发展轨迹和趋势。
(4)实证方法:实证方法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验证理论。
实证方法要求确凿的事实作为依据,强调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性。
实证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直接面对现实,了解事物的真实面貌,并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哲学的原理是对世界本质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基本认识,而哲学的方法论是通过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历史对比和实证方法来达到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哲学的所有原理及方法论知识点
![哲学的所有原理及方法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6ff38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1b.png)
哲学的所有原理及方法论知识点一、唯物论。
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就像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管是山川河流,还是高楼大厦,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质。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可不能天马行空,脱离实际哦。
比如说你要创业,就得先看看市场的实际需求、自己的实际能力这些物质基础。
2.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就像你看到一个红彤彤的苹果,才会有关于这个苹果的各种想法。
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来形成我们的想法;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计划(从实际出发),同时要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正确意识)。
二、辩证法。
1.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就像我们人类,和周围的环境、其他的生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事物。
比如在保护环境的时候,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看到环境和人类的长远联系。
2.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就像科技在不断发展,以前的大哥大现在变成了智能手机。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创新,积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不要守着老一套,要与时俱进呀。
三、认识论。
1.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并且检验和发展认识;同时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就像做实验,在不断的实验(实践)中得出科学结论(认识),然后用这些结论去指导新的实验。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1d337ac856a561253d36f3c.png)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原理及其方法论(一)唯物论(7个)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指导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举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价值观;弘扬航天精神、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精神)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举例:家庭实际消费、自身实际就业、省情制定发展战略等)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7、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材料: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一)辩证唯物论一、自然界物质性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要求】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二、运动和物质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2、【方法论要求】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错误倾向】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仁者心动),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刻舟求剑);三、静止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轮;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要求】这一世界观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五、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映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4、【应用范围】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八荣八耻”的1荣辱观;加强“诚信”;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⑴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⑴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⑵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3、【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4、【应用范围】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②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③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
七、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⑴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改变。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⑵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要求】⑴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错误倾向】】⑴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⑵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形而上学错误。
4、【应用范围】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关系的过程中,首先要服从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青藏铁路三峡工程等各种工程的兴建; "三个代表"、科学的发展观等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的认识,坚持以此为指导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要求;求真务实精神,既要求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与发展规律(求真),又要求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务实),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尊重规律八、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为什么:(1)原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是由物质决定意识所要求的(2)意义: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党的理论顺利发展的保障3、怎么做:(1)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2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世界观内容〗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①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②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③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方法论要求】⑴它要求我们首先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⑵要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⑶总之,要做到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应用范围】科学发展观来自于我国当今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并对其有指导作用;投身实践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二、真理的客观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世界观内容】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⑵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2、【方法论要求】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应用范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马克思主义也需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和发展。
在建设中国特色设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世界观内容】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把握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真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世界观内容】⑴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⑵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真理是不断完善和向前发展的。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应用范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认识,新探索,人类在认识和研究自然和社会过程中要不断深化、发展。
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唯物辩证法)1、【世界观内容】联系是普遍的: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⑵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⑶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2、【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遍性世界观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3、【应用范围】说明科学的发展观中的五个统筹的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说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1、【世界观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求】⑴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⑵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