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导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导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自主学习与梳理】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原因:①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

②现实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的教训③制度借鉴: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④经验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

⑤理论指导: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指导。

2.特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3.措施①国内:(1)干预措施A、加大政府公共事业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B、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C、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2)影响:A、积极: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50年代—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涨”现象【附】应对“滞涨”措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②国际协调:(1)协调组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作用:通过大国的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条件:①理论因素: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例如: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②实际因素: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一定的发展;③国家因素:国家经济的大力扶持。

2、成果:①原子能的开发利用②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③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④各种新材料的出现⑤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3、影响: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①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从事服务业人口所占比重上升。

第19课《大雁归来》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19课《大雁归来》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19)大雁归来——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

主要著作《沙乡年鉴》融哲理与文学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观,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与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并称为“自然文学三部曲”。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侯文蕙译。

有改动。

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买下了一个被废弃的农场。

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沙乡年鉴》就是他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研究和探索、观察和思考的结晶,而《大雁归来》是这本书中的一篇。

3.重难字词:缄.默(jiān) 迁徙.(xǐ)沼.泽(zhǎo) 瞄.准(miáo)狩.猎(shòu) 喧嚷.(rǎng)凋.零(diāo) 弥.漫(mí)4.词语解释雾霭:雾气。

缄默:闭口不说话。

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知识小练】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夜幕(mù)僻静(bì)狩猎(shòu)瞄准(miáo)B.赌注(dǔ)撤回(chè)沼泽(zhǎo)符合(fǔ)C.黑鹂(lí)预料(yù)半蹼鹬(yù)弥漫(mí)D.喧闹(xuān)稀疏(shū)频繁(bīn)香蒲(pú)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迁徒频繁雾霭滑翔B.鸭蹼试探暄嚷弥曼C.凋零邀请赌注覆盖D.枯燥香蒲狩猎想象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的沼泽便再次成为弥漫着青草气息的地方。

(弥漫:充满。

)B.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第19课弈喻 导学案

第19课弈喻 导学案

第19课《弈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弄懂各段讲的主要内容。

2、领会作者以弈为喻所阐明的道理,并能指出记叙和议论的句段。

3、体会本文借故事讲道理,意思逐层深入写法的好处。

4 .写作:学习用故事阐述道理的方法写作文。

学习重点:体会本文借故事讲道理,意思逐层深入写法的好处。

学习难点:学习用故事阐述道理的方法写作文。

学习步骤:【动脑动手】( 一) 对下面的句子,各有不同的理解,选择正确的,把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1 .予观弈于友人所( )A .我在住的地方看友人下棋。

B .我与友人一起去看下棋。

C .我与友人一起去他住的地方看下棋。

D .我在友人住的地方看下棋。

2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 )A .今天的知识分子读古人写的书,大多挑毛病,说坏话。

B .当今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大多挑古人的毛病,说坏话。

C .当今有学问的人读古人的书,大多挑古人的毛病,说坏话。

D .今天的学生读古书,多挑古人的毛病,说坏话。

3 .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A .曾经是看下棋的人不如自己。

B .下棋的人不如停止。

C .简直连看下棋的人都赶不上了。

D .曾经看过下棋的人还不如不看。

( 二) 下面四句话是从课文里摘抄的,其中有错的两句是( 只填序号) :( )A .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B .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一处,平心而度之,予果无一失乎?C .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定能是非之真?D .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 三) 熟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全文主旨:( 五)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 . 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译文: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

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

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

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

第19课《大雁归来》导学案

第19课《大雁归来》导学案

第19课雁群翔归生态焕彩——《大雁归来》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默读把握文章基本内容,自主进行圈点勾画、作摘录、写批注。

2.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

【重点难点】1.运用默读把握文章基本内容,自主进行圈点勾画、作摘录、写批注。

(重点)2.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难点)3.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

(难点)【任务群】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大雁习性品格任务三: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任务四:再读课文·理解作者观点【学习过程】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共存于地球家园,命运息息相关。

为了增强同学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动物的爱护意识,提升同学们的生态文明素养,我校决定开展“与动物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系列主题阅读活动。

活动第三站是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请你参与完成相应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雾霭.()缄.默()迁徙.()赌.注()沼.泽()瞄.准()盘旋.()喧.嚷()邀.请()凋.零()枯燥.()弥.漫()目空一切偷偷摸摸水洼.()香蒲.()狩.猎()蹼.鸡()环颈雉.()沙锥.鸟()2.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闭口不说话。

()(2)大声地叫或说。

()(3)单调,没有趣味。

()(4)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5)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

()3.根据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

本文选自其代表作《》。

[课中学习任务]★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大雁习性品格1.本文是一篇自然随笔,也是一篇科学观察笔记,文章记录了每年大雁北归的过程。

请默读课文,看作者记录了大雁的哪些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语文:第19课《范进中举》导学案

语文:第19课《范进中举》导学案

第19课《范进中举》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精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

2、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一、预习导学【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

文题点明了小说的主要人物(范进)和事件(中举)。

“中举”是封建社会的秀才参加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

【知识链接】2——走近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仅四卷,吴敬梓一生中大半时间在南京、扬州两地,他所交往的多是些“上层人士”,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清客等,对他们的卑污的灵魂,腐朽的生活,一切秽行劣迹,有较深刻的了解;加上他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使他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这些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素材。

【知识链接】3——相关资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禹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

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

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

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

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秀才第一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腆()着肚子啐()在脸上避讳()绾()了头发星宿()攥()紧带挈()桑梓()作揖()行()事醺()2、词语解释带挈(qiè):唯唯连声:体统:见教:舍与:央:局不过:小心:兀自:桑梓(zǐ):轩敞:3、文学常识填空: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学习目标】1.知道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2.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1.俄国1861改革的内容: (1).农奴在法律上是________;…(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________这份土地。

2.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1).政治上,________,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___________。

、3.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阅读教材,探究学习主题:(1)仔细阅读教材,深入感知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2)解读日本明治维新:每一场改革都有其特定的背景,都会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

日本经济遭到摧残,国家主权不断丧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材料二:明治天皇政府改革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材料三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

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

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引发了日本历史的改革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内容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废藩置县”的目的是什么?哪条内容最有利于日本的长远发展?3.材料三的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改革后,日本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活动三:回顾教材,落实中考考点:(1)卡片一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卡片二的内容出自哪一文献?(2)两卡片中奴隶的解放,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什么有利条件?【检测反馈】()1.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不同之处是A.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B.废除了农奴制度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改变了社会性质()2.19世纪中期,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有①明治维新②罗斯福新政③美国南北战争④俄国1861 年改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3.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都要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其相同的历史任务是A.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道C.避免国家分裂 D.反抗殖民压迫()4.下列哪一个国家与其它三国相比,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明显不同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5.日本明治维新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能体现这次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一项措施是A.废藩置县B.废除行会制度,引进西方技术C实行义务教育D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巩固提升〗()1.下图中的三股潮流组成了l9世纪世界历史的基本内容,引发这三股潮流的最主要因素是A.工业革命B.新航路的开辟C.殖民扩张与掠夺D.经济的全球化()2.“明治政府仿照欧美,设立新式学校,提倡学习欧美文明,盖洋楼,吃西餐,穿西服,改变传统的日本发型。

第19课《登勃朗峰》导学案 (含答案)

第19课《登勃朗峰》导学案 (含答案)

19 《登勃朗峰》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写作脉络,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优美语句在文中的含意及表达作用。

3.体会并感受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法指导《登勃朗峰》记述了与友人浏览勃朗峰的经历,学习前要了解游记的特点,了解作者独特的写作特点,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主题。

本文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富有传奇色彩。

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本文的写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勃朗峰,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

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米,它是西欧的最高峰。

文体知识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登勃朗峰》作者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

2、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日( yì)隧.道(suì)俯瞰.(kàn )穹.顶(qiónɡ)巍.峨(wēi )皑皑..(ái)巉.峻( chán)缭.绕(liáo)拾.阶(shè)颠簸.(bǒ)沟壑.( hè)旷.野( kuànɡ)(2)解释重点词语。

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 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

和颜悦色:形容和善可亲。

赏析文章1、感知内容。

理清文章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登勃朗峰》的主要内容。

作者在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浏览勃朗峰的经历,旅途之中写了勃朗峰奇异美丽的风景,还写了奇人奇事。

2、主旨探究1.《登勃朗峰》描绘了登勃朗峰山中奇景,叙述了旅途中的奇人奇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9《怀疑与学问》(导学案)(答案版)

19《怀疑与学问》(导学案)(答案版)

19《怀疑与学问》导学案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2课时谈谈对下面这句名言的理解。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宋·陆九渊文学常识检测顾颉(jié)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江苏苏州人。

中国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答案】铭坚历史古史辨自主学习任务二:了解背景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

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

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正音正字检测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国难(nàn)步骤(zhǒu)顾颉刚(xié)B.大儒(rǔ)思索(suǒ)腐草为萤(yíng)C.塾师(shú)譬如(pì)不打折扣(zhé)D.视察(chá)盲从(máng)辨伪去妄(wǎng)【答案】A. 步骤(zhǒu)—zhòu;顾颉刚(xié)jié;B. 大儒(rǔ)—rú;D. 辨伪去妄(wǎng)——wàng;词语积累检测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区的发展需要解决多个方面的问题,但首当其冲....的是发展交通。

B.面对警察的多番审讯,他百般狡辩,但供词前后矛盾,不攻自破....。

C.要想有新学说产生,对旧学说进行辨伪去妄....是必要的步骤。

D.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有所判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答案】A.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_导学案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_导学案

1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前预习案】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内容:①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的方针;②明确指出:实现工、农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提高生产力,要求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2)意义:从而揭开了 的序幕。

二、进程: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经营方面)①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 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率先实行的是 省和 省(小字) ③主要特征:④作用:农民获得了 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第二阶段:发展乡镇企业( 调整产业结构)①含义: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②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 的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②国有企业本身的弊端(补充) (2)中心环节: (3)历程:①1978—1984年试点时期②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1992年,“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

(4)评价:①作用: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 ,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②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因此需要 ,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字)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①提出目标: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第19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9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9.怀疑与学问素养目标1.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及求学中要善于“疑”的道理。

2.把握文中各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学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论述语言。

第1课时◎重点:理清课文思路,能够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情境预设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成。

但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最后的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成果大,而有的人成果小,彼此有差距,有的甚至差距悬殊。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

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著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背景介绍: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从小就有怀疑的精神,读书时善于提出疑问。

他一生在史学领域有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研究,为祖国的历史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怀疑与学问》是他治学经验的结晶。

1.读准字音,牢记字形。

顾颉.( )刚程颐.( )萤.( )火懒惰.( )塾.( )师停滞.( )虚妄.( ) 步骤.( )2.认清词语,理解词义。

(1)流俗:(2)墨守:(3)虚妄:(4)盲从:(5)停滞:(6)不攻自破:3.温故知新,知识检测。

(1)议论文三要素:、和。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2)论据类型:论据,可以是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和统计数据;论据,可以是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论证方法常见的有(事实论证)、、、、。

【答案】1.jiéyíyíng duòshúzhìwàng zhòu2.(1)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第19课《大雁归来》导学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9课《大雁归来》导学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9大雁归来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熟记“缄默”的“缄”、“迁徙”的“徙”、“凋零”的“凋”等字的字音字形。

2.了解大雁的野性,品味文章抒情性的语言,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自主学习1.搜集关于作者利奥波德的资料,写成200字左右的简介。

2.书写下面的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雾霭.()缄.默()迁徙.()赌.注()沼泽瞄准盘旋喧嚷邀请凋.零()枯燥课堂探究1.《大雁归来》结尾写道:“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这里的“野性”可以理解为难以驯服的性情,喜爱自然、乐居田野的性情。

那么,大雁的野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大雁归来的季节是。

(2)大雁飞行的路线是。

(3)3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会。

(4)11月份的大雁。

(5)大雁特喜欢寻食。

(6)大雁常以只或列队飞行。

(7)4月的夜间,大雁会在沼泽中。

2.品析下面描绘大雁的语句,写出你对大雁心理的感受。

(1)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不再有猎枪埋伏的岬角和小岛,向每个沙洲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2)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稳住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3)突然间,刺耳的雁叫声出现了,并且带着一阵急促的混乱的回声。

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

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3.品读作者描绘3月的大雁的句段,简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素养提升请同学们设计一条以“保护动物,关爱自然,与自然界和平共处”为主题的广告或标语。

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

第19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第19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19怀疑与学问学习目标1 .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2 .学会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掌握层进式的论证结构,体会文章逻辑严密、 用语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

3 .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领会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第一课时【学习要求】(1分钟)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把 握作者的观点。

【预习导学】时间3 5分钟L 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

早年从事民俗学研究, 1920年开始考辨古史传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 .解释下列词语。

(1)腐草为萤:(2)不攻自破:(3)辨伪去妄:(4)盲从: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时间:20分钟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3 .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两个分论点?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 .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课堂小结】(3分钟) 【当堂检泅】(15分钟)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彩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项是()A.步骤(zh6u ) 大孺(rS 启迪(di )B.塾师(ShU ) 墨守(mδ)懒惰(d u δ)C.虚妄(Wdn9)愚昧(Wji )盲从(mGng )D.停滞(Zhi )女蜗(Wa )辩别(biG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懒惰锻练脑筋B.内涵迷信流俗C.虚妄停滞戴震D.明辩修正凶险 3 .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4 .搜集有关“怀疑治学”的名言警句。

后又考辨历史地理。

代表作有 ___________ 等。

虚妄()墨守( 停滞()塾师(譬如()顾颉刚() 折扣( )) 程颐( )) 腐草为萤(不攻自破国难危急禅释真理评判学说【作业布置】(1分钟)1.完成练习册。

2.抄写生字词,并识记。

3.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第19课时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导学案

第19课时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导学案

第19课时《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导学案【学习目标】【重点】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的表现【难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知识梳理】1、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P67-68)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基本属性:(1)同一性的含义及表现:①②(2)斗争性的含义(3)二者的关系:①②③二、矛盾的普遍性:(P69)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2、矛盾普遍性的要求:①②【合作探究】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

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

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千头猛增到4.2万头。

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千头。

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探究一:1、狼与鹿之间有关系吗?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狼存在的时候,鹿的数量始终无法增加?3、为什么狼被捕杀了,鹿的数量还会减少?探究二:欣赏课本P67的漫画,你认为“他敢剪断绳子吗”?为什么?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探究三:天下事、人之为学有没有难易的分别? 难和易转化的条件是什么?探究四:1、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2、在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密切的人,往往是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3、马克思曾经说过:“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请根据上述两段话谈谈你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的认识。

【思考判断】1.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矛盾就是斗争2.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3.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4.矛盾是无法解决和克服的。

2.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

【思维拓展】1、全面理解矛盾应注意几个问题⑴、哲学上所讲的矛盾≠生活中所讲的矛盾(矛盾双方斗争性的具体体现);哲学上所讲的矛盾≠逻辑矛盾(人们主观思维上的前后不一致)。

第1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第1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理解认识辛亥革命的成果及思想实践的特点;通过辛亥革命后革命的困局、革命的破局感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时空观念:运用历史地图从时空上把握武昌起义后全国响应革命的具体情况,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已土崩瓦解。

3、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及后人研究评论性材料,解读印证辛亥革命的特点、意义,阐述辛亥革命的发生与帝制的终结、建立民国的艰辛。

4、历史解释: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解历史解释具有时代性、主观性,历史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辛亥革命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课型及课时安排新授课,一课时三.自学自导1.阅读第19课,梳理本课所讲的知识点。

2.用双色笔重点圈划清末新政的内容、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时间、三民主义的内容、武昌起义的时间、清帝退位时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间与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辛亥革命的历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上述材料,回答,孙中山的目标是什么?突驾(超越)日本,无疑可也·······“十年、二十年之后不难举西人之文明而尽有之,即或胜之焉,亦非不可能之事也。

----- 孙中山(1905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孙中山的目标是什么?2.两幅图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3.预备立宪根本目的是什么?资产阶级态度发生了什么转变?签署《辛丑条约》(1901)4观看材料: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第19课明清小说 导学案

第19课明清小说   导学案

第19课明清小说导学案点击新目标1.了解四大名著的内容和明清小说繁盛的原因。

2.记住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名称、作者及朝代。

3.了解四大名著的影响。

链接旧知识1.读一读:指导丛书63页知识建构。

2.问一问:“诗仙”“诗圣”分别是指谁?白居易的代表作是什么?宋词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课堂进行时【情景创设】你们知道中国的四大名著吗?【课前小热身】1.通读全文,完成指导丛书67页知识建构。

2.小组合作,订正知识建构的答案。

【新课解读】一、小说在明清繁盛的原因:①物质基础:___________的发展,使社会生活极度丰富多彩,为小说创作的繁荣提供了广泛的素材。

②日益壮大的___________,市民对通俗文学作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

明清时代人们赞美小说、推崇小说,社会舆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推动了小说的发展。

③有利条件:___________的空前发达,为大量通俗读物的广泛流传提供了有利条件。

19世纪初年有一句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毛泽东称它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三、课堂小结读一读,记一记上面的表格。

课堂大练兵:(1)“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连线:罗贯中《红楼梦》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清代曹雪芹《水浒传》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施耐庵《西游记》长篇历史小说明代吴承恩《三国演义》长篇英雄传奇小说(2)选择题1.明清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 A.诗B.词C.曲D.小说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 A.罗贯中B.施耐庵C.吴承恩D.曹雪芹3.《水浒传》的作者是( ) A.罗贯中B.施耐庵C.吴承恩D.曹雪芹4.《西游记》的作者是( ) A.罗贯中B.施耐庵C.吴承恩D.曹雪芹5.《红楼梦》的作者是( ) A.罗贯中B.施耐庵C.吴承恩D.曹雪芹6.“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A.《水浒传》B.《西游记》C.《三国演义》D.《红楼梦》7.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取材于( ) A.北宋末年宋江起义B.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C.秦末陈胜、吴广起义D.秦末刘邦、项羽起义8.描写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的时代风云的小说是( ) A.《水浒传》B.《西游记》C.《儒林外史》D.《三国演义》9.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题材源于( )①史书《三国志》②民间传说③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0.诸葛亮在民间被认为是智慧的化身,以他为主人公的小说是( ) A.《西游记》B.《水浒传》C.《三国演义》D.《红楼梦》11.在当今世界,“红学”是一门学问,它是( )A.研究《红楼梦》的学问B.研究《水浒传》的学问C.研究《西游记》的学问D.研究《三国演义》的学问12.清朝时期文学的主流是( ) A.诗歌B.散曲C.词D.小说13.“三顾茅庐”“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的历史故事源自哪部古典小说( )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14.下列故事情节,不属于《红楼梦》的是( ) A.晴雯撕扇B.黛玉葬花C.刘姥姥进大观园D.高老庄招亲15.《水浒传》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是( )A.林冲B.武松C.李逵D.鲁智深16.“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反映了哪个时期一群传奇英雄的故事?( ) A.三国时期B.唐朝时期C.宋朝时期D.清朝时期17.《水浒传》中梁山英雄好汉人人都有绰号,这些绰号非常形象,具有脸谱化的功能。

第19课 苏州园林(导学案)(学生版)

第19课 苏州园林(导学案)(学生版)

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抓住段首概括句,理解语段内容,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2.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体会苏州园林的美。

3.分析说明方法作用,体会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的特点。

【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作用,体会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的特点。

2.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体会苏州园林的美,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字,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

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字词积累读准字音:竹竿.()映衬.()依傍..()因地制宜.()丘壑.()雷.同()嶙峋..()自出心裁.()败.笔()蔓.延()蔷薇..()重峦叠嶂.()芭蕉.()雕镂.()斟酌..()俯仰生姿.()明艳.()着.眼()轩榭..()任.其自然()理解词义:雷同:依傍:斟酌:因地制宜:重峦叠嶂:俯仰生姿:珠光宝气:第一课时活动一:找中心语句1.明确对象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寻找中心句(1)文章围绕说明对象“苏州园林”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2)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2.概说中心句根据每一段的中心句,用“被说明的事物+事物的特点”的格式概括每一段内容。

示例:第3段,可以概括为“亭台轩榭(被说明的事物)布局讲究自然之趣(事物的特点)。

”活动二:理说明思路1.理文章结构(1)思考:课文中哪一个词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2)根据上面的问题,划分课文段落2.理说明顺序(1)课文第2自然段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2)课文第3至6自然段内容与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3)第7至第9自然段从哪些角度介绍苏州园林?(4)课文在说明苏州园林时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顺序?第二课时活动一:赏园林之美1.精读课文,梳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表现形式,用“苏州园林美在”的句式说一说你的看法。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下册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表现。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掌握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变化巨大的原因。

(历史解释)3.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们生活的重要影响。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学习难点:交通、通信发展的重要影响,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夯实基础课前阅读课文正文,参考学习目标,独立标识提纲并勾画重点后填空、熟记所填内容:知识点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背景/原因:(1)新中国成立前,,民生凋敝。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经济,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

(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

2.表现:(1)衣①改革开放前:买衣服要凭_____,和单调。

②改革开放后:衣着_________,服饰是、的方式。

(2)食①改革开放前: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问题。

②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但能“ ”,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3)住①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②改革开放后:扩大,和明显改善。

(4)用①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长,不断增加,_________也不断优化。

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_____、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知识点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1.交通:(1)交通设施建设:形成综合交通_______。

①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___位;全国铁路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

②公路:全国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_____________已居世界前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国文化?
出示预习提纲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1、西欧的封建制度:查理帝国分为哪三国、基础、核心、等级制度。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作用?
2、欧洲的精神领袖:(1)基督教 :创立时间、地点、创始人、核心教义、经典、天主教会的影响或地位?(2):丕平献土原因、内容、影响?
3、“中世纪的花朵”:(1)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时间、地位、意义?(2)琅城起义时间、目的、结果
A.希腊人B.中国人C.罗马人D.阿拉伯人
(三)拓展延伸
5、 出示材料:
材料一:
公元6世纪下半叶,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
材料二:
六、教学反思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二、大漠中的帝国——阿拉伯
(二)基础巩固
1.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中国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2.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C.奴隶主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
3.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根据以下信息判断它是哪种宗教()
①它被元朝时形成的回族所信仰②它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
③它的经典是《古兰经》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4.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下列被誉为古代“东西方交流的使者”的是()
孙疃中心学校师生共用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历史主备教师李本良审核人
年级组长签名讲学日期班级学生姓名
课题: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讨论改革和学习他人长处的积极作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能讲述伊斯兰教产生的过程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是怎样对待先进的外国文化的?
2.日本对外国文化的这种态度对日本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中的大帝国是指哪一个国家?它是如何对待外国先进文化的?这个帝国对待外国先进文化的态度导致了什么后果?
1、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谁延续了希腊文明?
2、说出希腊最著名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内容及其评价?
3、罗马共和国的建立时间、三次布匿战争及结果、罗马帝国的建立(时间、人物?
(二)导入新课
出示导学提纲(1)
一、善于模仿的民族
出示材料,阅读教材本目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大化改新前的日本?
2、大化改新的时间和内容?
3、大化改新的性质和影响?
二、大漠中的帝国
出示图片,阅读教材本目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和经典?
2、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三)、自学质疑
要求:st浏览课本(勾、划),独立完成导学提纲(标注疑惑)
二、合作探究
(一)组内交流
S把答案说给T听,提出质疑,T释疑解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日本大化改新中学习和模仿中国文明的史实,懂得善于学习和模仿他人长处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三、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பைடு நூலகம்过程:
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一、自主学习
(一)温故知新
(二)集体交流
小组间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T—T),释疑解惑,T教会S。
(三)展示点评
小组展示交流释疑情况(S说,T评价、补充)
老师评价,出示答案(略)。
三、巩固提高
ST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和结构,形成知识体系。教师引导、规范、评价
(一)归纳梳理
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一、善于模仿的民族——日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