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李清照的词章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了真挚动人的感情,具有极为感人的艺术魅力。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整体设计说明:《一剪梅》选自新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李清照的作品。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诗豪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她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关于这一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特别把“知人论世”当做一个重点,专门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就是“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课件中通过画面把李的一生及写作背景简单呈现出来,让学生便于理解这首词。

另外,通过对《如梦令》的陪衬介绍,让学生把握她人生的浮沉及她的婉约词风格。

当然,课堂核心是对这首词意境及主旨的把握。

为此我设计了歌曲《月满西楼》的欣赏,配合画面的词句含义解释等。

这尽可能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理解词意,把握主旨。

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2. 体会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点。

3. 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1. 情景交融的写法。

2. 背诵相关名句。

教学难点:寓情于景的.、含蓄的写作风格。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好!大家先看两幅国画,这两幅画都是画梅花的。

其实,我国文学自古就和梅花分不开,文人爱梅、咏梅,歌唱家自然就唱梅,颂梅。

古代有一支词牌名就叫“一剪梅”。

而在这个词牌下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学习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名篇《一剪梅》。

来,我们先听听这首词的曲调,看大家喜欢吗。

二: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在上课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为伟大的女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一剪梅》标准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标准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标准教案(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李清照《一剪梅》标准教案李清照《一剪梅》标准教案引导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这么细腻优美的诗句出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它是李清照的作品,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因战乱失散,故而有此作,这首词可谓真挚感人,历来是考试中的重点。

作为语文老师,怎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呢?《一剪梅》标准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及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步骤:一、导入:1、请大家听一首歌(《月满西楼》),请注意倾听里面的歌词。

2、这首歌大家熟悉吗歌名是什么里面的歌词来自宋代一位著名女词人的词《一剪梅》。

二、作者简介同学们对于李清照了解有多少呢?让学生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明确: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初中时候我们学过她的《如梦令》,大家还记得吗(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当年她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三、吟诵诗文,品味音韵吟诵是我们学习古诗文的第一步,到底李清照在这首词当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呢?下面就让我们先一起来齐读。

1、师生齐读词文。

正字音:簟、裳2、这首词当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相思之愁。

3、应该用怎样的一种语气语调来朗读呢?缓慢、悠长。

我们来试读。

4、教师范读,希望同学们随着老师一起读。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通用)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通用)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剪梅》。

该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远方挚爱的深厚情感。

教学时,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中的意境美。

2. 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3. 学习词的格律知识,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中的意境美。

难点: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文本、相关资料图片、词谱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宋代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古代生活的景象,为学习李清照的词作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词中的意境美。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词人的情感。

4. 讲解词谱:讲解词的格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5.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背诵课文,进行词的创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一剪梅梅花象征思念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一剪梅》的意境,创作一首小词。

答案:略2. 题目:请查阅资料,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挑选一首进行鉴赏。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程度较高,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较好地体会了词中的意境美。

但在词的创作练习中,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邀请专家进行诗词鉴赏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词人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特点。

组织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剪梅》。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词作,词中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伤而又有一种淡淡的甜甜的喜悦。

这首词教学,读懂大意和背诵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

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设置情境,在情境中体味。

【教学目标】词中情感之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阅读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等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顾学生阅读情况:抽学生背诵《如梦令》;学生集体背诵《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设疑问:两首词思想感情截然不同,是真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二、前期的李清照1、生活中的李清照书香门第家庭富裕婚姻幸福美满父母呵护2、理想中的李清照充满希望充满激情能充分享受生活从如下几首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作品中的李清照贵夫人形象慵懒哀伤而不绝望有一种甜蜜的感觉。

如《如梦令》中人物形象。

三、后期的李清照1.生活中的李清照经济困顿颠沛流离家庭生活也很不幸2.理想中的李清照看不到希望缺少生活的勇气3.作品中的李清照艰难苦恨的老妇人形象这一点可以从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看出来:如“寻寻觅觅”好像总在寻找却总是找不到,可是还是要寻找,成天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间,“冷冷清清”在寻找中失望而倍感凄凉,后面“梧桐更兼细雨”部分,完全呈现出心境悲凉难耐寂寞。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一剪梅》。

课文描绘了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一次别离,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离别时的哀愁。

本课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念。

6. 朗读练习:学生跟读课文朗读录音,模仿语气、节奏,提高朗读水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剪梅》梅花爱情离别哀愁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注意生字词的书写。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有关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和创作风格。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后阅读活动,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2篇

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2篇

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2篇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精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共享。

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2、体会生平遭受与创作的亲密关系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育同学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力量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教学难点:培育同学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力量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预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教程:一、诗画导入展现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学校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开心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味道”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欢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二、研习新课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落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提示)粗读可发觉: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感情基调——前开心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上片:词人舟中所想→下片:回到现实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假如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2)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

2.通过这句你是如何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的?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3.名句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

“眉头”是人的感情外露的地方,是别人看得见的,而藏在“心头”的感情别人却看不见。

按常理来说,愁锁眉间和愁情在心是完全一致的,惟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

范仲淹的《御街行》就有这样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取意即如此。

李清照虽是化用此句,却化得出奇,把愁说成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按说,愁果真能运动的话,其方向应当是由内而外,达成一致,但女词人却将这本属一致的东西说成此长彼消的东西,将由内到外的运动说成由外到内的运动。

4.句式“才――却――”的运用有什么妙处?用“才……却……”这种句式表现它运动之速。

如此造语不仅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从这一“下”一“上”之中还可以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种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5.下阕小结:以抒情为主,抒发了女词人寂寞特点:㈢全词总结:红藕香残玉簟秋,→勾勒环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叙写情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神驰遐思花自飘零水自流,→借景抒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直抒胸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一剪梅李清照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李清照的《一剪梅》一词,这首词是李清照创作于宋代北宋淳熙五年(1178年),以虚实相间的写法展现了女子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哀痛之情。

这首词既有清新唯美的意境,又融入了时代背景和深刻思考的社会议题。

通过学习这首词,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宋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词的特点,掌握本词的内容、艺术方法和主旨思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批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三、教学重点:1.了解《一剪梅》的背景和内容;2.分析词的艺术方法和主题;3.培养学生以古代词作为对象创作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把握词的艺术方法,并能在具体词句中找到运用的实例;2.理解并总结本首词的主题思想;3.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文学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导入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以及他们对李清照的认识。

Step 2:学习背景与内容(10分钟)讲解《一剪梅》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宋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Step 3:词的艺术方法(20分钟)通过解析《一剪梅》的词句,引导学生分析词的艺术方法,如意境的创设、比喻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Step 4:词的主题思想(15分钟)分析《一剪梅》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词的内容和表达中找到主题思想的线索,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Step 5:欣赏与鉴赏(15分钟)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的原唱和现代演绎版本,引导学生感受词的美和艺术的魅力,加深对该词的理解与感受。

Step 6:词作创作(15分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以《一剪梅》为题材,进行个人创作。

Step 7:展示与分享(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进行分享和评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他人作品的独到见解与批评。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4、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以郭沫若的一幅对联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对联中写的.是谁,进而引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如梦令》时对李清照的介绍,最后教师总结、补充:号“易安居士”、前后期作品风格、“易安体”、《漱玉词》。

三、整体感知:(一)读一读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看三分钟,字面意思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学生间互问互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先自读三分钟。

3、点两位同学来读,读完后师生一起点评,最后教师作朗读指导。

4、听朗读带,让学生注意朗诵家对本词节奏的划分、轻重音的处理等。

5、再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

6、点学生来读,检查同学们的朗诵水平进否有进步。

(二)找一找1、这首词中有哪些意象?(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厨、酒、暗香、西风、黄花)2、这首词中有哪些表现情感的词?(愁、凉、销魂、瘦)(三)写一写请从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意象,根据词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扩写成一段话。

(高考小作文训练)四、分析鉴赏(一)品一品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品一品,看它好在哪里?(让学生自己先把玩品味,然后跟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最后点学生发言。

在这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必要时适当点拔一下。

这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这里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可以说,这首词实在是太美了,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如首句渲染出的这种氛围;如“凉”字的双层意;“酒”这一经典意象;“暗香”的“暗”字,用得实在是太妙了;还有作者以“黄花”自喻,不仅形似,更是神似;下片:不露一“菊”字,可处处在写菊,这种“烘云托月,藏而不露”的写作妙作。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
• 品味诗歌语言: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 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 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 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 情满怀。
在每次课堂或小组讨论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优点和不
足,提供改进建议。
调整教学策略
0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
生的学习需求。
鼓励互动交流
03
鼓励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彼此之间
的学习和进步。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总结教学经验,提炼教学智慧
1 2 3
深入解读文本 通过对《一剪梅》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词 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 学素养。
创新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等多样化教学方 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 果。
关注学生需求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调整教学策略, 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对比阅读
将《一剪梅》与其他表达相思之情的 诗词进行对比阅读,如李白的《长相 思》、李商隐的《无题》等,体会不 同作者表达相思之情的异同。
仿写练习
选取一种表达相思之情的意象(如柳、 月、雁等),仿照《一剪梅》的句式和 韵脚,写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小诗。
04 学生活动设计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1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

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教学对象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过多地讲解说明,让学生讨论发言更能提高鉴赏的积极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歌声和画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意象意境,背诵全词。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读文句,品味意境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2、难点: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学媒体设计学生接触的古典诗词其实并不少,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生经历,对古诗词中所体现的作者的心绪,难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所以鉴赏往往只停留在浅表层次。

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解决这个问题能起到相当重要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整个过程。

课堂的第一阶段,显示李清照的画像,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比较亲切的印象,接下来显示李清照的有关材料,进一步加强认识。

第二阶段,播放朗诵《一剪梅》,同时显示作品内容,以渲染气氛,在朗诵中要求学生思考有关问题。

第三阶段,显示作品,学生合作探究,品析词句。

第四阶段,强化诗词的背诵。

第五阶段,播放《月满西楼》,在唯美的画面与歌声中结束课程。

多媒体的运用将音乐、画面、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使教学内容明确具体,又营造了一种诗歌鉴赏所必需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把握。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品味李清照词中的思想感情。

2. 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3. 背诵李清照的主要诗作。

二、教学设想
1. 通过学习一个作家的诗词,总结诗人的艺术风格。

2. 引导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

3. 要求学生快速背诵,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播放音乐MTV(安雯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本词的情感。

2. 背诵这首词。

3. 赏析这首词:
- 概括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 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五、扩展阅读
1. 回忆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

2. 总结李清照词的词风。

3. 总结李清照词中写愁的名句。

4. 总结写“愁”的手法。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举出此类名句。

一剪梅 李清照 教案

一剪梅 李清照 教案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教案标题:《一剪梅》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一剪梅》,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理解李清照的诗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一剪梅》的诗意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准确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一剪梅》李清照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梅花的画作或播放一段与梅花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和好奇,为学习《一剪梅》做铺垫。

2. 欣赏诗歌(10分钟)播放朗读《一剪梅》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进行诗歌的解读,重点讲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分析诗意(15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的梅花是什么意象?- 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诗中的主题是什么?4. 表达情感(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对梅花的情感和体验。

5. 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并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感受。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评论。

6.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以及她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通过学习《一剪梅》所获得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完成的小组创作诗歌,评价其表达情感和文学创作能力。

六、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教案实录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教案实录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教案实录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教案实录在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感情深深沉沉。

下面小编供大家带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教案实录和赏析。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教学目标:1、体会李清照词中思想感情2、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3、背诵李清照的主要诗作二、教学设想1、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一个作家的诗词,总结出诗人的艺术风格2、李清照写内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让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3、要让学生快速背诵,尤其要在课堂上完成背诵要求,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三、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播放音乐MTV安雯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本词的情感。

淡淡的忧伤二、背诵这首词三、赏析这首词1、让学生概括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情2、引导学生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先借意象:秋季,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云中锦书,飘零的花,自流的水,最后直接抒情:无计可消除四、扩展阅读1.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如梦令两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补充阅读: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剪梅》教案5篇

《一剪梅》教案5篇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剪梅》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教案篇1教学目的: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诗豪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明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及反思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及反思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及反思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及反思导语:一剪梅,词牌名。

亦称《腊梅香》,李清照的《一剪梅》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文学创作的密切关系。

2、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探究【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由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

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当我们偶然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二、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三、吟咏词韵: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
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
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重点:
2、尝试写作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难点:
1、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2、从不同角度理解词作,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课时:
1、经典阐释法;
2、教学内容共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与整体感知融于一体则可):
(语文课代表上课前到我办公室拿东西)……
同学们: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其词中无意间写了一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于是“一剪梅”这个颇具人间风情的词牌名因此而诞生。

后世众多的文人墨客面对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诵出了风情万种的不同词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过于李清照笔下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么究竟正为少妇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样的惆怅下了眉头却又上了心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学习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理解《一剪梅》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掌握《一剪梅》的词意和词曲;4.能够朗读《一剪梅》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自己的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剪梅》的意境和艺术特点;2.教学难点:《一剪梅》的词意和词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李清照的相关视频或者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习词曲1.教师播放《一剪梅》的音频,让学生跟读;2.教师讲解《一剪梅》的词曲,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学生跟着教师朗读《一剪梅》,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3. 学习词意1.教师让学生阅读《一剪梅》的词意,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2.教师讲解《一剪梅》的词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4. 创作环节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创作一首自己的词;2.学生可以参考《一剪梅》的词曲和意境,但不得抄袭。

5. 总结回顾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创作的词,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理解《一剪梅》的意境和艺术特点;2.学生能否掌握《一剪梅》的词意和词曲;3.学生能否朗读《一剪梅》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4.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自己的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教学过程也比较简单,但是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一剪梅》的词意和词曲。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让学生理解,比如讲解、朗读、分析等。

同时,在创作环节,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课件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课件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典雅的艺术风格教学重难点重点 :解读文句,品味意境,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难点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反馈(3分钟)二、导语设计(2分钟):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40分钟)1. 听视频朗诵《一剪梅》,同时有感情的.朗诵全词,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齐读这首词,提问: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侧重写什么?全词抒发词人什么感情?明确:上阕写人物行动,下阕侧重抒情,全词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4.自由讨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之后教师作小结。

各句的分析总结大体围绕以下方面进行:(1).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的呢?明确:视觉、嗅觉、触觉。

作者从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

枕席生凉,既是肌肤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作品首句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感情色彩。

明确:从“独”字可以看出词人借泛舟来消愁,而过去有夫君相伴,现在却是独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怀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3).研读“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句。

提问:这句词按照逻辑顺序应怎样排列?明确: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谁寄锦书来”。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这句词的优美意境。

词句中的“谁”显然是指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所以遥望云空,产生鸿雁传书的遐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13
到达,所以遥望云空,产生鸿雁传书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 子空回,锦书全无,所以有“谁寄”之叹,实际是无人寄书,心中愁绪平添一层。
2、下片用哪几种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何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明确:此句是说身在异地的丈夫和自己怀有一样的相思之情,直接点明了夫 妻二人的两相恩爱,足见双方情爱之笃以及彼此信任之深。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是词的主旨句,在写愁绪的特点 明确:这句词赋予愁绪以运动之感,使人仿佛看见词人眉头的若舒若蹙,而愁从 眉间藏到心间,更使人领略到词人的万千愁绪,引发无限的遐想。 五、总结
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所以,此人用 “雁”这一意象,传达出自己的思念之情。) 月朦胧,清冷(“月”这一意象,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所学过的关于用“月”来寄托情感的诗句
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6 / 13
公元 1127 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 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 之痛南逃至建康。她极关心国家命运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写有"南来尚怯吴 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的诗句,表达了对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大不满。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 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 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 夫。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
请同学们思考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什么?由此我们可 以联想到词人的生活经历。
(ppt 展示)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 期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 音律。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 (今河南省开封市)。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 妇擅朋友之胜”。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 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期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月夜忆舍弟》 所以,“月”意象:常寄寓思念故乡,怀念亲朋的美好愿 望。) 西楼孤独
5 / 13
花(“花”:人生、青春、年华;“流水”:时光 晏殊《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 也,天上人间。 王实甫《西厢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1、词的上片有哪些典型的意象?透露出怎样的情感? 红藕香残 透露秋景 的冷落、萧条。
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作者从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 意,渲染环境
明确:视觉、嗅觉、触觉。 作者从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 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 既是肌肤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作品首句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 和感情色彩。 独上兰舟 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孤独)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 明确:从“独”字可以看出词人借泛舟来消愁,而过去有夫君相伴,现在却 是独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怀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 云 中锦书 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思念) 月满西楼 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思念) 这句词按照 逻辑顺序 明确: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谁寄锦书来”。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这句词的优美意境。 词句中的“谁”显然是指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 踪,盼望锦书
3.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可谓情投意合,相亲相敬,要是生活能这样一直 幸福下去多好,但是赵明诚时为太学生,后时常因公出差,李饱受相思之苦,由 此而诞下《一剪梅》、《醉花阴》等词作。因此,《一剪梅》满含词人的相思之 苦。
在了解了背景之后,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自己再次读读这首词, 开始。
4.全班配乐齐读,边读边思考词中最能表达词人情感的是哪个词?这首词整 体的感情基调是什么?(配乐《月满西楼》纯音乐) 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 愁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一剪梅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
》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的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 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剪梅 李清照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 1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 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 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 情怀,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 诗词
4 / 13
1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词的朗诵。(听朗诵录音) 2.听了这段满含深情的朗诵之后,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 明诚之间的故事
。李清照 18 岁嫁予当朝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两人都喜好金石,志趣相同, 婚后相敬如宾。 我们一起来看看诸葛忆兵在《李清照和赵明诚》中怎样描述李 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之间的日常: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 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 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 屈。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君不见》唐·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卜算子·咏梅》宋·陆 游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2、师:千古文人,有失意之愁,有思国之愁,有感叹时光之愁,有壮志难 酬之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思念之愁”。 二、诵读与整体感知
由此可见,一个词人的生活经历会对其创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分析 古诗词的时候要联系作家的生平来进行。
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此人运用多种意象,表达了一种共同的愁绪,那就是? 明 确:思念之愁
在词的上片,词人融情于景,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在下片,词人 则直接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这几句话也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名句。我们一起来看 一下。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费玉清的一曲宛转悠扬的《一剪梅》将我们陶醉在其中,其实真正陶醉我 们的是其中传递的情感,今人如此,古人也如此,尤其是悲怀愁情。轻拂中华历 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
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她有“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她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说不尽的愁”。
1 / 13
1、重点:解读文句,品味意境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难点: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媒体设计
学生接触的古典诗词其实并不少,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生经 历,对古诗
词中所体现的作者的心绪,难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所以鉴赏往往只停留在 浅表层次。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解决这个问题能起到相当重要 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整个过程。课堂的第一阶段,显示李清 照的画像,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比较亲切的印象,接下来显示李清照的有关材料, 进一步加强认识。第二阶段,播放朗诵《一剪梅》,同时显示作品内容,以渲染 气氛,在朗诵中要求学生思考有关问题。第三阶段,显示作品,学生合作探究, 品析词句。第四阶段,强化诗词的背诵。第五阶段,播放《月满西楼》,在唯美 的画面与歌声中结束课程。多媒体的运用将音乐、画面、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 既使教学内容明确具体,又营造了一种诗歌鉴赏所必需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诗 词意境的把握。
2. 题解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词牌格式,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 仗。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
李清照(1084——约 1155)我国文学史上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 南人,李清照工诗、词、散文
2 / 13
书法、绘画、音乐等,更擅于词. 词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学后,李清照填词《一剪梅》送给丈夫。 教 师小结(见幻灯片), 三、诵读课文
的热爱。 2、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
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过多地讲解说明,让 学生讨论发言更能提高鉴赏的积极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歌声和画 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意象意境,背诵全词。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首先,试分析词中下阕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句。答:词句描绘了词人的思念之情,词人以花和流水分别比喻自己和丈夫, 表达出了词人对丈夫外出的无奈和怨愤;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则是词人和其丈夫 心有灵犀,相互思念,表达了词人和其丈夫之间的感情深厚。
(2)词的最后一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试分析。答:“才下眉头” 表达出了词人思念已久,体现出了词人的思念之切之真;“却上心头”一句表达 了词人思念之情难以挥去,体现了词人的思念之深之重;因此最后一句体现出了 词人对丈夫思念之情的无比深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