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此时,我只想说的是,加强文本知识的掌握与背诵,不论上课与下课,都应当一以贯之。
无论是上午88班的教学,还是下午87班讲解,都有意识地留意诗句的分析,都留心在诗句分析中注重格式的讲解,旨在通过这种不厌其烦地重复来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知晓分析诗句的方法和格式,以此来提高诗句分析的得分率。
这里,我印象尤为深刻的,当属“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在两班反复的背诵和记忆中,多学生都应当在课堂上已经背诵。
当然,诗句都万变的,但反复的背诵和记忆给学生提供了方法,即背诵和记忆是得分的前提,充足的准备方可保证高分。
这不仅是给学生的印象,更是给我自身的经验,今后教学当继续如此。
高中语文_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一些意象的故事象征含义,了解乐器、李凭、李贺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探究作者李贺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会关注作品中人性的闪光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探究作者李贺的思想情感,关注“诗鬼”的人性特质。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自主学习法。
3、合作探究法。
授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诗的唐朝,也是音乐的唐朝。
诗与音乐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凭的音乐世界,走进李贺的诗歌世界。
(板书:李凭李贺)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微视频。
(打开微视频)二、哪位同学想给大家展示一下精彩的配乐朗诵?(课件配乐、同位点评、老师点评)三、咱们学完之后,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音乐会正式开始了,那么李凭在哪呢?李贺把李凭安排到第几句才出场?为什么要安排到第四句才出场呢?有什么表达效果?(课件)学生回答提示:大家想象一下天地之间一片寂静,惟有音乐在天地之间飘荡,这优美的音乐从何而来呢?原来是李凭在弹箜篌啊。
是不是能设置悬念,引发人们的期盼崇拜之情呢?那么,我们应当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前四句呢?哪一句应该读得正式隆重一些?第四句。
请一学生读。
四、其余的句子都是描写音乐的,那么,哪些句子是正面描写音乐的呢(板书:正面)同学们齐读一遍: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一句写出音乐的什么特点呢?(课件)找一生回答。
昆山玉碎:山崩地裂气势,壮观,爆发力,清脆,读出气势,比喻,以声写声凤凰叫:栖居其上的凤与凰无处安身,发出幽怨凄厉的叫声,读出如泣如诉之感,比喻,以声写声芙蓉泣露:以形写声,通感,我们仿佛看到露珠在花瓣上滚动。
读出悲切之感。
香兰笑:以形写声,通感,“空谷幽兰”兰花本是静雅之花,现在也绷不住了,露出笑脸。
可见音乐的欢快。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3篇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8教学目的:1、了解李贺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特点。
2、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赏析该诗的内容。
2、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第一节一、导入:在语文必修三中,我们曾享受过一次听觉盛宴,因为我们听了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弹奏的琵琶。
今天我们随同李贺去参加一场唐朝的箜篌演奏会。
二、海报设计:1、编剧兼导演:李贺李贺,字长吉,陇西成纪人。
李贺是没落的宗室后裔。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为避讳父亲的名字而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这样就堵塞了仕进之路,仅做过几年奉礼郎(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
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心情抑郁,再加上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27岁就去世了。
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他被人称为“诗鬼”。
2、主演:李凭唐代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3、乐器:箜篌“引”乐府诗题的一种,与“歌”“行”相近。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4、时间:晚唐的某个“高秋”“高秋”一语,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美妙的乐曲所表达的一种高远饱满,直上云天境界。
5、地点:长安(唐朝的都城)三、大明星的演奏会一定有很多粉丝参加,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同学们依次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1、云:优美悦耳箜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张”显得饱满,“颓”显得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2、江娥:就是湘夫人,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因为丈夫舜的去世,她伤心欲绝,泪水落在竹子上化为斑竹,听了李凭弹奏的箜篌,她又泪洒斑竹。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课标分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书的使用明确指出: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诵读习惯,使学生在提高对古代诗歌语言感受力的同时,通过独立思考、质疑探究、交流碰撞来加深感悟,共同提高,现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人论世,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意在引领学生结合相关资料,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诵读探究,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意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个性化阅读中,发挥想象能力、思辨能力,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鉴赏,感受李贺诗歌魅力。
(意在让学生学习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不断提高探究能力,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教材分析】《李凭箜篌引》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中的自主赏析作品。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白居易的《琵琶行》,第4册读本《人生的智慧》“生当作人杰”模块中也选入了《李贺小传》,为学生充分认识了解李贺其人和感受其诗歌魅力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题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注重语感培养,要求学生反复吟咏诵读,感受作品的音韵和文气,进入语境。
同时,李贺的诗歌有丰富的想象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赏读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想象,去不断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
因此要引领学生从有限的描写中推测、联想,对原作品进行补充、扩展、联系、对比的想像,在头脑中形成更加丰富、鲜明、丰满的文学形象。
本单元在“赏析指导”中要求学生了解诗歌声律特点,揣摩词句情感变化,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情韵美。
《李凭箜篌引》属于“自主赏析”篇目,注释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题目帮助同学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
《李凭箜篌引》教案(精选8篇)
《李凭箜篌引》教案《李凭箜篌引》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凭箜篌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凭箜篌引》教案篇1一、情境导入:二、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作者,积累本课的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合作学习目标:1、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
三、自主学习:(我能行)作者简介及题解:1、李贺(790—816):字。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 ”。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箜篌”,古代的一种,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
它一般有根弦。
李凭是梨园弟子,善弹箜篌,技艺精湛,名噪一时。
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啼竹()箜篌()()神妪()()蛟舞()3、解释下列词语。
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4、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李贺在诗歌中为我们展现了什么?四、合作探究:(我最棒)1、诗歌中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2、“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中的“老”“瘦”是否妥当,试分析。
3、诗中有一句起过渡作用,找出来,加以分析。
4、最后一句诗采用了什么手法写乐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五、展示反馈:六、总结拓展:清代人方扶南把《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XXXX》、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李凭箜篌引》教案篇2〖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高中语文_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李凭箜篌引》学情分析学情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基于学情就是因材施教。
教学要基于学情来确定内容、选择教法。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初中已经学过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对唐诗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
经过一年半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但可能不系统不透彻。
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存在不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提问,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然后探究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本诗作为选修内容,重在让学生积累诗歌鉴赏的经验方法。
在理解描摹声音的写法(以声写声、以形写声)上,尤其是理解诗人的情感,学生可能有难度。
李贺《李凭箜篌引》效果分析《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性作品,用诗歌来写音乐,难处在于诗人需要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既要描摹出音乐声的美妙动听,又要写出听者的感受。
在这一点上,李贺能扬长避短,另辟蹊径,以丰富的想象力,用更多的笔墨来写听音乐的感受。
一、写作练习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是赏析两句诗:“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要求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发挥想象,描摹出这两句诗的意境。
通过批阅可见,学生的片段基本都能描摹出意境,部分学生还能运用整句、修辞、叠词等手法,语言富有文采。
写作小练习的设计,把学生所感所思真正呈现出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学生反馈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表示,开始觉得诗人仅是在赞美李凭的技艺高超,但是通过讲解分析,特别是找寻了诗歌中的“啼、愁、冷、老、瘦、寒”等冷色调的词之后,发现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悲苦。
学生表示,诗歌永远咀嚼不尽,越品味越有滋味。
《李凭箜篌引》教材分析《李凭箜篌引》是山东人民出版社新课标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二单元第6课《李贺诗二首》里面的第一首。
本单元选取的所有篇目都是中晚唐诗歌,政局动荡,现实无奈,使诗人们更多地转向自我,关注起自己的内心,表达情感也越来越细腻。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张娅玲《李凭箜篌引》是一篇与《琵琶行》有着同等音乐造诣的唐诗,对于我们90后的孩子来说有着很大的难度。
由于时代、年龄的限制,他们更多的喜欢流行乐,古典乐曲距离他们已经越来越远,更不要说学习描写古典箜篌曲的诗歌了。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先从直观的图片入手,介绍箜篌这一古老的乐器,接着说了基本的箜篌的弹奏技法,并附着一幅美轮美奂的与他们同时代的神仙姐姐刘亦菲弹奏箜篌的图片,充分的调动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在于一瞬,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也比较抽象,难以捉摸。
现而今的90后们都已经或多或少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偶像,成为了某一些影视歌等明星的超级粉丝。
那么我就从此入手,一瞬间就调动起了他们浓厚的学习欲望,来了两点假设。
假设一:你是现而今箜篌演奏大师李凭团队的宣传部长,那么结合诗歌你该如何为他设计一幅足够引人入目的海报,使得演奏会现场座无虚席?假设二:你是李凭的超级粉丝李贺,正坐在后台调控全场,那么你给了场下的哪些粉丝特写镜头?本诗的意象繁密跳脱,奇异怪诞,有现实的,有幻觉的,有神话的,而学生在找寻“粉丝”的过程中也更好的理解了诗歌中的意象,给了他们以直观形象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兴趣,并从此诗中明白何谓侧面烘托与正面描摹。
最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又给他们播放了视频《孔雀泪》加深了他们对于箜篌乐器及其乐音的理解,并从中明白导演是如何运用侧面烘托,把诗歌与我们学生所喜欢的电视电影相结合,让他们懂得我们在平常精神放松的同时未尝不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只要我们善于思考,那么“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不足之处依然存在:整个教学设计容量较大,使得课堂教学上时间有点赶,语速有点快,且学生们讨论交流的也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李贺为何写作这首诗歌我并没有太多的涉及到。
对于以后的教学,如何调动所有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学会展示自己,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仍还有许多的探索空间。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及反思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一些意象的象征含义,了解乐器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自主学习法。
3、合作探究法。
授课时数:一课时导入:同学们,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在这浩瀚的诗歌王国里,群星璀璨,其中就有同学们熟悉的诗仙——李白,诗史——杜甫,还有诗鬼——李贺:同学们对“鬼”这个字有怎样直观的感受?生:可怕的,诡异的,飘忽不定的……鬼字一出,凉意顿生,那我们接下来就来看诗鬼李贺的描写音乐的代表作《李凭箜篌引》。
一、感知悟情:鬼在何处?(1) 请自由的诵读课文,看看这首诗中,哪一句你觉得最具有“鬼气”呢?空山凝云颓不流1、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2、鬼气:在这个“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秋天,李凭轻一抬指,在箜篌上缓缓划过,那奇妙的乐声使周围的一切凝固不变。
音乐有着不可思议的魔力。
江娥啼竹素女愁1、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2、鬼气:这箜篌声“惊天地,泣鬼神”,能触发了湘娥和素女这对怨魂,振发起千古的绵绵哀怨。
(师总结:鬼在想象奇特)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1、昆山句子以声拟声,芙蓉句子通感2、鬼气:由悲和乐叠加的句式,并再次重复,就意味着乐曲在悲怨和欢快之间快速而频繁的切换——怪异无常。
昆山玉碎:代价很大;凤凰,祥和之鸟,叫粗俗刺耳;芙蓉,常见笑脸,幽幽的哭泣;香兰,优雅娴静,笑声突兀不安。
老鱼跳波瘦蛟舞。
1、音乐让那衰老瘦弱的鱼龙,随波逐浪,翩翩起舞。
注重景境浸润诗情——《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峦崩摧。
洞天石扉,匐然中开。
”一句可以试着去想象山崩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在你的面前突然有一扇石门打开你会有怎样的感觉?让学生自己去联想其中的景象,再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想法,使学生更加理解古诗的意境,理解李白的思想感情。
三、注重古诗背景的了解,理解创作情境作者在进行古诗创作时,都注重诗句的短小精湛。
诗人会为了使诗句更加流畅,更加押韵,而使得古诗较难理解。
因而,当学生在阅读一首诗时,会比较容易感受到其中的意境,但对于理解作品中更深层次的含义,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作者那时的创作背景,对于古诗词的深入理解是有帮助的。
例如,杜甫的《兵车行》,可以从古诗中了解到由于战争造成的社会惨象:“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可以感受到汉武帝对于征战的热情,就是因为这样的热情,使得社会与国家民不聊生。
介绍当时背景的方式,其实可以发现,杜甫是要借助这首诗来揭露唐朝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因此而造成的惨状。
但如果学生并没有掌握相关的背景,可能就会觉得杜甫只是在控诉当时的统治者,不能够理解当时的杜甫有多么的愤怒,也不能很好地领会这首诗。
所以,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创作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设置课前活动,有效延伸课堂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大量的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古诗阅读也不例外。
教师要为学生寻找更多的途径去了解古诗,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但是,现今的高中生课业繁重,如果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古诗阅读上,势必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那么如何利用浓缩的时间来更好地学习古诗呢?我们不妨将课前的几分钟时间好好利用起来。
例如,可以每天让学生准备不同的古诗,由一位学生做好古诗讲解的准备,并查找和了解古诗的相关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然后根据自己的见解,参考高考题型设置相应的思考题,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我们可以在语文课的课间通知学生去准备,可以让学生将准备好的古诗知识抄写在黑板上。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此次晒课活动中,我选择完成的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读》中《李凭管篌引》这一课的教学,虽然只是短短四十分钟的一堂课,但是在准备及执教的整个过程中,我感悟良多,颇有收获,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教师只有致力于精心打磨课堂教学才能迅速成长。
现将在这次晒课中对自我的反思及收获总结如下:一、一堂高品质的语文课,绝不仅仅是条分缕晰,重点难点突出的流程展示,也不仅仅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对学生阅读分析、表达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细节,落到实处,注重成效。
在鉴赏、交流过程中,不仅满足于学生理解这个层次,更要关注的是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否清晰流畅地表达。
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词不达意、错误百出、漏洞连连的情况,我们常常把这归绺于学生表达能力差,孰不知这是教学中欠缺表达的落实造成的。
所以在课堂教学“比较阅读”这一环节中强调在草稿纸上落实答案,以规范书面表达。
二、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讨论、交流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要有足够的信任,大胆放手。
教学过程中,如若出于对学生的不放心,老师引导参与过多,试想在我们的搀扶之下,孩子永远是不能学会独立行走的,教与学永远是一场蹩脚的模仿秀,学生永远不能提高能力、彰显个性、大胆探索。
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美读法”之于诗歌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
“美读”不仅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诗歌,更为学生解读诗歌打下基础,从而使诗歌教学能够顺利展开。
不仅如此,还有助于将诗歌教学延伸到课外。
这堂课中学生的朗读示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诗歌诵读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朗诵水平。
总而言之,此次晒课活动对我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方法的改进有很多帮助,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教学环节的烂熟于胸,更重要的是在细节之处多打磨,多学习,多交流、多思考,不断突破自己,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学素质的增强。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李凭箜篌引课后反思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李凭箜篌引课后反思《李凭箜篌引》是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的一篇古诗词课文,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诗作。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到你。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主要训练学生朗读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亮点:本课时教学设计以读促教,读中品悟、赏析,体现古诗文教学的特点。
一读采用各种形式,读通、读顺、读出情感,初步走进诗文。
二读,读出美感、诗韵。
大多数学生能够找出表现箜篌美妙的诗句,并能小组内讨论赏析诗句,积极活跃。
三读,试着赏析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的异同,这是本堂课的难点,大家小组内讨论争议,多数仅仅在找修辞方法的不同。
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分析侧面描写的效果,两首诗文中比喻句的作用及效果。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发现,九年级学生的比较能力、鉴赏诗歌的能力需要积极训练。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篇二欣赏关于音乐描写的唐诗,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由于地域、家庭条件等的限制,孩子们很少有音乐方面的熏陶及培养,就更不用说学习了。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先从直观的图片入手,介绍箜篌这一古老的乐器,接着让学生欣赏了一段箜篌演奏,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阶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和音乐虽是紧密相连的,但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发于器,入于耳,来无影,去无踪,很难进行描摹刻画。
而《李凭箜篌引》是一首描写音乐的绝妙好诗。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物象,赞扬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
全首诗共十四行,用了十四个比喻性意象来赞美李凭弹箜篌时的情景美、旋律美和弹技美。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即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一首优美的诗歌当然离不开朗读。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
这描摹音乐诗歌的声律美和情韵美更需要通过朗读来感知品味,但是仅仅朗读感知是远远不够的。
注重景境 浸润诗情——《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注重景境浸润诗情——《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成长和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幸教授了《李凭箜篌引》这首古诗,通过对这首诗的教学,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注重景境对于浸润诗情的重要性。
以下是对我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
首先,在教学之前,我对《李凭箜篌引》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读和理解。
这首诗以描写美好的山水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使人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秀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点放在了对这种景境的描写和理解上,帮助学生全面感受和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其次,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作品背景的介绍和解读。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杜牧创作的,杜牧是一位以咏史抒怀著称的诗人。
他在诗中通过描写美景表达了自己对逝去的岁月的悲伤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这样的背景信息的介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感受并理解其中隐藏的情感。
第三,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景境。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我鼓励学生在听诗歌的过程中,将自己融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景境中去,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美。
在教学中,我还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更加形象地感受诗中的景境,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联想能力。
第四,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诗歌语言和修辞手法的解析。
《李凭箜篌引》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这些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并能够增强读者的感受力和共鸣。
通过对这些修辞手法的解析,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歌,并引导他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欣赏其中的语言之美。
第五,在教学结束后,我对本次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帮助学生归纳和梳理了本次教学的重点内容。
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分享,我促使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更加深入。
同时,我也通过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来不断完善和改进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通过对《李凭箜篌引》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注重景境对于浸润诗情的重要性。
注重景境浸润诗情——《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注重景境浸润诗情——《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李凭箜篌引》是我国古代诗歌中著名的佳作之一。
它为我们重拾祖先抒发诗情的传统,提示我们如何与自然景境沉浸一起,抒发自己的诗情。
李凭的《箜篌引》传承了振兴诗歌文化的精神,我们要以它为指南,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拓展视野,引导他们领略大自然的美。
《李凭箜篌引》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古典诗歌,以其精细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客店一景的热爱之情。
它以诗意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勾勒出诗中祥和的气氛,营造出一种深刻的诗情。
李凭的这首诗以恬静的笔调勾勒出客店的景象,描写出一个充满诗情的大自然环境。
它表达了作者对客店祥和的感受,以及作者对景象的热爱之情,展现了作者的诗情和他的情怀。
《李凭箜篌引》的诗句生动有力,描绘出一个丰富细腻的景象,令人神驰:“碧云秋水湿,清风映日晴。
朱枝满院开,碧草如茵衬”。
这一景把作者引入了一个美好的自然景境,使其神魂颠倒,丰富了他的情感,激发出乐此不疲的诗情。
赏诗教学主要是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象的好奇、探索和欣赏,以及思考、探索诗歌之美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把感受和体验与自己的个性思想存在统一的关系,然后再将之转化为独特的文字表达。
针对《李凭箜篌引》,我们要有更具体的设计和实施方式,提供学生一个实践性的赏诗范式,以期引起学生的热情,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从景境中汲取灵感,把日常的所见所感抒发成诗句。
首先,我们可以请学生在放映诗歌视频后,以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编排自己的诗歌,把视频里的景象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用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体会诗情的美妙。
然后,我们可以在风景优美的地方,让学生实地观察自然,用自己的笔和心,感受四季的变换,发散自己的思维,把观察到的细节抒发成诗句。
最后,我们可以分讨论小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心得,用作品进行交流,给予同学们彼此改写,修改和指正,从而获得更好地赏诗体验,最终完成一份有意义的作品。
注重景境浸润诗情——《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注重景境浸润诗情——《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中国古典诗歌教学是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中国古典诗歌受到了不断的关注和认可,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人文素养和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选取《李凭箜篌引》这首古典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的教学实践的反思,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了解诗歌的精髓,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典型的情感诗,作者李凭受“思礼”之意而作,赞美人们思念他们的亡故家乡。
诗中充满着对家乡的思念和美好回忆,但是也隐含着对家乡的赤裸裸的冷漠,体现了家乡的痛苦和对边疆的期盼。
通过对这首诗歌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精神和景境的渲染,特别是强调要注意文章的景境,将景境渲染得更有诗情画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李凭箜篌引》这首诗歌教学要注重文章景境的渲染,以使诗歌在阅读者心中有更深刻的铭记。
诗歌景境决定了诗歌的内涵和主题,它直接体现了作者情感和思想,而这些情感和思想才是诗歌最重要的内容。
故此,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容,就必须注重对诗歌景境的理解,让诗歌的精神深入人心,从而达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本文以《李凭箜篌引》为例,论述了要注重景境浸润诗情的重要性。
当结合诗歌的情境和思想时,要注意文章的景境,让学生更好地
理解诗歌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最后,期待有更多学者关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培养出富有人文素养的新一代。
李凭箜篌引教案教学反思
李凭箜篌引教案教学反思这是李凭箜篌引教案教学反思,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李凭箜篌引教案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描摹音乐的手法。
能力目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体味、鉴赏音乐美。
教学过程:㈠导语诗的唐朝也是音乐的唐朝,诗与音乐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其中有三桩姻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就是被清人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的至文”的三首诗: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唐诗人李贺的这篇浪漫主义珍品《李凭箜篌引》。
㈡解题1、李凭,著名宫廷女器乐家。
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她精湛的技艺同样也受到了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所以李贺才用他色彩瑰丽、富于感染力的诗笔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2、箜篌(学生介绍):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
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3、引,曲调的开头部分。
箜篌引,原以箜篌伴奏的乐府歌曲,这里诗人第一次用这题名实写箜篌演奏。
㈢作者介绍:李贺,字长吉,唐皇室远支。
仅做过几年奉礼郎(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物的丛九品小官)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不满,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27岁就逝世了。
他早岁工诗,很有才名,受知于韩愈。
他的诗构思奇特,意境怪诞,想象丰富,语言新颖诡异。
由于经历,他的诗中常有感伤、消沉情调。
被人称为“诗鬼”。
又《昌谷集》。
㈤朗读1、教师范背(配乐)(图片)2、学生散读(配乐)3、学生朗读(配乐)4、齐读㈥鉴赏诗歌1、我们先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有什么?时间:高秋地点:中国乐器:箜篌(吴丝蜀桐)演奏者:李凭2、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
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1)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李凭箜篌引课后反思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李凭箜篌引课后反思《李凭箜篌引》是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的一篇古诗词课文,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诗作。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到你。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主要训练学生朗读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亮点:本课时教学设计以读促教,读中品悟、赏析,体现古诗文教学的特点。
一读采用各种形式,读通、读顺、读出情感,初步走进诗文。
二读,读出美感、诗韵。
大多数学生能够找出表现箜篌美妙的诗句,并能小组内讨论赏析诗句,积极活跃。
三读,试着赏析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的异同,这是本堂课的难点,大家小组内讨论争议,多数仅仅在找修辞方法的不同。
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分析侧面描写的效果,两首诗文中比喻句的作用及效果。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发现,九年级学生的比较能力、鉴赏诗歌的能力需要积极训练。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篇二欣赏关于音乐描写的唐诗,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由于地域、家庭条件等的限制,孩子们很少有音乐方面的熏陶及培养,就更不用说学习了。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先从直观的图片入手,介绍箜篌这一古老的乐器,接着让学生欣赏了一段箜篌演奏,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阶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和音乐虽是紧密相连的,但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发于器,入于耳,来无影,去无踪,很难进行描摹刻画。
而《李凭箜篌引》是一首描写音乐的绝妙好诗。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物象,赞扬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
全首诗共十四行,用了十四个比喻性意象来赞美李凭弹箜篌时的情景美、旋律美和弹技美。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即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一首优美的诗歌当然离不开朗读。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
这描摹音乐诗歌的声律美和情韵美更需要通过朗读来感知品味,但是仅仅朗读感知是远远不够的。
〖2021年整理〗《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随县一中陈方一、教学前《李凭箜篌引》是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本中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一首诗。
是一篇与《琵琶行》有着同等造诣描写音乐的唐诗。
音乐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
何况现在的学生都是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对古典音乐知之甚少,对音乐的欣赏更是犹如在云端,云里雾里发蒙。
想要把这首诗中传达的音乐感受让学生能感同身受,难度非常大。
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了三个板块:音乐之美、诗歌之美、艺术之美。
1、音乐之美。
我先从基础的诗歌听、说、读、写入手。
选择听曲方面,尽量选择与诗中的乐器箜篌有关的演奏曲,并且是学生们所熟悉的曲子,以引起学生共鸣,并能顺利的开展说和写两个步骤。
2、诗歌之美。
读诗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如何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诗歌就需要反复朗读,用心体会。
在逐渐对诗歌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针对诗歌内容给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的海报,并介绍海报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诗意。
3、艺术之美。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
音乐是无形的,要用有形的文字描摹出来,必须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
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听众的感受来描摹音乐,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侧面烘托,只有一句是正面描写,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出具体的手法。
最后通过对比阅读,加强对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课外整理描写音乐的句子,侧重积累。
二、教学中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音乐之美模块。
对音乐的感受只能用单薄的词语表达,没能说出富有文采的句子。
诗歌朗诵环节,朗读的空间需要提升。
2、诗歌之美模块。
海报的设计上,时间略显仓促,不能完整画完一幅海报,同时忽略了海报宣传语这一细节。
3、艺术之美模块。
对侧面描写的手法还要进一步点拨,正面描写的句子学生不能准备分析其手法,尤其对“通感”手法较为陌生。
比较阅读中,有的学生忽略了提问的主体,对白居易《琵琶行》中音乐的分析过于笼统,不具体,语言不简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与《琵琶行》有着同等音乐造诣的唐诗,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由于地域、家庭条件等的限制,孩子们很少有音乐方面的熏陶及培养,就更不用说学习了。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先从直观的图片入手,介绍箜篌这一古老的乐器,接着让学生欣赏了一段箜篌演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有了视听享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李凭箜篌引》属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课本的第三单元,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要求学生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一、天马行空的朗诵。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
这描摹音乐诗歌的声律美和情韵美更需要通过朗读来感知品味,但是仅仅朗读感知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意象繁密跳脱,奇异怪诞,有现实的,有幻觉的,有神话的。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知诗歌营造的意象,学生在讨论、争论、达到共识的过程中,理解了四个乐段的情感表达。
二、奇特怪诞的想象。
江娥、素女的哀愁,玉碎的激昂,凰叫得凄厉,芙蓉泣露香兰笑的画面美,女娲炼石、老鱼跳波,月宫的的遐想。
让学生在一片辽阔的天地之中尽己之遐想,在音乐的王国中感受作者如何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所感所想。
学生受到了感染,有部分学生提笔而书。
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学生是高
二、四班的刘哲同学,对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歌曲中鱼儿游于水中的描写,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喝彩。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了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学习,效果显著。
不足之处依然存在:整个教学设计容量较大,使得课堂效果上感觉有些赶时间。
学生的交流可以更充分一些。
在调动所有的学生上作出一系列尝试,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尤其是语文素养相对较低的学生增加更多的自信方面,还有很多的探索空间。
作文二: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训练学生朗读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亮点:本课时教学设计以读促教,读中品悟、赏析,体现古诗文教学的特点。
一读采用各种形式,读通、读顺、读出情感,初步走进诗文。
二读,读出美感、诗韵。
大多数学生能够找出表现箜篌美妙的诗句,并能小组内讨论赏析诗句,积极活跃。
三读,试着赏析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的异同,这是本堂课的难点,大家小组内讨论争议,多数仅仅在找修辞方法的不同。
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分析侧面描写的效果,两首诗文中比喻句的作用及效果。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发现,九年级学生的比较能力、鉴赏诗歌的能力需要积极训练。
作文三: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利用自主学习平台指导学生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听到的知识不如自己搜索到的来得深刻,更何况,一首诗歌(词),它最美之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应该会在未来的学习模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尽管我们这节课超
前了点,学生课堂上或许学不到多少知识,但重要的是,他懂得了如何去学习。
在教学中,使农村学生平时不易听到的乐曲能在互联网上听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音乐,通过研究学习的形式,通过互相间的探讨,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化为简单的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得到了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作文
四: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欣赏关于音乐描写的唐诗,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由于地域、家庭条件等的限制,孩子们很少有音乐方面的熏陶及培养,就更不用说学习了。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先从直观的图片入手,介绍箜篌这一古老的乐器,接着让学生欣赏了一段箜篌演奏,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阶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和音乐虽是紧密相连的,但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发于器,入于耳,来无影,去无踪,很难进行描摹刻画。
而《李凭箜篌引》是一首描写音乐的绝妙好诗。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物象,扬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
全首诗共十四行,用了十四个比喻性意象来美李凭弹箜篌时的情景美、旋律美和弹技美。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即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一首优美的诗歌当然离不开朗读。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
这描摹音乐诗歌的声律美和情韵美更需要通过朗读来感知品味,但
是仅仅朗读感知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意象繁密跳脱,奇异怪诞,有现实的,有幻觉的,有神话的。
诗的一连串意象扑面而来,不免使人眼花缭乱,加上语言晦涩,初读让人觉得不知所云,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感知音乐形象这点上。
而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知诗歌营造的意象,学生在讨论、争论、达到共识的过程中,理解了四个乐段的情感表达。
一、天马行空的朗诵。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
这描摹音乐诗歌的声律美和情韵美更需要通过朗读来感知品味,但是仅仅朗读感知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意象繁密跳脱,奇异怪诞,有现实的,有幻觉的,有神话的。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知诗歌营造的意象,学生在讨论、争论、达到共识的过程中,理解了四个乐段的情感表达。
二、奇特怪诞的想象。
江娥、素女的哀愁,玉碎的激昂,凰叫得凄厉,芙蓉泣露香兰笑的画面美,女娲炼石、老鱼跳波,月宫的的遐想。
让学生在一片辽阔的天地之中尽己之遐想,在音乐的王国中感受作者如何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所感所想。
学生受到了感染,有部分学生提笔而书。
不足:1.整个教学设计容量较大,使得课堂效果上感觉有些赶时间。
2.学生的交流可以更充分一些。
在调动所有的学生上作出一系列尝试,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尤其是语文素养相对较低的学生增加更多的自信方面,还有很多的探索空间。
3.整个教学设计容量较大,使得课堂效果上感觉有些赶时间。
学生的交流可以更充分一些。
在调动所有的学生上作出一系列尝试,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尤其是语文素养相对较低的学生增加更多的自信方面,还有很多的探索空间。
作文五: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欣赏关于音乐描写的唐诗,必须依靠学生反复诵读和自行领悟。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准备教给学生可行的赏诗要领和基本方法。
考虑到学生的诗歌积累不富,素养不
高,重点是抓住音乐描写的行文笔法、表现技法,从而突破难点:如何理解听觉艺术转化为视觉形象,再进行形象化处理。
借助乐带,文字投影,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读诗兴趣,调动想象和联想力,开展学生的积极思维。
努力追求课堂教学最优化。
本节课的容量稍大,若能在探讨《李凭箜篌引》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过程中节奏再紧凑些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