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比值定义法(好)
比值定义法——密度
比值定义法——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在物理学和化学中,密度通
常用来描述物质的紧密程度或者是物质在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质量。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
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性
质和特征。
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这也是我们可以通过密度来
区分和识别不同的物质的原因之一。
例如,金属的密度通常比较大,而气体的密度则比较小。
密度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浮沉性质。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一个物体浸泡在液体中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而这个液体的重量又与其密度有关。
因此,密度的概念也在解
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问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密度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建筑材料
的选择中,密度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在飞行器设计中,对材料
的密度进行合理的选择可以降低飞行器的重量,提高其性能。
总的来说,密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它不仅可以帮助我
们了解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密度的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它是物质世界中的一
个重要参数。
苏科物理 八下比值定义法-以速度为例(1)
1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举例说明如:飞机,人在正常运动时,那个快?(凭直觉经验,运动快慢差别大易判断) 但若两个人或运动员怎么比较快慢呢?(他们运动的差别不大,怎么办?)
举例比较、说明比快慢的三种情况:
x 相同,比t 如:国际赛场的百米赛跑
t 相同,比x 如:两同学比谁跑的快(第三人做裁判发令)
x 、t 均不同 如:甲人12秒,108米
乙人15秒,120米
能否说:因甲人用时12秒,少,甲人就快呢?或因乙人路程120米,多,乙人就快呢? 均不能,怎么办?
学生答:求速度比快慢
教师板书 甲: 秒米秒米/912108= 乙:秒米秒
米/815120= 故:甲跑的快 ,为什么这样做就能说甲跑的快?
谈v ,同学们似乎都“懂”,但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
解决问题:1.定义速度v 的意义或目的:
2.定义式:v=t
x ∆∆ 3.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为何不能说位移越大,速度越快呢?
(没有控制变量,没有可比性,仿你和姚明比高)
重点总结:v=
t x ∆∆ 比值定义法 可比性(控制变量法):时间都是1秒
物理意义: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
单位:m/s m ·s -1
注意:引申能否用
x t ∆∆的比值表示快慢呢?(讲述v=t x ∆∆后,让学生先分析之)。
高中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1)
比值定义法 - 概述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一般地,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如确定的电场中的某一点的场强就不随q、F而变。
比值定义法 - 详解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补充:一、“比值法”的特点:1、比值法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2.两类比值法及特点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所决定。
定义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究。
比如:定义电场强度E,需要选择检验电荷q,观测其检验电荷在场中的电场力F,采用比值F/q就可以定义。
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ω等。
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二、“比值法”的理解1.理解要注重物理量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进行研究(包括有哪些主要的物理现象、事实,运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等),通过研究得到怎样的结论(包括物理量是怎样定义的,数学表达式怎样),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包括反映了怎样的本质属性,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这个物理量有什么重要的应用。
例谈高中物理比值定义法
例谈高中物理比值定义法作者:刘建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6期摘要:对于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是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值定义法对于构建物理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值定义法最基本的就是比较,在不同点中找出相同点,在相同点中找出不同点,并将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起来,比较并找准关键的物理量,找出一个统一的标准。
关键词:高中物理;比值定义法[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6--01一、比值定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为着眼点来看,教师非常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比值定义法。
高中物理有以下特点:涉及的知识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
比值定义是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桥梁,将知识点串成知识线,再将知识线形成知识面。
此外,比值定义法经常被用于定义物理概念,也可以通过它来将数学引入物理,这对学生掌握基本研究方法和能力而言是不可缺少的。
二、比值定义法的特征(一)既变化又不变被定义的物理量不受定义它的物理量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是其他物理量。
也就是说形式上发生变化,比值却是一定的,这体现了不同点中的相同点。
(二)在本质上具有差异在比值定义中同一个物理量,比值大小上的差异反映了本质属性上的区别,这体现了相同点中的不同点。
(三)变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是以已有的物理概念为基础,将比值组合,使反映事物本质的连接点得以建立,并将不同物理量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才能利于学生学习并完全掌握知识。
三、两种比值定义法(一)反映效果的比值定义法第一种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具有以下共同特征:找到某一物理量的变化量,然后除以所用时间,得出比值来表示物理量在变化上的快与慢。
这种比值定义法主要反映的是效果。
下面列举一些用这种方法定义的物理量:1、速度。
速度是一个物体的移动距离与这个物体的移动时间的比值,其公式为v=s/t。
速度反映的是位移矢量和和时间之间的变化率,它反映了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
中学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中学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作者:贾志恩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09期有关中学物理的概念、定义可谓不少,这也是许多中学生认为物理难学的原因之一,其中不乏许多学生对物理概念、定义不理解,学习认识不透彻,死记硬背。
下面通过对中学物理中比值定义法的分析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有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
一、对比值定义法的认识比值定义法即新定义的物理量是由另外两个物理量经过直接比所定义出来的物理量。
比值定义法所定义的物理量不与分子成正比,不与分母成反比,这类物理量是由表示物理量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只是通过比值定义得出的一个新的物理量而已。
二、中学物理中常见的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1.密度这是学生最先接触的比值定义法的物理量。
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物体密度是由组成物体的物质的材料所决定的,也就是密度是由物体本身性质所决定的,不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也不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例如:一千克的棉花与两千克的棉花密度是一样的,而不是质量大了,密度就大了。
中学生刚开始学习密度很容易把此混淆。
2.速度高中第一个比值定义法所定义的物理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质点的速度不与位移成正比,不与时间成反比,例如:一个人走路速度多快,取决于人,而不是取决于所走位移的大小,也不取决于所用时间多少。
3.加速度加速度与速度相似,速度学习之后紧接着学习的加速度,加速度是由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描述的是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变化多少无关,与所用时间无关。
4.电流电学中第一个所学的物理量,也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它是由电路的性质所决定,而不是由电荷量与时间所决定。
5.电容电容的定义是电容器两极板上所带电荷量与极板间的电压的比值。
电容也是由电容器本身的性质所决定,与容器的容积相似,电容器给定之后,电容是多大就定了,与所加两极板的电压和两极板上所带电荷量无关。
6.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推出电阻的定义式,由所加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所定义。
比值定义法的物理公式
比值定义法的物理公式
比值定义法指的是对一个物理量进行定义时,通过设定它与另一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
它可以把数量、质量、时间等各种物理量转换成一种比值,从而使得计算变得容易。
比值定义法的物理公式可表示为:物理量A:A=n×P。
物理量B:B=m×P。
其中,n、m、P是物理量的参数,A和B分别表示两个物理量,n和m 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物理量的比值,P是其中一个物理量的单位。
比值定义法的物理公式可以供我们用于计算物理参数的关系。
例如,当已知n和m的比值,P的值时,我们可以计算两个物理量A和B之间的关系。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A/B=n/m=P。
其中,A/B表示两个物理量A和B的比值,n/m表示两个物理量的比值,P表示其中一个物理量的单位。
由此可见,比值定义法可以有效地捕捉不同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使得计算变得更加容易。
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精)
“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归类整理在物理教学中,把既具有质的规定性,又具有量的规定性的物理概念称为物理量。
中学物理中,有相当数量的物理量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比值法”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了解“比值法”的一些特点,能够更好地开展实际教学。
一、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系统归类中学物理中应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很多,现将它们收集整理成下表,供同行在教学中参考。
二、“比值法”的特点1.什么是“比值法”比值法就是应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量研究第三个物理量。
它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2.两类比值法及特点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所决定。
定义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究。
比如:定义电场强度E,需要选择检验电荷q,观测其检验电荷在场中的电场力F,采用比值F/q就可以定义。
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ω等。
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三、“比值法”的理解1.理解要注重物理量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进行研究(包括有哪些主要的物理现象、事实,运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等),通过研究得到怎样的结论(包括物理量是怎样定义的,数学表达式怎样),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包括反映了怎样的本质属性,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这个物理量有什么重要的应用。
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
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
比值定义法是一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它基于两个或多个基本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
该方法常被用于定义无量纲物理量,比如速度比、密度比、力比等。
比值定义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物理量表示为另外一些物理量
的比值,通过这些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和测量,可以得到该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
例如,速度比可以定义为物体的速度与声速的比值,密度比可以定义为物体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
比值定义法的优点是能够将物理量定义为更为基本的物理量的
比值,从而减少了实验测量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同时,该方法也可以使物理量的定义更为通用,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实验条件和环境。
然而,比值定义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物理量,有些物理量需要使用其它定义方法。
比如,电荷和电流的定义需要使用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而定义温度则需要使用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总的来说,比值定义法是一个简单而实用的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能够满足大部分无量纲物理量的定义需求。
- 1 -。
比值定义法概念
比值定义法概念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比如①物质密度②电阻③场强④磁通密度⑤电势差等。
一般地,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如确定的电场中的某一点的场强就不随q、f而变。
当然用来定义的物理量也有一定的条件,如q为点电荷,s为垂直放置于匀强磁场中的一个面积等。
类似的比值还有:压强,速度,功率等等。
一、“比值法”的特点:1、比值法适用于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碰触促进作用时会表明出来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更多了利用外界因素去则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利用实验谋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够确认一个表观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应用领域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须要一定的条件;一就是客观上须要,二就是间接充分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以测,三就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就是一个定值。
2、两类比值法及特点一类就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例如: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属性由本身所同意。
定义时,须要挑选一个能够充分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去研究。
比如说:定义电场强度e,须要挑选检验电荷q,观测其检验电荷到场中的电场力f,使用比值f/q就可以定义。
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ω等。
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二、“比值法”的认知1、理解要注重物理量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进行研究(包括有哪些主要的物理现象、事实,运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等),通过研究得到怎样的结论(包括物理量是怎样定义的,数学表达式怎样),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包括反映了怎样的本质属性,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这个物理量有什么重要的应用。
比值定义法
1、比值法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2.两类比值法及其区别以是否反映一定事物的某种属性作为标准,可将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分
为两类:第一类是表征一定物体(或物质)自身的某种固有属性的物理量,属于性质量,密度ρ、电阻R、电容C、场强E等均属于此类;第二类是描写物体(或物质)外在的状态、外在的作用强弱等,而并不反映其自身固有性质的物理量,属于状态量、作用量,压强P、电流I、速度V、加速度a等都属于此类。
这两类物理量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定义两类物理量的目的不同。
第一类是为了表征一定事物(或物质)某方面的内在性质而引入的。
第二类是为了描述物体(或物质)的外在状态或相互作用的强弱。
其次,第一类的定义式中相比的两个物理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第二类不具有这种特点。
应用时要充分利用性质量的决定式。
比如,可以利用电阻的决定式R=ρL/S向学生说明,当导体一定时,它的长度、横截面积、电阻率都为定值。
这就表明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的,是其自身的一种属性。
利用此决定式还可以向学生说明电压和电流都为零而导体的电阻不为零的道理。
比值的计算方法
比值的计算方法比值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比值的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等。
比值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比值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比值的定义。
比值是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或百分数来表示,例如1:2、1/2或50%等。
比值可以帮助我们比较不同的量,了解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值的计算方法通常包括两个步骤,首先确定两个要比较的量,然后将它们进行比较并计算出比值。
二、比值的计算方法。
1. 简单比值的计算方法。
简单比值是最基本的比值类型,它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简单比较关系。
简单比值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将两个量进行比较并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即可。
例如,如果要比较两个人的身高,可以用较高者的身高除以较矮者的身高,得到的结果就是它们之间的简单比值。
2. 复合比值的计算方法。
复合比值是由多个量组成的比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比较多个量之间的关系。
复合比值的计算方法相对复杂一些,需要将多个量进行综合比较并计算出综合比值。
例如,在经济学中,可以用GDP、人均收入、失业率等多个指标组成复合比值,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比值的应用注意事项。
1. 注意量的选择。
在计算比值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量进行比较。
量的选择应该与比较的目的和背景相匹配,避免出现不合理或不准确的比值。
2. 考虑量的单位。
在计算比值时,需要考虑量的单位对比值的影响。
如果两个量的单位不同,需要进行单位换算后再进行比较,以确保比值的准确性。
3. 注意比值的解释。
在比值的应用中,需要注意对比值的解释和说明。
比值只是一个数值,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释,避免出现片面或误导性的结论。
四、结论。
比值是一种重要的量化比较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比值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避免出现不合理或不准确的比值。
(完整版)比值定义法(好)
比值定义法小学就学除法,但高中大多数学生对除法的意义以及意义的延伸,却很少去问津。
很多小学生都知道“去书店买书,算一下每本书的单价”,而高中学生却轻视了这里面思想方法的问题。
然而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用老教材时,感到有些难度、颇费口舌。
新教材很好:在处理电场强度概念时候,在分析出电场力F与电荷量q成正比后,直接给出F=Eq,后面接着指出其中的E是“比例常数”,是“与电场有关的”比例常数,它反应了电场的性质,电荷放到不同点,发现E不同等。
之后,引出E的概念,定义它为E=F/q。
由“与电场有关”到“它反应了电场性质”再到“比值定义法”──单位电荷量在该位置的受力。
这种思维过程,不但使问题简化,而且显得很自然、能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比值定义法。
一、“比值法”的定义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加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磁感应强度、电阻、电容等等。
比值法就是应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量研究第三个物理量。
它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比值法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二、物理量系统归类加速度a=(Δv)/(Δt) ;电场强度E=F/q;电容C=Q/U;电阻R=U/I;电流I=q/t;电动势,ε=W/q;电势差U=W/q;磁感应强度B=F/(IL)或B=F/qv或B=Φ/S。
比值定义法的理解
比值定义法的理解
比值定义法是指对某一概念进行定义时,采用其他概念与它的比值来表达的定义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用“某个物体的重量是它长度的一半”来定义重量,这就是比值定义法。
比值定义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定义某个概念,而不仅仅是抽象的定义。
比值定义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更好地反映出空间相关性,因为它可以把比例变化的属性值映射到比例变化的比例变量上,而不是把它们映射到离散的值上。
比如,如果要表示某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我们可以使用比值定义法,使用比值变量来表示每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从而更好地反映出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
物理学比值定义法与类比推理法简介
物理学比值定义法与类比推理法简介用其他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如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容、电阻、磁感应强度等.
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如:在讲解电动势概念时,我们把电源比作抽水机,把非静电力比作抽水的力,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比值的计算方法
比值的计算方法比值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用来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比值的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学、统计学、金融等。
了解比值的计算方法对于正确分析问题、做出合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比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场景,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值。
一、比值的定义。
比值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通常用一个字母或符号表示,比如用a/b表示a与b的比值。
比值可以用来描述两个量的大小关系,或者用来比较同一量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比值经常被用来衡量某种关系的强弱、大小的相对关系等。
二、比值的计算方法。
1. 简单比值的计算方法。
简单比值是最基本的比值形式,它是指两个量的比较关系。
简单比值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将两个量相除即可。
比如,要计算甲、乙两人的身高比值,只需要用甲的身高除以乙的身高即可得到比值。
2. 复合比值的计算方法。
复合比值是由多个简单比值组合而成的比值形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多个量之间的比较关系,这时就需要用到复合比值。
复合比值的计算方法是先计算各个简单比值,然后再将这些比值进行组合运算。
比如,要计算一个班级的男女比例,就需要先计算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值,然后再将这些比值进行组合运算得到最终的男女比例。
三、比值的应用场景。
1. 经济学领域。
在经济学中,比值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不同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口数量的比值可以用来衡量人均生产总值,从而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又如,收入差距的比值可以用来描述贫富差距的大小,从而帮助政府制定贫富差距的政策。
2. 统计学领域。
在统计学中,比值被用来描述样本中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比如,相关系数就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比值。
又如,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各项财务指标之间的比值可以帮助分析师更好地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
3. 金融领域。
在金融领域,比值被广泛应用于衡量投资风险和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值定义法小学就学除法,但高中大多数学生对除法的意义以及意义的延伸,却很少去问津。
很多小学生都知道“去书店买书,算一下每本书的单价”,而高中学生却轻视了这里面思想方法的问题。
然而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用老教材时,感到有些难度、颇费口舌。
新教材很好:在处理电场强度概念时候,在分析出电场力F与电荷量q成正比后,直接给出F=Eq,后面接着指出其中的E是“比例常数”,是“与电场有关的”比例常数,它反应了电场的性质,电荷放到不同点,发现E不同等。
之后,引出E的概念,定义它为E=F/q。
由“与电场有关”到“它反应了电场性质”再到“比值定义法”──单位电荷量在该位置的受力。
这种思维过程,不但使问题简化,而且显得很自然、能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比值定义法。
一、“比值法”的定义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加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磁感应强度、电阻、电容等等。
比值法就是应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量研究第三个物理量。
它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比值法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二、物理量系统归类加速度a=(Δv)/(Δt) ;电场强度E=F/q;电容C=Q/U;电阻R=U/I;电流I=q/t;电动势,ε=W/q;电势差U=W/q;磁感应强度B=F/(IL)或B=F/qv或B=Φ/S。
中学物理中应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很多,现将它们收集整理成下表,供同行在教学中参两类比值法及特点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所决定。
定义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究。
比如:定义电场强度E,需要选择检验电荷q,观测其检验电荷在场中的电场力F,采用比值F/q就可以定义。
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ω等。
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四、“比值法”的理解1.理解要注重物理量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进行研究(包括有哪些主要的物理现象、事实,运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等),通过研究得到怎样的结论(包括物理量是怎样定义的,数学表达式怎样),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包括反映了怎样的本质属性,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这个物理量有什么重要的应用。
2.理解要展开类比与想象,进行逻辑推理。
所有的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有相同的特点,通过展开类比与想象,进行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等活动,从而引起思维的飞跃,知识的迁移,在类比中加深理解。
如在重力场、电场、磁场的教学中,相同的是都需要选择一个检验场性质的实体,用检验实体的受力与检验实体的有关物理量的比来定义。
但也存在区别,重力场的比值中,分母是质量最简单,电场定义时,要考虑电荷的电性,而磁场定义最复杂,不仅与考虑电流元I,而且要考虑电流元的放置方位与有效长度。
3.不能将比值法的公式纯粹的数学化。
在建立物理量的时候,交代物理思想和方法,搞清概念表达的属性,从这些量度公式中理解它们的物理过程与物理符号的真实内容,切忌被数学符号形式化,忽视了物理量的丰富内容,一定要从量度公式中揭示所定义的概念与有关概念的真实依存关系和物理过程,防止死记硬背和乱用。
另一方面,在数学形式上用比例表示的式子,不一定就应用比值法。
如公式a=F/m,只是数学形式上象比值法,实际上不具备比值法的其它特点。
所以不能把比值法与数学形式简单的联系在一起。
在物理教学中,把既具有质的规定性,又具有量的规定性的物理概念称为物理量。
中学物理中,有相当数量的物理量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比值法”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了解“比值法”的一些特点,能够更好地开展实际教学。
比值法探究建立几个电磁学物理量摘要:比值法建立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定义新物理量常见的形式之一,在电磁学的教学里这种方法的应用是比较集中的。
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必须沿着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足迹,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电磁知识基础上逐步进行新知识的探究型教学。
关键词:比值法探究建立电场电势电动势比值法建立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定义新物理量常见的形式之一,在电磁学的教学里这种方法的应用是比较集中的。
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必须沿着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足迹,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电磁知识基础上逐步进行新知识的探究型教学。
通常操作过程是这样的,我们用几个已经学习过的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表示一个新的研究对象的性质,这种内在联系的表现方式就是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的比值。
笔者下面着重从几个新概念的提出到建立的教学认知的过程中进行分析讨论。
物质世界中两个有一定距离并不接触的物体间有相互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基于因果关系的考虑,我们否定了超距作用。
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所说的那样,“没有其他东西做媒介,一个物体可以超越距离通过真空对另一个物体作用……在我看来,这种思想荒唐至极。
”为了解决这个与人类理智和科学追求不符的问题,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提出电荷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电场(electric field),两个带电体之所以能超越空间发生相互作用,正是通过场这种无形的媒介实现的。
既然电场最明显的特征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静电力作用——即电场具有力的性质。
考虑到学生前一节已经学习过库仑定律,因此在研究电场的强弱性质时,应该从静电力入手来寻找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
根据实验我们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电荷放在电场中相同位置受到的电场力是不同的,同一电荷放在电场中不同位置受到的电场力也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直接用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来描述电场的性质。
另外,我们试图建立的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必须与试探电荷无关而仅由场源决定,在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的限制下,这一物理量应该仅与位置有关系。
于是我们进行猜想,先在已知电场中选定一个位置,然后把一个很小的电荷q1作为试探电荷放到该位置,它受到的静电力是F1,若有另一个同样的电荷放到该位置受到的静电力一定也是F1;若将这两个同样的电荷同时放到该位置,它们受到的合力很可能是2F1。
当然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物理实验论证其正确性,不过我们可以先继续进行大胆的逻辑思考,三个这样的电荷同时放到该位置,受到的静电力可能就是3F1……最后得出试探电荷在电场中该位置受到的静电力很可能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成正比的结论:F=kq或k=F/q ,k为学生熟知的比例系数且与试探电荷无关。
在这个猜想的可能结果基础上,再创设一个运用库仑定律去分析电场强弱性质的问题:设真空中的某电场来之于场源电荷Q,在它的附近定一个位置A距+Q距离为r ,将不同的检验电荷q1、q2、q3……先后放在A位置,则由库仑定律知各个检验电荷所受静电力分别是F1、F2、F3……F1=kQq1/r2、F2=kQq2/r2、F3=kQq3/r2……显然,F1/q1=F2/q2=F3/q3……=kQ/r2是个定值。
这一定值反映了A位置电场的性质,这与我们之前的推测k=F/q 是一致的。
最后教师总结说明,实验证明我们这样的猜想是正确的,在电场里的任一个位置放置试探电荷,在该位置都有试探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成正比的结论成立;而且实验还表明电场中不同位置的比例系数一般是不同的。
至此,建立描述电场强弱性质的物理量时机已经成熟,定义E=F/q 来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电场强度(electric field strength )。
电势(electric potential)是描述电场性质的另一个重要物理量,关于电势概念的建立,人教版教科书将它与定义电场强度进行类比。
笔者认为此处的教学思路应该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直接引用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electric potential energy)与电荷量的比值是可行的,但是对于理解力一般的广大学生而言这样做似乎有些生拉硬拽之嫌。
物理要说理,物质之间的关系是纷繁复杂的,事物间最本质的内在联系必须在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忽略次要抓住主要以后才有可能找到。
刚刚学习的电势能这个概念远比重力势能复杂,它是否已为学生所熟知和掌握?描述电场性质能否用电荷的电势能?电势能只是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中的一种,为什么单单研究电荷电势能和电荷量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研究电荷的总能量或其他形式能量与电荷量的关系?为什么在特殊的匀强电场中去研究?特殊电场中得出的结论适用于一般电场吗?教材中并没有这样耐心沉着的去分析,而是直截了当地提出要研究电荷在匀强电场中的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这不符合科学探究精神。
笔者认为,既然电场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电场中的电荷具有能量——即电场具有能的性质,电势概念的建立过程应该从电荷在电场中所有的能量角度入手。
一般来说,电荷在电场中的能量有电势能、动能(kinetic energy)、重力势能(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其中后两种能量的有无取决于电荷自身的状况,电荷可能是静止的,电荷的质量可能太小小到其重力甚至忽略不计;另外,电荷不在电场中也可能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只有电势能是电场中的电荷无论如何也割舍不掉的。
由于电势能是由电场和电荷共同决定的,所以不能用它描述电场的性质,于是研究电场的性质时从电势能与电荷量之间的关系入手也就顺理成章了。
接下来进行猜想假设:检验电荷q在电场中某位置A的电势能是E pA,若有另一个同样的电荷q将其放在A位置电势能也应该是E pA,现在把这两个同样的电荷同时放在A位置,它们的总电荷量是2q,它们的总电势能很可能就是2E pA。
依此类推,三个这样的电荷放在A位置总电荷量是3q,总电势能是3E pA……从而得出检验电荷在电场中A位置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很可能成正比的结论即:E pA=kq 或k=E pA /q k为比例系数且与试探电荷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