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距离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最新版本
![工程测量规范最新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f299a9a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9.png)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第1章 总则第2章 平面控制测量2.1 一般规定2.2 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2.3 水平角观测2.4 距离测量2.5 内业计算第3章 高程控制测量3.1 一般规定3.2 水准测量3.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第4章 地形测量4.1 一般规定4.2 图根控制测量4.3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4.4 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第四节 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 4.5 工矿区现状图测量4.6 水域地形测量4.7 地形图的修测第5章 线路测量5.1 一般规定5.2 铁路、公路测量5.3 架空索道测量5.4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5.5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第6章 绘图与复制6.1 一般规定6.2 绘图6.3 编绘6.4 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6.5 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6.6 打样与胶印第7章 施工测量7.1 一般规定7.2 施工控制测量7.3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放样7.4 灌注桩、界桩与红线测量7.5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第8章 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8.1 一般规定8.2 竣工总图的编绘8.3 竣工总图的实测第9章 变形测量9.1 一般规定9.2 水平位移监测网9.3 垂直位移监测网9.4 水平位移测量9.5 垂直位移测量9.6 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附录一 本规范名词解释附录二 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附录三 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附录四 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附录五 建筑物、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附录六 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计算公式附录七 本规范用词说明工程测量规范-总则工程测量规范第1章 总则第1.0.1 条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距离测量方法范文
![距离测量方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950e0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1.png)
距离测量方法范文距离测量是科学和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测量任务。
它是指通过其中一种方法来确定两点之间的距离或长度。
在地理学、建筑学、土木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距离测量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距离测量方法。
一、直尺和量尺法直尺和量尺法是直接测量距离的最简单方法。
直尺是一个具有标尺刻度的直线工具,可以直接使用它来测量直线距离。
量尺是一个带有分度线的软质杆状工具,可以通过将其紧贴物体进行测量。
二、三角测量法三角测量法是一种基于几何原理的间接测量方法。
它利用三角形的性质,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来计算出其他未知边长。
三角测量法主要有两种类型:射线法和边长法。
射线法是利用一支射线仪器,如光学仪器或全站仪,从测量点发出一条射线,在目标点上偏转射线,形成一个可以测量的角度。
再通过测量角度和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三角函数来计算出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边长法是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来计算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它可以通过使用测距仪、测角仪或激光设备来测量边长,并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距离。
三、测距仪测距仪是一种使用光学或电动测量方法来测量距离的仪器。
常见的测距仪有激光测距仪和超声波测距仪。
激光测距仪通过发射一束激光束,然后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束来测量距离。
这种测距仪具有高精度和高速度的特点,广泛用于建筑测量、工程测量和地理测量等领域。
超声波测距仪是利用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属性来测量距离。
它通过发射超声波,并计算超声波从发射点到目标点并返回的时间来确定距离。
超声波测距仪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导航、汽车停车辅助等领域。
四、全站仪和GPS全站仪是一种同时具备测角、测距和测高等多种功能的测量仪器。
它可以通过激光或电子测距仪进行测距,通过测角仪测量角度,以及通过测高功能来确定高度。
全站仪可以非常精确地测量距离,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测量和地理测量等领域。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技术的导航系统。
它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通过计算信号的传播时间来确定接收器所处的位置。
小学数学人教版(2014秋)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测量认识千米-章节测试习题(3)
![小学数学人教版(2014秋)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测量认识千米-章节测试习题(3)](https://img.taocdn.com/s3/m/b1a568b0caaedd3383c4d3f3.png)
章节测试题1.【答题】行1千米要多长时间?把出行方式和相应的时间连一连.【答案】【分析】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答】根据生活实际,飞机的速度>火车的速度>摩托车的速度,行相同的距离,速度越快所用的时间越短,火车行1千米大约用30秒左右,飞机行1千米大约用4秒左右,摩托车行1千米大约用1分钟左右.连线见答案.2.【答题】刘星从家去上学,已经走了390米,还有610米就到学校了,刘星家离学校______米,合______千米.【答案】1000,1【分析】用刘星已经走的路程加上剩下的610米,即是刘星的家到学校的距离,最后换算成千米即可.【解答】刘星家离学校的距离是:390+610=1000(米),1000米=1千米.所以刘星家离学校1000米,合1千米.故此题的答案是1000,1.3.【答题】东东家到电影院距离是2千米,一天他去看电影,走到距离电影院600米的地方,发现忘带电影票,又回到家中取票,再到电影院,这时,东东一共走了______米.【答案】3200【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可得东东走的路程比东东到电影院之间的距离多:600+600=1200(米),由此用它加上东东家到电影院的距离,求出东东一共走了多少米即可.【解答】600+600=1200(米),2千米=2000米,东东一共走了:2000+1200=3200(米).故此题的答案是3200.4.【答题】工程队挖水渠,第一周挖了567米,第二周挖的比第一周少134米,第二周挖了______米;两周一共挖了______米,合多______千米.【答案】433,1000,1【分析】根据“第二周挖的长度=第一周挖的长度-第二周挖的比第一周少挖的长度”求出第二周挖的长度,再将两周挖的米数相加即得两周一共挖了多少米,然后化成千米即可.【解答】第二周挖了:567-134=433(米),两周一共挖了:567+433=1000(米),1000米=1千米.故此题的答案是433,1000,1.5.【题文】小红家到学校有3300米,到游乐园有6000米.医院到游乐园有5000米.(1)学校到游乐园的距离是多少米?医院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2)小红家到医院的距离是多少米,合多少千米?【答案】(1)学校到游乐园的距离是2700米,医院到学校的距离是2300米.(2)小红家到医院的距离是1000米,合1千米.【分析】(1)学校到游乐园的距离=小红家到游乐园的距离-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医院到学校的距离=医院到游乐园的距离-学校到游乐园的距离;(2)先根据“小红家到医院的距离=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医院到学校的距离”求出小红家到医院的距离,然后化成千米即可.【解答】(1)6000-3300=2700(米)5000-2700=2300(米)答:学校到游乐园的距离是2700米,医院到学校的距离是2300米.(2)3300-2300=1000(米)1000米=1千米答:小红家到医院的距离是1000米,合1千米.6.【答题】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500米,他从家到学校,再回到家里,走了______米,合______千米.【答案】1000,1【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关于千米的应用.【解答】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500米,他从家到学校,再回到家里,这个过程相当于走了2个500米,所以小明走了:500+500=1000(米),1000米=1千米.故此题的答案是1000,1.7.【答题】一条水渠长3千米,计划3天修完,第一天修220米,第二天修780米,第三天修______米.【答案】2000【分析】先将单位统一成米,然后用路的总长度减去第一天修的路,再减去第二天修的路即可得第三天要修多少米.【解答】3千米=3000米,第三天修:3000-220-780=2000(米).故此题的答案是2000.8.【答题】小明去学校要走2千米,从学校门口绕操场走到教室要走300米,那小明一共要走______米.【答案】2300【分析】先将单位统一成米,然后根据“小明一共要走的路程=小明到学校走的路程+从学校门口绕操场走到教室要走的路程”计算即可.【解答】2千米=2000米,小明一共要走:2000+300=2300(米).故此题的答案是2300.9.【答题】小胖从家出发走到爷爷家的路程有3千米,他走了1000米后买了一些糕点要送给爷爷,这时他离爷爷家还有______千米.【答案】2【分析】先将单位统一成千米,然后根据“离爷爷家还有的路程=小胖从家出发走到爷爷家的路程-走了的路程”计算即可.【解答】1000米=1千米,小胖离爷爷家的距离还有:3-1=2(千米).故此题的答案是2.10.【答题】从上海到北京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答】计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作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作单位.从上海到北京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故此题是正确的.11.【答题】百货大楼高约4千米.()【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答】此类题要根据生活实际和所提供的数据选取长度单位,可以这样想,百货大楼每层按4米计算,二十层也不会超过100米,现在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也没有超过1000米,所以百货大楼的高度不可能是4千米.故此题是错误的.12.【答题】1千米也就是1公里.()【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关于千米的认识.【解答】“千米”也叫“公里”,1公里=1千米.我们通常说的1千米也就是1公里.故此题是正确的.13.【答题】测量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程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答】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测量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故此题是错误的.14.【答题】广州到北京大约有2300米.()【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答】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北京到广州的距离用千米坐单位比较合适.所以广州到北京大约有2300千米.故此题是错误的.15.【答题】丽丽家离植物园有30千米,她应步行去.()【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千米的认识.【解答】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大小的认识和数据的大小,可知:一个人每分钟步行60米,30千米的距离最好坐公共汽车.故此题是错误的.16.【答题】一条高速公路长约150米.()【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答】根据生活经验、对计量单位大小的认识和数据的大小,可知计量一条高速公路的长应用“千米”作单位.所以一条高速公路长约150千米.故此题是错误的.17.【答题】学校操场跑道一圈长400千米.()【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答】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学校操场跑道一圈长,应用长度单位,结合数据可知:应用“米”作单位.所以学校操场跑道一圈长400米.故此题是错误的.18.【答题】400米+600米=()千米.A. 1B.100 C. 1000【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之间的计算及换算.【解答】400米+600米=1000米,1000米=1千米.选A.19.【答题】填一填.6千米=______米9000米=______千米【答案】6000,9【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解答】因为1千米=1000米,所以6千米=6000米,9000米=9千米.故此题的答案是6000,9.20.【答题】填一填.1千米-800米=______米400米+600米=______千米3000米+6千米=______千米【答案】200,1,9【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之间的计算及换算.【解答】1千米-800米=200米;400米+600米=1000米,1000米=1千米;3000米+6千米=3千米+6千米=9千米.故此题的答案是200,1,9.。
第3章第3节焦距和截距的测量
![第3章第3节焦距和截距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b26e05a4e53a580216fcfe9c.png)
§3-3焦距和截距的测量一、 焦距的概念及它的一般要求1、 焦距的概念应用光学中提到的焦距是近轴区单色光,而实际上使用时是在血光照明下,充满全口径,所以存在单色象差和色差,因此,实用的焦平面是无限远物体,经透镜成象最清晰的,垂直光轴的平面,它 重点的距离为实用焦距。
对于航测相机则有暗箱焦距( 距)的概念。
2、 测量焦距主要应用的公式(间接测量)(1) 牛顿公式:xx'=ff'(2)高斯公式:(3)正切公式:f'=(4)横向放大率公式:3、 精度要求:f'=f(n、r、d)一般观察、瞄准仪器:,双瞄体视仪器:高精度测量仪器(航测相机):4、 使用仪器:1) 焦距仪:平行光管、读数显微镜,前置镜,透镜夹持器2) 经伟仪5、 注意事项:(1) 各光学系统(平行光管、显微镜、前置镜等)的瞄准线与被测透镜的光轴基本重合。
(2) 平行光管的焦距被测透镜焦距的(2~5)倍(3) 通过被测透镜的光束尽可能充满被测透镜的实际有效口径,观察系统也尽可能不切割被测透镜的成象光束(4) 被测件应和使用状态相同的条件下测量(5) 差D’>d(d=2mm)采用消视差法,D’<2mm,采用清晰度未能定焦。
(6) 为消除轴外象差的影响,平行光管分划板上刻有成对的一组刻线(又称波罗板),这些刻线对称于分划板中心,装配时使分划中心位于光轴上,最大刻线间隔小于有效视场。
§6-1放大率法1、 测量原理w=w'tgw= tgw'==2、 测量装置及方法1) 测量装置焦距仪C0D C0=D—测微目镜读数值 C0—仪器常数平行光管焦距f0'=550mm 分划板:三组刻线y0=13.75、5.50、2.75(mm)显微物镜放大倍率:、1x、5x测微目镜螺距:0.25mm 螺杆式测微目镜测微鼓轮分为100格,转一小格0.0025mm实际读数为:0.01mm 倍率K=2)测量方法(1) 调各系统光轴基本重合(2) 调测量显微镜,使清楚看清分划板上的象(清晰度 试清视差法),记录轨上刻度a1(3) 读取D(4) 计算f'=C0D(5) 显微镜看清透镜表面的象,记下导轨刻度a2S f'=a2-a13、 测量误差分析f'=C0D=实际生产中,平行光管焦距f0'不一定正好等于名义尺寸550mm,有时差±10mm,为保证表中C0,k是一起校的。
第3章测量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人教版(含解析)
![第3章测量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人教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0e769e700abb68a982fb6a.png)
【学霸笔记】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第3章测量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1、通常情况下,测量一段路程或两地间的距离等较长路程时,常用千米(km)作单位,1千米=1000米。
2、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时,一定要记住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千米化成米,要乘进率1000,米化成千米要除以进率1000。
3、乘或者除以进率的技巧:大变小乘进率(添“0”),小变大除以进率(去“0”)。
4、在估测两地之间的长度时,可以先选择一种估测的标准,然后再估测有多少个这样的标准。
利用转化法将较长的路程转化分解成自己所熟知的较短的路程,进而推算估计出总路程。
相邻两个公共汽车站之间的距离约为600()A.千米B.米C.分米【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的大小,可知计量相邻两个公共汽车站之间的距离用“米”做单位.据此选择.【解答】解:相邻两个公共汽车站之间的距离约为600米;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测量较长的路程时,我们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分析】计算路程通常用千米作计量单位.【解答】解:测量较长的路程时,我们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故答案为:千米.【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李华每小时走400千米.×(判断对错)【分析】根据情景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李华每小时走的路程用“千米”做单位,大约是4千米;据此解答.【解答】解:李华每小时走400千米,不符合实际,应是4千米.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例4.连线(找出合适的单位用线连起来)【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大小的认识,可知:一幢楼的高用米做单位;小青的身高用厘米做单位;数学课本的厚度用毫米做单位;一座桥长用千米做单位;据此得解.【解答】解:【点评】解决此类题要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根据数据的大小来确定计量单位.例5.【分析】根据数轴上每小段表示的长度为1千米,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点评】明确数轴上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一.选择题(共6小题)1.操场跑道一圈400米,小强跑了两圈后,再跑()米就是1千米.A.200 B.400 C.8002.比5千米长50米的是()A.5500米B.550米C.5050米3.1千米相当于()A.小红的身高B.一棵大树的高度C.10条百米跑道的长度4.1千米的路程就是()A.100厘米B.1000分米C.1000米5.有1千米、5分米、40毫米、3厘米四根毛线绳子,()长的绳子最短.A.1千米B.5分米C.40毫米D.3厘米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环形跑道一圈200米,50圈是1千米B.环形跑道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C.环形跑道一圈400米,2圈是1千米二.填空题(共6小题)7.7分米=厘米8厘米=毫米6000米=千米8.在横线里填上“>”“<”或“=”.130cm2m8000mm8m4km3500m1km600m5km44dm+6dm8m80cm+20cm9.一般1米大约走2步,走2000步大约是千米.10.在计量很长的距离时,通常以为单位,用字母表示.11.明明家离学校680米,军军家离学校比明明家离学校要远一些,大约1 .12.秦研家离公司36千米.(1)秦研每时行千米.(2)秦研可能时到家.(3)如果秦研下午1时沿原路返回,那么他可能下午时回到公司.三.判断题(共5小题)13.小华家离学校500米,他往返一次共走1千米.(判断对错)14.上海到西藏的距离可以用“千米”作单位.(判断对错)15.3000米与3千米一样长.(判断多错)16.比1千米少60米是940米.(判断对错)17.3000米+2千米=5千米.(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2小题)18.小明家离学校2千米.一天早晨小明上学,走了一半,他发现书包忘在家里,急忙赶回家,拿了书包后再走到学校.小明一共走了多少千米?19.森林与小猴家的距离是多少?五.解答题(共3小题)20.把下面各长度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一排.5030米;3005千米;530毫米;5003千米;3500米;305米.21.从星星家到游乐场走哪条路近?比另一条路近多少?22.连一连.(把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分析】首先根据跑道一圈400米,求小强跑了两圈是多少米,用400乘2得到800米,把1千米化成米数是进率1000,然后要求再跑多少米用1000减去800,即可得解.【解答】解:400×2=800(米)1千米=1000米1000﹣800=200(米)答:再跑200米就是1千米.故选:A.【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小强跑的距离,然后再根据减法的意义,列式求出还要跑的距离.2.【分析】把5千米乘进率1000化成5000米再与50米相加,看结果再作选择.【解答】解:5千米=5000米,5000米+50米=5050米.故选:C.【点评】本题是考查长度的单位的单位换算与名数计算.注意,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一般先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3.【分析】1千米=1000米,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的大小,可知小红的身高少于1千米;一棵大树的高度少于1千米;1000米里面有10个100米,相当于10条百米跑道的长度.【解答】解:小红的身高少于1千米;一棵大树的高度少于1千米;1000米里面有10个100米,相当于10条百米跑道的长度.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4.【分析】高级单位千米化低级单位米乘进率1000;化低级单位分米乘进率10000;化低级单位厘米乘进率100000.【解答】解:1千米=1000米即1千米的路程就是1000米.故选:C.【点评】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5.【分析】把1千米、5分米、40毫米、3厘米都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即可确定哪根绳子最短.【解答】解:1千米=10000分米,40毫米=0.4分米,3厘米=0.3分米10000分米>5分米>0.4分米>0.3分米即1千米>5分米>40毫米>3厘米答:有1千米、5分米、40毫米、3厘米四根毛线绳子,3厘米长的绳子最短.故选:D.【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6.【分析】用每个选项中环形跑道每圈的米数乘圈数就是再除以进率1000就是千米数,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选择.【解答】解:200×50=10000(米),10000米=10千米,A错误;250×4=1000(米),1000米=1千米,B正确;400×2=800(米),800米=0.8米,C错误.故选:B.【点评】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二.填空题(共6小题)7.【分析】(1)高级单位分米化低级单位厘米乘进率10.(2)高级单位厘米化低级单位毫米乘进率10.(3)低级单位米化高级单位千米除以进率1000.【解答】解:(1)7分米=70厘米(2)8厘米=80毫米(3)6000米=6千米.故答案为:70,80,6.【点评】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8.【分析】(1)2米=200厘米,130厘米<200厘米.(2)1000毫米=1米,8000毫米就是8个1000毫米,即8米.(3)4千米=4000米,4000米>3500米.(4)1千米=1000米,1000米>600米.(5)44dm+6dm=50dm,5km=50000dm,50000dm>50dm.(6)80cm+20cm=100cm,100cm=1m,8m>1m.【解答】解:(1)130cm<2m(2)8000mm=8m(3)4km>3500m(4)1km>600m(5)5km>44dm+6dm(6)8m>80cm+20cm故答案为:<,=,>,>,>,>.【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9.【分析】一般1米大约走2步,2000步是1000个2步,2步是1米,1000个2步就是1000米.1000米=1千米.【解答】解:1米=2步2000步是1000个2步,即1000米1000米=1千米答:一般1米大约走2步,走2000步大约是1千米.故答案为:1.【点评】2000步是1000个2步,1个2步是1米,1000个2步就是2000米.然后再把1000米化成1米.10.【分析】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注意在计量很长的距离时,通常以千米为单位,用字母km表示.【解答】解:在计量很长的距离时,通常以千米为单位,用字母km表示.故答案为:千米,km.【点评】本题是考查常见的长度单位.11.【分析】军军家离学校比明明家离学校要远一些,明明家离学校680米,由此可以判断比680多一些,大约1000米.【解答】解:军军家离学校比明明家离学校要远一些,大约1000米即1千米.故答案为:千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应用,以及估算的方法,要熟练掌握,注意估算的是路程,填写的是长度单位.12.【分析】本题是一道行程问题,运用路程÷时间=速度进行解答.(1)由图可知,出发的时间7:00到10:00之间行驶了36﹣9=27(千米)路程,运用路程÷时间=速度进行解答即可.(2)运用剩下的路程除以速度即可得到,剩下的路程需要的时间,进一步求出到家的时间.(3)因沿原路返回,所以来回时间一样,下午1时出发,然后推算出回到公司的时间.【解答】解:(1)(36﹣9)÷(10﹣7)=27÷3=9(千米/小时)答:秦研每时行9千米.(2)9÷9=1(小时)10时+1时=11时答:秦研可能11时到家.(3)3+1=4(小时)13时+4时=17时答:秦研下午1时沿原路返回,那么他可能下午17时回到公司.故答案为:9,11,17.【点评】本题考查了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用路程÷时间=速度进行解答即可.三.判断题(共5小题)13.【分析】小华家离学校500米,他往返一次共走2个500米,即500+500=1000(米),再把1000米化成1千米.【解答】解:500+500=1000(米)1000米=1千米即小华家离学校500米,他往返一次共走1千米.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14.【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可知计量上海到西藏的距离用“千米”做单位,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上海到西藏的距离可以用“千米”作单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计量一些物体要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选择合适的单位.15.【分析】低级单位米化高级单位千米除以进率1000(或高级单位千米化低级单位米乘进率1000).【解答】解:3000米=3千米即3000米与3千米一样长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16.【分析】求比1千米少60米是多少米,把1千米化成1000米,用1000米减60米即可判断.【解答】解:1千米=1000米1000﹣60=940(米)即比1千米少60米是940米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17.【分析】把3000米除以进率1000化成3千米,3千米+2千米=5千米.【解答】解:3000米+2千米=3千米+2千米=5千米原题计算正确.故答案为:√.【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四.应用题(共2小题)18.【分析】根据题意,走了一半是1千米,返回家去拿书包,然后又走回学校,这样就比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多走了2个1千米,运用乘法求出多走的路程,再加上家到学校的路程即可求解.【解答】解:1×2+2=2+2=4(千米)答:小明一共走了4千米.【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找出多走的路程,再进一步解答即可.19.【分析】首先求出小鸟飞行的时间,从早上8:00到9:00飞行1小时,从9:00到12:00飞行3小时,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小鸟每小时飞行的速度,再路程=速度×时间,据此列式解答.【解答】解:9﹣8=1(小时)12﹣9=3(小时)9÷1×3=27(千米)答:森林与小猴家的距离是27千米.【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五.解答题(共3小题)20.【分析】1米=1000毫米,530毫米<1米.把千米数、米数都化成单位为“米”的名数,然后进行比较、排列.【解答】解:1米=1000毫米,530毫米<1米3005千米=3005000米,5003千米=5003000米5003000米>3005000米>5030米>3500米>305米>530毫米即5003千米>3005千米>5030米>3500米>305米>530毫米.故答案为:5003千米>3005千米>5030米>3500米>305米>530毫米.【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21.【分析】第①条路总路程是6+4=10km,第②条路总路程是3+5+4=12km,据此比较即可,再用减法求出比另一条路近多少.【解答】解:6+4=10(km)3+5+4=12(km)12﹣10=2(km)答:从星星家到游乐场走第①条路近,比另一条路近2km.【点评】本题是一道图文应用题,明确题意,从图文中获取解答问题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可知:飞机每时行的路程是800千米;骑自行车每时行的路程是12千米;开车每时行的路程是80千米;步行每时行的路程是4千米;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点评】本题考查了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计量一些物体要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选择合适的单位.。
小学数学人教版(2014秋)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测量认识千米-章节测试习题(1)
![小学数学人教版(2014秋)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测量认识千米-章节测试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36750b8e3b3567ec112d8a17.png)
章节测试题1.【答题】测量从湖北到北京的距离,用______作单位.(填汉字)【答案】千米【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测量从湖北到北京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据此解答.【解答】测量从湖北到北京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故本题的答案是千米.2.【答题】5000米-3000米=______千米.【答案】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换算.【解答】5000米-3000米=2000米,2000米=2千米.故本题的答案是2.3.【答题】修一条长2千米的沥青路,已经修了500米,还剩()米.A.1500B.500C.150【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换算.【解答】1千米=1000米,所以2千米=2000米.已知修一条长2千米的沥青路,即这条路长2000米,已经修了500米,还剩:2000-500=1500(米).选A.4.【答题】小明每小时可走约4(),汽车每小时可行驶70().A.千米,千米B.米,米C.米,千米【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答】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小明每小时可走约4千米,汽车每小时可行驶70千米.选A.5.【答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海磁悬浮列车平均每小时行驶380kmB.东方明珠电视塔高度约为468kmC.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约为8844mD.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5km【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长度单位.【解答】上海磁悬浮列车平均每小时行驶380km;东方明珠电视塔高度约为468m;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约为8844m;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5km,所以说法错误的是“东方明珠电视塔高度约为468km”.选B.6.【答题】马拉松长跑比赛路程全长约42().A.米B.千米C.分米【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千米.【解答】根据常识和数据大小可知,马拉松长跑比赛路程全长约42千米.选B.7.【答题】学校操场1圈是400米,小刚跑了2圈,再跑()米就是1千米.A.100B.200C.600【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换算.【解答】400+400=800(米).1千米=1000米,1000-800=200(米).所以再跑200米就是1千米.选B.8.【答题】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305().A.千米B.米C.分米【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解答】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应用“千米”作单位.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305千米.选A.9.【答题】一辆小轿车每小时行驶65().A.毫米B.厘米C.米D.千米【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解答】根据生活经验,长度单位和数据的大小,可知计量一辆小轿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一辆小轿车每小时行驶65千米.选D.10.【答题】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约6200().A.厘米B.米C.千米【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答】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数据的大小,可知计量长江的长度,应用“千米”作单位.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约6200千米.选C.11.【答题】同学们去科技馆,步行了2000米,又乘车行了20千米,一共行了()千米.A.2020B.22C.40【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换算.【解答】1千米=1000米,所以2000米=2千米,又乘车行了20千米,则一共行的路程为:2+20=22(千米).选B.12.【答题】成都到重庆的动车每小时行200~250().A. mB. cmC. km【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千米.【解答】根据实际情况可知,成都到重庆的动车每小时行200~250km.选C.13.【答题】想一想,填一填.(填字母)长江全长约6300______;小玲身高126______;运动场跑道一圈长400______.【答案】km cm m【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答】根据常识可知,长江全长约6300km;小玲身高126cm;运动场跑道一圈长400m;故此题的答案是km,cm,m.14.【答题】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字母)飞机每小时飞行700______;课桌高6______;【答案】km dm【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答】根据常识可知,飞机每小时飞行700km;课桌高6dm;故此题的答案是km,dm.15.【答题】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字母)汽车每小时行驶60______;橡皮长6______.【答案】km cm【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答】根据常识可知,汽车每小时行驶60km,橡皮长6cm.故此题的答案是km,cm.16.【答题】算一算,填一填.2600米-2千米=______米1200米+800米=______千米【答案】600,2,1200,1700,20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根据1千米=1000米解答即可.【解答】因为1千米=1000米,所以2600米-2千米=2600米-2000米=600米;1200米+800米=2000米=2千米.故此题的答案是600,2.17.【答题】500米+800米=______米2千米-300米=______米4千米-3800米=______米【答案】1300,1700,20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根据1千米=1000米解答即可.【解答】因为1千米=1000米,所以500米+800米=1300米;2千米-300米=2000米-300米=1700米;4千米-3800米=4000米-3800米=200米.故此题的答案是1300,1700,200.18.【答题】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填汉字)跳绳长3______;一根筷子长约2______;我国南北相距约5500______.【答案】米分米千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答】根据常识可知,跳绳长3米;一根筷子长约2分米;我国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故此题的答案是米,分米,千米.19.【答题】一列火车每小时约行120().A. 分米B. 米C. 千米【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答】由常识可知,一列火车每小时约行120千米.选C.20.【答题】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7千米=______米3000米=______千米9000米=______千米5000米=______千米8000米=______千米【答案】7000,3,9,5,8【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根据1千米=1000米解答即可.【解答】1千米=1000米,所以7千米=7000米,3000米=3千米,9000米=9千米,5000米=5千米,8000米=8千米.故此题的答案是7000,3,9,5,8.。
工程测量1-7章知识点整理
![工程测量1-7章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f38441155270722192ef741.png)
第1章水准面是重力等位面,可理解为自由静止的水面,是一个类似球状的封闭曲面,水准面有无数多个。
与平均海水面吻合程度最高的水准面称之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大地体即为地球的物理形状。
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可理解为自由静止的等密度海水在恒温、恒压、无潮汐、无波浪情况下向陆地内部延伸后所形成的封闭海水面。
国家水准面就是符合国家基本地理特征和需求的水准面,具有国家惟一性,国家水准面是一个国家统一的高程起算面“1956黄海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高程为72.289m“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m。
“高程系统”不同时应根据“水准原点”高程差换算为同一个系统。
参考椭球的定义是体量与地球大致相当的椭圆绕短轴旋转180°所形成的封闭球体,球的表面称为参考椭球面,球的实体称为参考椭球体长半径a、短半径b和扁率α就构成了参考椭球的最重要的几何要素,α=(a-b)/ a 。
人们将与大地体吻合程度最高的参考椭球作为地球的数学形状,并称之为总地球椭球,具有惟一性。
国家椭球就是符合国家基本地理特征和需求的参考椭球,具有国家惟一性,国家椭球是一个国家统一坐标系统的基础框架(即经纬度的衡量基准)。
把地球近似当作圆球看待,半径R取6371km。
测区范围较小时把球面视为平面R=(a+a+b)/3。
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构建必须进行大地定位,大地定位包括椭球定位和定向2项工作。
椭球定位是指确定椭球中心的位置。
椭球定向是指确定椭球旋转轴的方向,不论是局部定位还是地心定位都应满足两个平行条件,一是椭球短轴平行于地球自转轴;二是大地起始子午面平行于天文起始子午面。
地面点位表达方式主要有5种,分别是大地坐标+高程;天文坐标+高程;高斯平面直角坐标+高程;独立平面直角坐标+高程;三维地心坐标。
大地坐标是以参考椭球和法线为依据构建起来的。
天文坐标是以大地体和垂线(铅垂线)为依据构建起来的。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是以高斯---克吕格投影为基础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高斯---克吕格投影是将椭球面变成平面的一种地图投影方式,属于数学函数投影(正形投影)而不是几何投影。
第3章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f67830f78a6529647d534d.png)
第3章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答案1、测量的实质是什么?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哪几个要素?答:⑴测量的实质是将被测几何量L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μ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测量的量值的操作过程,即L/μ=q,或L=μq。
⑵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要素。
2、量块的作用是什么?其结构上有何特点?答:⑴量块的作用:a、用于计量器具的校准和鉴定;b、用于精密设备的调整、精密划线和精密工件的测量;c、作为长度尺寸传递的实物基准等。
⑵非测量面;测量面的表面非常光滑平整,具有研合性,两个测量面间具有精确的尺寸。
量块上标的尺寸称为量块的标称长度ln。
当ln<6mm的量块可在上测量面上作长度标记,ln>6mm的量块,有数字的平面的右侧面为上测量面。
3、量块分等、分级的依据各是什么?在实际测量中,按级和按等使用量块有何区别?答:⑴量块分等的依据是量块测量的不确定度和量块长度变动量的允许值来划分的。
量块分级主要是根据量块长度极限偏差和量块长度变支量的最大允许值来划分的。
⑵区别是:量块按“级”使用时,是以量块的标称长度作为工作尺寸。
该尺寸包含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制造误差将被引入到测量结果中去,但固不需要加修正值,故使用较方便。
量块按“等”使用时,是以量块栏定书列出的实例中心长度作为工作尺寸的,该尺寸排除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只包含栏定时较小的测量误差。
量块按“等”使用比按“级”使用的测量精度高。
4、说明分度间距与分度值;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示值误差与修正值有何区别?答:其区别如下:⑴分度间距(刻度间距)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标尺或度盘上两面三刀相邻刻线中心之间的距离,般为1-2.5mm;而分度值(刻度值)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尺或度盘上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
⑵示值范围是指计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而测量范围是指在允许的误差限内,计量器具所能测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
⑶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上的示值与被测量真值的代数差;而修正值是指为消除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未修正的测量结果上的值。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量》章节复习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量》章节复习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a29d5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c.png)
章节复习讲义(人教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章节复习第三单元《测量》知识互联知识导航知识点一:毫米的认识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不足1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1厘米内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2.测量物体长度时,物体的起始端同直尺的0刻度对齐,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的刻度数。
如果起始刻度不是0,测量结果则要用末端刻度减去起始刻度。
知识点二:分米的认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把大单位换算成相邻的小单位时,大单位前面是几,就把几的后边加上一个0;把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大单位时,小单位前面有几个十,就是几。
知识点三:千米的认识1.千米的认识通常情况下,测量一段路程或两地间的距离等较长路程时,常用千米(m)作单位,1千米=1000米。
2.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时,一定要记住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千米化成米,要乘进率1000,米化成千米要除以进率1000。
3.估计长度在估测两地之间的长度时,可以先选择一种估测的标准,然后再估测有多少个这样的标准。
4.用估算解决问题知识点四:吨的认识1.认识“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 )作单位。
1吨=1000千克,1 t=1000 g。
2.吨与千克的换算(1)将吨转化为千克,要去乘进率1000(即在末尾加上3个0);(2)将千克转化为吨,要去除以进率1000(即在末尾去掉3个0)。
知识点五: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在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时,应该有序地思考,把所有的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根据列表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夯实基础一、精挑细选(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本题2分)(2021·广东佛山市·三年级期末)袋食盐重500克,妈妈买了两袋一共重()。
A.1000千克B.1吨C.1千克D.1千米2.(本题2分)(2021·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最有可能的是()。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讲练测(知识归纳+例题讲解+同步测试)第三章 测量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讲练测(知识归纳+例题讲解+同步测试)第三章 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68cb09c4ccbff121dc36834b.png)
做单位。
6、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 1000。
1 吨=1000 千克 1000 千克= 1 吨 1 千克=1000 克 1000 克=1 千克
【例题精讲】
【例 1】60 厘米和 6 分米比,谁长?( )
A.60 厘米长
B.6 分米长
C.同样长
【分析】把 60 厘米化成用分米作单位的名数,再比较得解.
③ 进率是 1000: 1 千米=1000 米,
1 公里= =1000 米,
1000 米=1 千米,
1000 米 = 1 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
【分析】低级单位厘米化高级单位米除以进率 100;低级单位克化高级单位千克除以进率 1000;低级单 位米化高级单位千米除以进率 1000. 【解答】解:120 厘米=1.2 米 6500 克=6.5 千克 9100 米=9.1 千米 成年大天鹅体长至少有 120 匣米,合 1.2 米;体重至少有 6500 克,合 6.5 千克.它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 鸟,每年飞越喜马拉雅山时,飞越高度达 9100 米,合 9.1 千米. 故答案为:1.2,6.5,9.1. 【点评】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 率;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2020-2021 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归纳+例题讲解+同步检测 第三章 测量
【知识点归纳】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
3章电测波测距
![3章电测波测距](https://img.taocdn.com/s3/m/fdb743cdce2f0066f53322cf.png)
• •
m2 D
m 2 c m 2 ng m 2 f c 2 n 2 g f 2
2 2 2 2 2 D m m K m p 4
• 上式表明,相位法测距的距离误差可分 为两部分,一部分误差与测量的距离成 比例,称为比例误差;别一部分误差与 测量的距离无关,称为固定误差。 2 • 或 mD ma mb D 2 • m D a 2 b D 2
• (二)将平距 DH归算至椭球面
• 1.归算至参考椭球面 • 将地面上测量得的水平距离归算为参考椭球面 上的距离,须加入的改正,称为高程归算改正, 简称归算改正。
3 H 光m DH s DH DH 2 RA H 光m 24RA
(3 2 11)
• 2.归算至工程施工投影面
• 2. 大气群折射率误差(mn)
• 测尺长度 • 大气群折射率ng的误差将使测尺长度发生变化, 从而产生测距误差。 6 t 1 D 1 10 • 若要求测距误差 ,则需 ℃,
c u 2ng f
p 2.7mmHg , e 20mmHg
5/21/2016 7:18 AM
f=c /λs Φ=ωt =2πf t
…
5/21/2016 7:18 AM
N-------为相位移的整周期数和调制光整波长的个数 λs ------为调制光波长 △λs---为不足一个波长的调制光的长度波长 △ φ—为不足一个整周期的相位移尾数
令
u
s
2
则有:
光的速度
30万千米/秒, 是宇宙中最快的 速度。
5/21/2016 7:18 AM
电磁波速度 300 000 000米/秒
V × T = D 300000000 × 0.000 000 001=0.3米 300000000 × 0.000 000 000 1=0.03米 300000000 × 0.000 000 000 01=0.003米 300000000 × 0.000 000 000 001=0.0003米 精确到毫米时,记时要精确到小数点后12位
三年级 第三章测量 第3节千米的认识
![三年级 第三章测量 第3节千米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7b8bbde689eb172ded63b7c6.png)
2000米=2千米
答: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2千米远。
小象随堂练
2. 丽丽走100米大概是200步,她从家到学校走了 1800 步,那么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1800里面有9个200 100×9=900(米) 答:她家到学校大约有900米。
小象随堂练
3.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 米。他们上午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 中午12时能到达吗?
( √ ) (4)小红家距奶奶家20千米,她最好步行去。( × )
小象随堂练
10.从小伟家到体育场怎么走最近?要走多少米?把最近 的路线描出来。
小象随堂练
300+470+150=920(米)
250+300+450=1000(米) 300+250+450=1000(米) 920<1000=1000 从小伟家到体育场沿小伟家→少年宫→公园→体
小象新知识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①用等号相连,说明它们的长度怎么样? ②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③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④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⑤米可以用符号m表示,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 那么 上面的等式可以怎样表示?
想一想,说一说
小象知识点
判断: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 )
判断: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
×
)
12时-8时=4时
80×4=320(千米) 320千米>308千米 答:中午12时能到达。
小象易错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判断: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 )
小象易错题
第3章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f67830f78a6529647d534d.png)
第3章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答案1、测量的实质是什么?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哪几个要素?答:⑴测量的实质是将被测几何量L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μ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测量的量值的操作过程,即L/μ=q,或L=μq。
⑵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要素。
2、量块的作用是什么?其结构上有何特点?答:⑴量块的作用:a、用于计量器具的校准和鉴定;b、用于精密设备的调整、精密划线和精密工件的测量;c、作为长度尺寸传递的实物基准等。
⑵非测量面;测量面的表面非常光滑平整,具有研合性,两个测量面间具有精确的尺寸。
量块上标的尺寸称为量块的标称长度ln。
当ln<6mm的量块可在上测量面上作长度标记,ln>6mm的量块,有数字的平面的右侧面为上测量面。
3、量块分等、分级的依据各是什么?在实际测量中,按级和按等使用量块有何区别?答:⑴量块分等的依据是量块测量的不确定度和量块长度变动量的允许值来划分的。
量块分级主要是根据量块长度极限偏差和量块长度变支量的最大允许值来划分的。
⑵区别是:量块按“级”使用时,是以量块的标称长度作为工作尺寸。
该尺寸包含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制造误差将被引入到测量结果中去,但固不需要加修正值,故使用较方便。
量块按“等”使用时,是以量块栏定书列出的实例中心长度作为工作尺寸的,该尺寸排除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只包含栏定时较小的测量误差。
量块按“等”使用比按“级”使用的测量精度高。
4、说明分度间距与分度值;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示值误差与修正值有何区别?答:其区别如下:⑴分度间距(刻度间距)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标尺或度盘上两面三刀相邻刻线中心之间的距离,般为1-2.5mm;而分度值(刻度值)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尺或度盘上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
⑵示值范围是指计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而测量范围是指在允许的误差限内,计量器具所能测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
⑶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上的示值与被测量真值的代数差;而修正值是指为消除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未修正的测量结果上的值。
测量学第3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2
![测量学第3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2](https://img.taocdn.com/s3/m/e987827c1711cc7931b71693.png)
观测量的中误差分别为, m1 3mm, m2 2mm, m3 6mm 求Z的中误差
4 9 1 m z 3 2 6 1.6mm 14 14 14
2
2
2
4、一般函数
z f x1 , x2 xn
x n l l l
1 n 1 1 n 2
l
1 n n
mX
m n
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
例1:要求三角形最大闭合差m15,问用DJ6 经纬仪观测三角形每个内角时须用几个测回? 解:由题意:2m= 15,则 m= 7.5 每个角的测角中误差:
2
1
3
2 z 2 2 s 2
2
二、一般函数的中误差 求观测值函数的精度时,可归纳为如下三步: 1)按问题的要求写出函数式:
z f x1 , x2 xn
2)对函数式全微分,得出函数的真误差与观测值 真误差之间的关系式: z f x f x f xn x x x 1 2 n
mx1=mx2=mxn=m则为
mz m n
在同精度观测时,观测值代数和(差)的中误差,与观 测值个数n的平方根成正比。
例1:设用长为L的卷尺量距,共丈量了n个尺段,已知每尺 段量距的中误差都为m,求全长S的中误差ms。 解:因为全长S=L+L+……+L(式中共有n个L)。而L 的中误差为m。
mS m n
n
两观测值代数和的中误差平方,等于两观测值中误差的平方 之和。 当z是一组观测值X1、X2…Xn代数和(差)的函数时,即
z x1 x2 xn
可以得出函数Z的中误差平方为
测量误差试题
![测量误差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b18bea1b0717fd5360cdce2.png)
<测量误差>试题集第一章绪论1.测量工作在各类工程中有哪些作用?2.测定和测设有何区别?3.何谓大地水准面、绝对高程和假定高程?4.测量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坐标系的表示方法有何不同?5.测量工作的两个原及其作用是什么?6.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二章经纬仪及角度测量1.什么叫水平角?什么叫竖直角?2.观测水平角时,对中和整平的目的是什么?试述光学经纬仪对中和整平方法?3.经纬仪应满足哪些几何条件?如满足上述条件或,当仪器整平后纵向旋转望远镜时,视准轴扫出的应是一个什么面?4.试绘图举例说明DJ6-1型和经Ⅲ型两种经纬仪读数设备的读书方法?5.何谓竖盘指标差?竖盘指标差水准管有何作用?用图表示DJ6-1型和经Ⅲ型两种经纬仪竖盘注记的式样,并写出用和计算指标差和竖直角的公式?6.角度测量为什么要用正、倒镜观测?第三章距离测量1.何谓水平距离,已知倾斜距离如何求水平距离?2.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值为1726.82m,要求量距的相对误差为1/2000,那么往返激励之差不能超过多少?3.为什么要进行直线定向?怎样确定直线定向?4.何谓方位角和象限角?5.何谓子午线收敛角和磁偏角?已知某地的磁偏角为- ,直线AB的磁方位角为,试求AB直线的真方位角?6.已知,试求和 ?第四章高程测量1.水准仪应满足的主要条件视什么?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使前视和后视距离尽量相等?何谓视差,如何消除视差?2.水准仪上的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的作用有何不同?3.水准测量时,转点和尺垫起什么作用?4.为了保证水准测量成果的正确性,在水准测量中应进行哪些校核?5.设由A点到B点共测了两站:第一站,后视读数为2.506m,前视读数为0.425m;第二站,后视读数为0.567m,前视读数为1.215m?试计算A、B两点间的高差,并绘图表示?第五章误差理论基本知识1.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有什么区别?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2.何谓中误差、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3.对某线段丈量了5次,观测荚果为:49.535m、49.547m、49.526m、49.537m、49.529m?试计算其算术平均值和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用DJ6级经纬仪观测某个水平角4个测回,其观测值分别为:、、、,试求观测一测回的中误差、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5.设有一N边形,每个角的观测值中误差为,试求该N边形内角和的中误差?6.已知四边形各内角的测量中误差为,若限差取中误差的2倍,求该四边形闭合差的限差?第六章国家控制网的建立1.为什么要建立国家控制网?2.国家控制网分为哪几类?3.全国性平面控制网和高斯控制网分几级?4.全国性平面控制网是按什么原则布设的?5.国家高程控制网分为哪几级?各级的精度要求怎样?第七章导线测量1.导线测量的导线布设形式有哪些?2.简述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外业步骤?3.踏勘选点的原则和要求有哪些?4.试说明导线内业计算的方法与步骤?5.附合导线合闭合导线计算有哪两点不同?第八章小三角测量1.什么是小三角测量?它和全国性的三角测量有何不同?2.小三角网的布设形式有哪些?3.简述小三角测量的步骤?4.试说明小三角测量与导线测量有何不同?5.如何进行内定向线性锁近似平差?第九章高程控制测量1.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有哪些?2.在水准标石埋设中应注意哪些事项?3.如何用中丝读数法进行水准测量?4.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中,测站上的计算何检核有哪些?5.如何进行水准路线闭合差的分配?6.水准测量应提交的资料有哪些?7.简述三角高程测量主要误差来源及减弱措施?第十章地形图测绘技术基础1.何谓平面图、地形图、地图?何谓比例尺、比例尺的精度?2.何谓地物、地貌?地物符号有几种,试举例说明?3.何谓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首曲线和计曲线?4.试绘出山丘、盆地、山脊、山谷、鞍部等五种地貌的等高线图?5.何谓山脊线、山谷线、地性线?试举例说明等高线的几个特性?第十一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1.什么是极坐标法、方向交会法、直角坐标法?2.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如何展绘控制点?3.如何进行居民地房屋与建筑物的测绘?4.简述小平板仪和经纬仪联合测图法以及经纬仪测绘法的原理?5.内插等高线的原则是什么?有哪些方法?6.地形图整饰和清绘的内容有哪些?第十二章地形图的应用1.设某点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为:x=5060000m,y=9307000m,试问这一点在第几投影带,并绘制一草图,表示这一点在投影带中的位置?2.中、小比例尺地图为什么要采用梯形分幅?3.高斯投影属于哪种投影?其投影特征是什么?4.采用矩形分幅,左下角坐标是否可以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中的坐标值?5.地形图的基本应用有哪些?6.平整土地的原则是什么?计算挖填方量的方法有哪几种?。
理解长度和距离的测量幼儿园教案
![理解长度和距离的测量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9adaa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d.png)
测量数值
单位
测量时间
测量人员
记录测量得到的长度或 距离数值。
记录测量数值所对应的 单位,如厘米、米等。
记录测量的具体时间。
记录进行测量的人员姓 名。
结果呈现方式选择
图表呈现
根据测量数据,选择合适 的图表类型进行结果呈现 ,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数值汇总
对测量数据进行汇总,计 算平均值、最大值、最小 值等统计量,并以表格形 式呈现。
测量身高和体重
了解自己的生长情况,保持健 康的生活方式。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测量土地的 面积和建筑物的尺寸,以确保 建筑的安全和合法性。
比较物体大小
在购物时比较不同商品的大小 ,选择合适的尺寸。
制作手工艺品
在制作手工艺品时需要测量长 度和宽度,以确保作品的准确 性和美观性。
体育运动
在体育运动中需要测量距离和 时间,以记录比赛成绩和训练 效果。
实践测量方法
指导幼儿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地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小组合作完成测量任务
分组与分工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角色,如记 录员、测量员等。
合作完成测量
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对选定目标的测量工作,包括选 择适当的测量工具、确定测量方法、记录测量结果等。
分享与交流
家长参与亲子活动设计
制作长度测量工具
家长和孩子一起使用纸板、绳子等材料制作简易的长度测量工具,让孩子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加深对长度测量的 理解。
户外测量活动
家长可以带孩子到户外,使用自制的测量工具或者步数等方式,测量操场、道路等场所的长度和距离。通过实践 活动,让孩子更加直观地感受长度和距离的概念。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35a90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8.png)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测量距离的方法,加深对物理课程中相关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装置:
测距仪、百分尺、直尺、测量绳、卷尺、量角器。
实验步骤:
1.测量绳法测距。
将测量绳拉直,并固定至两个点之间,保持绳子的紧绷度,再用卷尺测出绳子的长度,即可得到两点间的距离。
2.百分尺法测距。
使用铜缆或铜片的百分尺方法,对物体进行测量,如三角形、正方形等形状。
通过百分尺的测量结果,计算出物体的面积和周长等信息,进而计算出物体之间的距离。
3.测量仪器法测距。
借助卫星定位系统以及现代测距仪器对物
体的距离进行测量。
通过定位系统记录物体坐标的数据,再经过
复杂的数据处理,得出物体之间的距离。
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通过以上三种不同方式测量同一地点的距离,得到
的结果分别为:测量绳7.4m,百分尺法 6.9m,测量仪器法7.2m。
由此可知,三种测距方式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且误差程度会受
到实验条件的影响而不同。
实验分析:
1.测量绳法测距的出现差距,可能是由于实验中绳子的材质以
及测量时的拉力不一致导致。
2.在百分尺法测距时,由于所测量物品为不规则形状,因此误
差较大。
3.测量仪器法测距的误差相对较小,但需要高精度设备的支持,因此难度较大。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三种不同的距离测量方法,同时也
意识到了不同测量方法的优势和劣势。
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实际
条件选择合适的测距方法,并注意控制实验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36
光电测距仪的“标称精度”是指测距仪本身引起的测距 误差。仪器的测相误差、棱镜常数误差与测距的长短无关, 称为“常误差”(或称固定误差),用“a”表示;而仪器 的频率误差和正常大气状态下的气象因素误差则与测距的长 度D成正比,称为“比例误差”,其比例系数用“b”表示。 因此,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一般用下式表示:
在仪器说明书中,比例系数b一般以百万分率(ppm)表示。 例如a=5mm,b=5mm/km,距离D的单位为千米(km)。例如 各种测距仪和全站仪的测距标称精度有: ±(5 + 5×10-6 D) mm ±(3 + 2×10-6 D)mm ±(2 + 2×10-6 D) mm ±(1 + 1×10-6 D)mm a、b的数值越小,则测距仪的精度级别越高。
得到: 如果气温测定误差为±1oC,或气压测定误差为±4mPa, 使距离测量产生相对误差为±1×10-6
61 20
3.脉冲测定与相位测定的误差 相位式测距仪的相位测定误差,或脉冲式测距仪的脉 冲测定误差影响距离测量的尾数,故与距离长短无关。 误差的大小决定于仪器的精度和测距时的自然环境,例 如天气的阴晴、大气的透明度、杂散光的干扰等。
2、 垂直角误差
垂直角观测误差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界环境 的影响。J6经纬仪两测回垂直角平均值的中误差可达 ±15″,对三角高程的影响与边长及推算高程路线总长有 关,边长或总长愈长,对高程的影响也愈大。
因此,垂直角的观测应选择大气折光影响较小的阴天 和每天的中午观测较好,推算三角高程路线还应选择短边 传递,对路线上边数也有限制。
V= Ssinα = Scos Z
D S cos hAB D tan i l
D B l
S sin i l
H B H A hAB
V
S
Z
α
i D=Scosα =SsinZ
h AB
B点的高程为:
HB A HA
高程起算面
61 32
二、 远距离测量的高程归算
距离测量是在测区的地面上进行的,测站与目标离大 地水准面都有一定的高度。测站A和目标B的平均高 程是测距时视线的平均高程Hm,因此测得的水平距离 是视线平均高程面上的距离D,需要将D归算至大地 水准面上,其长度为D0,则 B
D 100(a b) 100n (n为视距间隔)
视距测量曾广泛 用于地形测量等, 目前已被测距仪 代替,但仍用于 水准测量中的前 后视距离测定。
a2 n2 a1 n1 b1 P1 D1 D2
61 12
15
φ l 1 S i
14 13
b2 P2
12
h1
一、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工作原理
两点间,测定电磁波往返传递的速度C和时间t,计算距离:
尺长方程式:
61
9
用钢尺沿倾斜地面量得的名义长度 D′: 长度改正:
改正后长度:
61 10
尺长方程式:
观测数据: D´= 234.943m, t = 32.4°, h = 2.54m 长度改正值:
改正后长度:
61 11
§4-3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是利用测量望远镜中十字丝 平面的视距丝及视距尺,按光学原理, 间接测定距离的方法。 水平视线,上丝在视距尺上读数a, 下丝读数b,则水平距离D:
A
反 286.36 -9˚58′41″ -50.38 +1.48 -3.20 -52.10 -0.06 0.11
平均高差/m 起算点高程/m 所求点高程/m
+50.07 105.72 157.79
三、三角高程测量主要误差来源及减弱措施
由公式知,观测边长D、垂直角、仪高i和觇标高v的测量误差 及大气垂直折光系数K的测定误差均会给三角高程测量成果带来 误差。 1、边长误差 边长误差决定于距离丈量方法。用普通视距法测定距离, 精度只有1/300;用电磁波测距仪测距,精度很高,边长误差一 般为几万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边长误差对三角高程的影响 与垂直角大小有关,垂直角愈大,其影响也愈大。
4.反射器常数误差 反射器应与测距仪配套,加常数各不相同,且在测距 仪中可预置加常数自动改正。如果不配套、设置有误或 瞄准目标不准确,即会产生这种误差。 5.仪器和目标的对中误差
测距仪测定仪器中心至目标标志中心的距离,如果仪器 或标志对中不正确,会影响距离测量的精度。
61 21
(二)光电测距的精度指标
3、大气垂直折光系数误差
大气垂直折光误差主要表现为折光系数K值测定误差。
4、丈量仪高和觇标高的误差
仪高和觇标高的量测误差有多大,对高差的影响也会有 多大。因此,应仔细量测仪高和觇标高。
§4-5 光电测距的归算
一、 近距离的平距和高差计算
测得AB的倾斜距离S,A点高程HA,在测站A观测直角, 则两点间点水平距离D和高差 hAB为:
AB的平距:DAB = n × 尺段长 + 余长
61 7
一般量距相对精度: 往测距离-返测距离
距离概值
1 < 3000
(二)倾斜地面丈量方法
沿倾斜地面AB量得的为斜距 S,设两点间高差为 h,则用下式将其归算为平距 D:
B
S h
A
D
61 8
钢尺两端分划之间的标准长度称为实际长度,末端分划 的注记长度称为名义长度。丈量时的地面温度对尺长也 有影响。经过钢尺长度检定,得到尺长方程式,用以计 算量得的实际长度。
反射光
入射光
61
17
适用于长距离的三块 棱镜的组合(三棱镜)
各种形式的反射器
适用于中,短距 离的小型棱镜, 可手持或安装 于标杆头上。
适用于近距 离细部测量 的反射片
61
18
三、 光电测距的长度改正
(一)测距仪的乘常数和加常数改正
测距仪通过标准长度的检定,得到仪器的乘常数R 和 加常数C。乘常数改正与距离长度成正比,加常数与 长度无关。 乘常数改正数: 加常数改正数:
2、对向观测计算高差
为了消除或减弱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三角高程测量一般应进行对向观测,亦称直、反觇 观测。三角高程测量对向观测,所求得的高差较差 不应大于0.4D(m),其中D为水平距离,以km为单 位。若符合要求,取两次高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高 差。
三角高程测量计算
所求点
B
起算点
觇法 平距D/m 垂直角α Dtanα/m 仪器高i/m 觇标高v/m 高差h/m 对向观测的高差较差 /m 高差较差容许值/m 直 286.36 +10˚32′26″ +53.28 +1.52 -2.76 +52.04
61
34
三、远距离的三角高程测量计算
距离较远时,考虑地球曲率差和大气折光差对高差的 影响,应对观测得到的高差加“球差改正”和“气差改 正”(总称“两差改正”):
球差改正:
气差改正:
(一般情况取 k=0.14)
两差改正:
D(m)
100
200
500
1000
61
f (mm)
1
3
17
67
35
三角高程测量的一些特点:
卷于尺盒内 或尺架上的 钢卷尺
尺长20m、30m、50m
尺头及尺上 分划
61
3
50m长钢尺
20m钢尺
5m小钢尺
经典的测量工具目前仍有广泛用途
61 4
二、 直线定线
目测定线:
AB两点之间由于距离过长,需要在AB直线上用标杆 目测定出1、2两点。
61 5
长距离的直线精密定线得借助于 经纬仪望远镜十字丝的瞄准代替 目视瞄准。
用经纬仪延长直线,如需要将AB直线延长至C。B点置经 纬仪,盘左后视瞄准A点,制动照准部,倒镜前视得C′ 点;盘右后视瞄准A点,制动照准部,倒镜前视得C″点。 取C′C″的中点C,则A-B-C精确地位于一直线上。
61
6
三、 距离丈量
(一 )
平坦地面的丈量方法
例如从 A 量至 B ,由后尺手定向,先量整尺段, 最后量余长。
《测量学》
61
1
测距技术的发展:
从直接用各种尺子量距 — 光学间接测距 — 电磁波物理测距
测距工具:
直接量距 — 木尺、织物卷尺、钢卷尺、因瓦钢线尺 光学测距 — 用光学仪器的视距测量、基线尺视距测 量、光干涉测距 电磁波测距 — 用物理测距仪器的微波测距、红外光 测距、激光测距
61
2
一、 钢卷尺和丈量工具
表4-5
光电测距的平距和高差计算(单位:m)
A B
A B
303.393
测距边 测 站 目 标 斜距S 垂直角α
6°42′04″
B C
hAB DAB tan i v
1、加球气差改正数:
D2 f 0.43 R
hAB i Dtg l f ;即有:
2、可采用对向 观测后取平均的 方法,抵消球气 差的影响。
球差为正,气差为负
二、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公式
1、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的影响
由于大地水准面是曲面,过测站点的曲面切线不 一定和水平视线平行。故测得的高差和实际高差不一 定相等。 空气密度随着所在位置的高程变化,越到高空, 密度越稀,光线通过由下而上密度均匀变化的的大气 层时,光线发生折射,形成凹向地面的曲线。引起三 角高程测量偏差。
D R Hm D0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