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研究生如何处理自己与导师关系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一个研究生来说,处理好自己与导师的关系,对自己非常有用。如果师生关系融洽,会互帮互助,相得益彰。可是如果处理不好师生关系,后果将十分严重,可能会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作为一个经历过研究生生涯的过来人,我认为期间与导师融洽的关系给我带来了非常多的帮助,也希望每个研究生学弟学妹都能重视这一点,好好的处理自己与导师的关系。今天笔者就这个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高校逐步建立起研究生导师“资助制”,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扼制导师“滥招”或“招而不管”的风气。但导师交培养费后,则有可能尽量减少招生,或为了挽回“损失”,拼命给学生增加任务,使师生关系变为事实上的“雇佣关系”。这样有些学生就会从心里生出排斥的情绪,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就多多少少加了水分,进而又造成师生关系进一步的恶化。

对于每一个研究生来说,很多时候,都感觉导师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凛然不可亲近。大部分情况就是导师要求研究生做什么,研究生就完成什么。很少有研究生希望做什么,而导师马上就做什么的。很显然,这是一个不平等也不正常的现象。很多时候,大家都认为,研究生和导师谈平等真是笑话。

我们首先看看,导师能给研究生提供什么便利的条件:

1.用于做研究的实验设备,办公条件,这当然是最基本的。当然,不排除某些学科不需要这些东西。

2.博士学位。很多人认为,博士学位不是导师给的。但大家都忘了一条,如果导师不同意研究生答辩,研究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也因此,我见过研究生以死相逼,导师才同意他毕业的。

3.做研究的整体思路,也就是研究方向。在我的多年研究经历中,感觉这个比其它都重要。我曾经见过几个不起眼的二本学生,由于做的方向不错,都留校了。而那些原本非常优秀的一本学生,则根本没有机会。

4.生活补贴。实际上,研究生拿些导师那一点点“费用”,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学生工”了。相比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制度,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但这也没有办法,国家补贴就那么点,导师不给,研究生也没办法,常常不是去打工,就得往家里伸手要。长期以来,导师带学生做项目、给学生酬劳的现象越发普遍,尤其是在理工科。如果老师要求学生做项目、给钱又很少,就容易引发师生矛盾。这种现象在理工科更为常见,人文学科因为项目较少,师生之间的经济利益关联相对较少,关系也较为单纯。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研究生能给导师做那些事情:

1.科研任务。国内很多导师给研究生安排的课题,并非研究性课题。而是一些带有项目性质的课题。当然有些是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但很明显是研究生帮他们完成了科研任务。

2.学术论文与专利。有时候,我们看到有的导师一年发表多篇论文,但常常一年中能够有一半的时间不在实验室。这其实就是他手下的研究生的功劳。

3.帮忙做很多杂活。国外,很少听见有导师安排研究生去报销的。国内却是司空见惯的。由于导师能够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直接利益(收入、学位等),师生关系注定就不是那么平等了。也因此,导师安排研究生做一项工作,研究生即使有点怨言,也会“顺从”。而同时,研究生则没有那么主动要求导师去做一些工作了。

我个人觉得,就研究生而言,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让自己的导师给予帮助:

1.相关研究方向课题组的所有毕业研究生的论文。很多研究生进入学校,都感觉到不知从何下手。个人觉得那些课题组已经毕业的研究生的论文,将对研究生提供很多帮助。

2.尽快修改自己的论文。现在经常听到一些博士生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写了学术论文,并把这些论文给了导师。但是,放在他们手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得到返回。个人觉得,研究生可以要求导师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意见。在这里也指出,为了让导师尽快返回,研究生有必要尽量完善。不要写一个草稿就给导师了。

3.和导师一起参加学术交流。现在参加很多会议,经常看见研究生“独当一面”,不见导师在旁边。但是,由于很多教授对研究生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研究生们很难通过自己去结识一些知名学者,进而也就无法有更大更明显的进步。可是研究生论文编辑扣3110643181

认为如果研究生参加会议或者别的工作是和导师一起参加,情况就很不一样。可以通过导师认识很多“前辈”。这对于研究生今后的发展,无疑有很多好处。

4.一起分析实验结果。研究生做完实验,得到一些结果。让他们写一个实验报告还是没有问题,但是,一开始就能够从实验结果中分析所以然还是有难度的。也因此,研究生可以要求导师给予一些帮助。当然,也见过一些导师安排研究生做的课题,和自己的研究方向一点联系都没有。

我个人觉得,凡是学术上的事情,研究生都可以向导师提出要求,比如实验样品、实验检测等等需要的平台与经费,这都是导师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一般来说,导师的教育理念是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导师在研究生进来之后,会先让你了解各个研究方向的情况,发现他们对哪个方向感兴趣,便会鼓励其去做,而不是代学生做主,指定课题;在研究经费、实验条件方面尽可能帮助同学。

有些导师非常相信自己的学生,允许学生自己掌控时间。比如关于实习的事情,有些课题组是明令禁止的;但是导师会替学生着想,因为不少硕士生毕业后不会去做专职科研,只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科研时间,导师是不会太干涉学生的。由于导师的人格魅力,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就变得很好,也促进了课题内的同学关系,特别融洽。

再回看眼下的情况,如今研究生和导师之间之所以矛盾多、摩擦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研究生不断扩招,一个导师有时一届就要招十几名学生,导致现在研究生培养就像工厂流水线制造产品,师生之间可能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去交流与沟通,很容易就产生矛盾了。

结语:其实,师生是一个共同体。导师尽职尽责指导自己的学生,而研究生从内心里尊敬信任自己的导师,那么二者的关系就会越来越融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