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词义推测、词性分析等技巧来理解词语。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方法。
2. 难点:运用方法准确理解具体文本中的重要词语。
三、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方法。
2. 讨论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提高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每个方法的具体例子和练习题。
2. 文本材料:选取含有重要词语的段落或文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方法:a) 上下文分析法:通过观察词语前后的句子,推测词语的意义。
b) 词义推测法:根据词语的常识意义和语境,推断其在文中的含义。
c) 词性分析法:分析词语的词性,判断其在句子中的功能和意义。
3. 实例演练:a) 出示具体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4. 课堂练习:a)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独立完成。
b)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课后要加强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篇文本,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其中的重要词语。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同义词、反义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重要词语的搭配和语境中的变化。
2. 引导学生关注一词多义的现象,通过举例说明如何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
七、实践应用1. 选取一篇难度适中的文章,要求学生独立运用所学方法分析重要词语。
2. 学生互相交流分析结果,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八、课堂反馈1. 让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九、课后作业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如何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1、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在文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2、把握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文中含义的差别;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特定含义;4、理解词语在特殊语境中暗示的言外之意或隐含的深层含义。
概而言之,一是理解指代含义,二是理解语境含义(二)词语的语境义1、多义词:多义词义项包括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本义:即这个词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或扩大了范围、中心的意义;比喻义:通过打比方的方式产生固定意义2、其他词的语境义: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的意义。
与多义词不同,它的意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这个语境,其意义就不存在。
例:去年的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天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隐了。
吞咽:尽情地享受。
1)语境义的理解:一个原则是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
下面是方法技巧(1)借助该词的基本义;(2)分析该词在句中的搭配成分或修饰成分;(3)联系上下文的感情色彩(褒贬中);(4)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义、借代义、比拟义、讳饰义、反语义)(5)理解词语的象征意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概而言之:一是借助词的基本义;二是词语所处语境。
2)从探究词语的搭配关系方面入手正确地解释文中词语的含义,必须充分考虑它所处的语言环境,而且对于某些词,如果不明词义,只要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可以大体揣摩出词语的意义。
也就是要看词语所在的句子,而关键看与这个词相关联、相搭配的词语,抓住句子结构,看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
2、从释句处入手有些词语的理解从本句中找不到答案,从上句中也找不到答案,这些词语往往比较抽象,对他们的理解同样离不开语境,从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这仍然是必由之路。
与其他情况不同的是,因为他们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之进行阐释,这些阐释的句子我们称之为释句,释句往往在抽象词语之后,因此我们必须从下句去找答案,由近及远地去找。
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II卷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块之一。
这里本着先分后总的原则,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阐述。
本讲说理解词语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呢?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如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学习”,它就是重要词语,如果把它理解为通过读书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
又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选择的散文《门》,其中“开门”和“关门”便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
例如闻一多《兽·人·鬼》(2000年春季招生考试选文)开头说道:“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
”这一句中的“杰作”感情色彩特别强烈,自然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譬如1996年高考所选《贝多芬之谜》最后一段说:“懂得了这个……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这里“最有深度的音乐”这个词语,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指什么样的音乐,简直可以说文章没有读懂。
二、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
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譬如上文提到的“杰作”,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这个“杰作”就应解释为“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议论文阅读之 理解词语含义,分析句段作用
议论文阅读之理解词语含义,分析句段作用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1年第30期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的文体。
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或语段的含义及作用,是中考议论文阅读题考查的热点。
1.理解重点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重点词语”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了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
该考点的考查对象一般分为两类:(1)概念术语类词语。
这类词语多指在阅读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的写作对象。
对这类词语的考查多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2)指代类词语。
旨在考查对具体语言环境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和指代范围的把握,要求考生准确弄清具体含义。
回答这一类问题,首先要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然后分析其深层含义、比喻义或引申义。
2.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回答这类题,应当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和句段所在的位置进行分析。
一般情况下,议论文开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结尾的段落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的作用;而在文章中间部分的句段则有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照应上文等作用。
体悟人生的斑斓多彩◎李洪兴①有人说,绘画的一个原始冲动,就是从二维平面上实现三维空间的感觉。
②有哲学家认为,在工业技术影响下,人们日益呈现出单向度的特点,就像进入了一條单行道,倾向于“随大流”。
有人进一步形容:横向一个底,纵向一条边,个人行为仅在一个边框里。
事实上,如果拘囿于一时一地,局限于单一视角单一评价,就很难体悟到人生的精彩。
③由此观之,向往多维度,必须是个体的一种追求,这样的人生才会斑斓多彩。
④超越单向度、走向多维度,需要保持向多维度伸展的自觉性。
从单一到多样、从片面到全面,映照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逻辑。
今天,时刻变化着的世界,为成就多彩人生提供了舞台,为“实现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提供着滋养。
对个人来说,洞察社会发展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拥抱变化,不拒绝每一种可能,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拥抱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如何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如何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1)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中中心思想的关系,想想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我们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一定要注意看那些看似普通的词语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语的作用.
(3)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为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因此,当我们分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不可不考虑这个词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在今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许多分析词语含义的试题都需要联系上下文来进行分析、理解,因此,这一方法尤其要认真掌握.
有时,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起句中,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下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结句中,则需要我们根据上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另外,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还须从修辞的角度、从限定的角度去考虑.
词语的妙用:
1.解释词语(在语境)的意思;
2.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思想主题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
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的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3.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考点2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2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考向三词类活用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七月己丑,帝亲总六军十馀万,次河桥。
高欢引军东度。
丙午,帝率南阳王宝炬、清河王亶、广阳王湛、斛斯椿以五千骑宿于瀍西杨王别舍,沙门都维那惠臻负玺持千牛刀以从。
有牛百头,尽杀以食.军士。
众知帝将出,其夜亡者过半。
清河、广阳二王亦逃归。
略阳公宇文泰遣都督骆超、李贤和各领数百骑赴。
骆超先至。
戊申,贤和会帝于崤中。
己酉,高欢入洛,遣娄昭及河南尹元子思领左右侍官追帝,请回驾。
高昂率劲骑及帝于陕西。
帝鞭.马长骛至湖城,饥渴甚,有王思村人以麦饭壶浆献帝,帝甘.之,复一村十年。
是岁二月,荧惑入南斗,众星北.流,群鼠浮河向邺。
梁武跣而下殿,以禳星变,及闻帝之西,惭曰:“虏亦应天乎?”帝至稠桑,潼关大都督毛洪宾迎献食。
八月,宇文泰遣大都督赵贵、梁御甲骑二千来赴,乃奉迎。
帝过河谓御曰:“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
”帝及左右皆流涕。
宇文泰迎帝于东阳,帝劳之,将士皆呼万岁。
遂入长安,以雍州公廨为宫,大赦。
甲寅,高欢推司徒、清河王亶为大司马,承制总万机,居尚书省。
欢追车驾至潼关。
九月己酉,欢东还洛阳。
帝亲督众攻潼关,斩其行台薛长瑜,又克华州。
(选自《北史》,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杀以食.军士食:吃B.帝鞭.马长骛至湖城鞭:用鞭子抽打C.帝甘.之,复一村十年甘:感到甜美D.荧惑入南斗,众星北.流北:向北【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
四个加点实词皆有活用现象。
A项,根据上文的内容,杀了牛,吃的当然是牛,而不可能是现代汉语理解的“食(吃)军士”,显然“食”是“让(军士)吃”的意思,故此处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该项解释不正确。
B项中“骛”字,让我们想到“好高骛(追求)远”,这个“骛”就是“追”的意思。
这马怎么样才会跑,才会追呢?只有“用鞭子抽打”马时,马才会跑。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一篇含有重要词语的文章作为教学材料。
2. 分析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3.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词语的含义。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具体用法和作用。
3.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推断词语的含义。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让学生阅读文章,注意重要词语的出现。
2. 分析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上下文。
3.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并提供解答和反馈。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评估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
3.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词语理解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上下文,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六、教学资源1. 选取的文章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 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
八、教学准备1. 准备选取的文章和相关的教学资源。
2. 设计好练习题,包括推断词语含义的题目和答案。
3. 准备好多媒体教学材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九、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分析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上下文。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规律总结】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所以,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第一个难关。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准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
推断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方法:一、联想推断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能够联想课文相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简析]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
我们能够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来推断。
“见”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之意,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也能够联想成语推断。
很多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例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简析]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二、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能够利用这个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例如: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简析]①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②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精品)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II卷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块之一。
这里本着先分后总的原则,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阐述。
本讲说理解词语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呢?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如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学习”,它就是重要词语,如果把它理解为通过读书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
又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选择的散文《门》,其中“开门”和“关门”便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
例如闻一多《兽·人·鬼》(2000年春季招生考试选文)开头说道:“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
”这一句中的“杰作”感情色彩特别强烈,自然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譬如1996年高考所选《贝多芬之谜》最后一段说:“懂得了这个……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这里“最有深度的音乐”这个词语,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指什么样的音乐,简直可以说文章没有读懂。
二、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
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譬如上文提到的“杰作”,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这个“杰作”就应解释为“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词语的含义
词语、短语在文中的含义【命题说明】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有的词语在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
能否准确理解这些词的含义,关系到对文章主旨、思路或局部语意的正确解读。
(1)能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2)能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3)能根据语境选择适用的词语。
【方法思路】(一)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的语境。
(语境义: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即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上下篇等,也就是语言自身所构成的环境条件,它对语义起着限制或解释作用。
)(二)解题步骤:1、关注文本或文段的阐述对象。
2、把握词语或短语本义、词性、结构、感情色彩。
选用某个词语放入文本中,这个词语的本义一定与语境有着某些关联,这是无需多言。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或忽视词性;或忽视词语短语的结构;或未准确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最终失分。
3、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或所在句子前后句述说的内容(有时要对相关文字思路加以整合),圈画与本义相关的内容。
4、按照词语原有的词性要求或结构要求,把从文中圈画的内容进行整合。
5、放入原文检验。
【典型例题】例题一:2012年高考《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③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
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
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
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 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并非词语在词典中的含义,而是指词语在阅读材料提供的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示例1.解释文中“迂”的含义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
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解析:这段文字中谈到柔石的“迂”决不可用词典义“迂腐”、“迂阔”、“迂拙”来解释。
这里的“迂”与方孝孺联系在一起,应该包含有“执着一念,不随时俗”之义。
2.因前后语境不同,同一个词语前后的含义不同;因前后语境不同,也会出现表义相同而所用的词语却不同的语言现象。
示例2.划线处的两个“学问”的含义是否一样,请解释。
一般人常埋怨现在的青年对于学问没有浓厚的兴趣。
就个人任教的经验说,我也有这样的观感。
平心而论,这大半要归咎于我们“教书人”。
把学问看成“读书”这个错误的观念如果不全是我们养成的,至少我们未曾设法纠正。
而且我们自己又没有好生学问,给青年学子树一个榜样,可以激励他们的志气,提起他们的兴趣。
此外,社会上一般人对学问的性质和功用所有的误解也不无关系。
解析:因前后语境不同,前后两个“学问”的含义不一样。
第一个是名词,可以理解为“学识”,第二个是动词,可以理解为“学和问”,即做学问。
3.现代文中的代词指代的范围可以窄到词或短语,代词指代的范围也可以宽到句子或段落。
我们阅读现代文时必须找准文中某些代词指代的对象。
示例3.划线语句中的“它”指代什么?生逢乱世的诗人曾无奈地感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当社会从混沌到有序,当鸡鸣狗盗的小伎俩在秩序化的社会生活中找不到可乘之隙,当那张过期的通行证处处碰壁的时候,就再不会有这样的喟叹。
真希望有一天,没有人对这样的感慨生发共鸣,也没有人有兴趣传播,让它真正成为混沌世界的一条墓志铭,永不流传。
解析:“它”本身是代词,指代内容当在文中检索,对此,上文已有称述,即“这样的喟叹”、“这样的感慨”,题目问的是具体指代,故而答案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理解语段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理解语段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一)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1、考点精析: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本考点的考查内容主要有:(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4)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等等。
2、解题思路与技巧: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现代文测试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
这种理解不是孤立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做活的理解分析。
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只有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能揣摩出词语的确切意义。
2、遇到代词,从上查找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
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开始寻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去找。
3、由近及远,查找释句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他们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这些阐释性的句子往往在抽象词语之后,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从下句中去找答案,由近及远地去找。
(二)、理解语段中句子的含义A、考点精析: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其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它们之所以重要,或者是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或者是结构上的领起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或者是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是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也即字面意义。
怎样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怎样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深层含义技巧指导如果将文章比做大海,那么词语就是汇集成大海的溪流;如果将文章比做高山,那么词语就是堆积成高山的土石。
因此,正确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深层含义,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呢?同学们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一、从词语的基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入手了解词语的基本义是正确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的基础。
如果连词语的基本意义都不懂,怎么可能理解它的深层含义呢?因此,这一关是必须过的,而且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能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勤查词典。
多积累。
只要坚持不懈,积累的多了,释词能力自然会提高。
比喻义是由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引申义是由基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
例如:"包袱",基本义是用布包起来的包儿。
引申为"包东西的布",比喻义为"思想负担"。
看下面三个例子:①日晕和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
是大风雨的征兆。
②学校的头头脑脑们谁也没有想到在中考时竟然窜出这么多黑马。
③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
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你明天来看吧,有热闹哩!"(《芦花荡》)"征兆"的基本义就是"征候、先兆",在这里也是这个含义。
"头头脑脑"的本义是指身体的一部分,一般也比喻"领导";"黑马"的本义就不言而喻了,现在一般比喻为"在比赛或竞争中出人意料的优胜者"。
"热闹"的本意是"景象繁荣活跃",也引申为"一种场面"。
在文中的意思为"老头子准备痛击鬼子"。
"老头子准备痛击鬼子"这个意思是在词语的本意的基础上,并且联系上文的"我明天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这句话来解释的。
初中语文怎样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知识精讲
word1 / 1 初中语文怎样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知识精讲黄善凯正确理解常用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理解和分析一篇文章的基础,也是近年中考试题阅读理解的常见考题。
那么,怎样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词语构成的词素,分析推断词义例句:鲁迅洞察..一切,与反动派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句中“洞察”一词,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成“洞中察看”,首先要分析理解构成该词语的词素:洞,透彻、深入;察,观察、察看。
字面意思就是观察十分深透。
然后再结合文句理解,“洞察”一词表现了鲁迅先生远大的政治眼光及其敏锐的观察力。
二、从词语的相互联系中理解词义每个词语在文章中都不是孤立的,词语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复杂多样的联系。
因此,理解词语,要注意从词语间的相互联系中细细体味在文中的含义。
例句:1.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2.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例句中“排出”与“摸出”两个词,在一般意义上都有“拿出”的意思,都是描写付酒钱时的一个动作。
但通过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排出”一词形象地表达了经常欠酒债的孔乙己在有了酒资时的得意神气,勾画出了他爱慕虚荣、想做上等人的心理;而“摸出”一词,则刻画了他勉强能付酒钱时的一副寒酸相。
三、从词语所处的语境来理解词义所谓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上下文。
任何一个词语,都有其本来的意义,但很多词语的词义在文章中往往会因为上下文的关系而有所变化。
例句:1. ……父亲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2.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颓唐”一词的本来意义是形容堕落或精神萎靡不振。
但依据词的语言环境来理解,例1中的“颓唐”是形容父亲半生潦倒、家境衰败的惨淡境况,表达父亲在败落境况下的忧患与哀愁。
例2中的“颓唐”则是形容孔乙己窘迫的神态,表现了他灵魂深处的疮疤被戳痛时骤形于色的窘态。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解释“吞咽”的含义:尽情的享受
总结规律: 2.其他词的语境义: 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
临时具有的意义。与多义词不同,它的意 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这个语境,其意义 就不存在。
• 4、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 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 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 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 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 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 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 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 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 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 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 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总结规律: 1.代词的指代义: ①了解代词的用法。
如“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 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等 等。“他”“她”“它”人(物)称代词。 ②在语境(上文)中,理解寻找。 ③代入原文,检验合适与否。 ④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整合。
2、表现生活的横断面,曾经被视为短篇小说 区别于中长篇小说的一个基本特征。可是文 艺实践早已证明,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 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茅盾是比较 主张短篇小说表现横断面的。但是,他正视 事实,公正地指出:把主人公在相当长时期 内的一段生活概括地写出来,也是短篇小说 的“一种表现方法”。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 闭的圈—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环形山里的 面积大些,谁就得站的高些 。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
为中心阅世览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 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
语文:散文词句含义理解题答题套路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审题1、审读出所有的关键词(有时不止一个)2、审出修辞特点3、偏正短语,不可忽视修饰限定成分(二)基本方法有:1.词典义由本义到语境义。
高考所考词语之义均是在文中的含义,但语境义离不开其本义。
所谓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2.把握语境,细读文本,咬文嚼字。
理解词语含义,千万不可把视线局限在词语本身,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段甚至篇)”的原则,着眼全文,在具体的大小语境中去深入理解。
词语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考的是语感。
词语的丰富性,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仔细阅读,反复咀嚼品味出来。
3、关键词要抓全4、偏正关系,千万别丢偏5、运用修辞的词语,要还原解义本意6、因果关系(三)答题模式答题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引申义)、情感义、主旨义)二、掌握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基本方法(一)审题做句子含意题前要审清以下几点:①位置特点(文首、文中、文尾,段首、段中、段尾)。
②相邻句。
③句内关键词语。
④句内结构层次(单句、复句等)。
⑤句子表达特点(有无用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等)。
(二)基本方法有:牢牢把握分析句子含意的“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1、抓住位置,体会结构句(由位置而句子)所谓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
对于这类句子,主要是通过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其含意的。
理解总结句、总领句的含意,需要分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的含意,需要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照应句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2、还原本意,体会修辞句(由修辞而句子)修辞句是指运用了修辞的句子。
比喻、夸张、拟人、反语、排比、对偶是常用的修辞手法。
理解这样的句子,要针对其所使用的修辞,结合语境探求其本义。
比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中考语文-阅读题----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拆字组词法。
先解释构成该词的各语素的含义,然后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的含义。
【经典范例】生命的一抹(节选)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
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天地,我也能欣赏上老半天。
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片明丽的阳光,一刻恬淡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
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
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
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
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
美是真理,美是永恒。
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
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问题: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一句中加点的词语“醇厚”的意思。
【解题思路】这是一个并列词语,依据上下文具体语境,拆字组词,醇为醇香、醇正的意思;厚为浓厚的意思。
合并组合即可得到答案。
“醇正浓郁”。
参考答案:“醇香浓厚”、2.词义替换法。
就是用浅显的词语去解释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较深奥词语的含义。
例如:奇异———奇特。
【经典范例】荔枝(节选)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
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
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
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来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
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含义
“知其然”在文中是说,知道书本上
的结论是怎样的;“知其所以然”在
文中是说,知道书本上的结论是怎样
得出来的。
可编辑ppt
8
•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你跟前走过,虽是 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 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
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指本色和自然之美。(意对 即可)
可编辑ppt
域不能扩大,更不要说科学研究上有所创
造发明只了能。在老师划定
• 团团转的:范围内学来学
去
可编辑ppt
7
• (3)只有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 才能够对问题有透彻的了解。
• 知其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知其所以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饥寒交迫”的意思 燕子又冷又饿
是
可编辑ppt
。
5
• 结合上下文解释“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 着‘鲁迅译’三个字”中的“赫然”。
赫然在这里是鲜明的意思 。 表示书上 鲁迅译三个字鲜明夺 目 。显示了作者平时对鲁迅就有深 深的崇拜之情,看到是先生的译作 显得非常的放心,并为下文能与先 生有一面之交的激动心情埋下伏 笔。
•
• 句中的“精通“本指”对一种学问技术或 业务有深刻的了解“,这里是指这些梦生 醉死的清国留学生,沉溺于玩乐,通说的 是无聊之事。表达了作者的轻蔑。
可编辑ppt
18
•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 傲地飞翔”、“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 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 翔.”(高乐基《海燕》) “高傲”原意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极其骄傲”,是贬义词,但作者在这里用“高 傲”一词,赋以新意,是“豪迈无畏、藐视敌 人”的意思,突出了海燕的战斗英姿和坚决 无畏的战斗精神,突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的英勇气概.
《澳门》阅读答案
《澳门》阅读答案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小编整理了《澳门》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阅读《澳门》,完成下列问题。
澳门你可知“Macaco”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诗中所说的“母亲”、“生母”是指________。
从修辞角度看,这既是________,又是________。
(2)“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对这两句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他们”是指葡萄牙等殖民帝国,“我”指澳门。
B.“我的肉体”是指澳门的主权,“掳”突出了殖民帝国对澳门的占领、蹂躏与摧残。
C.“你”是祖国的拟人化,“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是说澳门人民没有忘怀祖国。
D.这两句诗谴责了殖民帝国的暴行,抒发了澳门人民不屈服于列强统治的精神。
4.诵读《香港》,完成下列问题。
香港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啊!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啊!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这首诗中的“凤阙”是指________。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采用拟人化的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极大地增强了一种归属感的柔情,灌注着被掳掠的血肉之躯的疼痛感。
B.“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这句中的“海狮”是指当时的英国殖民者,“我”是指诗人闻一多。
C.“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这句中的“啖”和“咽”两个动词用得非常准确、生动,写出了当时的殖民者对香港的掠夺与剥削。
D.“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句话是全诗的主题。
现在香港终于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了。
(3)下面的一句话新闻穿靴戴帽,拖泥带水,请予修改。
本报讯一年来驻云南空军雷达兵某团七连,精心保养武器设备,保证了全部雷达兵器在开机过程中不发生故障,使所有兵器获得“红星兵器”(其规定是:兵器全年的故障率在5%以下)的光荣称号,受到上级的表扬和物质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阅读与训练
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现代汉语大多是多义词,这些多义词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本义:词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1)这里的河水很深。
(2)那里有一条纵向的很深的峡谷。
(3)这个宅院很深。
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
(1)夜已经很深了。
“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2)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
“深”:深奥。
(3)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
“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比喻义: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在现代文阅读中,词语都限定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词义受到上下文的制约,因此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对多义词来说,就是要能够辨别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者能够指出某个多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对同义词来说,就是要求能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一、分项练习
(一)注意词语的搭配
同义词的辨析最重要的是看词语所在的句子,关键是看与这个词相关联、相搭配的词语。
基础练习:
下面句中的“文字”的含义分别是()
(1)古人是很讲究文字简洁、干净、利落的。
()
(2)全部否定传统的语言文字、文学。
()
(3)文言文中的词汇和文字表现力等还在不断丰富现代汉语。
()
A语言运用的风格。
B写作运用的语言。
C记录语言的符号。
D连缀成篇的文章。
真题演练:
(2013年学业水平考)阅读下文,完成第1~4 题。
(8 分)
鸟巢
鸟儿筑巢,是实用主义至上的。
鸟巢,巢内羽毛(),草叶(),巢壁()。
如果你从鸟巢内望出去,那巢外的天空,想来也是井口般圆圆,和井底蛙所观的天空形状当是相差无几的。
2.根据上下文,第②段方框处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1)柔韧(2)柔软(3)柔润
A.(1)(2)(3)
B. (2)(1)(3)
C.(3)(2)(1)
D.(1)(3)(2)
(二)注意代词的上句
对代词的理解关键是看代词的上句,因为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代指的内容之后,
因此落实代词的指代内容必须从上句中找答案,“往前看”是一般的规律,不过,如果代词
是起提示性作用的代词则必须往后看,看下文。
基础练习:
1、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
..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
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
然也是如此
..。
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
底。
它们:
它:
如此:
它:
2、
敦煌
大地苍凉而贫瘠,宕泉河已经干涸,只剩时间和风在河床上流淌。
一段最鲜活的历史就住
在这贫瘠的表皮下:一具干尸,几块朽木,一堆残砖残瓦,更不用说那些丝绸,那些停在衣带
上的乐曲,那些飘逸舞动了一千年依旧楚楚动人的肢体,还有那些填塞大地间的平静和安详……
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我从南方来,越过历史上那些小脚婆姨的时代,越过阉割了的宦官的时代,走进地层,走进敦煌,一下接通我们文明的另一个源流。
“敦煌”二字的意思,历来众说纷纭,我最认可的是东汉应劭的解释:“敦,大也;煌,盛也。
”
第二段“另一种写法”指的是
(三)注意释句
有些词语的理解从本句中找不到答案,从上句中也找不到答案,这些词语往往比较抽
象,对它们的理解同样离不开语境。
与以上情况不同的是,因为他们比较抽象,所以作者往
往在词语之后对之进行阐释,这些阐释的句子称之为阐释句,因此我们必须从下文去找答案。
真题演练:
(2004年上海语文高考试卷)
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
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增长了30%。
这一段中“低迷”的意思是
二、综合训练
2008年秋考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5分)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的设计方案,在传统的斗拱造型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转译。
斗拱榫卯穿插的运用,保持了最为世人所理解的中国建筑元素,而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更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和气度。
与国家馆相呼应的地区馆平卧其下,则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来软化主体建筑与城市周边的关系。
整个设计一寓“天”,一寓“地”,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地”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憧憬。
几年之后,这个世博中国馆必将成为上海的新地标,雄踞于浦江之滨,给上海和中国带来新的光荣和自豪。
②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
我国历史上唐代长安之曲江,北宋汴州之金明池,南宋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宫、苏州之虎丘、扬州之瘦西湖,近代上海之外滩,都是历史上极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并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意象。
随着我国当代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地标不断浮出地表。
这些新的城市地标如何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体现出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③所谓历史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是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慢慢积淀和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又影响着生活于这座城市的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共有文化想象,由于中国很早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而其城节必然烙有大体一致的中国特色;同时由于中国疆域辽阔,分成许多文化区域,因而每座城市又往往形成鲜明的地方特点。
王国维说过“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就是说,城市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区域政治与文化的标征。
夸天的城市新地标,理应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亦即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标征相吻合。
而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华,或是一味追求前卫和怪诞,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
由于建筑特别是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旦造好,就很难改变,因而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
..,已成为城市中极不和谐的音符,为世人所诟病,并为后人留下笑柄。
④城市新地标必须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近年采也有不少成功的尝试,由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其中一例。
该建筑地处著名的苏州园林忠王府和拙政园旁边,楼层不高,灰白色调,青砖铺地,窗格透绿,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与周边建筑和环境完全融为一体。
它继承了苏州园林和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的灰白色调和传统的粉墙黛瓦非常协调。
不仅如此,城市新地标还应在原有城市地标的基础上有所承续与发展。
这方面我们可以举出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的建筑群。
前者为欧洲古典建筑,凝重、端庄、厚实,代表着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而后者多为造型奇特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富有现代感,代表了九十年代浦东开发以后的新上海形象。
这两组地标都切合上海海派文化的历史文脉,又互为映衬,以黄浦江为界,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双城记”,成为今天上海最显著的标志。
2.第③段“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一句中“败笔”的意思是
(2分)4.阅读第④段,简述城市新地标与原有地标之间的关系。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