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三中高一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1.1+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讲走进化学科学一、教学目标(一)课标解读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要求1.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认识物质和创造物质;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2.认识化学科学研究需要实证与推理,注重宏观与微观的联系;能列举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说明其对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能说出其中的创新点。
3.能列举事实说明化学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能列举我国体现化学科学与技术应用的重要成果。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主要特征及未来探索空间的探讨,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近代化学里程碑中重要化学家观点的交流研讨,帮助学生体会化学家在化学研究中建构模型的过程和本质,形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研究与应用的交流研讨,让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领域和方法手段,形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课,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开启了化学之门。
在初中化学课的基础之上,向学生们展示化学的学科特点、发展历程、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等,其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美妙和化学科学的无穷魅力,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本节包含三部分主要内容: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在本节中,学生通过对以上三个主要内容的交流讨论,体会化学学科的科学本质,认识到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从理论的提出过程体会模型建构的过程和本质,以青蒿素的发现为案例认识化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领域和方法手段,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我国著名化学家及其贡献,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与讨论个人与化学科学在升学深造、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关系。
高一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鲁科

高一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鲁科
一、教学内容:
化学科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转化和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学科。
本次教学主要包括化学物质的分类、分子、离子、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化学反应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及其相关概念。
2. 理解分子、离子、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3.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2. 分子、离子、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与掌握。
四、教学方法:
1.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 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图表、实验等形式呈现化学知识。
3. 设置实践环节,进行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实验现场,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思考。
2. 学习化学物质的分类及其相关概念:通过示意图、图表等形式,介绍化学物质的分类标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
梳理相关概念。
3. 学习分子、离子、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观察等形式,介绍分子、离子、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
课堂小组讨论、实验报告书写、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
1. 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
2. 实验器材:试剂、试管、烧杯等。
3. 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指导书等教学辅助材料。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通过课后拓展阅读和思考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对自然科学探究的热情。
-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深入学习,提升学科素养。
6.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 课程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教学双边互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能力。
- 对于论述题,评价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表述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念。
- 对于实践题,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实验记录是否完整。
- 对于阅读拓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反馈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鼓励学生改正错误,提高作业质量。
- 简史:古代→近代→现代
- 方法:观察、实验、推理
- 应用:生活、能源、材料、环保
- 方程式:规则、配平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物质守恒
板书设计应注重清晰展示知识点的层次结构和内在联系,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符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学情分析
三、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已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但对于化学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这将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鲁科版必修一《走进化学科学》说课稿

鲁科版必修一《走进化学科学》说课稿一、背景介绍本说课稿是针对鲁科版必修一《走进化学科学》这一教材编写的。
该教材是为高中化学教育而研发的,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基本认知和实践能力。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实验原理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关联,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二、教材内容概述《走进化学科学》教材共分为四个模块,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实验技能、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与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内容。
1. 模块一:化学的基本概念本模块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量。
通过学习化学的定义、元素周期表和分子式等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 模块二:实验技能本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
通过学习实验设计和操作,了解实验中的一些常用仪器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技巧。
3. 模块三:化学方程式本模块主要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书写和平衡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4. 模块四:化学实验与探究本模块旨在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基本认知和兴趣;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3.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4.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3.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本质和意义;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
高三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高三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鲁科版必修1、2精编教学案及强化练习——走进化学科学第1课走进化学科学(建议1课时完成)[课程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认识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理解并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能辨别常见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要点精析]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1.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等。
2. 特征:(1)以实验为基础认识分子、制造分子。
(2)具有创造性、实用性: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功能各异的大量的物质基础。
它帮助我们发现、认识、提取、制造自然界已有的物质,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通过化学家们的努力,现在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3500万种。
②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人类生活。
为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为解决人类饥饿、贫穷、疾病,为改善和丰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1、基本历程: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使用火开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2. 20世纪的基本特征: (1)化学研究手段:从简单的试管、烧杯实验发展到利用试管、烧杯和许多复杂精密仪器进行实验,由单纯的化学手段发展到化学的、物理的、计算机科学的等多种综合性手段。
(2)化学研究层面: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向前发展,深度上由宏观深入到微观,由表象深入到本质,有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平衡到非平衡不断深入,建立了许多化学专门科学;广度上由化学向其他科学渗透,建立了种类繁多的交叉学科,并推动了其他科学的发展。
1.1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化学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 通过示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实践教学法:通过化学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化学方程式书写作业:检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和基本概念的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化学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后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学习和拓展。
- 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展,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后拓展。
-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后拓展活动,如化学实验竞赛、化学知识讲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化学科学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化学俱乐部、化学竞赛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高中必修一《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高中必修一《走进化学科学》教案教案标题:高中必修一《走进化学科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掌握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3.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4. 掌握常见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周期表的结构;5. 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引人注意的实验现象或问题,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3.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2.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四、知识总结(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化学实验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工业应用等。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阅读、实验报告等。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按时提交的要求。
教案评估: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问题解答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学习态度。
教案扩展:1.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计更多的实验项目,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上是一份针对高中必修一《走进化学科学》的教案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具体教案的编写和实施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化学科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
2.难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新课内容(1)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它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最一般的规律,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2)化学的发展历程①古代化学:以炼金术和炼丹术为代表,追求长生不老和财富。
②近代化学:以道尔顿原子论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为代表,奠定了化学的基础。
③现代化学:以量子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代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微观规律。
(3)化学的研究内容①物质的组成:研究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以及这些元素如何结合成化合物。
②物质的结构: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包括原子、分子、晶体等。
③物质的性质:研究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这些性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④物质的变化: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规律,包括反应类型、反应速率等。
(4)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①食品化学:研究食品的组成、性质和加工方法,保障食品安全。
②药物化学:研究药物的合成、性质和作用机理,为制药提供理论依据。
③环境化学: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和降解,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④材料化学:研究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为新型材料研发提供指导。
3.课堂互动(1)讨论: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小组活动:设计一个化学实验,探究某种物质的性质。
(2)布置作业:查找资料,了解化学在某个领域的具体应用,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化学的定义(对话)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化学是什么吗?生1:化学是不是就是做实验?师:做实验是化学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全部。
高一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_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课题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材分析】在初中“认识化学科学〞的根底上引领学生“走进化学科学〞,其特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化学观,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程度上认识物质〔组成、构造、性质、变化、制备等〕一门科学,使学生知道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开展,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等。
教材从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开展过程中人们认识物质、及利用化学知识制备已有的物质或者者制备新的物质出发,使学生理解化学通过解决如:吃、穿等造福人类。
通过对目前化学研究领域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化学科学具有非常广阔的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求知欲,合理的利用化学解决消费、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化学与职业取向的关系。
本节课可以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研讨等教学方法。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已有的化学知识根底上进一步建立化学观,理解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实用学科及现代化学已经在原子、分子程度上研究物质的性质、制备和应用等。
针对重点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配与相关的说明、同学间的讨论加深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及认识。
4.我国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1965年牛胰岛素,1981年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稳固训练3.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较快开展,始于()A.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B.中国湿法冶金技术的应用C.原子—分子论的问世D.计算机、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等设备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4.进入20世纪以后,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开展的“创新百年〞,获得了假设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化学重大成就的是()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C.化学工业的迅速开展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随堂检测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考虑:你听说过“分子齿轮〞、“分子马达〞吗?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归纳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完成以下知识填空:2.怎样理解“化学——21世纪的中心科学〞这句话的含义?提示:将来科学的中心是化学科学,人类的生活程度和生活质量要通过化学的开展来进步,化学的探究空间非常广阔。
1.1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1)-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课,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开启了化学之门。
在初中化学课的基础之上,向学生们展示化学的学科特点、发展历程、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等,其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美妙和化学科学的无穷魅力,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增强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我国取得的主要化学成就,激发科学探究意识;1.使学生理解化学科学含义,明确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2.明确高中化学学习的方法多媒体课件[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教学环节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课前几分钟,由教师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核对答案,从完成情况、易错点等方面进行点评。
教学环节2:课程导入由教师ppt展示化学学科的内涵,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情景一:化学是有用的[问题和思考] 图示中列举了我国古代的一些发明创造,你能说出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吗?这些对我们日常生活起到什么作用那?[师生交流与讨论]1、物质的燃烧2、金属的冶炼3、瓷器的烧制4、酿酒技术……实用技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物质为我们人提供的丰富的能量来源等等。
情景二:化学是美丽的在播放视频之后,有老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发学生的思考。
[师生交流与思考]同学们在观察视频之后有什么感受?[交流与谈论]同学们一定为其中的变化所吸引,这是实验太好玩了,老师能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是这样哪?介绍原理:它于1886年被瑞士化学家Hans Heinrich Landolt发现。
在碘钟反应中,两种(或三种)无色的液体被混合在一起,并在几秒钟后变成靛蓝色。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走进化学科学》教案《走进化学科学》教案【课程安排】一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的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理解20世纪化学开展的根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开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展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理解进展化学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的1.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和查阅相关资料进展分析概括的才能。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展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和交流才能。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进步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开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奉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考虑“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电脑展示。
高一化学全部教案新课标鲁教版必修一教程文件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 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 思考 ] 化学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领域十分广泛。 你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哪些问题感兴趣 ? [ 电脑展示 ] 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的一些产品和职业,如:新型药物、导电塑料、新型建筑 材料、药物研制人员、化学科研人员、化学教师、化工厂工人、质检人员、环境保护工作 人员、医生等。 [ 师生交流与思考 ] 由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让学生开展一分钟演 讲)
1981 年 2000 年
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假说 分子学说得到世界公认 俄国的门捷列夫提出了他的第一个周期表 英国的卢瑟福提出原子核模型 法国的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 中国的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中国科学家合成出牛胰岛素 , 是首次人工合 成蛋白质 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 人类基因组破译
提出问题→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表达交流→完善证 据、得出结论。 学好化学要做到: 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获取知 识。
[ 总结 ]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 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
情景三: 1、行走中的列车、轮船; 2、日常使用的铁锅、铁丁以及其它铁制用品; 3、桥 梁和机械设备等。(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情景二: 探空气球和飞艇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 师生交流与思考 ] 1 、它们都是什么物质做成的?这些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 2、它们从 那里来,如何得到它们? [ 电脑展示 ] 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取单质铁,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尾气点燃处理;钢铁厂炼铁的图片和动画模拟。
《走进化学科学》 说课稿

《走进化学科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化学科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走进化学科学》是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的开篇第一章,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展示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然后,介绍了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科学。
接着,阐述了化学科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强调了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探讨了化学科学的特点和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观。
二、学情分析对于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化学知识,但对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点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活跃,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活动,逐步培养他们的化学学科素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知道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3)掌握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树立正确的化学观。
四、教学重难点(1)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的重要性。
精选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1《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化学科学在人类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以及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如何变化的?[投影展示]溶洞景观图片[问题和思考]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师生交流与讨论]1、有人进入溶洞搞破坏?2、溶洞里有鬼怪出没?3、溶洞里有使溶洞变化的物质?……[实验探究]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记录:化碳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
溶洞形状的变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过渡]化学学科是人类在认识世界以及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门科学。
[板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板书]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投影展示]情景一:探空气球和飞艇[问题与思考]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气球中装的是什么?[师生交流与思考] 1、气球中装了气体,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节日的气球就是用氢气来充气的,飞得很高。
3、氢气从那里可以得到,工厂还是实验室?氢气还有其它用途吗?……[讲解]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点燃氢气;工业电解水制取氢气;氢氧焰焊接金属;工业上利用氢气制取盐酸等。
[投影展示]情景二:1、行走中的列车、轮船;2、日常使用的铁锅、铁丁以及其它铁制用品;3、桥梁和机械设备等。
[师生交流与思考] 1、它们都是什么物质做成的?这些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鲁科版必修1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目标与素养: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科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科学态度)3.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社会责任)一、化学以及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1.化学(1)研究层次:原子和分子。
(2)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3)学科性质:自然科学。
2.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1)化学的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2)化学科学的实用性①农业:合成氨的化工技术,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饥饿问题。
②医药:新药物的成功研制,能使人类解决许多疾病。
③信息:以硅及其化合物为原料制出的芯片和光导纤维引领我们进入信息时代。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原子、分子,制造原子、分子”,这样描述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
化学只能认识原子和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能制造分子,不能制造原子。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化学科学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2.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X射线、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和红外光谱、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3.我国化学家在化学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1)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
(2)198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3)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1.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2.能源和资源方面:人类能更好地处理能源和资源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3.材料科学方面: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进一步丰富人类的物质世界。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分子。
( )(2)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6 鲁科版必修1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问题和思考] 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师生交流与讨论] 1、有人进入溶洞搞破坏?2、溶洞里有鬼怪出没?3、溶洞里有使溶洞变化的物质?……[实验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化学11《走进化学学科》同步教学案(鲁科版必修一)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课标点击]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开展的根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开展趋势。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开展的重要作用。
[课标解读]1.通过对化学科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及实用价值的介绍,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通过介绍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开展,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开展的根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开展的趋势。
4.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开展的趋势,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职业等问题,引领他们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预习导引]一、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1.为什么说化学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2.为什么说化学又是一门实用的科学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开展1.近代化学的形成和开展(1)从________起,人类就开始了化学实践活动。
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渴望用一些常见的物质炼制出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丹〞或把一些廉价的_______炼制成金。
在这些实践的根底上,经过几代化学家的不断努力,逐渐形成了近代化学科学。
(2)1661年,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了_______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科学的_______。
1771年法国化学家_______,建立了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了_______,为近代化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1869年,俄国化学家_______发现了_______,并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2.近代化学的开展(1)近代化学有哪些重大成就(2)近代化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有:X射线、原子吸收光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必修1全册教、学案1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课程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实用的自然科学。
2.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形成好发展,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交流研讨与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形成过程,认识化学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了解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内容分析:重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物质的。
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物质的。
知识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的本质和实际意义,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过程:【引言】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相信通过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板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课件】展示(1)展示近代和现代科学家重要贡献的图片,(2)1990年至今化合物增长示意图【问题】结合以上图片,你对化学科学有了哪些认识?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学生交流、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发言,并及时给予鼓励。
【总结】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重要的然科学。
说明:(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2)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3)意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服务于人类生活,化学可以是人类生活的更明白,生活的质量更高。
【问题】你对化学研究的那些问题感兴趣?【板书】—、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阅读课本第3页内容,小组交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完成后举手回答:(1)哪些方面体现了化学的创造性?(2)化学实用性具体表现在哪里?[学生回答](1)人们应用化学学科不但可以从自然界中认识、提取很多物质,或从已有物质出发制造这些物质,而且能够设计出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新分子,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2)化学可以解决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医疗、保健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总结](1)化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人们从矿物、岩石以及生物体发现很多物质,并从中提取出来,通过一定的手段认识它们的性质和结构。
还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以满足人类科研、生产、生活的需求。
目前已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3500万种。
且每年以几百万种的速度增长。
(2)如果没有化学科学:人类面临的困境20世纪初的合成氨技术人类将面临饥饿的威胁;抗生素、抗病毒新药的成功研制人类将难以摆脱病魔;合成塑料、纤维、橡胶、硅芯片和光导纤维人类将不可能进入信息时代;玲琅满目的化妆品和功能各异的食品添加剂人类生活不会如此丰富多彩[板书]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问题】阅读课本第3页内容,小组交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完成后举手回答: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什么活动开始?化学发展历程分几个阶段? 在化学发展的每个阶段特征是什么?列举一些不同时期的重大发现或重要技术。
[学生回答]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是地球先民们生火取食、之后人们学会了烧制陶瓷、冶金、酿酒,并希望制出长生不老药或把廉价金属炼制成金。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统一的理论体系。
现代化学的重要成就:从宏观向微观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建立了现代量子化学理论、崛起了合成化学;创立了高分子化学;化学动力学与热力学得到了开创性研究;化学工业迅速发展;并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深入对物质进行研究;【教师总结】化学的形成于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无意识利用→近代化学体系的形成→现代化学的丰富与发展。
近代化学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里程碑对促进化学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化学始终沿着原子学说这一主线发展,也展现了化学发展过程中从宏观(物质、元素)到微观(原子),从感性(物质性质)到理性(元素周期律)这一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
也体现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
现代化学的研究手段不断提高,有:X射线、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和交叉分子束技术等。
用于分析和测试物质结构,跟踪化学反应历程。
现代化学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相关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如化学家对蛋白质化学结构的测试和合成,使人们对生命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近年来化学与生物科学共同揭示了生命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遗传规律,使生命科学进入研究基因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新阶段。
阅读教材资料在线――20世纪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举例【交流与研讨】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到:研究层面:由宏观深入到微观,由表象深入到本质;比如:物质微观结构的研究逐渐深入;化学反应的机理逐渐明了;人类基因已经解码,神秘的生命现象正被逐渐揭示开来。
研究手段:从简单的试管烧杯实验发展到利用试管烧杯和许多复杂精密仪器达到实验设备的现代化;研究更加微观化、定量化;由单纯的化学手段发展到化学的、物理的、计算机科学的等多种手段。
【板书】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阅读课本第5—6页,小组内交流并研讨以下几个问题,讨论完举手发言。
(1)学家们对物质世界的研究重心逐渐朝哪些方向转移?提示:①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
②揭示生命现象的奥秘,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使生活更舒适、更安全、更幸福③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
例如:人口控制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④由化学向其他科学渗透,从单一学科发展到综合、边缘学科。
【总结】1.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进行分子扩展以及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如碳纳米管分子导线、分子开关、分子磁体、分子电路和分子计算机)等。
2.利用现代化学技术,解决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环境污染的治理等问题,制造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和生活用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化学科学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创造各种新型功能材料不断丰富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物质世界。
4.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2)如何理解化学是21世纪的“中心科学”?提示:从化学与以下几个方面的联系上加以理解:①化学与科学技术的联系;②化学与科学发展史的联系;③化学与材料的联系;④化学与能源的联系;⑤化学与环境的联系;⑥化学与生命科学的联系。
【总结】化学学科的分支和发展:传统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20世纪50年代后发展了高分子化学、化学工程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地球化学、量子化学、结构化学等。
【教师小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并有巨大的探索空间。
已成为现代科学中的“中心学科”。
【交流与思考】化学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领域十分广泛。
你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哪些问题感兴趣?(由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课件展示】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的一些产品和职业,如:新型药物、导电塑料、新型建筑材料、药物研制人员、化学科研人员、化学教师、化工厂工人、质检人员、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医生等。
有统计数字显示发达国家科研人员中,50%是化学、化工专家。
选择化学会使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非常广阔【交流与研讨】高中阶段你将走过怎样的化学学习历程?你对高中化学的哪些选修模块感兴趣?【课件展示】高中化学课程学分构成,三个阶段的中学化学课程,必修模块内容简介,必修《化学1》、《化学2》的教材体系结构,选修模块内容简介。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
化学在人类进步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且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信大家一定特别想学好化学,也一定能学好化学,化学也将为你自己的发展提供一个舞台,实现你的心中的梦想。
教学反思:这一节课如果不借助于课件图片,没有讲头,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实际上学生关心的是考不考,单从应试教育可以画几个点让学生了解一下就行了。
感觉还是讲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