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选读——有无相生

合集下载

《老子》选读之《有无相生》【精品】共15页文档

《老子》选读之《有无相生》【精品】共15页文档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老子》选读之《有无相生》【精品】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练习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练习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林语堂如是评价老子:这样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美字体轻诺必寡信小人计其功赏美文颠倒的世界与哲学鲍鹏山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

在夕阳的余晖中,他晃动着远去的身影,弃我们如弃敝屣。

他对我们竟没有一毫的留恋之意,让我们世世代代为此难堪自惭。

老子出关而去是一件意义严重的事,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学的引导;而我们自己由于迷醉与迷失于物质世界,也可耻地抛弃了哲学。

一个绝顶的哲人,不屑与他的同胞为伍,甚至不愿埋骨乡梓,这难道不使他的同胞的自信与自尊受挫吗?我写这篇文章时是真心感到了一种难以自掩的羞惭的。

我的祖先怎么了?真的是堕落得万劫不复了吗?真的是不配由这样的一位哲人来教导吗?看多了罪恶,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脱胎换骨,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

综观老子的遗著,好像他这两者兼而有之,犹之乾坤始奠之前的混沌宇宙。

不过我相信,当老子带着满头风霜,一脸慈悲,走出守藏室时,他已洞穿人生的厚壁。

在阳光下他眯眼看人间,人间混乱而无道,正如一塌糊涂的历史。

他心如止水。

一切把戏他都已了如指掌,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周朝的大厦将倾,山河将崩,九州辐裂,小小的守藏室亦将面临一场浩劫,“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那些厚重的典籍守不住也藏不住了。

他抬头看看西天的晚云,去意满怀,是的,该走了。

不过,我们还算幸运。

据司马迁的记载以及后来神仙家的推衍,当老子骑着青牛要出关而去时,被关令尹喜挡住了。

这位尹喜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在你抛弃我们之前,为我们留下你的思想吧!多年以前,我揣摩老子当时的心情,假托老子的口吻,写过一篇短短的《老子出关》:我已经没有什么故事告诉你们了。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知识讲解)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知识讲解)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讲授选文,其间涉及材料的思想及词汇等多方面的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来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老子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 年~500 年之间,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

«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他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

周文王时,被召为守藏史。

武士、成王时又为柱下史。

昭王时,因见周王室衰微,去官归隐。

后来为要开化西域,就在昭王2 3年,骑着青牛,准备过函谷关而去。

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特来求道。

老子见他很虞诚,〝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老子,隐君子也〔«史记»〕。

便留下五千真言,这就是后世传诵的«道德经»。

因这五千言,他成为位居三清的大神仙,被奉为道教的祖师。

«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

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

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知识讲解)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知识讲解)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学习目标1.讲授选文,其间涉及材料的思想及词汇等多方面的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来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老子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 年~500 年之间,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

《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他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

周文王时,被召为守藏史。

武士、成王时又为柱下史。

昭王时,因见周王室衰微,去官归隐。

后来为要开化西域,就在昭王23年,骑着青牛,准备过函谷关而去。

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特来求道。

老子见他很虞诚,“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老子,隐君子也(《史记》)。

便留下五千真言,这就是后世传诵的《道德经》。

因这五千言,他成为位居三清的大神仙,被奉为道教的祖师。

《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

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

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有无相生原文及翻译

有无相生原文及翻译

有无相生原文及翻译【出处】《老子》第1则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难相得益彰,长短相近,高低相等,音声和谐,前后始终如一。

翻译:世界上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美,所以知道什么是丑;如果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你就会知道什么是坏的。

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第2则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你以为自己是工具,其实没有的时候,你可以用。

凿户为室,无时可为室。

所以,有图利,无图用。

三十根辐条聚集在汽车的轮毂上。

只有当轮毂的中心是空的(也就是说,只有当中心有一个空的空间)时,汽车才能运行。

和陶土来做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

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作用。

第3则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在道中,又叫“食有余,形有余,物或邪”。

所以,没有德人的位置。

译: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就连有的畜生都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第4则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即了解自己更重要)。

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即战胜自己更重要)。

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

《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讲学稿,(学生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讲学稿,(学生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讲学稿,(学生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课题:《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第一课时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教学目标】1、重点学习选文第1、3、4、5、6 则;2、掌握相关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3、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积累掌握掌握各类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把握《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课时】: 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1 、校正字音(1)斯恶已(2)音声相和(3)共一毂(4)埏埴以为器5)凿户牖以为室(6)自见者不明,自矜者不长7)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8)其脆易泮(9)起于累二、归纳文言现象:1、通假字自见者不明死而不亡者寿其脆易泮起于累土2、词类活用(找出并解释)自是者不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其未兆易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3、古今异义(写出古义)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埏埴以为器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4、文言句式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千里之行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三、研读文本:(1)诵读。

(2)梳理,在课本上标出加点字的意思。

(3)翻译。

(4)分析。

1、研读第 1 节:【原文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1 】: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

有和无是互相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的,长和短是互相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是互相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的,前和后是互相的,这道理是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

为什么不称老子为 “李子”?
有学者认为:称“老
子”说明老子哲学的 深邃,思想的老道; 称“老子”也是我们 这个早熟的民族深刻 的隐喻性的象征。
(一)赏读节选第7节
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 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探讨:这一节蕴含着老子的什么思想?
明确:“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支离疏与孔子 身体严重残疾——却有用而长存 道德之圣——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落荒而逃。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 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 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看似“无用”,实则有用;看似“有用” ,实 则无用。其实,有用无用,儒家和道家的出发点 不同,主要看对谁有用而已。
写一篇小论文,论逆向思维在作文立意中的运用
——逆向思维
顺向思维——我们习惯性的思维认为坚强比柔弱 好,强大能战胜柔弱;我们看到的是“有用者” 的用处。
逆向思维——我们习惯性的思维认为柔弱比坚强 好,柔弱能战胜强大;他偏看到的是“无用”之 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选读 之
有无相生
1.疏通文意,熟读经典; 2.理解《老子》的思想及蕴含的人生智慧; 3.辩证地看待《老子》的思想,启发学生 的人生智慧。
一、老子简介
老子是道家学派首创人, 其身份和生活时代现在还没 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 也。”他的“终”,《史记》 记载:“居周久之,见周之 衰,乃去。……出关,守关 令尹喜强为之著书,做《道 德经》五千言,化胡而去, 莫知所终”。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4.1 有无相生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4.1 有无相生

图难于其易:_容__易_ 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_轻__慢_ ④易 平易近人:_平__和_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交__换__ 移风易俗:_改__变__,__更__换__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_知__道__ 知人者智:_了__解___ ⑤知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通__“__智__”__,__智__慧___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_主__持__,__管__理__ 草木有生而无知:_知__觉__
绕船月明江水寒:_明_亮__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_明__白__,__清__楚__,__明__确_ 明道德之广崇:说__明__,__阐__明__ ③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__圣__明___ 左丘失明:_视__力___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_次__,__下__一__个__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_明__白__地__,__公__开__地__
毂(ɡǔ): 车轮的
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作用。 中心部位,周围
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圆孔用来插车轴。当:有、只有。
无:指中空之处。埏 埴(shān zh í): 和泥制作陶器。埏,以水
和土。埴,黏土。户牗(yǒu): 门窗。
利:便利。以为:以之为,省略句。
背景扫描 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兴 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 民。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 霸主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灭亡。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长久 之道,他更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
④人之生也柔弱 古义:_柔__软__。___ 今义:软弱。 ⑤其死也坚强 古义:_僵__硬__。_ 今义: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使坚强。 ⑥埏埴以为器 古义:_来__做__。__ 今义:认为。

《老子》有无相生

《老子》有无相生
是柱 方子 的是 ?圆
的 还你Βιβλιοθήκη 能?脸张几到看能你你能






故事
有一个父亲要给儿子娶个媳妇。他去找比 尔盖茨,说我给你女儿找了个老公,是世 界银行的副总裁;又找到世界银行总裁, 说我推荐一个副总裁给你,是比尔盖茨的 女婿。这桩婚事就成了。 这位父亲深通老子哲学,本来不存在的 “无”都符合对象的预期,于是就产生了 “有”。
• 第5则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 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 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 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天下大事难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 “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 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为人处世, 应当谨慎做事,而不应当“轻诺”、“多 易”。
总结5、6则:
认识人生:
凡事从细小处做起,善始善终
第7则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 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 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 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 处上。
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 的洞察,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 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 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 此,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 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 有良好的处世修养。
明 、矜彰,、故长功。、—长—《老子》二
十二章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
度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 中,人不应该自以为是,否则 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成 为“物或恶之”的“余食赘 肉”,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 的事。
第4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创新课件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创新课件

万经之王——《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与《易经》 《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道德经》分为上、下篇,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 篇》,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篇》,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 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结构严谨,思想性极 强,很有韵味,多排比、对偶之句。如“祸兮,福之所倚;福 兮,祸之所伏”等。用词凝练,音节铿锵,理虽玄远,文实多 姿。
高 下 相 盈, 音
声 相 和, 前 后
高和下是相互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相互应和,前和后
相 随,

也。 形:对照,比较。盈:
是 相 互 跟 随的 , 这些 道 理 都是 永 恒不 变 的 。充 满 。 和 ( hè) : 应 和 。
三十 辐,共 一 毂, 当源自其无,(2)三十根辐条,共用同一个车毂,在车毂中间的空的地方,
失败的事情了。词,慎重对待。
人 之 生 也 柔 弱,其 死 也坚强。 (7)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他死后的身体是僵硬的。
草木 之 生 也 柔 脆,其 死 也 枯 槁。 草木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易断的,它们死后是干枯坚硬的。
故坚 强 者 死 之徒,柔 弱 者生之徒。 之:与“也”配 所以坚硬跟死亡同类,柔软脆弱跟生存同类。合,成为状语
以:介词,用。图:对付。其:代词,代前 面 的 “难”或“大”。
难、易、大、细:均是形容 天下 难事 必 作 于易, 词作名词。于:介词,从。天下的难事一定产生于一件容易的事,
天下大事 必 作 于 细。 作:开始。于:从。大、是以 圣人 天下的大事一定产生于一件小事。细:形容词作名词。 因此,圣人

《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讲学稿,(学生版)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讲学稿,(学生版)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选修)

反馈机制
学生提交作业 后,教师及时 批改并给出具
体反馈
根据学生的作 业情况,教师 进行集体讲解
和个别辅导
学生在课堂上 展示自己的学 习成果,其他 同学给予反馈
教师定期组织 课堂讨论,鼓 励学生互相交
流、评价
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理解不足之处,加强讲解和引导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加强课后作业和辅导,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先秦诸子选读》 第四单元《老子》 选读《有无相生》 讲学稿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课程背景与目 标
教学内容与安 排
教学重点与难 点
教学评价与反 馈
教学资源与工 具
教学反思与总 结
添加章节标题
课程背景与目标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先秦诸子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源头,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影响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老子》选读,了解先秦诸子的思 想体系,掌握其核心观点,提高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有无相生》的基本思想,掌握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 理解《有无相生》中的辩证思维,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 理解《有无相生》中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掌握《有无相生》中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与安排
教学内容
《有无相生》的原文解读 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有无相生》在《老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的反思:是否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需求 教学方法的反思: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教学进度的反思: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教学效果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需要改进

《老子》选读之《有无相生》

《老子》选读之《有无相生》
•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 该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 的,成为“物或恶之”的“余食赘肉”, 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的事。
• 第4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 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 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理解,这也 正是人们难以做到的。
总结
对待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要全面地看待,而不 应片面地夸大一方面,要客观地看到世间万物都 是从毫末起始,而后才能成为“大”,所以要学会 做小事,学会积累,还要持之以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业
1、背诵所学章节。 2、完成《三维设计》相关练习 3、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观点,预习《无端崖
之辞》。
有无相生
学海导航
• 了解老子及《老子》一书,掌握文中重要 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 重点学习第1、3、4、5、6则选文。 • 分析、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 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地看待老子
的哲学思想,批判地吸收。
整体感知
• 朗读第1、3、4、5、6则 • 梳理内容
要求:分组讲解,其他组同学补充或指正
• 第1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 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
•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 道理。
• 第3则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 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 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 不处。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诸子选读老子有无相生原文

诸子选读老子有无相生原文

诸子选读老子有无相生原文引言:老子(Laozi)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成为了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文化经典之一。

在《道德经》中,老子深入探讨了宇宙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提出了许多关于有无、相生相克等哲学思想。

本文旨在选读老子原文,探讨老子关于有无相生的观点。

一、《道德经》中的有无观点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及有无的概念,并表达了他对于有无的理解和看法。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在这里强调了道的无名性,即道不可名、无法言喻。

他认为,宇宙的开始是无名的,而一切万物的来源则是有名的。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老子指出,人们只有通过了解和认识到美的存在,才会有了丑恶的概念。

同样地,只有了解和认识到善的存在,我们才能判断事物的不善。

在《道德经》的其他章节中,老子也提到了有名与无名、有形与无形的对比,强调了有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生性。

二、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老子的有无观点还涉及了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即认为有与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一章节强调了道的宽广无边,与万物息息相关。

老子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源于道,而道又包含了一切存在。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老子通过谷神不死之例,表达了有无相生的思想。

谷神是一种生命之源,它的存在使得万物能够生存,并且与天地根相互联系。

三、有无相生的应用老子的有无相生思想不仅停留在哲学层面,还可以应用到人生、社会和管理等方面。

在人生层面,老子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通过不强求、不抵抗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挑战。

他认为,人们应该像水一样,守住自己的内心,静观事物的变化,以达到顺应宇宙规律的境界。

在社会层面,有无相生的思想强调了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

2020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0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田稼恶.,籴贵民饥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4)兵兵弃.旱甲相曳乘兵.,而天走下 大屈
故上兵.伐谋
大 樊小将多军少以.,穷报困怨来归以.丹德
(5)以倚 何柱以.而解笑忧,?箕唯踞有杜以.康骂曰
夫焚夷百以家.近之,言则,游以.者愚众黔首
(6)则是险以以兵远强,则则..灭至者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相当于“多少分之一” (4)人之生也柔.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软弱 (5)其死也坚.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②使坚强
课前基础预练
自主学习、边读边练
三十辐.( ) 埏.( )埴 自矜.( )者 起于累.( )土
共一毂.( ) 凿户牖.( ) 余食赘.( )形 其死也枯槁.( )
答案:fú ɡǔ shān yǒu jīn zhuì léi ɡǎo
1.通假字 (1)自见者不明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其脆易泮____通____,____________ (3)死而不亡者寿____通____,____________ (4)起于累土____通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通“现”,表现 (2)“泮”通“判”,分 离 (3)“亡”通“妄”,荒谬 (4)“累”通“蔂”,盛土的工 具
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 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
无,有室之用。故有之 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共33张PPT)
都认为自己是正义之师,是民主的,与己 相异者是独裁的,就要铲除他。
第二章
解释: 广泛社会大众,都认为自己能分辨什 么是美、什么是丑,这会形成很不好的风气。 不是好事。
大家都认为自己能分辨什么是善、什么 是恶,这不是好现象,社会风气会变成很不 友善。(因众人从自我好恶出发去界定美、丑、 善、恶,就会制造出很多的冲突、对立,让 民心不纯、世风日下。就会制造出种种二元 对立。)
树干大到要几人合抱的大树,
也是从小树苗开始长成。九层高 台也是从一砖一瓦积累而成。要 完成千里之行的重大功业,也是 要从眼前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 的去实行。(做人要实实在在,不 要好高远。说一丈,不如行一 尺。)
一般人做事,常常在几乎快要成功的时
候,因缺乏恒心而失败了。(做一件事情, 无论小事或大事,快要成功时就是最危险的 时候。因为快成功会使自己昏了头,一高兴, 眼前的成功反而成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 回首已百年身”。)“慎终如始”,青年同 学们对这几个字要好好记在脑海里,这是一 生成功的大原则。他告诉我们,到了成功的 时候,你要保持开始时的那个态度,那个本 色。则永远没有失败,永远是进步的。
喜爱自我表现、自夸、自吹、自捧,对于道而言,
那些心态行为都是属于多余的累赘。大自然、万物 不会有那些心态行为。同样的,有道、得道之人, 也不会有那些心态行为。
(自我筑梦一场空)
老子在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
是人生的妙哲学,做人要怎么做, 要怎么为人处世,你才会迈向真正 的成功。如果你为所欲为任性的去 做,你就会形成最后的一场空。老 子希望我们要做生命的主人,人生 的每一步要清楚地走,做真正有智 慧的人,你的人生才会越来越幸福。
二、领会老子“有无相生,
超越二元对立”的大智慧。知道、 学道、明道,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去,运用到写作中去。

有无相生

有无相生

1、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刑,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先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注释]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

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②毂:音gu,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③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无"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

④埏植:埏,和;植,土。

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

⑤户牖:门窗。

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

[引语]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

对此,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
巩固练习
基础积累
1.以下加红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相盈(yínɡ)辐(fù)条车毂(ɡǔ)
B、埏(yán)埴户牖(yǒu) 自矜(jīn)
C、轻诺(nuò) 易泮(pàn) 累(léi)土
D、柔脆(cuì) 枯槁(ɡǎo) 自见(jiàn)
2.以下加红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味无味味:品味
B、高下相盈盈:充满
C、故有之以为利利:利用
D、自是者不彰彰:表彰
3.以下加红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不失其所者久所:处所
B、图难于其易图:反复考虑
C、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作:作为
D、自矜者不长矜:自以为贤能
4.以下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B、死而不亡者寿。

C、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E、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5.以下句子中的加红词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B、知足者富
C、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D、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6.以下句子中加红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

B.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C.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D.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7.以下句子中的加红词,与例句中的加红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自伐者无功。

A、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B、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C、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D、伐无道,诛暴秦。

8.以下句子中的加红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为哪一项()
A、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
B、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C、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D、自是者不彰。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第六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那么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那么灭,木强那么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第七十六章)
9.以下加红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图难于其易图:反复考虑
B、其脆易泮泮:通〝判〞,分离
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通〝蔂〞,盛土的工具
10.以下加红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其安易持
A、其微易散
B、其孰能讥之乎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吾其还也
11.以下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为之于未有
D、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2.以下关于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老子认为,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

B、〝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老子重要的处事方法,他要求做事要有预见,要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

C、老子对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

他认为世界的东西,凡是坚强的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

因此,他认为人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

D、老子的语言巧用修辞,哲理深刻奇警,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运用比喻、夸张手法,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意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5题。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

正言假设反。

13.用斜线给波浪线部分断句。

14.翻译划线部分。

15.在这那么短文中,老子以水的特殊性来类比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
1.【答案】C(A辐:fú,B埏:shān,D见:xiàn)
2.【答案】B(A味:以……为滋味;C利:便利,D彰:明显)
3.【答案】C(作:兴起)
4.【答案】E(A见—现,B亡—妄,C泮—判,D累—蔂)
5.【答案】C(坚强:古义是僵硬,今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
6.【答案】B(两个〝易〞都当〝容易〞讲)
7.【答案】B(例句与B都当〝夸耀〞讲,A功业,CD讨伐)
8.【答案】C
阅读理解
9.【答案】D(坚强:僵硬。

)
10.【答案】A(A项的〝其〞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都是代词,代事物。

B项,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

C项,代词,指自己。

D项,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

可译为〝还是〞。

)
11.【答案】D(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D项,判断句。

)
12.【答案】D(无〝夸张〞手法)
1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
14.因此,圣人常说:能承受全国的屈辱,才配作天下的君主;能承担全国的灾难,才能作天下的君王。

正面的话听起来恰像是反面的话
15.柔能胜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