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前辅导材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备注(★非常重要的必考的**老师末重点划记的但可能考的)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1913年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五个因素三个过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始终)4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实践中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1、了解问题2、指导教学3、预测并干预学生4、教学研究6、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于1994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性研究.我国:1924年廖世承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2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学习准备、关键期、最近发展区、自我同一性。
1,心理发展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8阶段: 乳儿0-1; 婴儿1-3; 幼儿3-6、7; 童年6、7-11、12; 少年11、12-14、15; 青年14、15-25; 成年25-65 老年65-;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性(二)青年初期,处于高中阶段,向成人接近,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具有理智的自我意识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二)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4,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命题关系假设-演绎推理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灵活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个别辅导: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和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和理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能够从有心理问题发展成为心理健康。
聆听法:即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方法。
松弛法: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的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
系统脱敏法: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逐渐适应某种过敏反应的刺激源。
分题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经过讨论争辨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增进文化的同时,以潜移默化方式获得渗透性心理教育,促进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快乐学习: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积极的情感投入。
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指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认知态度,意志品质,行为特征,情感倾向的综合反映。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
(分正迁移、负迁移)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理想是人一生中的奋斗目标和远大抱负;幻想是人精神空虚一瞬间的心灵的一种美好填补;空想是不没有实质基础的幻想。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 简介小学教育学心理学是指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过程、学习困难以及教育干预等问题。
在小学教育学心理学中,教育者可以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
2. 学生心理发展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经历着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快速发展。
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改进教育方法。
2.1 身体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展迅速,身高体重逐渐增长,运动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得到提升。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运动机会和适当的体育活动。
2.2 智力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处于关键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逐渐成熟。
教育者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材料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3 情感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发展也非常重要,他们需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和情绪管理能力。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和良好的情感调节能力。
2.4 社交发展小学阶段,学生开始建立自己的社交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他们解决人际冲突和建立友好关系。
3.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小学教育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了解学习过程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
教育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3.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技巧。
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时间管理、记忆技巧、阅读理解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教师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师心理学复习资料在小学教育中,小学教师们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正是教师们的心态和心理状态,影响着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所以,对于小学教师而言,一份心理学复习资料十分必要。
首先,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独立自信的心理素质。
如果教师缺乏自信,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犹豫、迟疑和胆怯的情况,往往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无能和软弱。
而如果教师具备了独立自信的素质,他们的心态就会很稳定,不会被纷繁的事物所干扰,能够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能够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成长之路。
其次,小学教师要有适应性强的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变化,教育的形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因此曾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时也会变得不再适用。
如果教师没有适应性强的心理素质,就会陷入固化的教学思维模式,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只有教师具备了适应性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住教育的发展脉搏,更好地应对突发的教育变化。
再次,小学教师还需要拥有耐心的心理素质。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需要医生精神上的照顾,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专注度低下,还有的学生可能非常调皮捣蛋。
而这些因素都可能给小学教师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压力。
如果教师没有耐心的心理素质,就会很容易失去耐性,从而误导学生。
教育是一项需要耐心的工作,只有耐心的教师,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最后,小学教师需要有进取心的心理素质。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与进取的过程,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尝试中,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开拓教育领域。
如果教师没有进取心的心理素质,就会失去学习的激情和动力,从而限制了教育的自我提高和发展空间。
只有教师拥有了进取心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将这种激情和动力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也能够在教育事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在小学教育中,小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建议小学教师可以购买一份心理学复习资料,掌握相关的心理素质知识和技能,不断探索和拓展自身的教育发展空间。
教师资格证冲刺班资料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冲刺班复习材料名词解释汇总1、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关键期***: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4、守恒: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5、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在青少期,“我是谁”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各种形象综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相同和连续”之感。
同时,他们也开始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异同,认识现在和未来在社会中的关联6、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问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状态7、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及自身和周围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二是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是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
8、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9、场独立***:是指很容易地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
经典 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全套辅导资料
山东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内部辅导材料知识点(容易出填空和选择)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2、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来体现的。
3、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敬业精神、教学风格基本的心理特性。
4、教学环境包括专业知识、.物质环境、社会环境、专业技能。
5、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
6、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预测、解释、控制的作用。
7、教师的敬业精神包括热情、责任心、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借此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8、专业知识包括教育观念、学科知识、学习和教学原理以及学科教学知识。
第二章1、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感觉、动作的分化。
3、人格是指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4、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人生活态度。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是由自我体验、自我认知、自我调控等成分有机地组成的。
5.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的过程。
6.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会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
7.个体智力水平是其和后天环境、先天禀赋相互作用的结果。
8.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9. 个体的智力发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类型差异、水平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
10.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种族差异、年龄差异等。
11.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12、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性、内倾性。
13、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精确性。
14、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小学教资素质教育复习资料
小学教资素质教育复习资料小学教资素质教育复习资料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教育中。
小学教资考试是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帮助小学教师更好地备考教资考试,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小学教师必备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在教资考试中,教育心理学常常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复习教育心理学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和构造主义学派等不同的学习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2. 发展心理学: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规律,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和需求。
3. 教育评价: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评价工具的使用和解读。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小学教师必须熟悉的一项知识,它涉及到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复习教育法律法规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作用和意义。
2. 教育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明确自己在教育法律法规中的责任和义务。
3. 教育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熟悉教育法律法规中的具体规定,特别是与小学教育相关的规定,如学校管理规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
三、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是小学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知识,它涉及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复习教育教学知识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学设计: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方法:熟悉常用的教学方法,理解不同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效果。
3. 教学评价: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评价工具的使用和解读。
四、教育技术知识教育技术是小学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知识,它涉及到教学软件的使用、教学媒体的应用和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辅导材料:第一章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辅导材料:第一章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此考点易出选择或填空题)小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课题: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包括五要素、三过程。
1、五要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此考点易出选择)(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前辅导材料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前辅导材料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 (2)阶段性;(3)顺序性;(4)联系性;(5)差异性。
2.简述小学感知发展的特点。
(1)由感知带有明显的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2)由感知的笼统性向精确性发展。
3.简述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1)由无意识记占优势,到有意识记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2)由机械识记占优势,到意义识记逐渐占有重要地位;(3)具体形象记忆仍占主导地位,而词的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4.简述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
(1)从顺从别人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优缺点进行评价。
(3)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直到高年级,他们进行抽象性评价和内心世界的评价仍然不多。
(4)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其抽象概括性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在迅速发展。
(5)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5.简述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外部行为的注意到更深刻的心理品质特征的注意。
(2)从简单到复杂。
从某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
6.简述小学儿童社会性交往发展的特点。
(1)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
(2)小学儿童与父母、教师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出怀疑和思考。
(3)平等关系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7.如何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一般从以下西个方面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
8.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1)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震,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性格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
桑代克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3.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5.名词解释心里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6.填空心理发展具有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7.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其中少年期指11、12、14、15岁,又称学龄中期。
8.名词解释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9.名词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也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1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11.皮亚杰的理论描述认知发展的机制时主要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12.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13.同化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14.顺应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15.简答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新建构,表现出阶段特征。
他认为人的认识发展可以分为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他们彼此衔接,依次发生,不能超越也不能逆转。
16.前运算阶段思维特征是:思维的单向性,思维的刻板性和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小教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教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导言心理学是一门探讨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科学。
它以客观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基础,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心理活动。
小教心理学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学领域,旨在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功能和行为特点。
本文将提供一份小教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系统地回顾相关知识。
二、认知发展1. 意象思维:学龄前儿童主要依靠意象思维进行思考,即通过形象、具体的想象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意象思维在这一阶段很重要,需要注意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观察和类比:观察是儿童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观察和类比,他们能建立起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共性,进一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3. 记忆力:学龄前儿童的记忆力较弱,主要依靠重复和模仿来记忆和掌握知识。
因此,教育者应在教学中重复强调和巩固知识点。
4. 语言发展: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在这一阶段迅速发展。
他们能逐渐学会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教育者应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三、社会情感发展1. 同伴关系:学龄前儿童开始注意和与同伴互动,但他们在社交技巧和合作能力方面仍处于发展阶段。
教育者应鼓励儿童与他人进行互动,并提供合作和分享的机会。
2. 情绪管理:学龄前儿童的情绪经常起伏不定,容易受到外界事件的影响。
教育者应教导儿童如何识别和管理自身情绪,培养其情绪表达和冲突解决能力。
3. 自我认同:学龄前儿童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并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发展出自我价值感。
教育者应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鼓励儿童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四、行为特点1. 玩耍行为:学龄前儿童通过玩耍来发展自己的身体和认知能力。
他们喜欢模仿成人和角色扮演,通过玩耍来学习和探索世界。
教育者应提供多元化的游戏机会,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2. 注意力不集中: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时常会转移,他们难以专注于一项任务。
教育者应设置简洁明了的任务,让儿童集中注意力完成。
3. 行为规范:学龄前儿童还在发展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意识,需要教育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示范。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辅导材料:第九章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辅导材料:第九章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第九章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概述1、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2、四个特征:第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第二、是有效学习必需的;第三、是有关学习过程的;第四、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3、结构:由两种成分:基本策略和辅助性策略。
4、三种成分: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主要针对陈述性知识,针对程序性的:模式再认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二、认知策略(重点,此考点易出论述题,知道含义且会用)(一)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
1、识记过程中的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前摄抑制;后面所学的信息对前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倒摄抑制。
早上学防止前,晚上睡觉前或学习结束前学习克服倒,另外要尽量错开容易混淆的内容。
如英语和拼音。
另外:开始和结尾的记得牢(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冲刺全54页
第一章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研究心理的目的:对人的心理做出客观描述、正确解释、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
1.1.1能力的分类:(能够使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根据能力活动领域不用分为:一般能力:也叫认知能力,指智力、感知、记忆等能力。
特殊能力:专门能力,如数学能力,文学能力,表演能力等抽象概括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根据能力产生的性质分为:模仿能力;创造能力●根据能力表现形式不同分为:认知能力:人脑加工、存储、提取信息的能力。
计算是认知能力;操作能力:操作肢体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社交能力: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根据能力的发展趋势不同分为:流体能力:流体智力。
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
先天的,稳定,先增后降,演绎推理,记忆力等。
晶体能力:晶体智力。
一直增长,取决后天,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与社会文化有关。
1.1.2气质的分类(表现在心理活动速度,强度,稳定性方面的特征)胆汁质张飞,李逵(兴奋型:强、不平衡)优点:热情、直爽、精力旺盛、勇敢果断、生机勃勃,具有外倾性缺点:遇事欠考虑,鲁莽冒失、脾气暴躁、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启示: 教师可以采取直接的方式进行批评,但要有说服力,且不能动怒注重培养意志力,坚持到底,勇于进取的精神●注意培养学生控制情绪,遇事多考虑等方面的品质❍发扬学生勇敢果断,精力旺盛等优点多血质孙悟空(活泼型:强、平衡、灵活)优点:热情、有朝气、活泼好动、爱交际、有同情心、反应快灵活、适应力强缺点: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注意力易转移、缺乏耐心毅力启示: 针对缺点严厉批评,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学习、生活制度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发扬优点,培养多方面能力粘液质唐僧(安静型:强、平衡、不灵活)优点:情绪平稳、安静稳重、考虑问题细致周、自制力强、耐受力高缺点:主动性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启示: 耐心教育,使其有足够考虑和反应的时间鼓励学生主动接受新事物,积极参加各类班级活动,培养其主动交往的能力●发扬学生稳定,踏实肯干等优点抑郁质林黛玉(抑制型:弱)优点:情绪体验深刻、思维敏锐、想象丰富、观察细致、自制力强缺点:情绪抑郁、软弱胆小、举止缓慢、优柔寡断、不善交际、多愁善感,内倾启示: 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进行教育,不能公开指责培养学生主动交往,以及自信的品质●发扬学生思维敏锐,自制力强等优点补充总结(气质) 希波克拉底首先提出气质分类, 气质是先天的,无好坏之分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发展成不良个性品质的可能性,也有发展成优良个性品质的可能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自己气质中的优势与不足,让其善于驾驭自己的气质,充分发挥自己气质中的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的优势都得到发展,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智力测验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智力测验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二、知识点11、心理防卫机制的形式:1、合理化(文饰作用):吃不到说葡萄酸。
2、投射:是指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自己所具有的性格特点、观念、欲望或态度转移到别人身上,说是别人的。
以减轻自己的内疚和不安。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五十步笑百步。
3、否认。
4、压抑。
压抑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心理防卫方式。
5、反向作用。
“欲盖弥彰”。
6、转移。
7、认同:追星族。
8、抵消。
9、补偿。
10升华。
12、教师们由于的需要看重儿童的服从和安静;而心理学家则从儿童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心理调适出发,看重儿童的内在情绪感受、人格成长。
13、学生的适应不良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最常见、最直接的是孩子的逃避行为,害怕或拒绝上学,害怕老师或同学,也有的以头痛。
14、情绪:1、恐惧2、抑郁。
15、儿童的冲动行为,常采用的方法:1、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2、避免严厉的冲动性惩罚;3、使用“自我教育训练”;4、使用行为改变技术;5、暂时隔离法。
16、林格伦:儿童的问题行为分为三大类:行为问题、性格问题和未成熟的问题。
17、智力测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学龄前期儿童智力量表;比内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18、个性测验:艾森克个性问卷,卡特尔16种因素个性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19、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常用的方法:1、认知重建技术2、行为契约技术3、系统脱敏法4、惩罚疗法。
5、家庭治疗。
6、小组治疗。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辅导,精品推荐
教师资格认定《小学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题型及分数分布1.单项选择题20*1—20分2.多项选择题 5*2—10分3.填空 20*1—20分4.判断10*1—10分5.简述 5*4—20分6.论述 1*10—10分7. 案例分析10*1—10分第一部分说明本课程教学及复习要求的层次:[识记]是指学员通过学习能知道名词、概念、原理的基本内容,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包括必要的记忆,即能回答“是什么”。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为全面的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把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和联系,即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单一的或能综合运用多项心理学原理分析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见解、方案,即能回答“怎么办”和“如何做”。
本课程教学及复习的重点:第一章第一节一第二节一二第二章第一节一三第二节二三第三节一三四第四节三四第三章第一节一二三四第二节四第三节一二第四节五第四章第一节一二三四五第二节二第五章第一节一二第二节二第三节一二三第四节一第六章第一节一二第二节四第八章第一节一二第二节一二第九章第一节一二第二节二第十章第一节一二三第二节一第三节一三第十一章第一节一二第二节一二本课程建议参考书:《心理学教程》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二部分各章的知识要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识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3、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其核心是思维,思维是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
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前辅导材料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前辅导材料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 (2)阶段性;(3)顺序性;(4)联系性;(5)差异性。
2.简述小学感知发展的特点。
(1)由感知带有明显的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2)由感知的笼统性向精确性发展。
3.简述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1)由无意识记占优势,到有意识记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2)由机械识记占优势,到意义识记逐渐占有重要地位;(3)具体形象记忆仍占主导地位,而词的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4.简述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
(1)从顺从别人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优缺点进行评价。
(3)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直到高年级,他们进行抽象性评价和内心世界的评价仍然不多。
(4)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其抽象概括性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在迅速发展。
(5)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5.简述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外部行为的注意到更深刻的心理品质特征的注意。
(2)从简单到复杂。
从某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
6.简述小学儿童社会性交往发展的特点。
(1)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
(2)小学儿童与父母、教师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出怀疑和思考。
(3)平等关系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7.如何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
一般从以下西个方面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
8.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1)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震,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性格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9.联系实际,谈谈认知差异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而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提高因材施教的效果:(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10.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
(1)特殊教育必须注意内容、技能和环境的变革。
内容必须满足各类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并通过特殊教育手段.使学生掌握一些特殊技能。
(2)在安排特殊教育的环境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形式:①随班就读:让需要进行特殊教育的缺陷儿童进入普通学校的课堂中进行全日制或半日制的教育活动,②普通班加巡回辅导。
将特殊儿童置于普通班中.由巡回辅导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向特殊儿童提供部分时间的教学.或对普通班教师进行咨询,商讨特殊儿童的
辅导策略:(3)普通班加资源教室。
资源教室是为中小学特殊儿童设立的、与普通教室分开的补救教学场所,配有特殊的材料、设备和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它有两种用途,一是对学生作个别辅导或小组教学,通过补救学生所缺乏的技能或补偿其弱点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问题;二是由受过特殊训练的教师对那些普通教师难以处理的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
④设置特殊班。
将教育需求相近的特殊儿童集中在一个班级内接受教育。
这种特殊班通常附设在普通中小学里,对象为轻度和中度的残疾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