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及其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成良好习惯铸就美好未来

小学教育是学习习惯养贯养成的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减轻老师、家长的负担。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具体策略包括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细心审题、善于思考、自觉阅读、独立作业的方法。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是学习方法经常性的行为表现,标志着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最终形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养成的学习习惯是何等重要。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㈠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

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上课前找出新课的重点在何处,难点在哪里,上课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听课,提高听课的主动性和效率。养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勤于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争论,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养成了良好的制定计划习惯,学生就会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定清单式的生活、读书、实践活动计划,制定切合个人实际的每周、每月、每学期学习

目标、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完成一项计划就打一个“√”。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边读边思考,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懂的地方及时向他人请教或查工具书解决。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就会做作业时要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养成了良好的交流习惯,学生就会善于将学习生活中的新发现、新感受向家长、教师、同伴、邻居交流。

㈡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减轻老师、家长的负担

一个学生如果建立了检查订正作业的习惯,那么不需老师家长提醒,也能把作业正正规规的做完。养成了良好的记忆习惯,就会对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需要记忆的字词句段篇、概念、公式以及单词、语句、名人名言等理解深刻,记忆准确。养成了总结反思习惯,就会每天睡觉前都要反思:“今天,我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怎样学的?还有什么问题?”。及时记录生活感悟,养成至少写2分钟日记的习惯。每学期结束,写出总结反思材料,分析学习中的得与失,确定今后努力方向。

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学习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从而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自主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具体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㈠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如在学完“数的整除”后可安排这样的练习:观察下列各组数,请找出不同类的数,并说明理由。

(1)0、1.2、3、13、5、27。(1.2不是整数)

(2)10、8、44、56、65、12。(65不是偶数)

(3)33、39、12、21、49、57。(12不是奇数,49不是3的倍数)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会想: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

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数学课上训练说,可采用以下这些做法:1、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

2、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这些训练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口算练习,板演回讲,总结定义,回答提问,小组讨论,争论问题等形式进行。

㈡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1、作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

计算。

2、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

3、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

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㈢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㈣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