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打法
安塞腰鼓的知识点总结
![安塞腰鼓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9e4e55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a.png)
安塞腰鼓的知识点总结一、安塞腰鼓的历史安塞腰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腰鼓主要用于宫廷的歌舞表演。
到了宋代,腰鼓开始在民间舞蹈中广泛流传。
而到了元代,安塞地区的腰鼓已经成为了地方舞蹈中的重要乐器。
经过长期的发展,安塞腰鼓已经成为了陕北地区民间舞蹈的标志性乐器,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安塞腰鼓的制作工艺安塞腰鼓通常是由数十个鼓片组成的,每一个鼓片都是由水牛皮制成。
制作安塞腰鼓的工艺非常考究,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需要将水牛皮洗净,晾干,然后用特殊工艺处理,使得水牛皮变得坚韧有弹性。
接下来,需要将水牛皮贴在特制的鼓片上,并用特殊工具将其固定。
最后加上鼓框、鼓杆等部件,安塞腰鼓就制作完成了。
三、安塞腰鼓的舞蹈表演安塞腰鼓主要是作为民间舞蹈乐器使用的,其舞蹈表演形式丰富多样,通常是由一群人一起跳舞,每个人手持一只腰鼓,配合舞蹈动作和节奏音乐,形成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
安塞腰鼓表演通常内容丰富多彩,有婚庆舞、迎宾舞、劳动舞等不同主题的舞蹈。
在表演中,舞者手持腰鼓,通过不同的击打动作和节奏变化,使得整个舞蹈表演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四、安塞腰鼓的文化意义安塞腰鼓作为中国陕北地区的传统舞蹈乐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陕北地区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安塞腰鼓舞蹈传统在地方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陕北地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安塞腰鼓也是中国传统舞蹈乐器中的一种,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安塞腰鼓的现状与挑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安塞腰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就是传承和保护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安塞腰鼓也面临着世代传承和保护的问题。
如何把好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少年宫腰鼓活动方案
![少年宫腰鼓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1a9ac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1.png)
少年宫腰鼓活动方案引言腰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民间乐器,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少年宫作为培养青少年兴趣爱好和发展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腰鼓活动是一种非常适合开展的活动。
本文档将介绍少年宫腰鼓活动的方案,包括目标、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流程等。
目标少年宫腰鼓活动的目标是:1.培养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提高青少年的音乐素养和艺术表达能力。
3.培养青少年团队协作和表现能力。
4.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时间安排少年宫腰鼓活动的时间安排如下:•活动周期:连续8周。
•每周活动时间:2小时。
•活动频率:每周一次。
教学内容腰鼓活动将以以下教学内容为主:1.腰鼓演奏基本技巧:包括手指节奏训练、腰腹协调训练、拍子感训练等。
2.腰鼓基本节奏模式:学习常见的腰鼓节奏,如四拍、六拍、八拍等。
3.腰鼓表演技巧:教授腰鼓的基本舞台表演技巧,包括姿态、眼神、气息等。
4.腰鼓团队合作:学习协作演奏和团队配合,进行编排和排练。
活动流程少年宫腰鼓活动的主要流程如下:1.第一周:介绍腰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员的兴趣。
2.第二周:教授腰鼓的基本演奏技巧,进行手指节奏训练。
3.第三周:学习腰鼓的基本节奏模式,如四拍和六拍。
4.第四周:进一步练习腰鼓的基本节奏,加强腰腹协调训练。
5.第五周:学习腰鼓的表演技巧,包括姿态和眼神的训练。
6.第六周:进行腰鼓团队合作训练,进行编排和排练。
7.第七周:进行腰鼓团队彩排,完善演出细节。
8.第八周:举行腰鼓表演活动,展示学员的成果。
培训师资为了保证活动的质量,建议少年宫腰鼓活动招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腰鼓教师或艺术指导。
活动场地与设备要求少年宫腰鼓活动需要提供适合进行腰鼓演奏和表演的场地和设备,包括腰鼓、操场或礼堂等舞台场地。
活动评估为了评估活动的效果和学员的学习情况,建议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教师观察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员的表演和互动情况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情况。
儿童腰鼓的基本打法 教学
![儿童腰鼓的基本打法 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7bb197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3.png)
儿童腰鼓的基本打法教学腰鼓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传统乐器,其独特的音色和形式使得它在儿童音乐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儿童腰鼓的基本打法,旨在帮助教师或家长有效地教授儿童如何演奏腰鼓。
1. 准备工作在开始儿童腰鼓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腰鼓:确保腰鼓适合儿童使用,大小合适、重量适中。
- 汤匙或鼓槌:作为敲击腰鼓的工具,可以使用汤匙或专用的小鼓槌。
2. 握持方式正确的握持方式对于儿童腰鼓的演奏非常重要。
以下是正确的握持方式:- 双手握持:儿童应该用双手来握持腰鼓,这样可以增加稳定性和控制力。
- 手掌朝下:将手掌朝下,并将手指自然地放在腰鼓上,使手与腰鼓的接触面积最大化。
3. 打法介绍儿童腰鼓的打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手掌敲击:这是最常见的打法,儿童可以用手掌的一侧轻轻地敲击腰鼓面。
要注意保持手腕放松,并控制力度,以避免过度的力量对儿童造成不适。
- 汤匙敲击:可以使用两个汤匙,将汤匙的柄端敲击在腰鼓面上。
要注意汤匙敲击的位置,最好集中在腰鼓中央,以获得较为均匀的音响效果。
- 鼓槌敲击:鼓槌是专门用于敲击腰鼓的工具,教师或家长可以引导儿童使用鼓槌进行演奏。
正确的敲击方式是使鼓槌以直角垂直于腰鼓面,用力均匀地敲击。
4. 节奏感培养除了基本的儿童腰鼓打法,培养节奏感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一些建议:- 教授基本节拍:以简单的节奏开始,教导儿童按照固定的拍子打鼓,可以慢慢增加节奏的难度。
- 合奏练习:组织儿童进行合奏练习,让他们在团队中学习合作和协调。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让他们用腰鼓来伴奏。
- 创作节奏模式:鼓励儿童创作自己的节奏模式,使用腰鼓来表达。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总结:儿童腰鼓作为一种具有律动和节奏感的乐器,对于儿童音乐教育至关重要。
掌握基本的打法和节奏感培养对于成为一名儿童腰鼓演奏者至关重要。
教师或家长在教授儿童腰鼓时应注意技巧的正确性和儿童的舒适度,以创造积极的学习体验。
安塞腰鼓课件ppt
![安塞腰鼓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23e44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7.png)
总结词
动作技巧是安塞腰鼓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 同的动作组合,表现出不同的舞蹈风格和艺术效果 。
详细描述
安塞腰鼓的动作技巧非常多样,包括跳跃、旋转、 翻滚、弯腰等。通过这些动作的组合和变化,可以 创造出不同的舞蹈风格和艺术效果,使表演更加生 动、形象、有力。
配合技巧
总结词
配合技巧是安塞腰鼓表演的关键,通过表演者之间的默契配合,表现出完美的整 体效果。
理解文化背景
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和文化背 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表演的
内涵和意义。
评价标准与体系
动作标准
表演者的动作是否符合安塞腰鼓的规 范和技巧要求,是否能够表现出腰鼓 的韵律和节奏。
音乐配合
表演者与音乐的配合是否协调,音乐 的节奏和旋律是否能够与动作相互呼 应。
表演效果
整个表演的效果如何,观众的反应如 何,以及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如 何。
习俗传承
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它还承载着当地人民的习 俗和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腰鼓,人们可以了解黄土高原的历 史、民俗和传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 产。
鼓声中的情感表达
鼓声传递情感
安塞腰鼓的鼓声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震撼力,它能传递出强烈的情感和力量。在表演中,鼓手们通过 不同的节奏和力度,表达出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使观众能够感受到黄土高原人民的热情和豪放。
挑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年轻人 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降低,安塞腰鼓 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风险。此外, 传统表演市场逐渐萎缩,也对腰鼓的 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
机遇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 视,安塞腰鼓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支 持。同时,旅游业的兴起也为安塞腰 鼓的表演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
小学少年宫兴趣小组腰鼓教案
![小学少年宫兴趣小组腰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e0e78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8.png)
小学少年宫兴趣小组腰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腰鼓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发展、特点等。
2. 培养学生对腰鼓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训练学生基本的腰鼓敲击技巧,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4. 通过腰鼓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腰鼓的基本知识介绍2. 腰鼓的基本敲击技巧训练3. 腰鼓表演实践4. 腰鼓比赛活动5. 腰鼓文化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腰鼓的基本敲击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表演。
2. 教学难点:腰鼓节奏的把握,以及动作的协调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腰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腰鼓表演。
3.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 比赛法:组织腰鼓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布置教室,准备腰鼓乐器。
2. 导入新课:介绍腰鼓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基本技巧训练:讲解并示范腰鼓的基本敲击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4. 表演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腰鼓表演,教师指导并提出改进意见。
5. 腰鼓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腰鼓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精神。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任务,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腰鼓敲击技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腰鼓的基本敲击技巧。
3. 学生对腰鼓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后练习。
4. 学生通过腰鼓学习,培养了团队协作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七、教学资源1. 腰鼓乐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触到乐器进行练习。
2. 教学PPT:展示腰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 视频资料:播放优秀腰鼓表演,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4. 比赛场地:提供合适的场地进行腰鼓比赛。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腰鼓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敲击技巧训练。
2. 第二周:分组进行腰鼓表演,教师指导并提出改进意见。
3. 第三周:组织腰鼓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技水平。
5. 第五周:布置课后练习任务,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小学少年宫兴趣小组腰鼓教案
![小学少年宫兴趣小组腰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8d9151b90d6c85ec3ac6f8.png)
第1周:选拨人才,编队,认识腰鼓[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
2、[教学重、难点]人多,组织纪律有些吃力。
[教学准备]腰鼓2课时教学准备教育要遵守课堂纪律。
1、对腰鼓的起源、历史进行简单的介绍。
2、认识鼓棒和鼓槌。
鼓棒长2550厘米。
鼓槌长度比鼓意抓住没有红绸的一端。
每个腰鼓配有两支鼓 3、了解腰鼓的服装。
腰鼓的服装分夏季服装和秋季服装。
男生之气。
4、教学鼓棒的抓法。
左边。
第2周学习背腰鼓[教学目标]让学生初学习掌握如何背腰鼓。
[教学重、难点]教师示范如何背腰鼓[教学准备]腰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1. 教师示范如何背腰鼓2. 分步教学生如何背腰鼓3. 巩固腰鼓的背法让学生把腰鼓背好系好解下来再重新背起来系起来。
4.第3周握棍方法及站姿[教学目标]1、能够让学生对于腰鼓有初步的了解。
2、能够通过学习掌握腰鼓的站姿和握棍方法。
{教学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1、首先播放一段腰鼓表演视频让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发表一下感想。
2、对腰鼓的站姿、握棍进行介绍和示范。
身体立正站好眼睛正视前方。
右手抓住鼓棒高高举起要超过头部臂膀稍微向内弯曲棒尖指向左下方。
左手抓住鼓棒放在腰的左边臂膀伸展下垂棒尖指向右上方。
3、学生进行站姿和握棍练习教师进行指导纠正。
注意左右手的不同与要45第4周初步认识基本鼓点[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基本鼓点。
教学课时2课时1.认识鼓点的几种声音“咚、咚”的单点敲打右手从上往下敲打一次再从下往上敲打一次都是用棒尖敲打鼓皮的中心。
2.“吧、吧”的左手碰击左手抓住鼓棒往怀中运行棒尖朝外碰击尖碰击鼓皮的中心。
3.学习“咚吧”的花点敲打就是先用右手敲打一次再用左手碰击一次。
(1手敲打。
(2手和左手的协调摆动.(3、)第5周学习右手“咚”单点、碎点的敲打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右手“咚”单点、碎点的敲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1、认清“咚”的鼓点来源它是由右手单击鼓皮的中心发出来的。
2、分清单点和碎点的区别。
腰鼓基本打法
![腰鼓基本打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90f53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4.png)
腰鼓基本打法腰鼓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乐器,它是一种能够产生节奏感的打击乐器。
腰鼓的制作材料多为竹、木、皮等,形状多为圆形或方形。
在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中,腰鼓都是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腰鼓的演奏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腰鼓的基本打法。
一、腰鼓的基本结构腰鼓的基本结构由鼓盘、鼓膜、鼓边、鼓环、鼓棒等组成。
鼓盘是腰鼓的主体,通常由竹、木等材料制成。
鼓膜一般是用牛皮或羊皮制成,它是产生声音的核心部件。
鼓边是指鼓盘的边缘,通常是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鼓环是固定鼓膜的重要部件,它通常由绳子或皮带等材料制成。
鼓棒是用来敲打鼓膜的工具,通常由竹子或木头制成。
二、腰鼓的基本打法1. 单手敲击法单手敲击法是最基本的腰鼓打法。
演奏者将鼓棒握在一只手中,然后用力敲打鼓膜。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手腕的灵活性和力度的掌握。
单手敲击法的优点是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
2. 双手敲击法双手敲击法是一种更加复杂和高级的腰鼓打法。
演奏者将两只手分别握住两个鼓棒,然后同时敲打鼓膜。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两只手的协调性和力度的掌握。
双手敲击法的优点是节奏感强,音色丰富。
3. 手指敲击法手指敲击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腰鼓打法。
演奏者用手指敲击鼓膜,使其产生声音。
这种打法需要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手指敲击法的优点是音色清脆、生动。
4. 手掌敲击法手掌敲击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腰鼓打法,演奏者用手掌敲击鼓膜,使其产生声音。
这种打法需要手掌的力度和准确性。
手掌敲击法的优点是节奏感强、音色丰富。
三、腰鼓的演奏技巧1. 手腕的灵活性腰鼓演奏需要用到手腕的灵活性。
在演奏过程中,手腕需要保持柔软,并且要根据不同的节奏和音乐风格进行调整。
手腕的灵活性对于演奏者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让演奏者更好地掌握节奏和音乐感。
2. 力度的掌握腰鼓演奏需要掌握力度。
不同的乐曲和不同的节奏需要不同的力度来演奏。
如果力度过大,容易导致鼓膜破裂;如果力度过小,就无法产生足够的声音。
腰鼓的打法
![腰鼓的打法](https://img.taocdn.com/s3/m/b14839c450e2524de5187e70.png)
腰鼓的打法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
腰鼓是满、彝、汉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
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
我们固村小学自1992年组建学校腰鼓队至今,坚持活动不间断并将其设为一个课外活动小组,定时活动,活动小组的成员就是学校腰鼓队的骨干力量,腰鼓作为一项民间艺术我们也将其带入音乐课堂教学之中,使更多的同学了解和掌握打腰鼓的技巧、技法,进而弘扬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
学校腰鼓队曾经参加过多次庆祝会、交通安全和法制教育宣传等社会活动,受到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赞誉。
二、学生腰鼓的结构简介及规格鼓身木制,形如木桶,中间较粗而两端稍细,两面蒙以牛皮、马皮或羊皮(图)。
鼓身涂以朱漆或绘有花纹图案。
腰鼓有大小不同规格。
大号腰鼓,鼓长38厘米、面径20.5厘米;二号腰鼓,鼓长33厘米、面径16厘米;三号腰鼓,鼓长31厘米、面径14厘米;四号腰鼓,鼓长26厘米、面径12厘米。
鼓身一侧装置两个鼓环,系以红绸布为鼓带。
两根鼓棰长25厘米,棰尾系以红绸穗为饰。
三、腰鼓的挎法演奏时,奏者将鼓带挂于右肩,鼓身斜挎左腰,双手各执一棰敲击,两棰即可同击一端鼓面,也可各击一端鼓面。
四、鼓点简介腰鼓发音清脆响亮。
无固定音高。
鼓点有花点、碎点、单点、双点、起鼓点、路鼓点、边点、帮点等。
花样有敲小棒、双展翅、欢呼跳跃、串花篱笆、对脸笑等。
1、鼓棒执法:2、起鼓点:××⊙×⊙|× O|咚咚巴咚巴咚××⊙×⊙|× O|咚咚巴咚巴咚××⊙×⊙|××|咚咚巴咚巴咚咚××⊙×⊙|× O‖咚咚巴咚巴咚打法:双手按节奏敲击。
脚按节奏踏步四次。
“咚”为右手棰尖敲击鼓心。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a0d97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2.png)
《安塞腰鼓》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形式——腰鼓。
2.学习基本的腰鼓表演技巧。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造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一段有关腰鼓的音频或视频。
3.腰鼓。
教学过程:引入:1.播放有关腰鼓的音频或视频,向学生展示腰鼓表演的魅力。
引发学生对腰鼓的兴趣。
活动一:了解腰鼓1.向学生介绍腰鼓的起源、发展历史、演奏形式和特点。
2.通过讨论,发现腰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活动二:学习腰鼓基本技巧1.向学生展示腰鼓的基本演奏动作,并详细讲解其要领和技巧。
2.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反复练习,直到能够熟练地表演出来。
活动三:编排腰鼓节目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腰鼓。
2.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基本技巧,自行编排一个简单的腰鼓表演节目。
3.引导学生在节目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入一些个人特色元素。
活动四:表演与分享1.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编排的节目。
2.其他学生观看并进行评价,鼓励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表扬。
3.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们可以互相学习和进步。
巩固与拓展:1.在课堂中安排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己学到的腰鼓技巧。
2.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练习和探索腰鼓艺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腰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习了基本的腰鼓表演技巧。
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表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目标达到,教学过程秩序井然,学生们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活动五:深入了解腰鼓的文化内涵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观看视频,了解腰鼓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内涵。
2.让学生思考腰鼓对于民间艺术的意义,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所起到的作用。
活动六:创造性表演1.分组安排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c4ce0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1.png)
安塞腰鼓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安塞腰鼓,了解其起源和发展背景;2. 掌握安塞腰鼓的基本演奏技巧;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安塞腰鼓的起源和发展;2. 安塞腰鼓的基本演奏技巧;3. 安塞腰鼓的常见曲目的演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安塞腰鼓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引起学生对安塞腰鼓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基本演奏技巧(30分钟)(1)手部技巧:a. 握鼓棒的正确方式:鼓棒在手中的握持要稳固而轻松;b. 鼓棒敲击的位置和力度:敲击安塞腰鼓时,要注意鼓棒与鼓面之间的角度和落点。
(2)身体协调:a. 身体姿势的调整:站立或坐姿要端正,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b. 身体的节奏感:通过身体的摆动、蹲起等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安塞腰鼓的节奏感。
3. 演奏常见曲目(50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安塞腰鼓曲目进行演奏,通过合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模仿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奏动作和技巧,学生进行模仿。
2. 个别指导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情况,给予个别的指导和帮助。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姿势、技巧等方面的掌握情况;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奏,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3. 结合学生的演奏成果,进行实际的评价和总结。
六、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老师进行现场指导;2. 组织学生参加安塞腰鼓比赛或表演活动;3. 进一步深入研究安塞腰鼓的演奏技巧和曲目。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案的实施,学生不仅了解了安塞腰鼓的起源和发展背景,还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技巧。
通过团队合作进行曲目演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音乐表现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安塞腰鼓的学习中发现乐趣,提高自身音乐水平。
安塞腰鼓基本的鼓点节奏与敲打方法(1)
![安塞腰鼓基本的鼓点节奏与敲打方法(1)](https://img.taocdn.com/s3/m/16bfb7a7a417866fb94a8e60.png)
第七节基本的鼓点节奏与敲打方法腰鼓手表演讲究“六劲”,即表演起来有股猛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在足劲。
动作规律概括起来有跑、跳、扭、转、蹬、闪、跺、摇、跨、昂、跃、快等构成要素。
其中扭是腰鼓最基本动作之一,扭有正步扭、十字扭、扭软腰等。
腰鼓是与舞蹈、武术、打击乐、吹奏乐、民歌等有机结合的多维性艺术。
也是一种独特舞蹈,它不受时间、地点和场合限制,可以在行进中、广场上、舞台上表演,且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唢呐长号伴奏下的安塞腰鼓更是有庄重、浑厚和悠远的情感震撼。
腰鼓从打法上分文鼓和武鼓。
文鼓以扭为主,以打为辅,重在抒情,通过动作和表情将内心喜悦心情表现出来;武鼓以打、踢、跨、跺等为主,动作难度大、要求高,运动量大,具有动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腰鼓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武鼓中,队形务求整齐一致,快收猛放、变化神速。
动作务求刚健有力,自然大方,欢快流畅,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充分体现腰鼓的内在气质和外在美观。
我们所教的基本的鼓点节奏“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是采用了四四拍的节奏,也就是我们体育课上原地踏步所喊的口令“1、2、3、4 ”差不多。
首先讲一下“咚吧”和“咚咚吧”的击打区别。
“咚吧”的敲打方法是用右手的棒尖敲打腰鼓鼓皮的中心一次,打中之后要立即将鼓棒移开,将右手移动到身体的右侧,这个右手的敲打发出来的叫“咚”的响声,这里一要注意右手腕灵活,二是要注意右手下落时,鼓棒棒尖由原先的朝上变为朝下。
在右手往身体右侧运行时,再用左手的棒尖碰击鼓皮一次,碰击之后鼓棒仍然放在鼓皮上,待右手再次摆动时才将左手鼓棒移开,这个左手的碰击发出来的叫“吧”的声音,这里同样注意一是左手腕灵活,二是要注意左手弯曲时,鼓棒棒尖由原先的向内变为向外。
这样,右手发出的“咚”和左手发出的“吧”合起来的声音就是“咚吧”的鼓点节奏。
“咚咚吧”的敲打方法同上面“咚吧”的打法一样,只是用右手的棒尖连续敲打鼓皮两次以后,再用左手的棒尖碰击鼓皮,就是“咚咚吧”的节奏,其他注意点都与“咚吧”的相同。
腰鼓的基本打法 教学
![腰鼓的基本打法 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da7fa7d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6.png)
腰鼓的基本打法教学腰鼓是中国传统民间乐器之一,它的独特声音和鼓体的悬挂设计使得它成为了许多节日庆典和舞蹈表演的必备器械。
腰鼓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能锻炼身体和培养音乐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腰鼓的基本打法,希望对初学者和对腰鼓感兴趣的人有所帮助。
一、腰鼓的基本结构腰鼓由鼓面、桄杆、鼓身和鼓带组成。
鼓面是腰鼓的接触面,通常由羊皮或牛皮制成。
桄杆是连接鼓面和鼓身的支撑杆,鼓身负责产生响亮的声音,鼓带用来悬挂在腰部。
二、正确的持鼓姿势1. 首先,正确的站姿是关键。
站直身体,保持平衡感,双脚稍微分开,站在腰鼓的正前方。
2. 双手自然下垂,手臂轻松自然,与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
三、基本打法1. 手掌击打:将双手掌心贴近鼓面,双手掌心同时击打鼓面,产生清脆的声音。
2. 手背击打:将双手背朝上,手指微微分开,手臂略微用力,快速向下击打鼓面,产生低沉的声音。
3. 掌指交替击打:将左手掌心贴近鼓面,右手弯曲成拳头,左右手掌和拳头相互交替击打鼓面,产生连贯的击打声。
4. 打拍子:双手交替掌心击打鼓面,左手右手产生强弱节奏的变化,配合音乐节拍。
四、练习要点1. 节奏感:腰鼓音乐首先以鼓击的节奏为基础,所以练习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节奏感,通过听觉和身体感受,掌握节奏的强弱变化。
2. 手部灵活:腰鼓演奏需要手部的快速灵活性,因此需要进行一些手部的训练,如揉捏和按摩手掌,灵活手腕的转动等。
3. 身体协调:腰鼓演奏时,需要整个身体的协调配合,因此练习时可以结合一些舞蹈动作,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五、注意事项1. 练习时注意手部力度的控制,尤其是初学者容易过用力,造成手部和腰部不适或受伤。
2. 练习时要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疲劳。
3. 鼓面的保养,及时清洁和更换皮面,以保证音质和寿命。
小结:腰鼓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在各种文化活动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习腰鼓的基本打法,我们可以欣赏到它独特的音质和艺术魅力。
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基本打法,并结合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的培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验和表达腰鼓音乐。
安塞腰鼓打法分解动作
![安塞腰鼓打法分解动作](https://img.taocdn.com/s3/m/a51d183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8.png)
安塞腰鼓打法分解动作安塞腰鼓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打法,而在打法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动作。
下面将对安塞腰鼓打法分解动作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姿势在开始安塞腰鼓表演前,必须先掌握基本姿势。
首先双脚并拢站直,两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稍微弯曲膝盖,使身体重心放在双脚之间。
接下来将上半身稍微向前倾斜,使两手自然抬起到胸前位置。
二、敲击动作1. 单手敲击单手敲击是安塞腰鼓表演中最为基础的动作之一。
首先将鼓棒握在右手中央位置,然后用力向上提起棒头,并迅速向下砸击鼓面。
这个过程需要注意力度和节奏感。
2. 双手交替敲击双手交替敲击是比较常见的打法之一。
首先将两只鼓棒握在手中,然后左右手交替用力向上提起棒头,并迅速向下砸击鼓面。
这个过程需要注意两只手的协调配合和节奏感。
3. 双手同时敲击双手同时敲击是比较难度较大的打法之一。
首先将两只鼓棒握在手中,然后双手同时用力向上提起棒头,并迅速向下砸击鼓面。
这个过程需要注意两只手的协调配合、力度和节奏感。
三、旋转动作旋转动作是安塞腰鼓表演中比较常见的动作之一,它可以增加表演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1. 单手旋转单手旋转是比较基础的动作之一。
首先将鼓棒握在右手中央位置,然后用力向上提起棒头,并顺时针方向旋转鼓棒。
这个过程需要注意保持节奏感和稳定性。
2. 双手旋转双手旋转是比较难度较大的动作之一。
首先将两只鼓棒握在手中,然后双手同时用力向上提起棒头,并顺时针方向旋转鼓棒。
这个过程需要注意两只手的协调配合、保持节奏感和稳定性。
四、舞蹈动作安塞腰鼓表演中的舞蹈动作是整个表演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可以增加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1. 跳跃动作跳跃动作是比较常见的舞蹈动作之一。
表演者需要在敲击鼓面时随着节奏感跳跃,这样可以增加表演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2. 扭转动作扭转动作是比较常见的舞蹈动作之一。
表演者需要在敲击鼓面时随着节奏感扭转身体,这样可以增加表演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儿童腰鼓的基本打法 教学
![儿童腰鼓的基本打法 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249396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d.png)
儿童腰鼓的基本打法教学腰鼓是一种传统中国乐器,广泛应用于各类庆典活动、舞蹈表演以及教育娱乐领域。
对于儿童而言,学习腰鼓的基本打法不仅能够培养音乐感,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本文将介绍儿童腰鼓的基本打法,并提供一些教学技巧,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腰鼓的演奏技巧。
1. 准备工作在开始教授儿童腰鼓的打法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腰鼓。
确保腰鼓的鼓面完好无损,鼓身结实稳固。
此外,选择合适尺寸的腰鼓,以适应儿童的身高和年龄。
2. 握持方式握持腰鼓是学习腰鼓基本打法的第一步。
儿童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握持腰鼓:首先,双手保持自然放松状态,将拇指和食指分别放置在腰鼓两侧的鼓头内。
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轻抵住鼓身的下方。
握持时要保持手部的柔软和灵活,以便更好地掌握腰鼓的节奏和力度。
3. 打法技巧儿童腰鼓的基本打法主要包括两种:单手敲击和双手敲击。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打法技巧。
(1) 单手敲击单手敲击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打法方式,适合儿童初学者练习。
首先,儿童将腰鼓放置于身前,保持平稳。
然后,用一只手轻弹鼓头。
在弹奏时要注意手腕的灵活运动,将力度控制得合适。
每次敲击需要保持均匀的节奏,以保证音乐的稳定。
同时,注意控制敲击的力度,避免过于用力导致鼓声过于尖锐。
(2) 双手敲击当儿童初步掌握了单手敲击的基本打法后,可以逐渐尝试双手敲击的技巧。
首先,儿童将腰鼓放置于身前,与自己的肚脐水平对齐。
然后,用双手同时轻拍鼓头。
在敲击时应保持双手的动作协调,力度均衡。
与单手敲击相比,双手敲击需要更多的协调力和控制力。
儿童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磨合,逐渐提高双手敲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 节奏与速度掌握学习腰鼓基本打法不仅仅是简单地弹奏鼓头,还需要掌握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为了帮助儿童掌握节奏,教师可以使用节奏器或者节拍器来辅助教学。
通过让儿童与节奏器共同演奏,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把握节奏感。
在速度方面,儿童应该从慢慢地练习开始,逐渐提高速度。
初始阶段,不要过于追求速度,而是注重准确性和稳定性。
打腰鼓的基本打法
![打腰鼓的基本打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d82d6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5.png)
打腰鼓的基本打法
打腰鼓是一项喜气洋洋的娱乐表演项目,也是一项趣味十足的健身活动。
以下是腰鼓的基本打法:
- 系法:将鼓带挂于右肩,鼓身斜挎左腰,在右腰处扎蝴蝶结。
- 鼓棒的持法:双手各执一棰,右手大拇指朝鼓棰顶住鼓棒,小手指穿过鼓棒,另三指自然捏住鼓棒,手心成握球状;左手小指朝鼓棰穿过鼓棒,其余手指同右手持法。
- 基本鼓点: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
- 基本步法:原地踏步“转四方”步法。
一至九小节打法相同,第九小节身子下蹲,第十至十三小节,身体随鼓点上下起伏,第十四至十六小节打法也相同,最后一下身体向左转一个方向,如此反复四遍回到原方向。
如果你想学习打腰鼓,可以寻找专业的腰鼓教练或团队,他们能够提供更详细和专业的指导。
【教学方案】安塞腰鼓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安塞腰鼓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90759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2.png)
【教学方案】安塞腰鼓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安塞腰鼓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表演特点,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安塞腰鼓,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安塞腰鼓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和特点3. 安塞腰鼓的基本动作和舞步4. 安塞腰鼓的音乐节奏和鼓点5. 安塞腰鼓的排练和表演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安塞腰鼓的基本动作、舞步、音乐节奏和表演技巧。
2. 教学难点:安塞腰鼓的动作协调性、团队协作和表演效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安塞腰鼓的起源、发展历史、表演特点等。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安塞腰鼓的动作、舞步、音乐节奏等。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竞赛法: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介绍安塞腰鼓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动作学习:讲解并示范安塞腰鼓的基本动作和舞步。
3. 音乐节奏学习:讲解并示范安塞腰鼓的音乐节奏和鼓点。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安塞腰鼓的动作和舞步,教师个别指导。
5. 表演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安塞腰鼓表演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作要领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成果和表演竞赛,评价学生对安塞腰鼓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动作协调性,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空地,以便学生练习和表演。
2. 教学器材:腰鼓、鼓槌、音乐播放设备等。
3. 教学资源:安塞腰鼓的教学视频、图片、文献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了解安塞腰鼓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学习基本动作和舞步。
2. 第3-4周:学习安塞腰鼓的音乐节奏和鼓点,进行分组练习。
五年级学生学习《安塞腰鼓》的教学案
![五年级学生学习《安塞腰鼓》的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0cb6f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7.png)
的文章。
五年级学生学习《安塞腰鼓》的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并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了解腰鼓的基本演奏技巧,掌握简单的腰鼓演奏。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节奏感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入观看一段介绍《安塞腰鼓》历史背景的视频,并简要介绍腰鼓演奏形式和演奏技巧。
2.学习腰鼓基本演奏技巧将学生分为小组,根据腰鼓大小分别配发一对腰鼓,并将学生介绍腰鼓的名称和构造。
短调:学生围着老师和自己的腰鼓,跟随老师的节奏敲打腰鼓,了解腰鼓的基本演奏方法。
长调:将短调演奏方法补充到较长的节奏曲目中,再带领学生一起跟随敲打,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快速反应能力。
3.合奏练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老师指定一名组长进行指挥,其他学生根据指挥的节奏,用腰鼓进行演奏。
腰鼓合奏:将多个小组合并为一个大组,围成一个圆形,按照老师的指挥和谐演奏,注重协调与统一。
4.展示和总结小组进行分组展示演奏,学生进行互评。
给予学生贴近实际的互动体验,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节奏感和快速反应能力。
5.作业布置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按照上课所学内容进行腰鼓演奏练习,以加强对腰鼓演奏技巧的记忆。
三、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敲打时注意力度和节奏,避免影响演奏效果。
2.注意腰鼓的保养和清洗,防止因未及时保养,影响腰鼓的演奏质量和寿命。
3.课堂上重视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相互支持的团队意识。
4.腰鼓演奏属于体力活动,学生进行前必须做好身体准备活动,避免因过度用力导致手腕、胳膊等部位受伤。
四、教学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了《安塞腰鼓》的基本演奏技巧,培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且在课堂上体验到了团队合作和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在展示环节中,学生展现出了优良的表演技巧和鲜明的团队特色,课堂内容得到了实质性的扩展和展示,同时也为学生的音乐造诣起到了莫大的促进作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和文化体验,让学生在腰鼓演奏中获得了音乐感知、节奏感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获得实际操作技巧并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也更好地展现和满足学生爱好与需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安塞腰鼓教程
![安塞腰鼓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75d3ecdf844769eae009edd1.png)
安塞腰鼓教程-小学生腰鼓教案前言概述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是为了贯彻培养全面素质的学生人才,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的教学理念,编写《小学生腰鼓》的教材作为小学的校本科研教材。
本套腰鼓教材,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挖掘基础,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兴趣,除了结合小学生广播操,还适当增加了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在里面。
我们作这些探究,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还能促进小学生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为了让学生在得到体能锻炼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让学生去战胜一些不良的性格,在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能对学习和生活有美好的憧憬。
我们知道,腰鼓的打击动作是各种各样,方式很多,特别是那些动态的行进中的表演式腰鼓,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既要能锻炼学生的身心,又不要耽误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产生负担,所以,我们编排了非行进中的腰鼓训练教材。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较快容易地掌握本套腰鼓训练,我们按照小学生广播操的动作名称顺序来编排了本套腰鼓训练,这样,我们编排的《小学生腰鼓》让学生既容易学又不容易忘记。
为了以飨读者,我们在本套《小学生腰鼓》教材的后面,适当补充了一些行进中的腰鼓表演动作,以便一些善于腰鼓的学生进一步学习。
我们衷心希望各位同仁、兄弟学校和我们共同探讨,欢迎你们的加入,并希望将它能得以推广。
当然,由于我们能力有限,在编排过程中难免有疏忽遗漏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第一节认识腰鼓明清时期,腰鼓曾在凤阳花鼓、花鼓灯和淮北花鼓戏中应用,广泛流传。
歌舞式的腰鼓起源于安徽凤阳。
清代初期顾见龙曾画有《花鼓》演唱图,画中一对农民夫妻,男敲锣,女打鼓,两人对舞。
清代中叶以来,花鼓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形成不同的表演形式。
在北方高跷和秧歌的舞队中,仍有扮成男打花鼓、女敲锣的角色。
晋南花鼓流行于山西万泉、新绛、闻喜等地,分高鼓、低鼓、多鼓等形式,动作灵巧多变。
安塞腰鼓的学习---动作规律
![安塞腰鼓的学习---动作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201fc0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3.png)
安塞腰鼓的学习---动作规律安塞腰鼓动律来自安塞腰鼓00:0006:45安塞腰鼓的动作规律安塞腰鼓的动作,概括起来主要由扭、跑、跳、转,蹬、闪、跺、摇、跨、昂、跃和快等十二种要素构成。
扭。
扭是腰鼓最基本的动作之一,尤其在。
文鼓。
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正步扭、十字步扭和扭软腰等,扭在鼓点上,踩在节奏中。
扭中带闪、闪中有跃,乐观开朗、幽默风趣、表现在轻重缓急的舞步上和婀娜多姿的体态中,扭出一股能劲,跑。
跑时有闪有跃,包括小踮步跑、跳步跑和马步跑等。
跑得欢快流畅、锋利豪爽、跑起来如同水上飘。
跳。
场次和动作中有大幅度跳跃动f乍,包括闪跳、跑跳、弹跳和鲤鱼跳龙门等。
跳得千净利索、自然流畅,跳出一股虎劲。
转。
包括垫脚转、下蹲转、360°连身转、全身晃的脑袋转、转得自然圆滑,如同陀螺一般,转出一股猛劲。
蹬。
左侧蹬右侧蹬,蹬出气魄蹬出高。
蹬的动作来自武术,成为安塞腰鼓的风格动作之一。
闪。
动作有前闪、后闪、上下颠闪。
闪的节奏分明,起伏稳健、跺。
跺左脚、跺右脚,跺得剽悍豪放、气宇轩昂,讲究一脚千斤重,三脚踩破地皮。
跺体现一股狠劲,具有威武勇猛的气概和粗犷豪放的艺术特色。
跨。
左跨步、右跨步、向前跨三步。
图形中队形与队形、个人与个人之间动作的跨度越大越好,跨出一股蛮劲。
摇。
一晃身子三摇头。
打的得意摇头摆尾,舞的激情动肩动脑。
摇是安塞腰鼓最基本的风格和代表性动作。
昂。
挺胸抬头,不弓腰鞠首,讲究'式子慷慨码子硬。
跃。
向前跃向上跃,动作跳中有跃,跃中含跳,跳的越高越好。
快。
腰鼓活动到峰点,鼓点节奏快,手势脚势同样快。
动作图形中快收猛放,快而不乱,忙而有序,变化神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1)目标要求:1. 简介安塞腰鼓的特点。
2.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重点,难点1.简介安塞腰鼓的特点。
2.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教学内容一.简介: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10月1日那天安塞腰鼓参加了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演出。
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
并编成冀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中第二十九课和苏教版语文6上语文书中第十四课《安塞腰鼓》。
二.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起源于榆林横山,在明代后期,由于灾荒与农民起义,安塞已经人烟稀少,现在的安塞人由榆林横山迁过来,也把横山的腰鼓带到了安塞。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与性格。
安塞腰鼓可由上千人一同表演。
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2009年国庆典礼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德国等地进行表演。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2)目标要求:1. 简介安塞腰鼓的起源。
2.了解安塞腰鼓的发展。
重点,难点1.简介安塞腰鼓的起源。
2.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发展。
教学内容一.安塞腰鼓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的一腔热血,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1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
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
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
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因而,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和“中国第一鼓”。
安塞腰鼓从农村打到城市;从黄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从农家小院打到天安门前;从自编自演走向电影电视屏幕;从农运会打到亚运会;从陕北的穷山沟走上世界领奖台。
安塞腰鼓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这不仅是黄土高原的代表,也是中国的代表,世界的代表!安塞腰鼓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原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动作幅度小,类似秧歌的风格;“武腰鼓”则欢快激烈、粗犷奔放,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尤其是鼓手的腾空飞跃技巧,给人们以英武、激越的感觉。
目前,文、武腰鼓逐渐结合形成新的风格,而以安塞的西河口乡与真武洞两地最有特色。
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群众憨厚、淳朴的气质和性格特征。
特别在表演中,又有机地揉合了民间武术和秧歌舞动作,有弛有张、活而不乱,进退有序、气势磅礴、浑厚有力。
群众赞之为“式子慷慨码子硬”。
安塞腰鼓源于战争和祭祀,后来演变为民间的娱乐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3)目标要求:1. 简介安塞腰鼓的成绩。
2.了解安塞腰鼓的文化。
重点,难点1.简介安塞腰鼓的起源。
2.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发展。
教学内容一.安塞腰鼓的成绩1984年,由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担任摄影的电影《黄土地》剧组走进了仍然比较封闭的安塞。
他们要在这里寻找一种与黄土地相契合的、充溢着生命原动力的民间舞蹈。
他们选中了腰鼓。
拍摄那天,在朗朗晴空下,150名身穿一色黑袄裤、头扎白羊肚手巾、腰扎红布带的精壮的陕北汉子,脚踏厚厚的黄土,在牛皮大鼓的助威下,齐齐地舞了起来。
他们前进、后退、踢腿、转身,展转腾挪如入无人之境,勇猛如虎,翻卷如龙,酣畅淋漓,飞扬激越。
摄制组的人们震惊了,陶醉了。
当拍摄到最后一个镜头:鼓手们从山坡后面涌上来时,只见黄尘滚滚,人影恍惚,震天的鼓声和150条汉子的吼声交织在一起,犹如黄河咆哮、万马奔腾,在场的人热烈鼓掌,激动得快要疯了。
从此以后,安塞腰鼓一发不可收拾地打出了黄土地:1986年,安塞腰鼓在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上夺得最高奖项;1989年,(2)2台湾电影人凌峰将恣意豪放的安塞腰鼓收入他的专题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并作为片头镜头;1990年,安塞腰鼓敲进了首都北京,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大放异彩。
1997年和1999年,安塞腰鼓分别参加了香港回归、国庆50、60周年庆典以及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亚太活动周等重大活动。
目前,安塞全县有腰鼓协会140个,骨干腰鼓手达到了19115人。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4)目标要求:1. 简介安塞腰鼓的文化。
2.了解安塞腰鼓的文化。
重点,难点1.简介安塞腰鼓的文化。
2.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发展。
教学内容一.安塞腰鼓的文化如果说悠扬高亢的信天游是黄土高原的忧郁的诗情,那么安塞腰鼓就是这片土地的顽强生命的呐喊和奔突。
这是一种民间的舞蹈,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有浓厚的当地人民生活的气息。
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
过去,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
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舞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
“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
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群众也都坐不住了。
这时,腰鼓队按村中情况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窑前表演一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景生情演唱几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
主家则认为腰鼓队进院入户敲敲打打、跳跳唱唱,可以消灾免难、四季平安。
这可能是古“乡人傩”的习俗遗风。
有时两队腰鼓在途中相遇,一般都由伞头互唱秧歌,共贺新年,让道而行,但有时也会出现互不让道的情况,此刻就要竞技赛艺,争个高低。
两队锣鼓大作,唢呐声、腰鼓声,好似春雷滚动。
鼓手们尽情击打、跳跃,如疯似狂,打至高潮,鼓乐暂息,由双方伞头出场对歌,这也是竞赛技艺的一个方面。
直至有一队阵角先乱,动作不齐,鼓点、队形也都统一不到一块或对歌对答不上时,就算输了,于是主动让道,让胜者先走。
“沿门子”结束后,邻村之间的腰鼓队还要互相拜年,彼此互访,进行交流演出,这和陕北秧歌一样,称之为“搭彩门”。
正月十五时,各村腰鼓队云集广场,开始了互比互赛活动。
各路鼓手各显身手,互比高低,成为一年里腰鼓表演的高潮。
这不仅活跃了农村春节文娱活动,还通过彼此观摩、切磋技艺、推动了腰鼓的普及和提高。
当晚还要举行“转灯”(也称“转九曲”),几乎是人人争游,阖家同转。
届时鼓乐齐鸣,灯光闪烁,腰鼓队在前引导,众人随后,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5)目标要求:2. 简介安塞腰鼓的表扬。
2.学习安塞腰鼓的打法。
重点,难点1.简介安塞腰鼓的表扬。
2.学习安塞腰鼓的打法。
教学内容三.安塞腰鼓的表演安塞腰鼓的演奏非常壮观。
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安塞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陕北腰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
在一些主要流传地区,几乎是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
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
正由于它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参加的人数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动律虽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习俗。
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安塞腰鼓由来已久,本是古代军旅以增军中士气及传递情报所用,这里是用来表达胜利的欢呼和丰收的喜悦。
颇密的击鼓声,强悍的步伐,变幻的阵势,雄壮的呐喊,尽现男子阳刚之美,在国际上极富盛名。
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称“挎鼓子”或“踢鼓子”)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
队伍包括拉花女角、伞头、蛮婆、蛮汉等角色,和“跑驴’、“水船”,等各种小场节目组成浩浩荡荡的民间舞队。
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生息在黄土高原上的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
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
过去,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
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舞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
“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
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群众也都坐不住了。
这时,腰鼓队按村中情况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窑前表演一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景生情演唱几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
主家则认为腰鼓队进院入户敲敲打打、跳跳唱唱,可以消灾免难、四季平安。
这可能是古“乡人傩”的习俗遗风。
有时两队腰鼓在途中相遇,一般都由伞头互唱秧歌,共贺新年,让道而行,但有时也会出现互不让道的情况,此刻就要竞技赛艺,争个高低。
两队锣鼓大作,唢呐声、腰鼓声,好似春雷滚动。
鼓手们尽情击打、跳跃,如疯似狂,打至高潮,鼓乐暂息,由双方伞头出场对歌,这也是竞赛技艺的一个方面。
直至有一队阵角先乱,动作不齐,鼓点、队形也都统一不到一块或对歌对答不上时,就算输了,于是主动让道,让胜者先走。
“沿门子”结束后,邻村之间的腰鼓队还要互相拜年,彼此互访,进行交流演出,这和陕北秧歌一样,称之为“搭彩门”。
正月十五时,各村腰鼓队云集广场,开始了互比互赛活动。
各路鼓手各显身手,互比高低,成为一年里腰鼓表演的高潮。
这不仅活跃了农村春节文娱活动,还通过彼此观摩、切磋技艺、推动了腰鼓的普及和提高。
当晚还要举行“转灯”(也称“转九曲”),几乎是人人争游,阖家同转。
届时鼓乐齐鸣,灯光闪烁,腰鼓队在前引导,众人随后,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