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的发生与防治
![冲击地压的发生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71ca5f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6.png)
冲击地压的发生与防治地压是一种重要的地质灾害,包括了很多种类型,其中冲击地压是最常见的一种。
冲击地压是在采矿过程中,由于矿床与维护和支护的不当,导致采空区上部地层坍塌而使采空区下部煤柱荷重加大,煤与煤之间相互转移荷载,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一种地压现象。
发生原因冲击地压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原因有矿层薄、抽采深度大、采掘煤柱宽窄比小等。
在冲击地压的形成中,煤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其宽度和间距对地压的发生、发展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煤层中的煤柱在采出周围煤壁后,会承担大量的荷载,会发生变形和压缩。
当煤柱压缩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垮落或断裂,导致原来平衡状态的煤柱系统不稳定,从而形成地压。
另外,地震、大型采矿机械操作、局部开走、地质构造和矿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等也会对冲击地压形成有重要影响。
当这些因素超过一定程度时,就会加重煤体压缩变形,从而加速煤柱发生破坏。
预测与评价冲击地压的形成往往是潜在的,靠一些预测和评价方法来加以减轻和预防它的发生。
建设矿山时必须考虑到地质条件和采矿条件,建立地压观测系统,采用先进的地压预测理论和方法对矿山进行评价和预警。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指标,结合现场地质地形情况进行考虑,通过不断监测地质变化、地应力等因素的变化,判断煤柱变形和破坏的发展状况,做出对安全态势的预测和评价,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防治措施安全开采方法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对防治地压有很大的作用。
在操作上可以采取平整顺利的掘进和放顺的回采方法,降低煤柱的应力,减缓煤柱破坏速度,提高煤柱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分步回采或其它合适的采煤方法,通过降低煤柱应力,控制地面压力分布,减轻地压。
良好的支护设计支护工程是采煤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合理的支护装置可以减缓煤柱的变形和破坏速度,保持煤柱稳定性。
可以采用S形锚网支撑和压紧式支架,便于调整支架高度,在维持合理煤柱宽度的同时,还能保证地质安全。
另外,加强水泥灌浆钢筋网道柱等控制地底石添加在采空区下部,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加固支护作用。
《冲击地压防治》课件
![《冲击地压防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bd871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5.png)
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针对不同矿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综合 防治技术研究,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 和抗灾能力。
2023
PART 05
结论与建议
REPORTING
结论
冲击地压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 矿山的生产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现有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煤 层注水、钻孔卸压、爆破卸压等,需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案例二:某矿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系统应用
总结词:技术应用
详细描述:该矿引进了一套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围岩应力变化和声发射能量等参数,及时预测和预警冲击 地压风险,提高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和预警水平。
案例三:某矿冲击地压综合治理
总结词:综合措施
详细描述:该矿针对冲击地压问题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包括优化采掘布置、加强顶板管理、实施大 孔径卸压钻孔和爆破卸压等,同时结合监测预警系统,有效地控制了冲击地压风险,保障了矿井的安 全生产和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局部防治技术
局部防治技术的定义
局部防治技术是指在较小范围内采取 措施,以预防冲击地压的发生。
局部防治技术的实施方式
包括煤层注水、钻孔卸压、爆破卸压 等。
局部防治技术的优点
针对性强,能够有效地减轻冲击地压 的危害程度。
局部防治技术的局限性
实施效果不稳定,需要多次重复实施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监测预警技术
冲击地压影响因素
地应力状态
地应力的大小、方向和分布是 影响冲击地压的主要因素。
岩体结构
岩体的结构特征,如层理、节 理、断层等,对冲击地压的发 生有重要影响。
地下水
地下水的压力和活动对冲击地 压的影响不可忽视。
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https://img.taocdn.com/s3/m/0d34be5577232f60ddcca164.png)
冲击地压(岩爆)是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根据原岩(煤)体应力状态不同,冲击地压可分为3类:重力型冲击地压、构造应力型冲击地压、中间型或重力一构造型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的特点:(1)一般没有明显的预兆,难于事先确定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冲击强度;(2)发生过程短暂,伴随巨大声响和强烈震动;(3)破坏性很大,有时出现人员伤亡。
2.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目前,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钻屑法。
钻屑法是通过在煤体中打小直径(42^50~)钻孔,根据排出的煤粉量及其变化规律以及钻孔过程中的动力现象鉴别冲击危险的一种方法,目前在我国应用较普遍。
钻屑法是我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用的冲击危险程度监测和解危措施效果检验的主要方法。
(2)声发射和微震监测方法。
声发射监测的过程主要是对冲击地压前兆信息的统计,冲击危险的判别依据是能率、事件频度及其变化规律,单个声发射事件的幅度、延续时间、频率等参数作为判别冲击危险的参考指标。
(3)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是在进行采掘工作前,首先分析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地质和开采技术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个因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程度及其冲击危险指数,然后综合评定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的一种区域预测方法。
3.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根据发生冲击地压的成因和机理,防治措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防范措施;另一类是解危措施。
(1)防范措施。
防范措施主要包括:预留开采保护层;尽量少留煤柱和避免孤岛开采;尽量将主要巷道和硐室布置在底板岩层中;回采巷道采用大断面掘进;尽可能避免巷道多处交叉;加强顶板控制;确定合理的开采程序;煤层预注水,以降低煤体的弹性和强度;等等。
(2)解危措施。
冲击地压解危措施包括卸载钻孔、卸载爆破、诱发爆破和煤层高压注水等。
二、实时监控,超前预防。
该矿为准确预测预报冲击地压灾害,引进波兰防治冲击地压技术,在全国首家建成投用了矿井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定位系统。
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https://img.taocdn.com/s3/m/c4064b2fbb68a98270fefa25.png)
冲击地压(岩爆)是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根据原岩(煤)体应力状态不同,冲击地压可分为3类:重力型冲击地压、构造应力型冲击地压、中间型或重力一构造型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的特点:(1)一般没有明显的预兆,难于事先确定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冲击强度;(2)发生过程短暂,伴随巨大声响和强烈震动;(3)破坏性很大,有时出现人员伤亡。
2.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目前,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钻屑法。
钻屑法是通过在煤体中打小直径(42^50~)钻孔,根据排出的煤粉量及其变化规律以及钻孔过程中的动力现象鉴别冲击危险的一种方法,目前在我国应用较普遍。
钻屑法是我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用的冲击危险程度监测和解危措施效果检验的主要方法。
(2)声发射和微震监测方法。
声发射监测的过程主要是对冲击地压前兆信息的统计,冲击危险的判别依据是能率、事件频度及其变化规律,单个声发射事件的幅度、延续时间、频率等参数作为判别冲击危险的参考指标。
(3)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是在进行采掘工作前,首先分析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地质和开采技术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个因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程度及其冲击危险指数,然后综合评定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的一种区域预测方法。
3.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根据发生冲击地压的成因和机理,防治措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防范措施;另一类是解危措施。
(1)防范措施。
防范措施主要包括:预留开采保护层;尽量少留煤柱和避免孤岛开采;尽量将主要巷道和硐室布置在底板岩层中;回采巷道采用大断面掘进;尽可能避免巷道多处交叉;加强顶板控制;确定合理的开采程序;煤层预注水,以降低煤体的弹性和强度;等等。
(2)解危措施。
冲击地压解危措施包括卸载钻孔、卸载爆破、诱发爆破和煤层高压注水等。
二、实时监控,超前预防。
该矿为准确预测预报冲击地压灾害,引进波兰防治冲击地压技术,在全国首家建成投用了矿井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定位系统。
煤矿开采中的冲击地压与支护措施
![煤矿开采中的冲击地压与支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dcd078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b.png)
加强支护施工管理
总结词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确 保支护施工质量和安全。
详细描述
支护施工是矿井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加 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通过 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技术培训和 安全教育、实施质量责任制等方式,确保支 护施工质量和安全。同时,应加强施工现场 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
分布状态。
地质构造影响
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对岩体的 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容易形成 应力集中区域,增加发生冲击地
压的风险。
煤岩体性质
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 征和含水率等也是影响冲击地压
发生的重要因素。
2023
PART 02
冲击地压的危害
REPORTING
对人员安全的危害
人员伤亡
冲击地压可能导致顶板垮落、煤 块飞溅,对现场作业人员造成直 接伤害。
,成功避免了人员时释放高压气体、增加支护强度等
措施。
经验总结
03
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和团队协作是成功应对冲击地压的关键。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某矿支护失效案例分析
事故经过
某矿在巷道掘进过程中,支护结构突然失效,造成巷道变形和坍 塌。
原因分析
支护设计不合理,材料强度不足,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
教训总结
应加强支护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某矿成功应对冲击地压的案例
案例概述
01
某矿在开采过程中遭遇冲击地压,但通过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心理压力
频繁或严重的冲击地压可能给矿 工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工作积极 性和效率。
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https://img.taocdn.com/s3/m/a60bf9d480eb6294dd886c24.png)
2、微震法 煤和围岩在受力变形和破坏过程中,会发生破裂震动, 从震源传出震波或声波,当震波或声波的强度和频率达 到一定数值时,会出现煤岩体的突然破坏,发生冲击地 压。煤岩体内的震动波可以被安设在煤体内的探测仪器 (拾振器)所接收,经放大并记录下来。 微震法是通过记录采矿震动的能量、确定和分析震 动的方向以及对震中定位来评价和预测冲击地压。 微震法就是利用井下拾震仪站接收的直达P波起始 点的时间差,在特定的波速场条件下进行二维或三维定 位,以判定破坏地点,同时利用震相持续时间计算所释
2.6~3.0 ≥3.0
二、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
冲击地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强度比较高的煤(岩)层,受 构造运动和开采形成的高强度应力集中。 1、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因素 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质因素和开采技术因素。 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开采深度、地质构造、煤岩结构和 力学特性。 (1)开采深度的加大使煤体的应力增加,煤体变形和 积聚的弹性潜能增大,一般在达到冲击地压临界深度时发 生冲击地压。 (2)地质构造如褶皱、断裂、煤层倾角及厚度突然变 化等也影响冲击地压的发生。一般在褶曲和断层区域易于
冲击地压及其监测 方法
一、冲击地压的特征及分类 二、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 三、冲击地压的监测方法
一、冲击地压的特征及分类
冲击地压现象是矿山压力显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可以描述为:矿山采动(采掘工作面)诱发高强度的煤 (岩)变形能瞬时释放,在相应采动空间引起强烈围岩 震动和挤出的现象。 1、冲击地压发生的地点及主要特征: (1)冲击地压的发生于地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往 往发生在褶皱、断层及煤层变异性突出的部位主要受构 造应力的控制。 (2)发生冲击地压的煤层顶板往往具有坚硬的岩层, 这种岩层聚集高强度的变形能,是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 驱动能量。 (3)发生在超前巷道的冲击地压,以巷道两帮煤体 抛出为主要特征,将巷道堵塞,甚至完全充实巷道空间。
冲击地压简介
![冲击地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c88c44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0.png)
冲击地压,也称为岩爆,是矿山开采中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动力现象。
它是由于岩石体内应力的瞬间释放而导致的突发性、猛烈的岩石破裂和弹射。
一、冲击地压的产生原因冲击地压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地质因素:岩石的物理性质、结构构造和应力状态是决定冲击地压发生的基本因素。
某些岩石,如硬岩和脆性岩石,由于其强度高、弹性大,容易积蓄大量的弹性变形能,当这些能量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就会发生冲击地压。
开采因素:开采深度、开采方法、开采顺序等都会影响冲击地压的发生。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岩石的应力状态变得更加复杂,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环境因素:地震、爆破等外部动力因素也可能诱发冲击地压。
二、冲击地压的危害冲击地压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员伤亡:冲击地压发生时,岩石的瞬间破裂和弹射会对人员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设备损坏:冲击地压产生的强烈震动和冲击波会对周围的设备、设施造成损坏,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
生产中断:冲击地压发生后,往往需要对现场进行清理和修复,这将导致生产中断,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安全隐患:冲击地压的发生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安全隐患,如瓦斯突出、火灾等,进一步加剧灾害的严重性。
三、国内外安全事故1)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冲击地压事故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的冲击地压事故是近年来国内最为严重的矿山灾害之一。
该事故发生在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事故共造成214人死亡,30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4968.9万元。
这起冲击地压事故给采矿带来的具体危害包括:工程体破坏:冲击地压发生时,巷道的支架被强大的冲击力摧毁,大量的煤和岩石涌入巷道,导致巷道堵塞。
这不仅使救援工作变得异常困难,也给后续的清理和修复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设备损坏:冲击地压产生的强烈震动导致矿井内的通风、排水、提升等设备受到严重损坏,很多设备无法继续使用。
这不仅影响了矿山的正常生产,也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冲击地压理论及技术培训
![冲击地压理论及技术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c91b570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0.png)
冲击地压理论及技术培训一、冲击地压理论1.冲击地压的产生机制在地下工程中,施加在岩石或土层上的冲击荷载会引起应力波的传播。
这些高强度的应力波可以通过地下介质迅速传播并引起地下岩体的应力和变形。
当冲击波遇到介质边界或不均匀性时,会造成反射和折射,并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冲击地压的产生。
2.冲击地压的特点- 高频率:冲击地压产生的应力波具有高频率的特点,对地下岩体的影响效应集中在短时间内。
- 高强度:冲击地压引起的应力波具有较大的幅度和能量,可能导致地下岩体的瞬时破裂和位移。
- 局部性:冲击地压对地下岩体的影响集中在局部范围内,对工程的破坏作用强烈,会影响地下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二、冲击地压的技术控制与预防1.地质勘探与预测在地下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和预测工作。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地下岩体的力学性质、裂隙结构和应力分布情况,为冲击地压的预测和控制提供依据。
2.冲击地压的监测与预警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建立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下岩体的应力、位移和应力波传播情况。
当发现冲击地压的迹象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预警和应急处理。
3.冲击地压的控制技术- 减震消能:采用减震消能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减少冲击地压引起的应力波传播和能量释放,降低地下岩体的损伤和位移。
- 地压支护:采用地压支护技术,通过设置加固构造、支撑体系和锚杆预应力等措施,增强地下岩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降低冲击地压对工程的影响。
- 地压分散:采用地压分散技术,通过合理的爆破参数、排空施工和合理进尺等方式,减少冲击地压的产生和传播,降低地下岩体的变形和破坏。
4.应急处置与灾害防治在冲击地压发生紧急情况时,需要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包括疏散人员、封闭危险区域和进行灾害防治等工作,保障人员和工程的安全。
三、冲击地压的技术培训针对冲击地压的复杂性和危险性,需要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应对能力和安全意识。
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https://img.taocdn.com/s3/m/8d8043d36f1aff00bed51e9f.png)
岩爆,也称冲击地压,它是一种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
岩爆,轻微的岩爆仅有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烈度达7一8度,使地面建筑遭受破坏,并伴有很大的声响。
岩爆可瞬间突然发生,也可以持续几天到几个月。
发生岩爆的条件是岩体中有较高的地应力,并且超过了岩石本身的强度,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脆性度和弹性,在这种条件下,一旦由于地下工程活动破坏了岩体原有的平衡状态,岩体中积聚的能量导致岩石破坏,并将破碎岩石抛出。
发生条件:在硬脆岩体高地应力地区,硐室开挖过程中发生岩爆。
发生原因:围岩强度适应不了集中的过高应力而突发的失稳破坏。
防治措施:应力解除、注水软化和使用锚栓-钢丝网-混凝土防爆支护等。
岩爆是岩石工程中围岩体的突然破坏,并伴随着岩体中应变能的突然释放,是一种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现象。
岩爆-简介岩爆是深埋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动力破坏现象,当岩体中聚积的高弹性应变能大于岩石破坏所消耗的能量时,破坏了岩体结构的平衡,多余的能量导致岩石爆裂,使岩石碎片从岩体中剥离、崩出。
岩爆往往造成开挖工作面的严重破坏、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已成为岩石地下工程和岩石力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
轻微的岩爆仅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
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一般持续几天或几个月。
发生岩爆的原因是岩体中有较高的地应力,并且超过了岩石本身的强度,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脆性度和弹性。
这时一旦地下工程破坏了岩体的平衡,强大的能量把岩石破坏,并将破碎岩石抛出。
预防岩爆的方法是应力解除法、注水软化法和使用锚栓-钢丝网-混凝土支护。
[1]岩爆-产生的条件1.近代构造活动山体内地应力较高,岩体内储存着很大的应变能,当该部分能量超过了硬岩石自身的强度时;2.围岩坚硬新鲜完整,裂隙极少或仅有隐裂隙,且具有较高的脆性和弹性,能够储存能量,而其变形特性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当应力解除后,回弹变形很小; 3.埋深较大(一般埋藏深度多大于200m)且远离沟谷切割的卸荷裂隙带;4.地下水较少,岩体干燥; 5.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大型洞室群岔洞较多的地下工程,或断面变化造成局部应力集中的地带。
冲击地压特征及分类
![冲击地压特征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574c5e1c77da26924c5b017.png)
冲击地压特征及分类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冲击地压特征及分类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
1992年以前,我国有50余个煤矿发生了冲击地压。
比较突出的有北京矿务局门头沟煤矿、抚顺矿务局龙风煤矿、枣庄矿务局陶庄煤矿、大同矿务局忻州窑煤矿、四川省天池煤矿和新汶矿务局华丰煤矿等。
2008年6月5日15时57分,河南省渑池县果园乡附近发生3.5级地震,3分钟后,义煤集团公司千秋煤矿突发冲击地压,造成750米——850米处巷道瞬间被毁,正在该段修理巷道的20名矿工被困井下。
冲击地压发生后,义煤集团公司迅速成立了抢险救灾领导小组,紧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抢险救援。
截至6月6日4时,20名被困矿工中,9人死亡,11人获救。
获救矿工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没有生命危险。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地压的威胁。
1783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报导了煤矿中所发生的冲击地压现象。
以后在前苏联、南非、德国、美国、加拿大、印度、英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冲击地压现象时有发生。
在我国,冲击地压最早于1933年发生在抚顺胜利煤矿。
以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北京、抚顺、枣庄、开滦、大同、北票、南桐等矿区的许多矿井,都先后有冲击地压现象发生。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的危害将更加突出。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特征1、突发性。
发生前一般无明显前兆,冲击过程短暂,持续时间为几秒到几十秒。
2、一般表现为煤爆(煤壁爆裂、小块抛射)。
浅部冲击(发生在煤壁2m~6m范围内,破坏性大)和深部冲击(发生在煤体深处,声如闷雷,破坏程度不同)。
最常见的是煤层冲击,也有顶板冲击和底板冲击,少数矿井发生了岩爆。
在煤层冲击中,多数表现为煤块抛出,少数为数十平方米煤体整体移动,并伴有巨大声响、岩体震动和冲击波。
冲击地压 措施
![冲击地压 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eb18c2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4.png)
冲击地压措施1. 引言冲击地压是指在地下开采、掘进或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变动或上部荷载变动等原因,导致地面或地下结构物受到的压力变动,从而引发地面沉降或结构物损坏的现象。
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进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冲击地压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冲击地压措施,并详细说明其原理和适用范围。
2. 增加地基承载力增加地基承载力是应对冲击地压的常见措施之一。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增加地基承载力:•桩基加固:通过在地下打桩或灌注桩等方式,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这样可以分散地下水压力或上部荷载,并有效防止地面沉降或结构物损坏。
桩基加固适用于土质较好的地区。
•加固地基土壤:通过加强地基土壤的力学性能,增加地基的承载力。
可以采用土壤改良、加固地基等方法,如注浆、灰浆柱、深层加固等。
这样可以提高土壤的抗沉降能力,减小地面沉降。
3. 控制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变动是引发冲击地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控制地下水位是应对冲击地压的关键措施之一。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控制地下水位:•排水降水位:通过设置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走或降到安全水平。
可以采用井筒、排水管网等方式,将地下水引导至合适的地方,减小地下水位的变动程度。
•隔水层:在需要保证地面或结构物稳定的区域,加设隔水层来阻止地下水的涌入或变动。
可以采用水泥浆、注浆钢板桩等方式,构建隔水体系,起到隔离地下水的作用。
4. 结构加固在存在冲击地压的工程中,及时进行结构加固是必要的。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加固结构:•加固地下室:地下室是容易受到冲击地压影响的区域之一。
可以通过加固地下室的墙体和地板,增加其承载能力,并减小地下室沉降或结构损坏的风险。
可以采用加固结构的方法,如加筋、加厚等。
•增加支撑:对于需要长时间开挖或施工的地下结构,可以增加支撑来增强其稳定性。
可以采用钢支撑、混凝土支撑等工法,来对结构进行加固和支护。
5. 实施监测及时的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压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837f61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9.png)
根据发生机理和表现形式,冲击地压可分为岩爆、煤爆、岩片和煤片四种类型。其中,岩爆是最常见 的类型,表现为岩体突然、猛烈的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其他类型的冲击地压也有发生,但相对 较少。
冲击地压的影响和危害
冲击地压的影响
冲击地压会对地下开采活动产生严重影响。一旦发生冲击地压,采矿、隧道等地下工程 中的作业需要立即停止,以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此外,冲击地压还会导致地
03
冲击地压防治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矿区的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总结词:成功案例
详细描述:该矿区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顶板管理、实施煤层注水、优化 采掘布置等,成功地降低了冲击地压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保障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生产顺利进行 。
案例二:某矿井的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系统应用
区域性防治措施还包括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以减少对地质 结构的破坏。这包括控制开采深度、开采速度和开采方式等 ,以降低地压冲击的风险。
局部防治措施
局部防治措施主要针对具体的开采作 业面,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手段来降 低冲击地压的风险。这些措施包括对 作业面的加固、支撑和充填等,以增 强作业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04
结论与展望
结论
监测预警是防治冲击地压的重要手段,通过实 时监测矿山压力和岩体应力状态,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
安全防护是在冲击地压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 人员疏散、设备保护和现场清理等,以减少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冲击地压是一种复杂的矿山灾害,其防治需要 采取多种措施,包括监测预警、卸压解危和安 全防护等方面。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汇报人: 2024-01治措施 • 冲击地压防治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冲击地压及防治技术培训
![冲击地压及防治技术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7e42828750e2524de5187ebc.png)
北京:门头沟煤矿是我国冲击地压最严重的矿井之一,现在是木城涧、大安山矿和房山矿具有冲击危险。黑龙江:鸡西、鹤岗。辽宁:抚顺矿务局,胜利矿为最早,而龙凤矿最为严重,现在是老虎台矿较严重。阜新(五龙、孙家湾)、北票(台吉、冠山)。开滦:唐山矿,开滦矿务局唐山矿的冲击地压大多发生在两面或三面临空的半岛形或孤岛形煤柱中。徐州矿务局,三河尖矿为“三硬”矿区,冲击地压危害较严重。旗山矿与权台矿同属“三软”矿井,事实上这两个矿都曾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冲击地压事故。四川:砚台、天池。山西:大同。
(4)复杂性:在自然地质条件上,除褐煤以外的各种煤种都记录到冲击现象,采深从200~1000m,各种地质条件都发生过冲击地压。在生产技术条件上,各种采煤方法都出现了冲击地压。
1.2冲击地压的分类
(一)根据显现强度及其对煤和岩层、支架、设备的破坏程度分(分为四类)
1.弹射:单个碎块从煤岩体表面弹射出来,并伴有强烈的声响。
第五讲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1冲击地压概述
1.2冲击地压的显现特征
(1)突发性:冲击地压发生前一般无明显前兆,冲击过程短暂,难以确定发生的时间、地点的强度。
(2)多样性:一般表现为煤爆(煤壁爆裂、小块抛射)、浅部冲击和深部冲击。最常见的是煤层冲击,也有顶板冲击和底板冲击,少数矿井发生岩爆。
(3)破坏性:往往造成煤壁片帮、顶板可能有瞬间明显下沉;有时底板突然鼓起甚至接顶;常常有大量煤块甚至上百立方米的煤体突然破碎并从煤壁抛出,堵塞巷产损失。
(一)前苏联
自1951年起,全苏地质力学及矿山测量研究院以及其他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等几十个单位配合国家技术监察部门与生产单位一起着手解决煤矿的冲击地压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基本上形成了一整套防治冲击地压的组织管理系统,并制定了有关技术规程,发展并逐步完善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和预报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冲击次数大为减少。
冲击地压的定义
![冲击地压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441d064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07.png)
冲击地压的定义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冲击地压这个事儿。
冲击地压啊,就好像是地下的小怪兽在发脾气呢!你想想,那大地的深处,突然“嘭”的一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这就好比你正安静地走在路上,突然有人从背后给你猛地来那么一下子,吓人一跳。
冲击地压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来的哦,它得有一定的条件。
就像你要生火,得有柴有火引子一样。
一般来说,在那些开采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地方容易出现。
那些地层呀,就像是被压了很久的弹簧,一旦到了某个临界点,“嗖”的就弹开啦,这一弹可不得了,会带来很大的破坏呢!它能造成啥后果呢?那可多了去了。
比如说巷道会被破坏,就好像你搭好的积木城堡突然被人推了一把,哗啦啦全倒了。
还有啊,设备也可能被损坏,那些昂贵的大家伙们可就遭罪咯。
最严重的是,还可能危及到矿工兄弟们的生命安全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这就好像是一场地下的地震,只不过范围没那么大,但威力可不小呢。
那怎么对付这个调皮的“小怪兽”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首先呢,得对开采区域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清楚地层的情况,就像了解敌人的兵力部署一样。
然后呢,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它的威力,比如说加强支护呀,让巷道更结实,就像给房子加固一样。
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开采方法,让地层的压力慢慢释放,而不是一下子爆发出来。
咱们的矿工兄弟们在工作的时候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呀!就像在森林里走路要小心蛇一样,要随时留意有没有异常情况。
一旦发现有什么不对劲,可得赶紧撤呀,生命最重要!咱国家对冲击地压可是非常重视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它、对付它。
毕竟,矿工兄弟们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嘛!咱可不能让这些“小怪兽”随便撒野。
所以说呀,冲击地压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儿,咱们得重视起来,想办法把它制服,让咱们的矿工兄弟们能安安全全地工作,开开心心地回家。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是关系到很多家庭幸福的大事呀!大家说是不是呢?。
第一节冲击地压概述
![第一节冲击地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354e60b3186bceb18e8bb6a.png)
第一章冲击地压概述第一节冲击地压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一、冲击地压的概念冲击地压属矿井动力现象,是矿山压力的一种特殊显现形式。
可以概念为:矿山井巷和采场周围煤岩体,由于变形能的释放而产生的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简单地讲,冲击地压就是煤(岩)体的突然破坏现象。
它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
冲击地压在我国不同地域的煤矿和不同书刊中有不同的称呼,常见的有“冲击矿压”、“矿山冲击”、“煤爆”等。
在具体矿山地质条件下,矿井的开拓准备方式、开采方式及其工艺参数一经肯定,也就大体肯定了采场和巷道支架上的载荷特征和数值。
随着采掘工作的展开,采场和巷道周围岩石中可能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形和破坏进程,致使一系列矿山压力现象的发生。
这些进程的组合、范围和强度可能各不相同,采掘巷道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
有的巷道可以保留很长时间,而有的巷道掘出后很快就失去稳定性。
采场和巷道围岩的破坏规模和延续时间的不同是很大的,规模上可以是围岩产生破裂直至波及地表的大范围岩层移动;延时上可以是几周、几个月或几年的缓慢破坏,直至突然发生冲击式破坏。
破坏进程也是随着岩石的力学性质、地质因素和开采技术条件的不同而转变的。
因此,研究采场和巷道围岩破坏现象的实质,对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的矿山压力现象及其显现规律,诸如顶底板闭合、支架折损、冒顶、片帮和底鼓、围岩应力散布规律等,都带有必然的普遍性。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发生的特殊的矿山压力现象,例如,冲击地压、顶板大面积来压、煤和瓦斯突出、矿震等矿山四大动力现象,对生产及矿工安全都具有很大要挟。
这些现象具有突然发生的特点,呈现明显的动力特征,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主如果发生机理各异,其联系主要表此刻它们可以互为诱发因素,都具有动力特征,而且存在介于两种动力现象之间的“中间型”动力现象。
目前,上述动力现象等有关术语的运用已渐趋统一。
冲击地压的同义词有岩爆、煤爆、矿山冲击、岩石突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中常见的灾害,也是煤矿井下开采中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冲击地压发生时,围岩迅速释放能量,煤岩突然被破坏,造成暴风、冒顶片帮、支架折断、巷道堵塞、地面震动、房屋损坏和人员伤亡。
近几年来纵观200多年来冲击地压的研究历史,人们对这一动力现象已从表面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过渡到内在规律的揭示;从一般的认识发展到对发生机理的力学和数学论证,形成了各种理论或学说。
对冲击地压的预测和防治,也有了一套基本成熟的理论。
中国的冲击地压的现状如何,在下面会一一介绍。
1冲击地压的特点1.1冲击地压是井下煤岩体突然的、爆炸式的破坏,因此,又被称为“煤炮”、“岩崩”、“板炮”、“闷墩”等。
1.2发生过程暂短,象放炮一样,伴有巨大的声响和强烈的震动,震动波范围可达几km,时间却不超过十几秒钟。
1.3有时顶板瞬间明显下沉,顶板可能不昌落;有时底板突然开裂鼓起,甚至接顶;有时大量煤块从煤壁抛出,堵塞巷道,支架被破坏,人员遭受伤亡,破坏性很强。
1.4它与大面积老顶来压的区别是顶板可能不昌落。
发生前后瓦斯涌出量一般无明显变化,这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别,但它们可能互为诱发因素即大面积的老项来压或煤与瓦斯可能同时发生冲击地压。
2冲击地压机理2.1强度理论煤岩体破坏的原因和规律,实际上是煤岩体的强度问题。
20世纪30年代末期,广为流传的拱顶和悬臂梁理论对强度理论有了很深的理解。
拱顶理论认为,坑道周围岩体破裂而形成破碎岩石的拱顶区,由于岩石卸载,而使其邻区的岩体产生应力集中;悬臂梁理论认为,采场上方顶板以悬臂梁形式施加载荷于矿体,悬臂梁以煤壁为支点弯曲下沉,造成煤体边缘部分应力集中。
2.2刚度理论刚度理论是由库克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根据刚性压力机理而提出的。
认为试件的刚度大于试验机构的刚度时,破坏是不稳定的,煤岩体呈现突然的脆性破坏。
刚度理论实际上也是一种能量理论。
2.3能量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期库克等人总结了南非15年冲击地压的研究情况后提出,若随着采掘范围的不断扩大,矿体-围岩系统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消耗能量时,即产生冲击地压。
2.4冲击倾向理论实践表明,同一矿井在几乎相同的自然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有些煤层发生冲击地压,有些不发生。
这说明产生冲击地压的煤岩体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物理力学特性,决定于产生冲击破坏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煤岩介质的固有属性,称为冲击倾向。
冲击倾向采用相应的指标或指标组加以度量即冲击倾向度,产生冲击倾向的条件是介质实际的冲击倾向度大于所规定的极限值。
2.5失稳理论失稳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冲击地压是材料失稳的思想。
力学变形系统稳定性的判据,就是众所周知的狄里希锐准则,即取决于变形系统势能驻值的性质,也就是当系统势能有驻值时,对应于任何的应变场,势能П的一次变分为零,即δП=0。
当势能有驻值,并为极小值时,有系统势能二次变分大于零,系统为稳定的,即有δ2П>0。
如势能的二次变分为零,系统为随迂平衡,也可以看作稳定的,有δ2П=0。
如势能的二次变分小于零,则系统势能为极大值,系统为不稳定平衡,有δ2П< 0。
此时,若有扰动,变形系统发生失稳,也就是说发生冲击地压,这是能量形式的失稳准则。
3冲击地压预测方法冲击地压预测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基础。
目前,冲击地压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微震监测法、声波法、声发射预测法、电磁辐射法和重力法。
这里主介绍重力法和微震预测法的机理。
3.1重力法广泛用于矿山震动与冲击矿压的预测预报之中。
主要是确定在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区域,微重力异常曲线RB-GA趋向性的变化特征。
一般情况下,在发生震动与冲击矿压前,岩体的体积将会增加,从而使岩体的密度降低,微重力异常值RBGA将发生变化。
其变化趋势为T,该趋势的斜率估计量为A,见图1所示。
AMPi-1定义为Ti-1的振幅度。
它是RBGA曲线的梯度值,其变化对应着岩石密度梯度的变化,与岩层开采引起的应力变化具有简单的关系。
图1微重力异常的趋势及变化幅度AMPi-1增加时,对应着压力的集中,可以提前预计观测区域内岩层释放的能量。
AMPi-1减小时,对应岩层应力释放,卸压。
3.2精确微震预报法是根据微震的具体参数和数值,进行冲击矿压危险预报的。
精确微震预测冲击矿压危险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方法,其判据临界值很难确定。
在实际生产中主要是根据观测的资料,详细分析并找出明确表示微震与冲击矿压之间的关系式。
精确微震预测是以3个参数为基础的:第一,岩体中微震发生的大小;第二,岩体中应力变化或非稳定状态的变化;第三,考虑地层震动的情况下,地震力对井巷的作用。
而这些参数是依据实测资料得到的。
4冲击地压的防治4.1调整生产布局减少煤柱高应力区。
4.2开展冲击地压预测预报。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全矿冲击地压危险性分布状况、危险程度,在预测预报工作上进行了区域性和局部性预测预报。
预测方法采用钻粉法、电磁辐射法和矿压观测法。
4.3加大瓦斯抽放能力。
为了提高瓦斯抽放量,降低瓦斯压力,杜绝冲击地压引发瓦斯燃爆及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对瓦斯抽放系统进行了改造。
4.4煤体注水卸压。
从改变煤体的物理机械特性入手,对煤体进行静压、高压注水,以软化煤体和缓解应力集中,达到卸压的目的。
4.5超前卸压钻孔。
在冲击地压严重的煤掘工作面,实施超前卸压钻孔。
4.6深孔卸压爆破。
4.7提高综放面装备水平。
4.8改革巷道支护方法。
为了解决落后的T铁棚刚性支护抗冲击能力差的问题,对巷道支护进行改革,其形式有U型钢可缩支护、圆型支架、锚网支护、锚网和U型支架联合支护等;并在冲击地压较严重的巷道采用全长锚固支护形式,其抗冲击效果更为明显。
5我国冲击地压的现状5.1冲击地压的分布(下转第428页)冲击地压浅析肖新(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朱集西矿调度指挥中心,安徽淮南232001)【摘要】本文就冲击地压的特点、机理、预测、防治和我国冲击地压的一些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冲击地压;预测;浅析426(上接第426页)a:我国冲击地压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四个条带,即北纬26°、北纬34°、北纬39°和北纬42°附近区域的黑、吉、辽、京、冀、豫、鲁、皖、川、黔、湘、赣等12省市,其中辽、京、鲁、皖、黔等五省市发生冲击地压的煤矿较多。
b:矿冲击地压发生次数随开采深度的变化规律。
可见,冲击地压存在一个开始频繁发生的临界深度,即在小于此深度开采时,尽管也可能发生冲击地压,但都是零星的,当大于此深度开采时,冲击地压会频繁发生.c:时间分布也不同,不同的时期,发生冲击地压的频率不同。
5.2我国冲击地压分为三类煤体压缩型冲击地顶板断裂型冲击地压和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
a:煤体压缩型:包括重力和水平构造应力引起的两种,多发生在厚煤层开采的采煤工作面和回采巷道中。
震级一般不超过2级,但冲击地压发生后,突出的煤量较多,易造成设备破坏和人员伤亡。
b:顶板断裂型:由顶板岩石拉伸失稳而发生。
多发生在工作面顶板为坚硬、致密、完整且厚的岩体中采空区的大面积空顶部位。
牵涉范围广,释放能量大,发生强度高,一般震级在2~3级之间。
c:断层错动型:由断层围岩体剪切失稳造成。
发生在采掘活动接近断层时,受采矿活动影响而使断层突然破裂错动。
发生深度一般为800~1000m。
6结束语现在,我们寻找冲击地压成因时,有人说是煤层冲击,也有人说是顶板或底板冲击,对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仍然不太明朗。
而冲击地压发生时各岩层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各种冲击相互伴生,不能判定为某单一岩层导致的冲击,这种判定的产生都是由于到目前为止对冲击地压。
机理不清晰性给冲击地压的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考虑冲击地压时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东西。
在对我国冲击地压区域分布、深度分布及时间分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冲击地压的分类。
在寻找冲击地压机理和分类方面,我们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1]张弛,米晓薇,张绍朋.矿山冲击地压现状与几种解决方法的机理[J].煤炭技术,2008,10,27(10).[2]石长生.卸压钻孔在防治冲击地压区的实践[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1).[3]刘卫方,张荣玉.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综述[J].矿业工程,2006,4,4(2).[4]王庆阳,张德利,李国宏.冲击地压的发生与防治[J].煤矿安全,2002,7,33(7).[5]潘一山,李忠华,章梦涛.我国冲击地压分布、类型、机理及防治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11,22(11).[6]王淑坤.冲击地压机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10,15,增刊.[7]王长胜.浅谈冲击地压及防治技术[J].煤炭技术,2000,2,19(2).[责任编辑:周娜]●王蕾等对相山铀矿田中的沙洲矿床铀矿石中的萤石矿物进行系统流体包裹体研究。
通过对沙洲铀矿床-138m标高和-98m标高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沙洲铀矿床平均均一温度高于下庄铀矿田成矿期和成矿晚期的均一温度,但低于下庄铀矿田成矿早期均一温度。
沙洲铀矿床流体的平均盐度分别要高于下庄铀矿田成矿早期、成矿期和成矿晚期。
沙洲铀矿床的萤石包裹体平均密度与形成深度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沙洲铀矿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的规律性不甚明显,密度与均一温度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密度与盐度之间关系不明显。
沙洲铀矿床铀成矿平均深度分别是578m和537m,形成后遭受过较大规模的剥蚀作用,其剥蚀深度大约在190-240m之间。
张树明等对相山铀矿田西部的邹家山矿床矿石中的萤石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之间的关系呈抛物线型,密度与均一温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密度与盐度成正相关关系。
计算获得邹家山矿床-130m和206m标高铀的平均成矿深度分别是553m和65m,矿床形成后遭受一定程度的剥蚀,其剥蚀深度大约在65-150m。
黄锡强等对包裹体研究认为该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类型;成矿流体的盐度属于低盐度范围,推测其成矿流体来源既可能是来至于岩浆热液,也可能是变质热液或大气水热液;而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矿田成矿热水溶液的来源主要属于大气降水,并且已发生明显的“氧漂移”,也可能有少部分属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体;矿床的成矿流体C同位素的分析,又证明了其来源可能为大气降水、火成岩和地幔。
而根据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分析,再次证明了其成矿流体还与岩浆热液有关。
沙洲铀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并有岩浆水和地幔热液的参与,属于(中)浅层成矿类型。
杨水源等通过对相山地区流纹英安岩和流纹英安斑岩中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认为:相山流纹英安岩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相山大规模火山活动开始的时间应该为早白垩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晚侏罗世;以往对相山其他侵入杂岩年龄的确定还存在问题,应重新采用高精度的锆石U-Pb定年方法进行研究测定;相山流纹英安岩和流纹英安斑岩两者是同一期次不同阶段的产物,相山大规模的火山侵入活动可能是一次集中而短暂的活动;相山流纹英安岩和流纹英安斑岩可能是起源于基底早元古代-中元古代的变质岩的部分熔融,并且无明显地幔物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