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作品本体:文学文本层次论
作品本体:文学文本层次论作品本体:文学文本层次论20世纪的文艺美学关注艺术本体论,并在实在论方面走向艺术作品本体,坚持艺术作品的自主性(autonomy)。
在美学家们看来,目前美学研究中最大的疑难是不了解什么是艺术品,因此,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限以及艺术品与赝品的界限殊难确立,从而造成艺术欣赏和批评上的种种混乱。
因此,什么是艺术品,艺术品具有那些特质的问题,就成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推到艺术本体论的前台。
一、作品本体界定:艺术与艺术品整个艺术史,是一部关于感觉方式的历史,关于人类观照世界所采用的各种不同方法的历史。
——赫伯特·里德《现代艺术哲学》艺术作品是作者审美体验的对象化、物态化,是活的感性的符号化凝定形式。
它作为文艺本体的重要层次—一艺术的存在形式,是人的精神创造超越性存在。
艺术创造实质是有无之变。
即非存在向存在的转化,从无生命向有生命的转化,从而建立一个新生命、一个新形式、一个新世界。
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真正把握文艺本体和艺术作品本体的根本特性。
对艺术作品本体的重视,表明美学对艺术的研究已从外在研究走向内在研究。
人们普遍认为,那种传统的、历史的、道德的社会批评,大多从作品的创作者和作品所由产生的环境去寻求作品的秘密,尽管可以从作品与作品、时代背景、生活场景等方面了解其创作过程,但并不能更清晰地把握艺术作品本身的精义,因而大抵不过是对艺术作品本体研究的准备阶段。
这种游离于作品之外的外在研究引起20世纪美学家、文论家的不满,于是,作品本体论研究终于浮出历史的地表,成为一个当代热门话题。
1、作品形式分析20世纪初期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个独立自足体,它同作品以外的因素无关。
作家、读者、社会都是同作品无关的外在因素,不能用社会学、心理学等来研究文学。
文学作品就是运用语言技巧制作出来的语言体,因而只能用语言学特别是语音学来研究文学。
俄国形式主义诗学基本上是语言工艺学,注意的是语言的声音层次,最著名的形式主义代表雅克布逊把它称作是“功能音位学”。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三、审美意象的分类
(一)寓言式意象:
(二)符号式意象
思考问题
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 与典型 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5.本书所讲的“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 有何不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典型论在中国的发展:
“阶级典型”说 “共性与个性统一” “共名”说 “必然与偶然联系”说 “个性出典型”说 “中介 特殊”说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典型的美学特征:
(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三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一)什么是典型环境
狄德罗说 左拉说 黑格尔说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提出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社会现实关系的总情势” 一是现实关系的真实情况 二是时代的脉搏动向
(二)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典型性格在典型环境中形成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 的客观条件
◆典型环境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第三节
文学意境
一、意境的形成及界定
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的《诗品》
文本可分为三层:
文学话语层次
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意蕴层面
(一)文学话语层面
1)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 2)文学话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3)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
(二)文学形象层面 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
3)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4)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三)文学意蕴层面
王昌龄最早 使用“意境” 这个概念。
文学文本的三个层次
文学文本的三个层次
文学文本具有三个层次的表现形式:语言层面、文学形式层面和思想意蕴层面。
这三个层次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也是文学文本更深层次理解和研究的入口。
首先,语言层面是文字、语句及语言艺术形式等文字内容,语言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是文学文本中表达真理、感染人心的关键。
语言形式主要有现实叙述和寓言、拟人手法和借古讽今等,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
其次,文学形式层面分析的文体特征,主要有诗歌、小说、戏剧等。
文学形式具有强烈的艺术形式性和知识性,能够帮助人们去更广泛地了解文学文本,可以从结构体系和细节技巧等方面去解读作品,从而获得更充分的收获。
最后,思想意蕴层面,即文学作品表达的思想意蕴,也是文学文本创作的核心所在。
思想意蕴蕴藏着作者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可以从一些细节技巧中去查看作者的思想写作创作概念,努力弄清文学文本作者的思想内涵,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总之,文学文本的理解和研究,需要充分考虑文字、文学形式和思想意蕴三个层面。
在解读文学作品时,要把握到不同层次之间的细节关系,以全面浅显地把握作品的内容深度。
同时,文字形式和思想意蕴也是不容忽视的基本特征,也是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解入口。
此外,文学文本的理解和研究,还需要考虑到文字背景、批判论述和文学历史等方面的影响,不仅要把握文本内容,还需要注意文本
与读者之间的社会思想互动关系,以更深层次地理解文学作品。
综上所述,文学文本在研究分析过程中,语言层面、文学形式层面和思想意蕴层面是不可分割的三大层次,只有全面综合考量这三个层面,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文学文本的内涵。
第七章 文学文本层次
意三者是有先后次序的。 可见 言——象——意三者是有先后次序的。但 象 意三者是有先后次序的 他说的不是文学作品,而是卦辞。 他说的不是文学作品,而是卦辞。真正将这种层次 当作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当作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第 第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夜行黄沙道中》 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七八个星天外,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正常语序应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正常语序应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第 第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如歌中所唱: 如歌中所唱: “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这里的前一个“悲伤” 这里的前一个“悲伤”和“幸福”就是名词用作动 幸福” 词。
又如顾城《我和你》中的诗句: 又如顾城《我和你》中的诗句: 垂帘,静静的垂帘 垂帘, 安静着无数无数 黄金的叶片。 黄金的叶片。
其中 “安静”是 安静” 形 容词用作动词。 容词用作动词。
第 第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黑 格 尔
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 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 中认为: 中认为: 一件艺术品,我们首 一件艺术品, 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 我们的东西, 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 它的意蕴和内容。 它的意蕴和内容。
第 第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作品的本文有三个层次:
如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把琴声写成: 如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把琴声写成: 昆山玉碎凤凰叫,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芙蓉泣露香兰笑。
童庆炳文学理论笔记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9
童庆炳文学理论笔记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9第十章文学典型与意境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言语、形象、意蕴三层次201 答:文本可分为三个层面: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一)文学言语层面:文学言语层面,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由于这是由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言语系统,所以这个系统中的“言语”总的说来已与一般言语有了明显的不同。
文学言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走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必须加以说明。
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就文学活动而言,人们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艺术世界。
艺术世界作为一个幻象的世界,它的逻辑与现实世界的逻辑不同。
文学言语也不同于普通言语。
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而文学言语则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都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例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月是故乡明”等,明显地违反客观真实,但因它不是“外指性”的,而是内指性的,即指向诗中特定的情境,它表达的重点已经不是客观实在事物,而是这些事物在入们内心世界即心理时间和心理空间里引起的体验,只要符合诗意逻辑中显现的人类体验的真实就行了,而不必再受外部世界的局限,所以它们是佳句。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人类的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
普通言语,侧重运用它的指称功能。
而且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普通言语越来越走向抽象,指称功能大大增强,而表现功能也因渐渐脱离实际语境、与人的情感生活的分离而受到削弱。
相反,文学言语则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文本:“文本”(text ,又称本文),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典型环境: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意境: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审美意象:审美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它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与典型、意境一样,属于艺术至境的高级形态之一。
1.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①文学言语层面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这是由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言语系统。
文学语言与一般语言的不同:文学言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必须加以说明。
第一,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
普通言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文学言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
第二,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
第10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1.文本的含义“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2.关于文本层次问题的研究(1)“言、意、象”三国时期的经学家王弼,在对《周易》进行诠释时,详明地理清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王弼看来,“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
人们首先接触的是“言”,其次“窥”见的是“象”,最后才能意会到由这个“象”所表示的“意”。
(2)黑格尔在西方真正把作品由表及里的构成观当做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是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和内容。
黑格尔把“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称为“外在形状”,它的作用是“能指引到一种意蕴”。
(3)英伽登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①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②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③第三层面是多重图式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影,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④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
英伽登有时又补充说,在某些文学文本中,还可能存在“形而上的特质”。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1.文学言语层(1)含义文学言语层,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2)特点①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②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文学言语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③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自动化”言语,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语言。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凡是在文学史上可以称为典型的文学形象, 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莎士比亚的《哈姆雷 特》于1601年问世.几百年过去了,从西方演 到东方,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林黛 玉已从古代“活”到现代,阿Q已从东方步人 西方,文学典型总是这样没有国界, 超越时空,而富于永久的艺术 魅力。
然而这颗心仍出自肉眼凡胎支配的世俗环境, 便给这颗心打上了历史的社会的烙印。这使她 既有贵族少女的孤僻、乖张,又有着世俗女子 的软弱和小性儿。这就使她的恋爱史,几乎成 了不断的拌嘴、误解和流泪的历史;使她的叛 逆和反抗多存在于心灵的领域,并很难冲破封 建礼教的规范,因而只能是无济于事的仅以眼 泪和生命相拼的反抗。然而林黛玉灵魂的这一 面,从艺术上看,无疑又增添了林黛玉性格的 悲剧美,表现了性格的多侧面,以其性格的世 俗性与非世俗性的矛盾,拓展了生命的张 力.更显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而具有无穷 的艺术魅力。
B典型人物对典型环境具有反作用, 他能改变环境,影响各种社会关系。
如《失街亭》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 事:国家正处在用人之际,为了严明军纪却 不得不……,作者依然,全无游戏之笔。 《红楼梦》“黛玉病死”一节中,凄苦的环境、 临终遗言,都是符合黛玉性格的,同时也含 有曹雪芹对贾府黑暗的鞭挞。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纵观中外文学史,不朽的艺术典型 形象都是在典型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 来的。
《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就是环绕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她自小 多读诗书,才思聪慧,幼年失去母亲,礼 教的约束相对较少。寄居贾府之后,由于 贾府所需要的却是宝钗那样的女性,客观 环境与她自由的个性发生了强烈的冲突, 环境对她犹如“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 剑严相逼”。大观园中寄人篱下的环境, 就造就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的性格;多愁 善感的林妹妹,不可能出现在梁山泊聚义 厅那样的环境中。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章节题库-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圣才出品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一、填空题1.从文学作品的文本共性入手,由表及里可把文本分为三个层面,即______、______、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解析】文本层次是在西方文本层次论启发之下,立足于中国古典文本层次论建立的结构之学。
它从文学作品的文本共性入手,由表及里地把文本分为言、象、意三个层次,即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2.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最基本的两个结构层次是______和______。
[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案】语音层;意义层【解析】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是由四个异质的层次——语音层、意义层、再现客体层和图式观相层——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
语音层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层次,是意义构成的质料基础。
意义层是文学作品结构整体的核心层次,语句意义和整个意义单元层构成了文学作品的一个单独的质料层,它为整个作品奠定结构框架,其他层次都要受到该层次的决定性制约。
二、名词解释1.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是现代美学对文本的分类。
狭义的文本专指纯粹语言研究中大于句子的语言组合体,在中文中也被译为话语。
对语言学家来说,文本指的是作品的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
文本可能只是一个单句,例如谚语、格言、招牌等,但比较普遍的是由一系列句子组成。
文本和段落的区别在于,文本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系统。
广义的文本是指任何在时间或空间中存在的能组织体,如乐曲文本、舞蹈文本等。
它是一个单独表意系统实现的独一无二的文本;表现某一系统或代码的非独特的文本类别,如电影文本、诗歌文本等;为各种表意活动和能指生产活动提供原初条件的本体论意义的文本。
2.文学典型[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本”(text):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1、中外有关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的传统:《周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王弼:《周易略例》“夫象者,出意者也。
言者,明象者也。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黑格尔:分为“外在形状”,和“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英加登:声音层面,意义单元的组合层面,小说家的“世界”,“观点”层面,“形而上性质”的层面。
2、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①文学言语层面,这是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
内指性,这是说文学话语并不直接指向语言以外的外部世界 , 而是往往返身指向语言的内在世界本身;心理蕴含性,与普通话语侧重于运用语言的内在职功能而削弱其表现功能不同,文学话语则突出其表现功能,从而蕴含着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和想象等心理体验,正是这样,文学话语比普通话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阻拒性,阻拒性话语可能不符合语法,打破了某些语言的常规,甚至还不易被人所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
②文学形象层面,即读者经过想像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四组特征)【小结:文学形象有三种高级形态: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有如下美学特征:特征性和艺术魅力。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有三个基本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
文学意象这里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有四种基本特征: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和抽象性。
文学作品文本基本层次及文学形象理想形态
文学作品的文本基本层次 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中国古代文本层次论:言-象-意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 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 著。” ——王弼:《周易略例》
文本意蕴层的特点
• 1、意蕴层是文本的实质、核心和灵魂,包括了形 而下的本事意蕴(《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历史悲 剧)和形而上的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红》透 出的人生、人类的苍凉悲怆,《登幽州台歌》的历 史感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人 事豁达)。
• 把文学文本分为内容和形式作法往往会掩 盖文学的特点,甚至造成混乱。黑格尔认 为: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 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
• 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次的、含有审美意味 的、开放性的语言符号系统。பைடு நூலகம்
• 文本独立性的根据在于文本的符号特点。 • 文本的“符号性”:构成文学文本的各种因素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 文学言语层面 • 文学形象层面 • 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作品的文本基本层次 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一、文学言语层面
• 内指性 • 心理蕴含性 • 阻拒性
杜 甫
文学作品的文本基本层次 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文学理论 十 名解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2、特征化: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即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种人物关系,高明的作家可以通过特征化使之变为传世之作。
3、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意象的空间。
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4、意象: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5、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6、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这个系统中的言语与一般的言语有明显不同:作为文学言语,它不但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还具有内指性、心理蕴含性和阻拒性。
因而它是一种审美性的语言。
7、文学形象层面: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它具有如下特征: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8、文学意蕴层面: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它一般又可以分出三个不同的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层。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章节题库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圣才
第10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一、填空题1.从文学作品的本文共性入手,由表及里可把本文分为三个层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解析】本文层次是在西方本文层次论启发之下,立足于中国古典本文层次论建立的结构之学。
它从文学作品的本文共性入手,由表及里地把本文分为言、象、意三个层次,即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2.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最基本的两个结构层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
(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案】语音层;意义层【解析】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是由四个异质的层次——语音层、意义层、再现客体层和图式观相层——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
语音层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层次,是意义构成的质料基础。
意义层是文学作品结构整体的核心层次,语句意义和整个意义单元层构成了文学作品的一个单独的质料层,它为整个作品奠定结构框架,其他层次都要受到该层次的决定性制约。
二、名词解释1.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是现代美学对文本的分类。
狭义文本专指纯粹语言研究中大于句子的语言组合体,在中文中也被译为话语。
对语言学家来说,文本指的是作品的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
文本可能只是一个单句,例如谚语、格言、招牌等,但比较普遍的是由一系列句子组成。
文本和段落的区别在于,文本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系统。
广义文本是指任何在时间或空间中存在的能组织体,如乐曲文本、舞蹈文本等。
它是一个单独表意系统实现的独一无二的文本;表现某一系统或代码的非独特的文本类别,如电影文本、诗歌文本等;为各种表意活动和能指生产活动提供原初条件的本体论意义的文本。
2.典型(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典型是指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而又具有极其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十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2)文学话语心理蕴含性。 人类的语言符号,一般有两个功能: 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普通话语指 称功能增强,而表现功能削弱。 文学话语的表现功能增强。文学话 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 想象等心理体验,比普通话语更具 有心理蕴含性。
(3)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 所谓“陌生化”是与“自动化”相 对的一个概念。“自动化”的语言 是指那些因读者过分熟悉而不再引 起注意的语言。 这种“自动化”的 语言看似形象、生动,实则因陈旧 而失去了魅力。文学语言就是要力 避这种语言的“自动化”现象而追 求语言的“陌生化”效果。
2、文学形象的特征: (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客观的:文学形象是客观现实的反 映; 主观的:文学形象渗透了作家的理 想、感情和愿望。
( 2 )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一方面文学形象是假定的: 另一方面文学形象是真实的: 文学形象来自生活,能使人联想起生 活,使人感到比生活本身更加真实。 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存在的 前提条件。 文学形象的假定性必须与真实性相 结合,要做到“合情合理”。
(一)文学意蕴层面
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 内容,属于本文结构的纵深层次。可 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 1、历史内容层: ①形象本身包含了一定的社会历史内 容。如《水浒传》。 ②形象本身暗示了一定的社会历史内 容。《乐游原》
2、哲学意味层: 通过形象引发读者对宇宙人生的普 遍规律进行形而上的思考与概括。 就是所谓的哲学意味。 3、审美意蕴层:是指本文给予读者 的审美感情、审美享受。
( 3 )文学形象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文学形象是个别、独特的,同时个 别、独特的形象又要反映出普遍和 一般,达到“以少总多”的艺术效 果。如果文学形象不能反映出普遍 和一般,文学形象就成为恩格斯所 批评的“恶劣的个性化”。
文学文本的三个层次举例说明
什么是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答案解析
(1)文学文本:文学文本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
(2)文学文本的三个层面:
第一,语言层,是由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外观,包括语音与语义两部分,其作用是将审美意识符号化,使之成为一种现实的、可以传达与接受的审美信息;第二,现象层,是文学文本的内容,即由文学文本的语言描绘所构成的形象体系,它在文学文本中占有核心地位。
叙事类文本的现象层体现为行动的人物、发展的情节和变换的环境,抒情类文本的现象层主要体现为连贯流动的情感对应物。
第三,意蕴层,是文学文本的蕴涵所指,即现象层所蕴含的审美意识。
它是文学文本以及文本形象的灵魂所在。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历史内容层
陈忠实 史诗般的《白鹿原》
(三)文学意蕴层面
• 1、哲学意味层 • 艺术史以形而下的形式表
现形而上的内容
• 亚里士多德《诗学》: “写诗这种活动更富于哲 学意味。”
• 陶渊明《饮酒》
哲学意味层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特征与总特征:局部的特征要为总特征服务,成为突出形象总特征的有机 构成部分,这是文学典型的重要要求。因此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形象的总特征,二是构成总特成的局部特征。
(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文学典型特征性的层次 :
1、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像薛宝钗的“世故圆滑”,像王熙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三)文学意蕴层面
历史内容层 哲学意味层 审美意蕴层
(三)文学意蕴层面
• 1、历史内容层 • 文学再现现实世界,文学
是百科全书、历史风俗画 卷、历史的镜子
• 小说如《水浒传》、《三 国演义》、戏剧如《茶 馆》,诗歌如《长恨歌》。
• 陈忠实《白鹿原》
唱!”
———郭沫若《凤凰涅槃》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二)文学形象层面
• 读者经过想像和联想而在头
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 的生活图景
1、层次: (1)语象 (2)心象(影、情、理) (3)幻象
2、特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 一般的统一,确定与不确定 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一.名词解释:
1、文本: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的审美结构。
2、文学言语层面:内涵: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3、文学形象层面:内涵: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像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4.文学意蕴层:所谓文学意蕴层,是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本文结构的深层内容和意味。
5、哲学意味层:指通过具体事物对对宇宙人生的形而上的思考,即在诗意描绘中启发人产生对于人生、宇宙、生存等问题的思索、领悟。
6、审美意蕴层:是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愉悦感(形象引发的单纯的美感体验)。
对于美的感悟、体验:自然美、人生美、人性美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重点:1、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人物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重点:2特征性《化》:就是通过以具体、生动、独特外在形象所表现的丰富、深刻的内在本质。
3:典型环境:是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重点:4意境的定义: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
它与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5.韵味无穷:指由艺术作品的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6.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指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7、重点:审美意象:就是充分表现审美理想的意象,是高级形象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8、哲理:人类能够取得与自然的和谐却难以消除同类间的隔膜,并且无声地呼唤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互相信任、和谐融洽。
叙事性作品
1、叙事的含义:最早的叙事文学是原始社会中通过口头流传的神话和史诗。
如荷马史诗就是叙事体史诗。
叙事(narration)的涵义:是用话语虚构社会事件的过程。
2、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黛玉葬花,作品中的事件可分为若干层次:系
列事件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着一定的作用: 1.推动情节的事件;2.塑造形象的事件。
3人物: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
人物同时具有“行动元”和“角色”两重特性,但这两重特性并不总是相互吻合。
有时一个行动元由几个角色担任。
4、
行动元、“角色行动元: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
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角
色”:是指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5、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属于历时性向度: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属于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6、行动是推动事件进展的直接原因,对叙事内容的分析有重要意义。
行动基本逻辑的三段式: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
7、故事时间、文本时间:故事时间: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文本时间(叙事时间):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
8、顺叙:按照故事内容的次序前后衔接,故事就这样随着事件的发展一步一步地讲下去。
这样的叙述就是顺时序叙述,也叫顺序。
9、插叙:在顺时序叙述的中插入一段或几段与上下文的时间、因果关系不连属的故事内容,使主要的故事进程造成暂时的中断和延宕。
10、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叙述视角通常由叙述人称决定,传统的叙事视角研究一般根据叙述人称来划分: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
11、叙述者的声音包括:“独白”式叙述和“复调”式叙述。
(1)“独白”式叙述。
发自同一个叙述者声音的叙述方式称为“独白”式叙述方式。
(2)“复调”式叙述:在同一个叙事中并行着两个甚至更多的声音的叙述方式被称为“复调”式叙述。
12、叙述接受者:作者在作为叙述者讲述故事时,心目中必然要有一个潜在的叙述接受者。
理想的接受者=隐含的接受者(隐含的读者),与实际的接受者(现实的读者)不同。
真实的读者不可能完全达到这种理想接受者的理解,尤其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由于语境的差异,与隐含的理想接受者之间存在更大距离。
真实读者与隐含的接受者之间的差异导致了误读的可能。
抒情性作品
1、抒情:由古希腊文中的七弦琴一词演变而来。
原指一种由七弦琴伴唱的抒情短歌,后来发展为意指一种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文学类型。
抒情就是通过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的表现感情。
2、抒情性作品:通过特殊的话语组织、以表现作者个人内心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
3抒情内容:是指文本所表现的某种特定的情感过程和意义。
抒情内容和相应的抒情话语是构成抒情性作品的两个基本要素。
4、抒情话语:以表现功能为主,具体表现为强调话语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
为了强调语言的表现功能,抒情诗人常常要对普通话语系统进行改造,甚至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创造出极富表现性的抒情话语。
抒情话语的表现功能与“诗家语”或“陌生化”手段。
(即前面的“阻拒性”)
5、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抒情性作品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结构要素,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