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脑梗死是指因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不足的病情。

对于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及时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以下是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体温、心率、呼吸等。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和口唇颜色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和咳嗽困难等问题,护士应为其保持清洁的气道,防止呼吸道阻塞。

定期转身或改变体位可以帮助预防因分泌物积聚引起的呼吸问题。

3.心电监测: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护士应进行心电图监测,了解心脏功能情况,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4.保持液体平衡:恢复或维持体液平衡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士需根据患者的体重、尿量、出汗情况等,合理安排液体摄入和排出。

5.饮食护理:脑梗死患者一般需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

护士应协助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摄入营养物质,避免摄入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

6.管理疼痛:脑梗死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肌肉疼痛等不适感。

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部位,并根据医生的处方合理给予相应的药物镇痛。

7.皮肤护理:长时间卧床易导致褥疮的形成。

护士应定期翻身或帮助患者改变体位,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同时,护士还需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发现红肿或其他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8.预防血栓形成: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和肢体活动减少,易发生血栓形成。

护士应协助患者进行袜子、药物等抗凝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9.促进康复:康复是脑梗死患者重要的一环。

护士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职业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10.心理支持:脑梗死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士应给予患者积极健康的心理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信心。

除了以上的护理常规,护士还应做好患者的家庭教育工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脑梗死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以减少病情的恶化和复发的风险。

007-脑梗死护理常规

007-脑梗死护理常规

七、脑梗死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卧床休息,症状稳定后,患者即可开始早期康复锻炼。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含丰富维生素。

有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患者,给予鼻饲流质。

3.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4.用药观察:病人常联合应用溶栓、抗凝、脑代谢活化剂等药物治疗,应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遵医嘱用药。

(二)对症护理1.躯体活动障碍(1)生活护理:可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确定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根据自理程度给予相应的协助。

卧床及瘫痪病人应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屑,减少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瘫痪病人垫气垫床或按摩床,抬高患肢并协助被动运动,必要时对骶尾部及足跟等部位给予减压贴保护,预防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帮助病人建立舒适卧位,协助定时翻身、拍背;每天全身温水擦拭1-2次,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增进睡眠;病人需在床上大、小便时,为其提供方便的条件、隐蔽的环境和充足的时间;指导病人学会和配合使用便器,便盆置入与取出要动作轻柔,注意勿拖拉和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鼓励和帮助病人摄取充足的水分和均衡的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者可适当运动和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预防肠胀气,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口腔卫生,每天口腔护理2-3次,保持口腔清洁;提供特殊的餐具、牙刷、衣服等,方便和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如厕、沐浴和穿脱衣服等,增进舒适感和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求。

(2)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应考虑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能、疾病性质及程度,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持续时间、运动频度和进展速度。

瘫痪病人肌力训练应从助力活动开始,鼓励主动活动,逐步训练抗阻力活动。

当肌力小于2级时,一般选择助力活动;当肌力达到3级时,训练患肢独立完成全范围关节活动;肌力达到4级时,应给予渐进抗阻训练。

训练前应告知病人并帮助做好相应准备,如合适的衣着、管路的固定等。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塞,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临床上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主要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或偏盲。

观察要点:1、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是否再次出现偏瘫或原有症状加重等,是否继发新的梗塞灶、颅高压、脑疝及合并颅内出血。

2、有无肢体血运障碍、皮肤肿胀、发绀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

3、久服阿司匹林是否有胃肠道反应或溃疡病表现。

护理措施: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急性期减少探视、应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脑部血液循环,防止脑水肿。

恢复期可采取舒适的主动体位。

2、急性期病人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限制钠盐摄入。

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饮食物时不宜过急,遇呕吐或咳时应暂停止,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昏迷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饮食。

恢复期病人予以低盐、低脂、清淡、适量高维生素、蛋白质、高纤维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降低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3、规范化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药物治疗。

服用普通阿司匹林治疗时,可引起不易察觉的胃肠道反应,宜在饭后服,拜阿斯匹林宜在晚饭前半小时服,如出现皮肤淤斑、鼻血及牙龈出血等,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降脂类药物如辛伐他汀宜在睡前服用。

4、应用溶栓、抗凝药时应严格注意药物剂量,有无出血倾向等。

5、安全护理:对意识障碍者和躁动不安的病人应加床栏,以防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下床活动时应有陪人在旁看护,且避免穿拖鞋,活动时注意周边环境是否安全6、心理护理:脑梗塞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起病多突然,致残率高,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精心照料患者,多安慰和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使其自觉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康复锻炼:发病24-48小时后,病情基本稳定可及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进行按摩、被动活动,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帮助尽早康复。

【实用】-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实用】-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护理评估】1.病史:1.1 起病情况:询问起病的时间、方式、有无伴随症状。

1.2 病因和危险因素:了解病人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3 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过度摄入钠盐、动物脂肪等不健康生活习惯。

2. 身体评估:2.1 观察有无意识障碍、呕吐,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T、P、R、BP的情况。

2.2 有无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吞咽困难、失语等。

3. 辅助检查:3.1 血液检查如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肝功、肾功、电解质等。

3.2 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T、MRI等异常改变。

3.3 TCD检查有无大血管的闭塞及脑动脉硬化。

4. 心理社会评估:评估病人是否恐惧、焦虑、绝望;家庭环境及经济状况;家属对患者的关心支持程度,是非有能力照顾患者。

【主要护理问题】1. 躯体运动障碍2. 吞咽障碍3. 语言沟通障碍【护理措施】1.急性期卧床休息,头部不宜过高,以利于脑部血液供应。

2.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肌力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3.保持呼吸道通畅,防误吸。

肺部感染者,定时更换卧位、拍背、吸痰,防止痰液坠积。

4.应用溶栓抗凝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黑便、牙龈出血、皮肤青紫瘀斑等。

5.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6.进低盐低脂低糖易消化饮食,多食含粗纤维食物,防止发生便秘。

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饮食。

7. 偏瘫的护理:7.1 备气垫床、护栏架、翻身枕、小软枕。

7.2 告知病人及家属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7.3 痉挛期:7.3.1 保持偏瘫肢体良肢位。

7.3.2 协助和督促病人床上的桥式主动运动、十字交叉握手。

7.3.3 协助患肢进行主动、被动运动。

7.3.4 教会家属协助病人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4 痉挛后期:7.4.1 鼓励病人主动运动。

-脑梗死护理常规96282

-脑梗死护理常规96282

脑梗死的护理一、概述: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致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60%~90%。

发病率为110/10万。

临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二、三、脑血酸的形成:是指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血管腔变狭窄,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以致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偏瘫、失语)。

四、病因:1.最常见的是脑动脉粥样硬化。

2.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动脉炎。

3.少见有胶原系统疾病、先天性血管畸形、巨细胞动脉炎、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高凝状态等。

4.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五、发病机制:睡眠血管壁病变失水血压下降↓休克血流缓慢→血栓形成→脑梗死心力衰竭血粘度增加↑心律失常血凝固异常栓子脱落栓塞红细胞增多症六、病理改变1.6h内组织改变不明显,可逆。

2.12~24h后脑组织肿胀、变软、灰白质界限不清。

3.7~14天后脑组织软化、坏死并开始液化。

4.3~4周后坏死组织被吞噬、清除,机化修复。

5.缺血半暗带:1)中心坏死区神经细胞已经死亡,半暗带由于部分侧支血液供应,其损伤可逆。

2)及时恢复血流,恢复半暗带细胞的代谢功能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

七、临床表现1.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

男性稍多于女性。

2.通常可有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约25%的病人病前曾有TIA史。

3.起病形式:多数在安静休息时发病,部分于睡眠中发生,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瘫痪。

通常在1~3天内病情发展达到高峰。

4.常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失语、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八、临床类型1.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超过24h,但在1~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

2.完全型:起病6h内病情达高峰,为完全性偏瘫,病情重,甚至出现昏迷,多见于血栓-栓塞。

大面积脑梗死护理常规

大面积脑梗死护理常规
大面积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 孔变化。 (2)观察有无饮水呛咳、吞咽 困难、咀嚼无力。 (3)观察有无呐吃或失语。
二、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二)用药护理
(4)观察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或
感觉缺失。 (5)观察特殊用药反应:溶栓 药物、抗凝剂、脱水剂等。
(三)症状护理
(四)心理护理
一般护理
(1)休息与卧位: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头位不宜过高。
(2)安全护理:偏瘫者使用床档。行走不稳者有人扶走。感觉障碍禁用电 热毯、热水袋。烦躁不安者正确使用约束带。 (3)保持呼吸道通畅:长期卧床者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口咽部滴药,吸 痰。 (4)饮食护理:进食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鼓励多饮水、多
食富含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
(5)生活护理: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
清洁,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做好大小便护理。
用药护理
(1)使用溶栓抗凝药物,应严格把握剂量,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
间,观察有无皮肤及消化道出血倾向。如:黑便、牙龈出血、皮肤青紫瘀 斑等。
(2)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如尼莫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时,应监测血压 变化,控制输液速度(小于30滴/分),注意观察有无头部胀痛、颜面 部发红、血压降低等,出现以上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症状护理
(1)偏瘫:置肢体于功能位,使用体位垫、气垫床、防旋鞋等。早期进行 被动活动按摩,稳定后,应鼓励病人做主动锻炼,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2)失语: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命名性失语。 应鼓励并加强语言功能的锻炼。从简单的发音诱导病人。 (3)吞咽困难: ①鼓励能吞咽的患者进食。提供充足的进食时间。选择软饭、半流或糊状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肌力、言语及吞咽功能等。

2、评估有无脑卒中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3、有无跌倒坠床的风险。

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一周内以卧床休息为主,以利脑部血液供应。

2、饮食护理:保证营养及水分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清淡饮食。

昏迷者暂禁食,48小时后遵医嘱予以鼻饲流质。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在发病24小时内,为改善缺血脑组织的灌注,维持较高的血压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只有当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时,才需要降低血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24小时-7天)一般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较为适宜,病情较轻时可以降低至160/90mmHg以下。

发现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加重等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药物护理:脑梗死的患者常联合应用溶栓、抗凝血、血管扩张药及脑代谢活化药等治疗,使用血管扩张药应注意血压的变化,血压偏低时应及时告诉医生。

用溶栓药及抗凝药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征象;使用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时,应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5、预防护理(1)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容易发生呼吸道、泌尿系等感染和压疮,应加强口腔、皮肤、会阴部护理,预防感染和压疮;采取适当的体位,经常翻身叩背及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2)早期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3)高龄、严重瘫痪和心房颤动均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同时DVT增加了肺栓塞的风险。

应鼓励患者尽早活动,下肢抬高,避免下肢静脉输液。

对有发生DVT和肺栓塞风险的患者可给予较低剂量的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首选低分子肝素。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康复治疗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增强患者生活自理的信心。

2、生活起居有规律,避免精神刺激、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护理常规

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护理常规

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言语及肢体活动变化,注意有无咳嗽、腹痛、肢体痛等新的栓塞表现。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瘫痪肢体功能位;烦躁不安或抽搐者注意观察发作的部位、次数和时间,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并适当约束。

3保持呼吸道通畅,予吸氧,及时吸痰,防止缺氧窒息;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患者加强气道护理和呼吸肌功能锻炼。

4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5给予富有营养、高蛋白质、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评估吞咽功能,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鼻饲。

6做好患者及家属心理安慰,缓解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

7做好患者皮肤和口腔护理,预防发生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及口腔感染;做好大小便的管理,防止泌尿系感染及失禁性皮炎。

8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床、下肢深静脉血栓、误吸等危险因素,落实安全护理措施。

9指导患者出院后戒烟、限酒,遵医嘱用药,坚持有氧运动。

对有TIA发作史的患者,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避免突然转动颈部,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注意保暖,外出时有人陪伴。

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及早帮助失语、吞咽困难患者语言功能及吞咽训练。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人:陈** 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脑梗死护理常规范文

脑梗死护理常规范文

脑梗死护理常规范文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具有突发性和危险性,患者在发病后需进行及时的抢救和护理。

下面是脑梗死护理的一些常规措施:1.保持通畅的呼吸道:脑梗死患者往往存在吞咽和吐咯痰液困难的情况,容易造成气道堵塞。

应保持患者的头部低垂位,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的通畅。

2.观察生命体征:护理人员需要经常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出现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维持稳定的体温:脑梗死患者易出现体温异常,既可高热又可低体温。

对于高热的患者,应及时给予退热药物;对于低体温的患者,应给予保暖措施。

4.保持血糖平稳: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对于预防脑组织进一步损伤非常重要。

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内。

5.床位护理:脑梗死患者床位应保持平整,使其处于半坐位或侧卧位,以降低颅内压。

同时,床单、被褥要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6.饮食护理:脑梗死患者的饮食应以易消化、低脂、低盐、高纤维为主,每天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有助于恢复身体功能。

同时,要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7.心理护理:脑梗死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避免过度焦虑。

可以进行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帮助患者缓解压力。

8.导尿护理:脑梗死患者可能存在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情况,需定时进行导尿,保持尿液排出通畅,以防感染。

9.预防并发症: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的呼吸状态、皮肤血栓形成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0.运动康复:患者逐渐恢复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适当的运动康复方案。

脑梗死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以上提到的护理措施仅为一些常规操作,具体的护理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定制。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以及与家属的协作,共同为患者的康复付出努力。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1.执行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头部禁用冰袋。

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者,瘫痪
肢体可早期做按摩或被动活动。

3.保持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新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注意防止烫伤.坠床等意
外等情况的发生。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对意识不清不能自行翻身者,要定
时翻身扣背,同时鼓励患者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含丰富纤维素,维生素。

饮水呛咳者可给糊状饮食,
不能进食者,应及早鼻饲饮食。

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

6.注意皮肤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褥疮的发生。

7.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

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8.应用抗凝溶栓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则应通知
医生处理。

9.做好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

10.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加强康复训练,及早帮助失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
语言吞咽功能训练。

健康指导:
1.患者宜进食清淡饮食,避免过度疲劳,戒烟.限酒。

2.告知本病的康复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指导做
瘫痪肢主动及被动运动,坚持语言功能训练。

3.患者起床.起坐或低头等体位变换时动作要慢,转头不宜过猛,洗澡时间不宜
过长,气候变化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4.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冠心病.肥胖病等。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概念】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

【临床特点】急性起病,可有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医疗目标】最大限度争取神经细胞存活,缩小梗塞面积,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护理目标】1.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患者和家属掌握语言、瘫痪肢体的康复锻炼。

【护理问题】1.躯体移动障碍与神经肌肉受损有关。

2.语言沟通障碍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失语、面瘫等有关。

【专科评估】1.言语是否清楚,能否与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2.主观上对疾病的反应是焦虑、悲观,还是平静。

3.日常活动是否受限。

【护理措施】1.常规护理1.1 心理护理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卧位平卧位,以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

1.3 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1.4 饮食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瘫痪肢体的护理2.1 避免患肢受压,勿对患肢进行冷敷和热敷,以防冻伤和烫伤。

2.2 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以防静脉血栓的发生。

2.3 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施以相应的康复锻炼,减少后遗症。

3.3.病情观察3.1 观察血压的变化:血压过高或过低都要通知大夫,给予相应处理。

3.2 观察病情的变化:语言、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活动、肢体功能等有无变化。

【健康教育】1. 环境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空气清新的环境,保证患者的身心能得到充分的休养。

2.饮食指导2.1 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2 戒烟酒。

3.日常活动3.1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2 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其自我照顾能力。

4.心理指导: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多与大家交流,减轻精神压力。

5.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5.1 教会家属协助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

5.2 提醒病人避免诱发因素,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定期进行复查。

【危重期的观察及处理】1.观察1.1 注意生命体征及睡孔、意识的变化。

脑梗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梗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梗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轻症患者可嘱卧床休息,病情危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退行性疾病患者应鼓励其下床做适量活动。

长期卧床者做好压疮预防及护理,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防止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等发生,防止关节变形僵硬挛缩。

协助患者床上移动、翻身叩背及指导有效咳嗽,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饮食护理: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根据医嘱及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宜低盐、低糖、低脂,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蛋白饮食。

轻度吞咽困难者给予流食或半流食,以果冻状食物为宜,避免呛咳误吸。

昏迷及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饮食。

3.病情观察:根据护理级别按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变化,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留置胃管、尿管期间做好管路护理。

4.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应用抗凝药物期间,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应用尿激酶溶栓者,观察有无寒战、高热等过敏反应。

5.基础护理:根据护理级别和患者的自理能力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保持头发、面部、口腔、指甲、会阴、足部、全身的清洁,协助大小便、更衣,做好生活护理。

鼓励患者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协助床上使用便器,失禁患者给予失禁护理。

6.专科护理:评估患者的专科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专科护理,如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吞咽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等。

7.安全护理:定期进行压疮、跌倒/坠床的评估,高危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如启用气垫床、减压贴保护,加强翻身拍背,拉好床挡,保护性约束等,确保患者安全。

8.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避免刺激和损伤患者的自尊,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沟通,勤交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病区环境、探视及陪护制度和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等,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按医嘱给予饮食,戒烟、戒酒。

3、患者恢复期可下床活动,病情危重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的变化,评估患者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及其特点,有无脑疝形成。

5、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做好患者健康指导。

6、凡有意识不清、定向障碍、精神症状及癫痫病史者,应加床栏,防止坠床。

必要里加约束带。

7、保持呼吸道通畅。

帮助或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排出痰液。

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对神志不清、反射减弱者应及时吸痰并报告医师,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8、保持大小便通畅。

留置导尿管者,每4小时放尿1次。

尿引流袋按要求更换。

便秘超过3天者给予缓泻剂。

9、腰椎穿刺后,去枕平卧4~6小时。

10、高热昏迷、压疮者按高热、昏迷及压疮护理常规。

11、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根据病情作适当功能锻炼,防止足下垂等各种并发症。

12、保持急救物品、药品的完好。

【护理评估】1、了解既往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

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无烟、酒嗜好,有无家族史。

了解起病前有无情绪激动、长时间静坐等。

2、评估起病时间,有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无头昏、头痛、呕吐、失语、偏瘫、吞咽障碍、呛咳等。

3、了解实验室等检查结果,如血糖、血脂、CT、MRI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急性期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

(2)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

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者予以鼻饲流质。

(3)注意评估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的变化。

观察有吞咽障碍、步态不稳、肌张力异常、神志淡漠等表现。

(4)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溶栓抗凝治疗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口服阿司匹林应注意有无黑便;使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入速度宜慢,注意有无过敏反应;抗凝、扩血管及溶栓治疗过程中,注意有无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警惕梗死范围扩大、出血、栓子脱落等。

脑梗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梗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梗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脑梗死概述•护理常规•健康教育•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目录01脑梗死概述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疾病。

定义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脑梗死可分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分类定义与分类病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肥胖等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病理机制血液中的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聚集,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

病因与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脑梗死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诊断脑梗死。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02护理常规基础护理监测体温变化,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

维持正常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营养支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预防压疮形成,注意变换体位,定时翻身拍背。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

特殊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心电监护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药物护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及时采取措施预防。

并发症预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心理护理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肢体功能训练对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促进语言功能恢复。

语言康复训练对认知障碍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提高认知能力。

认知功能训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情绪管理,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情绪管理康复护理03健康教育疾病知识教育脑梗死诱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饮酒、肥胖等为脑梗死的常见诱因。

脑梗死定义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细胞受损、死亡或脑功能受损的疾病。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
1.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大面积脑梗死者,给予氧气吸入。

2.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进食及大小便情况。

3.神志不清或躁动者使用护栏,必要时用约束带约束。

4.用药护理
(1)健侧输液
(2)使用脱水剂者,快速给药,如20%甘露醇125~250ml 应在15~30分钟内滴完,甘油果糖250ml滴注1~1.5小时监测水、电解质及肾功能
(3)使用溶栓药物者,控制给药的速度,如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0.9mg/kg,总量≤90mg)先静脉推注10%(约1分钟),其余剂量1小时滴完。

避免颅内出血,鼻衄,牙龈出血,皮肤淤点,瘀斑,血尿,黑便等出血倾向。

1.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甜食等。

吞咽困难者,进食时取坐位或髙侧卧位,从健侧先自3~4ml开始,逐渐增至1汤匙量喂入,从健侧缓慢一口量(20ml)喂入。

不能自主进食,呛咳明显者,给予鼻饲流质。

7.病情平稳即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的发生,如健手梳发,头转向患侧,用健侧手从健侧额
部开始向头后颈部梳理,要求手指紧压头皮,缓慢向后推动,重复20次;捏挤患手,患手置于胸前,用健手拇指,食指沿患侧各手指两边由远端向近端捏挤,并在手指近端根部紧压20秒。

每个手指重复5次。

环绕洗脸,半桥抬臀,抗阻夹腿,跷腿摆髋等。

3.脑梗塞护理常规

3.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起病的时间、方式、前驱症状、伴发症状。

2.意识与精神状态、生命体征、颅高压症状、偏瘫部位与程度、感知觉障碍、语言能力,实验室检查。

3.既往史、服药史、危险因素、自理能力、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4.对疾病认识程度,家庭条件与经济状况,有无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

二、护理问题1.躯体活动障碍与偏瘫或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2.吞咽障碍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3.语言沟通障碍与大脑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4.焦虑/抑郁与脑部病变导致偏瘫、失语或缺少社会支持等有关。

5.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偏瘫所致长期卧床有关。

三、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急性期卧床休息,平卧,头部禁止使用冰枕。

(2)进食低盐低脂、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选择软饭、半流或糊状等粘稠食物。

进行吞咽功能评估,指导或协助患者进食,不能经口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流汁。

床旁备吸引装置,防止窒息或误吸。

(3)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会阴部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并观察大便和胃液的颜色。

2.密切观察神志、瞳孔、T、P、R、BP,肢体活动情况并按要求记录。

3.用药护理(1)应用抗凝药物时应严格把握药物剂量,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及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倾向。

同时还要观察有无栓子脱落引起的小栓塞,如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引起腹痛,下肢静脉栓塞可出现皮肤肿胀、发红及肢体疼痛、功能障碍等。

(2)使用扩血管药尤其是尼莫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时可导致病人出现头部胀痛、颜面发红、血压降低等,应监测血压变化,控制输注速度。

(3)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治疗时,可出现皮疹、发热甚至过敏性休克,应密切观察。

4.保持呼吸通畅,遵医嘱氧气吸入。

5.保持良好肢体位置,生命体征平稳后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或主动训练。

6.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四、健康教育1.告知病人或家属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饮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所致的脑软化,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

临床中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病情评估】
1、患者评估对有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心理状态、自理能力。

2、生命体征观察。

(1)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意识及瞳孔的变化。

(2)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患病前平日所有的或者患者年龄应有的稍高水平。

(3)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多时应及时清理,必要时给予吸氧。

(4)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每小时尿量低于20ml为休克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师。

(5)、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注意防止烫伤发生。

3、有废用综合征发生的危险。

【护理关键】
1、监测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精神状态。

2、急性期卧床休息。

3、给予心理支持,排解心理压力。

【护理措施】
1、加强心电、血压监护密切观察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

2、躯体移动障碍
(1)心理护理:给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忧郁、恐惧心理或悲观情绪,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心理;关心、尊重患者,多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任何刺激和伤害患者自尊的言行,尤其在喂饭、帮助患者洗漱和处理大小便时不要流露出厌恶情绪;营造一种舒适的修养环境和亲情氛围。

正确对待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所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情感活动难以自制等现象,鼓励患者克服困难,增强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

(2)生活护理:指导和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帮助患者翻身和保持床单位整洁;指导患者学会配合使用便器,要注意动作轻柔,勿用力过猛。

(3)安全护理:运动障碍的患者要防止跌倒,确保安全。

床边加护栏;走廊、厕所要装扶手;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防湿、防滑,去除门槛或其他障碍物;呼叫器应置于床头患者随手可及处;穿防滑的橡胶鞋底;行走不稳或步态不稳者,选用三角手杖等合适的辅助工具,并有人陪伴,防止受伤。

(4)康复护理: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及时评价和修改;告知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急性期床上的患肢体位摆放、翻身、床上的上下移动;协助和督促患者早
期床上的桥式运动、Bobath(十字交叉握手),床旁坐起及下床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主动训练;鼓励患者使用患侧肢体从事自我照顾的活动,并协助患肢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教会家属协助患者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使患者保持正确的运动模式,指导和教会患者使用辅助工具;必要时选择理疗、针灸、按摩等辅助治疗。

3、吞咽障碍
(1)饮食指导:鼓励能吞咽的患者进食,少食多餐;吃饭或饮水时抬高床头,尽量端坐,头稍前倾;选择软饭、半流质或糊状食物,避免粗粮、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给患者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每次进食要少,让患者充分咀嚼;如有食物滞留口腔内,鼓励患者用吞咽的运动将食物后送,以锻炼吞咽功能。

(2)防止窒息:注意保持进食环境的安静、舒适,减少进餐时环境中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因素,如电视、收音机、护理活动等。

告诉患者进餐时不要讲话,以避免呛咳、误吸等,如患者出现呛咳、误吸或呕吐,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腔清洁。

床旁备吸引装置。

(3)鼻饲饮食的护理:患者不能吞咽时给予鼻饲饮食。

交给患者及陪护饮食的原则、内容、胃管鼻饲的方法仅注意事项。

饮食原则与内容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蒸鸡蛋、豆奶、鱼汤、菜汤等,应供给足够的热量。

4、语言沟通障碍
(1)心理支持:体贴、关心、尊重患者,避免挫伤患者的自尊心的言行;鼓励患者克服害羞心理,大声说话,当患者进行尝试和获
得成功时给予表扬;鼓励家属、朋友多与患者交谈,并耐心、缓慢、清楚地解释每个问题,直至患者理解;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氛围和语言学习环境。

(2)康复训练:有患者、家属及参与康复训练的医护人员共同制定康复计划,让患者、家属理解康复目标的设立既要考虑到患者希望达到的主观要求,又要兼顾康复效果的客观可能性;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原则上是轻症者以直接改善其功能为目标,而重症者则放在活化其残存功能或进行实验性的治疗。

(3)交流训练:根据患者情况,还可选择一些实用性的非语言交流,如手势的运用,利用符号、图画、交流画板等,也可利用电脑、电话等训练患者使用交流能力。

训练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情绪状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5、心理护理重视患者的心理活动,解除由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带来的思想负担;护士要有良好的素质,耐心、细心,热情;深入了解患者生病前的家庭背景,工作环境,社会因素等第一手材料,减少患者的思想波动,以免造成情绪激动。

【健康指导】
1、告知本病的康复治疗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日常生活活动尽量不要依赖家人,多参加朋友聚会和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

2、生活起居有规律,克服不良嗜好,合理饮食,多吃芹菜、山楂、香蕉、海带、鱼、芝麻、大枣、豆类、食醋等。

3、患者起床、起坐或低头系鞋带等体位变换时动作要慢,转头不宜过猛,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平日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倒,气候变化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4、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肥胖病。

脑梗死急救流程
发现患者突然起病,通知医生,立即做紧急评估:
①有无气道阻塞
②有无脉搏,呼吸的频率和程度
③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足
④神志是否清楚
清除呼吸道异物,保持气
道通畅,有必要时遵医嘱
吸痰
备好急救物品,配合医生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遵医嘱行心肺复苏气道阻塞
呼吸异常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
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除
危及生命的情况后,遵医嘱
继续治疗
稳定后
①高浓度吸氧:维持气道通畅,清理分泌物,防止舌根后坠;
②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和意识状;。

③建立静脉通道,抽血检查凝血功能、电解质、血常规;
④体位:适当抬高头位,15~30°,利于静脉回流,预防颅内压升高;
⑤头颅CT、MRI检查
遵医嘱调控血压:
①多数患者不用任何特殊药物治疗血压也能下降
②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可平稳降压。

准备溶栓治疗的患者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 mmHg,推荐静脉使用降压药。

③避免降压幅度>20%(平均动脉压)
④避免使用速尿或钙离子拮抗剂
注: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患病前平日所有的患者或者患者年龄应有的稍高水平。

遵医嘱降颅压:
①20%甘露醇125ml静滴,1次/12h。

②甘油果糖:250ml快速滴注,1次/12h。

溶栓治疗发病后3小时内,有明显神经功能缺失,但意识清醒的患者
适用于
及时记录抢救过程,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克服困难,增强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