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地质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
![地质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40ffb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0.png)
地质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的起源、演化以及地球内部构造和地质现象的学科,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地质学的体系。
本文将从地质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入手,然后介绍地质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地质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时期,例如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中对地球内部构造和地壳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然而,正式的地质学发展始于18世纪的欧洲,最早的地质学家包括克里斯蒂安·赫鲁晓士、詹姆斯·赫顿以及威廉·史密斯。
他们通过观察地球的地层、化石和岩石来推断地质历史并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如地层学、地貌学和古地理学等。
然而,直到19世纪中期,地质学才真正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一时期,查尔斯·赫什尔、检查者·隆特和威廉·汤姆森等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地球的萌动和地质过程来建立地球历史的框架,提出了地球的年龄和地壳漂移的概念。
此外,他们还提出了火山学、矿床学和地震学等新领域,并建立了地质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相对年代学和地质模型。
20世纪初,地球科学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地质学的进步。
地质学家开始采用现代的科学仪器和技术来研究地质现象,例如地震仪、地磁仪和卫星遥感。
这些新的技术使得地质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
在当代地质学中,许多重要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其中之一是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表明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若干个大型板块,它们在构造活跃区域之间发生相对的运动。
这一概念解释了地球上的地震、火山活动和山脉的形成。
此外,地质学家还研究了全球变化和环境演化,包括气候变化、生物演化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地质学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的地质学研究将更加注重对地球自然系统的全面认知,例如地球化学、古气候学和生物地质学。
此外,地质学家还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以应对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持续影响。
地质学专业介绍
![地质学专业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13cdcc6c5da50e2534d7f46.png)
专业名称:地质学概述: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因此,地质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人地相互作用。
历史: 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它的任务是研究地球的组成、结构和演化。
其范围从涉及生命演化的地球表层到深部的核—幔边界。
空间尺度从原子到全球层析成像。
时间尺度从数秒的地震活动至数十亿年的地球演化。
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地质学是19世纪30、40年代才形成的,是地球科学的一个主要分支。
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现象,于是生物成为一种地质营力。
最晚在距今200~300万年前,开始有人类出现。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
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矿石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未来: 地质学的发展趋势是:(1)观察和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将日益扩大。
(2)随着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向地质学的进一步渗透,先进技术应用与精细、深人的野外地质工作相结合,有可能对更多的地质现象和规律做出科学的解释。
(3)实验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可以模拟更为复杂的多种可变因素的地质作用。
(4)将继续深人研究矿产资源和新能源。
5.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沼泽地区的水文地质问题,并不断扩大研究工程地质问题。
毕业要求:要求考生对反映地壳变化的专题片感兴趣,对恐龙等古生物感兴趣。
喜爱到溶涓去探险,对到野外进行考察感兴趣。
了解地质变迁,能识别岩石,了解化石成因,能解释地质成因等等。
地质学及其作用
![地质学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bc6073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d.png)
地质学及其作用1. 地质学的定义和范围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演化及其与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中最年轻的学科之一,涉及到地球内部的构造、岩石和矿物、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貌、地球历史的演变等方面。
地质学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领域:物质组成与结构,以及演化与历史。
前者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包括岩石、矿物以及各种岩层和断层等;后者则研究地球历史上的各种变化,包括地壳运动、生物演化、气候变迁等。
2. 地质学的重要性2.1 理解地球演化过程通过对地质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数十亿年的演化过程。
从最初的岩浆喷发到陆地隆起,再到生命诞生和多样化发展,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痕迹。
通过研究这些痕迹,我们可以还原地球的历史,深入了解地球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
2.2 发现和开发地质资源地质学对于发现和开发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岩石、矿物和地层等的研究,我们可以找到各种矿产资源,如金、银、铜等金属矿产,以及煤、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这些资源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3 预测和防范自然灾害地质学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防范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
通过对地壳运动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预测某些地区可能发生的地震活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对于一些容易滑坡或崩塌的区域,也可以通过地质学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3.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地质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索地球的奥秘。
3.1 野外调查和采样地质学家通常会进行野外调查和采样,收集各种岩石、矿物和地层的样本。
通过对这些样本的分析,可以了解它们的成分、结构和形成过程,从而推断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历史。
3.2 实验室分析采集回来的样本会经过实验室的各种分析测试。
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组织结构,可以确定其类型和变质程度;通过化学测试,可以确定岩石和矿物的成分;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可以确定岩石和地层的年龄等等。
地质学的前世今生、分支学科和发展未来
![地质学的前世今生、分支学科和发展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84622e9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7a.png)
地质学的前世今生、分支学科和发展未来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进行过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还受天文变化的影响,所以各个层圈均在不断演变。
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现象,于是生物成为一种地质应力。
最晚在距今200~300万年前,开始有人类出现。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
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矿石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地质学发展回顾人类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门学科,地质学成熟的较晚。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庞大的地球及其悠远的历史,这决定了这门学科具有特殊的复杂性。
它是在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争论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1 地质学的萌芽时期(远古~公元1450年)人类对岩石、矿物性质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中国,铜矿的开采在两千多年前已达到可观的规模;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禹贡》《管子》中的某些篇章,古希腊泰奥弗拉斯托斯的《石头论》都是人类对岩矿知识的最早总结。
在开矿及与地震、火山、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地质作用,并进行思辨、猜测性的解释。
我国古代的《诗经》中就记载了“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关于地壳变动的认识;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海陆变迁是按一定的规律在一定的时期发生的;在中世纪时期,沈括对海陆变迁、古气候变化、化石的性质等都做出了较为正确的解释,朱熹也比较科学的揭示了化石的成因。
1.2 地质学奠基时期(公元1450~公元1750年)以文艺复兴为转机,人们对地球历史开始有了科学的解释。
意大利的达·芬奇、丹麦的斯泰诺、英国的伍德沃德、胡克等等,都对化石的成因作了论证。
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学科特点
![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学科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81028a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b.png)
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学科特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地球内外部过程以及地球物质组成和演化的学科。
它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本文将从地质学的起源开始,介绍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学科特点。
地质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古代人类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是地质学建立的基础。
早在约4000年前,古巴比伦人就开始使用石板记录地震和其他地质现象。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地球表面的形状和地质过程,如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大陆沉降的观点。
16世纪时,地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地质学的研究逐渐深入。
到了18世纪,地质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约翰·休斯顿、詹姆斯·韦伯、詹姆斯·哈顿等学者提出了地质年代的概念,并尝试解释地球岩石的形成和变化。
19世纪,地质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亨利·特吕费罗是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观点对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地质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也为地质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20世纪以来,地质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质学家可以利用现代仪器和技术更深入地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过程。
地质学的分支领域也不断拓展,如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
同时,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也从地球扩展到其他天体,如月球、火星等。
地质学具有以下几个学科特点:1. 跨学科性:地质学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地质学家需要了解和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才能对地球的演化和地质过程进行综合研究。
2. 实地观察:地质学强调实地观察和野外考察的重要性。
地质学家需要亲自走进田野,观察地质现象、收集样本,并进行实地研究。
这对于准确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质历史至关重要。
3. 时间尺度长:地质学研究的时间尺度通常是百万年甚至亿万年级别的,需要对地球历史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推断。
地质学的起源与发展
![地质学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c9fd23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4.png)
地质学的起源与发展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兴起。
在人类探索之旅中,人们开始对大自然的规律和现象产生兴趣,也逐渐产生了对地球表面的好奇和求知欲望。
下面我将围绕地质学的起源与发展展开论述。
地质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被认为是第一个地质学的先驱者。
他提出的“一切事物皆由水造成”的理论对地质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对地质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通过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一切事物皆有原因”的观点,为后来的地质学奠定了基础。
在18世纪的启蒙时代,地质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英国地质学家詹姆斯·休顿被普遍认为是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通过对岩石层序与化石的研究,提出了“现在是过去的钥匙”的原则,即现代地质过程与过去地质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此外,法国地质学家古斯塔夫·盖普安提还提出了“地质时间比例”这一概念,将地质过程与时间进行了关联,为地质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框架。
19世纪是地质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人们开始对地球历史和地质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英国地质学家威廉·史密斯通过对英国各地化石的收集和分类,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张地质图,揭示了地球表面的地层结构和地球历史的演变。
同时,法国地质学家路易·阿格西也提出了“地质剖面图”的概念,将地球地壳的纵切面展示给世人。
20世纪以来,地质学的发展步伐更加迅猛。
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地质科学开始与其他学科相交融,形成了地球科学的新兴学科。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不再局限于地壳表层,也涵盖了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地震、火山、地理变化等多个领域。
此外,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如卫星遥感、地球重力场测量、地震仪器等。
地质学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
在环境保护方面,地质学通过研究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范措施,为人们提供了保护自然环境的科学依据;在资源开发方面,地质学为矿产勘探、水资源开发和能源利用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在灾害预测与防范方面,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及时预测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地质学的历史回顾与发展趋势
![地质学的历史回顾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a15c48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5.png)
地质学的历史回顾与发展趋势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构造、地质过程和地球演化的学科,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地质孕育了众多重要的理论和学说,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利用。
本文将回顾地质学的历史发展,并探讨当前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地质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早期的地质学家通过观察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提出了一些简单的理论。
然而,直到17世纪的科学革命,地质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18世纪,地质学家开始利用化石记录和地层的研究揭示地球历史的进程,逐渐形成了现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9世纪是地质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地质学家开始详细研究各种地质现象和结构,发现了地壳的构造和地球内部的层次。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蕴含在地层中的化石成为了解地球演化历史的窗口。
同时,地质学的应用价值也逐渐显现,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地质灾害的预测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20世纪是地质学发展的飞速时期。
地震学、火山学、构造地质学等新的分支学科相继涌现。
随着科技的进步,地质学家可以通过卫星遥感、高精度测量等手段获取大量地质数据,这为地质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地质学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环境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等新的学科应运而生。
当前,地质学正朝着更加综合、跨学科的方向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地质学正积极参与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研究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人类提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议。
同时,地质学还在探索地球深部的奥秘,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动,以提高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范能力。
为了适应当前的科技和社会需求,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地质学家能够更好地处理和分析大量地质数据,从而更准确地预测地质灾害和资源分布。
此外,地质学家还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和知识共享,以加强地球科学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未来地质学的发展趋势包括深化对地球系统的认识,加强对全球变化的研究,提高地球科学信息的普及和应用。
地质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地质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459378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8.png)
地质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过程的科学学科。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随着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技术的进步,地质学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地质学的体系。
古代地质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的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并且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这是对地质学的早期认知。
然而,真正的地质学研究是在18世纪开始的。
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地球表面的岩层存在着不同的年龄和相互关系。
意大利地质学家古柏·斯特雷达莱(Nicolaus Steno)提出了地质学的三大基本原则:相对年代学原则、原始平行原则和横切关系原则。
这些原则为后来的地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地质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英国地质学家查尔斯·里昂·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揭示了动植物进化与地质变化之间的关系。
法国地质学家亚历山大·布朗(Alexandre Brongniart)在研究地层和化石时,提出了化石可以用来确定地质年代的概念。
德国地质学家乔齐·冯·杜特罗(Johann Carl Fuhlrott)和英国地质学家赫伯特·巴特尔(Herbert Spencer)则对人类起源进行了地质学的研究。
20世纪初,地质学经历了理论和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
爱德华·苏维尼尔(Eduard Suess)提出了“地球化学”的概念,将地质学与化学相结合,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美国地质学家托马斯·贝尔(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和弗里茨·斯图尔特(Forest Ray Moulton)发展了行星形成的理论,为地质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包括岩石和矿物的化学分析、地质地图制作、地震勘探等。
在20世纪中叶以后,地质学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到全球范围。
地质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地质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7d0f26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f.png)
地质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构造、地质过程以及地球历史演变的学科。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最早的时代,随着人类对地球的认知逐渐深入,地质学也在不断演化和发展。
下面将探讨地质学从起源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地质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巴比伦、中国和古埃及等文明。
在这些古代文明中,人们开始观察和记录地质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和沉积物的堆积等。
他们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解释,并建立了一些基本的地质学原理和理论。
然而,地质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和18世纪的欧洲。
在这一时期,一些科学家开始系统地研究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祖先地质学家们最早对地质学有着基本的认识,如诺亚洪水理论、琥珀中的化石以及地层的堆积等。
到了18世纪,地质学开始迎来了理论的革新。
詹姆斯·赫顿和乔治·库弗在地质学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赫顿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地质层序理论,认为地壳是由一系列不同时期的沉积物形成的。
乔治·库弗则提出了相对年代学和地质时标的概念,为地层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地质学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
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发展为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乔治·居维叶和威廉·史密斯等地质学家通过观察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分布和特征,提出了生物地层与地质层序的联系。
这一发现迅速推动了地层学和地质历史的研究。
到了19世纪中叶,地质学开始分成若干个分支,如矿物学、岩石学和地构造学等。
传统地质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在地球的物质成分和结构上。
同时,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的发展也为地质学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
20世纪,地质学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地球科学的概念被引入,地学家开始将地质学与其他学科融合,从而更全面地研究地球系统。
而现代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地球物理学仪器的发展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在当代,地质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
地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地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3bcc03c102de2bd9705885f.png)
地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地球是人类之家。
人类自出现以来,一直十分关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面的状况,从而萌生各种地理概念。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累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的学科。
简单地说,就是研究人与关系的学科,即地理学。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使人地关系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
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理学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广泛地吸取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基础理论、应用范围、观察手段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进展。
本文依据当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概述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学科体系、研究简史和发展趋势。
研究对象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这个同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见彩图)。
地理学者曾用、景观壳、地球表层等术语称呼地球表面。
它是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厚度。
其总面积约×10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108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29%;海洋面积约×108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71%。
地球表面厚度有两种理解:广义的地球表面厚度上限为对流层顶部,下限为岩石圈沉积岩层底部,厚度约30~35公里;狭义的地球表面厚度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等的交接面,上限离地面不超过100米,相当于对流层近地面磨擦层下部(又称地面边界层),下限为太阳能所能达到的深度(在陆地不超过地下30米,在海洋则不超过水下200米),厚度一般不超过200~300米。
它在陆地则和土地综合体相当,是生物和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场所。
?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组成一个宏大的地表综合体,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地球表面是由5个同心圈层组成的整体。
地质学的历史发展与学科特点
![地质学的历史发展与学科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08a3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a.png)
地质学的历史发展与学科特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构成、演化历史的学科,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地质学经历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地貌学到现代的地球科学,涉及的领域也不断拓展。
本文将探讨地质学的历史发展和学科特点。
1. 地质学的历史发展1.1 古代地质学的起源古代文明的发展中,人们开始对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地层进行观察和探索。
早在中国的商朝时期,就有记载了地震现象和地层的形成。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对地球进行描述和分类,这些描述和分类成为后来地质学发展的基础。
1.2 地质学的正式建立地质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在这一时期,一位法国科学家伯杰蒂(Nicolas Steno)首次提出了“相同岩层是同时代的”原则,开创了与岩石地层相关的地质学原则。
其后,拉马克、哈顿、李奥波德·冯·布吕克和查尔斯·达尔文等学者相继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地质学的发展。
1.3 地球科学的出现20世纪初,地质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地质学研究不再局限于地表,人们开始专注于地球内部结构和岩石对地球演化的影响。
这一时期地质学融入了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生物学等学科,进一步推动了地质学的繁荣。
2. 地质学的学科特点2.1 揭示地球的演化历史地质学通过研究地球各个时期的地质事件和地层变化,揭示了地球的演化历史。
通过研究地球内部的地壳、岩石和岩层,地质学家可以了解地球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现象和现代地质特征。
2.2 预测自然灾害风险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预测和研究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和洪水等。
通过研究地球的板块运动、地壳变形和地下水位等现象,地质学家可以预测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可能性,以及洪水的发生概率。
2.3 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地质学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和地下岩石特征,地质学家可以定位潜在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物等。
地质学类专业介绍
![地质学类专业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150c6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6.png)
地质学类专业介绍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起源、演化、构造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科学学科。
地质学具有广阔的研究领域,涉及地壳、岩石、矿物、构造、沉积、火山、地震、地层、古生物、环境地质等多个子学科。
本文将从地质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学科构成和应用前景等方面对地质学这一专业进行介绍。
地质学的定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演化历史和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的科学。
地质学通过对地质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了地球的物理、化学和地理特征的基本理论框架。
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地质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悠久的儿史。
古代地质学主要以地貌学为主。
15世纪至17世纪,地球的演化理论开始提出。
18世纪以来,古生物学的发展推动了地质学发展的进一步。
19世纪,地质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代表性的成果是博士-勋爵法则的确立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20世纪,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古地磁学等相关学科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地质学的发展。
地质学的学科构成:地质学包括地球动力学、环境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矿产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震学、古地理学、古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每个学科都有着自己的研究范畴和专业要求。
例如,矿产地质学研究地球内部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资源的储存和运移情况,工程地质学研究地下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和稳定性等。
地质学的应用前景:地质学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首先,地质学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地质学的研究,可以预测矿床的位置、形态和规模,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其次,地质学对于地下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工程地质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此外,地质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为灾害预警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最后,地质学对于认识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球系统有着重要作用。
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人类认识地球提供依据,为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提供支撑。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8f7ea3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3.png)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组成、结构、性质、演化以及其中地质事件和过程的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
通过研究地质学,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历史、地壳变化以及地质灾害等,对保护环境、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早期,人类对地球的认知仅限于视觉观察,并没有科学的分析方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积累对自然现象的经验,进而形成了对地质学的初步认知。
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地质学的开创性理论之一,称之为“大地是由水组成的”。
随后的一段时期里,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化石,得出了一些关于地壳变化的推测。
到了18世纪,地质学经历了一次重要的革命,即科学革命。
该时期的地质学家开始运用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地球,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詹姆斯·赫顿。
赫顿提出了“无序条纹”理论,认为地层的不规则分布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和翻转所致,打破了人们过去对地球年龄和地壳变化的传统观念。
19世纪是地质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地球科学家开始利用化石和岩层的研究结果,确定地层的相对年龄,建立起了现代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大陆漂移理论由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提出,认为地球的陆地是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移动和重塑的。
这一理论为今后的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地质学经历了快速发展和深化。
石油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对地质学的更深入研究,涉及到地层构造、沉积过程等重要领域。
地震学和构造地质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地质学家还通过勘探和研究化石,对地球历史的特定时期进行了了解,例如恐龙时代。
现代地质学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预测和地质工程等领域。
地质学研究的范围涉及岩石、矿物、化石、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领域,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地球的资源。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1ae57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f.png)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历史以及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现象演化的学科。
它在认识地球的物质组成、研究地球演化历史、解释地质现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其发展历程。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质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动力学过程以及地球表层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矿物、地层、构造、地貌等。
通过对地球物质和地质现象的研究,地质学致力于理解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和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对地质现象和地质事件进行了简单的观察和描述。
然而,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要归功于科学家们对地球历史的深入研究。
18世纪末,地质学开始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著名的地学家詹姆斯·赫顿对地球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赫顿原理”。
根据赫顿原理,地壳是由一系列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移动,造成了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的形成。
19世纪是地质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查理斯·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促进了地质学的进步。
地质学家威廉·史密斯发现了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并借此建立了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这对于研究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世纪以来,地质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质学家们能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观察。
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工程学等与地质学相关的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
地质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揭示了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和地壳板块的运动方式。
近年来,地质学的研究还涉及到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等方面。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研究地质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
地质学家们通过研究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地质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历史和地球现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质学的历史与发展概述
![地质学的历史与发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9a3506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1.png)
地质学的历史与发展概述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历史演变和地球内外作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岩石、矿物、地球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地球表面形态、地质历史等等。
地质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下面就地质学的历史与发展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地质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对地球的认知主要是基于观察和经验。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泰勒斯就提出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他认为地球是由水构成的。
随后,古罗马的卡拉米提斯对泰勒斯的理论进行了改进,他认识到地壳内部存在着各种岩石。
地质学在18世纪开始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个时期,地质学家开始关注地质现象的起源和演变。
英国的詹姆斯·赫顿、威廉·史密斯和法国的乔治·居维叶等人对地层的分布和化石的出现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这些研究为后来的地质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到了19世纪,地质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当时的地质学家主要关注地质历史和地质过程。
古生物学在地质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能够确定不同地层的年代。
另外,矿物学和岩石学的发展也为地质学增添了新的领域。
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地质学家开始对矿物和岩石的成分进行深入研究。
20世纪的地质学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地球物理学的发展使得地质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运动。
地球化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地球的成分和演化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地质学家们还利用地震学和地磁学等技术探测地球的内部和地球表面的构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地质学越来越依赖于现代技术的支持。
卫星遥感技术和地球观测技术使得人们能够对地球表面的变化进行监测和研究。
传感器和仪器的发展使得地质学家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和分析地球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此外,地质学的计算机模拟和数据挖掘也为地质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在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地球是一个复杂而连续变化的系统。
地质学的历史与发展
![地质学的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75f94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0.png)
地质学的历史与发展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组成、变化以及地球表面所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的科学学科。
它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入探究地球的演化历史与发展是地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地质学的历史与发展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地质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地质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的自然学家开始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进行探索,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观点和理论。
然而,地质学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发展要追溯到18世纪。
在这个时期,著名的地质学家詹姆斯·赫顿通过研究大陆地壳的分布和岩石的性质,提出了地质学的重要原理之一——地层学原理。
这一原理认为地球上的岩层是按照时间顺序堆积形成的,通过对岩层的对比可以推断地层的年代和地质历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得以迅速扩展和深入发展。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恩斯特·赫歇尔、查尔斯·达尔文和亨利·福克斯等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理论,如地质时间尺度、地壳演化和生物进化论等。
这些理论极大地推进了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地质学的基础。
地质学的发展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和影响。
地球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数学等学科对地质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球物理学的发展使地质学家们能够了解地球深部的内部结构和运动机制,从而推断地球的演化历史。
化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帮助地质学家研究岩石和矿物的成分和组成,并揭示地球的化学过程。
生物学的进展使地质学家们能够通过化石记录来重建过去的生态系统和生物演化的历史。
数学的发展为地质学的建模和定量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地质学在20世纪后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和工业的发展,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对地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环境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资源地质学等新的分支学科应运而生,成为地质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环境地质学致力于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包括污染物扩散、地质灾害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地质学简介
![地质学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cfbc56e561252d380eb6e13.png)
绪论一、地质学概念:Geology研究地球的科学(气象学、生物学、地理学)——研究地球(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表面特征及地球演化历史的科学。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之本,地质学的产生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逐步了解和认识的结果。
最早的地质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但地质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地质学的发展分可为:1.地质思想萌芽时期(公元前~十八世纪中叶)公元前我国《山海经》(前374-287年)记载了73种矿物,古希腊《石头志》记载了13种,这个阶段对自然界地质现象的认识是朴素、直观、零散的,分析问题带有极大的猜测性。
2.近代(经典)地质学时期(十八世纪中叶~二十世纪初)人们开始将地球上孤立的自然现象纳入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即地质科学。
这时期地质学诞生、发展并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地质学家,确立了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地质年代表,使这一科学体系不断完善成熟。
史密斯、菜伊尔、赫屯……3.现代地质学时期(二十世纪初~现代)随着科技手段的更新,发展,同时人类自身探索资源的需要,收集到了更广泛的地质资料(洋底)建立了以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为标志的系统的新的地质学理论、观念、方法。
同时这一时期,地质应用学科得到了很大发展。
(勘探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等)地质量学理论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完善。
二、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及分支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
地质学在自身的研究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其它学科的成果手段,近些年来学科间相互渗透产生了交叉学科:地质学自身的分地支学科(椐研究方向划分):研究地球物质成分: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
研究地壳运动及变形的: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 地震地质学。
研究地壳演化历史古生物学、地史学、岩相古地理学。
研究地表特征的:冰川地质学、海洋地质学。
地质应用学科:(1) 与开发资源相关的:煤田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冶金地质学、矿床学、水文地质学。
地质学 文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质学 文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a81a3b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e.png)
地质学文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构成成分、结构、历史演化以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的学科。
地质学综合了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为我们深入了解地球提供了基础。
通过对岩石、矿产、地壳运动等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地质学揭示了地球形成的漫长历史,并且为我们解释了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岩石圈的特征、地壳的运动和变形、地表的地质现象等等。
通过对地球深部和地壳的探索,地质学家们可以揭示地球发展的过程,解释地球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为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地质历史、岩石学、矿物学、地貌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以及资源勘探等方面。
通过对地球各个层面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到地壳的形成和变化、地球表面的演化过程以及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从而揭示出地球的奥秘。
总而言之,地质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自然发展的线索,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对于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灾害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安排和组织方式,包括各个部分的顺序和内容安排。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地位,并介绍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2. 正文2.1 起源与发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地质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包括早期人类对地质现象的观察,以及地质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我们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地质学理论和地质学家的贡献,以及地质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
2.2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组成,岩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以及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质事件。
“地质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地质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9a93f11be23482fb4da4cb8.png)
“地质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各方面。
地球的内外圈层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其核心可能是以铁、镍为主的金属,称为地核,其半径长约3400余公里。
在地核之外,为厚度近2900公里的地幔。
地幔之外是厚薄不一的地壳,已知最厚处达75公里,最薄处仅5公里左右,平均厚度约35公里。
(见彩图)地核的内层(内核)为固体,或认为是因受压力强大〔(3.33~3.67)×1011帕〕、原子壳层已破坏的超固态体;外层因弹性横波不能通过而被讲明为具有液体的性质,还估量有电流在其中运动,被认为是地球磁场的本源,外层的厚度约为2220公里。
地幔下部为含有较多的金属硫化物和氧化物的非晶质固体物质。
地幔上部成分与橄榄岩大致相当,其与地壳相接部分和地壳均具有刚硬的性质,合称为岩石圈,厚约60~120公里。
在岩石圈之下为一层具有塑性、能够缓慢流淌、厚约100公里的软流圈。
地壳表面的海洋、湖沼、河流等水体,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4%。
呈液态的地表水与冻结在两极地区及高山上的冰川,以及土壤、岩石中的地下水,组成地球的水圈。
地球的外层是大气圈。
大气质量的99.999%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空间以内,同时要紧集中于高度不超过16公里的近地面的空中,成分以氮和氧为主。
离地面越远,大气越稀薄,大气成分也有变化。
到1000公里上下,变成以氧为主;2400公里上下,变成以氦为主;再往外,要紧是氢的微粒。
在100公里左右以上,大气逐步不能保持分子状态,而以带电粒子的形状显现,其稀薄的程度超过人造的真空。
带电粒子受到地球磁场的操纵,形成一个能够阻挡来自太阳及宇宙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冲击的磁层。
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圈通过水的蒸发、凝聚、降水和气体的溶解、挥发等方式互相渗透和阻碍。
固体的地球界面上下,是大气和水活动的场所。
岩石圈的物质也持续运动并通过火山喷发等形式进入水圈和大气圈。
生物生存在岩石圈、水圈和气圈的交接带,形成一个不连续的生物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是关于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演化过程,进行着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还受到天文变化的影响。
地球的各个圈层均在不断演变,约在35亿年前,出现了生命现象。
于是,生物作为一种地质营力,时时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
最晚在距今200~300万年,开始有人类出现。
地球成为人类栖身之所,衣食之源。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
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制造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
观察、研究地球,利用地球资源,对地球的现状、历史和将来建立起科学的系统认识,是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需要。
人类对地球及其演化规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由于地球具有1.083×1012立方公里这样庞大的体积,人类感官所能直接观察到的只是地球的表层和局部;那些发生在地球上的过程可以长达千百万年乃至亿万年,无论是个人或整个人类,都难以重复验证;这些地质作用,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各有特点。
因此,只有人类的认识能力达到较高水平时,才能建立起对地球总体的科学认识。
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地质学,是19世纪30~40年代才形成的。
到20世纪,以地球为对象,从不同角度和范围进行研究的学科,除地质学外,地理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都发展起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地球科学体系。
地质学是其中起骨干作用的基础学科。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制约也越来越明显。
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取得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扩大地质学的研究深度、范围和服务领域,已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质学发展的总趋势。
本文根据地质学已取得的成果,对它的研究对象、特点、学科体系、发展简史和趋势,作概要介绍,详细的内容由本卷各有关条目分别阐述。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各方面。
地球的内外圈层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其核心可能是以铁、镍为主的金属,称为地核,其半径长约3400余公里。
在地核之外,为厚度近2900公里的地幔。
地幔之外是厚薄不一的地壳,已知最厚处达75公里,最薄处仅5公里左右,平均厚度约35公里。
(见彩图)地核的内层(内核)为固体,或认为是因受压力强大〔(3.33~3.67)× 1011帕〕、原子壳层已破坏的超固态体;外层因弹性横波不能通过而被解释为具有液体的性质,还推测有电流在其中运动,被认为是地球磁场的本源,外层的厚度约为2220公里。
地幔下部为含有较多的金属硫化物和氧化物的非晶质固体物质。
地幔上部成分与橄榄岩大致相当,其与地壳相接部分和地壳均具有刚硬的性质,合称为岩石圈,厚约60~120公里。
在岩石圈之下为一层具有塑性、可以缓慢流动、厚约100公里的软流圈。
地壳表面的海洋、湖沼、河流等水体,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4%。
呈液态的地表水与冻结在两极地区及高山上的冰川,以及土壤、岩石中的,组成地球的水圈。
地球的外层是大气圈。
大气质量的99.999%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空间以内,并且主要集中于高度不超过16公里的近地面的空中,成分以氮和氧为主。
离地面越远,大气越稀薄,大气成分也有变化。
到1000公里上下,变成以氧为主;2400公里上下,变成以氦为主;再往外,主要是氢的微粒。
在100公里左右以上,大气逐渐不能保持分子状态,而以带电粒子的形态出现,其稀薄的程度超过人造的真空。
带电粒子受到地球磁场的控制,形成一个能够阻挡来自太阳及宇宙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冲击的磁层。
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圈通过水的蒸发、凝结、降水和气体的溶解、挥发等方式互相渗透和影响。
固体的地球界面上下,是大气和水活动的场所。
岩石圈的物质也不断运动并通过火山喷发等形式进入水圈和大气圈。
生物生存在岩石圈、水圈和气圈的交接带,形成一个不连续的生物圈。
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不断改变着地球的面貌。
地球的质量为5.976×1027克,其中大气圈的质量占不到百万分之一,水圈则仅占千分之一左右,但它们对岩石圈特别是对人类的影响极大。
地球的这些圈层,是由于组成物质的重力分异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地球上任何质点均受到地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这两种力的合力就是重力。
地球表面重力吸住了大气和水,并对它们的运动产生影响。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主要是依据地震波在其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而划分出来的;各圈层组成物质的物理性质的不同决定着速度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出化学成分的差异。
矿物和岩石在地球的化学成分中,铁的含量最高(35%),其他元素依次为氧(30%)、硅(15%)、镁(13%)等。
就地壳计算,氧最多(46%),其他依次为硅(28%)、铝(8%)、铁(6%)、镁(4%)等,共92种元素。
这些元素多形成化合物,少量为单质,它们的天然产出即为。
矿物具有确定的或在一定范围变化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
组成矿物的元素,其原子多是按一定的形式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重复排列,具有自己的结构,成为。
晶体的外部形态在外界条件适合,得到正常发育时,表现为规则的几何多面体,但很多时候没有条件形成这样规则的外貌。
还有少量矿物没有结晶,为非晶质。
矿物在地壳中常成集合体产出,这种集合体可以由一种也可以由多种矿物组成,在地质学中被称为。
地球上的矿物已知有3300多种。
在岩石中常见的矿物只有20多种,其中又以、、、、、、、和为最多,除方解石和磁铁矿外,它们的化学成分都以二氧化硅为主,石英全为二氧化硅组成,其余则均为。
由硅酸盐熔浆(岩浆)凝结而成的(或称岩浆岩)构成了地壳的主体,按体积和重量计都最多。
但在地面最常见到的则是,它是早先形成的岩石破坏后,又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在地球表面(大陆或海洋)的低凹部位沉积,经过压实、胶结再次硬化,形成具有层状构造特征的岩石。
在地壳中,在大大高于地表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岩石的结构、构造或矿物成分发生变化,形成不同于火成岩或沉积岩的。
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是地球上岩石的三大类别。
火成岩中、花岗岩类岩石是地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岩石,是构成大陆的主要岩类。
形成时代最早的年龄达39亿年,而玄武岩则是构成海洋所覆盖的地壳的主要物质,现今各大洋底上的玄武岩均较年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
地层和古生物是地质历史的重要记录。
它们以成层的岩石为主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地表低凹部位形成。
狭义的地层专指已固结的成层的岩石(沉积岩和火山岩类),有时也包括尚未固结成岩的松散沉积物。
依照沉积的先后,早形成的地层居下,晚形成的地层在上,这是地层层序关系的基本原理,称为。
地层在形成以后,由于受到地壳剧烈运动的影响,改变原来的位置,会产生倾斜甚至倒转,但只要能查明其形成和变形的时间,仍可以恢复其原始的层序。
在同一时间,地球上各处环境不同,在不同环境中形成的地层各有特点。
在地表的隆起部位,不仅不能形成新的地层,还会因受到剥蚀而使已经形成的地层消失。
因此,是研究各地区地层的划分,确定地层的顺序和相邻地区地层在时间上的对比关系的专门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基础,也是地质学中最早形成的学科。
上下相邻地层之间,或因上下地层倾角不同而表现出不连续或;或因组成物质的明显差异而具有明显的界限。
但有时上下相邻的地层之间,界限不清楚,表现为过渡关系,这就需要对地层的岩石,特别是对所含古生物的作深入研究,才能作出划分。
从的角度研究地层,查明它的及形成过程;从的角度研究地层中所含化石,运用生物演化规律确定地层的时代顺序,这是地层学研究的两大方面。
古生物学的研究具有奠定基础的意义,传统的地层学就是由此开端,主要研究地层的时代顺序。
古生物是指在地质历史时期,在地球上生存过的各类生物,一般已经绝灭,它们的少量遗体和遗迹形成化石保存在地层中。
研究这些化石,可以了解地质历史上生物的形态、构造和活动情况。
对各种古生物进行分类,可以认识生物的演化关系。
依据地层中所含化石,可以断定地层的层序。
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和阶参性,使这种判断具有可靠的根据。
古生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还反映出当时地理环境的特点。
古生物的研究是地质学也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地球表层的岩层和,在形成过程中及形成以后,都会受到各种地质作用力的影响,有的大体上保持了形成时的原始状态,有的则产生了形变。
它们具有复杂的空间组合形态,即各种地质构造。
断裂和是地质构造的两种最基本形式。
从覆盖全球的大陆和洋底,到一块岩石标本,都具有自己的。
岩层、岩体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成条件的不同,使这些构造各有特点。
地质学把它们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来追索、认识历史上发生过的各种地质变动。
地球的岩石圈,已经并还在发生着全球规模的板块运动。
是20世纪地质学达到的对地质构造及的新认识。
其基本内容是,岩石圈是地球中最刚硬的部分,它飘浮在地幔中具有塑性、局部熔融、密度较大的软流圈之上。
岩石圈中存在着许多很深很大的断裂,这些断裂把岩石圈分割成被称为的巨大块体。
全球可分为六大板块。
一般趋向认为,主要是地球内部热的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物质对流运动,使岩石圈破裂成为板块。
板块形成后继续运动,发生分离、碰撞等事件。
地幔中的熔融物质沿板块间的拉张断裂带挤入,并不断向断裂两侧扩展,形成新的洋壳,而部分板块则随着载荷它的软流圈物质向下移动而俯冲消失于地幔之中。
板块运动被认为是使地壳表层发生位置移动,出现断裂、褶皱以及引起、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等地质作用的总原因,这些地质作用总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改变着地壳的构造,同时为地貌的形成打下基础。
这就是说板块运动能够解释地壳中岩石的变形,包括区域的和整个地壳的。
产生内力地质作用的能源,在现阶段一般推测,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蜕变释放的热能和地幔重熔形成的热能。
这些能量,部分传导到地面散失,大量的内热由于岩石导热性差,在地下聚积,成为产生各种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
还有人认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能也是产生内力地质作用的因素之一。
来自太阳的热能,是引起大气和水不断运动的主因,同时给生物的繁殖以能量,并直接对岩石圈施加影响。
这一切活动的结果,使地表的凸出部分受到风化、侵蚀等作用的破坏,破坏的产物在低凹的部位沉积起来形成新的岩石。
上述变动总称外力地质作用。
地球的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
水往低处流是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地势的高低又是内力地质作用所塑造。
喷出的气体和水分是地球大气圈和水圈重要的物质来源之一,一次强烈的火山活动还可以引起人能直接感受到的气候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