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典型易错题解题分析(6):世界文化
高考题易错系列历史考点易混淆的知识点解析与解题技巧
高考题易错系列历史考点易混淆的知识点解析与解题技巧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好易混淆的知识点,解析题目的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高考历史考点中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解析,并提供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高考历史试题。
一、易混淆的知识点解析1. 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在历史学科中,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常常会以考题的形式出现,而其中的起因和结果往往是考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对相关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结果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其起因是英国侵略中国、烧毁圆明园等事件,结果是签订了《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考生在解析相关题目时,应准确把握事件的始末,并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找到事件的关键因素和影响。
2. 历史人物的区分和评价另一个易混淆的知识点在于历史人物的区分和评价。
历史学科中涉及的人物众多,有时他们的名字、行为和观点会相似,容易混淆。
以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例,这两位伟大的中国革命家和政治家,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考生在解析相关题目时,要准确辨认两位人物的贡献和思想,避免混淆。
3. 不同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时空关系时空关系是历史学科中常见的知识点,也是考生容易混淆的内容之一。
在解析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不同历史事件或人物之间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
例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两者的时间相隔并不久,考生在解析相关题目时,应明确两者的先后关系和相关影响。
二、解题技巧1. 精读历史教材,掌握重点知识点历史学科的内容庞杂,考生需要通过精读历史教材,掌握重点知识点。
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各类人物的事迹和历史的发展脉络,对解析题目有很大帮助。
2. 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梳理知识点考生可以将历史学科中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出重要的概念和关键因素。
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可以帮助考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附有易错知识点练习)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附有易错知识点练习)易错点1 不能深入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易错分析 1.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
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消亡)、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3.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三大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易错点2 不能正确认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差异易错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第一,传承方式不同。
分封制实行世袭制。
郡县制则不同,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即实行任免制。
第二,职责范围不同。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
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没有统治权。
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第三,历史作用不同。
分封制下的各诸侯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与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稳定、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是,各诸侯国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逐渐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
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
郡县制的出现及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
易错点3 不能区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易错分析学生易错认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进攻匈奴。
高中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大汇总
高中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大汇总高中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科学科,对于许多学生而言,依然是一门比较棘手的学科。
作为一门需要大量记忆和分析能力的学科,历史学科在高中阶段需要学生大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学习。
而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选择题考试是一种常见的考试形式。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在历史选择题考试中容易混淆一些基本知识点,导致得分不高。
因此,本文将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的常见选择题型,介绍一些常见易混易错知识点,以帮助学生避免该类情况的发生。
一、古代文明知识点1. 尼安德特人与智人:尼安德特人生存于距今约3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而智人生存于约15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2. 埃及文明的特点:埃及文明最重要的特点是“河流文明”。
3. 古代近东文明:古代近东文明有苏美、巴比伦、亚述、波斯等几个著名文明。
二、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特征:封建社会是主要的阶级社会,以农业为基础,以土地所有权和封建等级作为社会制度的基础。
2. 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不同:春秋时期的重要代表是孔子,以礼为核心,强调家族亲属之间的互助关系。
战国时期时期的代表是荀子,以法治为核心,要求官吏以法律来统治百姓。
3.秦汉时期的制度和政策:秦汉时期采用的是中央集权制,推广“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一系列制度和政策。
三、世界史知识点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从14世纪末到17世纪的欧洲文化运动,推崇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促进了艺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2.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英国先发生的一场重大的经济、技术和社会变革。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指1914年至1918年间,欧洲数个大国和其它地区的陆海军力量大规模对抗,为全球战争。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指1939年至1945年期间,全球正在遭受德国纳粹和其它反民主的法西斯政体的侵略,包括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等各个地区都参与了这场战争。
高中历史课本中的易混淆点(带解析)整理好了,不想再掉分的速来!
高中历史课本中的易混淆点(带解析)整理好了,不想再掉分的速来!重要通知:高考君将在2022高考期间持续为大家播报高考资讯、高考真题、高考查分时间及入口、高考分数线,志愿填报等重要信息,敬请关注!历史中有很多相似或互相关联的知识点,许多都是同学们搞不清楚的,往往在这上面失分,高考君为同学们整理了高中历史易错考点56个,看看这些易错点,你都掌握了吗?一、中国古代史1.西周分封制的对象主要是姬姓王族,故被分封的诸侯都与周王有血缘关系。
(×)提示:西周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而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与周王并无血缘关系。
2.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固定的。
(×)提示: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
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是士的大宗,士对卿大士而言是小宗。
3.秦推行郡县制,故郡县制最早出现在秦朝。
(×)提示:秦推行郡县制,但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4.君主专制就是中央集权。
(×)提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5.“封建专制”等于“封建制度”。
(×)提示:“封建专制”专指封建社会的个人独裁统治;“封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
6.元朝中央设置中书省,其职能与唐朝三省制的中书省职权相同。
(×)提示: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议,再经皇帝决断,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故与唐朝中书省的职权不同。
高考历史 世界史 易错知识点
高考历史世界史易错知识点一、世界史概览1.1. 世界史的重要性世界史作为我国高考历史科目的一部分,在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世界史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整个世界历史的脉络,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政治、经济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1.2. 世界史的考试形式在高考历史科目中,世界史一般会出现在选择题和解答题中。
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基本了解,解答题则要求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1.3. 世界史的易错知识点在学习世界史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容易忽略或混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导致在考试中出现失分。
掌握世界史的易错知识点对于取得良好成绩至关重要。
二、古代世界史2.1. 古代世界的文明起源古代世界的文明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我国和希腊罗马等地。
学生在学习古代世界史时,需要明确这些文明的兴起时间、地点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2. 古代世界的重要战争和人物古代世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争,如波斯战争、巴比伦围城战、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等,这些战争和相关人物都是高考历史中的重要考点。
2.3. 宗教与文化交流古代世界的宗教和文化交流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世界各大宗教的兴起和传播,以及它们对于文化、政治、经济的影响。
三、近代世界史3.1. 近代世界的殖民扩张从16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这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各国殖民扩张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影响。
3.2. 近代世界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经济结构。
学生需要掌握工业革命的起源、影响以及相应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3. 近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生需要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各国的角色和影响有清晰的认识。
【高考】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考点1世界文化遗产选修6
【关键字】高考考点1 世界文化遗产(加试)考纲考情1.通过《世界遗产公约》(1)制定:各国在1972年达成协议。
(2)主要内容: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
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
(3)意义:其制定是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确立了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
2.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审定《世界遗产名录》,确定《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和成立世界遗产中心。
3.2003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微点拨世界遗产名录197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公布第一批《世界遗产名录》,此后每年或每两年公布一次。
其中,文化遗产数量最多,欧洲占了一半多,其次是亚洲;自然遗产的数量次之,美洲、澳洲和非洲的数量较多,覆盖面也较广;双重遗产的数量最少,许多世界遗产大国如欧洲的意大利、德国、葡萄牙、俄罗斯和亚洲的印度等国,都没有双重遗产。
二、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和世界文化遗产登录标准加试——(c)1.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2.世界文化遗产登录标准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
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保守,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构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保守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下容易损坏。
世界历史中的文化碰撞 历史考题分析
世界历史中的文化碰撞历史考题分析文化碰撞是指在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中,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习俗等发生互相交流、冲突和融合的现象。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化碰撞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将从历史考题的角度,分析世界历史中的文化碰撞。
一、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是世界历史中最早的文化碰撞之一。
在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的文明逐渐崛起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例如,古埃及文明、古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等,都在各自的地域内繁荣发展。
然而,随着交通和贸易的发展,各个古代文明之间开始有了接触和交流,从而产生了文化碰撞。
1.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最重要的贸易路线之一,也是古代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传到了西方,而西方的金银、珊瑚、香料等商品也进入了中国。
在商品交流的同时,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也发生了交流和碰撞。
例如,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中国的科技、农业等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
2.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的碰撞古希腊是古代欧洲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而古罗马则是古代欧洲最强大的帝国。
在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之间,发生了深入的交流与碰撞。
古希腊文化对古罗马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罗马神话中的众神和英雄形象均源于古希腊。
而罗马人也在取得希腊文化的同时,将其融入罗马的法律、建筑、政治等方面,形成了罗马独特的文化。
二、欧洲文艺复兴与东方文化的交流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对东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主动与东方开展贸易和文化交流。
这个时期,欧洲人开始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同时也对中国、阿拉伯等地的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例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中,中国的瓷器、丝绸等东方文化开始出现在欧洲的贵族家庭中。
这些东方文化在艺术、设计、服饰等领域对欧洲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课标高考历史必备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考考前必纠的80个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湖北省仙桃中学熊红荣1、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固定的。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
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卿大夫是士的大宗,士对卿大夫而言是小宗。
2、郡县制开始于秦朝。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经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立郡或县。
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3、君主专制就是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是就决策方式而言,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军国大事由君主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强调全国的一切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权力机构要绝对服从中央政权,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
君主专制终结于辛亥革命后,而中央集权依然发挥着其重要作用。
4、郡县制是贵族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是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的政治制度,是贵族政治;而郡县制与血缘关系没有必然的联系,郡县主要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5、明朝内阁是明朝法定的中央机构。
(×)内阁并非法定的中央机构,只是为皇帝决策提供服务的内侍(顾问)机构,有议政权而无决策权,对皇权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制约作用。
6、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就是指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内涵。
“半殖民地”是指政治上丧失了部分而非全部的主权,经济上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思想文化上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的侵略和渗透,它代表着中国国家地位的沉沦方向(任其演变,下一步将是殖民地),属于西方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
“半封建”则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落后的封建主义的因素,又发展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因素(引进西方的机器大工业,仿效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它代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发展下去,下一步将是资本主义社会),属于西方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客观积极影响。
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必备)
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 (必备)因为高中历史学习的是全部的历史知识,所以里面的知识点很多让学生常常搞错,所以最容易错误的知识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希望大家喜欢!一、背景和条件1、原因①经济根源:15 世纪以来,随着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造成货币需求量的增加。
②社会根源:A.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
B.《马可波罗游记》驱使欧洲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
③客观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阻碍了东西方贸易,促使欧洲人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2、条件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
②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如“地圆学说”的流行。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如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罗盘针的广泛应用,武器装备的改进等等。
④中央集权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大力支持远洋航行。
二、经过1、1488 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2、1497-1498 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3、1492 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4、1519-1522 年麦哲伦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三、影响1、引起了“商业革命”:①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 。
②欧洲与亚、非贸易扩大与美洲联系开始。
③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引起了“价格革命”:①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造成金银价格下降,物价猛涨。
②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 。
③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争夺,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 累。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 21 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 4000——5000 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 21 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 476 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 年——鸦片战争 1840 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 年——1949 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 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 21 世纪——前 16 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 16 世纪——前 11 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 11 世纪——前 8 世纪即公元前 771 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落 成(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 770 年——前 476 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 475 年——前 221 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 221 年——公元 220 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 220 年魏国建立——589 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 年——907 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 年唐灭——960 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 年北宋建立——1368 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 年——1912 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 21 世纪)减去 5 个世纪——就是商(前 16 世纪)再减去 5 个世纪——就是西周(前 11 世纪)——减去 3 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 8 世纪前 771 年)——再减去 3 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 世纪前 475 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易错题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易错题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而在考试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易错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常见的易错题进行解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历史知识点。
第一部分:古代历史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下列哪个事件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A. 雍州兵变B. 秦灭六国C. 战国联盟形成D.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答案:A. 雍州兵变解析:雍州兵变是发生在唐朝的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无关。
其他选项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学生们需要对这些事件有深入的了解。
2. 下列哪位是中华文明的始祖?A. 孔子B. 伍子胥C. 盘古D. 上古三代君主答案:C. 盘古解析:根据中国古代传说,盘古是宇宙的创造者,也是中华文明的始祖。
其他选项分别代表了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楚国名将伍子胥和上古时期的三位君主。
第二部分:近代历史1.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史一些重要事件的排序,请选出正确的顺序:A. 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B. 五四运动、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辛亥革命C. 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五四运动、辛亥革命D. 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答案:C. 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五四运动、辛亥革命解析:以下是对每个事件的简要解释:- 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运动。
-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中国清朝与日本帝国的战争。
-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是中国清朝被推翻,建立中华民国的革命运动。
2. 以下哪个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导火索?A. 德国入侵波兰B. 日本偷袭珍珠港C. 英法对德宣战D. 纳粹党上台答案:A. 德国入侵波兰解析:德国入侵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其他选项分别是美国加入战争的导火索、英法对德宣战和纳粹党上台。
第三部分:现代历史1. 以下哪个事件不属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A. 九五计划B. “一国两制”政策C. 发展特色农业D. 建立经济特区答案:B. “一国两制”政策解析: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包含了许多重要的举措,但“一国两制”政策属于香港回归的操作性原则,并不是改革开放的直接举措。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在高考历史的备考中,同学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这些易错点可能由于概念混淆、史实理解不深、时间线索不清等原因而导致丢分。
下面,我们就来对一些常见的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进行精析整理。
一、中国古代史1、分封制与宗法制很多同学容易将分封制和宗法制混淆。
分封制是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王承担一定的义务。
而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贵族的等级秩序和权力继承。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易错点在于对两者的关系理解不清,以及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不能准确判断是哪种制度在发挥作用。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贯穿中国古代史,但同学们往往对其发展脉络和特点把握不准。
专制主义强调君主个人的权力至高无上,中央集权则侧重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从秦朝建立到明清时期,这一制度不断强化,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表现,如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汉朝的中外朝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等。
易错点在于不能清晰地记住各个朝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以及对其影响的分析不够全面。
3、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形式,但同学们容易对其特点和局限性认识不足。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具有分散性、封闭性和脆弱性。
它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到了后期,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等原因,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易错点在于不能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全面分析小农经济的影响。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同学们可能只记住了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影响。
例如,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同时,也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022届高考历史易错 易混点解析 中国古代史
2022届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解析:中国古代史一、先秦1.阶段特征总体特征:中华文明的开篇1政治:社会形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形成三个阶段:王位世袭制度、世卿世禄制、分封制、郡县制度都是典型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2经济: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经济格局逐渐形成;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来;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部门形成;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3民族:华夏族主干形成,春秋战国形成了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4思想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
2.重点记忆内容1商鞅变法的影响。
2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认识。
3《诗经》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1夏、商、西周的都城位置都在今陕西境内。
2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两周、春秋、战国。
3西周中后期,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都较突出,加剧西周的衰落和灭亡。
4春秋时吴国开凿运河邗沟是为了攻打越国,吴越争霸。
5鲁、齐、宋、晋都是春秋时期山东境内的重要封国。
6王位世袭制确立标志着夏朝的建立。
国人暴动即奴隶暴动。
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性质相同。
8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是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9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国有即集体所有。
10“春秋无义战”,因而春秋时期的战争没有任何进步之处。
11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也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二、秦汉1.阶段特征总体特征:封建大一统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以建立和巩固;封建统治思想得以确立。
2经济:新的赋税制度开创了以人丁为主征税的先河:陆上和海上丝路开辟,对外贸易开始。
3民族:边疆民族发展较快,边疆开发,与中原的交往和联系加强。
4对外:东亚文化圈突破东亚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丝绸之路形成。
5文化: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气势恢弘。
高三历史错题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错题知识点总结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的国际形势变化及其特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后来的历史事件埋下了伏笔。
首先,战争结束后出现了巨大的战争赔款和战争债务问题,使得欧洲各国面临财政上的困难,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其次,由于战争期间的武器技术升级和战争损失,许多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大幅度下降,导致原本统治世界的欧洲列强地位受到动摇。
最后,巴黎和会的召开使得国际关系体系发生重大变化,确定了战后的和平安排,决定了许多国家的疆界和领土分配。
二、民主主义的发展与破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欧洲国家借助战争胜利的势头,开始向民主政治转型。
然而,这个时期的民主主义并没有获得持久发展,最终走向了破产。
首先,战后的经济不景气导致了社会资源的短缺,使得民主政治无法解决社会问题。
其次,左右翼意识形态的冲突加剧,社会上出现了各种政治派别和冲突,进一步削弱了民主政治的稳定性。
最后,经济危机的爆发和社会的混乱使得极端主义抬头,一些极端主义政权崛起并破坏了原本的民主秩序。
三、世界经济危机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经济危机之一,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危机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和大规模失业,使得许多国家社会动荡,民众对现行政治制度产生怀疑,为极端主义政权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其次,危机使得国际贸易受到严重打击,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加大,出现了保护主义倾向。
最后,在国际政治上,危机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竞争,导致了国家间的贸易战和经济制裁,使国际关系更加紧张。
四、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之一。
党的创建始于1921年,最初只有很少的几个党员。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小小的政治组织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执政党。
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党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保持了党的纯洁性和革命性。
高中历史易错题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易错题总结归纳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常常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尤其是历史考试中的易错题,更是让学生们犯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本文将对高中历史中的易错题进行总结归纳,并提供一些解题思路和技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古代文明在古代文明的考察中,一些学生常常混淆或者忽略一些基本概念和事实,导致出错。
1. 阿拉伯数字的起源国是:解析: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传给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给欧洲的。
因此,阿拉伯数字的起源国是印度。
2. 古代文明中宗教体系的创始人:解析:常见的宗教体系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
需要注意的是,伊斯兰教并不是古代的宗教体系,它的创始时间较为靠后。
二、历史事件在历史事件的考察中,一些学生容易搞混不同事件之间的时间、原因和结果。
1.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39年至1842年,结果是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获得香港,并要求清政府对英国进行巨额赔款。
2. 辛亥革命的影响是:解析: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结果是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大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近代中国历史。
辛亥革命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和中国历史进程的转折具有重要意义。
三、历史人物在历史人物的考察中,一些学生常常对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等方面理解不清,容易出错。
1. 鲁迅的代表作品是:解析: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
需要注意的是,《论语》是孔子的代表作品,而非鲁迅。
2.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受到了哪个国家的影响:解析: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杰出领导者,其革命思想主要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影响,尤其是法国的民主宪政思想。
四、历史地理在历史地理的考察中,一些学生常常对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等方面把握不准确,导致出错。
1. 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哪四个国家:解析:四大文明古国是指中国、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
世界现代史(选必贯通部分)(3大考点5个易错点)(解析版)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专题十七世界现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目录考点一现代西方的基层治理、社会保障与货币体系【易错点1】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易错点2】“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也有许多弊端【易错点3】金本位制的演变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优缺点考点二现代世界的食物生产、经济生活与科技进步【易错点1】未来世界食物生产的挑战与应对考点三现代世界的人口迁徙、战争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易错点1】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特点及影响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直接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现代西方的基层治理、社会保障与货币体系01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破解】(1)基层自治和社区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各国基层治理的方式有所不同。
(3)地方政府享有的自治权越来越大,地方官员和议员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需要对当地选民负责。
(4)社区主要由居民自我管理。
(5)各国政府和联合国在实现基层治理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深度剖析真题】1.(2023·河北·统考高考真题)中世纪中期,随着受教育群体扩大、王室司法行政书面化,英国庄园管理从依赖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产生了地籍册、账簿、法庭案卷等文件。
这表明,当时英国()A.王权得以持续强化B.基层治理趋于规范C.农奴的依附性减弱D.世俗学校广泛设立【警示】把握西方基层治理的趋势与特点。
【问诊】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中期的英国。
结合所学“中世纪西欧,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材料中“英国庄园管理从依赖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产生了地籍册、账簿、法庭案卷等文件”等信息可以表明,到中世纪中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当时的英国基层治理趋于规范,B项正确;“王权得以持续强化”出现于中世纪晚期,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 项;中世纪后期,随着商业和贸易逐渐兴盛,君主集权的增强削弱了封建领主的权力,英国农奴制逐渐衰落,中世纪中期农奴的依附性并未减弱,排除C项;结合所学,从11世纪起,欧洲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但是D项中“广泛”表述欠妥,排除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考历史典型易错题解题分析(6)世界文化史例76:“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
下列人物与其评价不一致的是A.泰勒斯—一西方的“哲学之父”B.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柏拉图——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D.康德——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误区警示】本题学生错选的原因是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
尤其是对“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与“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人物极易混淆。
【解题分析】C 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练习76: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现代奥运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
这种核心价值观源于:A.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B.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C.古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 D.苏格拉底把研究的对象从社会转移到人身上例77:“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之口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误区警示】本题学生易错选D。
原因是未能读懂材料,只凭材料中的教会就感性的判断是宗教改革的内容。
【解题分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反映的观点是在中世纪欧洲,人们对教会垄断文化和一切观点的不满,应该是文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说的话。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练习77:成语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下列能体现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成语有:A.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张扬个性思想开放B.禁欲苦行以人为本言论自由追求享乐C.张扬个性麻木顺从神权至上追求享乐D.压抑人性麻木顺从愚昧迷信神权至上例78: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A.上帝 B.罗马教皇 C.马丁·路德 D.贵族【误区警示】本题学生易错选C。
本题看似简单,但是如果审题不清,极易把第一个“权威”理解为是马丁·路德。
【解题分析】此题只要认真读题,“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他应指马丁·路德,而权威则是罗马教皇。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练习78: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例79:《鲁滨孙飘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孙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
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误区警示】本题学生易错选A项。
原因是对材料要表达的意思不甚了解,到底是选A还是选C拿捏不定。
【解题分析】注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启蒙思想的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所以《鲁滨孙飘流记》正是反映了启蒙思想。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练习79:“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
“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是多么一件了不起的杰作”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思维着的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惟一尺度”例80: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资产阶级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后者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突出表现在()A.反对教会的权威 B.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C.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D.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想【误区警示】本题学生易错选C项。
错选的原因是对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区别认识不清。
【解题分析】文艺复兴局限在对教会神学的批判上,没有提出新的构想;启蒙运动不仅批判旧的专制制度和教会神学,更提出了关于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构想。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练习80: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A. 三权分立B. 人民主权C. 天赋人权D. 社会契约论例81:“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已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C.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误区警示】本题学生易错选C项。
原因主要从材料中获取“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便认为C项更为贴切;再者对教材中牛顿经典力学的历史意义记忆不清,导致出错。
【解题分析】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使得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为法国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进一步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练习81:沃尔夫在1935年写道:“(它)公认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
”他所指的著作是A.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B.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D.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例82: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
下面的一句话可以最恰当的解释人们的这种做法A.他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了的力学体系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现象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C.他和牛顿一样,在科学上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忍不拔的探究精神D.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误区警示】本题是程度选择题,要求学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中找出一个最佳选择项。
本题学生易错选C项,错选的原因是对牛顿力学和达尔文进化论影响的共同点认识不清。
【解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比较容易判断出A、D两项是错误的,而C项是科学家所共有的品质,并不能构成题干要求的原因。
牛顿的力学体系使人们对宇宙有了科学的认识,否定了天主教的神学理论,而达尔文进化论否定了上帝造人的学说。
所以答案选B.【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练习82:他的著作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指的是谁的哪一部著作A.林耐的《自然系统》 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C.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达尔文的《人类的起源》例83:“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达尔文建立了生物进化论C.瓦特改良蒸汽机 D.电的发现及广泛应用【误区警示】本题学生易错选C项。
原因是对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时间记忆错误。
【解题分析】材料强调科学在19世纪末推动着工业的进步,这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即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之一,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在18世纪,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练习83: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让遍布四川各地的供电网络遭受到毁灭性得破坏。
抗震救灾、灾后重建都离不开充足的电力供应。
人类用电的梦想能够成为现实主要得益于A.瓦特 B.法拉第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例84:“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这是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对某一获奖作品的评语。
这一作品是()A.《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B.《西风颂》C.《等待戈多》 D.《人间喜剧》【误区警示】本题错选的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对教材中这句评语关注不够。
【解题分析】贝克特因《等待戈多》一剧而获得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练习84:《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是荒诞剧的代表作家,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反映的是A、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人们的生活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C、街头流浪汉、残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例85: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英雄交响曲》时,他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
后来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把这一页撕掉了,并在同年10月出版时改写成这样一个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A、民主主义情怀B、现实主义创作态度C、民族主义情怀D、个人英雄主义观念【误区警示】本题学生在A与C两个答案间取舍不定。
原因是不理解拿破仑称帝这一现象在贝多芬看来是专制独裁的表现。
【解题分析】贝多芬生逢启蒙与革命的年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奠定了他追求平等、正义和个性自由的世界观。
贝多芬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这正是他民主主义的反映。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练习85: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视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共和制度的确立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例86:“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
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
”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美国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A.电影成为美国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B.电影是对美国青少年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C.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D.电影提升了美国青少年的审美情趣【误区警示】本题属程度选择题,考查学生对选项的辨析和比较的能力。
学生易错选A项或B项,错选A是把材料的叙述简单理解为是娱乐方式;B项说法有一定道理,导致学生错选,但本题要求“最为重要的影响”,B应从属于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