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乡红卫滑坡地质灾害补充勘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地质灾害补充勘查报告

山西省第四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〇一二年六月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地质灾害补充勘查报告

项目负责:杨进秋

技术负责:何纪林

编写:高杨袁玉龙

审核:何纪林

审定:何纪林

总工程师:樊武义

院长: 贾志宁

山西省第四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〇一二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问题经过及施工情况 (1)

第一节问题经过 (1)

第二节施工情况 (3)

第三章新发现的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4)

第一节滑坡边界的变化 (4)

第二节滑坡下伏采空区的变化 (4)

第三节滑坡变形特征的变化 (5)

第四章变化区滑体稳定性评价 (8)

第五章滑坡防治工程方案变更建议 (9)

附图

1: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核定后的滑坡和采空区边界图1:500

2: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地表变形现状图1:500

附件: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采空区物探勘查报告

第一章前言

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位于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村,该滑坡自1996年滑动以来至今变形仍未停止,已经造成红卫小学及村民房屋开裂、南武公路及部分农田被毁,同时潜在威胁红卫村100户、300人,南岭乡政府驻地包括商铺、政府办公机构等630人,总计93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灾情发生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减少损失”的原则,先后开展了滑坡地质勘查、可研及治理设计工作,目前该滑坡处于治理工程施工前期准备阶段。

经多次深入红卫滑坡实地调查走访及现状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并结合红卫滑坡出现的新的变形破坏特征,在红卫滑坡具体成因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核实滑坡诱发因素及影响大小,开展施工阶段地质灾害补充勘查工作很有必要。

第二章问题经过及施工情况

第一节问题经过

根据红卫滑坡勘查报告,红卫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

1.地形因素,红卫一带地处低山丘陵区,滑坡区总体处于一单面坡上,南武公路建设后,由于填方堆积了大量的建筑、生活垃圾等杂填土,使原有的地形地貌变化较大,且现有的这种地形条件有利于滑坡发生。

2.地层岩性因素,红卫滑坡滑带即滑面部位,以泥岩为主、强风化、且遇水易软化和泥化,在外力作用和地表、地下水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动。

3.构造因素,滑坡区位于晋获褶断带南段边缘,受晋获褶断带影响,岩性极为破碎,同时节理裂隙的发育,进一步促进了滑坡的发生。

4.地表水因素,滑坡区堆积了大量的松散层,包括杂填土和上更新统

粉质粘土。这些松散堆积物容易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增加滑体重量并促使滑坡下滑。

5.地下水因素,滑坡区地下水位埋深均较浅,滑坡前缘附近有地下水溢出带,滑面受地下水浸润,降低其抗滑阻力,导致滑坡体失稳,对滑坡稳定性影响较大。

6.采煤因素,红卫滑坡所处部位上世纪70~80年代进行过小规模15号煤采煤活动,同时还曾局部开采过9号煤层。

按滑坡勘查报告,红卫滑坡具体成因分析为:

⑴2004年前后在滑坡后缘修建的犁川-南岭-武城县级公路,路面宽6m,本路段为半填半挖路基,在其北侧形成1.5~2.0m的回填路基;红卫村北侧一带,也主要是回填整平后修建的进村道路、厕所等,回填土厚0~

2.0m。改变了坡体的自然结构。

⑵由于填土下面的地层主要为铝土质泥岩或碳质泥岩,其导水性差,大气降水下渗后,增加了坡体的重量,并沿泥岩层面形成一层侵润面,从而导致坡体沿侵润面发生滑动。

⑶在红卫村北的冲沟附近分布的一段35m长开采9号煤的采空区或巷道,对滑坡的稳定影响小。

根据红卫滑坡现状地质环境现状调查,红卫滑坡勘查报告就红卫滑坡发生因素分析比较全面,具体成因分析前两条相对准确,但第3条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及其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大小分析有欠合理;同时,红卫滑坡实际范围也比勘查报告圈定的滑坡范围要大。

在红卫滑坡勘查报告和可研报告的基础上,设计单位于2011年6年

根据当时滑坡特征对滑坡范围进行了扩大调整,并在上述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初步设计。2011年9月30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组对初步设计进行了评审,评审在充分肯定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项目施工或施工设计前,应对红卫滑坡范围内及周边的采空区进行详细勘察,查明采空区分布范围、埋深等特征,对采空区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采空区治理方案”的要求。

综合上述分析,在对红卫滑坡范围做扩大调整处理后,在治理工程实施前,弄清实际采空区分析范围、埋深等特征,以及采空区的存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和后续治理工程的影响就很有必要。为此,受泽州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山西省第四地质勘察院承担了红卫滑坡施工阶段地质灾害补充勘查任务。

第二节施工情况

本次施工阶段补充地质勘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明红卫滑坡范围内采空区的分布特征,并分析采空区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为此施工单位于2012年3月对红卫滑坡范围及周边采用高密度电法重新进行了物探勘查工作,此次物探勘查共布设物探线9条,测区面积约0.023km2,物探测网线距15m、点距为3m,累计剖面长度1533m,物理点511个。在物探勘查初步解释成果的基础上,施工钻探验证孔5个。钻探验证结果表明:红卫滑坡范围内煤层主要分布9号、15号煤层,9号煤层埋深10.1-34.3m,厚度0.7-1.5m,底板标高670.01-677.80m;15号煤层埋深44.70-60.0m,厚度1.9-3.5m,底板标高638.62-643.51m。5个钻探验证孔全孔漏水,其中ZK2在60.0m位置冒落2.7m、ZK3在55.6m位置掉

钻1.1m,根据煤层赋存底板标高来看,应为15号煤层采空区的直观反应;ZK5在20.5m位置冒落0.8m(在18m左右位置还存在塌孔现象)、ZK6(即滑坡勘查中的ZK6)在22.3m位置掉钻0.5m,根据煤层赋存底板标高来看,应为9号煤层采空区的直观反应。上述钻探验证孔全孔漏水、冒落、掉钻迹象表明:红卫滑坡范围内存在9号、15号煤层采空区,钻孔验证结果和物探解释成果基本吻合。与此同时,钻探验证揭露表明红卫滑坡范围内9号煤层赋存层位以上地层较其它孔段更破碎、且岩芯采取率更低。

根据5个钻探验证孔揭露9号、15号煤层特征,红卫滑坡范围内9号、15号煤层采深采厚比分别为9.18-31.18、13.44-18.05。

第三章新发现的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第一节滑坡边界的变化

红卫滑坡自1996年滑动至今,变形仍没有停止。2011年6月设计单位现场开展地质环境条件调查时,发现滑坡东、西两侧滑坡边界有所扩大,为此本着“实事求是、准确合理”的原则,设计单位根据调整后的滑坡边界进行了初步设计,调整前后红卫滑坡边界如【附图1: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核定后的滑坡和采空区边界图】所示。

第二节滑坡下伏采空区的变化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和前期滑坡勘查报告、可研报告成果,红卫滑坡范围及周边有开采9号、15号煤层的历史,尽管开采规模不大,但其开采的无序性,给准确判别红卫滑范围及周边采空区的分布特征带来了困难。

前期的滑坡勘查施工钻孔10个,钻孔揭露深度10.1-25.2m,钻孔底板标高611.4-697.4m;10个钻孔中打到9号煤层层位的钻孔只有ZK4、ZK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