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与性别刻板印象-陈皎眉

合集下载

性别刻板印象课件

性别刻板印象课件

组织层面的措施
制定政策
制定反对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的政策,并在组织内部实施 。
提供培训
提供关于性别平等和多元性别的培训,帮助员工理解并遵 守相关政策。
鼓励反馈
鼓励员工对性别刻板印象提出反馈,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
05
CATALOGUE
案例分析与实践
成功挑战性别刻板印象的案例
成功的女性政治家
例如,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和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她们通过自己 的努力和成就展示了女性同样可以在政治领域取得成功。
概念
性别刻板印象是社会和文化背景 塑造的结果,通常被用来规范和 限制不同性别的人的行为和表现 。
性别刻板印象的起源
社会文化影响
社会和文化背景是性别刻板印象的主 要来源,不同文化和社会对男性和女 性的角色、行为和外貌有着不同的期 望和规范。
媒体传播
媒体在塑造和传播性别刻板印象方面 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广告和影视 作品。
成功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企业家
例如,美国科技公司惠普的CEO卡莉·菲奥莉娜。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打 破了科技行业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在职场中成功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案例
医生艾丽西亚·戈麦斯
她是一位成功的神经外科医生,打破了医学领域中的性别刻 板印象。
律师艾米莉·霍尔顿
她是一位成功的辩护律师,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打破了 法律行业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什么是性别刻板印象? • 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 • 性别刻板印象的危害 • 如何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 案例分析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什么是性别刻板印象?

社会心理学 第六章 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

社会心理学 第六章 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

第二节 偏见与歧视
(二)偏见形成的原因
团体冲突理论
为了争得稀有资源,团体之间会有偏见的产生,实质 是团体冲突的表现。工作、产位、石油 相对剥夺观点的解释:未得到利益产生剥夺感,引发 偏见 《今日说法》2012年8月21日的案例: 一个小学五年级的男生小明(化名)因多次 欺负同学引起了学生家长的不满,家长集体 要求学校对小明进行处理,要求小明转学。 在与学校交涉未果的情况下,5月23日,十 四个学生在家长安排下集体罢课。
第一节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2.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 性别刻板印象源于性别角色的分化。男女两性在 体力和其他生理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出现不同的社会 分工,也出现了男女两性的责任分化。最初的劳动分 工,反复实践,成为一种社会规范传承。 人类早期的社会分工、社会文化、生物学等因素, 共同导致了人类社会的性别角色分化,铸成了人类对 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
第一节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三)影响刻板印象改变的因素 直接接触不符合原有刻板印象的群体成员 媒体信息对受众的刻板印象的影响能力 呈现反刻板印象的信息会削弱人们对刻板印象的使用
女强人、女汉子 家庭妇男
第二节 偏见与歧视
一、偏见与歧视的概念和成因 二、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 三、减少偏见和歧视的方法
第二节 偏见与歧视
• 一、偏见与歧视的概念和成因
(一)偏见和歧视的概念 偏见(prejudice)指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根 据建立的对特定人或事物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倾向 性态度。 歧视是指不平地看待和对待某个特定对象, 其核心是将特定对象看得比自己低劣,并使自己 的压迫、强制、剥夺对方的行动合理化,造成社 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不平等。
21
社会学习理论(Ashmore,1980)

亲密关系(一)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亲密关系(一)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拒绝邀约的焦虑--特别是不够自我肯定的女性,主要担心拒绝对 方会让彼此感到尴尬、伤害友情关系以及对方的自尊与自信 。 如何拒绝邀约? 同理心的态度表达拒绝 注意态度的坚定,切勿暧昧 礼貌性地表达感谢,必要时委婉地说明原因
约会暴力与安全约会
浪漫的爱情真的会有暴力发生吗? 研究(Sugarman & Hotaling, 1989)显示暴力是约会过程中的ㄧ大 部分现象,包括肢体上、情绪上、精神上、经济上、以及性方面 的控制 研究(Henton,1983)发现有超过1/4的受害者与3/10的施暴者将暴 力解释为一种包含忌妒与占有的爱的行为展现。这些受害者并把 暴力的发生归咎于自己的不够体恤对方所造成的结果。因此暴力 经常未曝光并持续发生。
两性亲密关系的发展—分与合
两性亲密关系的发展模式(卓文君,2000)—四阶段迂回演进或退化 的动力过程发展历程 (一)前奏曲—初接触之际个体内在状况 • 关键因素︰亲和动机的强弱、近似效果、外在特质吸引 • 性别差异 (二)序曲—互动的开始 • 关键因素:自我表露、内在人格特质的相互吸引、价值观的相似 性与需求的互补、外力的介入、时空的距离 • 性别差异
系统互动理论
关系中的互补性与相互性--形塑伴侣间的互动模式,ex妻子唠叨, 可能意味着关系中有位总是不给回应的丈夫,而丈夫愈是不给回 应,妻子的唠叨就愈严重,并形成恶性的循环与牢不可破的互动 模式。 角色互补与角色对称。 三角化的伴侣关系问题。 个人界限—纠葛与疏离。 夫妻次系统界限--捍卫夫妻次系统的自主性并创造夫妻自身的经 验。

(三)进行曲—正式公开的情侣关系 关键因素:关系期望的满意度、共同体的共识、承诺程度、性爱 观 性别差异 (四)交响曲—迈入婚姻 关键因素:婚姻的准备度与承诺度、夫妻角色期望与扮演、冲突 的因应与解决模式、外遇.. 性别差异

214-3性别刻板印象ppt

214-3性别刻板印象ppt

(四)活動或遊戲
• 活動或遊戲若以真實核心理論來解釋,則 表示兩性間存在著先天差異,但是若以社 會角色理論或是社會階層理論,則活動或 遊戲不只是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形塑,更 型塑性別刻板印象。
(五)學習能力
• 就如同「真實核心理論」所提男女之間本 質的能力就不同,女性語文及情感表達能 力較強,男性則是數理方面推理演繹能力 較強,但這些特質並非定律。但因社會角 色理論認定差異係來自個體內在的特質或 能力所造成,否定或忽略學習的功能,導 致性別刻版化印象產生。

男 19%
否,讓他們自由成長
50%
一半一半
31%
女 2%
52%
46%
4.是否曾經因為性別刻板印象,而不被 長輩或同學接受?

男 27%

73%

12%
88%
5.對於女主管、男秘書、男護士有什麼感覺?
很 OK啊 沒意見 有點難接受 完全不接受
男 55% 26% 7% 12%
女 63%
33%
4%
0%

男 12%

76%
剃一半
12%

10%
90%
0%
15.自己會想穿一些較露的服飾?

男 6%

94%
脫光光
0%

45%
55%
0%
16.有大美女走過,你會回頭看她嗎?

男 80%

10%
馬上跟蹤她
10%
女 75%
25%
0%
17.是否認同現今社會上有援助交 際這種職業?

男 80%

20%
若他們有其他工作就可以

性别角色教育相关概念及性别角色发展理论研究综述_吴维屏

性别角色教育相关概念及性别角色发展理论研究综述_吴维屏

《光明日报》2011年8月13日报道:“日前,《北京市中小学性教育大纲实践研究》课题校的一本小学校本教材《成长的脚步》,因其性教育内容被认为‘过于大胆’,引来铺天盖地的争议。

《北京日报》报道,这本名为《成长的脚步》的性教育试点教材,按小学低、中、高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三大块内容。

第一学段课程包括“我的身体”、“我是从哪里来的”、“可爱的男孩、女孩”、“你会保护自己吗”;第二学段课程包括“青春期身体的变化”、“青春美少女”、“小小男子汉”、“学习与父母交流的技巧”;第三学段课程包括“悦纳自我”、“同学交往”、“预防艾滋病”、“做个健康小网民”。

2011年10月25日的《新闻晚报》发文:“昨天,上海市首套中小学性别教育教材《男孩女孩》进课堂。

在首次媒体公开课上,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老师将红绿灯搬到了孩子的身上,不能碰的部位‘亮红灯’,能碰的部位‘亮绿灯’,用生动的例子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大声说‘不’。

”这套教材分为三册,分别用于小学1、2年级、3、4年级以及5、6年级。

第一册内容包括:生命的足迹、我从哪里来、男孩和女孩、身体小秘密、你我碰碰车、不当“小红帽”。

第二册内容包括:生日赞歌、性别密码、我爱我家、不同的爱、身体红绿灯、勇敢说“不”。

第三册内容包括生命如歌、走近花季、性别名片、亲密有“间”、远离诱惑、加强自我防范。

我们可以注意到,北京和上海的这两套教材分别用了性教育教材和性别教育教材两种不同的提法,而从教材内容来看,显然既有性教育的内容,又有性别教育的内容,那么,两者有何异同呢?本文拟从性教育与性别教育的异同切入,着重对性别角色教育的一些相关概念以及国外关于性别角色发展的相关理论作一综述。

一、性别角色教育相关概念厘定与性别角色教育概念相关,有很多概念,如:性教育、性别教育,为此有必要先对这几个相关概念加以厘定。

1、性教育与性别教育性教育主要涉及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三方面的教育。

性教育理解性别角色与性别刻板印象

性教育理解性别角色与性别刻板印象

性教育理解性别角色与性别刻板印象性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方式和渠道,向人们传授关于性知识、性行为以及性与性别的社会和心理构建等方面的知识,以促进个体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性教育的过程中,理解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性别角色的定义、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以及性教育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性别角色的定义性别角色是指人们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基于性别和其所表达的性别刻板印象所扮演的角色。

性别角色主要包括社会性别和性别身份。

社会性别是指社会对个体在行为、性别表达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期待和要求;性别身份则是个体对自己性别归属的认同和感受。

二、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性别刻板印象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所赋予的刻板化、陈规的行为方式和性别角色的预设。

这些刻板印象常常在早期形成,并对个体的行为和社会角色产生重要影响。

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受到家庭、教育和媒体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家庭中对男女孩的不同期望,教育环境中对性别角色的灌输以及媒体中宣传的性别刻板形象等都会对个体的性别角色认知产生影响。

三、性教育对性别角色与性别刻板印象的作用1. 促进性别平等意识: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性别的多样性,并提倡性别平等。

通过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性别并不决定个体的能力和价值,促进性别平等的观念。

2. 解构性别刻板印象: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并批判性地思考和评价这些刻板印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通过教育,学生可以摆脱对性别的刻板化观念,培养尊重他人性别多样性的态度。

3. 提供全面的性知识:性教育提供了关于性别和性的全面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自身的性别特征和性取向等,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通过教育,学生能够对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形成健康的性认知和性态度。

4. 培养自主性和责任感:性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明白在性行为中应该秉持的原则和价值观。

通过教育,学生可以学会正确对待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反性别刻板印象佐斌ppt课件

反性别刻板印象佐斌ppt课件
H22:人们对反刻板男性多作外部归因,对反性别刻板 印象女性多作内部归因。
H23:在对反刻板印象者的归因数量和性质上存在被试 性别差异。
2020/7/22
精选课件·佐斌
18
研究设计
• 自变量:
被试性别2(男、女)——组间变量
* 目标性别2(男、女)
* 是否具有2(具有、不具有)
组内变量
* 是否积极2(积极、消极)
• 材料:
男女性别常识测试,共40题,男女各20题。 样例:
男性常识题:第一届世界杯足球赛是在哪里办的? 1. 乌拉圭;2. 巴西
女性常识题:化妆品的步骤是先用隔离霜还是先用遮瑕液: 1. 先隔离霜;2. 先遮瑕液
2020/7/22
精选课件·佐斌
29
实验流程
性别知识测试
指导语:两阶 段的知识竞赛, 优胜者有奖。 首先,被试进 行40题的性别 常识测试。 随后,被试得 到反馈,不能 进下一环节。
被试性别2(男、女)——组间变量 * 目标性别2(男、女) * 归因方式5(外部-稳定,外部-不稳定, 组内变量
内部-稳定,内部-不稳定,无归因)。
• 因变量:
喜好度、能力以及行为意向评分,1-7级评分。
2020/7/22
精选课件·佐斌
28
实验方法
• 被试:
在大学校园中招募学生被试108人,其中男生33人,女 生75人,年龄18-34岁。
在不同的归因类型下,人们对反性别刻板 者的喜欢程度、能力评价和行为反应是否 存在差异。
研究四 双重身份对反性别刻板印象的评价与归因 的影响
2020/7/22
精选课件·佐斌
7
3 研究(一):反性别刻板印象的特征
3·1 研究目的

中国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

中国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

中国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是指对某一性别所形成的固定、片面的看法和评价,通常会导致偏见、歧视和社会不公平。

在中国,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长期存在,给她们带来了不少困扰和限制。

本文将从社会角度探讨中国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并提出一些改变和解决方法。

首先,中国女性常常受到外貌的重视和限制。

在传统观念中,女性的美貌被视为重要的资本。

由此,女性常常承受着来自社会对外貌的严格要求。

她们需要化妆,穿着得体,保持体态良好。

这种对女性外貌的过分关注导致了对她们的评判基本上是基于外貌的。

因此,许多女性感到压力巨大,失去了自信和独立。

其次,中国女性在职场中也常常受到性别歧视。

尽管女性的教育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但她们仍然面临着薪资、职位晋升和工作机会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

种种迹象表明,职场仍然存在男权主导的现象,男性更容易获得高职位和高收入。

这对女性来说是一种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现象,也限制了她们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中国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着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

尽管近年来男性逐渐开始承担起家务和育儿的一部分,但在大多数家庭中,女性仍然是主要的家务劳动者和孩子的照顾者。

这种性别角色的划分不仅给女性增加了更多的负担,还限制了她们在事业上的发展。

她们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做出选择,很难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为了解决中国女性面临的性别刻板印象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教育是关键。

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培养尊重和平等的价值观,让男性和女性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教育和发展机会。

这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和社会活动的组织来实现。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媒体的监管和引导。

媒体是影响社会认知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应该切实负起社会责任,减少对外貌的过分强调,尊重不同形象的女性,并且展示女性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

此外,政府和企业也应该制定和执行更加公平和平等的政策。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鼓励女性参与更多的领域。

企业应该建立公平的招聘和晋升机制,确保女性能够公正地获得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中美儿童图画书中性别刻板印象的比较分析

中美儿童图画书中性别刻板印象的比较分析

中美儿童图画书中性别刻板印象的比较分析作者:秦国浩杨智君王依萌李敏谊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04期【摘要】选取1999~2016年间获得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信谊图画书奖和凯迪克奖的98本中美儿童图画书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两国儿童图画书中蕴含的性别刻板印象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发现:中国儿童图画书存在显著的角色、人物性别失衡;男性儿童图画书作者具有更强的男性角色偏好;男性角色拥有更高的职业比重、更广的职业面,且角色形象更频繁出现在室外场景。

为减少儿童图画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的影响,研究者认为:儿童图画书创作者需要增强性别平等意识,儿童图画书奖的评审人更要具有性别批判意识,家长与教师需要更多的反思与言传身教。

【关键词】图画书;性别刻板印象;中国;美国【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8)04-0049-05图画书既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儿童社会性别意识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图画书中存在的性别刻板信息可能会对儿童的性别认知产生消极影响,限制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甚至影响他们的性格特质和未来作为父母时对待不同性别儿童的态度。

〔1〕性别刻板印象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不同性别类属的行为差异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具体表现在社会分工、人格特质、权力地位等方面。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二代性别研究”推动了有关图画书中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

国外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图画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发现,图画书中存在女性形象的缺失和性别刻板化形象的描绘。

角色数量的性别差距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所减少但仍然存在。

〔3〕当前,有关图画书的研究更多的仍局限在原创图画书的发展方向与图画书教学上,而对图画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关注较少。

本研究在国内外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市场上畅销的获凯迪克奖的美国儿童图画书和获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及信谊图画书奖的中国原创图画书进行分析,探究中美两国儿童图画书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的程度以及中美两国之间的差异,以期为中国图画书的创作和使用提出参考建议。

内隐数学_性别刻板印象的SEB研究_马芳

内隐数学_性别刻板印象的SEB研究_马芳

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的SEB 研究马 芳 1,2 梁宁建2(1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系,淮安,223001)(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上海,200062)摘 要 本研究采用SEB 实验设计,考察大学生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

结果发现,SEB 方法能显著地检测到大学生普遍存在“男性比女性更擅长数学”这样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S EB 所测量到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没有性别差异,所测得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也没有专业差异。

关键词:刻板印象 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解释偏差1 引言 刻板印象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

不同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刻板印象定义,但其学术定义一般都没有具体区分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机制,直到1995年Greenw ald &Bana -ji 明确提出了内隐社会认知。

内隐刻板印象是指内省不能确知的过去经历,影响着个体对一定社会范畴成员的特征评价。

本实验所研究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即指“男性比女性更擅长数学”的内隐观念。

对刻板印象测量传统上为直接测量法占主导地位,如自由联想法等。

但直接测量法只能测量出意识水平上的社会认知,对无意识操作的内隐社会认知无能为力。

针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对其进行测量存在较大难度,人们往往不愿意承认他们对某个社会群体所抱有的消极或有偏差的态度和信念,并且,有时也难以准确地报告,因为这类态度和信念可能并不能被人们有意识地觉知到[1]。

间接测量是内隐社会认知中的必要测量工具。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中曾采用内隐记忆中所采用的间接测量方法,如词语补全、虚假声望法等,也曾使用投射测验、情景测验等,但现在更多的是采用反应时测验,尤其是1998年由Greenw ald 等人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

Sekaquaptew a ,D .,Espinaza ,P .,&Thompson ,M .等人(2003)提出了刻板解释偏差(Stereoty pic Ex planato ry Bias ,SEB )测量[2]。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在职场中的应用研究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在职场中的应用研究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在职场中的应用研究在人类社会中,性别角色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影响着个人在许多领域的行为和观念,其中就包括职场。

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在职场中的应用对于职场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一、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职业选择的影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如何影响个人在职业选择上的决策。

在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中,男性更容易被认为适合从事理工科、管理和财务等职业,而女性更容易被认为适合从事护理、教育和社会工作等职业。

这种认识并不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而是从早期的社会传统中形成的。

这种刻板印象会让女性在职业选择上受到限制,并让男性只注重某些特定的领域。

这导致了某些职业中性别比例不平衡,形成了“玻璃天花板”现象。

历史上女性就受到诸多限制,最近几年,女性的人数在各种职业领域都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依旧很少有女性担任CEO或高级管理职位。

这也说明了,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在职场中依旧产生了影响,要实现性别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工资和职位的影响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工资和职位也会产生影响。

在一些职业中,女性的工资较男性低很多,即使他们担任同样的职务。

这可能因为女性普遍缺少在谈判、表达自己、独立自主等方面的能力,而这些恰恰是职业成功的关键。

此外,女性的职位上升的速度也比男性慢。

在升职方面,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同样会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男性可能更容易得到升职机会,因为在他们看来男性能够更好地胜任这个职位,而这时候女性就不得不面对“玻璃天花板”的挑战。

三、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工作场所文化的影响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还会对工作场所文化产生影响。

在一些工作场所中,女性可能会被视为劳动力的补充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这意味着她们的声音和观点可能会被忽略。

在一些领域中,例如投资银行和科技行业,这种问题尤其严重。

女性在这些行业中受到歧视的情况比其他行业更为普遍,这也让这些行业在性别平等上距离更远。

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形象刻画与性别议题

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形象刻画与性别议题

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形象刻画与性别议题在中外影视史中,女性形象的刻画和性别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通过对中外影视作品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女性形象和性别议题的不同表达和呈现。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外影视史中女性形象的刻画和性别议题。

首先,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形象刻画多样且多变。

在中国影视史上,传统的女性形象通常被刻画为温柔、贤良、婉约的妇女形象。

这种形象凸显了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女性美德,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王熙凤,她们既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又受制于封建礼教。

而在近年来的中国影视作品中,随着社会变迁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形象也开始呈现出更加独立、自主、坚强的一面,如《甄嬛传》中的甄嬛和《无问西东》中的丁颖。

她们不再被传统束缚,追求自我实现和价值。

而在外国影视史上,女性形象的刻画也多种多样。

在好莱坞的经典电影中,女性形象经常被描绘为性感、迷人、独立的“女神”形象,如《风华绝代》中的玛丽莲·梦露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的泰勒·斯威夫特。

她们通常是强势的角色,有着自身的目标和追求。

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视作品中,也能看到对女性形象的不同刻画,如日本电影《银色夏娃》中的女主角红色和《饮食男女》中的杨雁雁,她们展现了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其次,中外影视史中的性别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性别议题涉及到女性在社会、家庭和职场等方面的地位和角色。

在中国影视作品中,曾经有一部分影视剧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艰难处境和奋斗历程,如《红灯记》和《山楂树之恋》。

这些作品呈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压抑和束缚下的挣扎与奋斗,为观众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勇气。

而在外国影视作品中,性别议题常常涉及到女性面对职场歧视和性别偏见的挑战,如《穿普拉达的女王》和《摩天营救》。

这些影片通过女性主角的努力和坚持,探讨了女性在职场中追求平等和公正的课题。

此外,女性的性别角色转换也是中外影视作品中的一个常见主题。

小学生语文课文阅读和性别意识的建构(陈焰)

小学生语文课文阅读和性别意识的建构(陈焰)

小学生语文课文阅读和性别意识的建构内容摘要小学生正处在性别角色确认和性别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阅读活动会对他们的性别印象认知和建构发生重要影响,其中,小学语文的课文阅读和教学无论对于强化或者消除性别刻板印象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本论文根据社会性别理论所提供的视野和方法,论析了性别刻板印象对性别意识建构所起的作用,及性别刻板印象获得同小学生阅读活动的关系;在考察小学生既有性别印象的基础上,着重从小学语文教材的调查、统计、分析入手,研究现行教材中性别印象的基本情况,分析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方式,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淡化和消解性别刻板印象,在引导和帮助小学生确认自身性别角色的同时,建立起健全的性别意识和健康完善的人格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性别刻板印象IAbstractPrimary school kids lie in an important phase of recognizing gender role and forming gender consciousness. Reading can help affect their gender cognition and construction, particularly the role that textbook reading plays in either reinforcing or eliminating gender stereotypes can not be underestimated. This thesis ha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function of gender stereotyp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ender consciousnes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btaining of gender stereotypes with reading activities of primary kids based on the view and method proposed by the theory of social genders. It has, with a view that the kids have gender consciousness, proceeded with the survey,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Chinese textbooks for primary schools and has made an overview of gender impression in the current textbooks, analyzing the expressive ways of gender stereotypes. It has also discussed some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o lessen and eliminate gender stereotypes, hence guiding and helping kids to recognize their own gender roles so as to establish wholesome gender consciousness and perfect personalities.Key words:Chinese for primary school reading gender stereotypyII目录内容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一、性别刻板印象和阅读 (3)1.性别意识的形成和性别刻板印象 (3)2.小学生的阅读和性别印象的获取 (5)(1)阅读的意义 (5)(2)小学生阅读的主要对象 (7)①课内教材阅读 (7)②课外作品阅读 (8)(3)阅读和性别刻板印象 (9)3.小学生既有性别印象的调查 (10)(1)低年级组性别印象测试 (11)(2)中年级组性别印象测试 (13)(3)高年级组性别印象测试 (16)二、关于小学语文教材性别印象的调查 (20)1.调查目的和基本设计 (20)2.关于性别角色数量分配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21)3.关于性别印象分配的调查与分析 (24)(1)低年级组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印象分配情况 (24)①性别形象化设定 (24)②性别职业化设定 (29)③性别性格化和角色化设定 (31)(2)高年级组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印象分配的统计与分析 (32)I三、消解性别刻板印象的策略研究 (36)1.消解性别刻板印象的方向和目标 (37)(1)学生和阅读——变“被动接受者”为“灵活思考者” (37)(2)性别和教育——变性别“类型化”为性别“双性化” (38)2.消解性别刻板印象的原则方式和方法 (40)(1)教材阅读 (40)(2)教学策略 (40)(3)教学活动 (41)3.消解性别刻板印象活动设计举例 (41)结语 (43)参考文献 (44)书籍 (44)报刊论文 (44)网络资源 (46)II引言性别教育是近些年来学术界和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利用“百度”搜索引擎在网络上随意检索有关“性别教育”的网页就达132000篇之多,通过Google更是可以检索到6690000多项;检索“儿童性别教育”也分别高达35500篇和611000项①。

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直接映射_对小学语文教材人物的性别分析

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直接映射_对小学语文教材人物的性别分析

J ul. ,2002 Vo1. 31 No. 4
■ 心理学研究
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直接映射
———对小学语文教材人物的性别分析
杨 洁 , 吕改莲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 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 : 教材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伙伴 ,是学生认识世界 、了解人生的重要手段 ,对学生 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单性别中心倾向 、性别价值理解误区 、性别角 色性格误读等问题 ;教材作为社会意识的载体 ,实际承担着社会发展牵引器的作用 ,只有纠正教材 中存在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 ,才能使教育发展真正符合男女平等的社会历史潮流 。
一 、课文角色性别比例分析 :人物角色性别比例总体明显向男性倾斜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 1994 —1998 年间编辑并出版小学阶段 (六年制) 语文系列教科书共 12 册 ,选入的描写或包含人物 (包括拟人) 的课文共为 149 篇 ,涉及人物 (含拟人物) 236 人 (次) ①; 其中女性 (含雌性) 共出现 55 人 (次) ,出现频数仅占课文人物总数的 23. 3 % ;男性 (含雄性) 出 现频数为 177 人 (次) ,约占人物总数 75 % ;从课文统计来看 ,人物角色性别比例总体明显向男 性倾斜 ;具体到每一册来看 (见表 1) :虽然各册中女性人物在总人数中的比例分配并不平衡 , 但课文人物角色的女性比例全部低于男性 ,且总体成逐渐下降趋势 。在 2 —6 册中 ,女性角色 达到全部女性角色的 67. 3 % ,而 7 —12 册中女性角色还不足总数的 33 %。其中 ,第 9 册女性
父亲拍板才算数 ,因为只有父亲才代表“正确”;反映出一个“男主女从”的典型传统家庭生活格 局 。除相夫外 ,教材非常注重歌颂女性对子女的教养 。第 6 册第 14 课《杏儿熟了》通过歌颂 “奶奶”善良和慷慨的言行 ,使下一代懂得 “: 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道理 ;第 17 课《春蚕》描述母 亲为了养育“我和姐姐”而不辞辛劳的事迹 ,让我们感受到“学费可来的不易 ,上学得用功 !”。 第 3 册第 3 课《诚实的孩子》一文 ,描写列宁的诚实品格 ,但其中姑妈和妈妈的影响却是不言自 明的 。第 10 课《吃墨水》,通过母子的言行 ,反映少年陈毅的勤奋 ,母亲扮演着照顾儿子生活的

性别建构理论视域下浅析性别刻板印象--以女性家庭价值为切入点

性别建构理论视域下浅析性别刻板印象--以女性家庭价值为切入点

性别建构理论视域下浅析性别刻板印象--以女性家庭价值为切
入点
赵宁;杜敏萍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14(000)018
【摘要】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女性家务劳动的描述,阐释社会普遍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

然后运用性别建构理论从事实建构和意识建构两方面分析性别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总页数】1页(P232-232)
【作者】赵宁;杜敏萍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性别刻板印象浅析幼儿性别教育问题及对策 [J], 武玮
2.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语言重塑——女性主义文体学视野下的《伊芙琳》 [J], 吴素梅
3.性别刻板印象中的学术期刊女性编辑形象及其重塑 [J], 张文鸯
4.语言标记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演变——以新闻报道中若干女性群体标记为例[J], 李莲莲
5.浅析大众传播中的性别刻板印象与未成年人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J], 陶新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审美的影响因素

审美的影响因素

引言人类对高吸引力的面孔更加的偏好,在社会互动中,吸引力高的会更占优势。

面孔吸引力是对个体容颜相貌的审美评价。

高吸引力的面孔不仅赏心悦目,而且对个体的社会互动也有很大的影响。

男女在择偶中存在不同的性别期待(Li &Meltzer, 2015),在择偶早期人们对彼此的了解很少,而遵循刻板印象可以增加人们对彼此的预测正确性(Eaton & Rose, 2011)。

性别刻板印象是刻板印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指“社会生活中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对男性或女性性别属性的比较固定的见解和观念,也就是对男性或女性在行为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笼统和固定的看法。

”如勇敢、坚定、临危不惧被普遍认为是男子汉品质,而温柔、贤惠、善良则被人认为是女性品质(魏国英,陈雪飞,2005)。

首先在人们的观念里,男性一般是沉稳、勇敢、豪放的,女性则细心、文静、温柔的,如果一个人表现出与性别刻板印象不符的特征或行为,会给人不良印象。

其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曾经十分强调“男尊女卑”观念,男性特质较为积极向上而受到更多社会赞许,女性特质较为保守收敛而受到更多社会压抑,所以当女性表现出男性特质时,人们不会讨厌,相反可能会欣赏和褒奖,而当男性表现出女性特质时,人们对其包容性和赞许性会下降,更倾向于批评和贬低。

因此当名字激活性别刻板印象时,人们会凭借名字判断对方的性别刻板特质,取男性名的女性会被认为具有更多男性特质而获得较高评价,而取女性名的男性会被认为具有更多女性特质而获得较低评价。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权力高所带来的更多的资源,也是对性吸引力的一个提高。

我们是否可以来推断,人类建立了一种强大的权力与吸引力之间的心理联系。

相较于身高的高矮,面孔吸引力同样是身体特征,吸引力高低是否和权力有联系呢?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断出这种联系是双向的?基于这些,我们可以假设,人类建立了一种强大的权力与吸引力线索之间的心理联系。

然而,权利词对审美究竟有何影响,前人未有研究。

我们的有色眼镜:刻板印象

我们的有色眼镜:刻板印象

我们的有色眼镜:刻板印象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20年第8期文·图/顾建梅“中国三大高校中北大的刘颖、清华的颜宁和浙大的胡海岚都被称为科研之花,相比颜宁和胡海岚来说,刘颖已经有了自己稳定的家庭和孩子,作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这一切难能可贵。

勇敢做自己的颜宁至今没有结婚,浙江大学的胡海岚感情生活被科研所拖累,至今还没有小孩,而北京大学的刘颖却做到家庭和科研工作双丰收的成果。

”以上内容摘自北京大学新闻网的一篇报道。

不久前湖南日报“湘伴”微信公众号的《第一批90后已经当大学教授了》一文被各媒体纷纷转载,文章重点介绍了6位1990年后出生的男性大学教授,报道内容皆为他们的教育背景及科研成果,无一字涉及婚恋。

瞧,这差别!难怪当撒贝宁称颜宁为女科学家时,颜宁表示:“科学家就是科学家,为什么前面一定要加个‘女’字呢?”因为她清楚,当人们强调这个“女”字时,总是不自觉地戴上了有色眼镜,这副眼镜便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与“临床”表现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及个人经验形成的对某一类人或事物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如:性别刻板印象:女生不如男生擅长数学;男生不如女生擅长表达。

地区刻板印象:四川人都爱吃辣;东北人都能喝酒;内蒙古人都会骑马上学。

种族刻板印象:黑人没有白人聪明;白人运动不如黑人。

外表刻板印象:西装革履,是个绅士;抽烟有文身,是个混混。

除此之外,还有职业刻板印象、信仰刻板印象、年龄刻板印象,等等。

总之,刻板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刻板印象与偏见、歧视颜宁在清华当博导时,有一次,在学院面试博士生时,一位男同事问面试的女生:“将来你会如何平衡家庭和科研?”颜宁立刻对女生说:“你可以不回答这个问题。

”转而对男同事说:“这是一个有性别歧视的问题,你们为何从来不问男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刻板印象人人都有,比如男主外,女主内。

但有些人会把刻板印象当成全部事实而不愿获取更客观的信息,如此便形成了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別角色與性別刻板印象陳陳皎眉教授(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教授)壹、前言二次大戰後,德國開始將男女分班改為男女合班上課,目的是為了促進兩性自然互動,並實踐法律上保障﹁男女平等,不分性別﹂的原則。

但由於傳統上對男女性別的刻板印象一直存在,長期的合班上課,反而使得女性受到壓抑,自我發展受到限制。

研究指出教室內上課不公平的現象包括:老師叫男生回答問題的機率,比叫女生多一倍;由於男生的主動性,不論責罵或讚美,老師關注的焦點明顯的放在男生身上;女生發表意見較容易被打斷;女生的作業成果較易受到男生取笑;男生功課好,老師認為他天資聰穎有才氣,女生功課好,老師認為她用功守規矩。

奎思娜(Lee krasner ,1908 -1984)是美國一個出色的抽象畫派先驅,求學時便已展露出獨特的才華。

但在那個充滿性別歧視的年代,即使她所畫的畫再好,卻常常得到﹁畫得好極了,一點也看不出來是出自女人手筆﹂這類令人啼笑皆非的讚美。

台灣早期(例如日本時代),老師是一個非常受人尊敬的職業,與醫生一樣,一般人都尊稱他們為﹁先生﹂隨著時代的變遷,國民義務教育年限延長、國民所得增加、新思想的傳入,女性受教育的機會也隨之提高,教職這個行業相對的有愈來愈多的女性投入。

現在教師人數中,幾乎有一半以上是女性。

令人不解的是,老師這個職業聲望,不但不如以前那樣的受人崇敬,反而常有被貶抑的傾向。

這到底反映了什麼現象?男生真的就比女生聰明,比女生特別嗎?女生做的事情或職業就比較不重要嗎?一個人的性別天生就決定了他做什麼比較適合,或應該做什麼嗎?還是一切都只是社會傳統的偏見?因為兩性在不同方面受到不同的重視,而影響了兩性的發展,造成日後明顯的差異?貳、性別與性別認同性別(sex)是指一個人生理上的性別,即在生理上是男的或女的,因此染色體是決定性別的主要關鍵。

而專門指個體在心理上的性別,認為自己是男的或是女的,以及對性別的概念,則通稱為性別認同(genderidentity)。

性別與性別認同在概念上的區分,主要就在於生理上的性別特徵可能與心理上的性別認同不一致。

有的人生理上是男的,心理上卻認為自己是女的;有的人生理上是女的,心理上卻認為自己是男的。

這些人常常都覺得自己在一個錯誤的身體裏(in the wrong body),而會有些想要改變的欲望。

那麼,到底性別認同是怎麼發展而來的呢?綜合過去的研究(Schaffer ,1988;林惠雅,民82),當兒童約兩歲的時候,他們就會以一個人的髮型、衣服等外表上的特徵來判斷對方是男的是女的。

但這時候的他們還無法確定自己的性別。

對性別的基本認同(basicgender identity)大概要到兩歲半、三歲左右才開始,才知道自己是男生或是女生。

可是這些時候他們還不知道﹁性別是無法改變的﹂這個事實。

性別穩定期(gender stability)約出現在四歲左右,此時的兒童雖然知道女生會變媽媽,男生會變爸爸,但是他們卻認為只要一個人改變了髮型、外表或所從事的活動,還是可以從男生變成女生,或從女生變成男生。

對他們而言,性別是可以依照個人的意願而改變的。

例如一個四歲的小孩可能就會認為只要從站著尿尿變成坐著尿尿,就會從男生變成女生。

這樣荒謬令人發笑的想法,一直要到六、七歲左右後才會消除。

此時,到達性別恆定期(gender constancy)的他們開始明瞭性別是不會隨著一個人的外表或所處的情境而改變的。

他們已經知道一個女孩子即使穿褲子、留短髮,還是不會變成男孩子,她還是一個女孩子。

從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來,兒童性別認同概念發展是從認為性別可以隨外表或個人意願改變到瞭解性質是無法改變的。

Kohlberg(1966)認為這種發展的過程是隨著兒童認知能力的成熟而來的。

只有當他們的認知能力發展至一定的成熟度,對性別的認識與瞭解也才能發展到相對應的程度。

一個人對事情的觀念連帶的影響其相關的行為,性別認同的發展也影響了兒童一些與性別有關的行為,研究(Smith&Daglish,1997)發現十四到二十二個月大的男孩比較喜歡玩卡車、小汽車,女孩子則就比較喜歡玩洋娃娃和小布偶。

在選擇玩伴方面,上了幼稚園、托兒所的小孩比較會跟同性別的孩子一起玩(Hartup ,1983)。

除了個體本身的觀念影響其行為外,社會化代理人的教導也影響兒童的性別行為。

通常父母會禁止兒童做不適合他們性別的行為,例如禁止男生玩芭比娃娃,女生玩槍、玩劍。

而男孩子的不適性行為比女孩子的不適性行為更受到關注。

如果一個男孩子表現出一些女性化的舉動或從事女性化的活動時,他會被貼上﹁娘娘腔﹂的標籤,以社會的主流價值來判斷,﹁娘娘腔﹂含有貶抑的意味,它意涵著﹁跟女人一樣是不好的﹂的意思。

這個詞背後的含意很明顯的可以看出男性在社會所具有的優勢。

從性別偏好的研究上也發現有較多的女孩希望自己是男孩,但希望自己是女孩的男孩子卻很少;這個結果更說明了社會給予男性的正面評價甚於給女性的。

一直要青春期,女孩子才會漸漸開始喜歡自己的女性角色,開始關心自己的形象,希望成為一個淑女。

參、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差異隨著性別認同的發展,兒童除了開始偏好不同的玩具、玩伴或遊戲外,對不同性別的人應該會做什麼行為、會有什麼樣的特質也開始形成一個固定、刻板的看法,即所謂的性別刻板印象︵sex-role stereotype︶。

兩歲半的小孩就已經有這樣的特徵了,他們大都認為女生比較愛說話、不會和人打架、常常需要幫助、喜歡幫媽媽做家事、煮飯、洗衣;而男生喜歡玩車子、喜歡幫父親的忙、喜歡打人。

隨著孩子學到愈來愈多男性、女性的行為,他們開始依心理向度來區分兩性。

一項泛文化研究︵Best etc ¸1977︶也發現,英國、伊朗、美國的四、五、六年級學生一般都同意女性是軟弱的、情緒化的、心軟的、有感情的,而男性有野心的、果斷的、富攻擊性的、強勢的、殘酷的。

對於男性、女性特質的分類,幾乎就是陽剛、陰柔這兩個類別的區分。

此外,刻板印象的強弱會隨著年齡的不同而有不同。

大致上年齡愈長,其性別刻板印象也會較有彈性一些。

性別恆定概念剛形成的六、七歲兒童刻板印象最強烈,認為每個人都該遵守有關性別的標準,因此他們可能會堅持說護士是女生的工作,男生不行做。

到了十一、二歲,青春期的時候,青少年的刻板印象會較有彈性,他們會認為雖然護士是比較適合女性的工作,但如果男性願意,他們也能從事護士這項職業。

即使如此,對於過於偏離常規的不適性行為︵例如男生擦指甲油︶,青少年還是無法容忍的。

成人的性別刻板印象雖然又更有彈性一些,但仍然相當強烈,不但認為男女在人格特質上有差異,甚至適合的科系與職業也有不同︵陳皎眉,民76;關永馨,陳皎眉民78︶。

存在於兒童至成人的這些刻板印象是否正確呢?男女兩性的人格特質真的是如此明顯可分的嗎?Maccoby 與Jacklin ︵1974︶分析一千五百多篇有關性別差異的研究,發現性別刻板印象可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可能正確的,兩性確實有差異的,第二類是有待證實的,兩性也許是有差異的;第三類是所謂的文化迷思︵culture myth︶,毫無根據的偏見。

他們認為可以歸於第一類的,即男女真的有差異的只有四項:︵1︶語文能力:女孩子的語文能力發展較男孩子早,但一旦開始發展,兩性差異並不大,至青春期後,女性才比男性有較佳的語文能力;︵2︶空間能力:男性在視覺的空間能力及數學推理測驗上表現較女性佳,但此差異若從整個生命週期來看,不見得成立;︵3︶男性在青春期後數理能力超過女性;︵4︶男性較女性具攻擊性。

而其他人們所認為兩性有差異的部分,例如女生較膽小、順從、自尊較低、較缺少成就動機,較易接受建議等,其實都完全沒有或至少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

除了Jacklin與Maccoby的研究外,McMahon 與McMahon ︵1982︶也從四方面來探討男女兩性的異同:1.人格特質︵personality︶:如人們預期的,男嬰比女嬰愛動,較常使用肌肉,女嬰則比較愛笑。

但從攻擊性來比較男女的差異,卻有一半以上的研究發現男生並沒有較高的攻擊行為或敵意︵Frodi & Macaulay ,1977︶。

其他研究發現有差異的可能原因是它們都採用自我報告的方式收集資料。

由於社會較不贊許女性的攻擊行為,因此女性可能害怕受到社會處罰,而沒有報告出真實情形。

可見男女天生在攻擊性的差異並沒有太大的不同,社會化的影響才是促使他們差異益加擴大的原因。

2.智力︵intelligence︶:研究發現兩性在嬰兒期時的學習能力、記憶力、語文能力或空間能力並無差別,直到十一、二歲後才出現明顯的差異:女性的語文能力較強,男性則在空間能力上表現較佳。

其實這樣的差異主要是環境導致的。

由於父母或師長提供較多與空間操弄有關的活動給男孩子,如積木、機器人等;對女孩子則鼓勵她們從事與語文能力有關的活動,例如扮家家酒,差異因而逐漸產生。

3.被動性、順從性與自信心︵passivity, suggestibility , self-confidence︶:一般女性比較被動、容易順從他人,比較缺乏自信心,研究結果卻顯示出兩性在小時後,其時是有相同程度的自信、好奇與探索外界的行為,受人影響的程度也相同。

大概至高中之後才有明顯的男女差異。

這個現象也同樣說明了後天環境對兩性差異的影響。

4.母性行為︵maternity︶:一般都認為女性天生就較具母性,較會照顧人,但是研究發現無論男女似乎都具有母性本能,女性較明顯的原因可能是使她們較早和嬰兒建立依附關係,而生產時賀爾蒙的改變也使他們對嬰兒的反應更敏感,但並不表示男女在照顧人的能力上有差別。

綜上所述,男女雖然有生理上天生的差異,但是造成男女特性不同的最大原因還是在於後天環境的影響。

面對社會的期許與壓力,兩性表現出符合社會的行為,社會化代理人提供兩性不同的學習環境,使得男女兩性開始有明顯的差異,造成兩性在所讀科系與從事的職業明顯的不同,而符合了社會錯誤的性別刻板印象。

肆、性別角色理論既然人們對兩性的許多刻板看法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根據,那麼,這種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能持久不衰呢?到底性別角色是如何傳承下來的呢?學者們提出了幾個理論來解釋:一、生物學理論︵biological theory ︶認為男女因為在染色體、賀爾蒙、性腺組成、內在生殖系統、外在生殖器官的差異,而導致了行為上如睡眠、活動性、說話早晚等的差異,這些差異又導致人們對待他們不同;循環影響的結果,使得兩性愈來愈大。

此理論認為由男女天生的性質不同,使得社會的對待有所不同。

但根據Margrate Mead ︵1975︶對三個原始部落的研究,發現三個部落有完全不同的性別角色分化:Arapesh部落不論男女均具備我們所謂的女性特質;Mundn-gmor 部落則不論男女都具備我們所謂的男性特質;Tchambuli部落則有著與我們正好相反的性別分化,男性具有我們的女性特質,女性則具有我們的男性特質,顯示生理因素並無法充分解釋性別角色的發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