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分粥的故事之启示

合集下载

让人受益匪浅的哲理

让人受益匪浅的哲理

让人受益匪浅的哲理1、和尚分粥僧多粥少,每到开饭时,和尚们一拥而上,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粥被挤翻了。

大家都挨饿。

和尚们推荐了一位长者分粥,可分粥者大权独掌,为能多分点粥,一些和尚开始溜须拍马,加上平时相互关系就有厚薄,分粥者把粥分的多的多,少的少。

饿得受不了的和尚提议轮流分粥。

这下可好,轮到自己分时撑个半死,他人分时饿得发昏。

方丈云游回来了,决定由其中一名和尚全权分粥,其他不得有异,但又规定分粥者最后取粥。

从此和尚们均等地吃上了热粥。

此故事告诉我们至少三个道理:①凡事必须有制度、机制去规范:②制度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③好的机制不一定复杂,复杂的机制不一定好。

2、成功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

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3、水桶的故事从前人们使用木水桶打井水。

一天,一位老兄家用的水桶烂掉几块板,而眼下又找不到合适的木板。

他就随便找来几块长度不一的木板,重新匝好水桶。

但是当他从水井里打起一桶水后,发现桶里盛的水比以前少,他心里很纳闷这是怎么回事?经过检查,他发现新换上的木板中有一块特别短,桶里的水都从那个地方淌出来,而那些长出的木板并不起作用。

一个系统的效率高低,不是取决于系统中某个体的最高效率,而是取决于它的最短点。

所以,我们在系统工作中,要特别注意那些薄弱点短处。

4、砌墙工人的命运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

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 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

” 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七人分粥的启示

七人分粥的启示

七人分粥的启示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启示“七人分粥”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情境——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

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

那么,如何分食这一锅粥?多次博弈后这7个人的小团体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但是规则形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连带产生一些问题。

规则一:指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

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最好,于是又换一个人。

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

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人在一周中只有1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古人分粥的故事

古人分粥的故事

古人分粥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落,村子里的人们常常会因为分粥的事情而闹得不愉快。

你说这粥该怎么分呢?要是分得不公平,那肯定有人会不乐意呀!就好像你有一块蛋糕,你要分给几个小伙伴,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觉得满意呢?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啊!有一天,村子里的长者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让一个人专门负责分粥,大家一开始觉得这还不错,毕竟有人管这事了嘛。

可是没多久,问题就来了。

这个负责分粥的人啊,总是给自己分得多,给别人分得少,这像不像有些自私的人,只想着自己呀!其他人当然不乐意啦,凭啥你就得多占呢?这多不公平呀!于是,大家又开始商量新办法。

这次他们决定轮流分粥,每个人都有机会。

嘿,你还别说,一开始还真有点效果。

可是时间一长,又不行了。

为啥呢?因为轮到自己分粥的时候,就想着给自己多留点,反正下次不知道啥时候才轮到呢!这就好比你今天有了点权力,就想赶紧为自己谋点好处,谁管明天会怎样呢!这样一来,村子里还是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后来呀,村子里有个聪明人提出了一个新主意。

分粥的人还是轮流,但是分好粥后,让其他人先挑,最后剩下的那碗才是分粥人的。

哇,这下可就不一样啦!分粥的人再也不敢乱分了,因为他要是分不好,最后那碗最差的就会是他自己的呀!这不就跟我们做事一样嘛,如果我们不好好做,最后倒霉的可能就是自己哟!你看看,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分粥的事儿,都能有这么多波折。

这也让我们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得好好动动脑筋,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办法。

不然呀,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还解决不了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常常会遇到类似分粥这样的问题吗?比如在一个团队里,怎么分配任务和资源;在家庭里,怎么分配家务和关爱。

如果我们都能像这个村子里的人一样,不断尝试,不断改进,找到那个最合适的方法,那我们的生活不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吗?而且呀,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要多为别人考虑考虑。

分粥故事管理学启示

分粥故事管理学启示

分粥故事管理学启示
从《分粥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管理学上的启示。

下面从个人能力、团队合作和
管理思维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个人能力
在故事中,李三给了两个孩子不同的任务,小明要去打井,小华要去做饭。

孩子们都
很努力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最终李三由于认为小明的打井难度大,因此给了他更多的粥。

这告诉我们,在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能力,如果能发挥出来,就能更好地
完成任务。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感恩和赞赏,短板不一定是错,给予一些鼓励和肯定会更好。

二、团队合作
故事中,李三和两个孩子形成了一支小团队,合作共赢。

小明打井,小华做饭。

两个
任务相辅相成,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个人的努力都不能够让结果最优化。

因此,在团
队中,要学会相互信任,相互协作,达成共同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管理思维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李三将粥分配得非常公平,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小明打井的难
度和付出。

这就告诉我们,管理者要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的实际情况
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出决策,取得最优化的结果。

管理者还需要学会给予鼓励和支持,
以提高个人的能力和团队的凝聚力。

哲理故事:分粥的哲学

哲理故事:分粥的哲学

哲理故事:分粥的哲学导读:哲理故事:分粥的哲学从前,在一个地方住着7个人。

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每个人都免不了自私自利,如果有机会占别人便宜或者有机会让自己得到更多东西,他们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么做。

这7个人每天会分吃一大锅粥,但是这锅粥并不是“敞开的大锅饭”,而是刚刚够7个人吃。

但是他们没有称量工具来保证平分这锅粥。

他们就想了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方法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

这样做的结果是:这个人每次都会给自己分的多,其他人都吃不饱。

而且不管指定哪个人,结果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

方法二:大家轮流分粥,每人一天。

这样做,虽然看似很公平,但实际上每个人只有一天能吃饱,其他六天都会饿得肚子咕咕叫。

大家觉得这也不是个好方法。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

开始这个品德还算上乘的人分起粥来还算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多分给向自己溜须拍马的人。

方法四:设立一个分粥小组和一个监督小组,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

结果公平基本上是做到了,但是由于监督小组常提出种种方案,分粥小组又据理力争,等粥分好了,也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简单的规则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一样多。

因为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意识到,如果碗里的粥有多有少,自己肯定只能享用分量最少的那碗粥。

【哲理故事:分粥的哲学】1.分腊八粥作文2.分粥的寓言小故事3.分粥的经典寓言故事4.红豆粥哲理故事5.木已成粥哲理故事6.哲理故事:晨勃的哲学7.哲理故事:生活的哲学8.哲理故事:老张的哲学上文是关于哲理故事:分粥的哲学,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七人分粥的管理道理

七人分粥的管理道理

七人分粥的管理道理
七人分粥的故事是一个著名的管理寓言,其中蕴含了一些管理道理。

以下是一些与管理相关的道理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总结出来:
1.公平与平等:管理者应该注重公平和平等的原则,确保资源的
合理分配。

在故事中,每个人都被分配了相同的粥份,这展示了公平和平等的管理原则。

2.激励与奖励:管理者应该激励员工,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

在故事中,那些主动帮助他人的人得到了额外的奖励,这表明激励和奖励对于员工的积极表现和合作精神是重要的。

3.团队合作:故事中的七人需要相互合作才能成功分粥,这强调
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管理者应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4.问题解决与决策:故事中的情景需要管理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以解决分配粥的问题。

管理者需要具备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能力,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最大化效益。

5.倾听与沟通:管理者应该倾听员工的意见和需求,并与他们进
行有效的沟通。

在故事中,管理者通过倾听和询问的方式了解了员工的意愿,从而做出了更好的决策。

6.适度的权力与控制:管理者需要行使适度的权力和控制,以确
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员工的秩序。

在故事中,管理者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了适度的控制,以维持秩序和公平。

这些管理道理可以从七人分粥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帮助管理者更
好地理解和应用在实际的管理情境中。

它们强调了公平、团队合作、激励、问题解决和有效沟通等重要的管理原则。

七人分粥的启示

七人分粥的启示

七人分粥的启示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启示“七人分粥”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情境——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

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

那么,如何分食这一锅粥?多次博弈后这7个人的小团体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但是规则形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连带产生一些问题。

规则一:指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

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最好,于是又换一个人。

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

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人在一周中只有1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分粥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分粥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分粥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1、珍惜粮食:粥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粮食,它的出现给我们
带来了滋补的精神和营养,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以免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

2、精打细算:粥的出现也证明了人们的精打细算,从一些剩
余的粮食中拼凑出一种美味可口的粥,这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节约,少花钱,少浪费。

3、团结协作:粥的出现也证明了人们的团结协作,它是一种
由众人共同拼搏的成果,也提醒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取得成功。

七人分粥的故事的启示

七人分粥的故事的启示

七人分粥的故事的启示《七人分粥的故事的启示》嘿,咱今天来唠唠那个七人分粥的故事哈。

话说有这么七个人,他们每天都得一起分一锅粥喝,这可不是个简单事儿呀!一开始,他们指定一个人来分粥,结果呢,这人给自己分得多,其他人就不乐意啦,凭啥你分得多呀,不公平嘛!这就闹得不愉快了。

后来呀,他们又想出个办法,轮流分粥,嘿,这听起来不错吧?可结果呢,到自己分粥那天就使劲给自己多分,其他日子就只能喝稀的啦,还是不行呀!再后来呢,他们成立了个分粥委员会,还有个监督委员会,这下总行了吧?哎呀,结果更糟糕,大家整天为了分粥的事儿争来争去,粥都凉了还没分好呢!这可咋办呢?最后呀,他们终于想到个好办法,就是让一个人分粥,但是分粥的人最后一个拿粥。

哈哈,这下可好了,分粥的人得公平公正呀,不然最后自己就只能喝少的啦!这一下子,大家都能公平地喝到粥啦。

你看哈,从这个小故事里能得到啥启示呢?首先呀,制度很重要呀!没有个好制度,那肯定乱套呀。

就像一开始他们随便指定人分粥,那能行嘛!其次呢,光有制度还不行,得有监督呀,不然制度也容易被人钻空子。

就像轮流分粥的时候,没有监督就不行。

最后呀,还得让人的利益和制度挂上钩,这样才能真正执行好制度。

就像最后让分粥的人最后拿粥,这就是把他的利益和分粥的公平挂上钩啦。

咱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嘛!比如说一个公司,要是没有好的规章制度,那不乱套啦?员工们不知道该干啥,怎么干,那还怎么发展呀!还有呀,要是有制度却没人监督执行,那制度不就成了摆设啦?大家都不遵守,那还有啥用呀!所以呀,咱得重视制度,好好制定,认真执行,还要有人监督。

这样咱的生活呀,工作呀才能井井有条,越来越好。

就像那七个人,最后找到了好办法,终于能开开心心地喝到公平的粥啦!哈哈,这就是七人分粥的故事给咱的启示呀,咱可得记住咯!咱也得像他们一样,找到适合咱自己的好办法,把日子过得顺顺当当的呀!。

分粥的故事

分粥的故事
分粥的故事
从前,有七个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但 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 分粥那一天.
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分粥.强权 产生腐败,大家都开始讨好他,团体变得乌烟瘴 气.
再后来,分成一个三人分粥委员会,及四人评 选小组.但等他们扯完皮,粥都凉了.
最后的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等 其他人挑完后才能拿最后剩下的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个人都尽量分平均,就 算偶尔不平均,也认了.大家和和气气过日子,都很满 意.
故事启示:制度驱动人性
管理是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好的制度和机制是企业顺利开展工作的
保障; 好制度的标准:
有效快捷的实现分粥的目的 公平所分的粥对每个人都没差异

分粥的故事

分粥的故事

办法之二:大家轮流负责,每人一天。结果:每个 人在一周内只有一天吃得很饱,而且有余,其它六 天饥饿难忍。 原因:貌似公平,其实,等于承认 每个人都有给自己多分的权利,既然机会难得,有 权不用等于作废,于是变本加厉,将权用到极致。 结论:轮流掌权,轮流腐败,无异于走了“饱狗” 来了“饿狗”
办法之三:大家选举一个德高望重信得过的人来 负责“分粥”。结果:开始尚能公平,不久便开 始给自己和“亲信”多分或分稠,给不是“自己 人”者少分或分稀,以至造成分裂,相互攻击。 原因;社会关系盘根错节。来往有近有远,“党 内无派千奇百怪。” 结论:利益产生分化,阶级 产生斗争,斗争造成破坏,破坏导致倒退
通过采用“办法五”公平问题解决了,但吃饱的问题没解 决,就必须开源,谁去开源?这需要制定一套新的制度去 激发大家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开源,例如:对于出去找到 食物的,可以分到所得的一半甚至更多,从而调动起大家 的积极性,这样大家都愿意出去找食物,很快在这个制度 的激励下温饱问题解决了,大家都不缺吃的了,因此轮流 分粥的制度就已失去了意义、价值。食物多了以后大家就 开始挑了,要吃好的,吃好还不够还要穿好的、住好的, 需求不断增加,反映在制度上就需要不断变更,不变更就 会出现新问题,这就叫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定 与之完全相同,中国的条件、环境已今非昔比,老百姓的 需要和过去相比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再是吃饱穿暖的 问题,而是要吃出营养、穿出风度、住出舒服、开出水平、 玩出潇洒的问题,需求不同了,但是我们原有的制度与之 已远远不相适应,且很多制度已经变成我们发展的羁绊, 必须调整。
讲一个分粥的故事
在一座寺庙里,七个和尚分一锅粥,可是粥的量不 够,不能全部满足七人的需要。为此,他们采用了 不同的办法来分,其结果截然不同。

僧人分粥的故事的启示

僧人分粥的故事的启示

僧人分粥的故事的启示在古老的寺庙里,有一位虔诚的僧人,他每天早晨都会准时起床,念经修行。

然而,他最引人注目的一项行为是每天清晨,他会将一大锅热腾腾的粥端到寺庙门口,分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关注他人的需求。

僧人并不只是关心自己的修行,他也关心周围的人们。

他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和困难之中,他们需要帮助和关怀。

因此,他选择了每天早晨分粥,以满足他人的基本需求。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无论我们的身份如何,我们都应该关注他人的需求,并尽力帮助他们。

其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乐于奉献。

僧人每天早晨都会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煮粥,并将它分给那些需要的人。

他没有因为自己的修行而忽视了他人的需求,相反,他选择了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他人。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奉献是一种美德,通过奉献我们可以给予他人希望和温暖。

第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

当僧人分粥时,他总是微笑着对待每一个人。

他没有嫌弃那些衣衫褴褛的人,也没有对待他们冷漠。

相反,他用温暖的目光和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无论对待谁,我们都应该用善良和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给予他们尊重和关怀。

第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食物和资源。

僧人每天只煮一锅粥,他明白食物是宝贵的资源,应该被珍惜。

他不浪费食物,而是将它们分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我们应该珍惜食物和资源,不浪费,同时也要帮助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最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心怀感恩。

虽然僧人只是分发一碗粥,但他的行为却让那些受助者感到温暖和感激。

他们知道有人关心他们,愿意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刻。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心怀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同时也要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

在这个故事中,僧人分粥的行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他人的需求,乐于奉献,善待他人,珍惜食物和资源,以及心怀感恩。

这些启示不仅适用于僧人,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七人分粥的启示

七人分粥的启示

七人分粥的启示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启示“七人分粥”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情境——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

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

那么,如何分食这一锅粥?多次博弈后这7个人的小团体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但是规则形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连带产生一些问题。

规则一:指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

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最好,于是又换一个人。

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

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人在一周中只有1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分粥的故事

分粥的故事

分粥的故事
这是一个哲理故事也一个管理案例:
有7个人组成的团队,其中每个人都是平等平凡的,也没有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制度来解决分粥的问题.
大家集思广益,经过多次博弈,大体用了以下五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很快大家发现,负责分粥的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分粥的人,不过,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粥最多.结论:权力导致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的权力,同时也有有多分给别人的权力,表面乍起来是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且有余,其它6天是挨饿的,这样造成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还能公平,但不久这个人就为自己和向他拍马屁的人多分.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与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执行与监督机制,公平上基本上做到了,由于监督委员会的议案较多,且在分粥时又据理力争,等分完粥的时候,粥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分粥,把粥成7份,但是分粥的那一个人须是最后领粥.结果7碗粥是出奇的等份,。

七个和尚分粥的故事启示

七个和尚分粥的故事启示

七个和尚分粥的故事启示稿子一嘿,朋友!今天跟你讲讲七个和尚分粥的故事,可有意思啦!这七个和尚一开始分粥的时候,那叫一个乱哟!大家都抢着给自己多分一点,结果每次都有人觉得不公平,吵得不可开交。

后来啊,他们决定选一个人来分粥。

可这人有了权力,就给自己分得多,其他人还是不满意。

再后来呢,他们又想了个办法,轮流分粥。

但轮到自己分粥的那天,就会给自己分得多,还是不行。

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选一个人分粥,但是另外几个人负责监督。

如果分粥不公平,分粥的人就得挨饿。

这下可好了,分粥终于公平啦!咱们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嘛!比如说在一个团队里,得有合理的分工和监督,这样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情才能顺顺利利的。

朋友,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是不是挺有启发的呀!稿子二亲,来听我唠唠七个和尚分粥的故事呗!这七个和尚啊,在一个庙里,每天都为分粥头疼。

一开始,谁都想多分点粥,粥分得乱七八糟,每个人都有怨言。

有一天,他们说让一个和尚专门分粥。

可这个和尚私心重,给自己分的特别多,其他人能乐意吗?当然不!接着,他们又说轮流分粥,结果还是不行。

轮到自己分粥的时候,都想着给自己多留点。

这可咋办呢?后来呀,他们想出一招。

让一个和尚分粥,另外几个和尚监督。

要是分得不公正,分粥的和尚就得挨饿。

嘿,这办法还真灵,粥分得公平啦!从这个故事里,咱们能明白不少事儿呢。

比如说,规则太重要啦,如果一开始就定好公平的规则,也不至于这么折腾。

还有哦,不能随便把权力交给一个人,没人管着可不行。

所以呀,这个小小的故事,藏着大大的道理。

咱们得从中学着点,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条理,更公平,更美好!亲,你是不是也这么想呀?。

求职礼仪故事:分粥

求职礼仪故事:分粥

求职礼仪故事: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朽,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粥的故事之启示(2009-06-26 22:45:39)转载标签:y理论分粥的故事效益原则成本效益阿克顿财经文/开心言分粥故事的最大意义应该是使人们从中认识到管理活动中监督对权力的制约作用和成本限制,进而得到监督机制设计和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等方面的一些启示。

一、分粥的故事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1834-1902)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

故事大意是,有七个人组成的小群体,每个人都是平凡且平等的,他们没有险恶害人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

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分食一锅粥,但却没有称量工具,为此他们尝试过多种分粥方法。

第一种方案: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

可是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

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稠。

第二种方案: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就等于承认了个人为自己分粥的权利,同时也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肠辘辘。

第三种方案:大家选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负责分粥。

开始这位德高望重的人还能公平地分配,但不久他便开始为自己和讨好他的人多分。

第四种方案: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

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方案确定了,粥却冷得不能喝了。

第五种方案:每个人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在这个制度下,七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分粥故事产生后即广为流传,甚至有人冠之以“全球流行的故事”,并产生了一些变体,但故事的本质和主要情节大致无二。

分粥故事简练概括,对现实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寓意性,一系列的分粥方法和效果带给人很多的启发,读罢不禁令人掩卷遐思。

有人用它来分析公权滥用的腐败问题,也有人用它来分析社会制度,但它更多的是以管理小故事的身份展现在人们面前。

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分粥故事带给我们哪些启发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下这些分粥的方法吧!二、无监督下的权力滥用前三种方案都是由某一人来独自掌管分粥事宜,这个手握大权的分粥人可以是大家指定的,可以是后来替换的,也可以是由制度规定轮流担当的,甚至是群众选举的“德高望重”的,但是,不管哪一种产生方式,都带来了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只要有机会,分粥人就会给自己分配更多。

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不会对这三种分配方式出现的后果产生怀疑。

反过来说,如果故事给我们描述一个相反的结果,即,分粥人总是能够公平公正地给每个人分配均等的粥,则大家恐怕要对故事的现实基础产生怀疑,这样的分粥故事也不会再带给人们管理方法的启迪,而是将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那样成为人们对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圣人的一种追忆或者教化世人的手段。

分粥故事之所以广泛流传,人们之所以对其内容不加质疑,就是缘于其具有现实的人性基础,人性的特征孕育了三种方案失败的必然。

关于人性假设有很多理论甚至争论,中国古代就有“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

“性善论”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提出的一种人性论。

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心理活动加以验证。

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孟子·告子上》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则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善恶之争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性善论”和“性恶论”产生于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是为当时的社会统治或者公共管理服务的,其对人的讨论偏重于伦理道德,而西方现代管理学的研究者尤其是“行为科学学派”则侧重从心理、行为等角度对人类活动进行研究。

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学派有不少一些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于1957年提出的X理论和Y理论、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的超Y理论、威廉·大内的Z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及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美国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对人性假设理论做了归纳,他认为人性假设可以分为经济人假设(X理论)、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和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等四种理论。

姑且不论人性假设孰是孰非,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以至于人们争论了几千年仍无法取得一致意见。

但是,就分粥问题而言,从故事的描述和人们对其内容的广泛接受与传播可以知道,分粥的时候人们都是想多分一杯羹的,不管是这个七人群体中的成员也好,还是其他普通大众也好,都有此类的心态,关键是条件是否具备。

什么时候条件具备呢?那就是无人监督的时候。

指定的分粥人、替换的分粥人、轮流的分粥人,甚至“德高望重”的分粥人都在粥的诱惑下向自己的碗做了倾斜。

凡夫俗子难拒诱惑,德高望重的“圣人”也同样难拒诱惑,故事的制造者阿克顿毅然指出: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

三、失败的监督1.委托代理与监督的诞生在分粥过程中,分粥人实际上是接受其他人的“委托”来完成粥的分配任务,从而成为分粥活动的“代理人”。

每个委托人(分粥人以外的其他群体成员)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更多的粥,代理人(分粥人)也认为自己的粥是多多益善,但是,对整个群体最有利的分配结果则是每个人都得到均等的一份,否则就有可能让群体产生摩擦、萎缩甚至影响到整个群体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个人和群体的利益是有矛盾的。

这里存在几方的目标冲突:分粥人与其他人的冲突,分粥人与整个群体的冲突,其他人与整个群体的冲突。

只要有机会,每一方利益的代表就会努力让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

分粥人作为代理人一方,具有信息优势和操纵便利,也就容易产生以权谋私行为。

若想减少代理人的谋私问题,监督和制约就要提上日程。

2.成本效益原则与监督的失败第四种方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监督的例子,让我们初步体验了监督在消除腐败行为中的魅力,监督委员会的存在让公平分粥的群体理想得以基本实现。

然而,人们在庆幸公平到来的时候却失望的发现:粥,已经冷了。

食用冷粥会影响身体健康,降低人们享受食物的满足感和进餐带来的效用,于是又不得不废弃了第四种分粥方案,监督由此夭折。

是什么让消除腐败的监督方案以失败告终呢?答案是成本效益原则。

如果说是委托代理关系的出现让监督得以诞生,成本效益原则却常常决定监督的存亡。

在第四种方案中,监督带来的效益是粥的均等化,即公平的实现和群体目标的达成,成本则是委员会成员的人工成本、谈判成本还有粥质量的下降(变冷了)。

故事中没有设定委员们的出场费和机会成本、谈判成本,因此我们可以对之忽略不计,但是,粥质量的下降却成为人们心目中最大的问题。

忽略经济成本后,成本效益的对比就变为公平的实现与饮用冷粥的利弊权衡。

第四个方案的取舍也由此变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了实现公平,你愿意喝冷的不能再喝的粥吗?对此,故事已明确地告诉了我们答案。

人们之所以废弃监督方案,是因为“公平减去喝冷粥等于负数”,即,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由此可以推论,如果公平减去喝凉粥等于正数,监督方案则是可行的,当然,可行并不代表最优,也可能有更好的分配方案存在。

四、角色悄然变化?读到故事的末尾,当我们看到分粥问题得以圆满解决时,不禁会为第五种方案拍案叫绝,原来一切竟这么简单!但是,当我们深入思考时却会发现,分粥人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

在前三种方案中,分粥人职位代表着一种权力,这种权力的行使影响着每个成员的利益,分粥人实际上充当着管理者角色,而第五种方案中的分粥人呢,要给大家分粥,还要最后选择,俨然成了厨工角色,分粥的职位也不再是权力象征,反倒成了一种接近于惩罚的表示,比如,哪个群体成员犯了错误,可以罚他多当几次分粥人。

成为管理型的分粥人是人们的一种理想,而成为厨工型的分粥人则不会是任何理性人的追求。

作为一个故事,分粥问题通过制度安排得以解决,并带来了副产品——分粥人的角色转换。

故事里的角色转换很容易实现,这取决于故事讲述者的情节安排,为了实现这种转换,故事设定了这样一个制度:轮流充当分粥人和分粥人的最后选择权。

可以想象,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负责分粥的那天到来,都希望永远不充当分粥人角色。

人们对担任厨工型分粥人的厌恶心态使得现实中的管理者难以实现角色转换,谁希望从管理型的分粥人变成厨工型的分粥人呢?又有谁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推动这种转换的实现呢?这不是口号或者号召所能够实现的。

仔细分析还会发现,在第五种方案中,分粥人仍然在充当代理人的角色,仍然拥有信息优势和种种便利条件,但是监督却已不复存在。

制度虽然规定了分粥人的最后选择权,但是如何确保分粥人不会在分配之前先尝为快呢?如果我们的这种担心成为事实,则问题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第五种方案依然没有解决分粥人以权谋私的腐败问题,一系列的尝试不过是画了一个圆圈。

至此,我们会忽然发现,表面上的厨工型分粥人也有着很大的权力和寻租空间,这就意味着故事设定的制度并没有使分粥人真正实现角色转化,由于监督的缺位,所谓的厨工型分粥人不过是一层面纱,分粥人一直都是管理型的。

由此看来,分粥故事乍看绝妙的结局存在着严重漏洞,分粥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五、路在何方分粥故事设定的背景相当简单,不过是一七人群体,分配的东西非常单一,仅仅是一锅粥,分配的标准十分明确,平均而已,但是,阿克顿却只是提供了一个看似可行实则不行的分配方案,故事广泛流传则说明人们受了阿克顿无意的蒙蔽。

粥,到底应该怎么分呢?我们可以探讨几种思路。

1. 改善度量工具。

由于没有称量工具,粥的数量就没法严格计量,而只能凭视觉和大概估计,由此就留下了人为操纵和牟利的机会,一旦被指责分配不公,也可以用“估计本身就有误差”来加以搪塞。

改善粥的度量工具则可以消除数量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人为操纵的机会和借口。

此即管理技术学派的思路。

2. 实施教化。

除了第四种方案外,分粥过程中的腐败问题一直没能加以解决,这是由于人们的私心作祟。

那么,实施教化、强化道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倡导奉献精神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措施似乎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当然,该思路能否实施,实施后能否奏效,又不得不考虑人性假设问题。

3. 完善制度。

如果度量工具不能改良,教化不能施行,那么只有靠完善制度来解决分粥问题了,而这也正是很多人从分粥故事中所读出的启发,对该故事的一段常见评述是这样的,“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一个企业如果有良好的制度,就能够解决企业内部的混乱问题。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可惜的是,分粥故事以第五种分配方案做终,从而使得一个本可以指明方向的实证性结论变成了规范性的模糊原则,故事确实告诉我们“制度很重要”,但是,对于如何建立好的制度,却没有得到任何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