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护考的各个计算公式

护考的各个计算公式

护考的各个计算公式在护理考试中,各种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需要掌握这些公式,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正确的计算,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护考中常见的计算公式,帮助护士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药物计算公式。

1. 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药物剂量=体重(kg)×剂量(mg/kg)。

2. 滴速计算公式。

滴速(滴/分)=(总量(ml)×滴数)/时间(分)。

3. 输液速度计算公式。

输液速度(滴/分)=总量(ml)/时间(min)。

4. 药物浓度计算公式。

药物浓度(mg/ml)=药物总量(mg)/溶剂总量(ml)。

5. 静脉注射速度计算公式。

静脉注射速度(ml/h)=总量(ml)/时间(h)。

二、生命体征计算公式。

1. 心率计算公式。

心率=心跳数/时间(min)。

2. 呼吸频率计算公式。

呼吸频率=呼吸次数/时间(min)。

3. 血压计算公式。

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2×收缩压)/3。

4. 体温计算公式。

华氏度转摄氏度,C=(F-32)/1.8。

摄氏度转华氏度,F=C×1.8+32。

5. 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

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三、液体计算公式。

1. 补液计算公式。

补液速度(ml/h)=补液总量(ml)/时间(h)。

2. 输液速度计算公式。

输液速度(滴/分)=总量(ml)/时间(min)。

3. 液体摄入量计算公式。

液体摄入量(ml)=饮水量(ml)+饮食中的水分量(ml)。

四、营养计算公式。

1. 能量需求计算公式。

能量需求(kcal)=基础代谢率(BMR)×活动系数。

2. 蛋白质需求计算公式。

蛋白质需求(g)=体重(kg)×蛋白质摄入量(g/kg)。

3. 脂肪需求计算公式。

脂肪需求(g)=总能量摄入量(kcal)×脂肪摄入比例。

五、输血计算公式。

1. 输血速度计算公式。

输血速度(滴/分)=总量(ml)/时间(min)。

营养计算公式

营养计算公式

1、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2、 100%=⨯实测体重(kg )—标准体重(kg )标准体重指数标准体重(kg ) (正常:±10%) 3、 22=体重(kg )体制指数身高 (m ) (正常: 18、5~23、9 ; 轻度消瘦: 17~18、5 ; 超重: 24~27、9 )4、 1000⨯体重(kg )身高体质指数=身高(cm ) 5、 + =100%Vervaeck ⨯体重(kg ) 胸围(cm )指数身高(cm ) 6、 422=10Kaup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正常: 19 ~ 15 ) 7、 733=10Rohrer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 (中等: 140 ~ 109 ) 8、 =100⨯胸围(cm )比胸围身高(cm )9、 =腰围(cm )腰臀比值(W H R )臀围(cm ) (参考标准:成年男性 < 0、9;成年女性 < 0、85 ) 10、 上臂围与皮褶厚度测量操作计算:a 、 皮褶厚度推算人体密度D=C —M ×(㏒皮褶厚度值) (其中C 与M 就是公式中系数)b 、 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 4.95%( 4.50)100%BF D=-⨯ c 、 上臂肌围(cm)=上臂围(cm)—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d 、 222[]12.5612.56⨯=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上臂肌围上臂肌面积(cm )= 14、 儿童体重的粗略估计计算:a 、 标准体重(kg)= 年龄(岁)×2 + 7 (3岁以下适用)b 、 标准体重(kg)= 年龄(岁)×2 + 8 (3岁~青春前期适用)、c 、 粗略身高(cm)= 年龄(岁)×7+ 70 (3岁~青春前期适用)一、质量计算:1、 =100%⨯食品重量(W )—废弃部分的重量(W1)可食部计算(EP )食品重量(W )2、 100%⨯1废弃部分重量(W )废弃率=食品重量(W )3、 =100%⨯烹调后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重量变化率(WCF )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用于烹调后失重的食品,如烤肉 煎肉等)4、 =生食物重量食物的生熟比值熟食物重量(用于烹调后增重的食品,如米饭 面条等) 5、 重量保留因子(WRF):%100%WRF =⨯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 )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 ) 6、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 7、 =100⨯⨯∑食物量(g)蛋白质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g )() =100⨯⨯∑食物量(g)脂肪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脂肪含量(g )() =100⨯⨯∑食物量(g)碳水化合物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g )() =100⨯⨯∑食物量(g)某营养素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g )() 8、%=⨯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表现保留率(AR )(干重)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9、%=⨯⨯⨯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烹调后食品重量(g )真实保留率(TR )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前食品重量(g ) 二、能量计算:1、 膳食能量(kcal)=蛋白质摄入量×4 +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 + 脂肪摄入量×9三、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百分比计算:1、 =100%⨯⨯蛋白质摄入量(g )4蛋白质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2、 =100%⨯⨯碳水化合物摄入量(g )4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 3、 9=100%⨯⨯脂肪摄入量(g )脂肪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四、食物测评1、 A 、当一批食品德包装件数(N)超过100件时,抽样量(n)按下列式计算:n =B 、异常非均匀性或者不熟悉来源食品抽样量按下式计算:n = N2、 -=食物的能量(kcal )能量价格比值食物的实际支出价格(元)3、 %%=⨯某种营养素的含量()单位重量(g )某营养素(NRV )<单位食品中营养素参考值>(查表得)该营养素参考值NRV (g ) 4、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 5、 =100[]⨯⨯食物量(g)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可食部分的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g ) 6、食物营养质量指数计算:a 、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密度能量推荐摄入量b 、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密度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c 、 =营养密度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 )能量密度( INQ = 或 > 1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 INQ < 1 为营养价值低食物 )9、蛋白质评价: a 、 %=100%100%⨯=⨯氮吸收量食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真消化率(TD )食入氮食入氮b 、=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 )蛋白质功效比值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 )c 、100100⨯=⨯氮储留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生物价(BV )=氮吸收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d 、%==100%⨯⨯氮储留量蛋白质净利用率(NPU )生物价消化率食入氮e 、100⨯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氨基酸分(ASS )=理想模式每克氮(或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 10、食物血糖评价:a 、 50g GI 含碳水化合物的试验食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GI 大于70的为高GI 食物 ; GI 在55~70的为中GI 食物 ; GI 小于55的为低GI 食物) b 、 GI GL =⨯食物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GL >20的为高GL 食物;GL 在11~19的为中GL 食物;GL <10的为低GL 食物)11、分析必需脂肪酸含量: 100%⨯食物脂肪酸含量(g/100g )脂肪酸占脂肪百分比(%)=食物总脂肪含量(g/100g )★ 其 她 ★1、家庭:a 、 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 + 午餐餐次总数×午餐餐次比 + 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b 、 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 —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c 、 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宗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d 、 =实际消耗量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 e 、 =各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生重)平均摄入量总就餐人数f 、 =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含量家庭总人日数 g 、 标准人日= 标准人系数×人日数h 、 ==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摄入量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标准人系数 i 、 ==⨯标准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标准人系数混合系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j 、 ==人(乙)能量参考摄入量人(乙)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人(乙)折合成人(甲)系数人(甲)能量参考摄入量人(甲)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社区统计:a 、 =100%⨯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构成比同一事物个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b 、 %=⨯甲指标相对比(也可用分数表示)100乙指标 c 、 0(100%;1000%)K K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率=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d 、 K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动态指标>发病率=同期暴露人口数e 、 =K ⨯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静态指标>患病率同期观察人口数 f 、标准差(S ) 单侧95%可信上限 = 0.05()v X t S +⨯;单侧95%可信下限 = 0.05()v X t S -⨯g 、 12.......1+++==n in i X X X X X n n=∑均值()。

营养计算公式

营养计算公式

★ 人 体 调 查 类 ★1. 标准体重(kg )二身高(cm —1052.标准体重指数实测体重(一賢):标准体重(kg ) I 。

%(正常:士 io%标准体重(kg )3.体制指数二伫(咒、 ( 正常:18.5~23.9 ;轻度消瘦:17~18.5 ; 超重:身咼2(m 2)24~27.9 )a. 标准体重(kg )=年龄(岁)x 2 + 7(3岁以下适用) b. 标准体重(kg )=年龄(岁)x 2 + 8(3岁〜青春前期适用)、4. 身高体质指数二体重(kg)身高(cm )10005. Vervaeck 指数二体重(° >+胸围(cm ) 身高(cm )100%6. 体重(kg )104KaUP指数=身高 2(cm 2)正常:19 ~ 15 )7. 体重(kg ) 107ROhrer指数=身高(cm 3)中等:140 ~ 109 )8. 比胸围=胸围(cm)身高(cm ) 1009.腰臀比值(W H R )=腰围(詈(参考标准:成年男性 < 0.9 ;成年女性< 0.85)10.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操作计算a. 皮褶厚度推算人体密度 D=(—MX (log 皮褶厚度值)(其中C 和M 是公式中系b.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BF% (晋4.50) 100% c. 上臂肌围(cm )二上臂围(cm ) — 3.14 x 三头肌皮褶厚度( cm ) d.上臂肌面积(cm 2)二一三头肌皮褶厚度(cm )]12.56上臂肌围212.5614. 儿童体重的粗略估计计算:1 .2 .3 .4 .5 .6 .7 .8 . c.粗略身高(cm =年龄(岁)X 7+ 70 (3岁〜青春前期适用)★食品计算类★、质量计算:可食部计算(EP=食品重量(W—废弃部分的重量(W1食品重量(W100%废弃率=废弃部分重量(W食品重量(W100%烹调重量变化率(WCF=烹调后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100% (用于烹调后失重的食品,如烤肉煎肉等)食物的生熟比值=HU量(用于烹调后增重的食品,重量保留因子(WRFW F%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食物营养成分y100%蛋白质含量(g)=(食物量(g)100(g)如米饭面条等)100%可食部分的比例(EP)每百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表现保留率(AR%=烹n(干重)100%9.真实保留率TR)%= 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后食品重量(g)烹调前食品重量(g)100%、能量计算:1.膳食能量(kcal)二蛋白质摄入量x 4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x 4 +脂肪摄入量x 9三、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百分比计算:1.蛋白质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阳100%2 . 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一碳水化合物摄入量(g)4总能量摄入量(kcal )100%3 . 脂肪供能比脂肪摄入量(g)9总能量摄入量(kcal )2.能量-价格比值=元)3. 某营养素(NRV%<单位食品中营养素参考值 >=某种查表素的该营养素参考值单位重量()g )4.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 二食物营养成分含量100%100 —水分含量5. 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100(g )6.食物营养质量指数计算:a.能量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 能里密度能量推荐摄入量—b. 营养素宓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 口 '八⑷叉 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c.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能量密度9.蛋白质评价:a.氮吸收量 蛋白质真消化率(TD )%= -食吸入氮(INQ =或 INQV 1100%食入氮为营养价值低食物)—(粪氮一粪代谢氮)100% 食入氮b.蛋白质功效比值 =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c.蛋白质生物价( BV =氮储留量100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100氮吸收量氮吸收量一(尿氮一尿内源氮)d.蛋白质净利用率氮储留量(NPU%=生物价 消化率二-留— 100%食入氮氨基酸分(ASS =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 e.氨 酸 理想模式每克氮(或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亟100mg)10.食物血糖评价:四、食物测评1. A.当一批食品德包装件数(N )超过100件时,抽样量(n )按下列式计算:n ■,尺 B.异常非均匀性或者不熟悉来源食品抽样量按下式计算:> 1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含50 g 碳水化合物的试验食物餐后 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 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GI 大于70的为高GI 食物;GI 在55~70的为中GI 食物;GI 小于55的为低GI 食物) b.GL 食物GI 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 )(GL >20的为高GL 食物;GL 在11~19的为中GL 食物;GL v 10的为低GL 食物)★其 他★1.家庭:a.个人人日数二早餐餐次总数x 早餐餐次比+午餐餐次总数x 午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x 晚餐餐次比b. 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一废弃食物总量一剩余总量c. 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宗食物摄入量二实际消耗量d. 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 二J 际消耗量家庭总人日数甲指标相对比乙指标(也可用分数表示)100%a.Gl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11.分析必需脂肪酸含量脂肪酸占脂肪百分比(食物脂肪酸含量 食物总脂肪含量隽 100%e.平均摄入量各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生重)f.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含量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g.标准人日二标准人系数x 人日数 h.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 =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摄入量混合系数 = 标准人系数标准总人日数 =实际人日数 标准人系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j.人(乙)折合成人(甲)系数人(乙)能量参考摄入量 人(乙)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人(甲)能量参考摄入量 人(甲)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社区统计a. 构成比二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同一事物个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100%c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K(K 100%;1000%0)d . <动态指标>发病率二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e . <静态指标>患病率二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f . 标准差(S)单侧95祠信上限二X t0.05(v) S ;g .X i均值(X)=—nX1+X2+n+X n单侧95%可信下限二X 10.05(v) S。

营养学涉及的计算公式

营养学涉及的计算公式

精心整理
1、能量(kcal)=三大产能营养素×产能系数(4、9、4)(基础62页)
2、营养素(g)=能量÷产能系数
3、总能量=三大产能营养素能量相加
4、营养素的供能比(蛋白质供能比)=蛋白质能量/总能量(三级41页)
(成人蛋白质供能比10-15%、脂肪供能比20-3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5-65%))
5
6
页)
7
8
9

10
11
总数×
12
13
14、编制食谱:
1) 确定总能量(查表)
2) 确定三大营养素的量=总能量×供能比/能量系数
3) 根据三餐供能比确定三餐营养素的量(30%40%30%)
4) 根据三大营养素的量确定食物的量:
精心整理
①先根据碳水化合物的量确定主食的量=碳水化合物/每100g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的量×100
②计算主食中蛋白的量=主食量*每100g食物中含蛋白质的量/100
③副食蛋白=总蛋白-主食蛋白
④某种副食量=副食蛋白/每100g该食物中含蛋白质的量×100
(mg)
①某类食物的消费率=(食用该类食物的人数/所有调查人数)×100%
②某类食物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频次=消费该类食物的消费次数总和/消费该类食物消费者人数。

营养计算公式

营养计算公式

★ 人体调查类 ★1. 标准体重(kg )=身高(cm )—1052. 100%=⨯实测体重(kg )—标准体重(kg )标准体重指数标准体重(kg ) (正常:±10%) 3. 22=体重(kg )体制指数身高 (m )(正常: 18.5~23.9 ; 轻度消瘦: 17~18.5 ; 超重: 24~27.9 ) 4. 1000⨯体重(kg )身高体质指数=身高(cm ) 5. + =100%Vervaeck ⨯体重(kg ) 胸围(cm )指数身高(cm ) 6. 422=10Kaup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正常: 19 ~ 15 ) 7. 733=10Rohrer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 (中等: 140 ~ 109 ) 8. =100⨯胸围(cm )比胸围身高(cm )9. =腰围(cm )腰臀比值(W H R )臀围(cm ) (参考标准:成年男性 < 0.9;成年女性 < 0.85 ) 10.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操作计算:a. 皮褶厚度推算人体密度D=C —M ×(㏒皮褶厚度值) (其中C 和M 是公式中系数)b. 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 4.95%( 4.50)100%BF D=-⨯ c. 上臂肌围(cm )=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 d. 222[]12.5612.56⨯=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上臂肌围上臂肌面积(cm )= 14. 儿童体重的粗略估计计算:a.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7 (3岁以下适用)b.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8 (3岁~青春前期适用)、c. 粗略身高(cm )= 年龄(岁)×7+ 70 (3岁~青春前期适用)★ 食品计算类 ★一、质量计算: 1. =100%⨯食品重量(W )—废弃部分的重量(W1)可食部计算(EP )食品重量(W )2. 100%⨯1废弃部分重量(W )废弃率=食品重量(W )3. =100%⨯烹调后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重量变化率(WCF )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用于烹调后失重的食品,如烤肉 煎肉等) 4. =生食物重量食物的生熟比值熟食物重量(用于烹调后增重的食品,如米饭 面条等) 5. 重量保留因子(WRF ):%100%WRF =⨯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 )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 ) 6.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 7. =100⨯⨯∑食物量(g)蛋白质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g )() =100⨯⨯∑食物量(g)脂肪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脂肪含量(g )() =100⨯⨯∑食物量(g)碳水化合物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g )() =100⨯⨯∑食物量(g)某营养素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g )() 8.%=⨯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表现保留率(AR )(干重)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9.%=⨯⨯⨯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烹调后食品重量(g )真实保留率(TR )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前食品重量(g ) 二、能量计算:1. 膳食能量(kcal )=蛋白质摄入量×4 +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 + 脂肪摄入量×9 1千卡(kcal)的能量相当于4.184千焦(kJ)。

营养学涉及的计算公式

营养学涉及的计算公式

营养学涉及的计算公式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1、能量(kcal)=三大产能营养素×产能系数(4、9、4)(基础62页)2、营养素(g)=能量÷产能系数3、总能量=三大产能营养素能量相加4、营养素的供能比(蛋白质供能比)=蛋白质能量/总能量(三级41页)(成人蛋白质供能比10-15%、脂肪供能比20-3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5-65%))5、三餐供能比(早餐)=早餐能量/总能量(三餐供能比30% 40% 30%)6、食物中营养素的量=食物净重×每100g食物中含该营养素的量/100 (三级书25页)7、含某重量营养的食物的重量=该营养素的量/每100g食物中含该营养素的量×1008、食物净重=食物量×可食部重量比例/1009、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食物总量10、家庭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实际消费量/家庭总人日数11、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午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12、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13、标准人日数=标准人系数×人日数14、编制食谱:1)确定总能量(查表)2)确定三大营养素的量=总能量×供能比/能量系数3)根据三餐供能比确定三餐营养素的量(30% 40% 30%)4)根据三大营养素的量确定食物的量:①先根据碳水化合物的量确定主食的量=碳水化合物/每100g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的量×100②计算主食中蛋白的量=主食量*每100g食物中含蛋白质的量/100③副食蛋白=总蛋白-主食蛋白④某种副食量=副食蛋白/每100g该食物中含蛋白质的量×10015、判定肥胖:身体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身高) (身高单位为米)(基础308页)16、标准体重=身高(cm)—10517、营养评价:①蛋白质氨基酸评分=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mg)/理想模式中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mg)(三级349页)②GI=含50g碳水化合物试验食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100 (三级257页)③血糖负荷GL=GI×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④能量密度=一定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推荐摄入量(三级338页)⑤营养素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相应营养素推荐量⑥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18、频率调查法计算(二级19页)①某类食物的消费率=(食用该类食物的人数/所有调查人数)×100%②某类食物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频次=消费该类食物的消费次数总和/消费该类食物消费者人数。

三大营养素计算公式

三大营养素计算公式

三大营养素计算公式
三大营养素计算公式是:三大产能营养素(g)=能量/产能系数。

其中能量的单位是kcal,三大产能营养素的单位是g。

如果是计算我们所吃的食物里面营养素的量,公式为食物中营养素的量=食物净重×每100g食物中含该营养素的量/100。

三大营养素摄入量计算:
①先计算自己每公斤需要摄入的热量:
例,每天所需热量上次计算结果:180K÷56kg=32。

②减脂期不怎么运动人群每公斤体重摄入。

1克脂肪,1克脂肪9k。

1*9=9k。

③蛋白质非运动人群每公斤摄入。

0.8克,中强度摄入 1.4克每克4k热量(中强度
11.44)=5.6k。

④每公斤所需碳水(每克碳水4K)。

32K-9k-5.6K=17.4。

17.4÷4=4.35。

所以,56kg体重所需要的。

碳水4.3556=243.6克。

脂肪156=56克。

蛋白1.4*56=78.4克。

基础代谢=公斤数×24(男)。

基础代谢=公斤数×23(女)。

不运动或少运动:基础代谢×1.2。

一周3次:基础代谢×1.4。

周3到5次:基础代谢×1.55。

营养学涉及的计算公式(修订版)【新版】

营养学涉及的计算公式(修订版)【新版】

1、能量(kcal)=三大产能营养素×产能系数(4、9、4)(基础62页)2、营养素(g)=能量÷产能系数3、总能量=三大产能营养素能量相加4、营养素的供能比(蛋白质供能比)=蛋白质能量/总能量(三级41页)(成人蛋白质供能比10-15%、脂肪供能比20-3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5-65%))5、三餐供能比(早餐)=早餐能量/总能量(三餐供能比30% 40% 30%)6、食物中营养素的量=食物净重×每100g食物中含该营养素的量/100 (三级书25页)7、含某重量营养的食物的重量=该营养素的量/每100g食物中含该营养素的量×1008、食物净重=食物量×可食部重量比例/1009、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食物总量10、家庭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实际消费量/家庭总人日数11、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午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12、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13、标准人日数=标准人系数×人日数14、编制食谱:1) 确定总能量(查表)2) 确定三大营养素的量=总能量×供能比/能量系数3) 根据三餐供能比确定三餐营养素的量(30% 40% 30%)4) 根据三大营养素的量确定食物的量:①先根据碳水化合物的量确定主食的量=碳水化合物/每100g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的量×100②计算主食中蛋白的量=主食量*每100g食物中含蛋白质的量/100③副食蛋白=总蛋白-主食蛋白④某种副食量=副食蛋白/每100g该食物中含蛋白质的量×10015、判定肥胖:身体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身高) (身高单位为米)(基础308页)16、标准体重=身高(cm)—10517、营养评价:①蛋白质氨基酸评分=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mg)/理想模式中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mg)(三级349页)②GI=含50g碳水化合物试验食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100 (三级257页)③血糖负荷GL=GI×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④能量密度=一定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推荐摄入量(三级338页)⑤营养素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相应营养素推荐量⑥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18、频率调查法计算(二级19页)①某类食物的消费率=(食用该类食物的人数/所有调查人数)×100%②某类食物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频次=消费该类食物的消费次数总和/消费该类食物消费者人数...。

营养成分表能量计算方法

营养成分表能量计算方法

营养成分表能量计算方法
营养成分表中的能量计算方法通常是通过将每个营养成分的含量乘以其对应的能量系数,并将所有营养成分的能量值相加得到总能量。

在营养成分表中,通常会列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的含量。

这些营养成分的能量系数如下:
- 蛋白质:每克4千卡
- 脂肪:每克9千卡
- 碳水化合物:每克4千卡
- 纤维素:每克2千卡
计算方法如下:
1. 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含量。

2. 将蛋白质含量乘以4,得到蛋白质的能量值。

3. 将脂肪含量乘以9,得到脂肪的能量值。

4. 将碳水化合物含量乘以4,得到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值。

5. 将纤维素含量乘以2,得到纤维素的能量值。

6. 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的能量值相加,得到总能量值。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计算食物的大致能量值,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其他一些微量营养素的能量贡献,如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

此外,某些食物可能还包含其他成分,如醇类、酸类等,这
些成分的能量计算方法可能与上述方法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精确的能量计算时,可能需要更详细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营养学涉及的计算公式

营养学涉及的计算公式

营养学涉及的计算公式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1、能量(kcal)=三大产能营养素×产能系数(4、9、4)(基础62页)2、营养素(g)=能量÷产能系数3、总能量=三大产能营养素能量相加4、营养素的供能比(蛋白质供能比)=蛋白质能量/总能量(三级41页)(成人蛋白质供能比10-15%、脂肪供能比20-3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5-65%))5、三餐供能比(早餐)=早餐能量/总能量(三餐供能比30% 40% 30%)6、食物中营养素的量=食物净重×每100g食物中含该营养素的量/100 (三级书25页)7、含某重量营养的食物的重量=该营养素的量/每100g食物中含该营养素的量×1008、食物净重=食物量×可食部重量比例/1009、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食物总量10、家庭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实际消费量/家庭总人日数11、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午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12、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13、标准人日数=标准人系数×人日数14、编制食谱:1)确定总能量(查表)2)确定三大营养素的量=总能量×供能比/能量系数3)根据三餐供能比确定三餐营养素的量(30% 40% 30%)4)根据三大营养素的量确定食物的量:①先根据碳水化合物的量确定主食的量=碳水化合物/每100g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的量×100②计算主食中蛋白的量=主食量*每100g食物中含蛋白质的量/100③副食蛋白=总蛋白-主食蛋白④某种副食量=副食蛋白/每100g该食物中含蛋白质的量×10015、判定肥胖:身体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身高) (身高单位为米)(基础308页)16、标准体重=身高(cm)—10517、营养评价:①蛋白质氨基酸评分=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mg)/理想模式中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mg)(三级349页)②GI=含50g碳水化合物试验食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100 (三级257页)③血糖负荷GL=GI×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④能量密度=一定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推荐摄入量(三级338页)⑤营养素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相应营养素推荐量⑥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18、频率调查法计算(二级19页)①某类食物的消费率=(食用该类食物的人数/所有调查人数)×100%②某类食物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频次=消费该类食物的消费次数总和/消费该类食物消费者人数。

营养学涉及的计算公式

营养学涉及的计算公式

1、能量(kcal)=三大产能营养素×产能系数(4、9、4)(基础62页)2、营养素(g)=能量÷产能系数3、总能量=三大产能营养素能量相加4、营养素的供能比(蛋白质供能比)=蛋白质能量/总能量(三级41页)(成人蛋白质供能比10-15%、脂肪供能比20-3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5-65%))5、三餐供能比(早餐)=早餐能量/总能量(三餐供能比30% 40% 30%)6、食物中营养素的量=食物净重×每100g食物中含该营养素的量/100 (三级书25页)7、含某重量营养的食物的重量=该营养素的量/每100g食物中含该营养素的量×1008、食物净重=食物量×可食部重量比例/1009、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食物总量10、家庭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实际消费量/家庭AHA12GAGGAGAGGAFFFFAFAF总人日数11、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午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12、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13、标准人日数=标准人系数×人日数14、编制食谱:1)确定总能量(查表)2)确定三大营养素的量=总能量×供能比/能量系数3)根据三餐供能比确定三餐营养素的量(30% 40% 30%)4)根据三大营养素的量确定食物的量:①先根据碳水化合物的量确定主食的量=碳水化合物/每100g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的量×100②计算主食中蛋白的量=主食量*每100g食物中含蛋白质的量/100③副食蛋白=总蛋白-主食蛋白④某种副食量=副食蛋白/每100g该食物中含蛋白质的量×100AHA12GAGGAGAGGAFFFFAFAF15、判定肥胖:身体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身高) (身高单位为米)(基础308页)16、标准体重=身高(cm)—10517、营养评价:①蛋白质氨基酸评分=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mg)/理想模式中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mg)(三级349页)②GI=含50g碳水化合物试验食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100 (三级257页)③血糖负荷GL=GI×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④能量密度=一定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推荐摄入量(三级338页)⑤营养素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相应营养素推荐量⑥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18、频率调查法计算(二级19页)AHA12GAGGAGAGGAFFFFAFAF①某类食物的消费率=(食用该类食物的人数/所有调查人数)×100%②某类食物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频次=消费该类食物的消费次数总和/消费该类食物消费者人数③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④⑤⑥@$C34511 86CF 蛏27536 6B90 殐c 23879 5D47 嵇30939 78DB 磛623964 5D9C 嶜35488 8AA0 誠⑦AHA12GAGGAGAGGAFFFFAFAF。

营养成分表能量计算公式

营养成分表能量计算公式

营养成分表能量计算公式
营养成分表是一种具有一定准确性的营养数据库,上面包含了绝大多数食物的热量值、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各项营养成分的含量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和总量。

因此,营养成分表能量计算公式的基础是非常可靠的。

营养成分表能量计算公式基本上是将每一种营养成分的量通过
一定的公式加起来求得食物组成能量值,所以又称为“总能量计算公式”。

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能量计算公式 = (碳水化合物 x 4kcal/克) + (蛋白质 x 4kcal/克) + (脂肪 x 9kcal/克) + (膳食纤维 x 4kcal/克)
上述营养成分表能量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变。

例如,如果某种食物含有维生素C,可以将其添加到上述计算公式中,以更准确地计算食物的能量值。

营养成分表能量计算公式是营养学家计算食物组成能量最常用
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精确的营养成分构成、总量及比例等营养信息,有助于营养学家制定更科学健康的饮食搭配方案。

此外,营养成分表能量计算公式也可以帮助消费者正确的掌握食物的营养成分,从而实现健康的饮食习惯。

总之,营养成分表能量计算公式是一种科学的营养成分组成能量计算方法,它的性质有助于营养学家正确评估饮食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这一公式也是消费者了解食物组成能量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能用较少的能量消耗来满足营养需求,从而达到健康。

营养分析计算公式定理

营养分析计算公式定理

.\幼儿园膳食营养计划用餐类型:早餐中餐午点幼儿园每周带量食谱年学期第周月日至月日单位×××幼儿园所属医院:市保健院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推荐摄入量(RNIs)及适宜摄入量(AIs)简表说明:α-TE为α-生育酚RE:视黄醇当量NE:烟酸当量续表为了保证幼儿每日膳食中获得足够的营养,托幼机构必需了解营养素的来源,并会用科学的营养计算方法算出幼儿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制定出营养、合理的食谱。

带量食谱审核:算后再吃膳食调查:吃了再算有营养软件只需录入食物量和人数,自动计算。

计算步骤:①各食物总消耗量→用餐总人数→每人每日各食物摄入量→查食物成分表→每人每日各营养素实际摄入量②各年龄组男、女人数→各年龄组男、女各营养素推荐量→各营养素平均推荐量③每人每日实际摄入量/平均推荐量(一)营养素的计算第一步:记录食物总消耗量和用餐总人数。

托幼机构每天要记录所消耗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就餐人数,每周(月)合计1次。

(见食物用量记录表)(1)记录一周(月)某食物消耗总量(2)记录一周(月)就餐人数,计算人日数第二步: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平均消耗量。

某种食物平均每人每天摄人量(千克)=某种食物的消耗总量/就餐总人数第三步:计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将一周内各种食物按品种归类,一般归成谷类、豆类、动物性食品和其他类(调味品及蔬果类等)。

将各类食物品种和数量填入食物营养计算表中,然后查食物成分表中各类食物食部100克或市品1000克中各营养素含量,将其乘以平均每人每日某食物进食量,将乘积按营养素类别填人表中,再将各种营养素分别加起来,所得和即为平均每人每天各种营养素的摄人量。

第四步(1):平均每人每日营养推荐量标准。

幼儿园)所根据各年龄段的儿童,计算出各种营养素的推荐量标准,即为该园所评价营养素的标准。

其计算方法如下:①各年龄组营养素的共差=差值×各年龄组的人数;②各营养素的总共差=各年龄组的共差之和;③差数=总共差/总人数×计算系数;④园所的平均推荐量=差数+2岁的基数。

营养计算公式

营养计算公式

营养计算公式PrePared On 22 NOVember2020★人体调查类★身高体质指数二^1'' (Rg )X1000 身咼(Cnl )(中等:140〜109)比胸围=t≡p°°10.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操作计算:a. 皮褶厚度推算人体密度D=C-M× (IOg 皮褶厚度值)(其中C 和M 是公式中系数)b. 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BF% = (晋-4.50)x100%c. 上臂肌围(Cm )=上臂围(Cm ) —X 三头肌皮褶厚度(C m )14.儿童体重的粗略估计计算:★食品计算类★1. 标准体重(kg )=身高(Cm ) —1052.标准体重指数=kgj.二竺血“山」血"X100%标准体重(kg )(正常:±10%)3.体制指数=鶉罟(正席:〜;轻度消瘦:17~ ;超重:24〜)4.5.VerVaeCk 指数二体重呢).+胸网XIOO%身高(Cm )6.K 哪指数=⅞∣y⅛身咼VCnr )(正席:19〜15)7.9. 腰臀比值(W H R )二密「W(参考标准:成年男性 < ;成年女性< )臀用(Cm )d卜臂肌面积(C nI 2)-[上臂围(Cm ) -3. 14x 三头肌皮褶厚度(Cln )上臂肌围?12.5612.56a.标准体重 (kg) (岁) ×2 + 7 (3岁以下适用)b.标准体重 (kg) (岁) ×2 + 8 (3岁~青春前期适用)、 C-粗略身高(Cm)(岁) × 7+ 70 (3岁~青春前期适用)食品重量":警部分的重量ZX K)0% 食口口重量(W)品,如烤肉戒肉等)4.食物的生熟比值二丄學工!⅛ (用于烹调后增重的食品,如米饭面条等)熟食物重量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 jog 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x "7蛋白质含量。

吃(號护×可食部分的比例(EP)X每百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干重}XloO% 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Q古骨心函玄CTPy一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X烹调后食品重量(g)9•头曲呆胡糸(TR)%= 聞诃应丽玮応防丽間丽γ丁1.膳食能量(kcal)=蛋白质摄入量X4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X4 +脂肪摄入量X9三、Tf rtit4f∕2.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g)x4总能量摄入量(kcal)1.蛋白质供能比二蛋白质摄入量(g)x4总能量摄入量(kcal)×100%3.脂肪供能比=脂肪摄入量(g)x9总能量摄入量(kcal)X100%1.可食部计算(EP)=2 •废奔率二(Wl)XI00%食品重量(W)3.烹调重量变化率(WCF)= 烹调后食物的重量一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 100% (用于烹调后失重的食5・重量保留因子(WRF):WRF% =6.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 食物营养成分含量100—水分含量× 100%8•表现保留率(AR)%=× 100%× 100%1. A.当一批食品德包装件数(N )超过IOO 件时,抽样量(2按下列式计算:∏ = √^v B.异常非均匀性或者不熟悉来源食品抽样量按下式计算:n = NINQ <1 为营养价值低食物)d ∙蛋白质净利用率(NPim=生物价X 消化率=常X"。

营养计算公式范文

营养计算公式范文

营养计算公式范文
一、基础代谢率及热量计算
基础代谢率(BAS)是指在一个完全静止的状态下,人体在保持正常
温度时,每24小时所耗费的能量,BAS每小时卡路里消耗量(kcal/h)=
基础代谢率×体重(kg),这里基础代谢率可以根据性别、年龄、身高等
因素来计算,常见的计算公式有Harris-Benedict公式、Cunningham公
式以及Mifflin-St.Jeor公式。

1)Harris-Benedict公式:法国营养学家Harris和Benedict在
1919年对110名男性和72名女性进行了实验,得出的BAS计算公式如下:男:BMR (kcal/day) = 66.47 +13.75×体重(kg) +5.003×身高(cm) -6.755 × 年龄 (yr)
女:BMR (kcal/day) = 655.1 +9.563×体重(kg) +1.85×身高(cm) -4.676×年龄 (yr)
2)Cunningham公式:Cunningham在1988年利用Harris-Benedict
的公式,对于肥胖的群体进行又一次修正,最终得出:
男:BMR (kcal/day) = 66.5 +13.75×体重(kg) +5.003×身高(cm) -6.755 × 年龄 (yr)
女:BMR (kcal/day) = 655.1 +9.563×体重(kg) +1.85×身高(cm) -4.676×年龄 (yr)
3)Mifflin-St.Jeor公式:Mifflin-St.Jeor公式是1995年开发出
来的,相比前两者精确度要高:。

营养公式

营养公式

一、婴儿体质、身高测量标准:体重(kg)=年龄×2+7(或8)身高(cm)=年龄×7+70二、用体表面积计算:基础代谢=表面体积(㎡)×基础代谢率(kg/㎡h或kcal/㎡)×24能量需要里=基础代谢率(BMK)×体力活动水平(PAL)三、蛋白质功效比值(PER)=实验期功能物体重增加量(g)÷实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被测蛋白质(PER)=试验组蛋白质功效比值÷对照组蛋白质功效比值×2.5四、生物价(BV)=储留氮÷吸收氮×100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氮)吸收氮=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五、氨基酸评分:AAS=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参考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100%六、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kg/㎡)正常18.5—23.9 超重为≥24 肥胖为≥28七、标测体重指数:标测体重(kg)÷身高(cm)—105肥胖度=【(实测体重(kg)—标准体重(kg))÷标准体重】×100%标准体重等于理想体重八、控制总能量的摄入:每天应摄入的总能量(Kcal)=标准体重1k g×(20-25%)(Kcal /kg)九、食物可食部和废弃率的计算:1、食物可食部的计算:可食部=(食物重量-废弃部分重量)÷食品重×100%2、食物营养素量的计算:食物营养素量=食物重量×可食部分%(查表)×该种营养素%(含量)(查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产生能量=三大产能各个的合计×4:9:4十、供能比的计算:(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功能比)4:9:4原则蛋白质供能比=(蛋白质摄入量(已知数据)×4)÷总能量摄入量(查表所得)×10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已知数据)×4)÷总能量摄入量×100%脂肪供能比=(脂肪摄入量×9)÷总能量摄入量×100%注:供能比、供热比、能量来源比、能量比、功能比(五种)同为一种意思,用一种上述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体调查类 ★
1. 标准体重(kg )=身高(cm )—105
2. 100%=
⨯实测体重(kg )—标准体重(kg )标准体重指数标准体重(kg ) (正常:±10%) 3. 22=体重(kg )体制指数身高 (m )
(正常: 18.5~23.9 ; 轻度消瘦: 17~18.5 ; 超重: 24~27.9 ) 4. 1000⨯体重(kg )身高体质指数=
身高(cm ) 5. + =
100%Vervaeck ⨯体重(kg ) 胸围(cm )指数身高(cm ) 6. 422=10Kaup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
(正常: 19 ~ 15 ) 7. 733=
10Rohrer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 (中等: 140 ~ 109 ) 8. =100⨯胸围(cm )比胸围身高(cm )
9. =腰围(cm )腰臀比值(W H R )
臀围(cm ) (参考标准:成年男性 < 0.9;成年女性 < 0.85 ) 10.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操作计算:
a. 皮褶厚度推算人体密度D=C —M ×(㏒皮褶厚度值) (其中C 和M 是公式中系数)
b. 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 4.95%( 4.50)100%BF D
=-⨯ c. 上臂肌围(cm )=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 d. 22
2
[]12.5612.56⨯=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上臂肌围上臂肌面积(cm )= 14. 儿童体重的粗略估计计算:
a.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7 (3岁以下适用)
b.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8 (3岁~青春前期适用)、
c. 粗略身高(cm )= 年龄(岁)×7+ 70 (3岁~青春前期适用)
★ 食品计算类 ★
一、质量计算: 1. =100%⨯食品重量(W )—废弃部分的重量(W1)可食部计算(EP )食品重量(W )
2. 100%⨯1废弃部分重量(W )废弃率=食品重量(W )
3. =100%⨯烹调后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重量变化率(WCF )
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用于烹调后失重的食品,如烤肉 煎肉等) 4. =生食物重量食物的生熟比值熟食物重量
(用于烹调后增重的食品,如米饭 面条等) 5. 重量保留因子(WRF ):%100%WRF =
⨯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 )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 ) 6. =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 7. =100⨯⨯∑食物量(g)蛋白质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g )(
) =100⨯⨯∑食物量(g)脂肪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脂肪含量(g )
() =100⨯⨯∑
食物量(g)碳水化合物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g )() =100⨯⨯∑
食物量(g)某营养素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g )() 8.%=⨯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表现保留率(AR )(干重)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
9.%=⨯⨯⨯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烹调后食品重量(g )真实保留率(TR )
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前食品重量(g ) 二、能量计算:
1. 膳食能量(kcal )=蛋白质摄入量×4 +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 + 脂肪摄入量×9
三、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百分比计算:
1. =100%⨯⨯蛋白质摄入量(g )4蛋白质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
2. =
100%⨯⨯碳水化合物摄入量(g )4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 3. 9=
100%⨯⨯脂肪摄入量(g )脂肪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
四、食物测评
1. A.当一批食品德包装件数(N )超过100件时,抽样量(n )按下列式计算:n =
B.异常非均匀性或者不熟悉来源食品抽样量按下式计算:n = N 2. -=食物的能量(kcal )能量价格比值食物的实际支出价格(元)
3. %%=⨯某种营养素的含量()单位重量(g )某营养素(NRV )
<单位食品中营养素参考值>(查表得)该营养素参考值NRV (g ) 4. =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 5. =100[]
⨯⨯食物量(g)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可食部分的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g ) 6.食物营养质量指数计算: a.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密度能量推荐摄入量
b.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密度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c. =营养密度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 )
能量密度( INQ = 或 > 1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 INQ < 1 为营养价值低食物 )
9.蛋白质评价: a. %=100%100%⨯=⨯氮吸收量食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真消化率(TD )食入氮食入氮
b.=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 )蛋白质功效比值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 )
c.100100⨯=⨯氮储留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生物价(BV )=
氮吸收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
d.%==100%⨯⨯氮储留量蛋白质净利用率(NPU )生物价消化率食入氮
e.100⨯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氨基酸分(ASS )=
理想模式每克氮(或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 10.食物血糖评价:
a. 50g GI 含碳水化合物的试验食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
(GI 大于70的为高GI 食物 ; GI 在55~70的为中GI 食物 ; GI 小于55的为低GI 食物) b. GI GL =⨯食物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
(GL >20的为高GL 食物;GL 在11~19的为中GL 食物;GL <10的为低GL 食物)
11.分析必需脂肪酸含量: 100%⨯食物脂肪酸含量(g/100g )脂肪酸占脂肪百分比(%)=食物总脂肪含量(g/100g )
★ 其 他 ★
1.家庭:a. 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 + 午餐餐次总数×午餐餐次比 + 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
b. 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 —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
c. 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宗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
d. =
实际消耗量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 e. =各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生重)平均摄入量总就餐人数
f. =
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含量家庭总人日数 g. 标准人日= 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h. =
=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摄入量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标准人系数 i. ==⨯标准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标准人系数混合系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
j. =
=人(乙)能量参考摄入量人(乙)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人(乙)折合成人(甲)系数人(甲)能量参考摄入量人(甲)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社区统计:a. =100%⨯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构成比同一事物个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
b. %=
⨯甲指标相对比(也可用分数表示)100乙指标 c. 0(100%;1000%)K K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率=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
d. K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动态指标>发病率=同期暴露人口数
e. =
K ⨯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静态指标>患病率同期观察人口数 f.
标准差(S ) 单侧95%可信上限 = 0.05()v X t S +⨯;
单侧95%可信下限 = 0.05()v X t S -⨯
g. 12.......1+++==n i
n
i X X X X X n n =∑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