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实践与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实践与认识
发表时间:2010-10-21T15:29:31.89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21期供稿作者:翁建亭
[导读] 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厌学,特别是学困生越来越多。
摘要:本校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承担了“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三勤”即“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四环节”即“定向·诱导、自学·探究、讨论·解疑、反馈·总结”。几年来,本校在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逐步发展丰富了“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内容,探索出一条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定向;自学;讨论;反馈
作者简介:翁建亭,任教于河南省鹤壁市实验学校。
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厌学,特别是学困生越来越多。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本市曾在较大范围内推广“目标教学”、“洋思经验”等先进的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上仍不得要领,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上仍得不到保证。于是,本市教育局动员教研员、科研人员和广大教师,结合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展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总结提炼出了“三勤四环节教学法”。2005年起,在市实验学校等三所学校进行“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实验,并取得了初步效果,受到了实验学校师生的欢迎。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定向·诱导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根据课标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和课型,确定学习目标,并创设学习情境,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
定向是“纲”,正确地定向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提出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向的总体要求是:
(1)科学性。学习目标的每一个基础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智能开发点,都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为导向,以学科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2)指向性。学习目标的要求要明确,要做出具体可行的规定,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
(3)层次性。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认识能力到心智能力,由简单能力到综合能力的训练系列和发展系列,既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与能力培养规律,又符合教材严密的科学体系和知识的组合序列,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自学·探究
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对新知识、新概念比较集中的教材,用提出问题稍加指点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阅读;对于那些与旧知识联系很紧、很自然的教材,用提出问题并略加指点的办法,鼓励一部分学生自己去解决,但要防止他们由依赖教师转为依赖课本,而对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允许他们一开始就看书,但引导他们试着去独立地解答课本上的例题,然后对照课本,还要让他们记下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养成,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善思、善问,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训练正确的记忆方法、思考方法和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解疑
经过自学探究,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有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种形式,讨论的内容有:(1)自学提纲的内容及自学中的疑难问题。(2)对概念形成过程及其结论的理解认识、运用。(3)自己的思路、思考问题的过程。经小组讨论仍没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如果个别问题没有学生能够答出,则由教师答疑。教师的答疑主要是对讨论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澄清、对错误观点的更正;对薄弱环节和重难点关键的点拨;教材字里行间的补充说明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延伸;数学思想方法的延伸与揭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请教,主动发言;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探究、矫正、解疑;培养学生勤于动口、善于思考的习惯,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语言表达、善于提问、善于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反馈·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当堂作业(或当堂检测),反馈并总结课堂学习结果,以巩固知识,形成运用能力和勤于动手的习惯,实现课始揭示的学习目标。
当堂作业(或当堂检测)时,教师对一般结论,运用概念变式、背景复杂化和配制实际应用环境等手段,编制好顺序排列的训练题(包括书中例题、往年中考题),让学生进行变式方面的探究。对书中的例习题进行适当的引申,变换题目的条件、结论,引导一题多解、多题一法。同时教师还要对知识的应用、题目的解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作必要的概括与总结,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最终形成和优化知
识的网络与结构。
下面以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下)§11.1《可能还是确定》(学案)为例说明“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教学模式的过程:教学设计:
1.定向·诱导
导入新课:猜扑克游戏
2.自学·探究
活动一:(议一议)
(1)分别判断下列事件哪个是一定发生?哪个是一定不发生?
①从一个只装有红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红球;②人可以不喝水;③投一枚骰子(点数为1~6)投出7点;④今天星期四,明天星期五;⑤电视机不接电源,电视机播放节目;⑥纸放到火上,纸被点燃。
一定发生的事件是。
一定不发生的事件是。
活动二:(议一议)
(2)判断下列事件是否为可能事件:①用手抓一把小米,数一下刚好有5000粒;②到街上买一注“足彩”号就中了大奖;③掷一枚正方体骰子,点数“2”会朝上;④明天要下雨。
活动三:两人一组做 “掷骰子”的游戏一个同学掷骰子,另一个同学做记录,用“正”字法把每个点数出现的频数记录下来,填入下表.掷完20次以后,两人交换角色.两位同学的试验数据都记录在表11.1.1中。
3.交流、讨论
在上面“掷骰子”的游戏中,下列事件哪个是一定发生?哪个是一定不发生?哪个是可能发生?
(1)掷出的点数是“2”;(2)掷出的点数是“9”;(3)掷出的点数小于“7”;(4)掷出的点数是偶数。
除此之外,根据这个实验你还能举出其他类似的事件吗?
总结: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是“不可能事件”?什么是“可能事件”?
4.讨论·解疑
例1:在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在确定的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
(1)没有水分,种子发芽;(2)明天天气晴;(3)买一个电灯泡,是正品;(4)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达到100℃时,水就沸腾;(5)买一张中奖率为0.1%的奖券中奖;(6)任何有理数的平方都不小于0。
例2: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放了一些仅颜色不同的小球,在下列情形中,哪些是确定的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在确定的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
(1)口袋中放有1个红球,1个白球,1个黑球,充分搅匀后,从中摸出一个球为黑球;(2)口袋中放有2个红球,2个白球,充分搅匀后,从中摸出一个球为黑球;(3)口袋中放有1个红球,2个白球,3个黑球,充分搅匀后,取出的球的颜色不外乎红、白、黑三种颜色。
5.反馈·总结
1.分组比赛:(投影)
2.合作学习:造句:请你用“……是不可能的”,“……是可能的”,“……是必然的”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各造一句,比一比。
3.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6.布置作业:课本第110页第1、2题
实践证明,“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既有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助于知识信息的处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许多学生反映:“有些内容我们自学能掌握,而过去我们是被动地听,这种授课方式好,我由此喜欢上了数学。” 参考文献:
[1]王有生.“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鹤壁日报,2008-7-3.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实验学校邮政编码:45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