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62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62人民版PPT课件

沙俄
苏俄
苏联
-----1917-------1922------1991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 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 义工业化进行斗争。1928开始,苏联开 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 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 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 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 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国内战争已经结束,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 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
怎样的探索?
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
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
1922年 “苏联”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领导国家的权力需 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同时由于 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4、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①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②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 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 ③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④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 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第2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道路
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 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 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 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 指的是什么政策?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人民版必修2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 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例2]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 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 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 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D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中央全会文件汇编》 (1964年11月~1976年2月),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史料三:……我们提出的最大的政治任务是实施根本的经 济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 请分析: 1.史料一表明赫鲁晓夫改革有何特点? 2.史料二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有何特点?其目的有哪 些? 3.史料三表明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有何特点? 结果怎样?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主题一 比较认识苏联的三次改革
史料一:苏共中央全会决定: (一)认为发展谷物业,保证到1960年全国谷物总产量每年 至少是100亿普特,这是最重要的国民经济任务……
——《关于增加畜产品生产的决议》 (根据尼·谢·赫鲁晓夫同志的报告 于1955年1月31日通过)
史料二:现在,进一步改进工业工作的问题作为极其重要 的一项任务提出来了。组织良好和高度发达的工业是现代社会 主义经济的基础,是国家威力的基础。我国整个经济的顺利发 展,苏联人民福利的提高,苏联防御力量的进一步加强都取决 于工业发展的水平和规模,都取决于工业工作的成果。
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只是军事实力 可以与美国相匹敌,而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相当的差距。
知识点三 莫斯科落日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经济改革: ①内容:制定“ 加强发展战略 ”,重视科技,用经济管理 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 ②结果:改革难以奏效,将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2)政治改革: ①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 义”。 ②倡导“民主化 ”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③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91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91人民版PPT课件
•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苏联工业化方针的因素 有哪些?据此,你认为“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因素:战争威胁;国内工业落后;较低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根本原因:苏联当时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
重点知识过手
1.有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 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 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 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排斥 市场调节。
探究一 苏联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材料一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 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 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从二发展党轻知工道业战开争始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
活动一 “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 1、背景: (1)1922年底, 苏联 建立。1924年初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地
位逐步确立。苏联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 被逐渐取消。 (2)1925年的苏联仍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
后农业国 。 (3)外部面临着 资本主义 的威胁。
活动一 “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包括: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 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 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 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 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 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活动二 评价“斯大林模式”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22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22人民版PPT课件

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家向农民索取
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
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斯大林模式”评价的理解
材料三 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
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 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造 成这一悬殊差别的一个原因在于苏联的气候比起美国的气候对农业的 影响要不利的多。另一个原因是苏联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因而使农 业处于挨饿的状态。……不过,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 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 少肥料,何时收割。而农民则宁愿在自己的私人土地上辛勤劳作,因 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作,然后在公开市场 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 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产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 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的农产品。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的运动
D.五年计划的实行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的特点,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 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具有“共产主义”的特点,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巩固了工农联盟。
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④劳动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 小企业;个别企业以租让的方式让外 ③农业建设: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56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56人民版PPT课件

•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 80 %是来 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 85 %留供自家消 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 供应”问题,即增加投入市场的剩余粮食产品量, 是不可能的。
• 另一方面,当时数量很少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 的粮食产量,虽然只占粮食总产量的 2 %以下, 但它却提供了国家商品粮总额的 5 %,商品率达 到 47 %。斯大林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组 织农民走向集体化的国营农场道路,消灭自给自 足的小农经济。
• (1) 依材料一,指出斯大林关于苏联农业的核 心观点,并分析其理由。 (5 分 )
• 答案: (1) 核心观点:组织农民走向集体化 的国营农场道路,消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济。 (1 分 )
• 理由:小农经济分散落后,产品商品率低 且收购困难,难以满足工业化的需要;国 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粮食商品率高,便于对 农业加强管理,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 (4 分)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51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51人民版PPT课件
3、方针的提出: 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次代
表大会提出
4、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5、工业化的进程及成就:
名称 时间
主要成就
第一个五年 计划
1928年-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第二个五年 计划
1933年-1937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 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第三个五年 计划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
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
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 好的坦克之一,共生产了四万辆
PPSH(波波沙)-41冲 锋枪,共产六百万枝
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
思考探究二
苏联的工业化为什么取得了巨大成就?
后; ②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积极:① 是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次尝试,
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②也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为苏联 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形成。 2、标志: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
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 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而 苏联的工业化却是高速优 先发展重工业。 想一想,为什么?
提示:从当时苏联国情, 面临的国际形势考虑
思考探究一
材料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
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
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 获得首利先润发也展较重容工易业,。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 的头理一由个:对苏象联。面只临有帝经过一个长时间,轻工业积累了 利润国并主把义这的些包利围润,集为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 累才了开保始卫逐国渐家转,到必重须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 件,优但先这发是展一重个工需业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

精选-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人民版必修2

精选-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人民版必修2

3.表现及影响
项目
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思想文化体制
(1)国家占有绝大部分 (1)国家的权力高度
(1)对斯大林的
生产资料
集中于党,最高苏
个人崇拜成为
(2)排斥市场调节,通 维埃成为表决机器
社会风潮
表现 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 (2)党的权力高度集
(2)用行政干预
进行直接管理
中于中央,最终高
的手段管理思
(3)优化发展重工业尤 度集中于总书记斯
(2)推进:1930 年 3 月,斯大林发表《胜利冲昏头脑》 一文,对集体化运动进行整顿。
(3)完成:1932 年,苏联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 富农作为一个阶级基本被消灭;到 1937 年,农业集体化 基本实现。
4.影响
(1)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 (2)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没有促进生产力 本身的发展。 (3)1932 年底,富农作为一个阶级基本被消灭。
——《列宁文稿》
材料二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 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 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 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 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 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 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 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
最后,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反对个人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杜绝盲目的个人崇拜。
探究问题 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改革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 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 =总和=社会主义。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人民版必修2

3.特点 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4.影响 (1)积极方面: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 (2)消极方面: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易混易错
图解识记
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经济危机: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尤其是战争结束后继续实 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工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困苦。 2.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的发生以及余粮收集制的强化,引发工农的抗议和士 兵的叛乱,使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工业 (2)坚持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实行经济核算
(3)部分国有企业实行国__家__资_本__主__义___
商业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__由__贸__易__
分配 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 的工资制
4.影响 (1)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国家实现 工业化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的一条 苏俄向 社会过主渡义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 益探索。
策。 济政策。
2.理解新经济政策。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1.背景 (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并退出了第一 次世界大战。 (2)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 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3)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 2.内容 (1)农业:实行 余粮收集制。 (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3)产品分配:取消 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强制劳动: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41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41人民版PPT课件

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
条产重工件党业,当就但然无这 不法是 能保一 走卫个 这国需条家要路,数。所十党以年知必之道须久战赶的争快长日发期 益先业展过 迫重程 近轻,工,—工后业没—,有共
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重工业
——《斯大林选集》下卷
请思考: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通常都是走怎样
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
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危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材料三 毛泽东在评论苏联工业化时说,苏联
“牺片牲面农地业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
市轻场视上轻的工货业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片面发展重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工业请思考:苏联的工业化是如何进行的?
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
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 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发争展日轻益工迫业近投,没有 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资赶少快,发周展期重短工,业, 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见效快,可以
——《为斯重大工林业选积集累》下卷 请思考: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通资常金都是走怎样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 制成分并存。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
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君主立宪制、内
一党制、终身制
阁制、两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 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
的道路?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13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13人民版PPT课件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评级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列宁和斯大林
斯大林
一、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探索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8----1937年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 结果: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 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 国,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 第二,国防力量大大加强,奠定了 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第聂伯河大坝
正在批阅文件的斯大林
一、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探索
2、农业集体化
原因: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苏联实行了农业集体化
结果:1937年,苏联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3、法制建设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 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或苏联模式) 的形成.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素材人民版必修2课件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素材人民版必修2课件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素材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俄国还处在同德、奥匈等国交战的状态。

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必须迅速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停止战争,缔结公正的和约,但英、法、美等协约国断然拒绝和谈。

于是,1917年12月3日,苏维埃政权单独同德国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基进行和谈。

德国代表在会上提出了从俄国割出15万平方千米土地作为媾和的苛刻条件,列宁说服党内持反对该条件的人接受了这些苛刻条件。

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国等国在布列斯特签订了和约。

和约的签订,使苏维埃政权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赢得了和平喘息时间,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为以后夺取国内战争的胜利和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创造了条件。

苏俄国内战争(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策划、组织俄国境内反革命武装,对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俄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武装进攻。

1919年3月初,盘踞西伯利亚的原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调集40万白卫军,在长达2000千米的东方战线向苏俄红军发动进攻,白军很快越过乌拉尔,占领乌法,逼近喀山,侵入伏尔加河流域。

与此同时,英法联合舰队进入黑海,英国干涉军占领巴库。

在这危急时刻,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出“一切为了东线”和“必须全力粉碎高尔察克”的号召,得到人民积极响应,大批党团员带头奔赴前线。

6月初,红军解放乌法,8月,解放乌拉尔,击败捷克叛军。

11月14日,攻占高尔察克老巢鄂木斯克,高尔察克率残部东逃,年底在伊尔库茨克被活捉(次年2月被处决)。

正当东线战事激烈时,1919年6月底盘踞高加索的邓尼金白军开始北犯察里津。

这时,列宁又发出“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的号召,斯大林奉命到南方战线加强领导,红军主力也由敌人后方调至奥寥尔、沃罗涅日前线,准备发动反攻。

红军在南线连战连捷,收复大片失地。

2011高考历史 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福建专版)

2011高考历史 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福建专版)

3〃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正确处理好农业与工业、重工业与 轻工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不 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无论进行任何领域的改革,都不能忽视经济建设,都必 须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放在首位。 5〃执政的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1页 共 99 页
第一关:考点关
走近高考
高考定位
一、考纲考点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其影响。 2〃新经济政策及其作用。
3〃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及斯大林模式。
4〃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考纲解读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2)提出:列宁在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 (3)内容 ①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 税后剩余的粮食。
②工业
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国家 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企可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 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实现农业集体 化的历史内容,与之相似的是B项和C项。再进一步探究, 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实现了由小农经济向集体经济的过渡, 因此B项最为相似。
答案:B
例,3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经济 改革的最大不同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变革 B〃调整了所有制结构 C〃用经济手段去管理经济 D〃实行租赁制与外国合资办企业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58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58人民版PPT课件
(咸丰)
时 间 侵略国 结 果
罪行
18401842
பைடு நூலகம்
英 《南京条约》
影响 开始沦为
18561860
英法 联军
火烧圆明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园,占
北京
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
战争
1894-
(光绪、慈禧) 1895
日本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0(光绪、慈禧) 1901
英法 美俄 德日 意奥
1840 1842 1856 1860 1883 1885 1894 1895 1900 1931 1937 1945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
三元里抗英 左宗棠收复新疆
黄反 海割
义和团反
抗 日
全 民
海 台 帝运动 救 抗
战斗
亡日

战争 鸦片战争
(道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日 不 落 自由贸易 帝 国
贡 封闭的经济 天
赐 贸
闭塞的外交
朝 上
易 自大的观念 国
几无可以御敌之兵

大英 帝国
鸦片走私 朝 上

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禁 烟 运 动
整顿海防 缉拿烟贩 收缴鸦片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英国发动战争根本原因: 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以中世纪的 武器、中世纪 的政府、中世 纪的社会来对 付近代化的敌 人。”
——《近代中国社会 的新陈代谢》陈旭麓
《南京条约》内容及其危害:
割地(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人民版必修2
米印花布、0.9 公斤砂糖;1953 年,谷物的义务交售 强制剥削。
价格仅为成本的 10%。 史料三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
关键信息:“越大越公”, 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
充分说明和强调了公有制 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
的规模和程度。 ——《世界历史》
【史料应用】 (1)史料一、二反映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建设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 史料一中的图示反映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 严重失调。②史料二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的特点。
(2)史料三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提示】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等。
【史论拓展】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形成原因 ①根本原因:苏联的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 ②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 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 ③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 ④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
③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④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钢铁、煤炭与石油工业均属于重工业,故③说法与图无关;新 经济政策在斯大林模式开始后就被抛弃,④说法错误。
【答案】 A
2.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 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 夺年代”是指( )
史料 史料一
探究点 “斯大林模式” 解读
解读图示史料,注意不同类型行业之间 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注意“备注”通常 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人民版必修2

拓展深化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对点训练〕
• (2017·赣州)列宁《论粮食税》指出,粮食税“是从极
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
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这一论述表
实施( )
D
• A.促使农业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 B.有利于通过市场积累工业化资金
主题 苏联经济建设初期探索
• 『史料』 • 材料一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
首先,自然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 食的需求……其余的粮食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
• ——《世界现代 • 材料二 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
民所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 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手 品。
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 中国茶是请客的佳味。现在丰富得多了……”他高度评 政策对巩固工农联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伟大功绩。
农政府从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来……国内经济生活都因 放而渐渐发展”俄国“复活”了!因而他由衷地称赞 “无产阶级革命党的第二篇”,是“社会革命史之第 向你介绍的,就是新经济政策实行前后苏俄社会经济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 4.影响
• (1)积极方面: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 脚跟。
• (2)消极方面: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 ______的反对。
• 思维拓展:
• 1.你如何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应战时需要的,“一切为了前 非常措施,战争结束后应适时改变;具有了共产主义 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归国有、实物配给制;实践 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 件下基本上是正确的,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3)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 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 步实现工业化。
“三读”“三找”“三界定”,大题满分不是梦 1.材料要“三读” 第一遍“速读”: 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 题。 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国别、背景、 会议、著作、人物等),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涵和考查意 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
第三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 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之间的 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 点。 2.要点要“三找” 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材料的中心论 点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
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 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 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的要点一 个也不要丢。 三找关联点: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 间的关联点和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实录点评 1.回答问题条理清晰,书写认真,语言简洁、明了。 2.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得扎实,如第(1)问,根据教材知识回答 地较好。 3.没有仔细阅读材料,审题方面存在缺陷。第(1)问没有从材 料出发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作答,只是回答了国际方面。
规范答案 (1)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势力包 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工业、实 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 (2)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 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 化资金。
3.二战后 (1)主题: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提高综合国力。 (2)措施:20世纪五十年代赫鲁晓夫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 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 (3)特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仅做了一些修补;戈尔巴乔夫对斯 大林模式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最终失败。
按劳分配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兼有“战时”和“共产
特点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

主义”两种特点
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集中财力、物力,保证
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影响 超过限度,不利于生产 国民经济恢复、苏维埃政权巩固
力发展,不是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
比较点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 侧重农业 侧重重工业 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经济改革未见成效,转向
不 结果 取得一定成效,最终失败
政治改革,最终失败

虽进行了根本性变革,但

没有改变原有体制,只是修修
败因
缺乏可行的配套措施,且
补补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都是为了消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都在农业、工 相同点 业方面进行了调整;都脱离了苏联实际;改革成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 性的发挥,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 隐患。
归类比较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 内容
商业
工业国有化 取消商品贸易
允许资本家和私人经营中小 企业
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强制劳动
(4)结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争需要,但引发了政治 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找到了落 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随着斯大林上台和形 势发展被逐步放弃。
2.斯大林执政时期 (1)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 (2)措施:斯大林模式。 (3)特征: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 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形 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后来 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摘自《斯大林选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 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 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 (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 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
答卷实录
解题思路 第(1)问,注意从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经济和军事实力相 对滞后等方面说明苏维埃实施快速工业化的原因。第(2)问 考查十月革命后苏俄为加速工业化而采取的举措,回答时把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战略加以列举,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必 须是“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第(3)问首先要说明西方国家 工业化之路的内容,但必须联系材料二、三的内容,并以英 国为典例。
3.答案组织要“三界定” 一要对应设问: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 答项语”,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等)。 二要对应好题目和设问: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 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三要界定好设问答案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结
3.特征:这种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 和市场。它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 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 4.影响:它同当时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基本适应的,在 20世纪30年代苏联大规模集体化和工业化时期发挥了有效的 积极作用。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端,没有 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效都不显著
No Image
例题 (2013·福建文综,T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 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 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 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 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 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摘自《列宁全集》
2019/7/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0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7/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9
谢谢欣赏!
重点突破 全面认识斯大林模式 1.含义:斯大林模式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 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 制。这一体制因形成于斯大林执政时期,因此被称为“斯大 林模式”。
2.形成原因:斯大林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1)小生 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缺乏民主传统 是其基本原因。(2)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 建设经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力、物力和加强无 产阶级专政的客观要求,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 及战争的危机感,都是造成权力过于集中的重要客观因素。 (3)封建专制、封建思想残余的存在则是个人迷信盛行及个 人专断的社会文化基础。(4)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 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等。
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 设问时,应注意某一设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设 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 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和疏忽。
No Image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 验与教训
学案4 专题学习总结
网络·构建区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No Image
线索梳理 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1918~1928年 (1)主题: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 (2)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 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
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
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
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
拒绝贷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