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第六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高考真题篇(附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第六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高考真题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68e39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0.png)
第六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专题十四生物的变异与育种高考真题篇1.(2022北京,5,2分)蜜蜂的雌蜂(蜂王和工蜂)为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是单倍体,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
由此不能..得出()A.雄蜂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B.雄蜂精子中染色体数目是其体细胞的一半C.蜂王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蜜蜂的性别决定方式与果蝇不同答案B2.(2022广东,11,2分)为研究人原癌基因Myc和Ras的功能,科学家构建了三组转基因小鼠(Myc、Ras及Myc+Ras,基因均大量表达),发现这些小鼠随时间进程体内会出现肿瘤(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正常增殖B.三组小鼠的肿瘤细胞均没有无限增殖的能力C.两种基因在人体细胞内编码功能异常的蛋白质D.两种基因大量表达对小鼠细胞癌变有累积效应答案D3.(2022湖南,9,2分)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某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
该个体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4.(2022河北,5,2分)《尔雅》《四民月令》和《齐民要术》中记载,麻为雌雄异株,黑、白种子萌发分别长成雌、雄植株,其茎秆经剥皮、加工后生产的纤维可用于制作织物。
雄麻纤维产量远高于雌麻,故“凡种麻,用白麻子”。
依据上述信息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从雄麻植株上取部分组织,体外培养产生大量幼苗用于生产B.对雄麻喷洒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增加纤维产量C.因为雌麻纤维产量低,所以在生产中无需播种黑色种子D.与雌雄同花植物相比,麻更便于杂交选育新品种答案C5.(2022山东,6,2分)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研究影响其叶片形状的基因时,发现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
这些突变都能使拟南芥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
利用上述突变培育成6个不同纯合突变体①~⑥,每个突变体只有1种隐性突变。
专题10 变异、育种和进化-2020年高考生物考点黄金30题(解析版)
![专题10 变异、育种和进化-2020年高考生物考点黄金30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622f3aa417866fb84a8e9b.png)
专题10变异、育种和进化1.生物体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部位可以进行配对联会,非等位基因部位不能配对。
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分别出现下图①至④系列状况,则对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①为基因突变,②为倒位B.③可能是重复,④为染色体组加倍C.①为易位,③可能是缺失D.②为基因突变,④为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①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改变,且改变后的片段不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染色体右侧发生了染色体上碱基序列的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③在同源染色体片段中间出现了折叠现象,可能是缺失或者增加(重复);④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故选C。
2.蝗虫的性别决定属于XO 型,O 代表缺少一条性染色体,雄蝗虫2N=23 ,雌蝗虫2N=24。
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且含基因b 会使精子致死。
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正确的是A.蝗虫的群体中,不会存在复眼异常的雌雄个体B.杂合复眼正常雌体和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复眼正常和复眼异常的比例为1:1 C.萨顿通过观察雄蝗虫体细胞和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纯合褐色复眼正常雌体和黑色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雌雄个体都表现为褐色复眼正常【答案】B【解析】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但含b基因的卵细胞可以存活,故群体中不会出现X b X b的个体,但可以出现X b Y的个体,A错误;杂合复眼正常雌体(X B X b)和复眼异常雄体(X b Y)杂交,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故X b Y产生的配子中只有含Y的能够参与受精,故后代均为雄性,且复眼正常和复眼异常的比例为1:1,B正确;萨顿通过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观察体细胞和精子细胞、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的关系,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纯合褐色复眼正常雌体(AAX B X B)和黑色复眼异常雄体(aaX b Y)杂交, 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故aaX b Y产生的配子中只有含aY的能够参与受精,故后代只有雄性(AaX B Y),表现为褐色复眼正常,D错误。
2020年高考生物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 (附答案)
![2020年高考生物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d557a7cfc789eb162dc866.png)
2020年高考生物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附答案)一、变异与育种(共8题;共19分)1.图中,a、b、c、d 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a 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② a、c 分别表示基因重组、基因突变③ b、d 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④ b、c、d 都能使子代表现出相对性状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2.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会影响果蝇的性别特征甚至使果蝇死亡,如:性染色体组成XO的个体为雄性,XXX、OY的个体胚胎致死。
果蝇红眼和白眼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
某同学发现一只异常果蝇,该果蝇左半侧表现为白眼雄性,右半侧表现为红眼雌性。
若产生该果蝇的受精卵染色体组成正常,且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核中只有一个细胞核发生变异,则该受精卵的基因型及变异细胞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A. X R X r;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B. X r X r;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C. X R X 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D. X R X 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3.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
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 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C. 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会逐代提高D. 这些单倍体植株的有些细胞中最多有40条染色体4.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杂交育种一定要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养新品种B. 紫外线照射能增加DNA 分子上的碱基发生变化的几率导致染色体畸变C. 单倍体育种可直接通过表现型来判断它们的基因型,提高效率D. 在单倍体与多倍体的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5.现用矮秆不抗病(ddrr)品系和高秆抗病(DDRR)品系培育矮秆抗病(ddRR)品系,对其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 F2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F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基因重组B. 通常利用亲本的花粉逬行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縮短育种年限C. F1中虽未表现出矮秆抗病的性状组合,但已经集中了相关基因D. 选种一般从F3开始,因为F3中才有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品系6.科研人员测定某噬菌体单链DNA的序列,得到其编码蛋白质的一些信息,如下图所示。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项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19e0cdaaea998fcd220eb1.png)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项练习(附答案)换一部分片段而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故D正确。
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答案] D[解析] 一个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所以不含同源染色体。
如果是马铃薯(四倍体)配子形成的单倍体就有两个染色体组。
人工诱导多倍体还可以使用低温诱导的方法。
3.下列关于培育生物新品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诱变育种获得的新品种都能稳定遗传B.单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得单倍体新品种C.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新品种果实较小D.杂交育种可获得集中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答案] D[解析] 诱变育种获得的新品种不一定都是纯合子,故诱变育种获得的新品种不一定都能稳定遗传;进行单倍体育种是为了快速获得新品种;多倍体育种获得的新品种果实较大。
4.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答案] C[解析] 图①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②表示易位,A错误;图③中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缺失,B错误;图④中,若染色体3正常,染色体4则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若4正常,染色体3则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正确;图中4种变异原因都是遗传物质的改变,都能够遗传,D错误。
5. 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
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变异、育种和进化类含答案.doc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变异、育种和进化类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bd451bc767f5acfa0c7cdb0.png)
选择题-变异、育种和进化类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1.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常染色体X染色体-------- 1o ----------- 1 -- -O -------- 1 ------ F 朱红康曲囚靖梨色暇基囚辰砂服基囚白眼基囚(cnj (c/)(v)(w)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白眼基因w均不属于等位基因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是不会出现在细胞同一极的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2,果蝇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同时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纯合子,只有一条发生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杂合子。
已知缺失杂合子可育,而缺失纯合子具有致死效应。
研究人员用一只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多次杂交,统计Fi的性状及比例,结果是棒眼雌果蝇:正常眼雌果蝇:棒眼雄果蝇=1 : 1 :1。
在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亲本雌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且该果蝇是缺失杂合子B.正常眼是隐性性状,且缺失发生在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上C.让Fi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雄果蝇中棒眼:正常眼=2 :1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能判断Fi中正常眼雌果蝇的染色体是否缺失了片段3,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1条2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
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AAa)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株来源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基因种类增加B.该植株在细胞分裂时,含2个A基因的细胞应为减II后期C.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1/4D.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Aaa基因型子代的概率为1/94,下列关于生物育种技术的叙述和分析,错误的是()A.多倍体育种可以解释进化并非都是渐变过程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C.操作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D,马铃薯、红薯等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5,现有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二倍体水稻,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同的类型。
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含解析)
![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c03d82f121dd36a22d8227.png)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1.(2018海南卷,14)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重组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倒位【答案】A【解析】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位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重组,其变异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
2.(2018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A3.(2018全国Ⅰ卷,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答案】C【解析】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M和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是由于细菌间DN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RNA,C错误,D正确。
4.(2018海南卷,17)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变异、育种与进化》测试卷(含答案)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变异、育种与进化》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849b9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4.png)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变异、育种与进化》测试卷(含答案)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B.DNA中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可能导致基因突变C.外界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可使DNA复制发生差错而导致基因突变D.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且基因突变只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2.基因突变按发生部位可分为体细胞的基因突变a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b两种。
则( )A.a、b均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a主要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主要发生于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C.a、b均发生于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D.a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于减数分裂Ⅱ前的间期3.用X射线照射萌发的番茄种子后,某种子发生了基因突变且出现了一个新性状。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在基因突变形成后,突变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B.X射线照射会提高番茄种子基因突变的频率C.发生基因突变的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比例发生了改变D.该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突变可能是显性突变4.亚硝酸是化学诱变剂,具有氧化脱氨作用,它能使DNA中胞嘧啶(C)脱去氨基变成尿嘧啶(U),其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亚硝酸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具有随机性和低频性B.突变后的基因复制3次,后代中有1/8的DNA是错误的C.突变后的基因可能不会导致新性状的出现D.基因突变一般不会造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发生改变5.已知某DNA片段上有基因A、无效片段和基因B,其分布如图所示,现将某外来DNA片段(m)插入位点a或b,下列关于变异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m只含几个碱基对且插入位点a,则发生了基因突变B.若m只含几个碱基对且插入位点b,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若m为有效片段且插入位点a,则发生了基因重组D.若m为有效片段且插入位点b,则基因m也无法表达6.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体内基因重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同胞兄妹之间遗传上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为基因重组而出现基因型为AA、Aa、aa的后代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杂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7.如图为二倍体生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B. 图乙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 如果亲代基因型为AA或aa,则引起姐妹染色单体上A与a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D. 如果亲代基因型为Aa,则引起姐妹染色单体上A与a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8.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果蝇白眼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果蝇棒状眼(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性状的形成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型改变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9.倒位的两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第三讲变异、育种与进化练习(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第三讲变异、育种与进化练习(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f81ed2bd64783e08122b50.png)
变异、育种与进化一、选择题1.水稻的糯性、无子西瓜、黄圆豌豆与绿皱豌豆杂交获取绿圆豌豆、无子番茄,这些“变异”的根源挨次是()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环境改变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环境改变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环境改变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环境改变分析:水稻的糯性基因和非糯性基因是一平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一般由基因突变产生;无子西瓜的培养依照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由黄圆豌豆与绿皱豌豆杂交获取绿圆豌豆依照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无子番茄的培养依照的原理是生长素能促使子房发育成就实,此情境下的生长素为环境要素,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D 切合题意。
答案: D2.以下对于生物变异和育种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减数分裂联会时的交错交换实现了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从头组合B.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是不一样物种,但能经过有性杂交产生后辈C.三倍体西瓜出现可育的种子,可能是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时形成了正常的卵细胞D.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由是基因突变分析:减数分裂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错交换,使得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从头组合, A 错误;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进行杂交可产生不行育的后辈,即出现生殖隔绝,属于不一样物种, B 正确;一般状况下,三倍体西瓜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杂乱不可以产生可育配子,不可以达成受精作用,特别状况下可形成正常配子而产生可育种子,C 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两条同样的姐妹染色单体,其所携带的所有基因应当完整同样,若出现等位基因,则是因为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D 正确。
答案: A3.(2019 ·贵州凯里二模) 以下对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发生在雌雄配子联合时B.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花药离体培养,长处是能显然缩短育种年限C.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和低温均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培养高产青霉素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发生在分裂间期分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亲本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 A 错误;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所用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长处是能显然缩短育种年限,B 错误;秋水仙素和低温都能克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于有丝分裂先期,C错误;培养高产青霉4.某白色兰花经X 射线照耀,获取一株紫色兰花。
高考 生物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含答案解析)
![高考 生物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8e51d39e31433238689321.png)
[重温考纲]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Ⅱ)。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核心考点1生物的变异1.理清变异的种类(1)关于“互换”问题①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关于“缺失”问题①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3)关于变异的水平问题①分子水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②细胞水平: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提醒(1)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①替换:除非终止密码提前出现,否则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
②增添:插入位置前不影响,影响插入后的序列,以3个或3的倍数个碱基为单位的增添影响较小。
③缺失:缺失位置前不影响,影响缺失后的序列,以3个或3的倍数个碱基为单位的缺失影响较小。
(2)可遗传变异对基因种类和基因数量的影响①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种类(基因结构改变,成为新基因),不改变基因的数量。
②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但改变基因间的组合方式,即改变基因型。
③染色体变异——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2.“两看”法界定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设计1围绕变异的种类考查理解能力1.(2017·全国Ⅲ,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答案D解析表现型是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A正确;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说明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B正确;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为ii,其子代都是O型血(ii),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高茎豌豆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能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D错误。
专题09变异、育种与进化-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9变异、育种与进化-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4936a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1.png)
专题09 变异、育种与进化2023年高考真题一、单选题1.(2023·山东·高考真题)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
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C.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D.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1.D【分析】1. 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
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特例...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
【详解】A、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说明H+浓度为溶酶体内较高,因此H+进入溶酶体为逆浓度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若载体蛋白失活,溶酶体内pH改变导致溶酶体酶活性降低,进而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B正确;C、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C正确;D、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与溶酶体内不同,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可能失活,D错误。
故选D。
2.(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
高考真题汇编5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答案)
![高考真题汇编5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86317e763231126edb11bb.png)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1.(2019天津卷·6)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
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2.(2019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3.(2019江苏卷·18)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4.(2019海南卷·1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等生物中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中B.基因突变必然引起个体表现型发生改变C.环境中的来些物理因素可引起基因突变D.根细胞的基因突变是通过有性生殖传传递的5.(2019北京卷·4)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
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植株。
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F1,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以下对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B.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C.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F1花粉再生植株 D.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6.(2018全国Ⅰ卷,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2018年高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练习-答案
![2018年高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d516565727a5e9846a6107.png)
变异、育种和进化答案1~5.DBBCB 6~10.DBBAD11.(1)可遗传导致染色体数目增加(或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含有杀配子染色体(或含有1A染色体) 结构(或缺失、易位) (3)能有丝分裂中12.(1)基因突变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进程(2)杂交育种1∶1∶1∶1(3)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13.(1)基因频率基因重组(2)自然选择学说生殖(3)55% 15% 70% 是变异、育种和进化解析1.解析:翻译的肽链缩短也可能是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或增添,导致mRNA中提前现终止密码,A项错误,D项正确。
突变不会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改变,B项错误。
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蛋白是一种结构蛋白,该病例说明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而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项错误。
2.解析:根据题意,H2O2能将鸟嘌呤氧化损伤为8-氧-7-氢脱氧鸟嘌呤(8-oxodG),8-oxodG与腺嘌呤互补配对。
题图所示DNA片段中共有三个鸟嘌呤,其中有两个鸟嘌呤被氧化损伤,若被氧化损伤的鸟嘌呤分别位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上,子代DNA分子都有可能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A项正确。
由于鸟嘌呤氧化损伤为8-oxodG后,能与腺嘌呤(A)互补配对,即腺嘌呤(A)代替了胞嘧啶(C),所以DNA分子多次复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嘧啶碱基的比例可能会减少,B项错误。
若被损伤的鸟嘌呤位于一条链,则以未被损伤的DNA链为模板复制得到的子代D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发生改变,C项正确。
氧化损伤可能诱发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使细胞发生癌变,D项正确。
3.解析:染色单体是通过染色体的复制形成的,它会因着丝点的分裂而消失,因此人体细胞内染色单体的数目,在染色体复制之前为0,在染色体复制之后到着丝点分裂之前这段时间内为92条,着丝点分裂之后又为0,A项错误。
每条染色体上DNA数为1或2,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B项正确。
第6题 变异、进化和育种-高考生物逐题必刷200题(解析版)
![第6题 变异、进化和育种-高考生物逐题必刷200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c83ae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0.png)
第6题变异、进化和育种1.南非发现新冠病毒(含有单链RNA)的新毒株“奥密克戎”(Omicron),新冠病毒外侧的S蛋白若出现K417N、E484A或N501Y突变,提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而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时存在“K417N+E484A+N501Y”三重突变。
下列相关新冠病毒和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A.“奥密克戎”刺突蛋白的变异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奥密克戎”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与人类相同C.将新冠病毒在完全培养基上培养,再经灭活和纯化,可制成灭活疫苗D.灭活疫苗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一般需要多次注射【答案】D【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为RNA复制病毒。
【详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病毒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B、“奥密克戎”为RNA复制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为RNA复制和翻译,人类细胞不能发生RNA复制,B错误;C、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代谢,因此不能在完全培养基上培养病毒,C错误;D、灭活疫苗仍具有抗原性,可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一般需要多次注射,保证机体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果蝇细胞内发生的变异类型以及特点的分析,错误..的是()A.若细胞的一极含有两条Y染色体,该变异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若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含其他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则一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若精原细胞中发生了某种变异且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则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D.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中插入了一段DNA后导致无翅个体出现,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答案】B【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 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变异、育种和进化一、选择题1.(2017河北衡水三调,2)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由编码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遗传病,该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的长度不变,但翻译的肽链缩短导致通道蛋白结构异常。
下列有关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翻译的肽链缩短说明基因一定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B.突变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C.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D.该病可能是由碱基对的转接而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2.H2O2能将鸟嘌呤氧化损伤为8-氧-7-氢脱氧鸟嘌呤(8-oxodG),8-oxodG与腺嘌呤互补配对。
若下图所示DNA片段中有两个鸟嘌呤发生上述氧化损伤后,再正常复制多次形成大量的子代DNA,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TCTCGA——AGAGCT—A.子代DNA分子都有可能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B.部分子代DNA中嘧啶碱基的比例可能会增加C.子代D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发生改变D.氧化损伤可能诱发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3.(2017江西上饶中学月考,15)下图1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2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1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B.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C.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D.图2所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相应变化发生在图1中的b点时4.(2017河南洛阳期末,20)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加或缺失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大D.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能5.人类目前所食用的香蕉均来自三倍体香蕉植株,下图是三倍体香蕉的培育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无子香蕉的培育过程主要运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B.图中染色体加倍的主要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不能形成C.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若图中无子香蕉的基因型均为Aaa,则有子香蕉的基因型可以是AAaa6.(2017湖南联考协作体期中,18)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经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形成的,据此可推断出()A.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秋水仙素能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四倍体D.八倍体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7.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
下列有关玉米染色体特殊性的说法,正确的是()图1图2A.异常9号染色体的产生称为基因重组B.异常的9号染色体可为C和wx的基因重组提供细胞学标记C.图2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不能发生联会D.图2中的亲本杂交,F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亲代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8.下图表示培育新品种(或新物种)的不同育种方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⑥过程是动物育种则可用射线处理幼年动物B.①②③育种过程加速农作物进化,但不产生新物种C.⑤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种子获得纯合品种D.若⑦过程采用低温处理,低温可抑制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9.基因流指的是遗传物质在种间和种内群体间的传递和交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之间的基因流被地理隔离所阻断是形成新物种的唯一途径B.基因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概率C.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可以极大地丰富自然界生物多样化的程度D.由于地理隔离阻止种内群体基因流,可以导致生殖隔离逐渐形成10.啮齿类动物如兔、鼠等主要以植物为食,下图表示某草原上啮齿类动物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啮齿类的存在可能会引起部分植物种群密度增大B.啮齿类的存在可定向改变某些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C.啮齿类动物的适度有利于提高草原上植物的多样性D.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种群密度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二、非选择题11.(2017湖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44)科学家发现一类“杀配子染色体”,这种染色体是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1)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理由是这种变异__________。
(2)图中可育配子①与正常小麦(未导入杀配子染色体)的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正常。
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理论上至少有一半是正常可育的,这是因为这些配子中__________。
另有一部分配子会致死(不育)或者虽然可育但是往往会发生染色体的__________变异。
(3)科学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导致小麦某些特定染色体缺失,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研究分析小麦的某些基因是否在缺失染色体上。
科学家为了进一步确定半致死可育配子②与可育配子①在染色体数量与结构上有什么不同,首先要用培养基对这两类配子进行离体培养,选择其处于__________期的愈伤组织细胞染色并用显微镜对比观察。
12.(2017福建四地六校联考,33)大豆的高产(A)和低产(A)、抗病(B)和不抗病(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
科研人员欲以低产不抗病大豆(甲)为材料,培育稳定遗传的高产抗病大豆。
现进行如下实验。
过程一:将甲种子经紫外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获得高产不抗病植株(乙)和低产抗病植株(丙)。
过程二:将乙与丙杂交,子一代中出现高产抗病、高产不抗病、低产抗病、低产不抗病四种植株。
过程三:选取子一代中高产抗病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筛选出纯合的高产抗病大豆植株。
(1)过程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
(2)过程二的育种方式为__________,子一代中出现高产抗病、高产不抗病、低产抗病、低产不抗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
(3)过程三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
13.(2017陕西西安长安一中期末,30)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①指__________,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__________,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图中③指__________,③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物种形成必须要有__________隔离。
(3)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
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令其自交,则自交子一代所有个体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__________,aa基因型的个体占__________,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
变异、育种和进化答案1~5.DBBCB 6~10.DBBAD11.(1)可遗传导致染色体数目增加(或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含有杀配子染色体(或含有1A染色体) 结构(或缺失、易位) (3)能有丝分裂中12.(1)基因突变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进程(2)杂交育种1∶1∶1∶1(3)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13.(1)基因频率基因重组(2)自然选择学说生殖(3)55% 15% 70% 是变异、育种和进化解析1.解析:翻译的肽链缩短也可能是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或增添,导致mRNA中提前现终止密码,A项错误,D项正确。
突变不会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改变,B项错误。
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蛋白是一种结构蛋白,该病例说明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而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项错误。
2.解析:根据题意,H2O2能将鸟嘌呤氧化损伤为8-氧-7-氢脱氧鸟嘌呤(8-oxodG),8-oxodG与腺嘌呤互补配对。
题图所示DNA片段中共有三个鸟嘌呤,其中有两个鸟嘌呤被氧化损伤,若被氧化损伤的鸟嘌呤分别位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上,子代DNA分子都有可能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A项正确。
由于鸟嘌呤氧化损伤为8-oxodG后,能与腺嘌呤(A)互补配对,即腺嘌呤(A)代替了胞嘧啶(C),所以DNA分子多次复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嘧啶碱基的比例可能会减少,B项错误。
若被损伤的鸟嘌呤位于一条链,则以未被损伤的DNA链为模板复制得到的子代D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发生改变,C项正确。
氧化损伤可能诱发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使细胞发生癌变,D项正确。
3.解析:染色单体是通过染色体的复制形成的,它会因着丝点的分裂而消失,因此人体细胞内染色单体的数目,在染色体复制之前为0,在染色体复制之后到着丝点分裂之前这段时间内为92条,着丝点分裂之后又为0,A项错误。
每条染色体上DNA数为1或2,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B项正确。
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到子细胞形成前,即后期和末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最多,为4个,其余时期为2个,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C项错误。
图2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所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可能与图1中的a点相对应,D项错误。
4.解析: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异,只涉及基因中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可以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的变化,只有真核生物可以发生。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可能对生物的性状产生较大影响。
5.解析:无子香蕉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其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A项错误。
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有用低温处理和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两者的作用机理均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项正确。
由于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所得的是三倍体,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