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施
教育中,既是塑造创新人才的教育,又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在改革创新德育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小学德育现状进行科学分析,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
三、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策略
1.优化课堂教学,增进学科教学德育功能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比较系统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现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各种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课堂教学是落实学校道德教育的最关键环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担负着尤为重要的使命。优化课堂教学,增进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德育的走向和成功。
2.改革教育思想,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教师肩负着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重任,所以必须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学生观,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德育的实施者,也是德育工作的研究者,只有教师的德育观和学生观得到改变,才能实现德育的共进。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只是他们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教师应始终以研究谨慎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确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因
为教师的人格形象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和德育,友善、和蔼、幽默、公正、知识渊博、兴趣广泛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
3.改革教学内容,为德育提供丰富的教材保证
现行学校德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品德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所以必须对以知识传授为体系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除要深入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进行精心设计外,还需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补充教科书以外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教学内容,让德育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立足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德育才是最有效的,它能最大程度地引发学生的道德感知和道德共鸣,并外化为学生的道德实践。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道德规范,必须把它们还原到特定的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道德是晦涩的教条。将德育投影到生活,学生才能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榜样,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道德两难情境,由此才能更进一步地反省自身道德素养,通过观察体验、深入思考,从而自觉地内化道德、实践道德。
4.改革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品德内化
德育教学要注重认识,更要注重情感,要注重外部输入,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道德教学要从单一、枯燥的封闭式、注入式转变为交流讨论、情景模拟、创设情境、案例教学、讲座等多种方式的融合。学生在道德教学上希望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双向互动式的德育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想法,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更加自由的道德发展空间,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易感受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他们对具体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采用直观的教学媒体,可以用投影、录音、电脑等演示,也可用教学挂图、实物或模拟实物等,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寓行为规范于课堂游戏、角色表演、情景模拟等生动的形式之中,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实效,激起小学生心中的道德求知欲。
5.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树立学科教学活动是实施学科德育主渠道的观念。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并使德育带动各科教学工作的整体改革。对思想品德课程之外的各科教学,教育者应善于并勇于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得以实施的基础上,德育才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时代背景的介绍、朗读训练、作品的分析讲解、作文的写作指导都是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可通过学生在基本运动、游戏、比赛等形式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6.开发校内外的德育活动资源
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的营造,要靠德育工作者有意识地利用德育的艺术与技巧建设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它包括:
(1)建设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令学生身心愉悦并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它能让学生在自然物质环境中感受到美的体验,并从内心产生对美的追求。学校的小桥流水、假山喷泉相映生辉,无不美化着孩子跳跃的心灵;漫步校园,碧水蓝天,芳草萋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将孩子的情操深深陶醉。学生在陶情养性、振奋精神的同时,也会从心灵深处规范自身言行,自觉做到和校园环境完美融合。
(2)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
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良好的导向、激励作用,并能规范学生的行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学校应善于将营造文化的过程呈现成一个德育的培养过程。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让校园里的校门、走廊、教室等场地,处处呈现出育人功能,例如:让教室的走廊成为学生的“才艺展示长廊”,将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剪纸、雕刻等作品渗透到学校
文化氛围的建设中;指导学生参与到校电视台编辑、制作、采访、录制和播放的全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小记者、小编辑、小主持人,做生活的主人,及时发现和报导学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校园活动中去发现、体验,在享受、回味中接受校园文化环境的教育功能,树立良好的校园风范和校园精神。
(3)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定期并长期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认知,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训练学生的文明行为。活动的形式应多样化、生动化,主张寓教于导,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例如:晨会课、班队课、德育实践课都可安排相应的与时代或校园紧密结合的主题,如开展“争做诚信人”的活动,教育者可让学生以班委为核心展开讨论,并确立每周的诚信方案,学生可通过宣誓、朗读、写作、表演等形式将“诚信”这一主题固化,并以此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评选出每周、每月的“文明诚信之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观察体验中内化品格。
(4)给学生提供自我管理、自我展示的机会
教育者应主动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让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理班级。自我管理是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加以强化,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