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集合住宅
集合住宅案例分析--国外设计
望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丰富并有冲突的空间。他们在 房子中建造房子。在房子中安 置包含隐私功能的
北立面1、2、3号楼
南立面 1、2、3号楼
北立面7、8、9号楼
南立面7、8、9号楼
夹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面对中庭的跃层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带有露台的跃层
五层平面图
六层平面图
花园洋房跃层
七层平面图
面向街道的斜向套型
套型
D
B A
B A
B
C 端头套型
D
C
B
A
C
E
三层平面图
平层
D
E
四层平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M住宅
• 这座社会性集合住宅位于西班牙伊比沙岛(Ibiza),由当地设计公司 Castell-Pons Arquitectes设计。建筑有两座锯齿形的公寓围合出一个中心庭 院。
公共空间和套型空间构成,它区别于别墅等一些
独立住宅的形式。此外,它属于住宅,又区别于
宿舍等非家庭集体居住的居住建筑。
独立式住宅
•
集合住宅
•
香港“公屋”
•
新加坡“组屋
集合住宅
• 集合住宅是目前适合我国普通家庭的主要居 住形式,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美国、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相对地广 人稀,独立式住宅是主要的住宅类型。而在我 国建造大量的独立式住宅是不现实的,它只能 作为住宅的一种类型,起到丰富市场的作用, 不会也不可能成为住宅的主流。
日本集合住宅的全生命周期研究
日本集合住宅的全生命周期研究作者:暂无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2014年第9期摘要:日本集合住宅的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体现了当下日本对于“都市再生“的关注,再生,即通过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旧有建筑、环境、街区进行保护性的整治,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体现新价值。
住宅的全生命周期研究,给发展的城市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辅助之道。
关键词:集合住宅,全生命周期,都市再生,KSI系统,UR住宅研究所日本普通住宅以小户型为主,其中集合住宅户型面积一般在90m2以下,居住着工薪阶层和青年家庭。
由于特殊的区位和建筑物资短缺等原因,日本在住宅设计和产品研发上追求精益求精,形成了长期坚持开发小户型、注重细节且舒适、灵活的开发理念。
1 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历史日本集合住宅的开发起源于1955年,当时日本住宅公团刚刚设立,以开发郊外住宅为主。
集合住宅的开发促使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对日本人居住意识的现代化影响深远。
(1)第一阶段大量建设时期 1950年~1970年。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可谓日本集合团地的实验时代,展开了大规模的集合团地开发运动。
最早的是大阪的千里新城,在大阪近郊的千里丘陵约1160公顷的范围内,配置了新干线和两条铁道线与大阪相连,在新城内设置公园、污水处理中心、大学、医院等都市设施,以英国的新城计划为范本,按照邻近住区理论和人车分离理论等详细地规划了新城,实现了日本第一个以居住为中心的都市。
(2)第二阶段以多样化为城市目标的建设时期 1970年~1990年。
在原有普通住宅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住宅内功能不固定的可变空间。
1990年竣工的由坂仓建筑研究所设计的东京多摩新城集合住宅中,这种增设了可变空间的住宅平面形式首次出现。
根据住户各自的需求,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有的与起居室结合起来,类似太阳房,作为起居室空间的补充和延伸;有的从住户中独立出来,作书房、琴房、画室,任居住者自己确定。
(3)第三阶段解决全面性居环问题的建设时期 1990年至今。
日本现代集合住宅的类型和特征 详细例举3个代表案例
日本现代集合住宅的类型和特征详细例举3个代表案例1、育儿之家该项目的主人有三个孩子,照料孩子十分忙碌,为了应对这个需求,设计师高效地设计了两层住宅中的动线,缩短移动的距离,以减轻屋主生活起居上的负担。
L形的花园使家庭享有很大的自由空间。
大门、小径、门厅以及铺有榻榻米的起居室都可以作为招待客人的空间。
起居室开敞而富有活力,室内有装饰性的梁,餐厅和厨房区域的天花板以芦苇杆覆盖,给人以自然、沉静之感。
榻榻米室被用作招待重要的访客,温馨舒适。
住宅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个放松而和谐的场所,同时享受天伦之乐。
这个住宅的设计囊括了夫妇对住宅的美好愿景:打造承一个家庭享受天伦之乐、来访亲友备受敬重、人与人之间常怀感恩之心的地方。
2、立礼茶室的家这个拥有立礼(坐在椅子上表演的茶道)茶室的住宅位于松山附近一个安静的居民区内。
历史上,松山的领主曾经隐居于此地。
住宅工程委托人在茶道的影响下成长。
为了保证委托人在晚年也可以使用茶室,设计师在空间设计上采用了有序的通行路线,客人可以坐在椅子上喝茶。
这个住宅的设计主题就是如何让客厅和茶室融洽地共享空间。
茶室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
障子(由纸覆盖的木格板)分割茶室,由此可得到4.5张榻榻米床垫大小的房间。
当障子被移开时,这个空间便成带椅子的大房间。
通过百叶窗的升降,可以创造出一条走廊或者可供客人坐下的额外空间。
为了使用起来更加便利,厨房和茶室之间的距离被安排的很近。
由于宽屋檐下的橼暴露在外,客厅和餐厅变得很宽阔。
挑高的天花板将这个空间与二楼相连。
二楼的窗较高,用于通风。
甚至在不需要空调的几个月里或者风量较小的日子里,重力通风也可以创造出可以在空间内循环的气流。
在思考如何将传统和现代的生活结合起来的同时,设计师也在琢磨怎么在忠于合同规定的情况下,让这个空间可以被持续使用。
3、有钢琴教室的房子房子的女主人是一位钢琴老师、也会经常提供那些与爱犬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住处,让让他们在繁忙的工作告一段落后,能够与家人、爱犬悠闲的过日子中度过。
代官山集合住宅-桢文彦设计理论分析
借鉴意义
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创造具有时代感和人 性化的住宅空间;注重细节和质感,提高居 住品质;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与评价
总结
桢文彦的代官山集合住宅设计理论强调了空 间、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开放与 封闭空间的交替变化,创造出丰富的空间体 验。同时,设计注重材料、光影和细节的处 理,使住宅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目的和意义
目的
分析代官山集合住宅的设计特点,探 讨桢文彦的设计理念在集合住宅设计 中的应用和影响。
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代官山集合住宅的设计 理论,为现代集合住宅的设计提供参 考和启示,促进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 展。
02
桢文彦设计理论概述
桢文彦生平简介
192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 1953年赴美国留学,在哈佛大学学习城市规划与设计。
设计师应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同时关注可持续 发展和人性化需求。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提供支持和政策 引导,促进住宅设计的创新发展。此外,加强国际交流与 合作,借鉴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也是重要的方向。
感谢观看
THANKS
空间布局与功能规划
空间布局
桢文彦设计理论强调空间布局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代官山集合住宅通过合理的空 间布局,实现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有机结合,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
功能规划
在功能规划上,代官山集合住宅充分考虑了居民的各种活动需求,设计了多样化 的居住空间和公共空间,如休息室、娱乐室、健身房等,提高了住宅的使用效率 。
代官山集合住宅-桢文 彦设计理论分析
• 引言 • 桢文彦设计理论概述 • 代官山集合住宅项目介绍 • 桢文彦设计理论在代官山集合住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代官山是日本东京的一个富人区,以其独特的摩登风格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而闻名。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是这个地区的一大特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通常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
现代主义风格强调简洁、明快和功能性,这与代官山的摩登氛围相契合。
这种风格的建筑通常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明亮的颜色和光滑的表面。
建筑师通常会采用大量的玻璃和金属材料,以提供宽敞明亮的室内空间。
其次,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注重生活品质和空间布局。
作为一个豪华的住宅区,代官山的住宅建筑通常有着宽敞舒适的室内空间和高品质的设施。
在设计中,建筑师会注重每个居住者的需求和生活习惯,以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舒适的生活。
另外,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也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代官山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区,被绿树和花草环绕。
因此,建筑师们通常会利用自然元素和景观设计来提高居住体验。
例如,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建筑师通常会利用大量的窗户和阳台来增加自然光线和通风。
此外,建筑师还会创造出独特的庭院和花园,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和放松的休闲空间。
此外,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还注重社交和社区感。
在代官山的住宅区,人们通常享有共享的设施和服务,如健身房、游泳池和会所。
这些共享设施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一个机会来互相交流和建立社交关系,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身体和放松心情的地方。
此外,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还注重建立一个紧密的社区网络,以确保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助。
最后,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还注重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
作为一个摩登而富裕的地区,代官山的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
因此,在住宅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建筑师们通常会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他们还会提供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如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发电和高效能的设备,以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以其现代主义风格、高品质的生活和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而闻名。
大仓山集合住宅
万汇楼以土楼为原型,把聚落生活的特点运用到当代建筑中,以迎合现 代租赁房得现状。
模型推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BUWOG集合住宅
项目名称: BUWOG集合住宅 设 计 人: Gert M.Mayr—Keber 建造地点: kaiserebersdorferstrabe 35—37 ,1100 viema 项目类别: 住宅 施工时间:2002年-2005年
《舞蹈》画作的主要内容为五个拉着手跳舞的人
空中连廊: 建筑之间的空中连廊会所为社区创造了更多的邻里交往的空间。在16至
18层的高空将8栋建筑环连成一个整体,除了视觉冲击外,还具有丰富的使 用功能包括游泳馆、健身房、咖啡厅、酒吧、画廊、图书馆、小型社区聚会 场所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
当代MOMA通过环状的空中连廊将8栋建筑连接在一期,加之一栋艺术酒 庖和一座多功能水上影院,构成一个立体的建筑空间。外立面材料采用磨砂氧 化铝板,以轻盈的形式来减轻高密度、大体量建筑的压迫感,所有开窗均为标 准尺寸,用于抗震的斜撑的应用使立面更具丰富性和个性感。
住宅除了公共绿地外,还有自己觉得花 园,不同的树木创造出不同的屋顶,覆盖了 整个基地。
为了申请到政府补贴,公寓必须符合小 户型的面积要求,都控制在80平方米以下。 于是设置了一个可供小型聚餐的空间,有公 寓住户共享,同时他们还有一个”共享汽车 “的计划,又几户轮流使用一辆汽车。
这不仅是一个能够彰显住户个性的返利, 也是一个将政府补贴租|售房与私宅混合的 范例。
模型推敲
02 广州土楼公寓万汇楼 ·都市实践
项目名称:土楼公寓万汇楼 设 计 人: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 建造地点:广州金沙洲,广佛交界处 项目类别: 社会住房 占地面积: 9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 12200平方米 施工时间: 2006年11月-2008年7月
日本集合住宅技术的变迁和百年住宅体系89P
公共住宅设计、部品与年代的关系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公共住宅标准设计】
现浇工法 Full・PC工法
開発可换气热水器(1965年)
金町駅前小区(公団 1968年)
开发了HPC工法(H型高强度钢与予制混凝土板组装施工 ) (1969年)
由KJ(公团住宅)标准部品(1960年)向BL标准部品(1974年)转变
第3期要点 • 由于人口往大城市集中,解决城市住宅不足成为最大的 課題。为此、城市开始第一期住宅建設五年规划 (1960)。 • 因地价高涨,开发了高层建筑技术,开始建設高层住宅。 • 设立了财团法人住宅部品开发中心(現在的财团法人 BL),在继续采用以前的KJ部品的同时,也开始采用民 间开发的先进部品,发展成为现在的BL部品。
·空间 ·维修· 管理
·作 为 社 会 资 源 的 质 量
CHS(Century Housing System 1988年)
CHS(Century Housing System 1988年)
1. 长寿住宅
耐用性,抗震性,耐火性, 结构墙和地板的隔音性能· 保温性能
2. 适应生活方式· 家庭结构变化的空间
1987年)
南大沢小区 (公団
1989年)
高见小区(公团;超高层、自由设计租赁住宅 1987年)
KSI(Kodan-Skeleton-Infill)住宅概要
第5期要点
• 自1987年开始的经济繁荣,到了80年代后期成为泡沫经济, 导致地价和住宅价格异常高涨。
集合住宅,日本中小套型住宅的典范
多, 物资短缺 , 长期 以来在住宅建设方 发展 , 在设计上又分为 同居型 、 分居型 充满 了生活感 、 舒适感 , 并且对居住的 面坚持小面积 、 适用舒适的理念 , 开展 和 邻 居 型 三 种 。 对居 住行为方式和 家庭 人 口结构 的研
隔音 、 采光 、 隔热 、 保温和空气质量等
维普资讯
本刊特稿l G B E N o
仃一 一~
。
日本中小套型住宅 的典范
文 /开彦
日本集合住宅 与中国房地产市场 效的阶段。除此而 外 , 老年住宅的 “ 亲 留出适 当的陈列 品和花盆的地 方 ,从 的发展有很多共通之处 。 日本地少人 子型” 的二代居、 三代居住宅也得到了 而设 计出有特征 的空 间。住宅 的室内
近 ,并不 强求 南 向 ; 住宅 中部 一般为
求 必须对
--
合住宅进 入了保证居住 实态和注重实
注: 住户专用面积是指分户墙. 外墙 中轴蟪以内的住房面积
32 城 发 0 市 269 00
l |
__ l
维普资讯
。 。
B G 本刊特稿 E N 。
n D 型套型设计模式 ,由 n个卧室 LK
和起居室及餐室、 厨房等空 间组成 , 从 而 确立了集合住 宅的标 准模式 ,使关 于集合住宅 的研 究进入 了精 细化的阶 段。 家庭 人 口为依据 , “ 按 用 家庭人数 减去夫妇对数 ” 来计算卧室数量 , 使集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代官山位于日本东京市目黑区,是一个独特而富有个性的社区。
这个区域以其时尚的氛围、文化场所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社区中,有一些建筑物被称为“集合住宅”,它们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多功能性而备受关注。
集合住宅是指一栋建筑内有多个住宅单元,这些住宅单元通常具有不同的户型和功能。
它们旨在提供多样化的居住选择,并为居民提供更多的社交和共享空间。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通过创新的设计和功能性的布局,为居民带来了独特的居住体验。
首先,代官山的集合住宅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这些建筑物通常采用开放式的平面布局和可调整的内部分隔墙,以适应不同的居住需求。
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调整和改变室内空间的布局。
例如,他们可以将一个房间改造成工作室、儿童房或起居室,以适应不同的生活阶段和需求。
其次,代官山的集合住宅致力于创造社区感和共享空间。
这些建筑通常拥有共享的庭院、休闲区和户外露台,为居民提供社交和放松的场所。
居民可以在这些共享空间中与邻居交流,共同享受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
这种社区感增加了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创造了一个友好和谐的居住环境。
此外,代官山的集合住宅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建筑师通常会将建筑物的外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相协调。
这种融合的设计理念使得集合住宅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增强了社区的整体美感和宜居性。
最后,代官山的集合住宅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
这些建筑物通常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一些建筑还使用可持续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这种注重环保的设计理念使得代官山的集合住宅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为居民创造了一个健康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总之,代官山的集合住宅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和功能性,为居民带来了独特的居住体验。
它们的灵活性、社区感、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以及环保意识使它们成为代官山社区的亮点。
这些建筑物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居住选择,还创造了一个友好和谐的居住环境,为居民带来了舒适和便利。
居住观的引导——日本技术高集成度住宅的启示
多样 化和 个 性 化 。由此 想 到 的是 ,要 引进 适 当的产 业 化技 术
引 进 日本 普通 集 合 住 宅 的成 套 建 造技 术 我 国 为 契机 加 强交 流 加 强理 论 创 新 加 强对 健 康 居 住 观 ”的 引 导 。
是 否让 中国 人也 要 体 验被 称 为 “ 子 窝 鸽 式 的居 住 条件 7这 也
未必 符 合 国情 ,目的是 要 在 宏观 控 制 面 积 的基 础 上 提 高舒 适 度 在 更高 层 次 上 圆全 中国人 的 住 宅梦 。 开 始 提 出建 设 日本 技术 高 集成 度 住 宅 的 设想 时 , 面 在 积 标 准 上是 有 疑 义 的 , 要 来 自中方 的 开发 商 , 时甚 至认 为 主 当 1 0 1 0平 方 米 的套 型 是 小 面积 恐 怕 没有 市 场 。而 日方 一 — 2 5 直 建 议 应控 制 在 7 O一 1 o平 方 米 的套 型 ,该 面积标 准 也 正是 o
能 体 现 日本 住 宅 的最 佳值 天 看 来 , 今 日方 当 时的 建议 与 中国 的 现 行政 策 正相 吻合 而 且 更具 示 范作 用和 引 导作 用。
从 “ 装 修 ” 到 “ 装修 ” 经 精
中国 的住 宅建 设 的发 展 速度 奇 迹般 地 展示 在 世人 面前 日 本 友 人 对此 给 予 了高 度 评价 。 当 今这 样 一个 有 高度 的平 台上 在
宅 的观 念 , 渡 到 精 细 式 ”的 住 宅建 设 已成 为 发 展 方 向 。在 方 米 ”的标 准是 比较 客 观 的 。 港 、 加 坡等 地 的 普通 住 宅 面 过 香 新 中国 ,对住 宅的 研究 特 别 是 对 中小 户 型 的研 究 尤 其重 要 。
中、日、韩集合住宅比较
中、日、韩集合住宅比较在亚洲的住宅市场中,中国、日本和韩国是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本文将围绕集合住宅这一主题,对这三个国家的市场进行比较,探讨各自的特点、优缺点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一:中日韩集合住宅特点中国集合住宅特点中国的集合住宅市场发展迅速,主要受到政策驱动。
政府推行城市化战略,鼓励在城市中心地带建设高层住宅小区,提供基本的居住条件。
建筑风格方面,中国的集合住宅普遍采用现代简约风格,以适应快节奏的城市生活。
在面积和房间数量上,中国的集合住宅户型紧凑,以中小户型为主。
同时,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小区内通常配备了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如超市、健身房等。
日本集合住宅特点日本的集合住宅设计理念注重实用性、多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风格方面,日本集合住宅以紧凑、精致的现代风格为主。
由于土地资源稀缺,日本集合住宅的面积普遍较小,但房间数量较为合理。
为了提高居住品质,日本集合住宅通常会配备全套的家具和电器,以及智能家居系统。
小区的配套设施也非常完善,包括健身房、游泳池、公园等。
韩国集合住宅特点韩国的集合住宅市场相对成熟,建筑设计注重个性化、舒适性和节能环保。
建筑风格方面,韩国集合住宅以现代、简约和个性化的设计为主。
在面积和房间数量上,韩国的集合住宅户型较大,以大中户型为主。
为了提高居住品质,韩国集合住宅通常会配备精装修和高端家居品牌。
小区的配套设施也非常完善,包括健身房、游泳池、公园等。
关键词二:中日韩集合住宅优缺点中国集合住宅优缺点中国集合住宅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政策支持和价格竞争力上。
由于政府大力推行城市化战略,使得中国集合住宅在政策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倾斜。
同时,中国的集合住宅价格相对较为便宜,吸引了大量的购房者。
然而,中国集合住宅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如品质参差不齐、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利润,缩短建设周期,导致住房品质下降。
一些小区的配套设施不尽如人意,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日本集合住宅优缺点日本集合住宅的优点主要表现在设计理念和品质保障上。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代官山是位于日本东京目黑区的一个地区,以其时尚、艺术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而闻名。
在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是一种常见的住宅形式,它们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功能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下面是关于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的详细解析:1. 设计理念: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通常是融合现代和传统的元素,创造出独特而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建筑。
建筑师通常注重空间的流动性和开放性,以提供舒适的居住体验。
2. 外观设计: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的外观设计通常简洁而现代化,使用大量的玻璃和金属材料,以营造出现代感。
建筑师还注重细节,使用独特的立面设计、凸窗、露台和屋顶花园等元素,以增加建筑的视觉吸引力。
3. 空间规划: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通常采用多层结构,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面积。
建筑师注重创造开放的室内空间,通常采用开放式厨房和客厅的设计,以增加居住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此外,建筑师还注重室内外空间的连接,常常通过大型落地窗和露台来实现。
4. 设施和服务: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通常提供一系列高品质的设施和服务,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这些设施可能包括健身房、游泳池、花园、儿童游乐区、休闲区、图书馆等。
此外,一些集合住宅还提供24小时的保安服务和前台接待等服务。
5. 社区氛围: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通常位于繁华的商业区附近,居民可以方便地享受到周边的购物、餐饮和娱乐设施。
建筑师通常注重创造社区氛围,通过共享空间和社交活动等方式,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社交。
总之,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高品质的设施和便利的社区环境而备受推崇。
它们不仅提供了舒适的居住体验,还满足了居民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日本集合住宅
一体化加工
复合墙体系统
现场
Code of this report | 11
铝合金门窗系统 一体化设计,材质优良,工艺考究
落地门的室外框料略 低于室内,防 止水倒灌
手摇式平开窗开启角度自由控制
窗楣板与窗台板均与门窗的框料 一体化加工而成
隔热保温性能优越铝型材均采用断热型,玻 □ 璃均为双层,; 窗台板与窗框一体化设计,防水密封性更可 □ 靠; 铝型材断面特别考虑防水构造:室外部分比 □ 室内低约50,彻底阻隔水进入室内; 门窗配件工艺考究,开启方式为手摇式平 □ 开,开启不费丝毫之力,开启角度也随心所 欲; 2层以上临空界面的玻璃多采用夹丝安全玻 □ 璃
48
Code of this report | 3
Part 1
日本住宅发展及工业化情况
Code of this report | 4
东京都厅 低层高密度型;独户住宅比例最大,集合住宅次之。
东京住宅大多为底层 大多为100平米左右的独户,多层高层次之。 日本住宅开发特点
e Group, 2010
Code of this report | 5
© Copyright Centaline Group, 2010
Code of this report | 6
公寓住宅 此种类型公寓大多数是出租。出售为60年的使用权。
普遍60—90平米
四房一厅、三房一厅、两房一厅
因建地下室成本高,停车多采用地上停车
独立地面停车库;架空层停车库;地面露天停车场;
建设企业:大成、长谷工。。。 三井建造 大和建造
Code of this report | 9
国外住宅产业化概 况 独户住宅组装现场
楼板 墙板 框架
居住区优秀案例
居住区优秀案例那我给你讲个日本东京的代官山集合住宅吧。
一、代官山集合住宅。
1. 整体印象。
代官山这地儿啊,就像是城市里的一个小绿洲。
它的集合住宅可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房子。
你一到那儿,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艺术街区。
建筑之间的布局特别巧妙,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排排坐,而是错落有致的。
2. 公共空间。
这里的公共空间超棒的。
有那种很宽敞的步行道,道路两边种满了花花草草,走在里面就像在逛一个超级大花园。
而且还有一些小广场,周围会有一些特色的小店,像精致的咖啡店啊,有个性的杂货店之类的。
居民们可以在这里遛遛狗、晒晒太阳,或者跟邻居唠唠嗑。
比如说,早上的时候,你能看到大爷大妈坐在咖啡店门口的露天座位上,喝着咖啡,聊着家长里短,那画面可温馨了。
3. 建筑设计。
每一栋建筑都很有特色。
有的建筑外立面是那种暖色调的木材,看起来特别温馨,就像一个大木盒子一样。
还有些建筑有独特的阳台设计,不是那种普普通通的长方形阳台,而是有曲线的,或者是双层的阳台。
住在里面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阳台布置成小花园或者休闲区。
想象一下,晚上在那弯弯的阳台上,摆上一把躺椅,看着星星,多惬意啊。
4. 与周边融合。
代官山集合住宅和周边的环境融合得非常好。
它没有那种突兀的感觉,就像是从这片土地上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
周围的商业区和它相得益彰,你从住宅走几步就能到热闹的商业街,购物、吃饭都特别方便。
而且它离地铁站也不远,交通很便利,居民们想去城市的其他地方也很容易。
再说说咱们国内的成都麓湖生态城吧。
二、成都麓湖生态城。
1. 生态环境。
这地方简直就是住在水上的城市。
整个居住区围绕着湖建造,湖水清澈得很。
湖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和小鱼,就像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居住在这儿的人啊,出门就能看到湖景,感觉就像住在一幅画里。
小区里的绿化也是做得相当到位,绿树成荫,有很多珍稀的植物品种。
走在路上,你能听到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就像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2. 社区活动。
日本集合住宅经验与我国保障性住房设计文献综述
日本集合住宅经验与我国保障性住房设计文献综述摘要:日本地少人多,物资短缺,长期以来在住宅建设方面坚持小面积、适用舒适的理念,长期开展对居住行为方式和家庭人口结构的研究,无论是住宅设计还是产品都是做到了精细的程度。
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要坚持户型小、功能齐、配套好、质量高、安全可靠的要求,合理布局,科学利用空间,有效满足各项基本居住功能。
日本集合住宅与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发展有很多共通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首先讨论了日本集合住宅的典型代表、户型特色、设计方法等,确立了研究的主体。
与此同时,展开了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分析,得出了设计中的某些特点。
通过对照分析,探究两者拥有的共性,为应用设计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之后撰写论文时,可继续深入到建筑设计的具体内容,在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中寻找与日本集合住宅相对应的内容,并通过设计案例的分析,印证日本集合住宅设计方法在保障性住房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日本集合住宅保障性住房小户型Abstract: Japanese collection residential and China’s construction of affordable housing development has a lot in common.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Japanese cluster of houses, size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methods, and established the main body of the study. At the same time, expand the analysis of affordable housing, put out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ign. Explore the commonalities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design.Key words: a collection of Japanese houses; affordable housing; small units 1研究的必要性我国保障性住房设计理论的发展刚刚起步,在居住空间布局设计上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中包括对空间尺度考虑不足、空间布局设计模式单一化、居住者未能参与设计、设计理念的相对滞后等。
学习借鉴日本集合住宅
■T eS e il o u h p ca c s特别关注 ・ F
学习借鉴 日本集合住宅
口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专家组组长 开彦
日本 集 合 住 宅 与 中 国 房地 产 市 场 的 发展 有很 多共 通 之 处 。日本 地 少人 多 物 资 短缺 。 期 以来 在 住 宅 建 设 方 面 坚 长 持 小 面 积 , 用舒 适 的理 念 ; 期 开 展 对 居住 行 为 方 式 和 家庭 人 口结 构 的研 究 ; 论 是 住 宅设 计 还 是 产 品都 是 做 到 了 适 长 无
每 个 空 间都 不 会 轻 易 浪 费 , 到 好 处 地 发 挥 作 用 。比如 ,门厅 的 确
设 计 可 称 为脸 面 ,设 计 一 般 要 表 现 个 性 , 自 然 要 表 现 主 人 的 身 份 j要 便 于 大 型 家具 的 出入 门要 外 开 且 不 要 妨 碍 别 人 ;为 了保
从 19 6—2 0 9 0 0年 第 七 个 住 宅 五 年计 划 中就 达 到 7 0 3 0万 套 左 右 。
证 集合 住 宅 发 展 而打 下 了稳 固 的基 础 .才 有 了规 模 建 设 的可 能 。 伴 随 工 业 化 技 术 的 进 步 .5 —6 0 0年 代 形 成 了 一 系 列 施 工 工 法 (P H C S H P )工 效一 路 提 高 。 规 划 设 计 方 面 进 入 7 年 代 开 始 出 在 0 现 了创 意 的 设 计 在 集 合 住 宅 中形 成 了 多样 化 的设 计 热 潮 . 展 发 了后 现 代设 计风 格 , 容纳 了 以规 模 建 设 的 标 准设 计 系 统 使 集 并
从 住 宅 生 产 的 方 方 面 面 采 用 理 性 建 设 精 细 设 计 ,保 证 居 住 品 质 , 到 了有 良好 的规 模 生 产 结构 、居住 性 能 和 设 备 的新 一 代 达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代官山是位于日本东京目黑区的一个地区,以其时尚与艺术氛围而闻名。
在这个繁华的城市中,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成为了市区中独特的景观。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解析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并探讨其设计原则、历史背景以及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探讨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的设计原则。
这些建筑通常具有现代风格,采用简约而精致的外观设计。
住宅的外立面通常使用混凝土、木材和玻璃等材料,创造出简洁、干净的感觉。
此外,集合住宅通常被设计为多层建筑,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并为居民提供各种设施和服务,如健身房、社区花园和休闲区等。
整体设计风格体现了对现代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追求。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的历史背景。
代官山的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日本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人们开始对城市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期望,追求更为时尚和便利的居住环境。
代官山因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当地社区文化的独特魅力而成为了一个理想的发展区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当地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我们需要探讨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这些建筑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居住空间,并且将现代化的便利设施和传统的社区文化相结合。
这些集合住宅还通过不同的户型和空间布局来满足不同的居住需求,从单身公寓到大型家庭住宅,都能找到适合的选择。
此外,这些住宅还鼓励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为他们提供了共享设施和活动空间。
这种社区化的设计可以促进邻里关系的发展,并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总的来说,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在设计上追求现代化和便利性,同时注重与当地社区文化的融合。
这些建筑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空间和社区设施,为居民带来良好的生活体验。
作为当地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住宅建筑还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发展和社区凝聚力的提升。
通过解析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的设计原则、历史背景和对社区的影响,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建筑的重要性和价值。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和 方法.
[ 键词] 集合住宅 ; 关 多样 化 ; 念 ; 宫 理 迷
[ 图分 类 号 ]TU2 12 [ 献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0 —5 9 2 0 )30 4 —4 中 4 . 文 文 0 17 6 (0 2 0— 0 10
Va i t ou e re y ofh s s
维普资讯
20 0 2年 9月
西北 建筑 工程 学院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o . fNW n t o c . n . Na u a ce c ) I s . fAr h E g ( t r lS in e
Se p., 0 20 2 V o . o. 1 19 N 3
1 西 安 住 宅 市 场 的现 状 及 弊 端
近年 来 , 安 的房 地产 作 为城 市 经济 的重 要 支 柱 产业 , 以锐 不 可挡 之 势蓬 勃 发 展 . 西 正 新
楼 盘纷 纷亮 相 古城 , 地 开花 。 遍 住宅 市 场前 景 大好 . 历 了几 年 的磨合期 , 经 随着 市场 的逐 步 完 善 , 宅 设 计 正在 走 向成 熟. 片面 追求 气 派 型 向实 用 型 的转 变 ; 欧 陆风 格 ” 染 、 散 、 住 从 “ 传 扩 泛 滥直 至消 退 … …设 计 步步 追 随着 市场 . 向 、 风 、 光 、 朝 通 采 防卫 等 均 已发 挥 到及 至 . 了更 高 为 的得 房率 , 共 交 通 面积不 断 压缩 , 公 同时 也 宣告 邻 里 交 往 空 问 已成 为历 史 ; 元 房型 布 局 紧 单 凑 、 能分 区合 理 , 为商 品 几乎 到 了无 可 挑剔 的程 度 . 功 作 于是 , 大 小小 、 高 低低 的新 楼 盘 大 高
集合住宅1
调研报告
——集合住宅的调研与分析
201210911323 于辉
集合住宅是一个比较宽泛、笼统的概念。广义的集合住宅 是指在特定的土地上有规划地集合建造的住宅,包括低层、 多层和高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有“多户住宅”的概 念,即“在一幢建筑内,有多个居住单元,供多户居住的 住宅,多户住宅内住户一般使用公共走廊和楼梯、电梯。” 集合住宅一词来源于日本。
四面混凝土墙从 底到顶;临街一面 的混凝土墙变薄, 住宅的正立面有两 个体量。公寓前面 都有一个不规则的 阳台,加重垂直的 墙壁和立面的深度 感。前面有一棵大 树,覆盖了西方立 面,建筑的各种表 皮材料给建筑带来 了可识别性。
12号住宅楼。
LOGO
总结
集合住宅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建筑类型是我们作为建筑学专业的 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的,我们要在设计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深刻 理解
这些公寓都包含在由裸露混凝土叠加构 筑的盒装体量中。这种叠加方式使得每 个盒子都能根据需求扭转角度,为每户 人家的窗外营造各不相同的风景
在后边的体块中,围绕庭院而建的公寓在第二层相互交错布置,在透明与不透明的演绎 中,向人们展示了内部的设计
12号住 宅楼。
平面布 局有点特 别,可以 避免出现 不能采光 的黑房间, 并给内部 布局带来 很大自由。
集合住宅的诞生始于20世纪,最早对大 规模住宅建设的摸索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建于英格兰古城巴斯的半圆形住宅皇家 星月楼就是其中之一。
基地调研与分析
校园北区具有 特色与特殊意 义的建筑。
由上北区规划图及已有建筑可以知道北区主要有图书馆、cuba、中国园 及宿舍楼和护理学院楼等建筑。其中以现代建筑居多有仿欧式的宿舍楼也有 充满中国元素的中国园林。新建的教师人才公寓应与这些已有的和未来要建 的建筑有很好的呼应。以达到校训之 '兼容中西、知行合一'的要求。从而达 到吸引人才的目的。
ksl住宅体系名词解释
ksl住宅体系名词解释
在日本得到大力推广和发展,日本也将其称为KSI住宅(“K”住宅是指都市再生机构)。
KSI住宅内、设施内都是可以灵活变更的填充体。
KSI住宅由具有高耐久性主体的结构体、以及下水管道位置可以改变的填充体构成。
因此,虽然它属于集合住宅,但是其上下层中可以采取不同风格的房间布局。
此外,住宅的用途和规格也可以进行变更,比如变更为办公室或商业设施等。
20世纪60年代由荷兰建筑师首先提出了“支撑体”住宅理论,这一理论在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以“支撑体住宅”(也称“SI住宅”)为代表的“开放住宅”理论,是住宅建筑与室内设计适应性的代表性理论。
S为support的第一个字母,意为“支撑”或“骨架,I为infill的第一个字母,意为填充。
“SI住宅“是指住宅的承重结构骨架(S)具有高耐久性,要求耐久年限为百年以上,而且是坚固不变的。
但住宅内部的分隔构件和室内用品(I)则可以根据住户的需求和爱好加以变化,内部的空间形态也可以根据住户的家庭需求装修成各种式样。
“支撑体住宅“将支撑结构与内部空间相分离的理念,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室内空间的可变性与灵活性要求,因而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示:文章归纳总结了20世纪后半叶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剖析了日本集合住宅的特点,介绍了日本结合住宅的一些理论探索和尝试,以启发对集合住宅诸多课题的思考。
延伸阅读:尝试特性理论探索节能集合住宅
1集合住宅的历史回顾
1.1集合住宅的起源
集合住宅的起源目前尚不清晰,然而聚居的历史就是城市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000年,从迄今的考古成果中得知,公元前1580~1085年在埃及首都锡韦的壁画上描绘着的4层建筑,应该是现有历史资料中最早的多层集合住宅。
引自《建筑中文网》
1.2集合住宅的早期发展
欧洲的集合布局入门指南结构化HTML/zyzs/198.html
冷热循环模具注塑技术工作原理与技术优点/zyzs/198.html
拆电极的原则UG电极设计模块各基本功能/zyzs/188.html
住宅有着悠久的历史,集合住宅的普及开始于古罗马时代。
在发掘出的古代城市的遗迹中,奥斯蒂亚是保存完好的遗迹,有密集的城市住宅地,其中有许多集合住宅,高5层,规模从小到大,呈街坊型形态,即沿四周道路、围绕中庭建造,但居住性不会很高。
1952年马赛公寓作为集合住宅典范问世后,以美国纽约为首,欧美、亚洲各国相继开始大量建造集合住宅。
2日本集合住宅规划设计的发展
2.1第一阶段大量建设时期(1950年~1970年)
2.1.1居住为中心的都市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日本,展开了大规模的集合团地开发运动。
最早开发的千里新城在大阪近郊,配置了铁道线和新干线,可以和大阪互通有无。
其中设有公园、污水处理中心、大学、医院等设施,以英国的新城计划为范例,按照邻近住区理论和人车分离理论等规划了新城,实现了日本第一个以居住为中心的都市。
2.1.2都市中心型集合住宅
20世纪60年代后,集合住宅在开发区位上,城市中心地区租赁住宅的开发逐渐取代了郊外住宅开发;在生活形态上,从单一类型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形态转变为多样化居住形式,人们更加重视住宅本身的机能及其所能提供的服务,而不十分注重住宅的面积大小。
对于能够提供多样化服务的集合住宅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配合都市中心的再开发,都市中心型集合住宅日渐增加,出现了低层高密度、高质量、多功能、多元化的集合住宅。
2.1.3丰富多彩的集合住宅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对战后大量化、经济化、快速化的集合住宅造成的单调、庞大、重复的都市住宅空间进行了反省和探讨。
随着经济高度增长期的结束,住宅自身出现了巨大转变,住宅设计更加注重价值观和生活形式的多样化,集合住宅也丰富多彩起来。
2.2第二阶段多样化为城市建设厨房装修色彩打造要点与材料搭配法/zyzs/158.html
纸上布局法与软件布局法/wysj/105.html
CAD形和字体的格式及编码形的基本概念/cadjc/682.html时期(1970年~1990年)于1990年竣工东京多摩新城集合住宅中,在首次在原有普通住宅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住宅内功能不固定的可变空间。
形式根据住户各自的需求各不相同,有些太阳房作为起居室空间的补充和延伸;有些空间从住户中独立出来,功能任居住者自己确定,住户经过一段时间尝试和探索后,都能把它利用起来。
使广场、街道以及整个集合住宅变得生动起来,是集合住宅设计中人性化、开发个性一种尝试。
2.3第三阶段解决全面性居住环境问题的建设时期(1990年至今)
21世纪开始,为了能够实现永久的居住,不断有面向未来的课题被提出: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角度出发进行居住环境建设,将设计原则建立在各地的风土文脉,气候环境,资源材料等条件的基础上,同时着重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高龄化问题。
2.3.1解决高龄化问题
老龄化是日本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开发适应高龄者居住的住宅十分必要。
让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照顾自己,从社会的角度考量老年人和残疾人能否健康自立的生活,这是住宅建设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
目前通过无障碍老龄人住宅,带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住宅,二代居住宅这三种老龄住宅产品在社区内的共存,形成了满足各类型老龄人基本生活需求的老龄人生活社区。
2.3.2解决环境问题
在集合住宅设计和建设中的环境课题方面,第一是有关都市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再生;第二是都市和住宅环境的节能;第三是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物。
近年来的集合住宅区,由于高密度利用土地,绿化率在减少,于是住宅区的绿化作为不可缺少的居住性能的认识得到了认同。
日本建设省积极倡导这个观念,力求达到两个基本目标:一是以保护地球环境为立足点,节省资源;二是自然与人工环境和谐共存,共同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
3日本集合住宅设计的前卫性理论探讨与尝试
20世纪前半叶,在城市住宅大量紧缺的背景下,各国建筑师最初的探索是如何搞住宅平面的标准化。
独立住宅和集合住宅混为一谈,分开是独立住宅、合起来是集合住宅,这种nLDK的住宅成为僵硬化住宅的代名词。
跨入新的世纪,集合住宅作为商品提供与50年前有很大的不同,标准家庭在所有的意义上是缩小化。
在此趋势下,日本建筑师提出了许多非核心家庭的模式,集合住宅的理论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
3.1个体与集合的关系研究
集合住宅不像公建设施可以根据内部功能关系把整体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集合住宅必须是建立在公共性与私密性良好的平衡的基础上。
所以集合住宅的研究方向是“集合”与“个体”的关系,是“个体”多样性的研究,设计多数的“个体”与“集体”同时成立的方案“,个体”是自由的生活,集体是有约束、有秩序的生活,大的集体和自由的“个体”的关系。
集合住宅是家庭专用住宅的集合体。
住宅被视为私密度最高的场所。
日本的住宅内部私密性却很差,特别是在隔声处理上几乎没有任何措施。
有学者认为战后日本人的私密性膨胀,也许与混凝土集合住宅的问世有关,聚集的居住规模改变了传统的邻里交往方式,保护住宅安全的同时也培育了私密意识,于是住宅在保护私密的意义上是进化了,但是在社区交流上却是一种文化的退化。
3.2脱nLDK设计
2003年提出的脱nLDK概念,是新的建筑环境提案,是打破了固定观念,脱nLDK捷径,寻找适应居住者多种要求的载体进行新的空间组合的探索。
建筑可以接受各种不同客户,居住者可以依靠自己的意愿和力量改变和调整空间。
尤其是出租房没有限定空间的依据。
建筑对象越明确,建筑空间的限定越鲜明。
如果将集合住宅中多余的东西剥离掉,就可以看到居住空间的极限条件。
就生活而言,与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料理、排泄、洗浴等直接发生关系的身体行为场所就是厨房、厕所、浴室等,这些支撑生活的基础设施,是定义空间的境界条件。
引入此创意,能在有限的面积中收到最大化效益。
设计仍然是简洁、鲜明、居住性高、个性化强,在素材和色彩上寻求有趣味的表现,重视可改性。
3.3Soho的出现带来的启示
近年像Soho一类的超级商品(住宅、商店、办公空间的构成)根据用途进行分类的意义已经不大了,住宅、写字楼的边界变得模糊、暧昧,集合住宅的定义和内涵都发生了变化。
从建筑创作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好现象,可以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办公室走向家庭标志着家庭专用住宅向社会开放的开始。
日本建筑师山本里显提出了阈的概念,阐释为“与外部对话的场所”,是与外界街道连续的部分。
可作办公室,也可作商店,根据各家的用途不同,给予街道的表情会很丰富。
阈概念,与20世纪限定住宅功能集合化的做法不同,是新的城市住宅规划手法。
4日本集合住宅的特点和节能设计
4.1日本集合住宅的一些特点
①集合住宅普遍使用预制框架施工法、箱型预制框架施工法,内部墙体全部为轻隔墙,均按模数化设计,这样可以根据不同住户的不同需求汽油灵活的分隔空间。
②集合住宅设计中小面宽大进深的布局比较常见,一居室和二居室的总面宽一般在4.5m~6.6m之间,三居室面宽为8m左右,而进深则在11m~13m之间,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容积率。
③卧室布置在靠近住宅入口玄关处,基本为北向,而并不强求南向。
④为了提高空间的灵活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使用效率,卫浴空间设在住宅中部,卫生间细分为包含有洗衣、干衣的洗面、浴室、马桶间三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空间,总面积较大可以多人同时使用,这样就没必要设置另外的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