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级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要求1.掌握农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作物生产技术基础;2.熟悉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环境适应性,能够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生育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3.掌握农业机械操作技术,能够进行农业机械的维护和修理;4.具备科研能力,能够开展作物种植、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研究;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独立完成农业生产任务。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作物生理生态学:通过教授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态适应性,培养学生对作物种植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作物病虫害学:介绍作物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方法,培养学生对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的能力。
(3)农业机械与设备:教授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和修理技术,培养学生操作农业机械的能力。
(4)肥料与土壤肥力:介绍不同类型肥料的施用原则和技术,培养学生合理施肥的能力。
(5)农业科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农业实验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技术。
(6)职业道德与农业法规: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合法、合理地参与农业生产。
2.实践教学环节(1)农田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农田作业,亲身感受农业生产的现场操作和管理。
(2)实验室实践:开展农业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农业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
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在专业实践环节的集中体现,要求学生在农场或相关企业参与农业生产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提升专业能力和技能。
4.评价与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与考核方式,包括课堂测试、实验报告、作业与项目报告、实践操作评价以及毕业论文等多个方面的评价。
三、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了更好地培养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需要建设专业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
基地应包括现代化的农田实践区、实验室和农业机械操作区。
该基地应具备先进的作物种植设备和农业机械,并与当地相关农业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农业种植人员培训计划方案
农业种植人员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目标和要求1. 培训目标本培训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农业种植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农业种植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2. 培训要求本培训计划要求培训对象具备一定的农业种植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培训内容1. 农作物种植管理知识本培训计划将重点围绕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等方面展开培训,提高学员的种植管理水平。
2. 农业机械操作和维护技术培训内容将涉及农业机械的基本操作技能、维护保养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学员对农业机械的操作和维护能力。
3. 农业生产管理实务本培训计划将深入探讨农业生产管理的实务操作,包括生产计划编制、资源配置、劳动力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培养学员的生产管理能力。
4. 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通过专业知识的讲授和案例分析,培训学员掌握农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推广的实践技能,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 现代农业技术和信息化应用培训将围绕现代农业技术和信息化应用展开,包括农业生产自动化、无人机应用、农业大数据分析等,提高学员对现代农业技术和信息化的应用能力。
三、培训方法1. 理论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学习班、研讨会等形式,深入探讨农业种植管理知识和现代农业技术应用,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
2. 实践技能培训组织学员参与实际生产和操作,通过农业机械操作演练、病虫害防治实践、施肥管理实践等形式,提高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组织学员参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和农业企业,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员对农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的认识。
4. 课程作业和考核评估安排学员完成相关课程作业和考核评估,考核学员的学习情况和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
四、培训组织和管理1. 培训计划制定由农业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法和安排,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
2020版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卓越计划)-定
农学专业“卓越计划”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高尚思想情操,具有宽厚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深具人文情怀,具备植物生产、经营管理、遗传育种和栽培的基本技能和较强研究能力,能够胜任作物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及实现矩阵本专业毕业时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广泛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知识,具备良好人文艺术素养、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国防军事理论,和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和挑战,具备科学发展观和大国三农观;2.掌握现代植物生产、育种与栽培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基础研究方面的基本应用方法;3.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发展趋势;4.掌握科技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等实际工作能力;5.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及撰写科技论文,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扎实基础,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信息技术处理农业大数据的能力;6.具备科学发展观和创新理念,有较强的继续学习和发展的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
129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作物学、生物学。
2.学位课程: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普通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学总论、作物育种学总论、作物栽培学各论、作物育种学各论、农作学。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课程综合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合作教育)、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五、专业特色本专业是传统农学类学科之一,专业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服务对象,以作物高产栽培、作物良种选育为基本方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兼具很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专业在巩固农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习的前提下,着重培养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途径,培养科研及创新思维、提高研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特色鲜明的创新型研究人才。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专业代码)与专门化方向专业名称:作物生产技术(610102)专门化方向:农作物生产经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为3年三、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实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种植基础、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能够承担本地区农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本地种植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种植技术推广的能力。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五、课程设置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
(一)公共基础课(二)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课程为植物科学基础、种植基础、农村社会基础。
(三)专业(技能)方向课程:蔬菜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作物生产和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花卉生产技术、2 门专项技术和实用装饰园艺;主干课程:观赏树木学、花卉栽培、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植物遗传育种技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盆景制作、苗木生产技术、蔬菜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
六、课程安排及学时分配七、教学安排1、自学:学生利用多种媒体教材、网上辅导资源或教学包进行自主学习,并按课程学习指导(或教学辅导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
2、授课:由专业课教师进行面授。
3、辅导:学生在自学文字教材及媒体教材的基础上,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等。
4、实践:(1)课程实验(实习):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实验(实习),写出实验(实习)报告。
作物生产技术
第一学段:第一年9月一12月,......
发展前景
专业衔接
职业证书
就业方向
职业证书
农艺工、种子检验员。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截至2019 年)》显示)
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
即1、3、5三个学期在校内模拟演练,2、4、6三个学期在企业实体岗位技能训练,实行学徒制。按照不同 时期对知识能力培养的不同,将6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1学期,在校内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职业基本素养,为进一-步参加 作物生产实践技能活动打好基础。
农业技术服务与推广、农业综合管理、农作物生产,良种繁育与新品种推广、农资营销、农业应用性试验研 究、农业新技术开发等工作岗位或技术领域 。
在校内进行农作物生产、病虫害防治、种子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等实训;在大中型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科研 院所进行农作物生产及育种、施肥、种子营销和病虫害防治等项目实习 。
开设院校
(资料来源:中国高校之窗;摘录时间:2020年3月12日)
谢谢观看
作物生产技术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
01 发展历程
03 培养规格
目录
02 培养目标 04 课程体系
05 教学条件
07 发展前景
目录
06 培养模式 08 开专科专业,属农业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2015年,教育部将作物 生产技术、热带作物生产技术两个专业合并为作物生产技术一个专业。
实习学生应在顶岗实习结束时提交顶岗实习企(事)业证明材料,必须提交以下成果中的任一项: (1)顶岗实习总结报告一篇; (2)实习期间形成的技术方案或论文; (3)实习期间完成的技术服务成效、农资推广效益等成效性总结材料。 (一)考核内容 着重考核顶岗实习学生的岗位工作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即从专业技能、业务水平等方面考核学生的岗 位工作胜任能力,从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和责任意识等方面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考核形式 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通过岗位工作表现和实习总 结等材料进行综合评定。顶岗实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结果在合格及以上者获得 相应的学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能获取相应的学分,需进行重修,否则不能予以毕业。 (......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级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510101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精神和学院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制定本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种植业第一线需要,具备从事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适应作物生产、良种繁育、农资经营管理岗位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基本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作物生产、病虫草害防治、良种繁育、农资经营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作物生产、种子生产、农资营销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作物生产技术岗位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二、招生对象与学制招收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三年,实行学分制管理;三、人才规格1.通用与专业知识1通用知识:熟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德与法律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外语知识,具有体育与健康知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写作与口语表达知识;2专业知识: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农作物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农业气象和小气候知识,熟悉土壤形态、理化性质,掌握肥料使用知识;具有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知识;具有农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和绿色食品生产知识;具有自交作物和异交作物良种繁育知识;具有农产品贮藏加工和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知识;具有农资营销和新技术推广知识;2.职业能力1基本能力: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业能力;2专业能力:具有作物生产能力、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能力、作物良种繁育能力、种子管理与检验能力、农资营销能力和新技术推广能力;3综合能力:具有作物生产与管理能力、种子生产能力、农资营销能力和新技术推广能力;3.综合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专业素质:热爱农业,关注粮食安全,具有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环境保护和质量管理意识,具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熟练的工作技能和科学的创新精神;3身心素质:具有科学的体育运动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能适应作物生产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适应多变的工作和社会环境;4.职业资格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农艺工、农作物植保员、农作物种子繁育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四、应职岗位与职业能力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工作领域、主要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及相关课程见表1; 表1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应职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五、人才培养模式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通过产学合作,实施“两个生产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在前三个学期进行,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安排在两个生产季节内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学习;根据黑龙江省作物生产季节性特点,将第二、三学期划分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粮食作物生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草防治技术、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与生产活动;第四、五学期划分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立足于黑龙江省第一、二、三积温带进行园艺作物生产技术、自交作物良种繁育、玉米杂交种选育及制种、农资营销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生产活动;通过两个生产过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参与黑龙江省主栽作物生产和教学活动,掌握黑龙江省作物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敬业精神;第五学期部分时间和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其中第五学期安排三周时间,同实习企业一起参加黑龙江省种子交易会和肥料、农药交易会的筹备、交易工作;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德育课教育、文化课教育、体育课教育、班团活动、社会调查、大型文体活动及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来完成,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六、课程设置一公共基础课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着重学习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着重学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3.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构成、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文字编辑排版软件、电子表格的编辑和处理、电子演示文稿制作、Internet 使用等基本知识及应用;熟练掌握运用Windows 操作系统和Office等应用软件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技能;使学生具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外语: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通过学习词汇、语法、翻译、写作、阅读等知识,并进行听说强化操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外语业务资料,形成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5.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6.就业指导:学习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合理调整职业预期,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常识和技巧,具备一定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最终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7.写作能力与口语表达:学习口语表达、常用汉字和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技巧;具备能清楚、明白地进行自我介绍和居间介绍,能对校园环境、企业环境等进行解说,能结合自身特点回答求职面试官提出的问题,能根据所给主题材料、运用正确的态势语进行演讲,能撰写条据、启事、计划、总结、常规的经济合同,演讲稿、毕业论文、求职信和自荐信等能力;二专业基础课1.植物及植物生理:学习植物形态、构造、生理功能、生化反应过程及生长发育知识;掌握作物和常见农田杂草识别、作物主要生理指标测定技能;具备植物识别运用和生长发育进程判断的能力;2.作物生产环境:学习光、温、水、土、肥等作物生产环境因素的形成及变化知识;理解其变化规律及与作物生产的关系,掌握气象要素观测、土壤养分测定、配方施肥等基本技能;具备作物生产环境因素测定及环境改良能力;3.农机具使用与维护:学习农机具的性能、构造、工作过程等基本知识;理解常用农机具工作原理,掌握农机具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技术;初步具备正确使用和维护农机具的能力;4.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学习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试验设计、试验实施、田间调查和统计分析技能;具备田间试验设计、实施、分析和总结能力;5.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学习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生产资料选用、生产过程控制等基本知识;理解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技术原理,掌握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具备因地制宜组织绿色食品生产的能力;三专业技术课1.粮食作物生产技术:学习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的基本知识;掌握粮食作物生产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测产收获等技能;具备主要粮食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和管理能力;2.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学习农业昆虫、植物病害、杂草群落和综合防治的基础知识;掌握病虫害识别、综合防治措施确定、农药使用、防治效果调查等技能;具备因地制宜开展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能力;3.经济作物生产技术:学习黑龙江省主要经济作物开发利用现状和生长发育规律知识;掌握经济作物生产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初加工等技能;具备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产能力;4.农业政策法规:学习农业生产、土地管理、农资经营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文;具备依法从事农业生产、农资经营和新技术推广的能力;5.园艺作物生产技术:学习黑龙江省主要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和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的基本知识;掌握园艺作物育苗、定植、管理、采收等技能;具备主要园艺作物生产和管理能力;6.自交作物良种繁育:学习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和自交作物种子繁殖的基本知识;掌握自交作物良种繁育、种子检验、加工贮藏等技能;具备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选育自交作物新品种和进行良种繁育的能力;7.玉米杂交种选育及制种:学习玉米遗传变异规律和杂交种选育基本知识;掌握玉米自交系选育、配合力测定、杂交制种等基本技能;具备根据生产需要进行玉米新品种选育和制种的能力;8.农资营销技术:学习农资市场营销及管理基本知识;掌握农资市场调查与分析、农资定价、售后服务等技能;具备农资销售渠道建设、农资促销、农资网络营销、农资营销管理能力;9.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学习农产品贮藏加工新技术,理解农产品贮藏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粮食贮藏加工、果蔬贮藏加工的基本技能;具备根据当地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农产品贮藏加工的能力;10.农业技术推广:学习农民心理、农民行为、采用和沟通、创新扩散等基础知识;掌握推广项目选择、试验、示范、培训、总结和项目管理等技能;具备因地制宜选推广项目和推广新技术的能力;四专业限选课1.植物组织培养:学习培养基配制、外植体接种、植物脱毒、组培苗培养等知识;掌握植物脱毒、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组培苗训化与移栽技能;具备进行有关作物离体培养、无菌操作的能力;2.饲料作物栽培:学习黑龙江省主要饲料作物生产概况、饲料价值和生长发育规律等基础知识;掌握饲料作物栽培管理技能;具备主要饲料作物栽培及利用能力;3.农产品质量检测:学习农产品质量检测主要项目和常用方法,理解各项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主要营养物质的检测方法;具备农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能力;4.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学习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知识;调查分析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掌握农业环境保护基本技能;具备在农业生产中兼顾环境保护的能力;5.食用菌栽培:学习食用菌生长习性及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等知识;掌握食用菌菌种制备、常见食用菌栽培技能;具备独立从事食用菌生产的能力;6.观光农业:学习农业观光旅游基础知识;掌握观赏植物栽培、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和旅游经营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观光农业开发和经营能力;7.农资软件应用:学习农资企业的进、销、存等基本业务知识;掌握农资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在农资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野生植物资源利用:学习常见的具有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的生态习性、栽培管理等知识;掌握栽培管理、采收和利用技能;具备利用野生植物资源能力;9.测量技术:学习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基本知识;掌握DS3水准仪、DJ6经纬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技能;具备农田测图和用图能力;10.农业经济管理:学习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技能;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七、教学进程与学时分配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时间分配、课程教学进程、集中性教学进程、专业限选课学时及学分、专业教学实训进程、实训实习项目进程见表2、3、4、5、6;表2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时间分配表表5 专业限选课学时及学分分配表表4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集中性教学进程表说明:①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第一学期每两周开设1次专题,共9学时;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第二学期每两周开设1次专题,共13学时;安排不少于3学时的民族团结专题教育;③形势与政策课通过每学期2次的专题完成,共16学时;④体育与健康在第三、四学期设体育俱乐部48学时;⑤就业指导在第三至五学期开设8学时专题讲座;⑥心理健康教育在第一、二学期,通过每学期4次的专题讲座完成;⑦艺术教育在第二至四学期,每学期安排2次艺术类课程专题讲座;表6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实训、实习项目进程表八、实践教学条件利用1.专业实训室实训室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必备的条件,按照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教学要求,应设置以下实训室:1植物及植物生理实训室:具有生物显微镜、实体显微镜、切片机、放大镜、光合作用速测箱、叶面积测定仪、显微照相设备、电热恒温培养箱等仪器设备,完成植物识别分类、植物解剖观察、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等实训项目;2植物生产环境实训室:具有照度计、风向风速表、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酸度计、各种温度计等仪器设备,完成气象因子观测、土壤养分测定、农业设施小气候观测等实训项目;3组织培养实训室:具有显微镜、解剖镜、超净工作台、酸度计、高压灭菌设备、冰箱、臭氧发生器等仪器设备,完成组培苗的相关技能训练;4作物生产实训室:具有作物标本、人工智能气候箱、光照强度测定仪、电子天平、气液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完成粮食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园艺作物生产实训;5种子检验实训室:具有种子标本、电子太平、恒温培养箱、扦样器、净度分析工作台、分光光度计、荧光定量PCR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幼苗培养室、多媒体等仪器设备,完成种子纯度、净度、含水量、发芽率、千粒重等检验项目实训;6遗传育种实训室:具有解剖镜、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电泳仪、多媒体等仪器设备,完成作物育种及良种繁育技能实训;7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训室:具有显微镜、实体解剖镜、放大镜、冰箱、无菌接种箱、各式施药机械、多媒体设备等,完成病虫种类识别、标本采集制作、药械使用等实训项目;2.校内实训基地1植物标本园:面积1公顷以上,植物200种以上,温室400平方米,完成植物识别、农作物种类和品种展示等实训项目;2作物生产基地:面积4公顷以上,基地建设水平与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有拖拉机、整地机、中耕播种机、施药机、收获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满足生产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基地运行以生产性实训项目为载体,按企业经营模式运作,科研、教学和生产一体化,专业教学和生产任务共同完成;3.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学生规模,与作物生产企业、种子生产加工企业、农资营销企业进行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确定一定数量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具备基本生活条件,满足顶岗实习所需岗位和工作内容需要;九、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组织形式在课程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可以采用班级教学和小组教学的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用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操作性强的专业技术课,应以分组教学为主要形式,设置职业化教学情境,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及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是学生运用本专业知识和技能,集中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综合性、系统性训练;根据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特点,可采用项目任务训练模式,使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增强岗位适应性,为进入企业就业打好基础;十、成绩考核及毕业学分要求1.课程成绩考核每门课程结业后进行考试,以检查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形成情况是否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以理论为主的课程可以采取笔试、口试、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践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要重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比例为4:6,专业能力和职业态度的比例为7:3;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进行评定,成绩及格者可得到规定的学分;2.实践技能考核技能实训采用项目操作考核方法,并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可以考取高级农艺工、高级农作物植保员、高级种子繁育工等职业资格证书;成绩按百分制评定,达到及格以上标准可得到规定的学分;3.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考核按岗位要求,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完成,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和实习单位作出的实习鉴定综合评定成绩,成绩以百分制评定,达到及格以上标准可以得到规定的学分;4.毕业学生必须修满153学分才能毕业,其中必修课104学分,选修课18学分,集中性教学31学分;达不到规定学分者,在1~2年内补修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十一、说明本方案自2014级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正式执行;执笔起草人签字:系部意见签字:教务处审核意见签字:主管院长意见签字:年月日。
农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障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具备农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一、培养目标农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农作物生产技术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他们应具备以下能力:1. 熟悉农作物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2. 掌握农作物的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3. 具备农作物生产的实践操作能力;4. 具备农作物生产技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5. 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农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以下课程设置:1. 农作物生产基础课程:包括农作物生物学、农作物生理学、农作物遗传育种学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遗传育种原理的理解。
2. 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包括农作物栽培学、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作物栽培管理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包括农作物病害学、农作物虫害学、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防治和管理的能力。
4. 农作物生产管理课程:包括农作物生产管理学、农作物生产组织与管理、农作物生产技术经济学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生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农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课程:设置农作物生产技术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农田或农业企业进行实习实训,让他们亲身体验农作物生产的全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农作物生产技术实地考察,让他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生产情况和技术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年级
一、背景介绍和目标定位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是农学类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具有农业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级农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面向农业生产实际需求,注重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培养基层农业生产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卓越,具备现代作物生产技术应用和推广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1.掌握农学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作物生产技术操作能力;2.具备作物生产管理、成本控制和市场营销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农业经营管理;3.具备现代农业技术设施的使用和维护能力;4.了解国内外农业发展动态和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能够进行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要求。
三、培养课程设置1.农学基础课程: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植物检疫、植物育种学等;2.作物生产技术课程:作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作物病虫害防治学、作物种子学等;3.农业经营管理课程:农业市场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管理学等;4.农机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农机与设备使用原理、农机维护与修理、农田水利工程等;5.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课程:农业科技政策与农业信息化、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等。
四、实践环节安排1.农田实习:安排学生前往农田进行实地实习,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锻炼操作能力;2.实验课程:设立作物生产技术实验课程,让学生熟悉农业实验设计和操作流程;3.农业实训基地:建立农业实训基地,与当地农业企业合作,开展实际的作物生产模拟操作;4.科研与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农业技术研究和实践推广活动。
五、综合素质培养1.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学术交流:积极组织学术讲座、学术研讨等活动,提高学生学术思维和交流能力;3.创新创业:开设创业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4.职业培训:组织学生参加农业技能比赛、职业培训等活动,提高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
农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目标
农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农业科学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核心课程
1. 农业基础:涵盖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气象学等基础知识。
2. 农业技术:包括作物栽培、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等实用技能。
3. 农业经济管理:涉及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业市场分析等内容。
4. 农业环境保护:重点介绍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5.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
1. 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2. 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农业生产一线实习,了解实际生产情况,积累实践经验。
3. 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其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
四、师资力量
1. 专任教师:具备农业专业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2. 兼职教师:聘请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3. 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导师,实行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建设:选用优质教材,同时组织教师编写具有特色的教材和讲义。
2. 教学设施:配备先进的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设施,满足教学需求。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4. 国际交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植物生产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植物生产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国家和学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国际视野的植物生产类复合型人才。
二、主干学科依托三个一级学科,即作物学、植物保护学和园艺学。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门类四年制本科,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最底学分要求总学分:160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教育:44学分1-1、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12学分此外,还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安排在1秋。
1-2、大学外语:12学分设大学英语、大学日语、大学俄语,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语种。
大学外语1-4级每级3学分,学生修完学校四级且考试及格即可取得12学分。
学校开设第二外语和外语提高类课程,供学生自愿选修。
1-3、计算机:4学分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计算机类课程4学分,其中学校统一设置一门大学计算机基础(2学分)。
1-4、体育:4学分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4学分体育类课程。
1-5、人文社科、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类课程:12学分植物生产类本科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人文社科课、经济管理课程、文学艺术课程各4学分。
2、基础教育:51学分2-1、基础课:要求学分:162-1-1、数学类:要求学分:92-1-2、物理类:要求学分:72-1-3、化学类:要求学分:9.52-2、学科大类基础课:要求学分:30.53、专业教育:要求学分:243-1 专业必修课程:要求学分:14 3-1-1、农学专业必修课程3-1-2、园艺专业必修课程3-1-3、植物保护专业必修课程3-1-4、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3-2、专业选修课程:要求学分:104、实验实践:37学分共设置14个模块,每个模块中设置多个具体实验项目,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实验项目,每个模块中所选择的实验项目至少应达到各模块所规定的学分数。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发展与就业前景
要点一
学生发展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他们 可以通过进一步深造、从事农业科研和推广、进入农业企 业等多种途径来实现个人发展。
要点二
就业前景
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作物生产技术专 业的就业前景也呈现出良好的趋势。特别是在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领域,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人才需 求更加旺盛。同时,也可以选择在农业教育、农业旅游等 领域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安排作物生产技术、作物病虫害防治、农田灌溉排水等课程的实训项 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如农作物的种植、管理、 收获等环节的实践操作。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01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03
学生需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结合 实习内容进行课题研究,培养独
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06
CATALOGUE
专业发展与展望
专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专业发展机遇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的进步,作 物生产技术专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例 如,新品种的培育、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 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都将为作物生产技术专 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专业发展挑战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气候变 化的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等都将对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教学计划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考核方式等,确保教学质量和效 果。
学生评教与教师评价
学生评教
建立完善的学生评教制度,通过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作物生产、植物保护、种子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和企业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物栽培、作物育种、植物保护、种子生产、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物栽培、作物育种、植物保护、种子生产、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作物栽培与育种、作物种子生产及农产品经营与管理、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1、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植物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在这些方面受到基本训练和实践,具有农学学科和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2、掌握作物生产、作物育种、植物保护、作物种子生产与农产品经营管理、农业推广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作物栽培、作物育种、作物种子生产、植物保护、农业推广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具有现代农业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3、了解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生物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熟悉国家农业生产和经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4、掌握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国家规定的本科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数学、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外语水平,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7、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审美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 1 -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8、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首批专业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一览表
药类
11-0专业类
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专业类课程J旨导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专业类《药用化学基础》《中医学基础》《中药 鉴走技术》《中药炮制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5门专业类平台 课程标准
11-1中药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茱
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专业《药用化学基础》等5门专业类平台课 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专业《人体学基础》《药用植物学基 础》《中药与方割》课程标准
01-7淡水养殖
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淡水养殖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专业《生物基础》等5个专业类平台课 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淡水养殖专业《鱼类学基础》《池塘养鱼》 课程标准
01-8蚕桑生产
与经詐业
中等职业学校蚕桑生产与经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专业《生物基础》等5个专业类平台课 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蚕桑生产与经营专业《桑树生理与生长》
附件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首批
专业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一览表
类别
专业
名称
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
01-0专业类
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专业类《生物基础》《种植基5岀》《养殖基 础》《农业产业与经营》《农业生态坏境保护》5门专业类平台课 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01பைடு நூலகம்1作物生产
12-3生物制药
工艺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生物制药工艺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条
中等职业学校制药类专业《生物化学》等5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标 准、中等职业学校生物制药工艺专业《生物药物分离提取技术》 课程标准
02-4精细化工
技术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级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级一、培养目标二、培养要求1.掌握作物生产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术,了解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熟悉作物育种、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2.具备作物生产管理和运作能力,能够组织和管理农业生产,应对各种农业生产风险。
3.具备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应对农业领域的新挑战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农业相关的各方面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
三、培养方案1.基础教育阶段(1)农学基础包括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基本生理过程的理解。
(2)作物生产技术包括作物育种、种子繁育、作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课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农业经济管理包括农业经济学、农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农业经济管理能力,了解市场需求和经营管理。
2.实践教学阶段(1)实验实训通过作物栽培实验、病虫害诊断实验等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农业企业、农场等地实习,进行实际的作业操作和管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独立完成一个农业生产项目,并进行调查和研究,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3.选修课(1)现代农业技术包括农机装备、农业信息技术等课程,培养学生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的了解。
(2)农业环境保护包括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农业废弃物处理等课程,培养学生对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视。
四、实施方式1.课堂教学以理论课为主,通过教授基础知识和核心技术,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
2.实验实训通过安排实验和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3.实习实训通过安排实习环节,使学生了解实际农业生产操作和管理,提升实践能力。
4.毕业设计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评估与质量保证1.考试评估每门课程安排定期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510101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精神和学院《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种植业第一线需要,具备从事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适应作物生产、良种繁育、农资经营管理岗位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基本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作物生产、病虫草害防治、良种繁育、农资经营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作物生产、种子生产、农资营销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作物生产技术岗位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招收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学制三年,实行学分制管理。
三、人才规格1.通用与专业知识(1)通用知识:熟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德与法律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外语知识,具有体育与健康知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写作与口语表达知识。
(2)专业知识: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农作物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农业气象和小气候知识,熟悉土壤形态、理化性质,掌握肥料使用知识;具有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知识;具有农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和绿色食品生产知识;具有自交作物和异交作物良种繁育知识;具有农产品贮藏加工和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知识;具有农资营销和新技术推广知识。
2.职业能力(1)基本能力: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业能力。
(2)专业能力:具有作物生产能力、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能力、作物良种繁育能力、种子管理与检验能力、农资营销能力和新技术推广能力。
(3)综合能力:具有作物生产与管理能力、种子生产能力、农资营销能力和新技术推广能力。
3.综合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专业素质:热爱农业,关注粮食安全,具有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环境保护和质量管理意识,具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熟练的工作技能和科学的创新精神。
(3)身心素质:具有科学的体育运动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能适应作物生产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适应多变的工作和社会环境。
4.职业资格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农艺工、农作物植保员、农作物种子繁育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四、应职岗位与职业能力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工作领域、主要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及相关课程见表1。
表1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应职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五、人才培养模式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通过产学合作,实施“两个生产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在前三个学期进行,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安排在两个生产季节内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学习。
根据黑龙江省作物生产季节性特点,将第二、三学期划分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粮食作物生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草防治技术、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与生产活动。
第四、五学期划分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立足于黑龙江省第一、二、三积温带进行园艺作物生产技术、自交作物良种繁育、玉米杂交种选育及制种、农资营销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生产活动。
通过两个生产过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参与黑龙江省主栽作物生产和教学活动,掌握黑龙江省作物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敬业精神。
第五学期部分时间和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其中第五学期安排三周时间,同实习企业一起参加黑龙江省种子交易会和肥料、农药交易会的筹备、交易工作。
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德育课教育、文化课教育、体育课教育、班团活动、社会调查、大型文体活动及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来完成,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六、课程设置(一)公共基础课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着重学习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着重学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3.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构成、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文字编辑排版软件、电子表格的编辑和处理、电子演示文稿制作、Internet 使用等基本知识及应用。
熟练掌握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等应用软件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技能。
使学生具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外语: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通过学习词汇、语法、翻译、写作、阅读等知识,并进行听说强化操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外语业务资料,形成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
5.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6.就业指导:学习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合理调整职业预期,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常识和技巧,具备一定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最终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
7.写作能力与口语表达:学习口语表达、常用汉字和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技巧。
具备能清楚、明白地进行自我介绍和居间介绍,能对校园环境、企业环境等进行解说,能结合自身特点回答求职面试官提出的问题,能根据所给主题材料、运用正确的态势语进行演讲,能撰写条据、启事、计划、总结、常规的经济合同,演讲稿、毕业论文、求职信和自荐信等能力。
(二)专业基础课1.植物及植物生理:学习植物形态、构造、生理功能、生化反应过程及生长发育知识;掌握作物和常见农田杂草识别、作物主要生理指标测定技能;具备植物识别运用和生长发育进程判断的能力。
2.作物生产环境:学习光、温、水、土、肥等作物生产环境因素的形成及变化知识;理解其变化规律及与作物生产的关系,掌握气象要素观测、土壤养分测定、配方施肥等基本技能;具备作物生产环境因素测定及环境改良能力。
3.农机具使用与维护:学习农机具的性能、构造、工作过程等基本知识;理解常用农机具工作原理,掌握农机具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技术;初步具备正确使用和维护农机具的能力。
4.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学习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试验设计、试验实施、田间调查和统计分析技能;具备田间试验设计、实施、分析和总结能力。
5.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学习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生产资料选用、生产过程控制等基本知识;理解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技术原理,掌握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具备因地制宜组织绿色食品生产的能力。
(三)专业技术课1.粮食作物生产技术:学习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的基本知识;掌握粮食作物生产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测产收获等技能;具备主要粮食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和管理能力。
2.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学习农业昆虫、植物病害、杂草群落和综合防治的基础知识;掌握病虫害识别、综合防治措施确定、农药使用、防治效果调查等技能;具备因地制宜开展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能力。
3.经济作物生产技术:学习黑龙江省主要经济作物开发利用现状和生长发育规律知识;掌握经济作物生产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初加工等技能;具备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产能力。
4.农业政策法规:学习农业生产、土地管理、农资经营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文;具备依法从事农业生产、农资经营和新技术推广的能力。
5.园艺作物生产技术:学习黑龙江省主要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和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的基本知识;掌握园艺作物育苗、定植、管理、采收等技能;具备主要园艺作物生产和管理能力。
6.自交作物良种繁育:学习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和自交作物种子繁殖的基本知识;掌握自交作物良种繁育、种子检验、加工贮藏等技能;具备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选育自交作物新品种和进行良种繁育的能力。
7.玉米杂交种选育及制种:学习玉米遗传变异规律和杂交种选育基本知识;掌握玉米自交系选育、配合力测定、杂交制种等基本技能;具备根据生产需要进行玉米新品种选育和制种的能力。
8.农资营销技术:学习农资市场营销及管理基本知识;掌握农资市场调查与分析、农资定价、售后服务等技能;具备农资销售渠道建设、农资促销、农资网络营销、农资营销管理能力。
9.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学习农产品贮藏加工新技术,理解农产品贮藏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粮食贮藏加工、果蔬贮藏加工的基本技能;具备根据当地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农产品贮藏加工的能力。
10.农业技术推广:学习农民心理、农民行为、采用和沟通、创新扩散等基础知识;掌握推广项目选择、试验、示范、培训、总结和项目管理等技能;具备因地制宜选推广项目和推广新技术的能力。
(四)专业限选课1.植物组织培养:学习培养基配制、外植体接种、植物脱毒、组培苗培养等知识;掌握植物脱毒、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组培苗训化与移栽技能;具备进行有关作物离体培养、无菌操作的能力。
2.饲料作物栽培:学习黑龙江省主要饲料作物生产概况、饲料价值和生长发育规律等基础知识;掌握饲料作物栽培管理技能;具备主要饲料作物栽培及利用能力。
3.农产品质量检测:学习农产品质量检测主要项目和常用方法,理解各项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主要营养物质的检测方法;具备农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能力。
4.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学习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知识;调查分析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掌握农业环境保护基本技能;具备在农业生产中兼顾环境保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