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八年级物理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 B.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2.一短跑运动员在100m比赛中跑到50m时速度大小是9.5m/s,在10秒末到达终点冲刺时,速度大小为11.5m/s,这名运动员在百米赛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是()A.11.5m/s B.10.5m/s C.10m/s D.9.5m/s3.汽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经10s到达坡顶,接着又以10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经6s到达坡底,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7.5m/s B.8m/s C.6.25m/s D.3.75m/s4.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有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A.3:1 B.2:3 C.2:9 D.9:25.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

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路程上分别以40km/h和50km/h 的速度行驶;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时间内分别以40km/h和50km/h的速度行驶,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段中的平均速度v甲和v乙的关系为()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判断6.甲地到乙地有100km,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它在前50km的平均速度是20km/h,后50km内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它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20km/h B.24 km/h C.25 km/h D.30 km/h7.小明和张伟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张伟提前5m到达终点,若让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张伟仍在原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按原来的平均速度运动,则()A. 小明先到达终点B. 张伟先到达终点C. 两人同时到达终点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二.填空题8.如图是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的s﹣t图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选择题1、一个物体正常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A.乌龟B.老虎C.自行车D.飞机2. 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3、在龟兔赛跑中,兔子睡觉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

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C.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4.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5. 李伟同学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2 s,如果他前6 s的平均速度是8 m/s,那么他在后6 s的平均速度为()A. 8.5 m/sB. 9 m/sC. 10 m/sD. 8.7 m/s6.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9 m/sB.9.6 m/sC.10 m/sD.10.2 m/s7.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 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 km/h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 m/sC.启动后2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 km/hD.启动后2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 m/s8. 一辆列车经过一座1800m长的大桥,列车长200m,列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汽车全部驶过大桥所需要时间()A.20s B.200s C.18s D.180s9. 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4:1,速度之比为2:1,则两物体行驶时间之比为()A.1:2B.2:1C.1:1D.1:410.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完整word版)新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完整word版)新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 以4m/s 的速度步行,后1000m 以10m/s 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7m/s B 、5m/s C 、8m/s D 、9m/s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二填空与实验题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人同时从同一起 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3)比较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测量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1) ;(2)将蚊香支在蚊香架上并点燃5min (即t 1),如图所示。

(3) ;(4v =t s 求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其表达式为v = 接下来他们进行讨论; (5)根据蚊香燃烧的速度能否算出剩余蚊香还能燃烧多长时间? ,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t 2= ;(6)根据测量能否计算出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需烧多少盘蚊香? ,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n=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 cm; t BC = s; V AC = m /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 (填“大”或“小”)三、综合应用题9、骑自行车上坡用50s ,下坡用20s ,坡长100m ,求上坡的平均速度,下坡的平均速度,上、下坡一次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斜面应保持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的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

(2)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停表每格为1 s ,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s 1的平均速度v 1=________m/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s 2的平均速度v 2=________m/s ;从以上结果可知,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在做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

图1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2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图2(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方法1:v 3=s 3t 3;方法2:v 3=s 1t 1+s 2t 22。

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方法1”或“方法2”)。

甲至丙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

(3)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如图3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处和C处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图3(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cm/s。

(2)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3)v BC______(选填“>”“<”或“=”)v AC。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处时没有立即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________。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附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附答案和解析)

⼈教版物理⼋年级上册第⼀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附答案和解析)⼈教版物理⼋年级上册第⼀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单选题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车⾃斜⾯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斜⾯底端时停⽌计时.如图所⽰,此过程中⼩车的平均速度是()A.10cm/sB.9cm/sC.8cm/sD.7cm/s2.湖北省第⼗四届中学⽣运动会于5⽉17⾄27⽇在秀美⼭⽔宜居名城--湖北?黄⽯成功举⾏.在百⽶赛跑⽐赛中,黄⽯籍男运动员⼩磊同学赛出了个⼈最佳成绩.经过计算,他的百⽶赛跑平均速度约等于()A.2.5m/sB.3.3m/sC.7.0m/sD.11.1m/s3.汽车在⼀段平直的公路上⾏驶,前3min内,在第⼀个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km,在第⼆个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km,在第三个1min内通过的路程也是1km,那么汽车在这3min内的运动是()A.⼀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甲、⼄两⼈站在⼀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之间相距102m,且距离墙壁均为68m,如图所⽰,甲开了⼀枪后,⼄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已知空⽓中声⾳的传播速度为340m/s)A.0.1sB.O.2sC.0.38sD.0.4s5.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在中途睡起了⼤觉,醒来以后,飞速跑到终点,却发现乌龟早已到达终点.在整个赛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兔⼦⽐乌龟运动的路程长 B.兔⼦的平均速度⼤,运动快C.乌龟的平均速度⼤,运动快D.乌龟⽐兔⼦运动的路程长6.甲⼄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速度之⽐为2:3,通过的路程之⽐为4:9,则所⽤时间之⽐为()A.5:3B.8:9C.2:3D.3:27.在百⽶⽐赛中,⼀名运动员起跑时速度为9m/s,中途为8.5m/s,冲刺的速度为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36km/hB.9m/sC.9.5m/sD.⽆法确定初中物理试卷第2页,共10页8.我们常⽤“频闪照⽚”来研究物态的运动,如图所⽰,记录了甲、⼄两个运动⼩球每隔0.001秒的不同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球的运动路程长B.⼄球的运动路程长C.甲球的速度越来越快D.⼄球的速度越来越快9.如图所⽰,下列图象中,表⽰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1)与(3)B.(2)与(4)C.(2)与(3)D.(1)与(4)10.匀速直线运动公式是v = ,这个公式说明()A.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B.速度与通过路程所需时间成反⽐C.对于确定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关D.对于确定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关11.⼀个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 ,通过前⼀半路程⽤了4s ,通过后⼀半路程⽤了6s ,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m /sB.6.25m /sC.5m /sD.4.17m /s12.校运动会800m ⽐赛中,前500m ⼩明落后于⼩王;后300m ⼩明加速冲刺超过了⼩王领先到达终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500m ,⼩明的平均速度⼤于⼩王的平均速度B.前500m ,⼩明的平均速度等于⼩王的平均速度C.800m 全程,⼩明的平均速度⼤于⼩王的平均速度D.800m 全程,⼩明的平均速度⼩于⼩王的平均速度⼆、实验探究题13.⼩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对此他猜想:“物体离地⾼度⼀定时,斜⾯坡度越⼤,物体从静⽌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1)实验所需的公式: ______ .(2)实验器材:除了如图所⽰的器材,你还需要的测量⼯具有 ______ .(3)实验步骤(可⽤画图或⽂字表述):______ .三、计算题14.⼩明在“测⼩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的实验装置:⼩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顶端由静⽌下滑,图中的⽅框内是⼩车到达A、B、C三处时电⼦表的显⽰.(1)实验中为了⽅便计时,应使斜⾯坡度较 ______ .(填“⼤”或“⼩”)(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电⼦表,如果让⼩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 ______ .(填“⼤”或“⼩”)(3)为了测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车从B点由静⽌释放,测出⼩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计算出⼩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教版物理⼋年级上册第⼀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答案和解析【答案】1.B2.C3.C4.B5.C6.C7.A8.D 9.D 10.C 11.C 12.C13.v=;刻度尺、停表;①.⽤⽊块作⽀撑物将长⽊板搭成斜⾯;②.⽤刻度尺测长⽊板(斜⾯)的长度;③.让⼩车从斜⾯的顶端⾃由释放,⽤秒表记下⼩车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时间;④.改变斜⾯的坡度,重复第3步实验;⑤.再改变斜⾯的坡度,重复第3步实验;⑥.由速度公式v=求出⼩车的速度,⽐较速度与坡度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14.⼩;⼤;不正确;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解析】1. 解:由图知,滑块的路程s=40cm+5cm=45cm,运动时间t=14:35:05-14:35:00=5s,滑块的平均速度v===9cm/s;故选:B.根据图⽰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滑块的平均速度.本题考查了求滑块的平均速度,根据图⽰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掌握平均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 解:男⼦百⽶世界纪录中百⽶纪录略⼩于10s,即运动速度略⼤于10m/s;中学⽣百⽶所⽤时间要超过10s,即运动速度要⼩于10m/s,不可能达到11.1m/s;⽽2.5m/s和初中物理试卷第4页,共10页3.3m/s太慢,7m/s符合题意.故选C.此题考查对⽣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男⼦百⽶世界纪录略⼩于10s,估算中学⽣运动会中男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对⽇常⽣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掌握的⼀种基本能⼒,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的能⼒.3. 解:题⼲中汽车在3min内,在第⼀个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km,在第⼆个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km,在第三个1min内通过的路程也是1km,可以求得每个1min内的平均速度v===60km/h,⽽在各个1min内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C.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必须是物体每时每刻的速度都相同.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才是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反映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4. 解:∵第⼀次声⾳直接从甲传到⼄,∴S1=102m,则第⼀次的时间为:t1===0.3s,第⼆次声⾳从甲到c再到⼄,从图可知,OA=OB=AB=×102m=51m,OC=68m,AC=BC===85m,∴第⼆次的路程为:S2=AC+BC=85m+85m=170m,则第⼆次的时间为:t2===0.5s,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t=t2-t1=0.5s-0.3s=0.2s.故选B.(1)第⼀次声⾳直接从甲传到⼄,所以传播了102m,已知声速,可利⽤公式t=计算第⼀次的时间;(2)第⼆次声⾳遇到光滑的墙壁要反射的,根据反射定律来画图,连接甲⼄,做连线的中垂线与墙壁交于⼀点c,声⾳从甲到c再到⼄,甲到c的距离是有勾股定理可求出是85m,所这次声⾳总共要传播170m,可利⽤公式t=计算第⼆次的时间,从⽽可以计算出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确定声⾳从甲处传到墙壁到反射回⼄处的路程是本题的关键,也是⼀个难点.5. 解:由题知,乌龟和兔⼦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在中途睡起了⼤觉,醒来以后,飞速跑到终点,却发现乌龟早已到达终点;在整个赛跑过程中,兔⼦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的时间短,所以乌龟运动得快(即乌龟的平均速度⼤).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法有三种:(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基本⽅法和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等于⼀段路程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的⽐值(兔⼦睡觉的时间也必须计算在内)].6. 解:由v=得t=,则所⽤时间之⽐:t甲:t⼄=甲甲:⼄⼄=:=2:3.故选C.已知物体运动的速度关系及路程关系,利⽤t=求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因为是求⽐值,要细⼼,防⽌因颠倒⽽出错!7. 解:百⽶⽐赛的路程s=100m,运动员的成绩t=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v===10m/s=10×3.6km/h=36km/h.故选A.百⽶⽐赛的路程为100m,运动员的成绩为10s,根据v=求出他全程的平均速度.初中物理试卷第6页,共10页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要注意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值.8. 解:A、B、在甲图中,包括了5个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为0.001秒,即甲运动了0.005秒;⼄图只有3个时间间隔,⼄运动的时间为0.003秒.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图可知甲⼄运动时间虽然不同,但运动路程相等,故A、B错误;C、由甲图所⽰的两点之间的长度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相等,甲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故C错误;D、由⼄图所⽰的两点之间的长度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球速度越来越快,故D正确.故选:D.根据题意,⾸先要明确,每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0.001秒,根据间隔的段数可以确定运动时间的长短.利⽤相邻两点之间的长度可以确定其通过的路程,由于时间相等,根据公式:v=可以确定物体速度的变化.通过频闪照⽚可以获得以下两个信息:频闪照⽚中相邻的两个照⽚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两个相邻的照⽚之间的长度是运动物体在⼀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9. 解:(1)根据图象可知,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做匀速直线运动,故(1)正确.(2)根据图象可知,速度随时间均匀增⼤,故(2)错误;(3)根据图象可知,路程随时间不变,处于静⽌状态,故(3)错误;(4)根据图象可知,速度随时间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4)正确;故选:D.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加速度,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速度判断图象的性质即可.对于图象问题⾸先搞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的含义,然后根据图象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10. 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不随路程和时间⽽变化.⽽选项A、B、D中的说法属于不能真正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故选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运动⽅向都是不变的,⽽速度的⼤⼩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倍,其速度v=是不变的.本题主要考查学⽣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让学⽣明⽩,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度理解物理公式,⽽应考虑它的物理意义.11. 解:物体⾛全程需要的时间:t=4s+6s=10s,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5m/s.故选C.知道物体通过的路程,求出全程需要的时间,根据公式v=求平均速度.本题考查了学⽣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计算平均速度要⽤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12. 解:AB、由题知,跑到500m,两⼈跑的路程相同,因为v=,⼩明⽤的时间多,⼩王⽤的时间少,所以⼩明的平均速度⼩;故AB错误;CD、跑完全程,两⼈跑的路程相同,因为v=,⼩明⽤的时间少,⼩王⽤的时间多,所以⼩明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前500m,⼩明和⼩王跑的总路程相同,⼩明⽤的时间多,⼩王⽤的时间少,根据公式v=⽐较他们平均速度的⼤⼩关系;800m全程,⼩明和⼩王跑的总路程相同,⼩明⽤的时间少,⼩王⽤的时间多,根据公式v=⽐较他们平均速度的⼤⼩关系.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较总路程和总时间,在路程相同时,⽤的时间少的平均速度⼤.13. 解:(1)实验所需的公式:v=;(2)根据公式v=,需要⽤刻度尺测量路程,⽤停表记录时间;(3)实验步骤:初中物理试卷第8页,共10页①.⽤⽊块作⽀撑物将长⽊板搭成斜⾯;②.⽤刻度尺测长⽊板(斜⾯)的长度;③.让⼩车从斜⾯的顶端⾃由释放,⽤秒表记下⼩车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时间;④.改变斜⾯的坡度,重复第3步实验;⑤.再改变斜⾯的坡度,重复第3步实验;⑥.由速度公式v=求出⼩车的速度,⽐较速度与坡度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故答案为:(1)v=;(2)刻度尺、停表;(3)①.⽤⽊块作⽀撑物将长⽊板搭成斜⾯;②.⽤刻度尺测长⽊板(斜⾯)的长度;③.让⼩车从斜⾯的顶端⾃由释放,⽤秒表记下⼩车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时间;④.改变斜⾯的坡度,重复第3步实验;⑤.再改变斜⾯的坡度,重复第3步实验;⑥.由速度公式v=求出⼩车的速度,⽐较速度与坡度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1)实验所需的公式v=;(2)需要⽤刻度尺测量路程,⽤停表记录时间;(3)改变斜⾯的倾⾓,让⼩车从长⽊板的上端由静⽌下滑到底端,测出⼩车的滑⾏时间,⽐较滑⾏时间,⽐较平均速度的⼤⼩.本题考查了实验设计,设计实验前要知道实验的⽬的、原理、实验器材,这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14. 解:(1)实验中使⽤的斜⾯的坡度较⼩,其⽬的是便于测量时间;(2)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3)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案不正确.故答案为:(1)⼩;(2)⼤;(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1)斜⾯倾⾓越⼩,⼩车速度变化越慢,⼩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选择题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

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2.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 m比赛中,以9秒91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100 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A.0.1 m/s B.1 m/sC.10 m/s D.100 m/s3.如图所示为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4.a、b、c三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乙地,其中a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到乙地;b车以速度v出发,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达到乙地时速度恰好还是v;c车也以速度v出发,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到达乙地时速度恰好也是v,三辆汽车运动时间分别为ta、tb和tc,其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t a=t b=t c B.t a<t b<t cC.t c>t a>t b D.t c>t a=t b二非选择题1.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所通过的_______,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则可利用公式________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时,斜面的一端用木块_______,使它保持_______的坡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径运动会上测定运动员短跑的速度,应该选用器材_______测量______________和用________测量________,然后通过公式__________就可以算出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题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题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B.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3sC.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5cm D.小球从A点到D点平均速度为1 m/s2 .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生活的是A.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B.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30C左右C.正常人散步的速度约为5m/s D.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50g3 . 小文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参加50m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文鞋底有清晰的花纹是为了减小与跑道之间的摩擦B.小文跑到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惯性的作用C.终点计时员应该听到起点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D.小文的测试成绩为7.2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25km/h4 .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运动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乙车行驶的路程是甲车的2倍,则甲车和乙车行驶的时间之比是()A.1:6B.6:l1C.3:2D.2:35 .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合理的是A.课桌高80 mB.人步行的速度是5 m/sC.正常人1min钟脉搏次数为20次D.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5 ℃左右6 . 小明走在上学的路上,以下列哪个物体做参照物,他是静止的A.路边的树B.天空中飞的鸟C.他背的书包D.他身边经过的汽车7 . 一辆轿车行驶的速度是100km/h,一辆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是5m/s,这表明()A.轿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自行车多B.轿车一定始终在自行车前面C.自行车的运动时间一定比轿车长D.轿车的运动一定比自行车快8 . 小明家离学校600 m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A.60m/s B.6m/s C.1m/s D.1m/min9 . 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木块两次受到的摩擦力相同B.两次木块运动的速度相同C.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D.第一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较大10 . 如图所示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8/12/26/2105238679994368/2107829106221056/STEM/35eb621f4d2849009ae1a94c85b3c17a.png]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B.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C.小车从A到C动能不断增加D.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二、填空题11 . 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图所示的标志牌,芦台32km表示_______,司机最快要_____h到达芦台,12 .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其中,甲沿直线AB朝正北方向匀速运动,乙沿直线AC朝正东方向匀速运动.甲运动的速度是乙的2倍,经过3分钟,甲到达B地后,立即改变运动方向并保持速度大小不变,马上沿直线向C地运动,恰好在C地与乙相遇.则乙从A地运动到C地的时间为___________分钟.13 . 在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终点记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的成绩为14s,则该名运动员的真实成绩为_____ s.我们听到发令员的枪声是靠______传来的.(V声=340m/s)14 . 一只小蚂蚁沿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匀速直线爬行,小明用秒表和刻度尺分别测出蚂蚁爬行的时间和距离,如图甲、乙所示,则蚂蚊爬行的时间为_____s,爬行的距离为_____cm,蚂蚁爬行的速度是_____m/s.15 .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若秒表每格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16 . 在探索物理的过程中,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物理量,有些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如:质量、__________等;有些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力、__________等。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04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04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测试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1.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田径比赛男子百米半决赛中,我国运动员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好成绩,获得半决赛小组第一,并且打破亚洲纪录,一举创造历史——他成为第一位跑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圆了无数中国田径迷的梦想。

若他在第3 s时的速度为8.0 m/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8 m/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大约是()A.8.0 m/sB.9.4 m/sC.10.2 m/sD.10.8 m/s2.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在这个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B.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C.斜面应保持较大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D.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3.一只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行,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运动时间如图所示,则由速度公式可得天鹅在第三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 m/sB.15 m/sC.20 m/sD.7.5 m/s4.小瑾看到学校中的一个水管在滴水,马上前去拧紧。

在此过程中他突然想到水滴下落的快慢有什么规律吗?于是他调整水管阀门使水能一滴滴下落,并保持水管向下滴水的时间间隔相等。

此时他将刻度尺放在水滴下落路径的旁边,用数码相机拍照。

分析照片之后发现,每滴水的运动规律基本相同。

其中一幅照片如图所示。

水滴从图中最上面一滴水位置至最下面一滴水位置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滴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B.水滴下落过程中平均速度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大而减小C.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比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D.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比全程的平均速度大5.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在0~60 s内物体一直在运动B.在20~40 s内物体的运动速度为5 m/sC.物体在0~20 s内比在40~60 s内运动得快D.在0~60 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0 m/s二、填空题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1.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A.5m/s B.10m/s C.15m/s D.20m/s2. 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

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B.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 兔子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3.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4. 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A.3∶2 B.3∶1 C.3∶4 D.4∶35.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6.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 min行驶1000 m。

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 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_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______m/s。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测试题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测试题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B.声音传播速度的大小仅与介质的种类无关C.平均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爷爷看书时佩戴的老花镜是凹透镜2 . 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则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A.跟实际值相同B.比实际值偏大C.比实际值偏小D.不能确定3 . 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ab段B.bc段C.ad段D.de段4 .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2.45 cm、12.46 cm、12.44cm、12.56cm、12.46 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12.46 cm B.12.474 cm C.12.45 cm D.12.47 cm5 . 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6 . 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的气泡在水中是自上而下运动的B.为了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快一些C.本实验也可将玻璃管保持一定倾角放置D.若仅测得气泡在管内运动的全部路程和时间,则可以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运动二、填空题7 . 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6所示。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体育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科学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A.跳远B.跳高C.铅球D.长跑2 . 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3:2,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A.3:1B.3:4C.5:3D.4:33 .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时间成反比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以上说法都不对4 . 甲、乙两车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3,速度之比为10:9,则甲、乙两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A.5:3B.3:5C.2:5D.5:25 . 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C.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6 .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A.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5s~8s内,小车做加速运动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D.小车在0~2s内比在5s~8s内运动的快二、多选题7 .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分析图象得到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小车在2~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车在2~5s内处于静止运动C.小车在前2s内的速度为1m/sD.小车在5~7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2m/s8 . 下面是同学们上体育课时的一些场景,其中解释正确的是()A.在百米赛跑时,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运动快慢的B.同学们在进行篮球绕杆练习时,认为杆静止是选择了地面为参照物C.踢出去的足球最终落到地面,是因为足球在空中不受力的作用D.男同学做“引体向上”时,不需要克服自身重力做功9 . —个小球从粗糙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速度越來越大,相继经过B、C两点,如图所示.若A、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B、C两点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在滚下的过程中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BC段的平均速度B.小球所受支持力在AC段不做功C.小球所受的重力在AB段做的功小于在BC段做的功D.小球所受的重力在AC段做功的功率逐渐增大10 . 一个重物从某高处自由下落,在落地前的1s内,正好通过10m的路程,则这个重物在整个下落过程中A.平均速度可能等于10m/s B.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平均速度可能等于7.5m/s D.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三、填空题11 . “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花园大道全长850m,王溶同学以1m/s的速度步行走完花园大道需________s;她漫步在花丛中,听到蜜蜂的嗡嗡声,是由蜜蜂翅膀________产生的,王溶同学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62) 1.如图所示是拍摄的苹果下落过程中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

2.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

(2)从10m到2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

3.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和;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气泡上升的速度为cm/s。

4.完成下列问题:(1)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仪器,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由此可知,打点计时器是的仪器。

(填序号)A.记录时间B.测量质量C. 测量力(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平均速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则A、C两点间的距离为cm,物体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

5.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m。

(1)求出小球B在编号3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 B=m/s。

(2)分别求出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3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1=m/s;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2=m/s。

(3)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

6.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不同规格的各种蚊香。

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

(2)说明测量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附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B.9cm/sC.8cm/sD.7cm/s2、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 ~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2s~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 mD.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 m二、填空题3、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

4、如图8为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相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不同位置。

由图可知,______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0.02s,则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为______rn/S。

5、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

在该实验中,之所以要强调“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是因为。

三、作图题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_______cm tBC=______s vAC=_______m/s(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典型例题(北师大版初二上)(6套)典型例题6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典型例题(北师大版初二上)(6套)典型例题6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典型例题(北师大版初二
上)(6套)典型例题6
利用斜面、小球、刻度尺、停表、金属片测量金属球从斜面顶端自由滚下的平均速度.在那个实验中,假如斜面的坡度较大,测量出的平均速度将〔〕
A.由于坡度较大,因此测出的平均速度值较准确;
B.由于坡度较大,因此测出的平均速度值不准确;
C.由于斜面的坡度较大,小球滚下的速度较快,时刻太短不容易记准确,因此测量的平均速度的误差将会较大;
D.以上讲法都有道理.
分析:
在测小球的平均速度时,假设斜面坡度较大,小球滚动地就快,而斜面又不是专门长,因此专门难将时刻记录准确,如此就阻碍了测量的准确程度.因此在做那个实验时,应使斜面保持专门小的坡度.
正确答案是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关于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v的大小与s、t的选取无关B.能够准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情况C.在任何情况下,v是不变的D.必须指明在哪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才有意义2.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9 m/s B.9.6 m/s C.10 m/s D.10.2 m/s3.一辆汽车先用1h行驶了40km,休息半小时后又用1.5h行驶了50km,则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40km/h B.25km/h C.30km/h D.33.3km/h4.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5.4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5.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5s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B.整个20s 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 m/sC.物体在20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0~5s 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 内的速度大6.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 m/s B.4.8 m/s C.5 m/s D.6 m/s7.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C.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8.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7题)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2、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5、(南宁中考)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t AB<t BC B.t AB=t BCC.v AB>v BC D.v AB<v BC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 cm/s B.9 cm/sC.8 cm/s D.7 cm/s7、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使斜面保持一个很小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B.小车在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vC.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等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的平均值D.测量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时,要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下滑二、填空题(共5题)1、如图,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小伟同学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A.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C. 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 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2.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 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 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3.某辆汽车以4m/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驶完一半时改用6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2400m,则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A. 10m/sB. 5m/sC. 4.8m/D. 6m/s4.一辆小车先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2s,又以4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3s,这辆小车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A. 3m/sB. 3.2m/sC. 3.5m/sD. 2.5m/s5.一学生在运动会上掷铅球,成绩是12m,那么铅球通过的路程( )A. 等于12mB. 大于12mC. 小于12m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如下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 只有①④正确B. 只有③④正确C. 只有①③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7.一辆汽车在6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72km/h,根据以上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能求出汽车在60min内通过的路程B. 一定能求出汽车在前30min内通过的路程C. 一定能求出汽车在90min内通过的路程D. 以上结果均能求出8.正在建设的成渝城际高速铁路全长为306km,计划底建成通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
一、填空题
1.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
2.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人,相对于汽车门是的,相对于路边的房屋是的.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3.“太阳在西边落下”是以做参照物描述太阳的运动的,“大海的潮水奔涌而来”这句话是以
为参照物.
4.小红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她家离学校720m,每天开始上第一节课为8:00,为了不迟到,她至少从家里出发.
5. 右边表格是2001年10月21日起实行的厦门站旅客列车时刻表,上海开往厦门的
K175次列车,全程运行1740km,由表可知K175次列车全程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列
车全程平均速度约_______________km/h.(保留一位小数)
6.甲、乙两物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通过的路程的一半,甲用的时间
是乙用的时间的2倍,甲速度是乙速度的______倍.
7.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在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跃进.相对于______,它们都在运动,
相对于______,小袋鼠是静止的.
8.钢球沿20m长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25m距离才停止.钢球在斜面和
地面上滚动时间分别是5s和10s,则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在水平
地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在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9.教室的长度为10m,开班会时坐在后排的小刚走到讲台上去做演讲,他走到讲台大约需要 s.
二、选择题
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 B.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
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
A.等于4m/s B大于4m C 小于4m D 以上均有可能
3.小车在水平地面上以72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到乙地共用0.5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司机相对车窗是静止的,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B.小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36km/h
C.小车运动的速度是15m/s D.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144km
4.甲物体的速度是72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0m,比较可知:() A.甲物体运动得最快 B. 乙物体运动得最快 C.丙物体运动得最快 D. 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5.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C.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D.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肯定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6.2003年8月10日,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m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荣获冠军,这表明在比赛全过程中:()
A.琼斯用的时间最短 B.琼斯跑的路程最长C.琼斯平均速度最大 D.琼斯始终一马当先7.为了实现全球快速、简捷地通信,人类发射了各种各样的通信卫星,同步通信卫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同步通信卫星:()
A.在高空静止不动 B. 相对于地球静止 C.相对于月亮静止 D.相对于太阳静止
8.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9:5 B.3:2 C.2:3 D.5:9
9.下列物体运动速度最大的是()
A.百米世界纪录是9.84s. B.手扶拖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
C.某学生骑车速度20km/h.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
10.判断下述几个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
A、太阳从东方升起
B、月亮躲进云里
C、客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
D、飞机里的飞行员看到大地向北运动
11.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8. 3m/s;
C、7. 15m/s;
D、7.75m/s.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
13、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3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三、简述题:
1、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慢的?请找出两种方法,举例说明.
2.交通部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不得超过120km/h.在京昌高速路上值勤的交通警察拦住了一辆正在超速行驶的汽车.交警对司机敬礼后说:“您的车速超过了120公里每小时的限制-------”,还没等交警说完,车内一位小朋友抢先说到:“我们只开了几分钟,既不到1小时,更不到120公里,我们没有违反规定啊”.如果你是那位交通警察,你该怎样向小朋友解释呢?
四.实验题:
为了测录音机里盒带的走速,已知磁带的总长是20m,还需要什么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及需要的公式.
五、计算题
1.利用激光可以很容易地测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在地球上向月球发射激光并接受由月球反射回的激光,共用时2.56s,激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2.一艘快艇以90km/h的速度去追赶离它120km远处的军舰,快艇实际航行了270km才追上军舰,军舰的速度多大?
3.野兔在草地上以18m/s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处以45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问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要求至少两种方法)
图3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物体运动快慢,米/秒 2静止运动相对 3地面海岸或观察者 4.7:50 5.
24.55h 70.9 6. 1/4 7、地面袋鼠妈妈 8、4,2.5,3 9、8s,
二、选择题:
1.C 2.A 3.A 4.D 5.A、D 6、AC 7、B 8、D 9、A 10、A 11、B 12、CD 13、C
三简答
1.方法1:如果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可以比较它们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如:在10分钟内,小明步行通过的路程比小刚通过的路程长,则说明小明比小刚运动得快.
方法2:如果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可以比较它们所用时间的多少,所用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如:运动员
在百米赛跑时,谁所用的时间较少,谁跑的较快,即运动的速度较大.
2、限速120km/h是指汽车在任何时刻或任何位置的瞬时速度都不能超过120km/h,而与汽车实际行驶的时间多
少或路程的长短无关.
四.实验题:
停表或手表用停表测出整盘磁带走完所用的时间t,用公式v=s/t=20m/t,即可求出磁带的速度.
五、计算题
1.s=vt=3×108m/s×2.56s=7.68×108m
2.快艇所用时间:t1=s1/v1=270km/90km/h=3h
军舰通过的路程:s2=270km-120km=150km 军舰和快艇所用时间相同:t2=t1=3h
军舰的速度:v2=S2/t2=150km/3h=50km/h
3.方法一、野兔逃进树洞需用时间:t1=s1/v1=50m/18m/s=2.8s
秃鹰追上野兔所用时间:t2=(s2+s1)/v2=(110m+50m)/45m/s=3.5s
t2>t1,所以秃鹰不能追上野兔.
方法二、秃鹰在2.8s内飞行的路程:s3=v2t1=45m/s×2.8s=126m<(110m+50m)=160m
所以秃鹰追不上野兔.
方法三、秃鹰要追上野兔,最小的速度为:
v3=(s1+s2)/t1=(110m+50m)/2.8s=57.1m/s
v2<v3,所以秃鹰追不上野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