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和电流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电源和电流》教学设计
《电源和电流》教学设计学科:物理年级:高二年级【教学内容】《电源和电流》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课程必修3模块中“电路及其应用”主题下的内容,“电源和电流”这一节是电场与电路两部分知识相衔接的重要部分,本节主要内容是电流的产生和描述,共有三个知识点:电源、恒定电场、恒定电流。
电流概念是整个电路知识的最基本概念,从电流开始延伸到电阻、电功、电功率和电动势等概念以及电路结构、电路规律,正确理解电流概念是进一步学习电路知识的基础。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分析导线内持续电流是怎么产生的,然后分析恒定电流是怎么形成的,进而说明怎样定量描述电流的强弱,最后从微观角度解释影响电流的因素。
教材内容安排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层层递进。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恒定电流的一些基本知识,知道将电池、导线和用电器连接形成闭合回路,电路中将产生稳定的电流,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对电流的概念较为熟悉,但对电流的产生理解较浅,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但不理解为何电荷会定向移动。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思维方法,例如模型建构法、类比法、比值法等等,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静电场和静电平衡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电场基础。
因此教学时可在分析电路中恒定电场建立的基础上,结合金属微观结构模型,分析电子在导体内的运动情况。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通过实例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持续电流形成的原因,了解电源的作用,认识常见的电源;通过对比静电平衡条件,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的电场特点和电荷运动情况,了解导体中的恒定电场和恒定电流;通过实例分析,理解电流的定义,知道电流的单位。
科学思维:通过情境展示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电源和电流基本概念的构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物理核心素养。
科学探究:教师问题链的设问,学生思考探究恒定电场、电流微观涵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物理核心素养。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展示电池发展历史以及比亚迪刀片电池介绍,使他们了解现代前沿电源研究工作是研发体积更小、电容量更高、输出功率更高的电池,提高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国家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物理电源与电流的教案
高中物理电源与电流的教案
主题:电源与电流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源的概念和种类;
2. 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特性;
3. 掌握电流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1. 电源的概念和种类;
2. 电流的概念和特性;
3. 电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 电源的种类及其作用;
2.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电流的计算方法;
2. 理解电源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 示例教学法;
2. 实验教学法;
3. 讨论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举例介绍电源和电流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源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二、讲解电源
1. 讲解电源的概念和作用;
2. 分类介绍常见的电源,如干电池、充电电池、交流电源等。
三、讲解电流
1. 讲解电流的概念和特性;
2. 分析电流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四、实验操作
1.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电源产生的电流差异;
2. 学生测量不同电源的电流强度,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五、讨论总结
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针对电源和电流的关系进行讨论;
2. 总结电源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巩固电源和电流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讨论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电源和电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和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电源与电流》教学设计与反思
《电源与电流》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电源与电流》教学设计与反思《电源与电流》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
2、掌握恒定电场和恒定电流的形成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恒定电流的基础上,会灵活运用公式计算电流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会灵活运用公式计算电流的大小。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教师:人类通过对静电场的研究不仅获得了许多关于电现象的知识,而且形成了若干重要的电学概念和研究方法,成为电学理论的重要基础。
过渡: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应用在上一章已经学过的有关内容,从新的角度来认识我们在初中学过的那些关于电路的知识。
(板书课题:§2-1 电源和电流)(二)进行新课1、电源[PPT]闪电图片,万家灯火的照片。
学生讨论:这两种电流的区别?(闪电的电流是瞬时的,生活的照明需要持续的电流)[PPT]什么是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PPT]如何让电荷“定向移动”?[PPT]分别带正、负电荷的A、B两个导体球,它们的周围存在电场。
如果用一条导线R将它们连接起来,分析A、B周围的电场、A、B之间的电势差会发生什么变化?最后,A、B两个导体球会达到什么状态?R中出现了怎样的电流?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A、B周围的电场、A、B之间的电势差的变化情况。
认识到,最终A、B两个导体球会达到静电平衡状态。
理解导线R中的电流只能是瞬时的。
强调:电流消失的原因是因为导体A和B以及导线成为等势体。
提出问题:如果在AB之间接上一个装置P,它能把经过R流到A 的电子取走,补充给B,使AB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正、负电荷,情况会怎样呢?引导学生讨论、解释可能会产生的现象。
电流和电源物理教案设计
电流和电源物理教案设计第一章:电流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学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教学内容:1. 电流的定义:电流是指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2. 电流的方向: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流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3. 电流的测量: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的流动,并用实验器材测量电流。
2. 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形成原因和电流的性质。
第二章:电源教学目标:1. 理解电源的作用和种类。
2. 学会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教学内容:1. 电源的作用:提供电能,使电荷发生流动形成电流。
2. 电源的种类: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3. 电压的定义:电压是指电场力做的功与电荷的比值,单位是伏特(V)。
4. 电压的测量: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电源的特点,并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2. 引导学生思考电源的作用和不同电源的差异。
第三章:电阻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电阻是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作用,单位是欧姆(Ω)。
2. 电阻的计算:电阻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3. 电阻的测量:使用欧姆表测量电路中的电阻。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并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2. 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形成原因和电阻的性质。
第四章:欧姆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2. 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
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内容:在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公式:I = V/R,其中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应用:根据已知量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不同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第五章:串并联电路教学目标:1. 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电源和电流教案
电源和电流教案【篇一:2.1电源和电流教案】2.1电源和电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难点:电源作用的道理,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为什么雷鸣电闪时,强大的电流能使天空发出耀眼的强光,但它只能存在于一瞬间,而手电筒中的小灯泡却能持续发光?通过现象对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过渡: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电源的知识学起。
1.电源教师:(投影)教材图2.1-1,(如图所示)分别带正、负电荷的a、b两个导体球,它们的周围存在电场。
如果用一条导线r将它们连接起来,分析a、b周围的电场、a、b之间的电势差会发生什么变化?最后,a、b两个导体球会达到什么状态?r 中出现了怎样的电流?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a、b周围的电场、a、b之间的电势差的变化情况。
认识到,最终a、b两个导体球会达到静电平衡状态。
理解导线r中的电流只能是瞬时的。
【问题】如何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让学生回答—电源)类比:(把电源的作用与抽水机进行类比)如图2—1,水池a、b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若在a、b之间用一细管连起来,则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定向运动,从水池a运动到水池b。
a、b之间的高度差很快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水管中只可能有一个瞬时水流。
教师提问:怎拦才能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呢?让学生回答:可在a、b之间连接一台抽水机,将水池b中的水抽到水池a中,这样可保持a、b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源教案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源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源的定义和作用,能说出电源提供电能,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知道常见电源的种类,如干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3)掌握电源电动势的概念,能理解电源两极间的电压就是电源的电动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源的电动势,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电源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源的定义和作用;(2)电源电动势的概念。
2. 教学难点:(1)电源电动势的计算;(2)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源,如手机电池、充电宝、家用蓄电池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电源是如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电能的?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流与电源。
2. 探究电源的作用让学生观察实验装置,了解电源的作用是提供电能,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电源两极间的电压,从而理解电源的电动势。
3. 学习电源电动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源电动势的含义,即电源两极间的电压就是电源的电动势。
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电源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4. 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讲解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包括为电路提供电能、维持电路中电流的稳定等。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电源的定义、作用以及电动势的概念。
要求学生掌握电源两极间的电压就是电源的电动势,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电源电动势的示意图;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源,分析其电动势的大小和作用;3. 思考电源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电源的定义、作用和电动势的概念。
电源和电流教案教学设计5
一、设计主体:3.过渡语:“电”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就是和我们朝夕相伴离不开的电源和电流。
写板书:§2.1电源和电流把电源类比成抽水泵。
电源的功能与抽水泵类似,抽水泵可以把低处的二.恒定电场课堂照片为学生授课书写板书二、类比分析三、个人反思四、参考文献[1] 百度网.直流电源[OL]./view/950097.htm[2] 可圈可点网.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OL]./view/170169/[3] 荣德基.点拨(高中物理选修3—1) [M] .学苑出版社.2011年12月[4] 陈刚.物理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5] 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M] .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6] 谢利民.教学设计应用指导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7] 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 [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8] 邓艳红.课程与教学论[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9] 李新乡,张军朋.物理教学论(第二版)[M] .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10] 陈刚.物理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11] 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M] .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12] 余文森,洪明.课程与教学论[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13] 郑金洲.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14] 罗斯维尔(美).掌握教学设计流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15] 斯考隆(美).教师备课指南[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2月[16] 姜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17] 廖博琴.初中物理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18] 严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课程教学概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19] 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设计[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20] 王力邦.中学物理教师的学习与思考[M] .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五、附录对比教案1来源:/view/9fde48f74693daef5ef73d7d.html2.1电源和电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11.1电源和电流 教案
电源和电流【教学目标】1.了解电源使电路形成电流的机制和恒定电场的建立。
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3.掌握电流的定义式,并会用来解决导线中的电流问题以及计算运动电荷所产生的等效电流。
4.能区分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和建立电场的速率。
5.尝试利用水泵和电泵的相似性,通过类比的方法理解电源的作用。
【教学重点】1.电流概念的建立。
2.电流的定义式。
3.电流的微观表达。
【教学难点】1.电流的微观表达。
2.运动电荷的等效电流。
3.定向移动速率、电场传播速率、无规则热运动速率的区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类通过对静电场的研究不仅获得了许多关于电现象的知识,而且形成了若干重要的电学概念和研究方法,成为电学理论的重要基础。
但是,无论在自然界还是生产和生活领域,更广泛存在着的是电荷流动所引起的效应。
那么,电荷为什么会流动?电荷流动服从什么规律,产生哪些效应?这些效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进步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过渡】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电流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为什么雷鸣电闪时,强大的电流能使天空发出耀眼的强光,但它只能存在于一瞬间,而灯泡却能持续发光?【过渡】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电源的知识学起。
(一)电源如图所示分别带正、负电荷的A、B两个导体球,它们的周围存在电场。
如果用一条导线H将它们连接起来,分析A、B周围的电场、A、B之间的电势差会发生什么变化?最后,A、B两个导体球会达到什么状态?R中出现了怎样的电流?如图所示【提问】如果在AB之间接上一个装置P,它能把经过H流到A的电子取走,补充给B,使AB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正、负电荷,情况会怎样呢?【师生互动】建立起电源的概念。
1.电源的定义①定义:能把自由电子从正极搬到负极的装置。
②作用: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电压),使电路有持续的电流。
【提问】形成电流的条件?①存在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液——正、负离子②导体两端存在电压【过渡】在恒定电场中自由电荷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定向运动,从而形成电流,恒定电场中的电流有何特点,又如何描述呢?(二)恒定电流1.恒定电场导线内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
高中物理电流与电源教案
高中物理电流与电源教案主题:电流与电源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概念及其特点;2. 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3. 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4. 知道电源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1. 电流的概念及特点;2. 欧姆定律的应用;3. 电源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 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2. 理解电源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实物示例;2.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等;3. 教学视频或PPT。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电流的概念及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概念解释(15分钟)1. 讲解电流的概念及特点;2. 介绍欧姆定律的含义和公式;3. 分析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展示实验过程: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器进行实验,验证欧姆定律;2. 学生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四、知识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电流与电源的关系,强调欧姆定律的重要性;2. 学生进行小结,归纳电流、电压、电阻和电源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相关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2. 学生互相讨论答案,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课堂反馈(5分钟)1. 学生回答提问,检验学习效果;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
七、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勤加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流与电源的相关知识,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1:11.1 电源和电流
11.1 电源与电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电流的定义、公式和国际单位,了解导体中产生电流的条件。
2.知道电源的作用和导体中恒定电场。
初步体会动态平衡的思想。
3.理解电流的微观表达式,并从微观角度分析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思考理解电流的形成过程,利用恒定电流的知识解决问题。
2.应用现有电流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科学,积极参与到科学实践中。
2.有参与实验总结规律的热情,从而能更方便的解决实际问题。
3.将现有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1.电流的定义、公式及导体中产生电流的条件。
2.电源的作用及导体中恒定电场的形成。
3.恒定电流是如何形成的,从微观角度分析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难点:1.电流的形成条件,恒定电场是如何形成的。
2.如何从微观角度分析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理论、类比探究、讨论分析【教学准备】教学媒体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电闪雷鸣的视频,静电图片,小灯泡发光的简单电路.【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如图,水池A、B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若在A、B之间用一细管连起来,则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定向运动,从水池A运动到水池B。
A、B之间的高度差很快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水管中只可能有一个瞬时水流。
若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可在A、B之间连接一台抽水机,将水池B中的水抽到水池A中,这样可保持A、B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
如果在A、B之间接上一个装置P,它能把从B流到A的电子取走,补充给B,使A、B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正、负电荷,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的电流。
装置P就是电源,A、B是电源的两个电极。
探究1:如图1所示,为什么在两个分别带异种电荷的导体A、B之间连接一条导线R,自由电子就会定向移动产生电流?如图2所示,为什么导线R中电流很快就消失了?为什么闪电时耀眼的闪光只能存在一瞬间,而手电简的小灯泡却能持续发光?结论:小灯泡电路中有电源。
电流和电源物理教案设计
电流和电源物理教案设计第一章:电流的概念1.1 电流的定义介绍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通过实际例子,如电灯、电风扇等,让学生理解电流的存在和作用。
1.2 电流的流动方向介绍电流的流动方向,通常用箭头表示,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正极到负极。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电流的流动方向。
第二章:电源的概念2.1 电源的定义介绍电源的概念,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可以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
通过实际例子,如电池、发电机等,让学生理解电源的作用和种类。
2.2 电源的电压介绍电源的电压概念,电压是电源提供电能的能力,单位是伏特(V)。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电压的作用和电压的测量方法。
第三章:电流的效应3.1 电流的热效应介绍电流的热效应,即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电流的热效应,如灯泡的发光。
3.2 电流的磁效应介绍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磁场。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电流的磁效应,如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第四章:电流的化学效应4.1 电流的化学效应概念介绍电流的化学效应,即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引起化学反应。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池的放电过程。
4.2 电流的利用和应用介绍电流的利用和应用,如电池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电动机的运行原理等。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电流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第五章:电路的基本元件5.1 电路的概念介绍电路的概念,电路是由电源、导体、开关等组成的,可以使电流流动的路径。
通过图示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5.2 电路元件的作用介绍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电路元件对电流的影响。
第六章:电路的连接与开关6.1 电路的连接方式介绍电路的串联和并联连接方式。
通过实验或图示,让学生理解串联和并联的区别和特点。
6.2 开关的作用和种类介绍开关的概念和作用,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
电源和电流课堂教案
电源和电流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源的概念和作用,知道电源是电路的能量来源。
2. 让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计量单位,知道电流在电路中的传递过程。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电源和电流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电源的概念和作用2. 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计量单位3. 电源和电流的关系实验三、教学难点1. 电源能量的转化2. 电流的传递过程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源和电流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源、电线、灯泡、电流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电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源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分享对电源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电源的定义和作用。
二、电流的形成和计量单位(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电流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的产生。
2. 学生跟随PPT学习电流的计量单位(安培),了解电流的大小表示方法。
三、实验观察电源和电流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发放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观察电源、电线、灯泡和电流表的变化。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小组讨论和分享(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电源和电流的关系。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源和电流的关系。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绘制电源和电流的关系图,阐述电源和电流的相互作用。
2. 学生领取作业,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七、课后反思(教师)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后续教学计划。
八、课后作业(学生)1. 完成电源和电流的关系图,阐述电源和电流的相互作用。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电流和电源物理教案设计
电流和电源物理教案设计第一章:电流的概念1.1 电流的定义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现象。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1.2 电流的表示方法用箭头表示电流的方向,箭头所指方向表示正电荷的移动方向。
电流的大小用数字表示,单位为安培。
第二章:电流的产生2.1 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电压是推动电荷移动的力,电流是电荷移动的结果。
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称为欧姆定律。
2.2 电源的作用电源提供电压,推动电荷移动形成电流。
电源可以是电池、发电机等。
第三章:电流的性质3.1 电流的连续性电流是连续的,即电荷的流动是连续不断的。
电流的连续性可以通过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来描述。
3.2 电流的叠加原理多个电流源共同作用时,电流的叠加原理适用。
电流的叠加原理可以通过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来描述。
第四章:电流的测量4.1 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是用来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
使用电流表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并确保电流表与电路串联。
4.2 电流的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法:将电流表接入电路中,直接读取电流值。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电压和电阻,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值。
第五章:电流的作用5.1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称为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的热效应可以通过焦耳定律来描述。
5.2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的磁效应可以通过安培环路定律来描述。
第六章:电路的基本元件6.1 电阻的概念电阻是电路中对电流流动的阻碍。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6.2 电阻的特性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会导致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电压降。
第七章:电路的连接7.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电路中各元件依次连接,电流在各个元件中相同。
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等于各个元件电压之和。
7.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电路中各元件并联连接,电压在各个元件中相同。
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等于各个元件电流之和。
第八章:欧姆定律的应用8.1 欧姆定律的推导欧姆定律表达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I = V/R。
电源和电流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源和电流【学习目标】1.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4.通过类比和分析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难点:电源作用的道理,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电路形成的基本构造,在本节学生将要从微观角度去学习电源和电流。
【自主学习】一、回顾旧知:复习内容:电路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起到的作用:[过渡]二、基础知识感知一、电源1、电源:能把自由电子从________极搬到_________极的装置。
2、其作用是:保持导体两端的_____________,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的__________。
二、恒定电场1、恒定电场:导体内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尽管这些电荷也在运动,但有的流走了,另外的又来补充,所以电荷的分布是_____的,不随时间变化,电场的分布也不会随时间变化.这种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称为_________. 三、恒定电流1、电流的定义:表示电流的 程度。
如果用I 表示电流,q 表示在时间t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则它们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__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_。
常用单位:毫安(mA )、微安(μA ),1 A = mA = µA2、电流的形成:电荷的 移动。
形成电流需要两个条件:(1)存在自由电荷 ①金属导体—— ⑵电解液—— . (2)导体两端存在一定的当导体两端存在电压时,导体内建立了电场,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电流的方向:⑴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电源和电流的教学设计
序号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评价
引入新课
自然界中的电现象(如闪电)与电流
激发学生对电流的兴趣
电流的形成与特点
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电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产生
学生参与度与兴趣度
2
讲授新课
1. 电源的作用与定义2. 电流的形成与定义3. 恒定电流的概念
1. 理解电源的作用2. 掌握电流的形成与定义3. 了解恒定电流的概念
电源作用的原理,电流的形成与方向判断
1. 通过实验演示电源的作用2. 讲解电流的形成与定义3. 引入恒定电流的概念,并解释其特点
学生对电源与电流的理解程度
3
拓展学习
1. 电流的微观解释2. 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与电场建立速率
1. 理解电流的微观机制2. 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与电场建立速率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电子定向移动速率的理解
1. 推导电流的微观表达式2. 讲解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与电场建立速率的区别
学生对电流微观机制的理解程度
4
课堂练习
1. 计算电池容量与平均电流2. 判断电流方向
1. 掌握电池容量的计算方法2. 能够正确判断电流方向
电流强度的计算,电流方向的判断
1.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2. 引导学生讨论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判断能力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巩固学生对电源与电流的理解
电源的作用,电流的形成与特点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复述并补充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6
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练习题2. 观察生活中的电现象,并尝试解释
电源和电流教案
电源和电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源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掌握电流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3.理解电源和电流在电路中的作用;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源的基本概念和种类1.1 电源的定义电源是指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它可以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为电路中的电子提供动力。
1.2 电源的种类常见的电源有以下几种:•干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通常用于低功率电子设备;•电池组:由多个干电池组成,可以提供更大的电流和电压;•交流电源:是一种常见的电源,可以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直流电源:可以提供稳定的直流电,通常用于需要稳定电压和电流的设备。
2. 电流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1 电流的定义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通常用符号 I 表示,单位是安培(A)。
2.2 电流的计算方法电流的计算公式为:I = Q / t其中,Q 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单位是库仑(C);t 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时间,单位是秒(s)。
3. 电源和电流在电路中的作用3.1 电源的作用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提供电能,为电子提供动力,使电子在电路中流动。
3.2 电流的作用电流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传递电能,使电子在电路中流动,完成电路中的各种功能。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1 例题一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一个电源和两个电阻,电源的电压为 12V,电阻分别为4Ω 和6Ω,求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4Ω----+| || |+----6Ω----+| || |+----+-----+||电源解: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I = U / R其中,U 表示电源的电压,R 表示电路中的总电阻。
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 = R1 + R2 = 4Ω + 6Ω = 10Ω因此,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I = U / R = 12V / 10Ω = 1.2A4.2 例题二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一个电源和三个电阻,电源的电压为 24V,电阻分别为2Ω、4Ω 和6Ω,求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电流和电源优秀教案初中
电流和电源优秀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 掌握电源的作用,能够提供电能,使电路中形成持续的电流。
3. 能够正确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教学重点:1. 电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电源的作用和电路中电流的维持。
3. 电流表的使用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探究。
教学难点:1. 电流的形成原因和电流方向的规定的理解。
2. 电源的作用和电路中电流的维持的原理。
3. 电流表的使用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1. 电流表。
2. 电路元件: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电荷的性质,讨论电荷的定向移动是否可以形成电流。
2. 提问:那么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呢?它有哪些特点呢?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还可以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形成。
2. 介绍电流的方向规定: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3. 讲解电源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可以使电路中形成持续的电流。
三、电流表的使用(15分钟)1. 讲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2. 演示电流表的使用:教师操作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并解释测量结果。
四、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特点(15分钟)1. 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2. 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形成原因、电流的方向规定、电源的作用、电流表的使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特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电源和电流》教学设计
《电源和电流》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电源和电流》是人教版《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第1节内容,本节教材内容正是电场与电路两部分知识的衔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电源”和“电流”的两个概念的理解,上升到了理论的层次,而且研究的内容学生看不见,也不容易理解,很抽象,还要用到学生在上一章《静电场》中所学到的知识去对电源的作用和电流的形成重新认识,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所以,怎样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形象、可见、学生容易接受,结合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设计了“讲授与探究”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目标设定(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源的作用,掌握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2.理解恒定电流,掌握电流强度物理量,知道其微观意义3.能区分导体中自由电子的热运动速率、定向移动速率和建立电场的速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类比的方法理解电源的作用2.利用静电场和恒定电场的相似性,通过类比的方法了解恒定电场的建立过程。
3.利用车流和电流的相似性,经历电流概念的建立过程。
4.经历建立立体模型的过程,理解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相似现象和规律,体悟物理世界的和谐美2.欣赏逻辑思维的理性之美,培养对物理学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和电流的产生教学难点:电源作用的原理,区别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与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的推导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视频:关于电动汽车特斯拉的介绍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那么,电动汽车的电怎么来的呢?上一章我们学习了一个容纳电荷的电学元件——电容器,它能为电路提供稳定持续的电流吗?(一)电源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一:1.用学生电源给电容器充电2.将电容器接入到电路中,闭合开关3.观察实验现象:小灯泡闪亮一下小灯泡亮了,为什么亮了?(因为电容器给电路提供了电势差)为什么又很快熄灭了?(因为电容器两极板中和了)实际上,充了电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相当于图中的A、B两个带电导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形成电流的必要条件:
①要有能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电荷在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能自由移动的电荷。如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电解液中的正负离子等。
通常按物质导电性能不同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其本质区别是它们单位体积内含有自由电荷的多少以及是否含有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②无规则热运动速率,其数量级约为105m/s。
③自由电荷定向移动速率,它与导体中的电流,截面积大小以及自由电荷的密度有关。电路中电子定向移动速率的数量级约为
4、两个公式的关系:I=nqSv是由I= 推导而来的,从微观角度阐述了决定电流强弱的因素,能够说明为什么不能说电流正比于电荷量,反比于时间的原因.
②导体两端必须有电压
自由电荷只有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要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需给自由电荷施加驱使它做定向移动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力可以由电场施加。将导体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通过电源实现),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形成电流还应满
足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3)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类通过对静电场的研究不仅获得了许多关于电现象的知识,而且形成了若干重要的电学概念和研究方法,成为电学理论的重要基础。但是,无论在自然界还是生产和生活领域,更广泛存在着的是电荷流动所引起的效应。那么,电荷为什么会流动?电荷流动服从什么规律,产生哪些效应?这些效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进步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过渡: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电流的知识。)
是人为规定的,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高电势流向低电势;在内电路中,电流由低电势流向高电势。
(4)电流的强弱的描述
①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它是描述电流的强弱的物理量用I来表示。
②定义式:I= 单位:安培(A)
③电流的微观表示:取一段粗细均匀的导体,两端加一定的电压,设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沿导体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设想在导体中取一个横截面B,横截面积为S,导体中每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自由电荷带的电量为q,则t时间内通过横截面B的电量Q是多少?电流I为多少?
直到使导线中该方向合场强为零,而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此时导线内的电场线保持与导线平行,自由电子只存在定向移动。因为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故称恒定电场。恒定电场: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电场称恒定电场。
说明:
(1)由于在恒定电场中,任何位置的电场强度都不随时间变化,所以它的基本性质与静电场相同。在静电场中所讲的电势、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等等,在恒定电场中同样适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
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的概念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导体中电荷定向移动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2.恒定电场:
结合课本图2.1-4分析导线中的电场的分布情况。
导线中的电场是两部分电荷分布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其一是电源正、负极产生的电场,可将该电场分解为两个方向:沿导线方向的分量使自由电子沿导线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垂直于导线方向的分量使自由电子向导线某一侧聚集,从而使导线的两侧出现正、负净电荷分布。其二是这些电荷分布产生附加电场,该电场将削弱电源两极产生的垂直导线方向的电场,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
为什么雷鸣电闪时,强大的电流能使天空发出耀眼的强光,但它只能存在于一瞬,而手电筒中的小灯泡却能持续发光?(过渡: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电源的知识学起。)
1.电源:
先分析课本图2.1-1
说明该装置只能产生瞬间电流(从电势差入手)
【问题】如何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
类比:(把电源的作用与抽水机进行类比)如图,水池A、B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若在A、B之间用一细管连起来,则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定向运动,从水池A运动到水池B。A、B之间的高度差很快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水管中只可能有一个瞬时水流。
2、导体中有电流时,其中的自由电荷并不是以同样的速率,向一定的方向“齐步走”。由于
自由电子频繁地与金属正离子碰撞,它们只是在不断地无规则运动中总体上有了“定向移动”。
3、导体中有电流时应区分三种速率:
①电场传播速率(或电流传导速率):它等于光速,电路一旦接通,电源就以光速在电路中
各处建立了电场,整个电路上的电子几乎同时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做定向移动。平时一合上开关,用电器立即就有电流,就是这个原因。
提问:怎拦才能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电流呢?
回答:可在A、B之间连接一台抽水机,将水池B中的水抽到水池A中,这样可保持A、B
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
归纳:
电源就是把自由电子从正极搬迁到负极的装置。(从能量的角度看,电源是一种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种类有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第一节电源和电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源,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
2.理解有电源的电路中导线的内部电场强度的特点,知道恒定电场与静电场的基本性质相同,在静电场中适用的关系在恒定电场中同样适用.
3.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
4.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2)产生恒定电流的电路中的电场是合电场(E),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电源的电场(E0);二是导线两侧的堆积电荷的电场(E′).
(3) 恒定电流电路中的电场是稳定电场,即电路中的电荷分布是稳定的,但不是静态的绝对稳定,而是动态稳定,就电路中任一微元来讲,流走多少电荷,就补充等量的电荷.
3.恒定电流
(1)电流的形成
---引导学生推导
电流的微观表示式:I=nvqS
从微观上看,电流决定于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密度、电量定向移动速度、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说明:
1、I= ,求出的是电流的平均值(恒定电流平均与瞬时相同),且此式为电流的定义式,不能说电流与电荷量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qIt可求电量。电流是标量,虽有大小和方向,但不是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