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42例论文

合集下载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之心得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之心得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之心得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关键词泄泻,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泄泻又称小儿消化不良,笔者治疗偶有心得,论述如下。

1致病机理泄泻病因主要责之于脾胃,古文献《幼幼集成》中记载:“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

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气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寒湿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化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

”1.1内伤乳食由于哺乳不当,调护失宜,乳食失节或不洁,脾胃受伤,运化失司,不能腐化水谷,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发泄泻。

1.2感受外邪泄泻发生与气候密切相关,故寒、热、暑、气往往与湿相合而致发病。

夏季感受暑湿之邪,脾喜燥而恶湿,湿困脾阻,运化不健。

饮食水谷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而出现泄泻;秋气残凉,寒湿困脾,水湿不运,留于脾胃,升降之机失调,也成泄泻。

1.3脾虚胃弱脾胃为人后天之本,主受纳运化水谷,为生化之源,如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护不当,加之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脾虚运化失调,胃弱不腐水谷,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则成泄泻内因。

1.4脾肾阳虚由于脾虚胃弱累及肾阳,称之为脾肾阳虚,脾以阳为运,肾寄命门真火,小儿若禀赋不足,或久病泄泻可损伤脾肾之阳,令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水谷不化并走大肠;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若肾中阳气不足,必泄泻不止。

2临床表现小儿泄泻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变化极快,医者须审慎从事,善于观察,精于辨证,方能随证施治。

2.1症状与体征2.1.1轻型症状(单纯性):小儿腹泻日数次,甚至十多次,便呈稀糊状,有如蛋花汤或水样,伴有奶块和泡沫,时有轻度恶心呕吐,一般体征尚可。

2.1.2重型症状(中毒型):小儿腹泻次数显著增多,日十多次以上,常呈喷射状,呕吐频繁,体温升高,面色黄白,烦躁不安,精神不振,甚至伴有脱水、酸中毒症状。

2.2化验检查大便镜检:可见较多食物残渣和脂肪滴,少量或无白细胞、红细胞。

3辨证施治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只有辨证准确无误,采取相应的手法推拿治疗,方能显效。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疗效观察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疗效观察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疾病:泄泻、呕吐、腹痛、腹胀的疗效。

方法对本人治疗62例小儿泄泻、呕吐、腹痛、腹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

结果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泄泻、呕吐、腹痛、腹胀、疗效确切,值得推行。

【关键词】捏脊疗法小儿泄泻呕吐腹痛腹胀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不同季节发生的泄泻症候表现有所不同。

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1]。

主要病机泄泻的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1]。

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肠结核,消化不良等疾病[2]。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出现的病症。

呕吐可见于多种疾病,尤在急性胃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或梗阻,神经性呕吐、肝炎、胰腺炎、胆囊炎等病中呕吐更为常见。

无论任何原因,使胃的功能发生紊乱,导致胃气上逆,都能引起呕吐[2]。

腹痛、腹胀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牵涉的范围很广,脏腑,经脉受到外邪侵袭,气血瘀阻等均可产生腹痛,腹胀[2]。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62例儿小泄泻、呕吐、腹痛、腹胀患儿均为笔者临床治疗的门诊观察或住院患儿。

随机分为两组。

小儿捏脊结合西医综合治疗为治疗组,西医综合治疗为对照组。

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共62例患者均为1-3岁小儿,两组性别和年龄无显著差异,两组症状见表1: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随机分配情况N 泄泻(%) 呕吐(%) 腹痛(%) 腹胀(%)治疗组 31 31(100) 27(87.1) 16(51.6) 17(54.8)对照组 31 31(100) 26(83.9) 15(48.4) 15(48.4)注:两组比较P>0.05两组症状差异不大,且治疗组和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方案相同,均无其他用药干扰,具有可比性。

手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论文

手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论文

手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摘要】手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且简便、无副作用、易于被患儿及家属接受值得推广。

【关键词】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小儿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本文以3岁以内除急性重病以外来我科诊治的50例,吐、泻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实验组用手法推拿治疗,缩短疗程,效果好,治愈后可作预防保健的方法进行推广,特别受到欢迎。

1 对象1.1 一般资料共选50例,3岁以下1岁以内占半数的患儿,采用随机抽签法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

两组患儿的男女比例、月龄大小,一般情况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2010年4月—11月来我院诊治的患儿,腹泻每天10余次,大便呈黄绿色稀便或蛋花汤样、量多、味酸臭、有泡沫粘液、排便前常有啼哭不安、即腹痛、肠鸣音亢进、便后安静、可伴有呕吐、食欲不降、t38.5℃以下,一般情况尚好,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

1.3 方法1.3.1 一般方法儿科治疗、护理常规。

对实验组患儿及家长说明手法推拿的原理和方法,以征得同意配合。

1.3.2 资料收集方法从患儿入院开始,持续观察病情变化,并详细记录出入量、大便次数、性状等。

记录手法推拿的次数、时间、患儿反应。

1.3.3 手法推拿方法一般一日一次,每次20分钟。

①补脾经: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操作者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循患儿拇指挠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100次。

②推大肠经:操作者拇指罗纹面循患儿食指桡侧缘自指尖直推向虎口,然后方向相反,来回推200次。

③推三关:操作者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面沿着患儿前臂挠侧从腕部向肘部直推200次。

④揉中脘:患儿仰卧,操作者以手掌在患儿中脘穴轻揉5分钟。

⑤摩腹:患儿仰卧,操作者以手掌从患儿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左下腹顺时针环形有节律的抚摸腹部5分钟。

⑥捏脊:患儿俯卧位,操作者双手食指抵于患儿脊背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面,合力挟住肌肉捏起,采用食指向前拇指后退之翻卷动作,双手交替移动,自长强穴到大椎穴直线捏脊5-6次。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的现状分析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的现状分析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的现状分析标签:捏脊;手法;小儿;现状分析捏脊是传统的中医推拿手法,在儿科领域中运用广泛。

中西医药物繁多,小儿疾病虽诊断明确,但是小儿不配合治疗,以致在治疗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捏脊可避免患儿服药、打针时的痛苦,而且手法“简、便、廉、验”,无创伤性,易于被患儿及家属接受。

目前,有许多临床报道证明捏脊疗法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方面都有显著的疗效。

现将近5年来运用捏脊治疗儿科疾病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1历史沿革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载。

由此可见,推拿疗法已经应用于脊背了,而捏脊疗法也由此逐渐生根、萌芽了。

明代中后期以后,按摩医学以推拿的名义在儿科领域取得了突破点。

民国时期,甚至把推拿视为贱技,但是捏脊疗法,仍在民间生生不息,继续流传发展。

2具体方法捏脊治疗或调理小儿疾病,其临床疗效的取得,除了与受术者机体本身的机能状态有关外,还与捏脊的操作手法及治疗的次数与疗程有着直接的、重要的联系。

2.1操作方法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卧平、卧正,使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施术者在患者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

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首先将肌肤搓热,随后在施术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

每捏3次提1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1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提不捏,捏拿完毕,再按背俞穴。

其中,捏提手法还可分为“三指捏法”和“二指捏法”两种。

前者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

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后者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

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2.2次数与疗程捏脊治疗小儿疾病的时间与疗程临床报道多有不一:①在治疗次数上:杨若俊等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时,反复捏脊5遍,捏到2、4遍,每捏3把,将皮肤提起1次。

神阙穴中药贴敷配合捏脊治疗小儿腹泻

神阙穴中药贴敷配合捏脊治疗小儿腹泻
l 一般 资料
小儿腹 泻多 因饮食不 节 、 损伤脾 胃, 或风寒 之邪侵 袭肺 胃, 下迫 大肠致 胃肠气 机 受遏 , 健运 无 权 , 水谷 不
化, 清浊不分而引起。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西医用抗菌 素消炎 、 辅助消化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等措施。而 中 2 治疗 方法 医多对症对因论治。小儿脏腑娇嫩、 真气未充 , 暴泻久 2 1 神 阙穴 药敷 患儿仰 卧 、 . 露脐 , 吴茱萸 研 细粉 , 泻均可伤及正气 , 将 故治疗应 以“ 温补” 为主, 祛邪为辅。 置于患儿 脐中神 阙 穴上 , 至 与腹 齐平 。外 置无 菌 小 因脾喜 香燥故取 吴茱萸 之 辛苦 而温 , 香 而燥 能人 脾 填 芳 纱布 , 胶布固定。每 2日 1 次。 之功效 , 暖神阙穴可温下元消寒积。故用吴茱萸粉敷 22 捏脊推拿 患儿俯卧 , . 脊背放平 , 医者用拇、 食指 神阙可温脾散寒、 助阳止泻。配以捏脊推拿调整督脉 自患儿 长强穴 向上 推拿 至 大椎 穴 3~6遍 。要 求将 皮 与太阳经之气机 , 因脾俞、 俞及大肠俞均为其脏腑 的 胃 下脂 肪层 捏起 , 推 、 随 随捏 、 随搓 。第 2遍起 重 点提 捏 背俞穴 , 按揉之调理脾 胃, 助脾 胃运化得司, 大肠分清 脾俞、 俞 、 胃 肾俞、 关元俞、 大肠俞 , 可提出“ 的清脆 泌浊 。达到扶正 祛邪之 目的 。 啪” 响声。再由膀胱俞至风门连续边捏边提边放 3 6 ~ 遍。 本法简便易行, 痛苦小 , 见效快, 无副作用 , 克服了 双拇指同时按 揉双侧脾俞 、 胃俞 、 大肠俞穴各 lmI 小儿不易用药的特点, i l 。 减轻家长的负担 ; 避免了应用抗 每日1 , 次 2日为 l 疗程 。 菌素 等药物 引起 菌群失调 之弊端 。
中图分 类号 :266 R 4 .

捏脊疗法结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捏脊疗法结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12] 王莉 . 不同时期孕妇血浆凝血四项、FDP 及 D-二聚体检测的水 平变化[J]. 中国社区医师(学术版),2012,14(16):277.
Hale Waihona Puke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20.03.028
--论著--
捏脊疗法结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 腹泻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对妊娠不同时期孕妇实施血浆 D-二聚体 , PT、APTT、TT、FIB 等血液指标进行监测,通过临床指标判断, 临床医师对孕妇分娩过程中 、产后血液状态进行评估 ,并实 施有效预防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借鉴。但基于本研 究样本、研究时限较短,未对分娩结局数据进行采集 ,故在 后期研究中需加大样本数量 ,并延长研究时间 ,对孕妇分 娩结局、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进行采集 ,为临床提供更好 质量参考。
[9] 吴杰,曾海燕 . 不同妊娠时期孕妇血浆 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 变化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4,4(19):103-105,108.
[10] 刘刚英 . 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 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的变化 情况[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0):3255-3257.
[11] 何周瑜 .D-二聚体与凝血四项联合检测对临产孕妇的临床意 义[J]. 吉林医学,2012,33(28):6102-6103.
[7] 赵贺红 . 各孕期女性血浆中凝血四项与 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 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0):4014-4015.
[8] 王秋桐,安洁,安跃震,等 . 不同孕期妇女血浆中 D-二聚体及 凝血四项变化的临床意义[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2): 207-209.

捏脊疗法的临床运用:?腹泻脱肛

捏脊疗法的临床运用:?腹泻脱肛

捏脊疗法的临床运用:腹泻脱肛导读:作为针推系毕业的小编读了这篇文章,可真是感慨万千。

捏脊作为推拿手法里重要的一种,再配合几个简单的手法,就可以起到这么好的调理整体的作用,这才是真正的推拿啊!查色按脉,先别阴阳,人体实在太妙了!所以捏脊到底有什么功能呢?捏脊疗法的临床运用作者/王庆林捏脊疗法,其法是令患者俯卧,医者两手作九十度屈曲,由龟尾处开始,顺脊柱向上,将皮肤、肌肉往上推,然后以两拇指指腹交替往下压捏,食、拇二指相互配合,向上推捏,直到颈部大椎穴止,是为平捏。

平捏两遍,作第三遍时,一边如前法推捏,一边间歇地用隐力把皮肤往上提拉,提拉时可听到“啪啪”声响,如此提捏五遍。

最后用两大拇指同时从命门穴向腰外侧肾俞穴慢慢按压,是谓一次。

几年来我曾用捏脊疗法配合其他手法治疗多种疾病,每每收效,现报道如下。

腹泻脱肛:魏XX,女,2岁,1983年11月22日诊。

腹泻脱肛两个月。

现每天腹泻2-3次,泻即脱肛。

患儿面黄肌瘦,精神萎靡,舌淡苔白,双手发冷,指纹青淡,属脾肾阳虚,中气下陷所致。

治宜温补脾肾,升提中气。

方用推三关200下,补脾土200下,推大肠150下,揉肾顶50下,揉百会50下,捏脊7遍,每日一次,4次后大便正常,6次后脱肛轻,9次而愈。

按:《景岳全书·脱肛》说:“有因久泻久痢,脾肾气陷而脱者,有因中气虚寒不能收摄而脱者……”今捏脊,推三关,揉肾顶,揉百会可温肾补气,补脾土,推大肠配捏脊可补脾气,涩大肠,故病可愈。

体会捏脊先用提捏刺激腰背部督脉经和膀胱经上之穴位,督脉统督一身之阳气,膀胱经为阳经,与肾经相表里,背部又多刺激其五脏之俞穴。

捏脊运用之手法有推、压捏、提拉等手法,柔和而深透,有补的作用。

《素问·痿论篇》说:“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

”捏脊疗法不仅有通经活络的作用,还有补脾胃助运化,补气、补阳、健肾壮腰之功能。

所以配合他法用于以上诸症可收显效。

穴位推拿、捏脊治疗婴幼儿泄泻

穴位推拿、捏脊治疗婴幼儿泄泻
21 穴位推 拿 上 肢穴位用患儿左手 。 . 2 11 基 本 手 法 运 A J"0 .. I 0次 , 胃经 50次 , 5 清 0
汤 ×, , 女 l岁 ,99年 6月 2 19 6日初 诊 。患 儿 1 天 前 无 明 显 诱 因 出 现 腹 泻 , 5 6次 , 0余 日 、 自服 “ 儿 利 宝 ” 不 佳 。渐 至 大 便 日 1 次 , 后 即 小 效 0余 食 泻, 夹蛋花样不 消化 物 , 纳差 。诊见 精神 倦 怠 , 面 色微 黄 , 腹软 , 舌淡 红苔 薄 白中部苔 厚 , 指纹 淡紫 至 气 关 。大 便 常 规 : 肪 球 (+) 脂 。诊 为泄 泻 , 属 证 脾 虚 型 。用 基 本 手 法 加 脾 虚 型 手 法 治 疗 1次 , 至 次 日泻 4 5次 , 方 推 拿 1次 , 便 略 成 形 , 1 、 守 大 再 次 而 痊 愈 。 随访 半 月无 复 发 。 5 讨 论
清补脾 3分钟 , 清补 大肠 3分钟 , 清小 肠 50次 , 0 小儿脏腑娇 嫩 , 形气 未充 , 胃薄 弱 , 素有 脾 故 清 天 河水 50次 。 0 脾 常 不 足 之 说 。脾 虚 则 消 化 运 输 功 能 失 职 , 泄 排 2 12 辨 证 加 减 手 法 伤 食 泻 , 清 大 肠 3分 水湿功能失常 , .. 加 因此易被乳食所伤 , 被湿所 困而导 钟 , 下 七 节 骨 10次 ; 湿 泻 , 揉 外 劳 10次 , 推 0 寒 加 0 致 泄 泻 。据 此 , 定 婴 幼 儿 泄 泻 基 本 治 则 为 消 食 拟 推 三 关 3 0次 , 上 七 节 骨 1 0次 ; 热 泻 , 清 导 滞 , 脾 利 湿 。穴 推 拿 取 运 A J.理 气 宽 胸 , 0 推 0 湿 加 健 t , 消 大肠 3分 钟 , 小 肠 50次 , 六 腑 30次 , 下 宿 食 , 和 五 脏 , 清 降 浊 ; 胃经 , 中焦 湿 热 , 清 0 退 0 推 调 升 清 清 七节 骨 10次 ; 虚 泻 ,l t 3分 钟 , 上 七 节 和胃降逆 ; 补脾 , 脾 调 中, 胃消 积 , 热利 0 脾 Dl ,  ̄脾 推 清 健 和 清 骨 10次 ; 泻 , 清 肝 经 30次 , 小天 一 0 湿 ; 0 惊 加 0 捣 i 10 5 清补 大肠 , 清利 肠腑 , 湿热 , 理大肠 功 能 ; 除 调 次 。腹 痛者加 揉 天 枢 、 肚 角 ; 便 遗 出而 不 自 拿 大 清小肠 , 清利下焦湿 热 , 泌清别 浊 ; 清天河水 , 神 安 知 , 揉龟尾 5 加 O次 。 除烦止惊 , 小便 。临床 上 随证加 减 , 清大 肠 , 利 取 22 捏 脊疗法 患儿俯 卧 , . 医者 用拇指螺纹 面顶 清湿热 导积滞 , 使腐 滞尽 去 , 胃肠洁而 泻除 ; 则 推 住皮 肤 , 、 食 中二 指 前 按 , 指 同时 用 力 捏 拿 皮 肤 , 三 下 七 节 骨 , 肠 道 湿 热 ; 上 七 节 骨 , 阳止 泻 ; 泻 推 温 揉 两 手 交 替 向前 移 动 , 推 边 捏 边 提 拿 。 自长 强 穴 外劳 、 边 推三关 , 阳散寒 ; 温 退六腑 , 清热解 毒 ; 肝 清 开始 , 沿着督 脉 向 上 至大推 穴 为 1 , 捏 5 7 遍 每 经, 捣小天 心 , 惊 安神 , 镇 揉天 枢 , 拿肚 角 , 理气 消 遍, 为增 强刺激 , 可从第 2 开始 , 遍 每捏 3次 , 向上 滞 , 腹 痛 ; 龟 尾 , 调 督 脉 之经 气 , 理 大 肠 功 止 揉 通 调 提 拿 1次 , “ 三 提 一 ” 。末 遍 手 法 同第 1 。 即 捏 法 遍 能 。捏 脊调 阴 阳 , 气 血 , 发 脾 胃气 机 之 升 降 功 理 激 以上 手 法 均 采 用 滑 石 粉 作 介 质 , 法 操 作 每 能 , 强 免 疫 能 力 。 手 增 日1 , 次 3次 为 1 程 。 疗 笔者采 用 中医“ 内病外 治” 理论 , 用 基本 手 采 3 疗 效 分 析 法 和辨证加减 手法 紧密结合 治疗 婴 幼儿 泄泻 , 充 3 1 疗 效 标 准 治 愈 : 大 便 成 形 , 身 症 状 消 分 体现 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 治 的指导思想 。 . 为 全 失, 大便镜检无异 常 ; 好转 : 大便次数与水份减少 , 收稿 日期 :1)—0 —1 2X2 5 3

小儿慢性腹泻病中西外治法论文

小儿慢性腹泻病中西外治法论文

浅析小儿慢性腹泻病的中西外治法摘要:中医外治法为祖国传统医学特色疗法,尤其在儿科更突显其优越性。

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对于小儿慢性腹泻病采用中医辨证推拿和穴位敷贴疗法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无副作用、疗效可靠等特点。

关键词:小儿泄泻小儿腹泻中西外治法中医推拿穴位敷贴小儿泄泻,现代医学称为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症的儿科常见消化道疾病.中医外治法为祖国传统医学特色疗法,尤其在儿科更突显其优越性:儿科推拿和穴位敷贴疗法避免了药物口服、注射的困难,操作简单,价廉,使用方便、易于开展,施用安全、一般无副作用,疗效可靠,广泛被患儿和家长接受。

为此,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推拿和穴位敷贴疗法:脾虚者,以参答白术散为基础方加减,治以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夹食积者合保和丸消食化积;兼湿热者合葛根琴连汤清热利湿止泻。

另外,视病情加用培菲康治疗64例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观察临床疗效,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1 病例选择的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的对象:病例来源于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儿科门诊。

1.2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3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1)观察资料不齐全者。

(2)家长或患儿依从性差,治疗过程不配合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3)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接受治疗者.2. 治疗方法:64例腹泻患儿均进行饮食调理、中医辨证推拿和药物敷脐,视病情加用培菲康治疗。

2.1调理饮食(1)母乳喂养者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者用等量米汤或水稀释牛奶,先从1:1,然后根据病情,逐渐添加到全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养2一3天,以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3个月以上者,每天喂1一2次米糊,6个月以上小儿可选用粥、面条、或烂饭,加些蔬菜、鱼或肉末等。

可加少量新鲜水果汁或水果补钾.每日加餐一次,以乳品喂养为主者逐步加大谷类食物。

捏脊揉腹法配合中药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

捏脊揉腹法配合中药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

捏脊揉腹法配合中药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捏脊揉腹法配合中药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腹泻患儿40例按入组病案号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基于“通调腑气”思路,采用小儿捏脊揉腹法配合中药治疗。

在第1周、第2周、第3周时进行中医症候改善标准的评价。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小儿体质有“稚阴稚阳”之说,因此用藥上不可大补或大攻,以和法求顺为主。

慢性腹泻多因腑气不通,当内服药物升降气机,外用手法,一在前腹一在后脊以求调顺腑气。

两者配合简便廉效,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小儿慢性腹泻;升降中药;捏脊揉腹法小儿慢性腹泻(CDD)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

国内小儿CDD多为炎性肠病、消化道感染后吸收不良综合征、乳糖不耐受、继发性双糖酶缺乏症、牛奶或豆类蛋白过敏、免疫缺陷病、慢性非特异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1-2]。

西医多以微生态疗法,补充肠道正常菌群,常用药物如妈咪爱、米雅A、金双歧制剂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笔者运用“通调腑气”思路配合中药升降气机进行治疗,同时配合小儿捏脊揉腹法,捏拿脊部腹部以求调理阴阳之气,取得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小儿慢性泄泻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5岁28例,5~7岁12例,按病案号单双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

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满足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3]中关于慢性腹泻的临床诊断标准,大便次数增多,呈不同程度稀便,腹泻持续或反复泄泻超过2个月;已排除痢疾。

②满足西医诊断标准:大便形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病程2个月以上;③年龄1~6岁;④治疗期间未使用其他药物。

捏脊法配合潘生丁治疗秋季幼儿腹泻疗效观察

捏脊法配合潘生丁治疗秋季幼儿腹泻疗效观察

捏脊法配合潘生丁治疗秋季幼儿腹泻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捏脊疗法配合潘生丁口服在秋季婴幼儿腹泻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将秋季幼儿腹泻患儿8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治疗组采用捏脊疗法配合潘生丁口服,对照组采用思密达口服,对症处理。

结果:治疗组痊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60%,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两组痊愈病例疗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采用捏脊疗法配合潘生丁口服能明显提高婴幼儿腹泻的痊愈率,缩短病程。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捏脊法潘生丁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hiropractic therarpy combined with oral dipyridamole in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 in autumn.Method:The visiting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every group has 40 patients.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chiropractic therarpy combined with oral dipyridamol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used anti-inflammatory and expectant treatment.Results:The cur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s 100%,the cur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is 60%,the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has significant pare of the course of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 also has significant meaning.Conclusion:Chiropractic therarpy combined with oral dipyridamole could obvious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infantile diarrhea and shorten the course of it.Key Word Infantile diarrhea;Chiropractic therarpy;Dipyridamole秋季幼儿腹泻是秋冬季小儿消化道常见病,病情变化快,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情况。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45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45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45例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小儿腹泻的有效方法。

方法:对45例患儿采用推拿手法治疗。

结果:痊愈37例,好转6例,无效2例。

有效率95.5%。

结论: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好,无痛苦,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推拿小儿腹泻疗效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为高,四季皆可发生,但多发于夏秋季节[1]。

运用推拿疗法治疗此病,痛苦小,疗效好,无不良反应,患儿易于接受,是临床治疗此病的理想方法[2]。

2010~2012年在推拿临床治疗工作中,采用小儿推拿手法,辨证治疗小儿腹泻45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儿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23天~3岁,病程2天~1个月余;腹泻次数5~20余次/日;其中脾虚泻11例,寒湿泻17例,伤食泻9例,湿热泻8例。

病因及分型:小儿腹泻的发病机理多与气候、饮食及小儿素体有关,但其根本在脾胃功能障碍。

脾胃功能失调,水谷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致泄泻。

依据辨证结果,本组患儿分为脾虚泻、寒湿泻、伤食泻、湿热泻4型:①脾虚泻: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且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脾胃负担较重,一旦遇到外来影响,则导致脾胃功能受损,使水谷运化失常,水湿滞留下注而成腹泻,为脾虚泻。

临床表现:久泻不愈,时作时止,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夹有乳块或食物残渣。

神疲,面色苍白,舌质淡嫩,苔薄腻,脉濡,指纹淡红。

②伤食泻:由于喂养不当,饥饱无度,或恣食生冷、油腻食物,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常,不能腐熟水谷而致腹泻,为伤食泻。

临床表现:大便量多,酸臭或臭如败卵,便前腹痛(患儿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啼哭)、泻后痛减,口嗳酸气,不思乳食,苔黄或厚滞,脉滑,指纹紫滞。

③寒湿泻及湿热泻:是由于感受寒、湿、暑、热邪所致,尤以湿邪为主。

脾喜润恶燥,故湿易困脾土,运化失职而致腹泻。

寒邪重者为寒湿泻,症状表现:大便清稀,多泡沫如水样,臭气较轻,腹痛肠鸣,小便清长,面色淡白,口不渴,苔白腻,脉濡,指纹青;热邪重者为湿热泻,临床表现为:泻时暴注下迫,泻下稀薄或粘滞,色黄而臭,身见微热,口渴,腹痛,肛门红,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捏背疗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30例疗效观察

捏背疗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30例疗效观察
维普资讯
肩锁 关节完全 脱位 。故 喙锁 韧 带 的重建 对维持复位效果更具重要意义 。
手术 特 点 : ae- D n Wevr- an法 是 将 锁 骨外端 2 5 m 斜行 截骨 后 切 除 , .c 喙肩 韧 带 自肩峰止点 处带-d 骨片截断后 , , 内移
3 夏 军 , 思 群 , 湘 杰 . 良 Wevr 治疗 王 顺 改 ae 法
不存在 , 单纯重 建喙肩韧 带长时间控制锁
骨外端不上撬也是 比较 困难 的, 而且前臂
肩锁 关节 脱 位. 中国 运动 医学 杂志 ,9 8, 19
1 1 7 ~1 8 7: 2 2
的解剖关 系。④ A O螺钉再 次取 出, 小切
者应该选用稳 定 复位关 节并 修 复损伤 的
韧带 , 可能恢 复正 常 的解 剖关 系, 尽 明显
氏写 等 报道 称锁 骨远 端 切 除后 , 有些
捏 背 疗 法治 疗 小 儿 慢 性 腹 泻 3 O例 疗效 观 察
宜慢 , 由尾骶骨 向上捏 。①令小 儿俯卧床 张春玲
效 6例 , 无效 5例 , 有效率 7 % 。 4
统医学 中的捏背疗法 辅 以治疗 , 可弥补西 医治疗 中的不足 , 到 事半 功倍 的效 果 。 起 捏 背疗法 的理论 根据 是经络学说 , 即通 过
伸长 , 以拇 、 指从患 儿尾 骶骨 处 向上捏 食 起 皮肤 , 食指 向上推 , 拇指 向下拉 , 使皮褶 上移 , 如此两 手 平行操 作 , 推至 大椎 穴 为
患 者在术后 肩关节活动后 局部 有不适感 ,
易疲 劳 。认为锁 骨远端 切 除使 锁骨 对肩
改善病人 的预后 。 参考文献
l 韩铭, 张世 阜 , 陈宝 全. 突上 移治疗 肩 锁 喙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42例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42例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42例
许红梅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年(卷),期】2012(022)012
【摘要】目的研究应用捏挤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升临床工作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份至5月份收治的42例小儿腹泻患者,均接受捏挤疗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该治疗手段的步骤,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捏脊疗法,42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消失,全部痊愈出院,临床治疗有效率达100%,预后效果十分良好.结论针对小儿腹泻,应用捏脊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体征,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适于得到更多推广.
【总页数】1页(P5436-5436)
【作者】许红梅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江苏,新沂,221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42例 [J], 许红梅;
2.艾条灸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 [J], 陈莲;尹炳培;韦宗赛;官永锋;黄秀兰;陈世新
3.捏脊疗法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J], 李萍
4.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104例疗效观察 [J], 孙沫;刘媛媛
5.捏脊疗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 [J], 胡营杰;孙凤平;韩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捏脊疗法在小儿保健中的临床运用

捏脊疗法在小儿保健中的临床运用

捏脊疗法在小儿保健中的临床运用发表时间:2015-05-28T14:33:42.1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4年第10期(下)供稿作者:夏学会[导读] 杜艳等[5]将96 例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纳为研究对象,结果成功治愈76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83%。

夏学会(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卫生院674400)【摘要】小儿腹脏娇嫩、体质较弱、免疫力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抗病能力较低,近年来随着捏脊疗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与治疗小儿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疾病等方面的保健作用也逐渐得到认可。

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对捏脊疗法在小儿治疗保健中的临床运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捏脊疗法;小儿保健;临床运用【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95-02 捏脊疗法数中医外法治疗范畴,最早见于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中的“捏脊骨皮”描述,并经后世医家不断完善发展,成熟于明清时代的小儿推拿。

具体方法为术者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达到调理机体、预防疾病之功效,从中医角度看,所谓“背为阳,腹为阴”,背部脊柱两侧弥补人体的植物神经节,是人体脑、脊髓通向躯体以及各脏器神经节的通道[1]。

近年来,捏脊疗法因其操作简便、无创伤、无耐受度要求、无毒副效应等优点,被逐渐应用到多种小儿疾病的预防和和治疗当中,现就近年来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消化系统保健1.1 小儿疳积的预防与治疗小儿疳积属中医“脾胃虚损”、“腹脏失养”范畴,是一种临床多见的小儿慢性病症。

该病多由小儿喂养方式不科学,或者小儿病后机体调节失当而引起,以小儿食欲不振、情绪躁动、机体消瘦、贫血、大小便异常为主要临床症状。

涂桂芳[2]等将57例疳积患儿纳为研究对象,用三棱针点刺+ 捏脊疗法成功治愈52例,总计治疗有效率达到100%。

1.2 小儿腹泻的预防与治疗腹泻是小儿临床常见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没有进行有效治疗,有较高概率引发营养不良以及贫血等情况,患儿的健康成长发育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针灸与捏脊治疗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观察

针灸与捏脊治疗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观察

针灸与捏脊治疗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灸与捏脊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针灸治疗组患儿每次治疗约需10分钟左右,每天一次,三天为一个疗程。

捏脊治疗组治疗每次以5分钟为宜,每日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

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整肠生等常规治疗药物,一天3次服药,3天为一个疗程。

结果:针灸治疗组有效率为95%,捏脊治疗组有效率为92.5%,而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仅为80%。

前两者的有效率都要高于对照组,且他们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法和捏脊法均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非常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针灸;捏脊【中图分类号】R2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典型症状是大便次数显著增多,便下稀薄,严重者还有可能会出现水样便等[1]。

小儿因为其内脏及全身器官的功能都未完全发育完整,尤其是消化器官,所以小儿最容易患消化不良性腹泻,他们会出现腹胀,肠鸣音,多便以及水样便,并且大便中常含有未被消化的食物或含有黄绿色的小块物质[2,3]。

近年来,运用中医来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逐渐流行开来,因为其避免了药物对患儿身体健康和发育的不良作用而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笔者通过采集近两年治疗消化不良性患儿120例,对比他们的治疗效果,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组选取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120例,其中男孩60例,女孩60例,年龄最大的为6岁,最小的为2岁,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病程最长达1周,最短的仅为2天,共同的症状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多便,大便多呈蛋花样,少数为绿色水样便。

大便化验可见脂肪球,粘液以及食物残渣。

大便病原检查偶成阳性。

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分别为针灸治疗组,捏脊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

通过方差分析,三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症状等方面均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所以具有可比性,分组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显著影响。

摩腹捏脊推背治疗婴幼儿腹泻40例临床观察

摩腹捏脊推背治疗婴幼儿腹泻40例临床观察

摩腹捏脊推背治疗婴幼儿腹泻40例临床观察
王赐华
【期刊名称】《按摩与导引》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针对婴幼儿惧怕针药治疗的特点,采用摩腹捏背推背等传统手法治疗为主,部分病例配合口服补充及内服中药,治疗婴幼儿腹泻40例,治愈3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总页数】1页(P30)
【作者】王赐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125
【相关文献】
1.推手摩腹捏脊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40例观察 [J], 陈秀珍
2.捏脊配合摩腹治疗小儿厌食症30例 [J], 韦士强;梁振新
3.捏脊和摩腹手法治疗小儿积滞症160例 [J], 温乃元;王锦;张飞香
4.针刺、捏脊治疗婴幼儿腹泻100例临床观察 [J], 张伟;徐瑞芳;阚振德
5.捏脊疗法佐治婴幼儿腹泻病40例临床观察 [J], 蒋赦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捏脊疗法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捏脊疗法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捏脊疗法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晓江
【期刊名称】《医学食疗与健康》
【年(卷),期】2018(000)007
【摘要】目的:探讨捏脊疗法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诊治的96例脾虚型小儿泄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儿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捏脊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为(42.93±11.33)h,对照组患儿止泻时间为(59.46±11.45)h,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1.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捏脊疗法对脾虚型小儿泄泻患儿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218,220)
【作者】王晓江
【作者单位】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云南普洱 6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1
【相关文献】
1.捏脊疗法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晓江
2.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刘洪波;齐岩;孟斌;汤淑芹;杨晶;郭颖;
李志宇;陈以国
3.复方桂枝汤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龙凤艳;黄波贞;刘华奇;黄莹静;邓艳丽;严莉;韦佳汝;
4.捏脊疗法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晓江;
5.药物铺灸疗法治疗小儿泄泻临床疗效观察 [J], 陈淑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捏脊疗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研究

捏脊疗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研究

捏脊疗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研究【摘要】目的:分析捏脊疗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

方法:时间段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腹泻患者共38例,随机划分两组,研究组患者采用捏脊疗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蒙脱石散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两组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儿的大便次数在治疗后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的大便性状好转时间以及止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捏脊中医疗法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腹泻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促进其病情康复。

【关键词】:捏脊疗法;蒙脱石散;小儿腹泻;临床疗效小儿腹泻作为一种常见的婴幼儿临床疾病,是由于多病原、多因素所导致的消化道综合征。

小儿腹泻患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

常见的小儿腹泻诱因包括人工喂养、气候突变以及病毒感染等,如果患儿在患病后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加重,患儿会进一步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诱发休克等危重并发症,严重的影响到患儿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

蒙脱石散是临床治疗小儿腹泻的主要药物,能够保护患儿的胃肠道黏膜,从而止泻。

在中医学中,小儿腹泻是脾胃功能运行失常所引起的疾病,通过捏脊治疗能够健脾和胃。

本文主要探究捏脊疗法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腹泻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在研究已经结束,做出如下的汇报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作为本次的研究区间,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腹泻患者共3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儿自愿参与,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伴随发热咳嗽等症状。

将38例患儿随即划分为两组,研究组19例,男性患儿11例,女性患儿8例,最小年龄7个月,最大年龄8岁,平均年龄5.48±0.9岁,对照组19例,男性患儿10例,女性患儿9例,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9岁,平均年龄6.03±0.7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42例
【摘要】目的研究应用捏挤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升临床工作质量。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份至5月份收治的42例小儿腹泻患者,均接受捏挤疗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该治疗手段的步骤,并评价其临床效果。

结果经过捏脊疗法,42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消失,全部痊愈出院,临床治疗有效率达100%,预后效果十分良好。

结论针对小儿腹泻,应用捏脊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体征,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适于得到更多推广。

【关键词】小儿腹泻;捏脊疗法;临床症状
小儿腹泻属于常见的一类儿科疾病,且低龄幼儿更易患病,多由病毒感染诱发。

临床实践发现,捏脊疗法可以有效治疗该病,这种治疗手段刺激人体穴位,实现对生理功能的调节,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与消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为研究应用捏挤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小儿腹泻患者,均接受捏挤疗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该治疗手段的步骤,并评价其临床效果。

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42例小儿腹泻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5个月-6岁,平均年龄:3.6岁。

入院时病程范围:1-4天,平均病程:1.7天。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显著增多,其中34例每日大便七次以上;粪便稀薄,部分伴随
未消化食物/泡沫,无腥臭味,2例合并呕吐,3例体温上升。

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重度心脏病、肺炎、昏迷等疾病的可能,无一例出现痢疾/生理性腹泻;进行常规大便检查,均未发现脓细胞、白细胞或者红细胞,确诊为单纯性腹泻。

1.2 方法收治患者后,我院应用捏脊疗法,进行治疗。

方法为:在空腹状态下,协助患者选取俯卧体位,保持背部的松弛平坦。

同时,需要保持合理的室温,避免患儿受凉。

顺着背部正中线,从末端的尾骨进行捏脊,上行至第七颈椎。

操作时,沿着督脉双侧,逐渐向上进行,手法包括捏、按、提、放、捻、推、拿,直至大椎穴。

自下而上一次为一遍,如是进行六遍。

需要注意的是,从第四遍开始,每捏三下,则上提一次。

随后,利用拇指,自命门上推,直至大椎穴。

在督脉两侧,顺着膀胱经,连续推100次。

完成上述动作后,有针对性地按揉重点穴位,包括脾俞穴、胃俞穴与肾俞穴,每个穴位需按揉一分钟。

随后,用手掌根部触摸脊柱,进行4次按擦。

一般情况下,经过捏脊,患者的背部出现局部温热,证明治疗力度合理。

捏脊疗法的频率为1次/日,每次持续6分钟左右。

治疗共持续一周。

在治疗时,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身体状况,灵活调整按揉力度与单次治疗时间。

在治疗开始前,需要清洁手部,并涂抹滑石粉,捏挤时掌握力度。

在治疗期间,需要合理饮食,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增进治疗效果。

指导患者尽量避免摄入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同时,伴随腹泻症状的改善,患儿需要逐渐增加饮食量,避免过饱。

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进展,查
看大便次数的变化,观察大便的性状并及时记录。

一旦患儿出现精神不振、小便量骤减、面色苍白等症状时,需要考虑并发其他疾病的可能,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避免诱发严重后果。

治疗结束后,依据无效、有效、康复的标准进行评价,其中无效是指临床症状无好转,大便次数多,且粪便性状无改善;有效是指大便次数显著减少,含水量降低,临床症状显著好转;康复是指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进行大便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

2 结果
经过捏脊疗法,42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全部痊愈出院,临床治疗有效率达100%,预后效果十分良好。

3 讨论
临床中,小儿腹泻属于常见的一类疾病,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是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常呈现黄色水样,部分患者合并呕吐、感冒症状。

医学研究证实,该病主要由轮状病毒诱发[1]
该类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一般情况下,小儿腹泻症状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会消失,在此期间,合理应用药物,并搭配饮食,可以治愈。

然而,如果病情未能得到良好控制,则易于引发电解质失衡、酸中毒等不良状况,影响预后效果。

因此,针对该病,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治疗,并严格防范并发症。

针对小儿腹泻,捏脊疗法十分常用,本文的目的即为研究其应用效果,促进临床治疗工作的提升与进步。

捏脊疗法属于中医推拿的一种,其基本不会造成不良反应,有
着很高的安全性。

关于其作用原理,要从督脉讲起。

督脉处于人体脊柱及其两侧区域,包含膀胱经的一部分,其上包含脾俞穴、肾俞穴、胃俞穴等穴位,通过对督脉以及重点穴位的按压刺激,可以疏通气血,调节消化道机能,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从西医角度看,脊柱属于人体的重要骨骼之一,在其两侧分布着众多的交感神经,与各大脏器相连。

在应用捏脊疗法时,神经受到刺激,便向目标器官传递信号,增进了胃肠蠕动,调节了生理机能,促进疾病的治疗。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患者,均接受了捏脊治疗。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临床疗效十分积极。

因此得出结论:针对小儿腹泻,应用捏脊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体征,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适于得到更多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茜,庄海莲.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20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0(21):102-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