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地域文化
三秦之文化作文
三秦之文化作文说起三秦大地,那可是一片充满着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神奇地方。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娃,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那真是深入骨髓。
在陕西,你随便走进一个村子,都能感受到那浓厚的历史气息。
就说我姥姥家所在的那个小村庄吧,虽然看上去普普通通,但细细探究起来,却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姥姥家的老房子是那种传统的土坯房,一到夏天,屋子里就特别凉快。
房子的屋顶是用青瓦铺成的,经过多年的风雨洗礼,有些瓦已经破碎,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它的韵味。
院子里有一棵老槐树,据姥姥说,这棵树在她小时候就已经在那儿了。
每到春天,槐树开花,那洁白的槐花挂满枝头,整个院子都弥漫着甜甜的花香。
姥姥会拿着长长的竹竿,把槐花打下来,给我们做槐花麦饭,那味道,真是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村子里的路都是土路,一下雨就变得泥泞不堪。
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在雨后的路上踩水坑,溅得一身泥,然后被姥姥追着骂。
但就算被骂,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路的两边是一片片的农田,春天的时候,绿油油的麦苗像绿色的海洋;秋天,金黄的麦浪随风翻滚,那景色简直美极了。
村里的人们都特别淳朴善良。
农忙的时候,大家会互相帮忙,今天你帮我家收麦子,明天我帮你家种玉米。
谁家要是做了好吃的,也会给邻居们送一些。
记得有一次,隔壁的王奶奶做了油泼面,特意给我们端了一碗过来。
那宽宽的面条,上面撒着葱花、蒜末、辣椒面,用热油一浇,“呲啦”一声,香气扑鼻。
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王奶奶就在旁边看着,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
说起吃,陕西的美食那可真是数不胜数。
肉夹馍、凉皮、羊肉泡馍……每一样都让人垂涎欲滴。
有一次,我跟着爸爸去县城,专门去吃了一家特别有名的肉夹馍。
那个馍烤得外酥里嫩,夹上剁碎的卤肉,咬一口,满嘴流油,那滋味,简直绝了。
还有凉皮,滑溜溜的凉皮配上辣椒油、醋、蒜水等调料,酸辣可口,让人吃了一碗还想再吃一碗。
陕西的戏曲文化也是独具特色。
秦腔那高亢激昂的唱腔,一开口就能震撼人心。
村里每逢有庙会或者重大节日,都会请戏班子来唱秦腔。
三秦文化
三秦文化文化来历公元前206 年,项羽统率各路诸侯西入关中灭秦。
随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以梁楚九郡地置西楚国自属,分封灭秦有功将领、旧六国贵族及秦降将十八人为诸侯王。
其中,他将函谷关以西,秦岭以北的原秦国疆土封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这段历史记载在司马迁中。
三位诸侯王都是秦降将,故人们称他们为三秦王。
与之相应地,这三诸侯国之地称为三秦,沿袭下来,“三秦”也就成为了陕西的代称。
地域范围但是从地域文化的一致性上考虑,以三秦来代表陕西,或以陕西的地域来局限三秦的文化都是不太合适的。
明显地,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自古至今,其地域文化受楚文化影响较深;相反,陇中和宁南黄土丘陵地区倒是与关中、陕北在民俗文化上表现出了较大的一致性。
由此可见,三秦文化区的范围仍应以楚汉之际的雍、塞、翟三国疆域为基本的地域范围,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则包括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和宁夏的南部。
这一地区,从自然条件、生产方式、文化传统上都比较相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蓝天黄土的自然环境是怎样孕育了三秦文化呢?产生条件地的自然经济环境决定其地域文化的发展。
在三秦大地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当然是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地貌,在地理特点上分为两类,一种是沟谷地貌,另一种是沟间地地貌。
沟谷地貌即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沟间地地貌有种主要类型:塬、梁、峁。
塬是平坦的黄土高地,四周为沟谷环绕,是高原面上受流水侵蚀最小的一种地貌。
面积较大的塬有陇东的董志塬、陕北的洛川塬等。
董志塬介于泾河支流蒲河与马莲河之间,长80 公里,宽40 公里,不仅面积广袤,而且黄土沉积达200 米,是黄土高原的厚度中心。
塬是黄土高原上较适宜于人类生活的地域。
梁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两沟夹一梁”是当地人对这种地形的形象说法;峁是孤立的黄土丘。
峁和梁通常是互相联结在一起,间杂沟谷,也被称为黄土丘陵。
梁峁的地形支离破碎,自然环境不利,往往是相当贫困的地区。
在黄土高原的南部边缘,是一个断陷盆地——渭河谷地,也即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
三秦文化的优秀作文600字
三秦文化的优秀作文600字
嘿!大伙儿们好啊!今儿我可得说说关于三秦文化的那些事儿了。
三秦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发祥于陕西关中地区的那些古老而独特的文化瑰宝。
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哟,它孕育于几千年来华夏文明的薪火相传。
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陕西仆街,三秦文化对我来说,就犹如家常便饭一般亲切。
从小接受的教育里,三秦文化就像一根根绳索,将我们这些陕西孩子紧紧系于祖先的文化之树。
举手投足间,无不体现着三秦人的独有气质和生活智慧。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秦人好勇猛吧?这可不单单是军事作风如此,就连做人处世,也透着一股子干脆利落、爽朗直率的劲儿。
再说三秦人待客,那可真是绝了!别人家的"来客从优"哪儿比得上,一桌子酒肉菜,摆个大杀器,才算是款待到家了。
三秦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更有独树一帜的审美情趣。
三秦陶艺、三秦剪纸、三秦民歌,无不令人赞叹不已。
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三秦木雕了。
那精湛的技艺,栩栩如生的造型,每每看了都会心驰神往。
三秦文化就像一朵盛开在黄土高原上的奇葩,芳香四溢。
我为自己是三秦儿女而无比骄傲自豪。
今后的日子里,我定会继续好好学习和传承三秦文化,用生命唱响这壮阔悠远的乐章!。
形容三秦文脉
形容三秦文脉三秦,即陕西省,是华夏文明中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孕育了无数卓越的文化精品,铸造了富有人文底蕴的城市形象。
三秦文脉源远流长。
早在1500年前的汉武帝时期,长安成为了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随着东汉末年曹操侵攻,长安失陷,文化中心转移到了洛阳、许昌等地。
不过,三秦人民并没有放弃文化的保存。
唐朝时期,长安再度恢复文化中心的地位,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华富有的都市之一,这里的文化繁荣之状,使之被誉为“会天下之文明”。
三秦文脉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书法、绘画、音乐、传统民间艺术等,都有着浓厚的三秦文化气息。
其中,壁画艺术尤为独特,那些生动的壁画世界,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其中被誉为“东方素描的起源”、千年“壁画博物馆”——敦煌壁画,更是三秦文化的精髓之一。
此外,曲艺、民间音乐、舞蹈等各种形式的文化表演,在陕西这片大地上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在三秦文脉的基础之上,陕西文学更是如迎春花般绽放。
古往今来,这里产生了大量文学巨匠。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白居易,就是出身陕西的杰出代表。
其创作的《琵琶行》、《长恨歌》等十余篇诗作,以其流畅的韵律和文学价值,铸造了千古文学佳章。
此外,大文豪鲁迅、巴金、老舍等也都有着陕西的文化渊源。
三秦文脉还孕育了许多历史文化遗存。
秦始皇陵、华清池、大雁塔、兵马俑等景点,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这些遗存凝聚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沿革,为人们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过去的辉煌。
如此璀璨的三秦文脉,是我们今天不断前行的坚实根基。
我们应当倍加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断传承发扬三秦文化,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
名词解释
1、 吴越文化:产生于吴越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吴越地区融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序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吴文化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两种文化所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而到越灭吴之后,吴越文化才逐步融为一体,成就了吴越文化。太湖地区属于越文化的范围,宁镇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吴、越文化自产生就已经开始互相渗透,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2)先秦时期少数民族在河套地区活动的时期。这一时期活动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有山戎、猃狁、鬼方、林胡、楼烦等。
先秦时期活动在河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诸奴隶制王朝的接触主要是以战争的形式进行的,而与南方地区的楚国婚姻关系的存在则说明当时河套地区的诸少数民族的社会影响力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大的多,这也显现出河套文化在这一时期的特点,即少数民族占据河套文化发展的主动地位。
9、 河套文化:产生于河套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文化。其地域范围以今天的河套地区为中心,向西可以抵达银川一带,向东与山西省接壤,南跨黄河包括今鄂尔多斯,北依阴山山脉。河套文化包括河套地区所产生的一切社会人文现象。河套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农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特色;共同构建起胡汉交融的文化体系;文化发展具有多层次性,具有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双重特点。
3、 燕赵文化:产生于燕赵地区农耕文化,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的特点具有历史的长久性、影响深远并对周边地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华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其次,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燕赵地区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其交通形势也非常优越;其三,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燕赵文化中的战争文化。燕赵文化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也形成了燕赵文化的特点: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
三秦文化介绍
三秦文化介绍一、三秦文化的历史渊源所谓三秦是指,秦朝灭亡后,项羽三分过去的秦国之地,故称三秦。
到了近代,三秦泛指陕西所辖的关中,陕北,陕南地区。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先后有14个王朝在此建都,包括中华文明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四个王朝!二、三秦文化艺术(一)建筑1、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陵园按照“事死如事生”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
地下宫城(地宫)为核心部位,其它依次为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2、兵马俑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世界第八大奇迹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3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4 陕北窑洞陕西窑洞主要分布在陕北,指陕西省延安、榆林等地的窑洞式住宅。
它建在黄土高原的沿山与地下,是天然黄土中的穴居形式,因其具有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经济省钱等优点,被当地人民群众广泛采用。
陕北窑洞有靠山土窑、石料接口土窑、平地石砌窑多种,一般城市里以石、砖窑居多,而农村则多是土窑或石料接口土窑。
主要形式有地坑窑、沿崖窑、锢窑。
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二)雕塑绘画1 昭陵六骏陕西礼泉县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2 书法家欧阳修、诸遂良、欧阳通、颜真卿(三)戏曲、音乐1、秦腔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
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
2 陶埙陶埙在古代主要为诱捕猎物所用,是中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
陶埙在八音中是属土音,3 陶哨陶哨是历史悠久的民俗玩具,产地颇多。
三 秦 文 化
三秦文化所谓三秦文化,是指三秦大地上存在的地方本土文化。
“三秦”原本仅指陕西关中及陕北南部地域。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朝灭亡以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领有今陕西中部关中平原咸阳以西地方;封司马欣为塞王,领有今咸阳以东至黄河的地区;董翳为翟王,领有今关中以北陕北南部地方,将其合称为三秦。
今以“三秦”泛指包括关中、陕北和陕南在内的陕西全省。
三秦文化即陕西历史文化,是三秦自然环境养育的文明之花,是中华民族的地方文化之一。
三秦文化是三秦特定空间、特定地域的文化,它是在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三秦自然环境包括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等通过物质生产实践间接地影响并制约着该环境下三秦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且使其有了显著的地域特征。
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都影响着三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但在二者之中,地理环境是基础,它不仅影响着该环境下的地域文化,而且影响着该地的经济环境,与经济环境一起,共同作用于该环境下的三秦地域文化。
列宁说过:“地理环境的特征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着经济关系的以及随在经济关系后面的所有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
”地理环境决定着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他社会环境的状况,进而影响着文化的生长。
一.三秦文化的地域范围从地域文化的一致性上考虑,以三秦来代表陕西,或以陕西的地域来局限三秦的文化都是不太合适的。
明显地,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自古至今,其地域文化受楚文化影响较深;相反,陇中和宁南黄土丘陵地区倒是与关中、陕北在民俗文化上表现出了较大的一致性。
由此可见,三秦文化区的范围仍应以楚汉之际的雍、塞、翟三国疆域为基本的地域范围,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则包括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和宁夏的南部。
二.三秦文化的地域构成在认识地域文化时,既要重视整体把握,也要注意微观分析。
三秦文化是在秦地地理环境作用下形成的三秦地域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广义地又可把它相对分为陕北黄土高原文化、关中平原文化和陕南山地文化(或称陕北文化、关中文化和陕南文化)。
三秦文化感受与收获
三秦文化感受与收获
三秦文化,是指陕西省的文化,涵盖了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
对于来自外地的人来说,感受三秦文化的同时也会有一些收获。
首先,感受到三秦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秦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秦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源之一,孕育了伟大的秦始皇帝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文化则以汉朝为代表,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陕西,可以参观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等重要历史遗址,深入了解三秦文化的历史底蕴。
其次,感受到三秦文化的独特风貌。
三秦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
陕西的面食文化闻名全国,如秦汉豆腐脑、陕西油泼面等美食令人垂涎欲滴。
此外,陕西还有着丰富的传统工艺,如陕北窑洞、陕西剪纸等。
在体验三秦文化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陕西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真挚友善。
最后,感受到三秦文化的生活智慧。
三秦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如秦腔、陕西民歌等表达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情感。
在三秦地区,可以参观到不少传统艺术表演,如皮影戏、秦腔等,体验到陕西人民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同时,三秦文化中也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准则,如"德行天下"的儒家思想,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和人生智慧。
总的来说,感受和收获三秦文化,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体验到陕西人民的独特风貌和生活智慧。
同时,也可以从中
汲取一些人生智慧和思考,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启发和帮助。
地域文化三秦文化行课程行为表现
地域文化三秦文化行课程行为表现篇一:标题:三秦文化行课程行为表现三秦文化是指陕西省关中地区以兵马俑、大雁塔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片。
在三秦文化行课程中,学生们通过参观兵马俑、大雁塔等著名景点,深入了解了陕西省的历史文化。
以下是三秦文化行课程行为表现的拓展:1. 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在参观兵马俑等景点时,学生们严格遵守参观规定,不触摸文物、不大声喧哗、不随意拍照。
他们尊重历史,珍惜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
2. 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在三秦文化行课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戏曲演出等。
他们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魅力。
3. 对文化交流的热爱。
在三秦文化行课程中,学生们不仅了解了陕西省的历史文化,还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了其他地区的历史文化。
他们热爱文化交流,愿意与世界各地的人分享中华文化。
4. 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在三秦文化行课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比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他们通过参与环保活动,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努力成为环境保护的志愿者。
三秦文化行课程是一扇通向历史文化的窗口,也是一扇了解其他地区的窗口。
通过参加三秦文化行课程,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陕西省的历史文化,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增强了对文化传承、文化交流、环境保护等的认识和意识。
篇二:地域文化是指在某一地域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包括语言、习俗、信仰、艺术、传统手工艺等等。
三秦文化是中国陕西省的一种地域文化,代表了陕西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
三秦文化行课程是指一种针对中学生的文化活动,旨在通过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文化遗址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体验陕西地区的历史文化。
在这种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参观三秦文化博物馆、了解三秦文化的历史渊源、体验传统手工艺等方式,深入了解陕西地区的地域文化。
在三秦文化行课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可以体现出他们对陕西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例如,他们可能会主动了解陕西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习陕西的传统手工艺,参观三秦文化博物馆,了解陕西的文化遗产等等。
三秦大地的非遗文化
三秦大地的非遗文化
三秦大地,即陕西,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秦腔:这是陕西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被誉为“华夏正声”。
秦腔的演出舞台具有浓郁的大西北风情,能够生动地展现黄土地上的故事。
2. 华县皮影戏:这是一种流传在陕西华县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其表演形式独特,制作工艺精细。
华县皮影戏从市井走向世界舞台,一代代皮影手艺人用行动诠释着“择一事终一生”的热爱。
3. 延川布堆花:这是陕西延川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以布块堆叠成各种图案和形象,通常用于装饰和制作工艺品。
延川布堆花以其朴实到华美的艺术蜕变,展现出粗犷、浑厚中的精巧和雅致。
4. 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这是陕西岐山地区的一种传统工艺,主要涉及青铜器的仿制和复原。
这种技艺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匠人们对智慧和文明的追求。
除了以上列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陕西还有许多其他的非遗项目,如西安鼓乐、安塞腰鼓等。
这些非遗项目是陕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三秦文化
西安是首都的最佳选择地方之一
南京身处水乡,其文化属于水文化,若作为
首都体现不出王者风范,而且在地理位置上 也不是一个有优势的地方。以南京为首都的 太平天国与中华民国等都以短命载入历史。 北京作为首都虽有几分帝王威严,但是文化 保守,具有妥协性。
制作人:李志勇
08历史(3)班 三秦文化专题讨论组成员: 杨志雄2008084325 龚玲平2008084326 李海恩2008084327 张 丽2008084328 邓凤仙2008084329 李志勇2008084330 卢春玲2008084331 陈 飞2008084332 余坤裕2008084333 周春桃2008084334 许健柏2008084335 王兵容2008084336
二、帝王文化浓厚
西秦文化,是中国中心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历朝历代的建都首选。 从上古时代蓝田猿人,到中华文明的发源华 胥古国,到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三皇” 千年古都长安是周、秦、汉、隋、唐等11个 封建王朝的都城。
三、潜在强大的革命传统精神(野性力量)
表现:
1.秦末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汉、隋、唐
何为“三秦”
“三秦”之称始于秦汉之际。据《史记》卷七
项羽本纪记载,项羽灭秦,三分关中。封降 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市), 领今咸阳以西宝鸡地区和甘肃东部地区;封 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今西安市闫良区武 屯镇东),领今咸阳以东渭南地区;封董翳 为翟王,都高奴(今延安东北),领今陕北 延安地区;它们合称“三秦”。《三秦记辑 注· 关中记辑注》K924.14
王朝的建立,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农 民战争。 2.辛亥革命期间陕西的革命运动。 3.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革命活动。
三 秦 文 化
三秦文化所谓三秦文化,是指三秦大地上存在的地方本土文化。
“三秦”原本仅指陕西关中及陕北南部地域。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朝灭亡以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领有今陕西中部关中平原咸阳以西地方;封司马欣为塞王,领有今咸阳以东至黄河的地区;董翳为翟王,领有今关中以北陕北南部地方,将其合称为三秦。
今以“三秦”泛指包括关中、陕北和陕南在内的陕西全省。
三秦文化即陕西历史文化,是三秦自然环境养育的文明之花,是中华民族的地方文化之一。
三秦文化是三秦特定空间、特定地域的文化,它是在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三秦自然环境包括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等通过物质生产实践间接地影响并制约着该环境下三秦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且使其有了显著的地域特征。
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都影响着三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但在二者之中,地理环境是基础,它不仅影响着该环境下的地域文化,而且影响着该地的经济环境,与经济环境一起,共同作用于该环境下的三秦地域文化。
列宁说过:“地理环境的特征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着经济关系的以及随在经济关系后面的所有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
”地理环境决定着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他社会环境的状况,进而影响着文化的生长。
一.三秦文化的地域范围从地域文化的一致性上考虑,以三秦来代表陕西,或以陕西的地域来局限三秦的文化都是不太合适的。
明显地,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自古至今,其地域文化受楚文化影响较深;相反,陇中和宁南黄土丘陵地区倒是与关中、陕北在民俗文化上表现出了较大的一致性。
由此可见,三秦文化区的范围仍应以楚汉之际的雍、塞、翟三国疆域为基本的地域范围,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则包括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和宁夏的南部。
二.三秦文化的地域构成在认识地域文化时,既要重视整体把握,也要注意微观分析。
三秦文化是在秦地地理环境作用下形成的三秦地域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广义地又可把它相对分为陕北黄土高原文化、关中平原文化和陕南山地文化(或称陕北文化、关中文化和陕南文化)。
陕西三秦文化作文素材
陕西三秦文化作文素材《说说咱陕西的三秦文化》嘿,咱今儿个就来说说咱老陕的三秦文化!说到这三秦文化啊,那可真是有的聊嘞!先来说说咱这豪爽的陕西话。
那一口秦腔韵味十足的方言,听着就带劲!“咥饭”“谝闲传”“克里马擦”,这些词一说出来,就让人感觉亲切得很。
不管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在田间地头,那热热闹闹的陕西话总能让人感受到咱老陕的热情和实在。
记得有次我去外地,一开口说话,人家就笑了:“哟,陕西来的吧!”哈哈,咱这陕西话辨识度就是高!还有那令人垂涎欲滴的陕西美食。
咱这儿的美食那可是一绝啊!油泼面,那滚烫的热油往面上一泼,“刺啦”一声,香味立马就出来了,吃上一口,美得很!肉夹馍,白吉馍烤得酥脆,夹上剁碎的腊汁肉,咬一口满嘴流油。
还有羊肉泡馍,自己动手掰馍,那乐趣无穷。
和朋友一起围坐在桌前,吃着泡馍,喝着冰峰,谝着闲传,那滋味,真叫一个美!曾经有个外地朋友来陕西,狂吃了几天美食后,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说:“哎呀,在陕西这几天,我都胖了好几斤了,但是真的太好吃了,根本停不下来啊!”咱陕西的历史文化那也是相当深厚。
从古老的兵马俑到雄伟的大雁塔,从壮观的古城墙到神秘的华清池,每一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
走在这些地方,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古代的繁华与辉煌。
记得有次去参观兵马俑,看着那栩栩如生的陶俑,我不禁感叹:“咱老祖宗就是厉害啊,这手艺简直绝了!”陕西的民俗文化也是丰富多彩。
那热闹的社火表演,高跷、旱船、竹马,各种精彩的表演让人眼花缭乱。
还有那欢快的秦腔,演员们在舞台上尽情挥洒着汗水,唱出了咱陕西人的豪迈与激情。
过年的时候,那更是热闹非凡,贴春联、放鞭炮、走亲戚,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总之,咱陕西的三秦文化那就是咱老陕的骄傲!它融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滋养着每一个陕西人。
咱得把这宝贵的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咱陕西的魅力!让咱的三秦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哈哈,快来咱陕西,感受这独特的文化魅力吧!。
陕西三秦文化作文素材
陕西三秦文化作文素材《话说陕西三秦文化》嘿,咱今天就来唠唠这陕西三秦文化!说起陕西,那可真是个有底蕴的地儿啊!三秦文化那可是响当当的。
首先啊,咱得说说这秦腔。
那家伙,一嗓子吼出来,能把你直接震到九霄云外去!台上的演员们脸红脖子粗地唱着,台下的观众们听得是如痴如醉。
虽然有时候咱也听不懂在唱啥,但就是觉得这调调好听,有味道!每次去听秦腔,我都感觉自己倍儿有文化。
还有那陕西美食,哎呀妈呀,简直是让人垂涎三尺啊!什么肉夹馍、油泼面、凉皮,那都是绝绝子!肉夹馍的馍酥脆得掉渣,里面的卤肉肥而不腻,咬上一口,满嘴留香。
油泼面就更不用说了,那滚烫的热油往面上一浇,“滋啦”一声,香味瞬间就散发出来了。
凉皮呢,爽滑筋道,再配上辣椒油、醋等调料,那滋味儿,甭提多带劲了!每次我都能吃上一大碗,吃完还意犹未尽呢。
再说说这陕西的建筑,那也是别具一格。
古老的城墙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
城墙上一块块的青砖,都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走在城墙上,感觉自己就像是穿越了一样,特别神奇。
还有那古色古香的大雁塔,那庄严的气势,让人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赞叹不已。
陕西人也特别热情好客,那真的是把你当成自家人一样对待。
去朋友家做客,那绝对是好酒好菜招呼着,让你感受到家的温暖。
而且陕西人说话也特别有意思,那浓浓的陕西腔,听着就特别亲切。
有时候和陕西朋友聊天,聊着聊着就被他们逗得哈哈大笑。
三秦文化呀,就是这么实实在在,接地气!它融入了陕西人的生活中,成为了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让陕西变得更加有魅力,也让我们这些外地人对陕西充满了向往和喜爱。
咱有空可得多去陕西走走转转,去感受那浓厚的三秦文化,去尝尝那美味的陕西美食,去听听那激昂的秦腔,去体验那独特的陕西风情。
相信我,你一定会被深深吸引的!。
三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析
三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析作者:张晓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7期摘要:三秦文化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就如同一朵璀璨的艺术奇葩盛开在我国西北。
本文通过阐述三秦文化及其形式,分析三秦文化的特点,对三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展开探讨研究,以期为促进三秦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三秦文化;传承;发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秦文化见证了炎黄、周秦、汉唐等多个王朝的兴起与覆灭,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文化特征,三秦文化尤以农耕文化为共性表征,不过特有的地理环境、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造就了三秦文化厚重刚健的根本精神以及保守后进致命不足。
由此可见,对三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秦文化及其形成三秦,是指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三分先前的秦国土地,因而称之为三秦。
进入近代,三秦主要是指陕西境内的关中、陕北、陕南等地区。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包括周秦汉唐等在内的10余个王朝在此建都。
三秦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秦文化,指的是以关中为中心的秦地,在某一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农业性地域文化。
换而言之,三秦文化还可理解成嬴姓秦人在关中定居并统一六国后,凭借周人故里丰岐之地的自然环境及西周文明的大量遗存,历经立国前500余年励精图治、自强不息所创建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地域文[1]。
三秦文化形成于周代、秦代时期,该时期的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渊源,还是三秦文化的直接来源。
周代在中国历史上共存在近800年,周公旦在夏礼、殷礼的基础上,与分封制相互结合,构建起全面系统的周礼。
周礼后来被中国传统文化儒学所继承,由此也建立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而秦人建国后,没有全面继承周人的传统文化,转而向戎夷学习,进入秦孝公时期,进一步结合形势发展,大兴改革,发展人才,实行商鞅变法,进而使秦文化表现出重功利、轻伦理的特点。
至此,秦文化形成了其独具的基本特征。
三秦文化的历史发源及特性研究
一、文化的发展及特性 在《周易·贲卦·彖辞传》中有“观乎 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 文”指的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人文”值 得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只有从自然中不断发 展,最后才能形成文化,在对自然界做出更 有意义的事情。 最早出现文化一词的文献是在《说苑·指 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 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 加诛。”文化在这里被分为“文”与“德”, 即用“道理”和“品德”去治理天下。 随着发展,文化一词被赋予了更深刻的 含义,各个专业和流派的学者都为“文化” 下过定义。文化可大致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活动的总和,是人类 改造自然的成果。人类为了改造自然,会形 成社会关系,让经济、政治、教育等各种体 制、制度产生,同时也形成了各种价值观、 信仰、心理思维、民族性等。狭义的文化是 指精神文化,也可以说人类所产生的社会意 识形态。 文化具有共同性,是全人类所创造,也 被全人类所拥有;文化具有时代性,是在特 殊时期酝酿而成,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 演进;文化具有地域性,因地理环境的不同, 会迸发出不同的文化类型;文化具有特殊性, 由于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这导致产生的文 化也操作不同的方向转变。
(下转第 230 页)
·222·
智库案例
智库时代
打造出和当地发展相吻合的生态文明社会 [5]。其次,要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拒绝官 僚作风。生态文明的建设其最终目的,就是 希望建设天蓝,水清的社会,造福人民,所以, 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需要切实的为 民众思考,为人民的利益着想。最后,要形 成艰苦奋斗的精神,拒绝享乐主义。生态文 明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缓慢而长 期的过程,领导干部要学会体察国情,形成 艰苦奋斗的精神,来打造出生态文明的社会。
新时代三秦家风文化的传承发展
新时代三秦家风文化的传承发展“三秦”是中国古代称呼陕西省的地名,包括陕西省的三个省份:秦岭、秦川和关中。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三秦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扬三秦家风文化,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三秦家风文化的内涵三秦家风文化是指陕西省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它包括着古老的家族礼仪、传统文化传承、思想道德传统和人伦关系等内容。
在三秦家风文化传统中,“忠孝仁爱”、“礼让宽厚”、“诚实守信”、“敬老尊贤”等传统美德被一代代人传承,成为了陕西省各地民众的文化基因。
三秦家风是沿袭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融合了秦汉文化和陕北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这种文化传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民众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情感,成为了陕西省人民的精神财富。
二、新时代背景下的三秦家风文化传承刚刚过去的千年,中国经历了近代以来的辉煌与动荡,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省的文化传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对三秦家风文化进行新的传承,让这些千百年来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当前,陕西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等方式,积极推动了三秦家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三秦家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
如今,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展示等方式,更加便捷地获取传统文化知识,这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三秦家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当代社会,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
三秦家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对古老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更是对现代社会的文明素质和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支撑。
和三秦有关的诗句
和三秦有关的诗句一级标题:三秦的历史与文化二级标题1:三秦的地理与历史三秦,是中国古代地理中的一个名词,指的是关中平原地区,包括今天陕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三秦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是文化和政治中心,还是一片富饶的农业区域。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都写下了与三秦有关的诗句,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三秦的山川壮丽和田园风光,还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二级标题2:三秦的山川壮丽三秦地处中国大陆腹地,是泾河和渭河的中下游地区,地势平缓,气候温和。
三秦的山川壮丽独特,山峦起伏,河流纵横。
这里的山川不仅是自然景观,也是文人墨客们触发灵感的源泉。
许多诗人写下了赞美山川的诗句,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样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三秦山川的壮丽景色。
二级标题3:三秦的田园风光三秦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这里的田野沃饶,风光旖旎。
在古代,有许多诗人描绘了三秦的田园风光。
例如,王之涣的《登黄鹤楼》中写道:“白帝城下白帝归,黄鹤楼前李白醉。
天下几回看草庐,纵然万里犹堪寻。
”这首诗描述了三秦地区的田园风光和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展现了三秦的独特魅力。
二级标题4:三秦的历史文化三秦地区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里曾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孕育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
在三秦地区诞生了诸多伟大的文化人物,比如李白、杜甫等,他们的诗作流传至今。
以杜甫为例,他为三秦地区写下了《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扶桑已没吞秦塞,汉水犹含胆,绿鬓几时销断,堆金不厌说咸阳。
”这段诗句语言优美,表达了对三秦地区的美好祝愿和留恋之情。
三级标题1:三秦的地理特点三秦地区位于中国大陆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北临黄河,南接秦岭,东临黄崖岭,西濒渭水,形成一片独特的地理环境。
这里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而且,三秦地区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矿、铁矿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支撑。
三级标题2:三秦的历史沿革三秦地区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三秦的由来
三秦大地的由来:在春秋战国时期,陕西是秦国治地,陕西也就被后人称为“秦地”,横贯陕西中部的山脉则为“秦岭”,渭河平原则为“秦川”,因此后世就将陕西省称为三秦大地。
三秦的由来
三秦的由来还有一个说法,在秦朝末年,当时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将刘邦封汉王,都南郑,辖陕南及巴、蜀之地。
为了防止刘邦势力的扩张,起到牵制刘邦的作用,他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朝的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辖咸阳以西以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都高奴,辖陕北,所以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
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其实当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陕南,只是后来人们理解的“三秦”观念变化,即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三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分校(工作站) 宝鸡分校陇县教学点专业行政管理学号1361001256880学生姓名胡洋2014年7 月摘要:在人文地理学中,按其要素分出人种、民族、人口、社会、政治、文化、聚落、军事等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各文化在其起源、扩散的演变中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形成的文化景观。
从总的来说,地理环境是文化发展的舞台,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些文化的发展。
关键字:文化三秦地域结构自然条件思想三秦地域文化一、概述三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秦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表现为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
同样, 三秦文化作为一个整体, 它的内部并非完全一致, 其内容呈现出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
而三秦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既是文化规律的体现, 又是秦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结果。
自然条件的作用, 使三秦文化表现为更小的相对独立的区域性, 体现为三大文化地域。
三秦文化之名始于三秦大地, 它是指在三秦大地生长、发展起来的历史区域文化或传统区域文化。
不仅包括楚汉相争以后的文化, 还应包括周秦时期甚至先周时期的文化。
总之, 凡在三秦大地自古以来发生、发展起来的文化都属三秦文化的范畴。
三秦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包括三秦大地上丰富的历史文物、文化遗存, 而且包括民俗、制度、艺术、宗教、思想、学术、哲学、伦理, 以及深层次的自然观、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二、三秦文化的地域构成三秦大地地处祖国中部偏东靠北, 位于东经105。
29’~111。
15’、北纬31。
42’~ 39。
35’。
南北长863公里, 东西宽400公里, 面积约20. 6万平方公里。
与蒙、晋、豫、鄂、川、甘、宁等省毗邻。
整个地貌以高原为多, 山地次之, 川地平原较少。
在认识地域文化时, 既要重视整体把握, 也要注意微观分析。
三秦文化是在秦地地理环境作用下形成的三秦地域文化,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广义地又可把它相对分为陕北黄土高原文化、关中平原文化和陕南山地文化( 或称陕北文化、关中文化和陕南文化) 。
秦地自然环境可分为北部的黄土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三块不同的区域。
在这三块相对隔离的自然区域里发育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它们是陕北文化、关中文化和陕南文化。
陕北文化属于黄土高原文化, 是在黄土高原环境中形成并受其影响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来自北方的草原文化的影响, 具有粗犷、豪放和较为开放的特性。
关中文化是平原地带的文化, 是典型的农耕文化。
关中三面环山, 一面向水, 地形较为封闭; 又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灌溉便利, 农业发达, 因而有周秦汉唐等王朝在这里建都。
受其影响, 关中文化早期具有积极开拓进取精神; 然国都迁出关中后, 关中文化受封闭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植根于渭河平原的封建农业的制约, 表现出更多的保守性。
陕南文化是秦地的山地文化, 它除具有三秦文化的共同特性外, 还兼有长江流域文化的某些特征。
三秦文化呈现出三个有一定差异的文化区域, 是直接受到了秦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三秦文化的地域特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之中进行的, 受到了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打上了鲜明的地域印记。
三秦文化也是如此, 受秦地自然条件的作用, 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三秦文化的地域特征是显著的, 下面我们仅从大的方面做一简略而概括的分析。
(一)三秦文化早期具有开拓精神, 而后期逐渐倾向封闭保守三秦大地地处祖国的内陆, 地形较为封闭。
北部黄土高原群山环绕, 北有横山山脉, 西有子午岭, 东南是黄龙山, 另外, 向东以黄河与晋地分离, 交通极为不便。
秦地南部以山地为主, 位于秦岭山脉和巴山山脉之间, 虽山清水秀, 但交通极为不便, 特别是众多山区较为封闭。
关中有秦川平原, 但其封闭性则更为突出。
它三面环山, 东面临水, 使关中平原与外地天然的隔离开来。
而关中平原发达的农业经济使它在古代就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不依赖外地, 进而为形成独立封闭的发展模式创造了条件。
在这种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三秦文化更多的是倾向于封闭保守。
三秦文化早期受建都于关中的国家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汉唐文化的直接影响,表现出来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蓬勃朝气。
在中国的历史上, 有11个政权建都关中, [5] 仅长安一地建都时间就达1225年。
由于政权的建立使秦地的交通发达起来, 打破了地形上的阻塞和封闭, 以长安为中心, 进建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网络。
三秦文化直接受建都关中的国家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汉唐盛世文化的积极精神如开放改革、融合纳新、开拓创新等精神, 对三秦文化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使其在早期历史阶段呈现出来开拓进取的积极精神。
例如, 司马迁出生于韩城, 他是在三秦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三秦文化所具有的开拓精神。
唐代之后, 国都迁出了关中, 国家的政治、文化的中心逐渐向东、向南移动。
这个时期, 三秦文化受国家文化的影响逐渐减弱, 因而发展的速度也逐渐缓慢了下来, 同时文化也不及早期的繁荣发达。
与此同时, 地理环境特别是地形的封闭性对三秦文化的消极影响也日益暴露了出来, 加之小农经济的负面作用, 使宋元以来的三秦文化逐渐走向了封闭保守。
(二)秦地的自然条件使三秦文化带有浓厚的农耕文化特色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水利、气候、资源等决定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如有些地方宜农, 有些地方宜牧, 有些地方宜于发展工商业等, 而经济发展又影响着该地文化的发育成长, 这样, 自然条件通过对经济发展( 经济环境)的制约而最终影响着地方文化的发展, 地方文化也因此带有地域的特色。
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 秦地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
北部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也较为肥厚, 然气候愈向北愈为干燥, 这种条件使其经济发展农牧并举, 南部以农业为主, 北部以牧业为主。
关中盆地有渭河冲积形成的八百里秦川, 平原地带土壤异常肥沃, 灌溉便利, 加之气候温暖湿润, 是发展农业的极佳场所。
关中农业历史悠久且极为发达, 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农耕地区之一。
秦地南部以山地为主, 其中也有小面积的平原地带, 为汉江等河流冲积形成。
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 湿润多雨, 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 与关中不同, 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
从总的情况来看, 自然条件决定了秦地的经济发展是以农业为主。
秦地的农业经济对三秦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使其具有了农耕文化的特色。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 重农轻商, 农业生产发达, 这种经济环境对文化产生了重要作用, 使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农耕文化。
三秦文化也是如此, 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的特征, 表现为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重农轻商的社会传统和务实轻虚的思想倾向等。
(三)秦地环境培育起来的三秦文化还有一种怀旧的历史惰性三秦大地特别是关中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使中国古代许多王朝和政权在此建都, 从而促进了秦地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汉唐王朝, 其开放的先进的文化直接影响到了三秦文化。
三秦文化早期阶段就如汉唐文化所表现出的气势一样, 充满朝气, 充满活力, 充满生机。
涌现出了像司马迁、张骞、班超、杜牧、韦庄、薛涛等心胸广阔, 才华横溢, 气质非凡, 开拓进取的伟大人物。
作为地域文化, 三秦文化的早期发展是令世人注目的。
然而唐代以后, 秦地经济的发展逐渐减缓, 文化的发展也不如早期的繁荣。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至少有以下方面: 一是随着国家经济重心的向东向南转移, 国都迁出关中, 关中丧失了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地位, 因而对秦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是关中平原虽然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宜于农耕, 但因面积所限, 不利于大规模发展, 而秦地南北部的宜于农耕的面积也比较有限; 三是战争的破坏, 不利于秦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宋元时期, 三秦地区长期处于战争前沿, 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相互攻防的动荡地带, 这使得秦地的发展严重受阻。
三秦文化在经由唐宋时期由盛而衰的转折之后, 于是在其文化之中便逐渐孕育出一种怀旧的历史惰性。
这种历史惰性是三秦文化经过历史性转折之后, 在小农经济的土壤里滋生成长的。
封建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所养育出来的文化, 使人多安于现状、重土乐天、知足常乐, 即使对现实产生不满情绪, 也不会去积极努力的开拓创新, 改变改造现实, 达到理想的目标; 与此相反, 更多的时候是自我在心理上消除不满, 以回想过去的满足和盛况求得心灵上的满足和安慰, 这有如鲁迅先生所概括的阿Q 精神。
三秦文化的历史发展由盛而衰, 这种事实是人们在现实中无法接受的, 人们想起了三秦大地昔日的盛况, 想起了汉唐盛世的开放气象, 想起了。
长此一往, 便在三秦文化中积淀形成一种怀旧恋古的历史惰性心理。
直至今天, 这种惰性心理还程度不同的存在于秦人的身躯之中, 千年帝都除留给今天人们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古迹之外, 还留给人们意识中的废都衰败倾向, 这些都是在振兴发展三秦文化中必须注意克服的问题。
四.三秦文化的优良传统和思想特征(一)以人文为主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天人合一。
从司马迁到张载, 从周秦文化到宋金元明清的关中学术, 都把人与自然看成是有机的统一体, 自然环境既能影响人生, 人生又能作用、影响于环境, 认为人有生命与灵气, 自然也有生命与灵气。
正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 三秦父老生生不息, 发扬奋斗精神, 创造自己的文化, 描绘自己的理想境界。
(二)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与重视实用、讲究功利的文化心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 八百里秦川地处西北黄土高原, 东有潼关, 南有秦岭, 西部与北部有连绵的戈壁和沙丘。
如欲发展必须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向外开拓。
历史证明, 周秦汉唐都是以关中为根据地向全国开拓并且迅速地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另外,三秦文化是在吸收中原文化、东方儒道文化、法家文化、佛教文化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丰富发展起来的。
秦人在东进开拓的过程中, 自然地培养了重实用、讲功利的文化心态。
当然, 这一思想特征并不是凝固不变的。
三秦文化发展的前期, 明显地表现出其开放性和积极性, 明清以来, 由于经济、政治中心的转移, 三秦文化逐渐走向了保守与封闭。
(三)求实尚孔的原朴风气, 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心态秦人尚朴古有定论。
从司马迁到张载都强调礼仪, 提倡务实。
张载: “关中学者用礼渐成俗。
”程熙则评价: “关中人刚劲敢为。
”果然, 江藩在国朝宋学渊源记中评价李因笃时称到“平生尚气节, 急人之难。
亭林在山左被诬陷, 因笃走三千里, 至日下泣诉当事而脱其难。
性慷直, 面斥人过, 与毛奇龄论古韵不合, 奇龄强辩, 因笃气愤填膺不能答, 遂拔剑斫之, 奇龄骇走, 当时相传为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