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然地理知识
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大全
![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b346b7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6e.png)
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大全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了解福建省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福建省的地理特点。
一、自然地理福建省位于亚欧大陆边缘和台湾岛南端,地理位置独特。
境内山地和丘陵地带占绝大部分,并且河流纵横交错。
福建省的地貌分布主要有三大类型:山地、丘陵和平原。
其中,闽西、闽北和闽东南是山地地带,地势较为险峻;福州平原、厦门平原和宁德平原则是闽中平原,地势较为平缓。
在海岸线上,福建省有许多海港和淡水湖泊,形成了独特的海岸地貌。
此外,福建省还拥有多种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这些自然地理条件为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二、气候特点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全省平均气温在16-21℃之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
受太平洋季风和华南海洋季风的影响,福建省出现了显著的降水和季风风力。
其中,旱季主要集中在春季,夏季是雨季,秋季是凉爽的季节,冬季气温适中。
这些气候特点为福建省的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人文景观福建省具有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土楼。
土楼是福建省独特的建筑形式,是土家族群的居住地。
土楼的主体建筑是以土石材料为主要构造材料,具有优秀的抗震性能,被誉为"抗震奇迹"。
土楼是福建省优秀的历史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除了土楼,福建省还有许多其他的人文景观,如鼓浪屿、南靖土楼、武夷山、五峰山、海上丝绸之路等。
这些人文景观展示了福建省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游客可以在这些景点中领略到福建省的独特魅力。
四、经济发展福建省的经济以工业和农业为主导,逐渐向多种经济形态发展。
其中,福建省的沿海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福州、厦门和泉州等城市成为经济中心。
福建省的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化工、机械、电子和建材等领域。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福建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福建](https://img.taocdn.com/s3/m/26f2014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a.png)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福建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福建一、福建地理概况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西部和江西接壤,北部与浙江交界,南邻台湾。
福建地理环境多样,包括沿海平原、山地和丘陵地带。
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独特的地理特点。
二、福建的自然资源1. 植物资源福建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植物生长。
福建的自然植被类型多样,包括常绿阔叶林、松柏林、温带阔叶林等。
福建是一个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许多药用植物和珍稀植物,如乌头、银杏等。
2. 动物资源福建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福建的动物资源包括珍稀保护动物如中华鲟、白鹇等。
此外,福建还有多种鸟类、爬行动物和鱼类等。
3. 矿产资源福建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福建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铜矿石、锌矿石等。
三、福建的生态环境保护为了保护福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福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福建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保护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
2. 福建加强了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3. 福建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4. 福建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和污染源的治理,保护地方水资源。
四、福建的农业发展与生物技术应用福建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有限的耕地资源和自然灾害的频发。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抵御自然灾害,福建开始应用生物技术。
1. 福建利用生物技术改良植物品种,使其更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2. 福建也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和抗逆能力。
3. 福建积极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五、福建的水资源保护福建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为了保护水资源,福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福建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2. 福建大力推行水资源综合利用,包括雨水收集利用、水资源调度和水环境保护等。
福州市自然资源
![福州市自然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bd1300a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0.png)
福州市自然资源
福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省会城市,也是一座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
福州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适宜各类植被生长。
福州市境内拥有大片山林和水域,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下面将从地理位置、森林资源、水域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方面介绍福州市的自然资源情况。
地理位置
福州市地处闽江下游,东临台湾海峡,南濒东海,北界杭州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福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水域和矿产资源。
福州市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要地,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森林资源
福州市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较高,各类植被种类繁多。
福州的森林资源不仅可以维护生态平衡,还为城市提供了众多的生态福利。
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域资源
福州市有众多水域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海域等。
福州的水域资源丰富多样,为城市的生活、农业和工业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合理利用水域资源的基础上,福州市可以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矿产资源
福州市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石灰岩、花岗岩、钨、锡等多种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至关重要,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福州市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高考地理福建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福建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e7ab6e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9.png)
高考地理福建知识点归纳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高考地理中,福建地理相关内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福建地理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高考地理考试。
一、福建的自然地理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从地貌上看,福建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沿海地带。
福建东北部的武夷山是福建的最高峰,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此外,福建还有许多河流,其中最重要的是闽江。
闽江是福建的母亲河,不仅为福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带来了发展福建经济的机遇。
二、福建的气候特点福建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温暖,昼夜温差较大。
受影响的季风主要是东北季风和台湾暖流。
这种气候特点使得福建的农业发展得以顺利进行,农作物种植丰收。
三、福建的人文地理1. 文化遗产:福建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土楼、南靖土楼、武夷山古村落等。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福建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2. 经济特色:福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特别是福建的沿海经济带,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
福建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电子信息、纺织业和渔业为主。
3. 科技创新:福建是著名的创新基地,培养了众多的科技创新人才。
福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进驻,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福建的人口与城市化福建地区的人口众多,人口密度较高。
城市化进程加速,特别是厦门和福州等城市发展迅速。
福建的城市化建设带来了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
五、福建的生态环境保护福建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宝贵,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压力,福建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福建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并加强了生态保护的力度。
综上所述,福建地理相关知识点包括自然地理、气候特点、人文地理、人口与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福建地理概况
![福建地理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4d20be88a6c30c2259019ec1.png)
• 闽江流域是闽越族人的世居地,而上游的三明、南平则是 客家人的祖地。闽越人及客家人在依江而居,创造了丰富 的历史文化。进入现代,闽江流域已经成为福建省内重要 的机械、商贸、旅游、水电发达地区。
地域差异明显。 6、夏季多台风。
A
16
何布温均年福 特有分气平建
①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 多在16—22℃之间
②气温分布基本上从 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山地气温较低。
A
17
福建省的气温分布和原因: ①气温分布:
从东南沿海D向西北山区A递 减(受纬度、地形影响);等温线 的走向大致与山脉平行(纬度 因素叠加地形、海洋影响)。
• 晋江水系支流多,河网密度大,达0.171公里/平方公里,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15条。从晋江干 支流的流向和水系的几何形态看,晋江水系具有格子状 扇形水系的特征。
• 晋江是泉州市第一大江,下游是福建省著名侨乡,也是 福建省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水资源对于晋江流域可持 续发展尤其重要。
A
8
闽江
• 闽江,中国福建省最大独流入海(东海)河流。发源于福 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均口镇。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 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后称闽江。穿过沿海山脉至福 州市南台岛分南北两支,至罗星塔复合为一,折向东北流 出琅岐岛注入东海。以沙溪为正源,全长562千米,流域 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福建全省面积的一半。
②E等温线凸向西北的原因: 夏季河谷和闽中盆地地形不
A
福建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
![福建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90c716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4.png)
福建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福建地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我国重要的沪闽台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省份。
福建地理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
本文将从福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和发展等方面进行归纳。
福建地处中国的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南濒台湾海峡,西连江西,北靠浙江。
地理位置优越,地理条件丰富多样。
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福建的区位优势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性。
福建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山地为主,河流众多。
福建的主要地形是由长江三角洲的中央山脉和闽江台地组成的。
福建山多水多,以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而闻名。
福建的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三月至九月是夏季,气温高,雨量充沛;十月至来年二月是冬季,气温较低,降雨较少。
福建的独特气候条件,使其成为茶叶和水果的主要生产区,如福建铁观音、福建红茶、厦门芒果等,享有盛誉于世。
福建是一个资源富集的省份。
福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灰石、煤炭、花岗岩等。
尤其是福建石材资源丰富,被称为“东方大石库”。
此外,福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木材产地。
福建的资源丰富度,为福建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福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地区。
福建港口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商贸中心,如福州、厦门、泉州等。
福建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的重要窗口。
福建的经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尤其是电子、纺织、化工、机械和旅游等行业发达。
福建的旅游资源独特,尤其是丰富的海滨风景和历史文化遗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福建地理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深入理解福建地理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此外,深入了解福建地理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福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总结起来,福建地理是一个丰富多样的学科,涵盖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和发展等方面。
福建地理
![福建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72e23679168884868762d6fe.png)
我省年降水量空 间分布有何特征?
⑴ 绝大部分地区年 雨量在1200— 2000毫米之间 ⑵年降水量大致从东 南沿海向西北内 陆起伏式递增 ⑶年降水量线的分布 与山脉走向、海 岸线大体平行 ⑷山地多于平原 ⑸内地多于沿海
福建省降水有哪些类型?
地形雨 锋面雨 对流雨
台风雨
读图“我国东南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和年降水量分布图” ,回答问题。
(2)大致呈M状分布(可有不同的形态描述,但应能 说出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 区气温较低的意思)(3分);A地处于沿海,受到海 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3分)。(言之
(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森 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结合图13分析,说出B地 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5分)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 的模拟实验,如图11所示: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2分)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材料二 图12为福建省七月气温分布图,图13为图12中 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2)说出图12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 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A地气 温比B地低的原因。(6分)
②气温分布基本上从 东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西北递减
③山地气温较低。
比较一月、七月气温的分布特点
一月气温
七月气温
①冬季南(东南沿海)暖、 ①全省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北(西北山区)冷,温差大。 (纬度、海陆位置、地形) ②A处地势高,气温低。 ②C处盆地、山地(夏季风)背 B处山地(冬季风)背风坡, 风坡,气温偏高。D处地势高, 气温偏高 气温偏低。E处沿海,海洋调节 作用,气温偏低
福建地理概况
![福建地理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83fdd2fcb84ae45c3a358c78.png)
四、人文经济环境
八山一水一分田
亚海热岸线带曲季折风,气良港候众多
以山地、丘陵为主
多西台北高风,等东特南殊低 天气
1.农业特征:
(1)有利条件 ①沿海有利发展渔业; ②山地宜开展综合利用,发展立 体农业,林业、茶果园农业; ③滨海平原有利发展高效优质种 植业; ④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
二、地理位置
长三角
西部
珠三角
海洋
福建
相对位置: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东北与浙江省,西北部、 西部与江西省,西南部与 广东省接壤。东隔台湾海 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
→承“长”接“珠”,贯西 通海。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 “十字路口”
二、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24°N-28°N 北温带,低纬度, 亚热带。
→热量充足,作物 是一年两熟到三熟
(2)不利条件 ①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②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
③多气象灾害,台风、旱涝等;
电子信息
机械装备
2.工业
石油化工
四、人文经济环境
3.旅游业:
清新福建任你游 (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经济、 环境保护等)
四、人文经济环境
3.交通运输业:
四、人文经济环境
4.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沿河平原、沿海平原分布 (地形、交通因素)
1.完成福建社会经济笔记 2.完成福建社会经济思维导图 3.完成两道大题(不可抄袭) 【截止晚上22:00】
1.读图16、图17,回答问题。
(1)福建省东隔____________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西以 为界与江西省为邻,南部与_________省相邻。
(山脉)
(2)福建省纬度范围大致在_______,气候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619459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1b.png)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座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福建的地理会考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整理。
1.地理位置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东北部,北临浙江,西濒江西,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总面积121,400平方公里。
2.自然地理福建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
其中,闽江、乌溪、建阳江等河流穿行其中。
福建境内山峦叠嶂,主要山脉有武夷山、五虎岭和南岭。
自然灾害方面,福建常年受台风和暴雨灾害影响。
3.地理特点(1)气候特点: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2)植被资源:福建境内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2.68%,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杂交林和灌木丛等。
(3)动植物资源: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
其中,福建金丝猴、可爱多䳍、长尾鲈鱼等是福建的特有动物种类。
4.人文地理福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具有独特的人文地理特点。
(1)文化遗产:福建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福建土楼、南靖土楼等,被誉为"福建文化三宝"。
(2)传统习俗:福建地区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元宵节放灯笼、五谷丰登节吃五谷杂粮饭等。
(3)经济发展:福建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省份之一,经济发达。
福建沿海地区拥有多个国际知名港口,如厦门港、福州港等。
(4)旅游资源:福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武夷山、鼓浪屿、土楼等众多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以上是福建地理会考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福建的地理特点和人文风情。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d6cc2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1b.png)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福建是一个多山且沿海的省份,地理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福建地理会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相隔约130公里。
南部濒临南海,西临广东和江西,北部与浙江接壤。
福建省总面积约121,400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二、地貌特征福建地处祁连山与闽粤山脉东段的余脉取向相交构造地带,地势起伏较大。
福建的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4、福建的主要山脉有五岭山、武夷山、黄岗山等。
而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如闽江三角洲和闽南平原等。
三、气候特点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冬季较为温暖,夏季炎热多雨。
每年的气温和降水量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
夏季常年高温多雨,冬季相对较凉爽。
四、水资源福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诸多河流和湖泊。
福建的河流主要有闽江、龙浔江、曹溪、漳河等。
闽江是福建的母亲河,是福建最大的河流,也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五、自然资源福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是福建的重要资源之一,森林覆盖率约为59%,福建是中国重要的木材产地之一、此外,福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钨矿、锑矿、铀矿等。
六、经济发展福建是中国重要的沿海经济开放省份之一、福建的经济以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纺织业等为主。
福建的沿海地区如厦门、福州等城市发展迅速,成为福建的经济中心。
福建还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主要农产品有茶叶、水稻、糖和柑橘等。
七、旅游资源福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
武夷山和土楼是福建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其他知名景点还包括厦门、鼓浪屿、南靖土楼等。
八、重要港口福建拥有多个重要的港口,是中国沿海贸易的重要门户之一、厦门、福州、泉州等港口是福建的主要港口。
福建的港口对外贸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以上是福建地理会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地理福建知识点高考
![地理福建知识点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d09a896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6.png)
地理福建知识点高考福建是一座美丽的海滨省份,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它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高考地理考生必须熟悉的一个重要区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福建的地理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福建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东临台湾海峡,西濒台湾海峡,南界巴士海峡,北界浙江省。
地理坐标为北纬23°33′~28°20′,东经115°50′~120°40′之间。
福建的行政区划包括9个地级市和1个省直辖县级市。
二、地貌特征福建地势复杂多样,地貌类型主要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
其中,山地是福建地貌的主体,主要以闽西南山地、闽东山地和闽东南山地为主。
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和泉州的周边地区。
平原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泉州和漳州等地。
福建丘陵和山地交错的地貌特点,形成了许多秀丽的自然景观,如武夷山、泰宁风景名胜区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三、气候特征福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全省年均气温在17℃-21℃之间,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
福建常年受到太平洋气流的影响,冬季南风盛行,夏季受台风和南海季风的影响较大。
由于福建地势高低起伏,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气候差异明显。
沿海地区气温适中,湿度较大;而内陆地区气温较高,季风影响较小。
四、自然资源福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是最为突出的。
福建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
主要河流有闽江、龙溪河、漳江等,湖泊有宝珠湖、武夷湖等。
这些水资源为福建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发电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福建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钨矿、锡矿等。
其中,武夷山地区盛产石英、长石、花岗岩等矿石,对于建筑和工艺品制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经济发展福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省份之一,也是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
福建的经济以制造业、农业和旅游业为支柱。
福建的制造业发达,主要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行业为主。
福建综合基础知识
![福建综合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c03c13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d.png)
福建综合基础知识福建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它以其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介绍福建省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
一、地理特点福建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西邻江西、广东两省。
它的地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地形地貌:福建的地形复杂多样,有海岸平原、丘陵地带和山区。
其中,闽南、闽北是福建的两大主要地貌类型。
闽南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沿海线较长,拥有许多美丽的海滩和岛屿;而闽北地区则以山区为主,拥有众多的自然风光和风景名胜区。
2. 气候条件:福建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潮湿。
由于其地理位置靠近赤道,福建还常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3. 自然资源:福建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其中,它以福建白云石、闽南砂岩、福建白花油等矿产资源著名;闽西山区的茶叶、客家凤梨等农产品也深受欢迎。
二、历史文化福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福建历史文化的几个方面:1. 文化遗产:福建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如福建土楼、武夷山、府城古街等。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福建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和艺术的重要代表。
2. 闽台文化交流: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福建与台湾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
闽台文化是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中原文化和闽南民俗,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风貌。
3. 宗教信仰:福建有着多元的宗教信仰,包括道教、佛教、基督教等。
福建的宗教场所如南普陀寺、白云塔等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游客。
三、经济发展福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对外开放: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福建通过建设经济特区、开发沿海经济带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外贸出口:福建是中国重要的外贸省份,针对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贸易非常活跃。
关于福建的知识
![关于福建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d2d189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0.png)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
福建省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
福建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依山傍海”态势,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截至2021年底,福建省下辖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级市,共有11个县级市,42个县,31个市辖区。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为4187万人。
2021年,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8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8.0%。
福建鞋子制造业很厉害,一个是莆田鞋,另一个是晋江鞋。
福建拥有数量众多的土楼建筑群,尤其以永定土楼最为著名。
这些土楼是独特的圆形或方形建筑,具有防御功能和独特的民居风格。
福建漳州的天一总局是中国最早的民间邮局之一,创办于1880年,比清朝的邮政局还要早16年。
福建地理概况
![福建地理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9f9d1cff19e8b8f67c1cb935.png)
比较一月与七月气温的分布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为什么一月 平均气温明 显从东南向 西北呈波浪 状递减?
为什么七月全 省普遍高温,南 北温差小?
比较一月与七月气温的分布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①山地气温较低 ②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共同点:
不同点
①七月全省普遍高温, 南北温差小于一月 ②七月等温线的走向大致 与海岸线平行明显于一月
福建省
一、福建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福建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看
从海陆位置看 从相对位置看
海峡西岸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 23°33′至28°20′、东经 115°50′至120°40′之间。平面形 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 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 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 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 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
点有温平福 ?何分均建 特布气年
①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 多在16—22℃之间 ②气温分布基本上从 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山地气温较低。
福建省的气温分布和原因形影响);等温 线的走向大致与山脉平行(纬 度因素叠加地形、海洋影响)。 ②E等温线凸向西北的原因: 夏季河谷和闽中盆地地形不 易散热,且处于冬夏季风的背 风坡,有增温作用。 ABC低温中心的原因:地势 高
木兰溪
• 木兰溪,中国福建省东部独流入海河流,发源于 仙游县西苑乡黄坑村,横贯莆田市中、南部,自 西北向东流经莆田市的仙游县、城厢区、荔城区、 涵江区等地区,至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入台湾海峡。 干流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为福 建省八大河流之一,天然落差784米。 • 流域内有著名的南北洋平原(兴化平原)和仙游 东西乡平原,是莆田市内主要的人口聚居区。流 域内木兰溪沿岸水利设施众多,为流域生产生产 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电力支持。同时木兰溪及其 支流、入海口湾是市内重要的水运航道。因此被 称为莆田人民的母亲河。
福建地理会考试
![福建地理会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f0ea650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7.png)
福建地理会考试地理科目是福建省会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涵盖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本次福建地理会考试将围绕福建省地理特点展开,以考察考生对福建地理环境和地理问题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从地理背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环境问题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理背景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的东部沿海地区是闽台地区的重要交流窗口,而西部则与江西、广东、湖南等省份相邻。
福建的地理位置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自然地理福建的自然地理特点十分丰富多样。
首先是地形地貌方面,福建东西横贯,地势多丘陵和山地,形成了独特的山水风光。
闽西山区地势较高,有许多名山如武夷山和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闽东沿海地区则是狭长的沿海平原,形成了一片肥沃的农田和发达的渔业。
其次是气候环境方面,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湿润,降水充沛。
气候使得福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适宜种植茶叶等农作物,并且也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三、人文地理福建的人文地理特点体现在多元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上。
福建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地区,主要有汉族、闽南族、客家族等。
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例如,闽南文化的代表性建筑福建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另外,福建还有许多历史名人和历史古迹。
例如,福州鼓山和土墩山是福建的两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记载了福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这些历史古迹不仅反映了福建丰富的历史积淀,也为我们了解福建的人文地理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四、环境问题福建作为一个地理环境多样的地方,也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
例如,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水资源对供水的需求量大于其供应能力,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福建的沿海地区还存在滨海带侵蚀、海平面上升等海洋环境问题。
福建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重点知识点梳理
![福建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重点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8dff1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0.png)
福建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重点知识点梳理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涵盖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两个重要的分支。
在福建省考研地理学的复习中,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重点知识点,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福建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考生进行有效的备考。
```1. 人文地理的重点知识点梳理人文地理研究的是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及其结果在地理上的展现。
以下是人文地理的重点知识点:1.1 城市发展与规划- 城市特征与功能:城市的定义、城市的特征、城市的功能分类等。
- 城市发展与演变: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发展阶段、城市扩张与城市更新等。
-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城市规划的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等。
1.2 人口与人口迁移- 人口概念与特征:人口的定义、人口数量与分布等。
- 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人口控制政策等。
-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类型、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等。
1.3 经济地理- 经济活动与空间格局:经济活动的分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等。
- 城市与工业发展:工业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等。
-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发展模式、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等。
1.4 城乡差异与区域发展- 城乡差异:城乡差异的表现、城乡差距产生的原因与影响等。
- 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特征、区域发展的模式等。
1.5 文化地理- 文化地理的基本概念:文化地理的定义、文化地理的研究内容等。
- 文化传承与变迁:文化传承的方式与影响、全球化对文化地理的影响等。
2. 自然地理的重点知识点梳理自然地理研究的是地球的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自然地理的重点知识点:2.1 大气环境与气候- 大气组成与结构:大气层分带、大气组成及其变化等。
- 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分类与主要类型、气候变化的原因与机制等。
2.2 水文地理- 水资源与水循环: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及其利用、水循环过程与特点等。
福建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
![福建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7dd1de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1.png)
福建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福建高二地理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多个模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福建高二地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结构对我们理解地理现象非常重要。
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稍微扁球状。
- 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等多个层次组成,分别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性质。
2.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现象-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带来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的赤道、南北极等地理现象。
3. 地球的大气层和水圈- 大气层是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等不同层次。
- 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分布和循环的总称,包括海洋、陆地水和冰雪等形式。
二、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研究地球上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变,包括气候、生态系统、地貌等知识点。
1. 气候与气象- 气候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的平均天气条件,受经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等因素影响。
- 气象是研究天气现象和变化的科学,包括天气预报、气象要素等内容。
2.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总体,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不同类型。
-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包括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3. 地貌与水文-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等不同地形类型。
- 水文是研究地球上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利用的科学,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三、人文地理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地理等内容。
1. 人口与人口迁移- 人口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居住的总人数,其数量和分布对地区发展有重要影响。
- 人口迁移是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和转移,包括农村向城市的迁移等。
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城市化是指人口逐渐向城市集聚,城市规模和数量增加的过程,对土地利用和环境都带来影响。
福建地理会考高一知识点
![福建地理会考高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dc525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b.png)
福建地理会考高一知识点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地理概念的掌握对于理解和认识福建的地理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福建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角度进行论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福建的地理会考高一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西濒台湾海峡,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
地处亚热带和北回归线之间,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福建与浙江、江西、广东相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自然地理福建地势起伏,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是我国山地最多的省份之一。
福建的山脉交错,中部地区被誉为"中国的屋脊"。
其中,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
此外,福建还拥有许多风景名胜如鼓浪屿、土楼等,这些自然地理特点成为福建旅游的一大亮点。
福建地处沿海地带,拥有众多的港口和海湾,是我国的重要出海口,对于海洋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福建还有许多湖泊、河流和水库,给福建的农业和水资源供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人文地理福建的人文地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人口分布、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福建人口密度较高,城市化进程较快。
福州、厦门、泉州等大城市成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福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民族有汉族、闽南人、客家人等。
对于这些不同的民族,福建保护和发展各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福建的地方文化例如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包括方言、传统建筑和习俗等。
福建的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为了推进经济建设,福建设有多个经济特区,例如厦门经济特区,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大量的内外资金和技术。
福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和外贸出口,包括纺织、电子、机械等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还是一个重要的海外华人华侨的聚居地。
许多福建人移居到东南亚国家,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海外华侨投资回流福建。
福建在经济、文化和人才交流方面,与世界各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总结福建的地理知识点涉及到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各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福建简称闽,省会为福州市。
全省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东西宽约54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
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
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
蜿蜒于闽赣边界附近的西列大山带,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的最高峰。
在沿海地区,最近的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次海侵、海退,形成多级不同高度的海滨阶地、海蚀平台。
原先的古海湾,由于河海的交互堆积,形成冲积、海积平原。
著名的福州平原、莆田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是福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
分布大小岛屿1202个,港湾125个,拥有福州、厦门、湄洲湾、宁德三都澳等许多天然良港。
境内山峦起伏,河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
全省拥有29个水系,663条河流,内河长度达13569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00多条,大多流程短、水量大、水流湍急气候特点福建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有山脉阻挡寒风,东南又有海风调节,温暖湿润为气候的显著特色。
年平均气温15℃-22℃,从西北向东南递升。
一月5℃-13℃,七月25℃-30℃。
福建是全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福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18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产有无烟煤、地热等2种,金属矿产31种,非金属矿产82种,水气矿产1种.金、银、铅、锌、锰、高岭土、水泥石灰岩、花岗石材、明矾石、叶腊石、硫等矿产储量也较大。
石英砂储量、质量冠于全国。
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浅海619万亩,滩涂299万亩,沿海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风能等各种可再生资源。
2.水力资源:水力理论蕴藏量104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705万千瓦,居华东之首。
3.森林资源:福建又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57.3%,居全国首位。
4.水产资源:海洋生物3000余种,其中鱼类750多种,占全国海洋鱼类种数的一半。
尤其是水产品资源种类繁多,现有品种占世界50%以上,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
二、旅游资源福建拥有众多的国家级风光名胜和自然保护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厦门鼓浪屿、湄洲岛妈祖文化、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上杭古田会址、昙石山古文化遗址、宁德白水洋奇观等八大旅游品牌影响日益扩大。
福州市还拥有马尾船政文化、石鼓名山、三坊七巷、西禅寺、森林公园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5个,国家旅游渡假区2个。
已建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
已建成国家优秀旅游城市7个、国家园林城市3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个,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境界。
历史概况第一节历史沿革福建简称"闽",因闽江为境内最大河流、古为闽越族居住地而得名。
唐开元21年(公元733年)置福建经略使,始称福建。
北宋置福建路,南宋设1府5州2军八个同级行政机构,故又称"八闽"。
明清置福建布政使司。
辛亥革命后置福建省。
1949年8月24日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
周晋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与楚威王作战,失败被杀,国亡于楚。
越王族于是航海入闽,越国国民徙居越迁山(今福建长乐县)。
越族入闽之后就与七闽土著发生融合,并在闽中传播吴越和中原文化,闽越族由此形成。
无疆又七传至无诸,自立为闽越王,成为闽越族的首领。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因无诸有功,封其为闽越王。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派朱买臣率领大军,兵分四路进攻闽越,无诸的继承者东越王余善在闽中筑城抵御汉军。
余善兵败,闽越内部发生兵变,余善被杀。
汉武帝把闽越贵族官僚势力阶层、军队、部分人口集中的闽越人都迁到江淮一带居住,闽越国92年的统治到此结束。
东吴从建安元年开始,至257年,62年来五次出兵平闽,闽中方归孙权。
为了加强对闽中的统治,吴国于260年撤销南部都尉,在福建设立建安郡(在今建瓯),下辖5个县。
撤都尉改设郡,实现了以文治代替武人统治的局面。
唐朝末年,淮南道光州刺史王绪由于无法应付大军阀秦宗权的勒索,悉举光、寿兵五千人,驱吏民渡江。
于885年进入福建,有众数万。
945年,王氏"大闽国"被南唐灭亡,南唐和吴越分割建州与福州。
北宋时,福建称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
南宋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共计八个同级行政机构,故号称为"八闽",共辖42县。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益王赵在福州即位,改号景炎,提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
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图。
1356年,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此为福建设省的开始。
1367年,朱元璋在东南一带击败方国珍,决定分水陆两路向福建进军。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驻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从福建扬帆出海。
清廷为断绝沿海人民与郑成功联系,不准本地商船运货出海,又下诏沿海地区内迁三十里。
后来虽允复界,但又实行闭关政策,沿海一带仍然恢复缓慢。
清同治五年间,在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和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工业的摇篮。
民国22年(1933年),十九路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定福州为首都,民国23年(1934年)人民革命政府解散,又成立福建省政府,7月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制度,民国27年(1938年)福建省政府迁往永安,民国30年(1941年)福州沦陷,第一区专署迁往福安。
民国34年(1945年)省政府迁回福州。
民国35年(1946年)福州市正式成立。
1949年五六月间,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闽北大部地区和闽东北部分地区。
8月17日7时许全市解放。
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
第二节历史文化遗产一、福建文化名人福建历来尊师重教,英才辈出,涌现许多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教育家朱熹一生都在福建传道授业,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书法家黄道周、蔡襄,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近代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林纾,爱国华侨陈嘉赓等都诞生在福建。
在代表我国自然科学界最高荣誉的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中,福建籍的有100位,他们在所从事的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二、民间表演艺术类民间文学:畲族小说歌(霞浦县)、闽南童谣(厦门市)民间音乐:畲族民歌(宁德市)、闽西客家十番音乐(龙岩市)、茶亭十番音乐(福州市)、南音(泉州市、厦门市)、泉州北管(泉州市)、泉州拍胸舞(泉州市)、莆田九鲤鱼灯舞(莆田市)、高山族拉手舞(华安县)、黄石惠洋十音(莆田市)、大田板灯龙(大田县)、邵武傩舞(邵武市)民间戏曲:梨园戏(泉州市)、莆仙戏(莆田市)、永安大腔戏(永安市)、四平戏(屏南县、政和县)、泰宁梅林戏(泰宁县)、闽西汉剧(龙岩市)、闽剧(福州市)、高甲戏(泉州市、厦门市)、歌仔戏(漳州市、厦门市)、泉州提线木偶线(泉州市)、晋江布袋木偶戏(晋江市)、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市)、打城戏(泉州市)、屏南平讲戏(屏南县)、高甲戏(柯派)(晋江市)、越剧(尹派)(芳华越剧团)民间曲艺:福州评话(福州市)、福州伬艺(福州市)、南平南词(南平市)、锦歌(漳州市)、东山歌册(东山县)、答嘴鼓(厦门市)、宁德霍童线狮(宁德市)、讲古(厦门市思明区)、五祖拳(泉州市)、建瓯挑幡(建瓯市)三、民间造型艺术类漳州木版年画(漳州市)、寿山石雕(福州市)、惠安石雕(惠安县)、漳州木偶头雕刻(漳州市)、泉州花灯(泉州市)、德化瓷烧制技艺(德化县)、客家土楼营造技艺(龙岩市)、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福州市)、厦门漆线雕技艺(厦门市)、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武夷山市)、软木画(福州市)、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漳州市)、漳州八宝印泥(漳州市)、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晋江市、宁德市蕉城区)、铁观音制作技艺(安溪县)、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福州市)、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寿宁县、屏南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泉州市鲤城区)、药膳八珍汤、灵源万应茶(晋江市)、永定万应茶(永定县)、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罗源县)、漳浦剪纸(漳浦县)、泉州刻纸(泉州市)、柘荣剪纸(柘荣县)、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泉州市)、竹纸制作技艺(将乐县)、雕版印刷技艺(连城县)四、民俗风情类妈祖祭典(莆田市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惠安女服饰(惠安县)、马尾-马祖元宵节俗(福州市马尾区)、泉州闹元宵习俗(泉州市)、闽台东石灯俗(晋江市)、枫亭元宵游灯习俗(仙游县)、闽西客家元宵节庆(连城县)、南安英都拔拔灯(南安市)、汤和信俗(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保生大帝信俗(龙海市、古田县)、陈靖姑信俗(福州市仓山区)、霍童铁枝(宁德市蕉城区)、福鼎沙埕铁枝(福鼎市)、屏南双溪铁枝(屏南县)、蟳埔女习俗(泉州市丰泽区)、畲族服饰(罗源县)、安海嗦啰嗹习俗(福建省晋江市)、中秋博饼(厦门市)第三节历史经济越国人善冶炼,福州市北的冶山和剑池,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
自西汉设立冶县,到东汉末贺齐入闽(公元196年),历300多年,闽中长期安靖,与外界少有战事纷争,这不仅使住在泉州的秦(汉)人得到相对独立的发展,同时还促使不少中原和江东汉人进入闽东、闽北并与逃遁山林复出的闽越人交融。
据朱维斡《福建史稿》统计,东汉末福建户数已发展到10万户左右。
南宋时泉州与广州并称为全国两大商港。
元代掌握泉州军政大权的蒲寿庚弃宋降元,使泉州港非不但没有受到破坏,反而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
许多穆斯林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涌入泉州,在泉州修建了多座清真寺,由于伊斯兰教过于兴盛,以至不少汉人被融合而皈伊斯兰教。
当时不仅泉州,闽中、闽北也出现许多伊斯兰教徒。
天主教于元代传入泉州,元代中国天主教仅有两个教区,一个在泉州,另一个在北京。
明代福建在造船业、印刷业、制瓷业等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福建如果凭借长期发展起来的工商经济机制,凭借其特有的沿海地理条件,应该在全国最早崛起。
但明代统治者志在铲除东南沿海已有的城市经济基础,再加上倭祸严重,明代统治者多次在福建沿海实施严厉的海禁,规定濒海百姓不得擅自下海与番国买卖,并强迫沿海一些岛屿居民内迁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