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BMI判定超重肥胖4个标准的比较

合集下载

肥胖的判断标准

肥胖的判断标准

1、BMI:<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正常;24~26.9为超重;27~29.9为I度肥胖;≥30为II度肥胖;≥40.0为Ⅲ度肥胖。

2、实际体重相对于标准体重:<-20%为消瘦;-20%~-10%为偏瘦;-10%~+10%为正常;+10%~+20%为超重;+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3、脂肪率:4、腰围:如果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处于超重或肥胖。

5、腰臀比(WHR):我国男性WHR≥0.95、女性WHR≥0.8即为异常。

6、皮脂厚度:肱三头肌皮脂厚度男性>10.4 mm、女性>17.5 mm 为肥胖;腹部皮脂厚度男性5~15 mm为正常、>15 mm为肥胖、<5 mm为消瘦,女性12~20 mm为正常,>20 mm为肥胖,<12 mm为消瘦;肩胛下角皮脂厚度的平均值为12.4 mm,>14 mm为肥胖。

肥胖的判断标准一、标准体重法标准体重就是以身高为基础,按一定比例系数推算出的相应体重值,也称为理想体重。

标准体重主要与身高有关,不受个人营养条件、种族及年龄的影响,但不适用于超力型人群,如运动员。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计算标准体重的方法。

1、几种常用的标准体重法(1)成年人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成年人的标准体重(kg) = [身高(cm)-100]×0.9例:一个身高180cm的成年人,此人的标准体重 = (180-100)×0.9 = 72(kg)(2)成年男性与女性标准体重的计算成年男性的标准体重(kg) = 身高(cm)-105成年女性的标准体重(kg) = 身高(cm)-110例:一个身高178cm的男子,他的标准体重 = 178- 105 = 73(kg);一个身高163cm的女子,她的标准体重 = 163-110 = 53(kg) (3)南方人与北方人标准体重的计算南方人的标准体重(kg) = [身高(cm) -150]×0.6 + 48北方人的标准体重(kg) = [身高(cm) -150]×0.6 + 50注:南北方的划分以长江为界;该标准来自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调查。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超重和肥胖是指由于体重过大而导致健康受损的情况,是一种慢性病风险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学龄儿童青少年群体也面临着超重、肥胖问题的严重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现状及其分类标准,为预防和管理超重、肥胖问题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当前的情况和趋势,探讨超重、肥胖对学龄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与管理策略。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共同努力为学龄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了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会概述文章的主题,介绍文章的结构以及明确文章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探讨超重与肥胖的定义、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现状以及BMI分类标准及其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提出预防与管理策略,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种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结构,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和BMI 分类标准进行研究和探讨,深入理解超重和肥胖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促进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效防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本文旨在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学科研究领域的进步。

": {}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超重与肥胖的定义超重和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组织过多所导致的健康问题。

超重是指体重超过正常范围,但未达到肥胖的程度;而肥胖则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超过了身体所需的健康水平。

新加坡bmi标准

新加坡bmi标准

新加坡bmi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加坡BMI标准是指根据新加坡国情和人群特点制定的身体质量指数标准。

BMI(Body Mass Index),即身体质量指数,是衡量一个人身体胖瘦程度的指标,其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BMI标准被广泛应用于评估一个人是否超重或肥胖,以及其健康状况的指标。

- BMI低于18.5:过轻,代表身体质量过低,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

- BMI在18.5至22.9之间:正常,代表身体质量在一个健康范围内,有利于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 BMI在23至27.4之间:超重,代表身体质量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存在肥胖问题,增加患疾病的风险。

- BMI高于27.5:肥胖,代表身体质量严重超重,已达到肥胖的程度,极大增加患疾病的风险。

根据新加坡卫生部的建议,成年人的BMI指数应该在18.5至22.9之间才算健康。

而对于老年人、青少年或孩童来说,由于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身体发育速度和特点不同,其BMI标准也会有所调整。

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群体,新加坡健康部门也发布了相应的BMI指标参考值,以供个体参考和遵循。

在新加坡,超重和肥胖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全民性的健康挑战。

据统计数据显示,新加坡的超重和肥胖率逐年增长,已经呈现出不容忽视的趋势。

超重和肥胖不仅会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给个体的健康和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新加坡政府和健康部门一直在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健康促进和政策倡导等手段,加大对超重和肥胖问题的宣传力度,提倡健康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引导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预防肥胖疾病。

除了政府和健康部门的努力外,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重自身的营养和健康。

要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食物,减少高糖、高脂和高盐食物的摄入量。

要保持适量的运动,每天坚持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加身体活动量,消耗多余脂肪。

老年人体重指数标准范围

老年人体重指数标准范围

老年人体重指数标准范围老年人体重指数 (BMI) 的概述什么是体重指数 (BMI)?体重指数(BMI)是一种常用的评估人体肥胖程度的方法,通过计算体重与身高的比值来确定一个人的身体质量。

在老年人中,BMI也常被用于评估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

BMI的计算公式BMI的计算公式为:BMI = 体重(kg)/ 身高(m)的平方。

老年人的 BMI 指标与年轻人略有不同,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组成和代谢率会发生变化。

老年人BMI的分类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老年人的BMI分类标准与一般成年人类似,但有一些区别。

以下是老年人BMI分类标准的范围:1.BMI < 18.5:偏瘦2.18.5 ≤ BMI ≤ 24.9:正常体重3.25 ≤ BMI ≤ 29.9:超重4.BMI ≥ 30:肥胖5.BMI ≥ 35:严重肥胖老年人BMI的解读老年人BMI的解读应结合具体的情况来综合评估。

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功能可能存在年龄相关的变化,所以单纯依据BMI来判断肥胖程度可能不够准确。

•骨骼肌肉量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肌肉量可能会减少,这可能导致体重降低,使得BMI偏低,但实际上仍存在脂肪过多的情况。

•身体脂肪分布变化:年龄的增长还可能导致老年人身体脂肪分布的变化。

脂肪在老年人中更倾向于集中在腹部和内脏器官周围,这被称为中心性肥胖。

中心性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有关。

•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功能、慢性疾病和心血管风险等因素。

BMI只是一个参考指标,不能作为单独评估健康的唯一指标。

如何健康管理老年人的体重饮食方面的管理1.均衡饮食:老年人应获得充足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建议选择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瘦肉和低脂奶制品。

2.控制总热量摄入: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代谢率会下降,因此他们需要比年轻人更少的热量来维持正常的体重。

肥胖的判定方法

肥胖的判定方法

肥胖的判定方法由于机体内脂肪含量的增加,使得脂肪所占身体总重量比例也在不断增加,超过了规定的某一临界值,就会被定义为肥胖。

通常通过体型观察并进行粗略、大概的判断,这样的方法一般只适合对受试者进行初步的筛选,不能进行最后的判定。

通过身体形态评价方法或体脂率计算的手段来判定肥胖,身体形态评价方法就是依据受试者自身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单一或综合指标来反映身体的肥胖程度;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的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体脂所占比例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就会被认为是肥胖。

肥胖度(OD)、腰围(WC)、腰臀比(WHR)、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体脂率(FAT%)等这些指标都是可以用来界定肥胖程度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操作过程相对比较简单,且易于掌握。

但是这些方法都各有利弊,目前还没有结论可以证明哪一种单独的判定方法是最准确的。

1.肥胖度(OD)肥胖度是判定肥胖的一个指标,主要是指某一机体的肥胖程度,表现为个体的实际体型状态与数据指标标准所规定的体型之间所存在的差距。

计算公式为: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程度)/标准体重*100%。

其中,标准体重(男性)=(身高-80)*70%;标准体重(女性)=(身高-70)*60%。

通过计算可知身体的肥胖程度。

当肥胖度超过10%被认为是超重,超过20%以上就会被认定是肥胖。

2.腰围(WC)腰围是指腰部的周长值。

很多专家学者大都认为,腰围是衡量脂肪含量在腹部堆积程度的一个最简单、最实用的指标。

与身体质量指数相类似,专家也根据地区、环境、风俗等因素的差异制定了适合于各个地区人群的腰围标准。

WHO建议亚洲人男性人群的腰围值应控制在90cm 之内,女性人群的腰围不宜超过80cm,国际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WHO所制定的标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判断中国人肥胖的腰围的界限值:正常人群男性的腰围应不大于85cm,女性的腰围应控制在80cm之内。

腰围指标超过这一标准的人群则会被认为是肥胖人群。

中国标准的bmi表

中国标准的bmi表

中国标准的bmi表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是用于评估人体肥胖或偏瘦程度的一种方法。

它是根据一个人的体重和身高来计算的,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健康领域。

BMI是在19世纪中叶由比利时统计学家兼数学家阿多尔夫·奎特莱特(Adolphe Quetelet)提出的。

他通过对欧洲人体数据的大量研究,发现了体重与身高的关系,并将其统计出了一个公式。

BMI的计算公式如下:BMI =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根据计算得到的数值,可将人的体型分为以下几个分类: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

-低体重:BMI<18.5-正常体重:18.5≤BMI<24-超重:24≤BMI<28-肥胖:BMI≥28然而,需要注意的是,BMI只是一个大致的指标,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来说,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更加准确。

中国的BMI表是根据中国国情和体质特点进行调整和制定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人的身高逐渐增加,过去的BMI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人群。

2010年,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居民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来评估中国人的体质情况。

该标准不仅考虑了BMI指数,还结合了腰围和脂肪含量等指标,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人体健康状况。

根据《中国居民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中国的BMI分类如下:-低体重:BMI<18.5-偏瘦:18.5≤BMI<24-偏胖:24≤BMI<28-肥胖:BMI≥28可以看出,与国际标准相比,中国的BMI标准在正常范围内进行了微调,这也更加符合中国人的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BMI指数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指标,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它无法区分体重中脂肪和肌肉的比例。

一些运动员或体格较好的人可能由于肌肉的存在而被误判为超重或肥胖。

此外,BMI也不能反映人体内部脂肪的分布情况。

有些人可能会在腰腹部堆积脂肪,而另一些人可能在腿部积聚脂肪。

因此,BMI指数不足以成为评估一个人健康与否的唯一依据。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一、概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监测和管理这一问题,中国制定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的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

BMI是一种通过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值,用于评估个体的体重状况。

该分类标准旨在帮助家长和医生全面了解儿童青少年的体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调整饮食和增加运动,以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该标准根据儿童青少年的年龄段进行划分,并提供了具体的BMI分类范围,包括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等。

通过实施这一分类标准,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问题,降低相关健康风险,并促进全民健康的发展。

1. 阐述超重和肥胖在学龄儿童青少年中的现状及其对中国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在中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超重和肥胖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一系列慢性疾病的早期发生,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超重和肥胖还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自卑、抑郁等情绪问题。

对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筛查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制定《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是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明确超重和肥胖的定义和分类标准,有助于医务工作者和家长更加准确地识别和管理儿童的体重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超重和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同时,这一标准的制定也有助于推动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筛查和预防工作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公共卫生状况和全民健康水平。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超重和肥胖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

超重和肥胖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

超重和肥胖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超重和肥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身体健康,还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超重或肥胖的常用指标,它是通过一个人的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健康组织的标准,BMI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包括偏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等。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超重和肥胖的BMI分类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什么是BMI?BMI是身体质量指数的缩写,是一个用来衡量一个人体重和身高之间关系的指标。

它是一个简单的指标,通常用来判断一个人体重是否偏轻、正常、超重或肥胖。

计算BMI的公式是:BMI = 体重(kg)/身高(m)^2。

根据计算得出的BMI数值,可以参照WHO的标准进行分类,从而判断一个人是否超重或肥胖。

二、BMI分类标准1. 偏瘦:BMI < 18.5在BMI计算中,如果得出的BMI数值小于18.5,通常被认为是偏瘦。

偏瘦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的风险。

对于偏瘦的人群来说,需要合理膳食,增加营养摄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2. 正常:18.5 ≤ BMI < 24.9当BMI数值在18.5到24.9之间时,被认为是正常范围。

这个范围内的人群通常拥有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较低的患病风险,因此被认为是最为理想的体重范围。

3. 超重:25 ≤ BMI < 29.9当BMI数值在25到29.9之间时,被认为是超重。

超重的人群通常存在着脂肪积聚和代谢异常等问题,患病风险会逐渐增加。

对于超重的人群来说,需要适当控制饮食,增加体育锻炼,以减轻体重,改善身体状况。

4. 肥胖:BMI ≥ 30当BMI数值大于等于30时,被认为是肥胖。

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对于肥胖的人群来说,需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控制体重,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并依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关治疗。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久坐少动的生活习惯成为了现代人们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也导致了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化。

超重和肥胖是指由于体内脂肪积累过多,导致身体质量过重,超出了正常范围的一种身体健康问题。

这种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还会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及时对儿童青少年进行超重、肥胖的筛查和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是目前国际上普遍用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超重、肥胖的指标之一,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工作通用技术规范》,将BMI值划分为不同的分类标准,用以对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通用技术规范,儿童青少年BMI分类标准如下:正常:BMI在18.5-23.9之间;超重:BMI在24-27.9之间;肥胖:BMI在28及以上。

具体来说,以12岁男孩为例,如果他的身高为150厘米,体重为50公斤,那么他的BMI计算公式为50/(1.5*1.5)=22.2,属于正常范围。

如果他的体重为60公斤,那么他的BMI为60/(1.5*1.5)=26.7,已经超重了。

如果体重为70公斤,BMI为70/(1.5*1.5)=31.1,已经属于肥胖。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超重、肥胖不仅会影响到身体健康,还会对心理和社交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及时了解孩子们的体重状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进行BMI分类时,还需注意到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可能会有不同的BMI标准,因此在进行筛查时,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参考。

对于中国的学龄儿童青少年来说,超重、肥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挑战,通过对BMI进行分类标准,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体重状况,进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肥胖分类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肥胖分类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对肥胖进行分类,BMI 的计算方法是将一个人的体重(以千克为单位)除以其身高(以米为单位)的平方(kg/m^2)。

以下是WHO对肥胖分类的标准:
1. 偏瘦:
BMI小于18.5 kg/m^2
2. 正常体重:
BMI范围从18.5到24.9 kg/m^2
3. 超重:
BMI范围从25.0到29.9 kg/m^2
4. 肥胖:
-一级肥胖:
BMI范围从30.0到34.9 kg/m^2
-二级肥胖:
BMI范围从35.0到39.9 kg/m^2
-三级肥胖(严重肥胖):
BMI 40.0 kg/m^2 或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BMI是一种筛查工具,而不是肥胖的诊断工具,而且其他因素,如体成分、肌肉质量和脂肪分布,在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时也是重要考虑因素。

此外,BMI可能无法准确反映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对于肌肉量较高的运动员等某些人群。

因此,通过医疗保健专业人士的临床评估对于全面评估肥胖及其相关健康风险至关重要。

bmi指数的计算方法

bmi指数的计算方法

bmi指数的计算方法BMI指数的计算什么是BMI指数?BMI(Body Mass Index)即身体质量指数,是一种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标。

它是根据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来计算得出的,被广泛用于评估一个人的体重是否健康。

如何计算BMI指数?计算BMI指数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简单的计算方法: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公式为: BMI = 体重(kg)/ 身高(m)^2。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分类标准:–BMI<18.5:过轻–18.5<=BMI<24:正常–24<=BMI<28:超重–BMI>=28:肥胖2.国际指数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BMI指数被划分为以下几个级别:–BMI<16.9:严重营养不良–17<=BMI<18.4:中度营养不良–18.5<=BMI<24.9:正常–25<=BMI<29.9:超重–BMI>=30:肥胖3.亚洲指数法:由于亚洲人的体型和体脂肪分布与其他地区人群有所不同,亚洲地区制定了特定的BMI分类标准,其中:–BMI<18.5:过轻–18.5<=BMI<23:正常–23<=BMI<25:超重–BMI>=25:肥胖4.体型指数法:除了BMI指数,还有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叫做体型指数(Ponderal Index)。

它是根据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立方来计算的。

公式为:Ponderal Index = 体重(kg)/ 身高(m)^3。

如何准确评估身体状况?尽管BMI指数是一个常用的评估身体状况的指标,但它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因此,在评估身体状况时,还需结合其他因素,如腰围、体脂肪比例以及饮食和运动习惯等。

总结BMI指数是衡量一个人体重是否健康的一种指标。

计算BMI指数可以使用简单的公式,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分类标准来评估。

小儿肥胖的标准分级

小儿肥胖的标准分级

小儿肥胖的标准分级《小儿肥胖的标准分级》前言嘿,家长们!咱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孩子们吃的喝的那是多种多样。

可是呢,这也带来了一个小烦恼,就是小儿肥胖的问题好像越来越常见了。

咱们得了解小儿肥胖的标准分级呀,这样就能及时知道自家孩子的健康状况,也能更好地采取措施呢。

这就像是给孩子的健康设了个小标杆,咱们心里有数,孩子也能健康成长啦。

适用范围这个小儿肥胖的标准分级啊,适用的场景可多了去了。

比如说在日常的家庭健康管理中,家长们可以根据这个标准来判断自家孩子是不是超重或者肥胖。

就像小敏家的孩子,从小就特别爱吃肉,还不爱运动,小敏就可以对照这个标准看看孩子是不是处于肥胖状态。

在学校的健康体检中,校医也能用这个标准分级来确定学生的肥胖情况。

像学校组织体检的时候,校医会给每个孩子量身高、称体重,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分级来判断孩子的身体状况。

如果发现有肥胖的孩子,就可以建议家长多关注孩子的饮食和运动啦。

还有在儿科诊所或者医院,医生给孩子做健康评估的时候,这个标准分级也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呢。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因为老是觉得累,家长带他去医院,医生除了做其他检查之外,就会参考这个肥胖标准分级,看看孩子的肥胖程度是不是影响到他的健康了。

术语定义1. 小儿咱这里说的小儿呢,通常就是指从出生到18岁以下的孩子。

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体还在发育呢,所以他们的肥胖情况和成年人不太一样,得用专门的标准来衡量。

说白了,就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高、体重增长的速度不一样,所以得有适合他们自己的判断肥胖的方法。

2. 肥胖简单来讲呢,肥胖就是孩子身体里的脂肪太多啦。

这个脂肪多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像让孩子活动起来气喘吁吁的,还可能影响孩子身体里的一些器官正常工作呢。

那怎么知道脂肪多不多呢?这就用到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标准分级啦。

正文1. 标准的核心部分1.1 体重指数(BMI)在判断小儿肥胖的时候,体重指数(BMI)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哦。

BMI是怎么计算的呢?就是用孩子的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虹口区儿童青少年肥胖不同筛选标准的比较

虹口区儿童青少年肥胖不同筛选标准的比较
·30·
儿童青少年生是炭育 表7 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法”及BMI对2007学年虹口区男生体质监测数据营养评价数据分布比较
掌注:‘‘厂’后为“人数和百分比”。 表8 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法”及BMI对2007学年虹口区女生体质监测数据营养评价数据分布比较
宰注:‘y"后为‘‘人数和百分比.'. 2.6 2000年“身高标准体重法”与BMI比较
虹口区儿童青少年肥胖不同筛选标准的比较
蒋骅范宏恩陶岚张桂莲司梅亓德云 (上海市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200082)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是目前有关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筛选标准众多, 学校卫生工作领域使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即有1985和2000年两个版本,而流行病学研究多用2003 年11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 数值分类标准”,标准不同导致同类研究结果不能很好地进行比较,故本文以上述三种不同儿童青少 年肥胖筛选标准对2007学年虹口区学生健康体质监测数据进行营养评价,比较其中的差异,为今后 统一筛查标准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 l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微乎其微(在本次人群中为0.06%),失去了评价的实用意义:5.在无法评价的数据中除去5~及6~ 岁年龄组尚有556名,即为超出1985年标准身高、体重范围的数值,占到了本次评级人群总数的 4.96%(556/11200),是三种标准中数据损失最多的,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1985年标准己逐渐不能 适用于目前生长发育水平高、个体差异大的儿童青少年了。
监测对象共11200名学生,年龄分布于5.19岁,其中男生5716名、女生5484名(年龄分布见 表1),具体结果如下。
表1 2007学年虹口区学生健康体质监测数据男女学生各年龄组分布

身高别体重百分比、体重指数评价大班儿童超重、肥胖的差异分析

身高别体重百分比、体重指数评价大班儿童超重、肥胖的差异分析

190·综述及个案报道·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5月第21卷第15期作者简介:李璐(1982.12-),女,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儿童保健身高别体重百分比、体重指数评价大班儿童超重、肥胖的差异分析李璐.笪笠(南京市鼓楼区妇幼保健所,江苏 南京 2100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身高别体重百分比、体重指数(BMI )评价大班儿童超重、肥胖的差异。

方法:选取2020年5月25至8月8日进行体检的大班儿童共计5.197例,分为5岁6个月至5岁11个月、6岁至6岁5个月、6岁6个月至6岁11个月三组,计算世界卫生组织(WHO )标准下的身高别体重百分比和体重指数,对比两种评估方法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之间超重、肥胖评价的差异。

结果:身高别体重百分比法评价大班儿童超重率为13.07%,肥胖率为14.95%;.BMI 法评价大班儿童超重率为16.54%、肥胖率为16.07%;身高别体重百分比法、BMI法对大班儿童超重、肥胖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岁5个月组和6岁6个月至6岁11月组在超重男童、超重女童、超重儿童和肥胖儿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岁至6岁5月组和6岁6个月至6岁11月组在超重女童、超重儿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和肥胖组中,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身高别体重百分比、BMI对大班儿童超重、肥胖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在超重女童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可相互结合,综合评价大班儿童的超重、肥胖。

【关键词】身高别体重百分比法;体重指数(BMI );超重;肥胖;大班儿童【中图分类号】R72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3)15-0190-04儿童超重、肥胖率在几十年间不断增长,已经成为了一个公共卫生难题,马冠生等[1]调查示2002年0~6岁组男女的超重率为3.4%,3.4%,肥胖率为2.0%、2.1%。

马冠生等[2]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推测到2030年,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达到6.0%,人数将达到664万人,7岁及以上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28.0%,人数将达到4 984万。

上海地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评价标准比较

上海地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评价标准比较

上海地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评价标准比较陈蕾;汤庆娅;阮慧娟;沈秀华【摘要】目的比较和分析四种基于身高、体质量的儿童肥胖的评价标准.方法选取上海市2 347名7~8岁的儿童,其中男生1175名,女生1 172名,测量其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分别采用身高别体质量法(1985)标准(WFH 1985标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标准(WGOC标准)、欧洲国际肥胖工作组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标准(IOTF标准)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标准(CDC标准)评价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结果①男生超重发生率为IOTF标准明显高于其他三个标准(P<0.05),女生超重发生率IOTF标准明显高于WGOC标准和CDC标准(P<0.05);男生肥胖发生率IOTF标准明显低于其他三个标准(P<0.01);女生肥胖发生率IOTF标准明显低于WFH 1985标准和WGOC标准(P<0.01).②WFH 1985标准和WGOC标准对肥胖和超重的评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FH 1985标准和WGOC标准比IOTF和CDC标准更适合我国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的筛查.【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0(030)001【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肥胖;体质量指数;身高别体质量;筛查标准;儿童【作者】陈蕾;汤庆娅;阮慧娟;沈秀华【作者单位】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20006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79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简单而有效的筛查标准是儿童肥胖监测和干预的重要工具。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超重和肥胖问题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对于正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学龄儿童青少年来说,过高的体重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准确地识别和筛查出超重和肥胖的学龄儿童青少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这个标准是在充分考虑了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通用的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计算方法,制定出来的科学、合理、实用的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BMI。

BMI是通过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来计算得出的一个数值,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是否正常。

对于成年人来说,BMI 值在18.5到24之间被认为是正常的;超过24则被视为超重,超过28则被认为是肥胖。

然而,对于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单纯的BMI值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他们的身体状况,因为他们的身高和体重都在不断变化。

因此,我国的“标准”采用了百分位法来对学龄儿童青少年的BMI进行评估。

具体来说,就是将同年龄、同性别的人群按照BMI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找出某个个体的BMI在这个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如果个体的BMI超过了95百分位,那么就被认为是肥胖;如果个体的BMI超过了85但没有超过95百分位,那么就被认为是超重。

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考虑到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避免了单纯使用BMI值带来的误判。

同时,它也能够反映出个体在同龄人群中的相对位置,有助于家长和医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

然而,“标准”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需要加强体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家庭需要提供健康的饮食环境,控制孩子的糖分和脂肪摄入;医疗机构需要定期为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干预超重和肥胖问题。

中国人体质指数分级标准

中国人体质指数分级标准

体质指数分级标准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也称为体质指数,是以你身高体重计算出来。

BMI是世界公认一个评定肥胖程度分级方法,现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也以B MI来对肥胖或超重进行定义。

BMI具体计算方法是以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平方(米为单位)。

其公式为:
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体重指数划分关键是依据西方正常人群BMI值分布和心血管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关系来考虑。

表1WHO对成人BMI划分
分类BMI(千克/平方米)健康风险
低体重(营养不足)<18.50 增加正常范围18.5~24.9 在平均范围
超重:≥25.0
肥胖前状态25.0~29.9 增加
一级肥胖30.0~34.9
二级肥胖35.0~39.9
三级肥胖≥40.0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提出对中国成人判定超重和肥胖
《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和控制指南》中提出对中国学龄儿童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BMI判定超重肥胖4个标准的比较搜索【摘要】目的比较WGOC标准、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判定超重肥胖的差异及能力,为与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进行比较以及促进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应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分析基于BMI判定超重、肥胖的4个标准的筛选差异;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公布的“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参考标准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 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对比3种国际标准在我国儿童青少年中的适用性。

结果在超重、肥胖的筛查能力方面,WHO的标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也最好。

当需要与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进行比较时,WHO标准更适用于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

结论应用国际标准进行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时,需根据研究目的谨慎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超重肥胖症参考标准学生保健服务Comparison of Four BMI Criteria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ZHANG Ji, MA Jun, LI Bai hui, et al.Institute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 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BMI criteria of WGOC, WHO / NCHS, IOTF, USCDC in diagnosing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es e school age childre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mparison with teena gers abroad and promoting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easure ment. Methods Wi th the data of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and Health Surveillance of Chinese School Students in 2005,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calcu lated by using four different BMI criteria. Using the criteria "Chinese BMI cri teria for screening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release d by the Working Group of Chinese Obesity as the "gold standard ", the sensitiv ity, specificity, and agreement rate of the WHO / NCHS, IOTF, and USCDC criteri a we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 hree international criteria for school age children in China. Results For s creening overweight and obesity, the WHO criteria showed higher sensitivity, sp ecificity and agreement rate. For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 in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overweight among Chinese and foreign countries, WHO criteria was m ore applicable for Chinese school age children. Conclusion It should be cau tious to choose international criteria to screen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the Chinese school age children,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bjectives, so as to achi eve optimal results.【Key words】 Body mass index; Overweight; Obesity; Reference standards; Student health services肥胖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增加了成年期肥胖的可能性,也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

随着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迅速增加,肥胖的预防干预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不统一,不仅与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缺乏可比性,国内不同研究也缺乏可比性。

本研究应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分析基于BMI判定超重、肥胖的4个标准的筛选差异,对比3种国际标准在我国儿童青少年中的适用性,为与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进行比较、促进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是教育部领导、实施的第5次调研,按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原则,选择全国30个省(除台湾外,西藏无汉族人群资料)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为调研对象。

各省均分为城、乡、男、女4个群体,各性别、年龄组抽取100~200人。

体检后剔除重要脏器慢性疾患和残障者。

各省组织测试队,在同一时段(每年5-7月),使用同型器械,按《检测细则》统一规定的方法完成。

为消除原样本中营养不良者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利用年龄别身高标准筛除生长发育迟滞、身高别体重标准筛除消瘦,最终共调查234 421名7~18岁的儿童青少年,其中男生117 680人,占50.2%;女生116 741人,占49.8%。

各年龄段人数在19 376~20 307之间。

1.2 方法1.2.1 身体质量指数计算根据4种不同的标准,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 g)/[身高/(m)]2,分析2005年我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及其变化情况,并与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进行对比。

1.2.2 超重肥胖评价方法标准一(WGOC标准)[1]:2002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 GOC)选择“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为参考人群,制定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评价标准。

标准二(WHO/NCHS标准)[2]:Must等利用1963-1994年美国营养调查建立的“年龄-性别-BMI”及“年龄-皮褶厚度百分位数”曲线,确定了9~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BMI参考值,即美国NCHS标准,将BMI≥第85百分位数定义为具有超重的危险;如果BMI≥第85百分位数,同时三头肌皮褶厚度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分别≥第90百分位数则定义为肥胖。

此标准在1995年被WHO推广应用。

标准三(IOTF标准)[3]: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IOTF)认为,BMI更适宜用来制定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标准。

根据来自6国(英国、巴西、荷兰、香港、新加坡和美国)的资料,C ole等确定了2~18岁儿童少年年龄别、性别BMI标准,其18岁组的超重、肥胖BMI标准分别为25 kg/m2和30 kg/m2。

标准四(美国CDC标准)[4]:2000年,Kuczmarski等对美国5项调查中的2~20岁的调查对象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新的年龄别、性别BMI标准,目前多数研究采用此标准筛查儿童超重和肥胖。

1.2.3 超重肥胖筛查能力的评价方法以WGOC标准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WHO /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5]。

灵敏度 = 某个国际标准和WGOC标准同时判定为超重(肥胖)人数/WGOC标准判定为超重(肥胖)人数×100%特异度 = 某国际标准WGOC标准同时判定为非超重(非肥胖)人数/WGOC标准判定为非超重(非肥胖)人数×100%符合率 = 某国际标准判断与WGOC标准判断结果一致的人数/总人数×100%1.3 资料分析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核对后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2.1 不同标准判定超重肥胖发生情况用WGOC标准、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筛查全国7~18岁学龄儿童,结果显示,男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9.66%,8.87%,10.22%,8.13%,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98%,4.42%,2.89%,5.38%;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6.60%,5.48%,6.81%,5.40%,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75%,1.75%,1.14%,1.56%。

4种标准筛查出的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见表1,2。

表1 中国7~18岁男生不同BMI标准判断超重肥胖结果(略)注:4种标准比较,**P<0.01。

表2 中国7~18岁女生不同BMI标准判断超重肥胖结果(略)注:4种标准比较,**P<0.01。

2.2 4种标准超重肥胖筛查能力的评价2.2.1 灵敏度与特异度男生超重判定灵敏度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 C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1%,84.1%,73.6%,特异度分别为99.2%,97.7%,98.9%;女生超重判定灵敏度分别为70.4%,77.6%,70.3%,特异度分别为99.0%,98.1%,98.8%。

说明美国CDC标准发现超重儿童的能力较低,而IOTF标准排除正常儿童的能力稍差。

3种标准对各年龄男女生超重判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有差异,如表3所示。

男生肥胖判定灵敏度分别为88.9%,57.9%,90.6%,特异度分别为99.9%,100.0%,99.1%;女生肥胖判定灵敏度分别为64.4%,41.2%,58.8%,特异度均为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