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的策略方法灵活多样

识字的策略方法灵活多样
识字的策略方法灵活多样

识字的策略方法灵活多样

2011-07-07 13:30:12|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世界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它生动形象的造字心理机制,几千年不间断使用保存下来的文化信息。从不同侧面展示的观念心态和悠远记忆,它的博大、厚重与缜密,决定了中国必然是一个在基础教育中注重识字教学的国家。

汉字文化的璀璨令世人瞩目,但汉字情况的复杂也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汉字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到假借、转注,从不同时期不同形体的演变直至当代汉字的简化,造字、用字的情况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决定了汉字学习的方法和识字教学的策略必然是多元的。如何针对不同识字情境和不同学段的学生,研究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认知水平的识字方法,选择恰当的识字教学策略,是每个语文教师要面对的问题。

1.识字方法应与汉字的性质特点相适应

《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小学”即文字学,“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由此可知,古代的识字教学是很重视汉字形义的科学系统的。

清代文字学家王筠所著的《教童子法》明确提出利用汉字构形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主张,“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他所著的《文字蒙求》就是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编写的启蒙教材,并高度评价这种方法:“以教童子,一月间而有用之字尽识。”

汉字形义学和构形学的理论,是解开汉字之谜的金钥匙。

当代著名汉字学家王宁教授认为,“目前的小学识字教学,对汉字从文化和构形理念方面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考虑太少”。识字方法不应脱离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这一内在本质特性,各种识字方法都应立足于启发引导学生建立字形与字义之间科学的系统的联系这一基点,紧紧抓住表意文字是因义构形这一灵魂核心的问题来教学,改变识字教学中不讲科学、顾其一点不及其余的短视行为,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学生在识字的认知领域中建立一个科学有序的系统。

2.识字方法应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认知规律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孩子初学认字不必刻意教授。越是有规律的相互联系的事物,学生越容易把握。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系统,任何事物都是在系统内部各部分的联系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中运动的,汉字也不例外。我们只有把每一个汉字放在汉字的整个系统中去科学地认识它,在和众多汉字的联系、比较与定位中辩证地认识它,才能找到规律,促进思维的发展,成批地识字,加快识字的速度。

学生对信息的记忆与提取,多是靠联想来提示、实现的。汉字的形义联系,构形理据及整个系统是识记每一个汉字的最为科学和可行的联想参照物。考古学的不断发现和汉字学的纵深研究,已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汉字系统的条件。计算机对信息的存储正是得益于系统论的观点,它对信息的存储和提取都是严格分类后按系统有序进行的。根据心理学遗忘理论,学生失去记忆中的信息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因大脑中的记忆痕迹随时间的推移而衰退。一些不常用或生僻字的遗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②愈益增多的新信息在记忆存储时归类的不科学、不严密或无序状态,导致信息的相互干扰,致使信息提取失败。学生写错别字,主要是受同音字、形近字的干扰和意义归类无序的影响。如“初”字的“衤”字旁常被写成“礻”字旁,“衤”字旁与“礻”字旁在学生的头脑中已被存储且未被遗忘,但是部首的意思学生没搞清,记忆存储时意义归类无序,导致提取错误而失败。

③没有良好的提取线索。

如前面提到“初”字的记忆,并不是因为大脑中的记忆痕迹随时间的推移而衰退造成遗忘,而是因为学生不知道“初”字和“”字旁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初,民无衣,大氐皆兽皮以刀割裁而成,衣之新出于刀,是初义也。”不知道“初”是裁衣之始,没有良好的记忆、提取线索,从而导致信息犹存却因提取线索不当而令回想失败。

我们的识字教学法,在指导学生记忆汉字形体信息的关键环节上,应摒弃不系统、无规律或放任自流的随意性,而应在汉字理论的支持下有所作为,用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联想线索指导学生有效识记汉字。

3.综合运用多元识字方法,应对不同的识字情境

①学生认知方式的多元化决定了识字方式的多元化。

由于儿童各具不同的心智面貌,所以他们总是以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回应不同种类的信息。如有的学生强于记忆,在随文识字中凭借汉字的语言环境就可轻松地完成对汉字形体的机械识记。有的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强,非常善于发现和总结知识的特点规律,这样,他们就能游刃有余地利用汉字的特点和系统规律快速地成批识字。还有的学生富于联想,他们常常能够借助汉字字形、字义或字音的特点捕捉到有效的奇特的联想线索,从而牢固地掌握一批汉字。

这样,教师就需要尊重学生的多元学习方式,善于发现不同的学生适宜运用哪些方法可以学得更快、更好;善于采用多元化的识字方法有效地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从而更好地利用儿童的优势智能带动整个汉字学习。与此同时,还可以组合不同心智类型和水平的儿童进行小组识字活动,利用他们互补的潜能,通过多元化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

②不同的识字方法适用于不同学段的学生。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的学习方式与其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有密切的关联。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具有形象性、直观性,他们擅长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看图识字有利于学生把汉字和所记录的具体事物紧密联系起来。从学习的意志品质方面来看,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持久和稳定,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色彩明丽、栩栩如生的画面会对学生产生有效的视觉冲击,从而强化记忆。浅易的字理识字有利于学生把汉字的形体与它所记录事物的意义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看图识字和浅易的字理识字是学生识字初期较为有效的方法。

在运用看图识字、浅易的字理识字方法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独体字(多为象形字和指事字)后,就为学习大量的合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识字量的增多,汉字系统的理据、结构优势就会愈加显现,集中识字、随文识字都能有效地揭示汉字规律,字理识字也可穿插于随文识字之中,提高随文识字的理性品质。

如,象形字多在后面学习的合体字中作部首,可以统帅一批汉字,因此,研究初学汉字中的独体字对后面的合体字学习非常重要。

A.通过字图、课件进行实物演示,与所学文字进行观察对比,引导学生联想、发现、感知;

B.潜移默化地揭示汉字的科学构形理据,提升儿童对汉字的认识,增强汉字学习的科学性、趣味性;

C.在对所学汉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书写指导。如:

(“瓜”的笔画分别代表瓜蔓和瓜。“木”的笔画分别代表树的千、枝、根。“交”字像人两腿交叉。“巾”像一块垂挂的布。)

研究示例:“兔”的教学(北京京通小学白凤娟老师)

教师先利用课件出示生活中儿童常见的动物图片,教室里立刻响起了欢呼“小白兔”的声音。教师随即将图片立起来,再出示甲骨文、小篆的“兔”、楷书的“兔”,引导整体观察感知,孩子们很快就有所发现:“兔”字上边像小兔的头,中间像身子,下边像腿,“、”像尾巴。在此基础上,教师注意总结提升儿童对汉字的认识:“汉字中有很多字都是根据自然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描画出来的,这样的字我们称为‘象形字’。”在对“兔”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笔画、笔顺及汉字间架结构的分析指导,孩子们带着对小白兔的喜爱之情,把写字的要求落在实处。

字理识字的方法使学生们兴趣十足,学习积极性很高,且记忆深刻,“兔”字学好了,还为今后学习“免”字、“逸”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针对汉字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识字方法。

象形字多描摹、记录具体事物,是画形成字的,因此适宜用看图识字和浅易的字理识字方法学习;形声字与会意字适宜借助汉字的形义联系进行辨析学习;无可靠理据或简化后讲不清理据的汉字及借字,适宜结合语言环境随文学习。

研究示例:学习“激”字“激”是个形声字,从水(jia0)声,本义是水流遇阻后水浪四溅的意思,声旁的示音作用发生了变化,在现代汉语中,“激”字组成“激动”、“感激”、“激情”等双音节词来表达心情的情况很多。

教师应先从“激”的偏旁三点水入手,讲清“激”是水花四溅翻滚的样子,再引申出形容人的心情不平静。

北京京通小学白立华老师教学如下:

教师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识记方式记住“激”字。很多学生用部件法识记,还有的学生自己创编故事情节,识记“激”字,很有新意。

生:“激”字我这样记,三点水就是水,右面的“”是一只手拿着木棍,(“”是一个会意字,表示手持器具,实验班的学生对“”有正确认识,和教师平时扎实地开展字理识字教学有密切关系)中间的“白、方”我假设成一个人的名字叫白方,“激”就像一个人伸手用一根棍子把白方从水中救上来,白方很感激他。

总之,识字教学有法可依,这个法就是遵循汉字的基本理论和认知的心理科学。识字教学又“教无定法”。因为识字的语言环境不同。汉字的呈现方式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没有一种教学法是适用于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汉字字符的。识字教法的多元不单是适应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也是为了对付汉字的复杂情况。我们应当提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多元化,因为各种识字法具有各自的价值,并无对立性,属于不同的教学途径和不同的教学切入口,适用于不同的学段,应当取长补短,自觉综合运用。”(王宁教授《汉字教学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

4.开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识字教学研究,不应仅仅着眼于识字的速度与数量,还必须关注识字的质量。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需要知识的启蒙、文明的教化、高尚情趣的审美滋养,是一个综合的学习体验与实践过程。

汉字与中国文化有着紧密的积极的联系,以汉字学习为基础,可以从造字心理看民族的思维模式,从字形字义洞悉朝代文化遗迹,从借字用字看语音的接触碰撞,从地名域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从姓氏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家庭制度……

教学示例:学习“人”字(北京石佛营小学段瑞红老师)

甲骨文的“人”就像一个侧身站立的人形;楷书的“人”,“一撇”、“一捺”互相支撑。通过学习,学生懂得:直立为人,人必须要有自立的能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自己做,人类社会是一个互相支撑的群体,因此要团结协作。从“人”字的学习中学生明白了怎样做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入。

研究示例:“尧”字教学(北京白家庄小学梁艳红老师)

相传古代有位尧,他是帝王本领高。

日出东方天破晓,粮食满仓真富饶。

有水可以把田浇,动手才能挠一挠。

丝线多了要缠绕,大火熊熊在燃烧。

猴子表演踩高跷,小鸟尾巴向上翘。

尧字一共有六笔,请你一定要记牢。

在讲《尧字歌》一课时,教师先出示古代帝王尧的画像,讲了尧治理国家的故事,画像中的尧高大威严,教师顺势告诉学生,“尧”的繁体字是“堯”,上面三个“土”表示很高的土山。简化后“垚”变成了横、斜勾、撇三笔,下面这个突兀的“兀”还有高的意思,高上加高说明“尧”很了不起。古代帝王的名字和功德使学生肃

然起敬,“尧”字也记得分外清楚。

本课凸显了汉字规律,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讲清了“尧”字,后面的“晓、饶、浇、挠、绕、烧、跷、翘”字学起来就势如破竹:

①孩子们在“日出东方”、“粮食满仓”、“大火熊熊”、“猴子踩高跷”、“黑熊走跷跷板”、“喜鹊翘尾”的图片引导下。很快就理解了“晓、饶、烧、跷、翘”字与偏旁“日、饣、火、足、羽”的关系。

②用准备好的丝线、喷壶和孩子们自己的小手,体验缠绕的“绕”、浇水的“浇”和挠一挠的“挠”字,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它们的偏旁为什么分别是“纟、氵、扌”,再背诵课文中的句子。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汉字学习的方向原则把握准确了,识字的策略方法灵活多样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会高涨,课堂上就会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场面。每当从教师处、书本中或同伴间得到有趣的答案时,孩子们便会发出由衷的惊叹和会心的微笑,汉字学习成了教、学双方都感到乐趣无穷的活动,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就会在日积月累中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悄然积淀。

中悄然积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