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讲义不等式.知识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等式

要求层次

重难点

基本不等式:

2

a b

ab +≥(,0a b ≥)

C

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

问题

不等式

要求层次 重难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

C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版块一.不等式的性质

1.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 和b ,在,,a b a b a b =><三种关系中,有且仅有一种关系成立.

知识内容

高考要求

模块框架

不等式

3.两个实数的大小比较: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 b ,对应数轴上的两点,右边的点对应的实数比左边点对应的实数大.

作差比较法:0a b a b ->⇔>;0a b a b -<⇔<;0a b a b -=⇔=.

其中符号⇔表示它的左边与右边能够互相推出.

4.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1:(对称性)如果a b >,那么b a <;如果b a <,那么a b >. 性质2:(传递性)如果a b >,且b c >,则a c >. 性质3:如果a b >,则a c b c +>+. 推论1:(移项法则)不等式中的任意一项都可以把它的符号变成相反的符号后,从不等

式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推论2:如果,a b c d >>,则a c b d +>+.

我们把a b >和c d >(或a b <和c d <)这类不等号方向相同的不等式,叫做同向不等式.

推论2说明:同向不等式的两边可以分别相加,所得的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推广:几个同向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相加,所得到的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性质4:如果a b >,0c >,则ac bc >;如果a b >,0c <,则ac bc <.

实数大小的作商比较法:当0b ≠时,若1a b >,且0b >,则a b >;若1a

b

>,且0b <,

则a b <.

推论1:如果0,0a b c d >>>>,则ac bd >.

推广:几个两边都是正数的同向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相乘,所得到的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推论2:如果0a b >>,则(,1)n n a b n n +>∈>N .

推论3:如果0a b >>,1)n n +>∈>N

<教师备案>1.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 b ,有0a b a b ->⇔>;0a b a b -<⇔<;

0a b a b -=⇔=,这几个等价符号的左边反映的是实数的运算性质,右边反

映的是实数的大小顺序.由此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可以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的符号.这是不等式这一章的理论基础,是不等式性质的证明,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在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后,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还可以用作商法,与1比较,但这时要注意分母的正负情况.

2.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关系,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值的大小,又归结为判断

它们的差的符号,要引导学生意识到比较法是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它有两个基本步骤:先作差,再变形判断正负号,难点是后者.这里的代数式的字母是有范围的,省略不写时就表示取值范围是实数集,它的主要变形方法有两种,一是因式分解法,二是配方法,变形时要尽量避免讨论,让依据尽量简便.

3.可以介绍异向不等式,并提醒学生注意什么样的不等式可以相加相减.对于不等式的性质与推论,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进行推导(比如性质4的推论3可以用反证法证明),让学生知道这些定理的来龙去脉,在不等式的证明中减少想当然,对数学证明的严格化有一定的认识.

版块二.均值不等式

1.均值定理:如果,a b +∈R (+R 表示正实数)

,那么

2

a b

+,当且仅当a b =时,有等号成立.此结论又称均值不等式或基本不等式.

2.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 b ,2

a b

+叫做,a b

,a b 的几何平均值.

均值定理可以表述为:两个正实数的算术平均值大于或等于它的几何平均值.

3.两个正数的积为常数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两个正数的和为常数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

<教师备案>1.在利用均值定理求某些函数的最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函数式中的各项必须都是正数,在异号时不能运用均值不等式,在同负时可

以先进行

转化,再运用均值不等式;

⑵函数式中含变数的各项的和或积必须是常数;

⑶只有具备了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才能使函数式取到最大或最小值.否

则不能由

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只能用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 运用均值不等式的前提有口诀:一正二定三相等. 2.均值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半径不小于半弦.

⑴对于任意正实数,a b ,作线段AB a b =+,使,AD a DB b ==; ⑵以AB 为直径作半圆O ,并过D 点作CD AB ⊥于D , 且交半圆于点C ;

⑶连结,,AC BC OC ,则2

a b

OC +=, ∵,AC BC CD AB ⊥⊥

∴CD 当a b ≠时,在Rt COD ∆中,

有2

a b

OC CD +=>

当且仅当a b =时,,O D

两点重合,有2

a b

OC CD +=== 3.已知:a b +∈R 、(其中+R 表示正实数),

2

2112a b a b +⎝⎭+

2

a b +称为算术平均数,

2

11a b

+称为调和平均数.

证明:()2

22

1024a b a b +⎛⎫-=- ⎪⎝⎭≥ C

O D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