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题解题技巧(带例题)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解题技巧如何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性解决几何题

中考数学解题技巧如何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性解决几何题

中考数学解题技巧如何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性解决几何题几何学是数学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考数学的核心考点。

在解决几何题时,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准确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性解决中考数学中的几何题。

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在几何题中,常常需要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是相似的。

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有三种常见方法:AAA判定、AAA'判定和AA判定。

1. AAA判定: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2. AAA'判定: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对应相等,并且两个三角形的对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3. AA判定: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题目中的条件来判断是否可以应用相似性来解决问题。

二、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几何题的步骤1. 判断相似三角形:首先,我们需要观察题目给出的条件,判断是否能确定两个或多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如果可以确定是相似三角形,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推导解决问题。

2. 建立比例关系:在判断出两个相似三角形后,我们可以利用对应边的比例关系来建立等式或者不等式。

例如,假设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分别为a、b、c和a'、b'、c',那么可以得到以下等式或者不等式:a/a' = b/b' = c/c'。

3. 运用性质解决问题:通过建立的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ABC,其中∠A=90°,BC是斜边,AD是高,D在BC上,要求证明AD²=BD×CD。

我们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观察到∠BDA和∠BDC都与∠C相似,从而得到∠BDA∼∠BDC。

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这一性质,我们就可以通过建立等式 BD/AD = AD/CD 来解决问题。

(完整版)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技巧

(完整版)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技巧

目录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技巧(只包括椭圆和抛物线) (1)一、设点或直线 (1)二、转化条件 (1)(1)求弦长 (2)(2)求面积 (2)(3)分式取值判断 (2)(4)点差法的使用 (4)四、能力要求 (6)五、补充知识 (6)关于直线 (6)关于椭圆: (7)例题 (7)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技巧(只包括椭圆和抛物线)——————————————————一条分割线———————————————一、设点或直线做题一般都需要设点的坐标或直线方程,其中点或直线的设法有很多种。

直线与曲线的两个交点一般可以设为等。

对于椭圆上的唯一的动点,还可以设为。

在抛物线上的点,也可以设为。

◎还要注意的是,很多点的坐标都是设而不求的。

对于一条直线,如果过定点并且不与y轴平行,可以设点斜式,如果不与x轴平行,可以设(m是倾斜角的余切,即斜率的倒数,下同)。

如果只是过定点而且需要求与长度或面积有关的式子,可以设参数方程,其中α是直线的倾斜角。

一般题目中涉及到唯一动直线时才可以设直线的参数方程。

如果直线不过定点,干脆在设直线时直接设为y=kx+m或x=my+n。

(注意:y=kx+m不表示平行于y轴的直线,x=my+n不表示平行于x轴的直线)由于抛物线的表达式中不含x的二次项,所以直线设为或x=my+n联立起来更方便。

二、转化条件有的时候题目给的条件是不能直接用或直接用起来不方便的,这时候就需要将这些条件转化一下。

对于一道题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转化得巧,可以极大地降低运算量。

下面列出了一些转化工具所能转化的条件。

向量:平行、锐角或点在圆外(向量积大于0)、直角或点在圆上、钝角或点在圆内(向量积小于0),平行四边形斜率:平行(斜率差为0)、垂直(斜率积为-1)、对称(两直线关于坐标轴对称则斜率和为0,关于y=±x对称则斜率积为1(使用斜率转化一定不要忘了单独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几何:相似三角形(依据相似列比例式)、等腰直角三角形(构造全等)有的题目可能不需要转化直接带入条件解题即可,有的题目给的条件可能有多种转化方式,这时候最好先别急着做题,多想几种转化方法,估计一下哪种方法更简单,三思而后行。

初中几何经典例题及解题技巧

初中几何经典例题及解题技巧

初中几何证明技巧及经典试题证明两线段相等1. 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9.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线长相等或圆内垂直于直径的弦被直径分成的两段相等。

11.两前项(或两后项)相等的比例式中的两后项(或两前项)相等。

*12.两圆的内(外)公切线的长相等。

13.等于同一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

证明两个角相等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同圆(或圆)中,等弦(或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7.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8.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9.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10.等于同一角的两个角相等。

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

6.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两直线垂直。

7.利用到一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在圆中平分弦(或弧)的直径垂直于弦。

初中几何题解题技巧带例题

初中几何题解题技巧带例题

初中几何题解题技巧带例题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初中几何题解题技巧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许多关于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

在计算几何图形面积时,除了能正确运用面积计算公式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一、割补法割补法是指将一些不规则的、分散的几何图形经过分割、移补,拼成一个规则的几何图形,从而求出面积的方法。

例1如图1,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如图2所示,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可以将阴影I分割成I1和I2两部分,然后将阴影I1移至空白I1′处,将阴影I2移至空白I2′处,这样阴影部分就拼成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要求出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列式为:6×6÷2=18(平方厘米)。

练一练1:如图3,已知AB=BC=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二、平移法平移法是指把一些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拼成一个规则的几何图形,从而求出面积的方法。

例2如图4,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如图5所示,连结长方形两条长的中点,把阴影部分分成左右两部分,然后把左边的阴影部分向右平移至空白处,这样阴影部分就转化成了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

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要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列式为:6×6=36(平方厘米)。

练一练2:如图6,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分米)。

三、旋转法旋转法是指把一些几何图形绕某一点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分散的、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合并成一个规则的几何图形,从而求出面积的方法。

例3如图7,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AB=20厘米,D是AB的中点,扇形DAE和DBF都是圆的,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如图8所示,把扇形DBF绕D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后,扇形DBF与扇形DAE就合并成了一个半径为10厘米的半圆,两个空白三角形也合并成了一个直角边为10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要用半圆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即可,列式为:×(20÷2)2÷2-(20÷2)2÷2=107(平方厘米)。

初中几何题解题技巧(带例题)

初中几何题解题技巧(带例题)
S△ACD ,则 S 四边形 EFGO=S 阴影-S△ACD 。四边形 EFGO 的面积为:880 -1500÷2=130(平方厘米)。
练一练 7: 如图 19 所示,已知平行四边形 EFGH 的底是 8 厘米,高是 6 厘 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6 平方厘米,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八、两次求差法 两次求差法是指根据图形之间相容相斥的原理,通过两次求差求出面积的方 法。 例 8 如图 20,长方形 ABCD 的长是 6 厘米,宽是 4 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通过作辅助线,可以将三角形 ABC 平均分成 16 个完全一样的小 三角形(如图 11 所示),阴影部分为其中 3 个小三角形,即阴影部分的面积占 三角形 ABC 的面积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48×=9(平方分米)。
练一练 4: 如图 12 所示,长方形 ABCD 的长是 10 厘米,宽是 6 厘米,E、F 分别是 AB 和 AD 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七、等量代换法 等量代换法是指根据题目中图形之间面积相等的关系,以此代彼,相互替换, 从而求出面积的方法。 例 7 如图 18,长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1500 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880 平方厘米,求四边形 EFGO 的面积。
分析与解:在长方形 ABCD 中,△ABF 与△DBF 同底(即 BF 的长)、等高(即 长方形的宽),所以 S△ABF= S△DBF 。若从这两个三角形中同时减去△BEF, 则剩下的图形面积相等,即:S△ABE=S△DEF 。这样 S 阴影=S 四边形 EFGO+
分析与解:通过仔细观察图形,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圆中,与阴影Ⅰ、阴影 Ⅱ、阴影Ⅲ面积相等的图形均有 4 个,其中阴影 1 个,空白 3 个。要求阴影部分 的面积,就相当于把大圆的面积平均分成 4 份,求其中一份的面积,列式为: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20÷2)2÷4=78.5(平方厘米)。

初中数学代数、几何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代数、几何解题技巧

怎样用好题目中的条件示意有一类题目,我们在解前方几小题时,其解题思路和方法常常对解后边问题起着很好的示意作用,现以一次函数中出现的两道题目为例予以说明,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参照。

【例 1】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B、 A 两点,如图1。

图 1(1)求 B、 A 两点的坐标;(2)把△ AOB以直线 AB为轴翻折,点 O落在平面上的点 C处,以 BC为一边作等边△ BCD。

求 D点的坐标。

分析:( 1)简单求得,A(0,1)。

( 2)如图 2,图 2∵, A( 0, 1),∴ OB=,OA=1。

∴在 Rt△AOB中,简单求得∠ OBA=30°∵把△ AOB以直线 AB为轴翻折,∴∠ OBC=2∠OBA=60°, BO=BC。

∴△ OBC是等边三角形以 BC为一边作等边△ BCD,则 D 的落点有两种情况,可分别求得 D 的坐标为(0, 0),。

反省:在求得第(1)小题中B、 A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B(,0),A(0,1),本质上示意着 Rt△AOB中, OA=1, OB=,即示意着∠ OBA=30°,为解第(2)小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例 2】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 B,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 BAC=90°,且点P( 1, a)为坐标系中的一个动点,如图 3。

图 3( 1)求三解形ABC的面积。

( 2)证明无论 a 取任何实数,三角形BOP的面积是一个常数;( 3)要使得△ ABC 和△ ABP 的面积相等,务实数 a 的值。

分析:( 1)简单求得: A(,0),B(0,1),∴。

( 2)如图 4,连结 OP、BP,过点 P 作 PD垂直于 y 轴,垂足为D,则三角形BOP的面积为,故无论a取任何实数,三角形BOP的面积是一个常数。

图 4( 3)如图 4,①当点 P 在第四象限时由第(2)小题中的结果:,和第( 3)小题的条件可得:∴,∵,∴,∴。

(word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含答案),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含答案),推荐文档

D 几何证明题的技巧1.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

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解决;(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3)分析综合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

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1、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

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

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图1 所示,∆ABC 中,∠C = 90︒,AC =BC,AD =DB,AE =CF 。

求证:DE=DF AEC F B图1分析:由∆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知,∠A =∠B = 45︒,由D 是AB 中点,可考虑连结CD,易得CD =AD ,∠DCF = 45︒。

从而不难发现∆DCF ≅∆DAE证明:连结CDAC =BC∴∠A =∠B∠ACB = 90︒,AD =DB∴CD =BD =AD,∠DCB =∠B =∠AAE =CF,∠A =∠DCB,AD =CD∴∆ADE ≅∆CDF∴DE =DF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作斜边上的中线是常用的辅助线;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EF2 3 1线或高是常用的辅助线。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几何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几何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几何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几何题在初中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还需要运用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从几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几何题。

一、几何题的解题思路解决几何题首先要理解题意,弄清楚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解题思路:1. 图形识别法:通过观察题目中给出的图形,识别出可能与之相关的几何性质。

例如,如果题目中出现了平行线、垂直线、等腰三角形等关键词,可以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性质,从而找到解题的线索。

2. 形状比较法:有时候题目中给出了多个图形,要求我们比较它们的大小、面积或者其他性质。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或者直观的对比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数字推理法:一些几何题目中给出了具体的数字或者比例关系,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推理。

例如,通过求解比例、利用勾股定理等方法来计算出未知的长度、角度等。

4. 分类讨论法:有些几何题目可能存在多种条件或者情况,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类讨论。

通过分别解决每一种情况,再综合得出最后的结论。

二、几何题的解题方法在掌握了解题思路后,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解题方法,这些方法是根据几何性质和常见的解题模式总结得出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解题方法:1. 几何性质运用:几何题目中常常涉及到点、线、面的性质。

因此,我们需要牢记一些常见的几何性质,如平行线的性质、垂直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

这些性质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线索。

2. 分割图形法:有时候题目中给出的图形比较复杂,我们可以通过分割图形来简化问题。

将复杂的图形分割为若干简单的几何形状,然后对每个简单的几何形状进行分析和运算,最后再综合得出最终的结论。

3. 利用相似性:在一些几何题中,图形之间存在相似性。

我们可以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未知的长度、角度等。

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一)

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一)

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一)
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1. 了解基本概念
•了解几何相关的基本术语和定义,例如直线、线段、角等。

•熟悉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例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2. 利用图形给出的条件
•仔细阅读题目,并将给出的条件用图形表示出来。

•利用图形的性质和条件,进行分析和推理,找到解题的线索。

3. 运用几何定理和公式
•熟悉几何中的定理和公式,例如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根据给出的条件,结合几何定理和公式,进行计算和推导。

4. 运用代数的解题方法
•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利用代数的解题方法进行求解。

•设定未知量和方程式,利用代数技巧进行求解。

5. 利用图像和图形的对称性
•观察图形的对称性,利用对称性质解题。

•利用对称图形的性质,推导解题过程。

6. 总结归纳解题思路
•经常总结不同类型的几何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将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分类整理,方便日后的学习和参考。

7. 实践演练
•频繁进行几何题目的练习和演练,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多参加数学竞赛和讨论,和他人一起交流解题技巧和经验。

通过掌握以上的技巧,相信你在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题解题中将能更加游刃有余。

继续努力,加油!。

初中数学】几何题,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和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几何题,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和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几何题,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和典型例题初中数学:几何题型,辅助线的画法和典型例题1.倍长中线法已知在△ABC中,D是BC中点,DE⊥DF,需要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结论。

思路点拨:利用倍长中线法,倍长过中点的线段DF使DG=DF,再证明△XXX≌△EDF,△FDC≌△GDB,将BE、CF与EF线段转化到△BEG中,利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证明。

解析:连接BG、EG,因为D是BC中点,所以BD=CD。

又因为DE⊥DF,在△XXX和△EDF中,ED=ED,∠XXX∠EDF,DG=DF,因此△XXX≌△EDF(SAS),所以EG=EF。

在△XXX与△GDB中,CD=BD,∠1=∠2,DF=DG,因此△FDC≌△GDB(SAS),所以CF=BG。

因为BG+BE>EG,所以BE+CF>EF。

结论得证。

总结升华:有中点的时候作辅助线可以考虑倍长中线法(或倍长过中点的线段)。

变式:已知CE、CB分别是△ABC与△ADC的中线,且∠ACB=∠ABC,需要证明CD=2CE。

解析:连接BF,延长CE至F使EF=CE。

因为EC为中线,所以AE=BE。

在△AEC与△BEF中,AE=BE,∠AEC =∠BEF,CE=EF,因此△AEC≌△BEF(SAS)。

所以AC =BF,∠A=∠FBE。

又因为∠ACB=∠ABC,∠XXX∠ACB+∠A,∠XXX∠ABC+∠A,所以AC=AB,∠XXX∠XXX。

因此AB=BF,BC为△ADC的中线,所以AB=BD,即BF=BD。

在△FCB与△DCB中,∠XXX∠DBC,BC=BC,因此△FCB≌△DCB(SAS),所以CF=CD。

结论得证。

2.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已知在△ABC中,∠C=2∠B,∠1=∠2,需要证明XXX。

解析:在AB上截取AE=AC,连接CE,作角ACE的平分线交AB于D,连接CD。

因为∠C=2∠B,所以∠ACE=∠XXX∠B,∠XXX∠A=∠1=∠2,所以△AED≌△ACD (SAS),因此ED=CD。

初中数学几何压轴题模型与构造方法附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压轴题模型与构造方法附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压轴题模型与构造方法附解题技巧全等变换平移: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对称:角平分线或垂直或半角旋转: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旋转对称全等模型说明: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

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

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对称半角模型说明:上图依次是45°、30°、22.5°、15°及有一个角是30°直角三角形的对称(翻折),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旋转全等模型半角:有一个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自旋转: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共旋转: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中点旋转:倍长中点相关线段转换成旋转全等问题旋转半角模型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自旋转模型构造方法:遇60度旋60度,造等边三角形遇90度旋90度,造等腰直角遇等腰旋顶点,造旋转全等遇中点旋180度,造中心对称共旋转模型说明:旋转中所成的全等三角形,第三边所成的角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

通过“8”字模型可以证明。

模型变换说明:模型变形主要是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夹角的变化,另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混用。

当遇到复杂图形找不到旋转全等时,先找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公共顶点,围绕公共顶点找到两组相邻等线段,分组组成三角形证全等。

中点旋转:说明:两个正方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一个正方形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及两个图形顶点连线的中点,证明另外两个顶点与中点所成图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方法是倍长所要证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转化成要证明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已知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正方形)公旋转顶点,通过证明旋转全等三角形证明倍长后的大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证。

几何最终模型对称最值(两点间线段最短)对称最值(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说明:通过对称进行等量代换,转换成两点间距离及点到直线距离。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一.添辅助线有二种情况1按定义添辅助线: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

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是具有基本图形的性质而基本图形不完整时补完整基本图形,因此“添线”应该叫做“补图”!这样可防止乱添线,添辅助线也有规律可循。

举例如下:(1)平行线是个基本图形:当几何中出现平行线时添辅助线的关键是添与二条平行线都相交的等第三条直线(2)等腰三角形是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点发出的二条相等线段时往往要补完整等腰三角形。

出现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组合时可延长平行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是个重要的基本图形:出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添底边上的中线;出现角平分线与垂线组合时可延长垂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基本图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往往添斜边上的中线。

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倍线段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则要添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得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

(5)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几何问题中出现多个中点时往往添加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进行证明当有中点没有中位线时则添中位线,当有中位线三角形不完整时则需补完整三角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倍线段有公共端点的线段带一个中点则可过这中点添倍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半线段的端点是某线段的中点,则可过带中点线段的端点添半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6)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轴对称形,中心对称形,旋转形与平移形等;如果出现两条相等线段或两个档相等角关于某一直线成轴对称就可以添加轴对称形全等三角形:或添对称轴,或将三角形沿对称轴翻转。

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组或两组相等线段位于一组对顶角两边且成一直线时可添加中心对称形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添加方法是将四个端点两两连结或过二端点添平行线(7)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有平行线型(带平行线的相似三角形),相交线型,旋转型;当出现相比线段重叠在一直线上时(中点可看成比为1)可添加平行线得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整理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整理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整理几何题是初中数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解决几何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

下面将对初中数学几何题的解题技巧进行整理,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在解几何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1. 知识点的掌握在解几何题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对于相应的几何知识点掌握牢固。

例如,了解平面几何中的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概念,掌握各种图形的性质和定理,以及解题时所需的公式和定理的应用方法等。

只有具备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于解题过程中。

2. 图形的绘制对于几何题,很多时候需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绘制相应的图形。

因此,在解题时,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绘图习惯。

准确地绘制出题目所给出的图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解题。

在绘制图形时,要注意按照比例绘制,将图形尽量画大一些,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和分析。

3. 辅助线的引入解几何题时,常常需要引入一些辅助线,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推导证明或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引入辅助线可以将题目中复杂的图形分解为简单的几何图形,从而更容易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平行线的性质问题时,可以引入一对平行于所给平行线的辅助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结论。

4. 特殊角和线段的判断在解几何题时,遇到角或线段的问题时,常常需要判断其是否具有特殊的性质。

例如,对于角的问题,可以根据角的大小和关系来判断其是否为直角、钝角或锐角;对于线段的问题,可以根据线段的长度和位置来判断其是否相等、平行或垂直。

在判断时,要善于利用已知条件和几何图形的特点,通过观察和推理来得出结论。

5. 利用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几何题中常见的重要概念。

在解决几何题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导出很多结论。

例如,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解线段的长度、角的大小和位置等。

在应用相似三角形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条件和比例关系,且要善于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和推论来解题。

6. 利用三角形内外角之和在解决三角形的问题时,三角形的内外角之和是一个重要的性质。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1按定义添辅助线: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

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是具有基本图形的性质而基本图形不完整时补完整基本图形,因此“添线”应该叫做“补图”!这样可防止乱添线,添辅助线也有规律可循。

举例如下:(1)平行线是个基本图形:当几何中出现平行线时添辅助线的关键是添与二条平行线都相交的等第三条直线(2)等腰三角形是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点发出的二条相等线段时往往要补完整等腰三角形。

出现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组合时可延长平行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是个重要的基本图形:出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添底边上的中线;出现角平分线与垂线组合时可延长垂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基本图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往往添斜边上的中线。

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倍线段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则要添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得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

(5)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几何问题中出现多个中点时往往添加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进行证明当有中点没有中位线时则添中位线,当有中位线三角形不完整时则需补完整三角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倍线段有公共端点的线段带一个中点则可过这中点添倍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半线段的端点是某线段的中点,则可过带中点线段的端点添半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6)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轴对称形,中心对称形,旋转形与平移形等;如果出现两条相等线段或两个档相等角关于某一直线成轴对称就可以添加轴对称形全等三角形:或添对称轴,或将三角形沿对称轴翻转。

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组或两组相等线段位于一组对顶角两边且成一直线时可添加中心对称形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添加方法是将四个端点两两连结或过二端点添平行线(7)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有平行线型(带平行线的相似三角形),相交线型,旋转型;当出现相比线段重叠在一直线上时(中点可看成比为1)可添加平行线得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A.三棱柱B.圆锥C.四棱柱D.圆柱【答案】A【解析】【分析】侧面为三个长方形,底边为三角形,故原几何体为三棱柱.【详解】解: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几何体是三棱柱.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棱柱的展开图,对三棱柱有充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将如图所示的Rt△ACB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主视图(正视图)是()A.B.C.D.【答案】D【解析】解:Rt△ACB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是圆锥,主视图是等腰三角形.故选D.首先判断直角三角形ACB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是圆锥,再找出圆锥的主3.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A 落在DE 上,若BC DE ,则AFC ∠的度数为( )A .90°B .75°C .105°D .120°【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0E B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AFC ∠的度数.【详解】∵//BC DE∴30E BCE ==︒∠∠∴453075AFC B BCE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在等腰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点P 是线段AD 上的一个动点,当PCE ∆的周长最小时,P 点的位置在ABC ∆的( )A .重心B .内心C .外心D .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 连接BP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即可.【详解】∵AB=AC,BD=BC,∴AD⊥BC,∴PB=PC,∴PC+PE=PB+PE,+≥,∵PB PE BE∴当B、P、E共线时,PC+PE的值最小,此时BE是△ABC的中线,∵AD也是中线,∴点P是△ABC的重心,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中最短路径问题,三角形的重心定义.5.某包装盒如下图所示,则在下列四种款式的纸片中,可以是该包装盒的展开图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将展开图折叠还原成包装盒,即可判断正确选项.解:A、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相同,故本选项正确;B、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不同,故本选项错误;C、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不同,故本选项错误;D、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不同,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含图案的正方体的展开图,学生要经历一定的实验操作过程,当然学生也可以将操作活动转化为思维活动,在头脑中模拟(想象)折纸、翻转活动,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空间观念.6.下列各图经过折叠后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只要有“田”“凹”“一线超过四个正方形”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详解】解:A、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符合题意;B、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符合题意;C、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符合题意;D、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缺少一个底面,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题时勿忘记四棱柱的特征及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情形.7.如下图,将直角三角形绕一条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不可能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到直角三角形绕一条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详解】解:将直角三角形绕较长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为:将直角三角形绕较短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为:将直角三角形绕斜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面动成体,点、线、面、体组成几何图形,点、线、面、体的运动组成了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8.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将其折成正方体后,则“扫”的对面是()A.黑B.除C.恶D.☆【答案】B【解析】【分析】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详解】解:将其折成正方体后,则“扫”的对面是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相对面的问题.能够根据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找到相对的面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一个正六棱柱的表面展开后恰好放入一个矩形内,把其中一部分图形挪动了位置,发现矩形的长留出5cm ,宽留出1,cm 则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 )A .210824(3) cm -B .()2108123cm -C .()254243cm -D .()254123cm -【答案】A【解析】【分析】 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分别表示出挪动前后所在矩形的长与宽,由题意列出方程求出a =2,h =9−23,再根据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 求解.【详解】解: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如图,正六边形边长AB =acm 时,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BAD =30°,∴BD =12a cm ,AD =32a cm , ∴AC =2AD =3a cm ,∴挪动前所在矩形的长为(2h +3a )cm ,宽为(4a +12a )cm , 挪动后所在矩形的长为(h +2a 3a )cm ,宽为4acm , 由题意得:(2h +3)−(h +2a 3a )=5,(4a +12a )−4a =1, ∴a =2,h =9−23∴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 =6×2×(9−232108(3) cm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正六棱柱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求出正六棱柱的高与底面边长是解题的关键.10.一个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其折叠成立方体后,“你”字对面的字是()A.中B.考C.顺D.利【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祝”与“考”是相对面,“你”与“顺”是相对面,“中”与“立”是相对面.故选C.考点:正方体展开图.11.如图,小慧从A处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B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C 处,此时需要将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则方向的调整应为()A.左转80°B.右转80°C.左转100°D.右转100°【答案】B【解析】【分析】如图,延长AB到D,过C作CE//AD,由题意可得∠A=60°,∠1=2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2,∠3=∠1+∠2,进而可得答案.【详解】如图,延长AB到D,过C作CE//AD,∵此时需要将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此时沿CE方向行走,∵从A处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B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C处,∴∠A=60°,∠1=20°,AM ∥BN ,CE ∥AB ,∴∠A=∠2=60°,∠1+∠2=∠3∴∠3=∠1+∠2=20°+60°=80°,∴应右转8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有关的知识及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时要注意以北方为参照方向,进行角度调整.12.如图,AB CD ∥,BF 平分ABE ∠,且BF DE ,则ABE ∠与D ∠的关系是( )A .2ABE D ∠=∠B .180ABE D ∠+∠=︒C .90ABED ∠=∠=︒D .3ABE D ∠=∠【答案】A【解析】【分析】 延长DE 交AB 的延长线于G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D G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G ABF ∠=∠,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详解】证明:如图,延长DE 交AB 的延长线于G ,//AB CD ,D G ∴∠=∠,//BF DE ,G ABF ∴∠=∠,D ABF ∴∠=∠, BF 平分ABE ∠,22ABE ABF D ∴∠=∠=∠,即2ABE D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P 从A 出发,沿A B C A →→→作匀速运动,则线段AP 的长度y 与运动时间x 之间的函数关系大致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时以及从点C 运动到点A 时是一条线段,故可排除选项C 与D ;点P 从点B 运动到点C 时,y 是x 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故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 不合题意.【详解】根据题意得,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时以及从点C 运动到点A 时是一条线段,故选项C 与选项D 不合题意;点P 从点B 运动到点C 时,y 是x 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 不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通过分类讨论,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y 与x 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解决问题.14.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请问展开前与“我”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 )A .是B .好C .朋D .友【答案】A【解析】【分析】 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详解】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我”与“是”是相对面,“们”与“朋”是相对面,“好”与“友”是相对面.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1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COD=28°,则∠AOB 的度数为( )A .152°B .148°C .136°D .144°【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三角板的性质得90AOD BOC ∠=∠=︒,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62AOC BOD ==︒∠∠,即可求出∠AOB 的度数.【详解】∵这是一副三角板∴90AOD BOC ∠=∠=︒∵28COD =︒∠∴62AOC BOD ==︒∠∠∴62+28+62=152AOB AOC COD BOD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度数问题,掌握三角板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 )A .30°B .25°C .20°D .15°【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2+45°=90°,∴∠2=90°﹣∠1﹣45°=25°,17.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下列摆放方式中∠α与∠β互余的是( ) A .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和邻补角的定义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A 、图中∠α+∠β=180°﹣90°=90°,∠α与∠β互余,故本选项正确;B 、图中∠α=∠β,不一定互余,故本选项错误;C 、图中∠α+∠β=180°﹣45°+180°﹣45°=270°,不是互余关系,故本选项错误;D 、图中∠α+∠β=180°,互为补角,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余角和补角,熟记概念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DE∥BC,BE平分∠ABC,若∠1=70°,则∠CBE的度数为()A.20°B.35°C.55°D.7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ABC=7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答案.【详解】∵DE∥BC,∴∠1=∠ABC=70°,∵BE平分∠ABC,∴1352CBE ABC∠=∠=︒,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9.如图是画有一条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用此纸片可以围成一个无上下底面的三棱柱纸筒,则所围成的三棱柱纸筒可能是()A.B. C.D.【答案】C【解析】【分析】由三棱柱侧面展开图示是长方形,但只需将平行四边线变形成一个长方形,再根据长方形围成的三棱柱不能为斜的进行判断即可.【详解】因为三棱柱侧面展开图示是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要变形成一个长方形,如图所示:又因为长方形围成的三棱柱不是斜的,所以排除A、B、D,只有C符合.故选:C.【点睛】考查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三棱柱的展示图形,解题关键是抓住三棱柱侧面展开图示是长方形和长方形围成的三棱柱不能为斜的.∠=∠的图形的个数是()20.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摆放位置中αβA.1B.2C.3D.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板可得第一个图形∠β=45°,进而可得∠α=45°;根据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可得第二个图形、第四个图形中∠α=∠β,第三个图形∠α和∠β互补.【详解】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第一个图形∠α=∠β=45°,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第二个图形∠α=∠β,第三个图形∠α+∠β=180°,不相等,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第四个图形∠α=∠β,因此∠α=∠β的图形个数共有3个,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关键是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依据直线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性质以及中点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正确;
②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错误
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
④点B在线段AC上,如果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正确;
故选B.
考查了展开图与折叠成几何体的性质,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是解题关键.
8.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BE平分∠ABC交AC于点E,AD、BE相交于点F,过点D作DG∥AB,过点B作BG⊥DG交DG于点G.下列结论:①∠AFB=135°;②∠BDG=2∠CBE;③BC平分∠ABG;④∠BEC=∠FBG.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本题主要考查线段中点,解决此题时,能根据各选项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10.如图是由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堆砌而成的几何体,那么其三种视图中面积最小的是( )
A.主视图B.俯视图C.左视图D.一样大
【答案】C
【解析】
如图,该几何体主视图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
左视图是由3个小正方形组成,
俯视图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判定①②正确;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判定④正确.
【详解】
∵AD平分∠BAC交BC于点D,BE平分∠ABC交AC于点E,
∴∠BAF= ∠BAC,∠ABF= ∠ABC,
又∵∠C=90°,
∴∠ABC+∠BAC=90°,

八年级数学常考点 第07讲 勾股定理与几何最值问题突破技巧(学生版+解析版)

八年级数学常考点 第07讲 勾股定理与几何最值问题突破技巧(学生版+解析版)

第07讲勾股定理与几何最值问题突破技巧(学生版)第一部分专题典例剖析及针对训练类型一立体图形表面的最短路线问题典例1:如图,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1.5cm,侧棱长为4cm,求一只蚂蚁从正四棱柱底面上的点A沿着棱柱表面爬到C1处的最短路程的长。

典例2 在底面直径为2cm,高为3cm的圆柱体侧面上,用一条无弹性的丝带从A至C按如图所示的圈数缠绕,则丝带的最短长度为(π取3)针对训练1:1.如图所示,一只蚂蚁从实心长方体的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对角顶点C 1处,问怎样走路线最短?最短路线长为多少?2.(2020秋•罗湖区校级期末)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3dm、2dm,A和B是这个台阶上两个相对的端点,点A处有一只蚂蚁,想到点B处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行到点B的最短路程为dm.3.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和3cm,高为6cm.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cm;如果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n圈到达点B,那么A1B1C1D1DA BC所用细线最短需要cm .类型二将军“饮马问题”中的最短路线典例3 如图,一个牧童在小河的南4km的A处牧马,而他正位于他的小屋B的西8km北7km处,他想把他的马牵到小河边去饮水,然后回家.他要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类型三求一条线段的最小值典例4 (2020秋•遂宁期末)如图,OC平分∠AOB,点P是OC上一点,PM⊥OB于点M,点N是射线OA上的一个动点若OM=4,OP=5,则PN的最小值为()A.2B.3C.4D.5针对训练34.(2020秋•仪征市期中)如图,在△ABC中,AB=6,BC=8,∠B=90°,若P是AC上的一个动点,则AP+BP+CP的最小值是()A.14.8B.15C.15.2D.16类型四利用配方法求最值典例5 (2021•南通)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m,3n2﹣9),且实数m,n满足m﹣n2+4=0,则点P到原点O的距离的最小值为.针对练习45.(2020秋•江都区期末)已知点P(3m,4﹣4m)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点,若O为原点,则线段PO 的最小值为()AB小河东北牧童小屋A.2B.2.4C.2.5D.3第二部分专题培优训练1.(2021•柳南区校级模拟)如图,C是线段AB上一动点,△ACD,△CBE都是等边三角形,M,N分别是CD,BE的中点,若AB=4,则线段MN的最小值为()A.√32B.3√34C.√3D.3√322.(2021春•饶平县校级期中)如图,Rt△ABC中,∠ACB=90°,AC=3,AB=5,D为AB边上一动点,连接CD,△ACD与△A′CD关于直线CD轴对称,连接BA′,则BA′的最小值为()A.12B.1C.√2D.√33.(2014•枣庄)图①所示的正方体木块棱长为6cm,沿其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图中虚线)剪掉一角,得到如图②的几何体,一只蚂蚁沿着图②的几何体表面从顶点A爬行到顶点B的最短距离为(3√2+3√6)cm.4.(2021秋•青岛期末)如图,点M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在AB同侧分别以AM和BM为边作等边△AMC 和等边△BMD,若AB=12,则线段CD的最小值为.5.(2021秋•锦江区校级期末)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4,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长最小值为.6.(2020秋•霸州市期末)如图,在△ABC中,BA=BC,BH平分∠ABC,点P,D分别是BH和AB上的任意一点,设P A+PD=m.(1)连接CD交BH于点E,则m CD(填表示相等或大小关系的符号);(2)若BA=BC=5,AC=6,BH=4,则m的最小值是.7.(2021秋•大东区期中)如图,三角形ABC中,∠ACB=90°,AC=6,BC=8,P为直线AB上一动点,连PC,则线段PC的最小值是.8.(2021•永嘉县校级模拟)如图,AB=1,以AB为斜边作直角△ABC,以△ABC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EM⊥KH于M,GN⊥KH于N,则图中阴影面积和的最大值为.9.(2021春•海淀区校级期末)A(0,a),B(3,5)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线段AB长度的最小值为.10.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半径等于3cm,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沿着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11.(2021秋•吉安期中)如图,C为线段BD上一动点,分别过点B、D作AB⊥BD,ED⊥BD,连接AC、EC.已知AB=3,DE=2,BD=12,设CD=x.(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C+CE的长.(2)请问点C满足什么条件时,AC+CE的值最小,并求出此时AC+CE的最小值.(3)根据(2)中的规律和结论,重新构图求出代数式√x2+1+√(8−x)2+25的最小值.12.(2021秋•长丰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AB=4,BC=12,AD=3,若点P在BC上运动.(1)求线段DP的最小值;(2)当DP最小时,求△CDP的面积.第07讲 勾股定理与几何最值问题突破技巧(解析版)第一部分 专题典例剖析及针对训练类型一 立体图形表面的最短路线问题典例1:如图,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1.5cm ,侧棱长为4cm ,求一只蚂蚁从正四棱柱底面上的点A 沿着棱柱表面爬到C 1处的最短路程的长。

初二几何题的解题技巧

初二几何题的解题技巧

初二几何题的解题技巧1. 哎呀呀,初二几何题里遇到那种要证明角相等的,你就想想看,是不是可以找全等三角形呀!就好比你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玩具,那它们对应的角不就相等啦!比如说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那肯定就是全等三角形啊,角也就相等啦!2. 嘿!做初二几何题遇到求线段长度的,有时候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呀!这就好像照镜子,相似的形状,对应边的比例是一样的哦!像给你个三角形,已知一条边和另一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长度,不就能算出要求的边啦!3. 哇塞,遇到那种要你找特殊图形的初二几何题,一定要睁大眼睛呀!就像在一堆东西里找宝贝一样呢!例如给你个四边形,要是发现有对边相等且平行,那不是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呀!然后就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解题啦!4. 哎唷,初二几何题中要是出现复杂图形,可别慌呀!把它拆开来看呀,就像拆礼物一样,分成一个个熟悉的图形。

比如一个大图里有几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咱就把它们分开考虑,这样是不是简单多啦!5. 哈哈,做初二几何题要善用辅助线呀!这辅助线就像是给你搭了个桥,让你能去到想去的地方。

就像有个题,两条线段不好直接比较,画个辅助线一连接,哦豁,答案就出来了,神奇吧!6. 哟呵,遇到那种告诉你一堆角度关系的初二几何题,不要怕呀!仔细想想,这些角度之间是怎么关联的呀。

就像解谜题一样,慢慢找出线索,比如知道了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不就能找到答案了么!7. 嘿嘿,初二几何题中有的题目会隐藏一些条件哦,你得像侦探一样把它找出来呀!比如说表面上看没什么特别,可仔细一分析,某个角其实就是直角或者等边呢!找到它,题目就迎刃而解啦,是不是很有趣呀!8. 呐呐,在做初二几何题时,如果感觉无从下手,那就从题目给的条件开始呀!一个条件一个条件去分析,总会发现突破口的。

这不就跟走迷宫一样嘛,顺着线索走,肯定能走出去呀!我觉得呀,初二几何题并不可怕,只要掌握了这些解题技巧,就都能迎刃而解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几何题解题技巧
(带例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几何题解题技巧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许多关于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

在计算几何图形面积时,除了能正确运用面积计算公式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一、割补法
割补法是指将一些不规则的、分散的几何图形经过分割、移补,拼成一个规则的几何图形,从而求出面积的方法。

例1如图1,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如图2所示,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可以将阴影I分割成I1和I2两部分,然后将阴影I1移至空白I1′处,将阴影I2移至空白I2′处,这样阴影部分就拼成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要求出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列式为:6×6÷2=18(平方厘米)。

练一练1:如图3,已知AB=BC=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二、平移法
平移法是指把一些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拼成一个规则的几何图形,从而求出面积的方法。

例2如图4,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如图5所示,连结长方形两条长的中点,把阴影部分分成左右两部分,然后把左边的阴影部分向右平移至空白处,这样阴影部分就转化成了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

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要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列式为:6×6=36(平方厘米)。

练一练2:如图6,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分米)。

三、旋转法
旋转法是指把一些几何图形绕某一点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分散的、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合并成一个规则的几何图形,从而求出面积的方法。

例3如图7,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AB=20厘米,D是AB的中点,扇形DAE和DBF都是圆的,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如图8所示,把扇形DBF绕D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后,扇形DBF与扇形DAE就合并成了一个半径为10厘米的半圆,两个空白三角形也合并成了一个直角边为10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要用半圆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即可,列式为:3.14×(20÷2)2÷2-
(20÷2)2÷2=107(平方厘米)。

练一练3:如图9,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有一个正方形BDEF,E点正好落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AC上,已知AE=8厘米,EC=12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四、等分法
等分法是指把一个几何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小图形,然后根据大图形与小图形面积之间的倍数关系进行求解的方法。

例4如图10,三角形ABC的面积是48平方分米,点D、E、F与G、H、I 分别是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各边的中点。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通过作辅助线,可以将三角形ABC平均分成16个完全一样的小三角形(如图11所示),阴影部分为其中3个小三角形,即阴影部分的面积占三角形ABC的面积的。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48×=9(平方分米)。

练一练4:如图12所示,长方形ABCD的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E、F分别是AB和AD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五、轴对称法
轴对称法是指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原图上再构造一个完全相同的图形,使原图的面积扩大2倍,然后通过计算新图形的面积来求出原图面积的方法。

例5如图13,在扇形OAB中,OA、OB的长均为6厘米,∠AOB=45°,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如图14所示,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OB边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作一个与扇形OAB完全一样的扇形OA′B,这样两个扇形就组成了一个圆。

阴影部分的面积就相当于用圆的面积减去等腰直角三角形AOA′的面积,然后再除以2,列式为:(3.14×62×-6×6÷2)÷2=5.13(平方厘米)。

练一练5:如图15所示,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C长是8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六、整体分析法
整体分析法是指不注重对问题局部细节的考虑,而着眼于把局部放在一个整体中,通过观察、分析,寻求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6如图16,已知大圆的直径是20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通过仔细观察图形,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圆中,与阴影Ⅰ、阴影Ⅱ、阴影Ⅲ面积相等的图形均有4个,其中阴影1个,空白3个。

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就相当于把大圆的面积平均分成4份,求其中一份的面积,列式为:3.14×(20÷2)2÷4=78.5(平方厘米)。

练一练6:如图17所示,已知大圆的直径是1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七、等量代换法
等量代换法是指根据题目中图形之间面积相等的关系,以此代彼,相互替换,从而求出面积的方法。

例7如图18,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1500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880平方厘米,求四边形EFGO的面积。

分析与解:在长方形ABCD中,△ABF与△DBF同底(即BF的长)、等高(即长方形的宽),所以S△ABF= S△DBF 。

若从这两个三角形中同时减去
△BEF,则剩下的图形面积相等,即:S△ABE=S△DEF 。

这样S阴影=S四边形EFGO+
S△ACD ,则S四边形EFGO=S阴影-S△ACD 。

四边形EFGO的面积为:880-1500÷2=130(平方厘米)。

练一练7:如图19所示,已知平行四边形EFGH的底是8厘米,高是6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八、两次求差法
两次求差法是指根据图形之间相容相斥的原理,通过两次求差求出面积的方法。

例8如图20,长方形ABCD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面积等于扇形ADE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AFCD的面积。

AFCD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它的面积无法直接求出,可以用长方形ABCD的面积减去扇形ABF的面积得出。

空白部分AFCD的面积为:6×4-3.14×42×=11.44(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14×62×-11.44=16.82(平方厘米)。

练一练8:如图21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8分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九、比例法
比例法是指根据几何图形中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求出面积的方法。

例9如图22,在梯形ABCD中,BC=2AD,BF=2EF,E是CD的中点。

已知梯形ABCD的面积是72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在梯形ABCD中,三角形BCD与三角形ABD的高相等,底BC=2AD,所以三角形BCD与三角形ABD的面积比为2∶1,三角形BCD的面积为72÷(2+1)×2=48(平方厘米)。

由于E是CD的中点,三角形BDE与三角形BCE的面积相等,三角形BDE的面积为48÷2=24(平方厘米)。

又因为三角形BDF与三角形EDF的高相等,底BF=2EF,所以三角形BDF与三角形EDF的面积比为2∶1,三角形BDF的面积为24÷(2+1)×2=16(平方厘米)。

练一练9:如图23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96平方分米,BE=2DE,AF=3DF,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十、方程法
方程法是指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求出某条线段的值,然后再求出面积的方法。

例10如图24,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有一个正方形BDEF,已知AB=3厘
米,BC=4厘米,AC=5厘米,EG垂直于AC,且EG=0.3厘米。

求正方形BDEF的面积。

分析与解:如图25,连接AE、BE、CE。

要求正方形BDEF的面积,一般要先求出其边长,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采用列方程的方法求出正方形边长。

设正方形BDEF的边长为x厘米,根据S△ABE+S△BCE+S△ACE=
S△ABC,可列方程为:3x×+4x×+5×0.3×=3×4×,解:x=1.5。

正方形BDEF的面积为:1.5×1.5=2.25(平方厘米)。

练一练10:如图26所示,长方形ABCD的长是8分米,宽是6分米,BE =2AE,三角形ECG的面积18平方分米,OF的长是多少分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