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城市规划

合集下载

二战后城市规划与实践

二战后城市规划与实践

法国的区域规划
01
着重研究在增长率水平之下的区域的发展,以关心落后地区的 区域性增长成为区域规划的主题。为有效控制巴黎地区的膨胀, 克服西部地区的人口急剧下降,农业地区的衰落和煤炭工业地 区的不景气景象,制定了21个规划大区的区域规划,并在全国 范围内均衡发展8个平衡性大城市,对国民经济实行平衡发展
世纪年代以来的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三、世纪年代以来的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化进程继续,发达国家中小城市不断增长; 第三世界人口大量增加; 为防止无计划的过度的城市化,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的概念在大多数国家受到
重视; 在大城市布局上,封闭的单中心布局发展为开敞的多中心布局。规划范围从国土、区
持和延续着城际聚居的活力。
英国坎伯诺尔德
年代,英国总结了第一代新城的缺点:密度低、人口规模小、不足提供文娱或其他服 务设施以及新城中心不够繁华、缺乏生气和活力等,于年决定建设第一个第二代新城 坎伯诺尔德 此新城建设目的是吸收格拉斯哥的人口和工业,规划人口万,用地公顷, 改进之处:规划上比较集中紧凑,改变了过去邻里单位的结构形式并努力使新城大部
01 英国的城市规划
02 法国勒阿弗尔的战后重建
波兰华沙
03
波兰、前苏联,日本的战后重建
前苏联斯大林格勒 与莫斯科
日本
波兰华沙的战后重建
年波兰政府决定在原址重建城市,制定了 《华沙重建规划》。 年的规划,规定限制城市工业发展,要求沿 现有交通运输线建造住宅区,扩大绿地面积, 其中包括建立一条南北向穿过市区的绿化走 廊,扩展维斯杜拉河沿岸的绿色走廊。不到 一年,华沙人口恢复到万人,重建了历史性 建筑──华沙古城,并使它有机地纳入现代大 城市的布局之中。 规划的原则是:限制增加职工;控制城市人 口增长速度;合理使用城市基础设施,扩大 城市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 华沙市区和地区内城市组群之间的联系;严 格保护环境资源;在森林地、低洼地和肥沃 的农业生产地段不设置居住区;扩大绿地系 统使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等。

二战后的建筑概况

二战后的建筑概况

二战后的建筑概况外国现代建筑历史---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四章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一节战后的建筑概况战后各国的发展不平衡一西欧――战后恢复,许多国家出现了应急的重建与城市长远规划的矛盾。

英国和荷兰干的不错。

英国:卫星城镇规划建筑设计上:史密斯夫妇A.and P.Simthson 和斯特林Jamess tiling 为代表新粗鲁主义New Brutalism现代建筑派在战后的一个企图在建筑形式上创新的支派。

60年代以库克Peter Cook为代表的――阿基格拉姆派Archigram 所提出的未来城市的设想,对当时的青年建筑师与建筑学生影响很大。

虽然阿基格拉姆学派提出的插入式城市plug in cith没有实现,但却一度在青年人中掀起一股了钢筋或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巨型结构megastructure来综合解决多种途径与可变要求的建筑设计倾向,并预告了在建筑中采用与表现尖端技术的高技派High-Tech 的来临。

20C60年代下半期,面对尖锐的城市交通问题,英国开始研究旧城中心的改建。

1..建筑架空的陆地层New Land――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South Bank Art Center,1967年和其东侧的国家剧院.20C70年代,掀起后现代形式主义思潮――私人住宅或面向中下层的公众住宅。

高技派不是英国特有,但其贡献最大:福斯特Norman Foster 罗杰斯Richard Rogers 格里姆肖Nicholas Grimshaw 霍普金斯Michael Hopkins阿普鲁Ove Arup和他的联合事务所Arup Associates是世界是最知名的擅长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事务所。

法国1949---1969年,建筑活动活跃。

城市规划:勒阿弗尔是法国沿英吉利海峡的主要城市。

佩雷规划与重建――采用了房屋预制构件的6.24米作为模数。

法国的工业建筑体系,使其迅速解决了住房尖锐的问题。

并因其组合上的灵活多变,形式多样而受到世界的关注。

二战后城市规划word版本

二战后城市规划word版本

二战后城市规划理论解读园林81001刘晔100013121——目录——前言- 3 系统规划理论- 3理性规划理论- 3 规划师作为倡导者理论- 4政治经济规划理论- 5新自由主义规划理论- 5 后现代主义规划理论- 5 实用主义规划理论- 6 协作式规划理论- 6 城市规划从战前到战后的转变:从精英规划到公众参与- 6 从物质规划到综合规划- 7 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 9 集中与分散- 10 结语- 13二战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及解读前言:西方的城市规划起源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公共事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社会变革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影响着社会。

同时,城市规划也在逐步为社会所改造,其中城市规划思想理论转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一、系统规划理论系统规划理论由布瑞·麦克劳林(Brain Mcloughlin)和乔治·查德威克(George Chadwoick)于1960年代提出;该理论将城市与区域看作相互作用的综合体,而规划作为系统分析、控制的一种形式,必然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变化性,规划师的任务就是找到办法,并分类、预测这些变化,以便控制它们。

在具体实践中,系统方法通过大量的模型来工作,模型的建构是基于城市是一个“封闭系统”。

系统方法对规划的评价通常有三种:投资-效益分析(cost-benefit)、规划平衡表(a planning balance sheet)和目标实现程度分析(goals-achievement matrix)。

系统规划理论在后来的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首先,城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其次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科学的”规划是一个海市蜃楼,科学和规划是非常不同的事业,科学家寻求对事物的观察、描述和解释,规划师正相反,他们的意图是改变他们面对的一切。

二、理性规划理论理性规划理论是战后西方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战后重建[1]

战后重建[1]

⏹第十六章战后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一)战后社会状况和恢复重建⏹1.战后面临的任务:⏹战后欧洲与日本面临的的任务:一是要恢复生产,解决战后房荒,进行若干重点的建设;二是有步骤有计划地改建畸形发展的大城市,建设新城,整治区域与城市环境,以及对旧城市规划结构进行改造。

⏹(二)英国战后重建⏹英国在战后的恢复重建中做的比较好。

英国本身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开展得比较早,已率先看到要适应工业社会发展必须对大城市人口无限增长加以控制;⏹战前英国已经对一些城市进行了规划,战争结束后这些城市的修建和重建按照原有规划有条理地进行。

⏹ 1. 大伦敦规划⏹⑴规划内容:⏹规划方案在半径约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向外划分为四个圈层——内圈、近郊圈、绿带圈、外圈。

⏹内圈是控制工业、改造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的地区;⏹近郊圈作为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制团体的地区,限制居住人口密度;⏹绿带圈以农田和游憩地带为主,供应新鲜蔬菜和农副产品,圈内严格控制建设;⏹外圈计划建设8个具有工作场所和居住区的新城,接受中心地区的疏散人口,另外还扩建了原有的20多个旧城镇。

⏹⑵规划结构⏹大伦敦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系统,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

⏹⑶规划不足⏹ a. 新城建设并未能有效吸引市中心人口;⏹ b. 新城建设投资大,新城人口大都来自于外地,在某些方面反而增加了对伦敦的压力;⏹ c. 规划还对60年代第三产业的发展估计不足,伦敦中心区的第三产业大量涌现,大量居民每天去伦敦市区上班的时间长;⏹ d. 伦敦市区工业迁出后,没有进行有效改造,旧区矛盾依然严重;⏹ e. 距市中心3—10公里的区域内环形和放射行形的道路上汇集了大量的车流,交通负荷不断增长;⏹ f. 铁路和快速干道延伸至郊区后,沿交通线路又自发修建了大批房屋,使城市的无计划扩张无法控制。

⏹⑷规划影响⏹体现了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主要观点;⏹规划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具有清晰的条理性;⏹在协调解决中心城市各种矛盾的同时,通过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发展卫星城方式解决大城市过度集中的人口和工业问题,探索了工业化社会成熟时期城市发展的出路,对20世纪40—50年代各国大城市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2. 新城建设:⏹(1).背景介绍:⏹新城建设是二战结束后英国等一些国家开展的一种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

巴黎城市规划

巴黎城市规划

巴黎城市规划巴黎作为世界著名的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向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巴黎的城市规划情况。

一、历史沿革1.1 巴黎城市规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城市主要环绕着塞纳河展开。

1.2 在十九世纪,拿破仑三世下令重新规划巴黎,开辟了许多大街道和广场,为城市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1.3 二战后,巴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和更新,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布局2.1 巴黎的城市布局以塞纳河为中心,城市分为左岸和右岸两部份。

2.2 巴黎市区被划分为20个区(arrondissements),每一个区都有独特的特色和风貌。

2.3 巴黎城市规划注重保留历史建造和文化遗产,同时也在不断更新和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三、公共交通3.1 巴黎拥有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车和有轨电车等,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

3.2 地铁系统覆盖了整个城市,路线密集,运营时间长,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3.3 巴黎还鼓励市民骑行和步行,建设了许多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倡绿色出行方式。

四、绿化环境4.1 巴黎是一座绿化率较高的城市,公园和花园遍布城市各个角落。

4.2 塞纳河两岸有许多漂亮的公园,如图榭花园、卢森堡花园等,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3 巴黎还注重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积极推动城市绿色发展,致力于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五、未来展望5.1 未来,巴黎将继续致力于城市规划和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5.2 巴黎将继续推动绿色出行和环保措施,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

5.3 巴黎还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工作,保留历史建造,促进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总结:巴黎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其城市规划向来走在时代的前沿。

通过不断的更新和改善,巴黎将继续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之一,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阐述城市规划专业发展趋势和改革

阐述城市规划专业发展趋势和改革

阐述城市规划专业发展趋势和改革城市规划专业在我国发展历程已经有很多年了,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尤其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这对于我国的城市规划实践是具有着很大的价值的。

1城市规划专业发展历程1.1发达国家城市规划专业之发展二战结束后,在长达四十余年的时间里,国外的城市规划专业历经了根本性变革,虽然各个国家的演变方式、内容以及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四大阶段,首先是物质形态规划为主导的时期,在本阶段诸如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日益推进,对城市规划的需求较大,所以,在此阶段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物质形态规划;第二阶段以区域发展规划为主导,本阶段的关注重心逐渐从重视建设规划转为关注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并日益向区域拓展,也正是在此阶段出现了区域科学;第三阶段是以政治为主导的规划时期,也正是在此时期,规划师受到政治抨击,再加上空气、噪声以及河流等污染的日益严重,城市规划领域越来越关注环境科学;最后就是以经济为主导的阶段,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规划经费明显减少,城市人口大量外流,所以本阶段的经济学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力较之社会及自然科学要大得多。

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出以下发展趋势:第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城市规划专业的教育重点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第二,从基础角度而言,城市规划专业的教育呈现出不断拓展的趋势;第三,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安排城市规划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案;第四,国家城市规划机关以及相关的制度与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相统一;第五,在城市规划专业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关注现代分析统计的使用;最后,作为相对独立且综合的学科,城市规划专业的教育融合了较为宽泛的基础教育和具有特有方向性的专业教育。

1.2我国城市规划专业之发展我国的城市规划教育早在1952年就出现了,但1956年才算真正成为高等院校一大独立专业。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都需要大批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城市规划专业正式成为高校独立专业学科正是为了满足日益增大的市场需求。

柏林二战后的重建与发展

柏林二战后的重建与发展

柏林二战后的重建与发展二战结束后,柏林作为战争的重要战场和苏联的军事占领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重建压力。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努力下,柏林经历了一段令人惊叹的重建与发展时期。

本文将对二战后柏林的重建和发展进行探讨。

一.战后重建的挑战二战后,柏林面临着战争的破坏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城市建筑严重毁坏,基础设施几乎全部崩溃,人们面临着无家可归和生活困境。

同时,苏联占领军的控制和管理对柏林的重建和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二.重建计划的制定针对战后柏林的重建问题,各界开始着手制定重建计划。

重建计划的制定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即城市规划和建筑重建。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序的重建,希望能够尽快恢复城市的功能和美观。

三.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在柏林的重建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恢复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和水电等基础设施,城市规划方案为柏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城市规划还注重绿化环境和人居舒适度,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建筑重建的成就柏林的建筑重建工作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为了重现战前的辉煌和历史,柏林选择了重建毁坏的历史建筑,如勃兰登堡门和博物馆岛,以及兴建新的建筑,如国会大厦和柏林电视塔。

这些重建和新建的建筑,不仅恢复了柏林的城市形象,也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和旅游景点。

五.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经济发展是柏林重建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引入外商投资和发展本土产业,柏林成功地重塑了自己的经济体系。

特别是科技和文化产业的兴起,为柏林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经济增长点。

六.文化复兴的重要性文化复兴也是柏林重建与发展的重要方面。

通过文化活动和艺术节的举办,柏林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七.柏林的现代化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柏林在重建的基础上,逐渐迈向了现代化建设。

高楼大厦的兴建、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城市管理的良好运作,使得柏林成为了一个现代化城市,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重建
绿化建设:欧洲各国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环境质量。
公园建设:欧洲各国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公园建设,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公共设施建设:欧洲各国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公共设施建设,如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提 高市民文化生活水平。
欧洲文化遗产在战争中遭 受严重破坏,包括建筑、 艺术品和文化遗址等。
欧洲各国在文物保护与修复 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成功案例介绍:如意大利的 古罗马遗址、法国的凡尔赛
宫等
欧洲各国努力恢复战前的文化活动和节日,以重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政府和民间组织共同举办各种艺术展览、音乐会和戏剧演出,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欧洲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人们欢聚一堂的时刻。 文化遗产重建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修复,还注重传承和弘扬欧洲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传统。
许多文化遗产在战争中遭 到轰炸、掠夺或破坏,导 致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或受 损。
文化遗产的损失对欧洲文 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需要长期的修复和保 护工作。
欧洲各国在战后重建过 程中,采取了各种措施 来保护和恢复文化遗产 ,包括文物保护、修复 和追索流失文物等。
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措施和政 策
欧洲战后文化遗产重建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
汇报人: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欧共体扩大:吸收西欧国家加入 欧盟成立及其发展历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 为欧洲共同体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联合国成立背景:二战后,各国意识到国际合作 的重要性,决定成立联合国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 全。
大量移民涌入 欧洲,为战后 重建提供了必 要的人力资源

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三、1970年代到1990年代的规划理论
自197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规划理论的整体发展趋势还明显地转向 对公共部门规划所面临主要问题的讨论,并因此导致以问题为核心 的城市规划理论发展阶段特征。1980年形成了5个主要议题:城市经 济的衰退与复苏;社会不公正现象与机会平等;全球生态危机与可 持续发展;全球环境的美学品质;地方的民主管理与“公正”规划。
一、 二战后早期规划理论
二战后城市规划概念的构成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1)城市规 划是物质空间形态规划以与社会、经济规划相区别;2)城市设计是城 市规划的核心,被认为是建筑设计的延伸;3)城市规划涉及到编制 “总体”规划或规划“蓝图”,这种蓝图应以统一的精细程度表达城市 土地使用和空间形态结构,形成“终极状态”规划,同时对建筑或其他 人工结构环境进行设计。 与以上观点相应的内容是城市规划是一种“技术”行为,这种行为 本身不是政治性的,或者至少它不带任何特定的政治价值观或承诺。大 多数城市规划从业者是“建筑师出身的规划师”。同期的城市规划理论 因此主要集中在城市设计方面。 二战后规划理论的准则提出的背景是激进的社会变革和保守情怀的 文化。 规划的基本理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关于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理论, 一是关于城市规划寻求创造何种城市环境的理论。以上理论可以通过当 时盛行的四项规划准则得以说明:1)乌托邦式综合规划。希望能够通 过物质和设计的城市规划将所有的问题都一块解决,并普遍抱有进步思 想,认为应当将历史发展形成的现状城市进行全部或大部分清理,为新 的城市发展让路;2)反城市化的美学思潮。对未来城市抱有渴望乡村
二、1960年代的规划理论
这两种理论的显著区别在于系统理论关注的是规划活动的目标, 是实质性的规划理论;理性过程理论关注的是规划活动的过程或程 序,是程序性的规划理论。 早期的激进现代主义和乌托邦综合式的城市规划实践引发了广 泛的城市抗议活动,导致人们对城市规划本质的进一步反思,认为 它更接近于政治,而不是技术或者科学。理论研究也由此开始更多 的关注城市规划中的政治问题。这是作者所提到的“规划是一个政 治过程”。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城市建设与规划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城市建设与规划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城市建设与规划随着中国在二战中的胜利,全国人民迎来了持久和平的机会。

在抗战过程中,中国的许多城市遭到了严重破坏,为了重建这些城市并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城市建设和规划政策。

一、战后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抗战过程中,许多城市遭到了毁灭性的轰炸,战争的摧毁导致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瘫痪和大量的人口流离失所。

战后的首要任务是重建城市的基础设施,重建住宅和商业区,为人民提供基本的居住条件和就业机会。

二、规划的重要性为了重建城市并保证其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

规划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规划工作需要从城市的整体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来考虑,以确保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

三、城市规划的原则1. 合理布局:新建城市需要在资源分配和市政设施建设上进行合理布局。

合理布局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人性化设计:城市规划需要注重人民的需求和福祉,创造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

人性化设计包括合理的交通系统、公共绿地、医疗和教育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生活条件。

3. 保护历史遗产: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城市规划应该尊重和保护这些历史遗产,将其融入到现代城市设计中,让城市保留独特的历史风貌。

四、重建和规划的实践1. 重建老城区:在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将重建老城区作为重要任务。

这些老城区一方面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另一方面也需要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政府通过修复和改造老建筑、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效地保护了老城区的特色和文化底蕴。

2. 新建现代城市:除了重建老城区,中国政府还着手规划和建设一些新的现代城市。

这些城市通常位于战争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为人民提供了现代化的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口流入。

3. 城市环境保护:中国城市建设和规划不仅仅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重视环境保护。

二战后日本城市空间的控制

二战后日本城市空间的控制

d t h e fo
t io
o
f in t e g
ra
e n v ir o n m e n
ta l
c o n
t ro l
大 都 市 圈 内部 城 镇 空 间 形 态 不 断 演 化

经济高
速 发 展 阶段
J
a

核 心 城 区 对 周 边 地 区 具 有强 烈 的极 化


Ke y W
o rd s
p
a n

C it y

Sp
a c e

C
o n
tro l
作用 1

不 断吸 纳 资金 与人
导 致 空 间 密度加 大 。
19 6 0
2 0 世 纪人

爆 炸和 城 市化 的快速 发展 必 然 要 求

城 市 化 与 巨 型 城 市形 态
工 业
为追 求城市 空 间 的高 度利 用

建 年代 修订 了 《

筑基 准法 ?
重庆维普
城 乡规 划
U rb a
n a n
园林建筑及 绿化
h it e
c
d R
u ra
l P la
n n in
g

La
n
ds
c a
pe A
rc
t u r e a n d V ir e s c e n c e
建 设 部 软科 学 研 究 项 目 ( 项 目 编 号 :
u rb a n
p
o
a c e
b
u
ild i n g b
s c o n

东德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有何特点?

东德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有何特点?

东德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有何特点?东德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在二战之后的时期呈现出独特的特点,既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又有自己的独立发展。

以下将从五个方面介绍东德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特点。

一、城市规划方面1. 以人民为中心的布局东德的城市规划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满足人民的居住、工作和生活需求。

城市中心区域通常设有广场、公园和文化设施,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东德的城市规划也注重各个区域的功能分工,将居住区与工业区、商业区相分离,使得城市功能更加合理和有序。

2. 高密度住宅建设由于人口密集,东德采用高密度住宅建设,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这些住宅通常为多层建筑,设有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如幼儿园、学校和医疗机构,以满足人民的各种需求。

二、建筑风格方面1. 功能主义建筑东德的建筑风格以功能主义为主导,强调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

建筑设计简洁,形式与功能相适应,注重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质量的控制。

同时,东德的建筑也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崇绿色建筑理念。

2. 社会主义现代主义建筑东德的建筑风格还受到社会主义现代主义的影响。

建筑设计追求统一、规模感和宏伟的效果,注重公共空间的创造和集体精神的体现。

典型的例子是柏林的国会大厦和国家科学院大楼,它们体现了社会主义建筑的特点和理念。

3. 保留历史建筑遗产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方面,东德注重保留历史建筑遗产,尤其是一些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建筑物。

通过修复和维护这些建筑,使其得到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历史韵味。

三、总结东德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在社会主义背景下,通过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布局、高密度住宅建设和功能主义建筑等措施,塑造出了独特的特点。

这种以实用性和功能为导向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东德社会主义思想和理念。

同时,东德也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建筑遗产,使城市更具历史魅力。

东德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保留了不少优秀的典范,对于今天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城市规划的发展与思想变革-2

城市规划的发展与思想变革-2
三、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1.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思想
(1)未来主义城市设想 (2)L.柯布西耶的机械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 (3)《雅典宪章》 (4)极度分散主义与有机疏散思想 (5)社区邻里单位思想 (6)区域规划思想与实践的发展
2.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反功能理性主义思想 (2)反城市化的美学思潮 (3)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4)城市生态环境科学思想的兴起 (5)历史环境及建筑保护运动 (6)倡导性规划与公众参与 (7)Team 10 的“人际结合”规划思想 (8)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1 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思想
(1)未来主义城市设想
未来主义是发端于20世纪的艺术思潮。1909年意 大利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 (F.T.Marinetti)发表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 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未来主义对现代生 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否定一切 文艺规律和传统。他们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 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宣称要创造一 种全新的未来的艺术。
三、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柯布西耶的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规划方案 规划城市中央为中心商业区,有40万居民居住在24幢60层的摩天大楼之中, 高层的周围是大片的绿地,周围的环行居住带有60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 住宅之中,最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三、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巴黎城市中心区改建设计——伏埃森规划(Plan Vosin for Paris,1925) 1925年,柯布西耶在巴黎城市中心区改建方案中,用18幢摩天大楼取代巴 黎空间。 规划强调了大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他在城市的中心区规划了一个地下 铁路车站,车站上面布置出租飞机起降场。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 地下走大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市区与郊区 之间可以由地铁和郊区铁路线来联系。 这一方案的致命弱点是完全忽视了巴黎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存社会结构, 且经济上不可行,未被采纳。

西方规划思想史纲总结

西方规划思想史纲总结

西方规划思想史纲总结西方规划思想史纲是对西方规划思想发展的一次系统性总结和归纳,该文旨在综述西方规划思想史中的重大事件、思想家和理论流派,以及它们对规划实践的影响。

在这1000字的总结中,我们将围绕西方规划思想的历史演变、重要理论和影响深远的实践进行论述。

西方规划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城邦时期。

在这一时期,城市的规划主要是根据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的需要进行的。

然而,在罗马帝国时期,城市的规划考虑了更多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要求,广场、街道和公共建筑被合理布局。

这种规划思想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市规划是西方规划思想的重要转折点。

通过对古罗马城市规划的研究和应用,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师们试图恢复古罗马城市的辉煌。

他们致力于创造更美丽、更合理、更有秩序的城市。

杜蓬兹等人的城市规划思想对后来的城市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工人住房、公共卫生、交通运输等。

同时,新的市政府机构也开始负责城镇规划和管理。

有影响的城市规划家如霍文斯、欧仁·哈斯和卡米罗·西托罗对城市规划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革新。

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战后,城市规划面临了新的挑战。

特别是在战后欧洲重建时期,城市计划师们需要重新规划被破坏的城市和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这推动了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如住宅区规划、区域规划和交通规划等。

此外,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等问题也逐渐被纳入城市规划的考虑范围。

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是弗朗茨·鲁奥特的“借用理论”。

“借用理论”主张通过借鉴共识和合作的方式,将城市空间的规划权利和责任下放给社区和利益相关方。

这种参与式的规划方式在西方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受到认可。

在当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城市规划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空间转型和经济转型——二战后芝加哥中心区再开发

空间转型和经济转型——二战后芝加哥中心区再开发

黄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 要 :芝加哥 在 战后 成 功地 实现 了从 传统 制造 业
为 中・ 向现 代服 务业 为 中・ 的经 济转型 ,被认 为 是 美国 多元化城 市经 济的典 范。 本文从 公共政 策
1 历史背景
在二战后5 年里 .美国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战争而推迟 的大量建设为战 0
i d s r o mo e n s r i e i d s r . i a e n u ty t d r e v c n u ty Th sp p r
r v e e h r c s f e e e o me t fp sw a e iw d t e p o e so d v l p n o t r r o
Ab t a t Th t fCh c g sc n i e e sa s r c : e Ci o i a o i o sd r d a y
mo e f c n mi i e s y s c a u c e e d l e o o cd v ri i ei h ss c e d d i o t n t n
后 的美 国经 济带 来 了繁 荣 .但 是战 后 的 增长 也 凸显 了城市 问题 :新兴 郊 区 的繁 荣 和 旧 有 城市 的枯 萎 。一 方 面 .工 业化 带 来 城市 人 口膨 胀 和 环境 恶 化 .中产 阶级 白人 开始 大 规模 搬 离 拥挤 的 中心 区 .迁移 到 新开 发 的郊 区 .大 量涌 进城 市 的新 移 民 ( 主要是 黑 人和 其 它 少数 族裔 ) .替代 了白人 原 来的 位置 .城 市 面对 更 多 的住房 、医疗 ,教 育 和福 利 问 题 另一 方 面 .新 的购 物 中心 纷 纷在 郊 区兴 建 .中产 阶级 消费 者 的 大量 流 失导 致 中心 区零 售业 大 幅 度下 滑 .物业 贬值 .税 收 下 降 .城 市 出现 财 政危 机 。 为 了挽 救 中心 区 . 在 联 邦 政府 的资 助 下 .城 市 纷 纷 在 16 - 17 年 代 开展 了城 市 更 新 项 目。 9 0- 9 0 15 年修 订 的 联邦住 宅 法 案允许 1%的联 邦城 市 更新 资金可 以用于 非住 房项 目.地 94 0 方 政 府 以合 适 的价 格 征 用私 人 土 地 .并 将 清理 后 的 土地 降 价 出租 或 出售 给 私人 开 发 商 进 行 合理 利 润 的住 房 开发 。 这个 比例后 来 提 高到 15 年 的 2% .9 1 的3%和 16 年 99 0 16 年 0 97 的3%。 13 年 的联 邦住 宅 法案 原先 以清 除城 市贫 民窟 为 目标 .后 来转 变 为以 中心 区大 5 97

南京大屠杀:战争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遗产与传承

南京大屠杀:战争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遗产与传承

南京大屠杀:战争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遗产与传承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罪行,给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然而,战争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遗产和传承也是不可否认的,带给了南京一些宝贵的教训和启示。

首先,南京大屠杀给城市规划与建设带来的遗产是反战意识。

战争给南京的居民造成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和伤害,这让人们对战争和暴力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为了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和谐、安全、稳定的发展。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南京开始重视军事设施的布局,充分考虑到城市防御和安全的因素。

另外,城市建设注重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建设健康、文明、美丽的城市。

可以说,南京大屠杀使得城市规划与建设更加注重和平与民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努力创造一个没有战争的美好城市。

其次,南京大屠杀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传承是历史记忆,用来警示后人。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它让人们记住了那段黑暗的历史。

南京作为大屠杀的发生地,通过对历史的传承和纪念,使得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和惨痛。

南京修建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通过陈列展览使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当年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和残忍性。

这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使得人们铭记历史,提醒我们不能重蹈覆辙,珍惜和平,珍惜生命。

最后,南京大屠杀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传承还体现在和平主义精神的弘扬。

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战争则是社会破坏的根源。

南京大屠杀是战争给南京造成的巨大伤害,也使得人们更加珍视和平。

南京通过弘扬和平主义的精神来传承和发扬南京大屠杀的遗产。

每年的南京和平发展论坛就是一个重要的平台,让国际社会能够共同讨论和推进和平发展的议题。

南京还设立了和平研究院和和平奖,旨在培养和发现那些为和平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这些举措都彰显了南京对和平的追求和传承。

总之,南京大屠杀给城市规划与建设带来了遗产与传承,让人们更加强烈地反对战争、珍视和平、重视历史记忆。

总结战后重建国家设计特点

总结战后重建国家设计特点

总结战后重建国家设计特点战后重建国家设计是二战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民居房屋、工厂和机器设备等方面。

战后重建国家设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国家重点投资。

战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国政府在这个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国家重点投资,以重建国家的基础设施。

重点投资是战后重建的一个重要特点,充分说明了政府在实施重建国家的工作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城市规划的重视。

城市规划是战后重建的关键。

在二战期间,许多城市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因此,城市规划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政府为了避免未来类似的问题,强调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并在城市规划中也充分考虑了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环保等因素。

第三,科技与设计的结合。

战后重建工作中涉及了大量的科技与设计。

在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的设计上,考虑到更为高效、节省能源和降低成本,许多技术渗透到了设计工作中,使得重建的效果更加理想。

第四,注重美学和文化。

在战后重建过程中,注重美学和文化元素是必不可少的。

许多城市在进行规划时会充分考虑自己的文化特点,并在建筑工程和工程装饰中融入文化元素,从而表现出面貌别致、独特的风貌。

第五,社会参与。

战后重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政府无法独立解决所有难题。

社会的参与是战后重建工程成功的关键。

政府会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征集意见或者反馈来自社会的建议,使得重建工程更加符合公众的需求和要求。

第六,以环境保护为重心。

战后重建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

环保方面的考虑是二战过后全球许多国家重建工作的基础性问题之一。

政府制定了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措施,以确保建设和运作过程中对环境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化。

最后,总体来说,战后重建国家设计的特点是,注重国家投资、城市规划,科技与设计的结合和注重美学、文化元素的体现,在这些工作中,政府特别注重社会的参与和环境保护。

这些元素的综合,最终塑造出战后重建国家的面貌,充分体现了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智慧和承担责任的意识。

战争的遗产二战后的欧洲重建

战争的遗产二战后的欧洲重建

战争的遗产二战后的欧洲重建战争的遗产:二战后的欧洲重建二战结束后,欧洲大陆陷入了一片疲惫与废墟之中。

战争的惨烈破坏了无数城市、村庄和基础设施,无数生命在战火中沉寂。

然而,即便在这片一片废墟之中,欧洲国家和人民展现出了巨大的勇气、韧性和决心,开始了欧洲的重建工作。

这篇文章将探讨二战后的欧洲重建情况以及涌现出的重要举措。

一、战后的废墟与贫困欧洲战后的景象令人心碎。

城市遭到了广泛破坏,基础设施几乎荡然无存,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无数家庭失去了亲人,无家可归的人们四处流离失所。

此外,欧洲还面临了饥荒、恶劣的天气条件和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

欧洲国家急需采取紧急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

二、马歇尔计划的推出为了协助欧洲国家重建,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于1947年推出了马歇尔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提供贷款、技术援助和物资等帮助欧洲国家重建经济和基础设施。

马歇尔计划不仅为欧洲提供了实际支持,也为欧洲国家提供了一个协作的框架,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团结。

三、政府的参与与重建计划欧洲国家的政府在战后的重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步骤来重建城市和基础设施,提供住房援助以及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德国政府实施了新的城市规划,修复受损的建筑并提供住房援助。

法国政府则通过推动工业化和发展农业来重建经济。

这些政府的努力为欧洲的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国际组织的参与与协助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协助欧洲国家重建自己的国家。

联合国通过提供贷款、技术援助和专家咨询等方式,支持欧洲国家的重建努力。

此外,欧洲经济共同体(现在的欧盟)也起到了推动欧洲合作与一体化的作用,为欧洲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五、经济与文化的复苏随着重建工作的进行,欧洲的经济逐渐复苏。

战后的几十年中,欧洲国家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恢复了一定的繁荣。

各国重建了基础设施,发展了工业和农业等领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欧洲的文化也逐渐恢复和繁荣起来,艺术、文学、电影等领域重新焕发了生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后城市规划理论解读园林81001刘晔100013121——目录——前言- 3 系统规划理论- 3理性规划理论- 3 规划师作为倡导者理论- 4政治经济规划理论- 5新自由主义规划理论- 5 后现代主义规划理论- 5 实用主义规划理论- 6 协作式规划理论- 6 城市规划从战前到战后的转变:从精英规划到公众参与- 6 从物质规划到综合规划- 7 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 9 集中与分散- 10 结语- 13二战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及解读前言:西方的城市规划起源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公共事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社会变革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影响着社会。

同时,城市规划也在逐步为社会所改造,其中城市规划思想理论转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一、系统规划理论系统规划理论由布瑞·麦克劳林(Brain Mcloughlin)和乔治·查德威克(George Chadwoick)于1960年代提出;该理论将城市与区域看作相互作用的综合体,而规划作为系统分析、控制的一种形式,必然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变化性,规划师的任务就是找到办法,并分类、预测这些变化,以便控制它们。

在具体实践中,系统方法通过大量的模型来工作,模型的建构是基于城市是一个“封闭系统”。

系统方法对规划的评价通常有三种:投资-效益分析(cost-benefit)、规划平衡表(a planning balance sheet)和目标实现程度分析(goals-achievement matrix)。

系统规划理论在后来的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首先,城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其次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科学的”规划是一个海市蜃楼,科学和规划是非常不同的事业,科学家寻求对事物的观察、描述和解释,规划师正相反,他们的意图是改变他们面对的一切。

二、理性规划理论理性规划理论是战后西方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安德鲁斯·法卢迪(Andreas Faludi),其代表作是1973年出版的《规划原理》(Planning theory,1973)。

理性规划理论的提出,相对于过去对规划的理解基于“作为设计的规划”有了很大的转变。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科学的”和“客观的”方法去认识和规划城市。

理性规划理论认为规划由一系列理性的、循序渐进的程度(过程)组成,而政府和规划者是价值中立的公众利益代表者。

理性规划理论对英国乃至整个西方规划的影响很大,英国目前的规划体制和技术在相当程度上是这一理论的产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性规划也不断受到质疑:(1)今天对规划的理解,已经不再把规划作为分离于政治过程的一个类别,而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2)理性的思想受到批判,韦伯指出人类总是在行动中找寻形式上的理性主义,但他们越去尝试,就越碰到麻烦,社会不是由工程师设计的合乎逻辑的结构,而是包含逻辑与非逻辑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3)把过于狭隘、技术的理性主义注入规划中,使规划失去了更近人性的东西。

三、规划师作为倡导者理论规划师作为倡导者的理论源于1970年代。

其代表人物是丹尼斯(Dannis)、戴维多夫(Davidoff)。

其主要的观点是针对规划师过去作为城市发展的客观评价者和决策者而言的。

该理论认为规划师应该作为倡导者,作为政府利益、集团利益、组织利益或政策可能影响到的社区个人利益的代表,参与到政治进程中去。

倡导性规划引发了关于规划实践的严肃争论,对经验性研究、增加规划新的“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四、政治经济规划理论政治经济规划理论,亦称西方马克思主义规划理论,是1970年代西方兴起的理论思潮。

当时城市研究、城市规划领域掀起了马克思主义热,由此认为规划是一个集中调整空间和土地使用临时发展的方法。

其代表人物是哈维(D.Harvey),他认为规划应当作为政府职能的组成。

这一理论的本质是城市与规划作为一个客观事物,不能分离于社会。

西方马克思主义规划理论认为城市与规划是资本主义的反映,同时帮助构成资本主义。

按照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没有所谓的“公共利益”,只有资本的利益。

资本的利益通过诸如规划这样的手段,形成国家的机制,实现对公众控制。

五、新自由主义规划理论新自由主义规划理论产生于1980年代。

其代表人物是哈耶克(Hayek)。

新自由主义规划理论在过去的20年里,由于其经济理论被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因此在西方曾经产生广泛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理论是市场导向促进竞争(自由主义)和政府强干预(保守主义)的结合,这也是冠以“新”的缘由。

这一理论强调规划对促进经济效益的作用,并且认为规划的首要职能是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六后现代主义规划理论是1980年代中期影响全球思想界的一个潮流。

其代表人物是桑德库克(Sandercock)等人。

它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公正性、参与性、社区性,强调不同性质的团体在规划中的作用。

走向后现代和多元形式的规划,桑德库克定义出新的5项原则:(1)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与市场效果同等重要,而且,不公正和不平等需要广泛定义,不限于物质范畴和经济范畴。

(2)不同性质的政治团体。

对一个问题的界定要通过不同政治团体之间的讨论达到共识。

(3)公民性。

建立包容性的道德观。

(4)社区的理想。

去除传统社区概念,代之以多重性质的社区概念。

(5)从公共利益走向市民文化.规划师理解的公共利益与实际的公共利益有差异,经济的力量已经把社会分化,公共利益应该走向更加多元和更加开放的“市民文化”。

后现代主义规划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多元性的开放性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对规划中权力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所做的批判有相当的价值。

七、实用主义规划理论实用主义是1980年代后期的一种规划思潮。

其代表人物是第威(Dewey)和罗迪(Rorty)。

对规划来说,它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方法,它强调在特定的条件和形势下对特殊问题的直接解决。

这一思潮主要在美国盛行。

八、协作式规划理论当今一种渐渐流行的规划观点是将规划看作沟通和协作的过程,这一规划理论通常称作协作式规划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哈贝马斯(Habermas)和福柯(Foucault)等人。

城市规划从战前到战后的转变:一、从精英规划到公众参与(1)P.Davidoff的“倡导性规划”理论:强调社会群体价值观的自主性,城市规划必须与不同的价值观及表现出来的活动相匹配,因此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其倡导性。

(2)S.Arnstein的“市民参与阶梯”理论:公众参与可分为不同的层次,要把参与程度的不同将市民参与规划分为8个阶段,即执行操作、教育后执行、提供信息、征询意见、政府退让、合作、权利代表、市民控制。

(3)Sager&Innes的“联络性规划”理论:规划师在决策过程中应该发挥更为独到的作用,以改变那种传统的被动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信息的角色,运用联络互动的方法以达到参与决策的目的。

代表作:D.Harvey《社会公正与城市》二、从物质规划到综合规划(1)文脉思想:文脉是一种人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整体城市与其文化背景的关系,它们相互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城市规划的任务就是要挖掘、整理、强化城市空间与这些内在要素间的关系。

代表作:舒马什《文脉主义:都市的理想和解体》、林奇《城市意象》、A.Rossi《城市的建筑》、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芒福德《城市文化》《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延伸:芒福德——当代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巅峰城市观:从历史发展观的角度来认识城市,倾力于研究城市文化和城市的相互作用,高度强调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

区域观:将区域理解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并把城市社区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区域。

这里的区域更多的是指人文区域,即地理要素、经济要素和文化要素的综合体。

规划观:“城市的最好运作方式是关心人、陶治人”。

(2)拼贴城市:城市的生长、发展是由具有不同功能的部分拼而成的,反对现代城市规划按照功能划分区域、割断文脉和文化多样性。

代表作:柯林·罗《拼贴城市》(3)场所精神:场所不仅具有实体空间的形式,而且还具有精神内涵,即当空间中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事件与人的活动及所在的地域特定条件发生联系时,也就获得了某种文脉意义,空间也就成为“场所”。

代表作:舒尔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诺伊曼《可防卫的空间》、培根《城市设计》(4)日本“新陈代谢”学派:认为从宇宙到生命,都有新陈代谢过程,人们的任务是促进这种新陈代谢的实现,发表了“新陈代谢(Metabolism)1960宣言”。

他们各自的创作理论虽然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把现代文明和作为这种文明集约化场所的城市,看成是新陈代谢的哲学范畴。

代表人物:丹下健三、桢文彦、菊竹清训、黑川纪章(5)帕特里克·盖迪斯(Patrick Geddes)的综合规划思想城市研究的综合观: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强调要用有机联系、时空统一的观点来理解城市,既要重视物质环境,更要重视文化传统与社会问题,要把城市的规划与发展落实到社会进步的目标上来。

区域协同的综合观: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指出城市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和外部环境相互依存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集聚区的概念。

勤奋务实的实践观:提出了“先诊断、后治疗”的规划路线,制定了“调查-分析-规划”的标准程序。

深切的人文关怀观:认为应该以人文地理学来为规划思想提供丰厚的基础,主张规划要在经济上和社会上促进各系统的协调统一。

代表作:《城市学:社会学的具体运用》、《进化中的城市》(6)社区邻里思想与居住区规划: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里(Clarence Arthur Perry)提出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的概念并出版《邻里单位》一书。

佩里所提出的邻里单位的核心思想是,以一所小学所服务的范围形成组织居住社区单元的基本单位,其中设有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道路系统、绿化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居民生活不受机动车交通的影响。

三、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1、人本主义强调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顺应和利用各种复杂的地形以构成活泼多变的城市、建筑景观。

2、理性主义——希波丹姆斯模式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路网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美。

3、人本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结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以数的和谐为基础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性主义与以人体美为依据为依据的希腊人文主义统一起来,强调建筑物整体、局部以及各个局部之间和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并且充分考虑到了城市防御和方便使用的需要,由此提出了“理想城市”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