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网络组织 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创新网络的形成

在创新网络的研究文献中,对“创新网络”的定义,较早的来源是Imai Baba(1989)[1]关于创新网络的定义,他认为创新网络是应付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网络构架的主要连结机制是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Freeman(1991) [2]在ReserchPolicy第20卷6期(关于创新网络的研究专集)的总结性论文中引证并接受Imai Baba的创新网络定义,并进一步把“创新视野中的网络类型”分为10种类型,即:(l)合资企业及研究公司、(2)联合研发协议、(3)技术交流协议、(4)技术因素推动的直接投资、(5)技术许可证协议、(6)技术分包、(7)制造分工和供应商网络、(8)研究协会或政府发起的联合研究项目、(9)人工设计的创新网络、(10)非正式网络;。这种观点是国际上早期关于创新网络的较为权威的定义,它是从网络化的创新组织形式发展而来,主要考虑的是创新合作的正式关系,完全没有涉及到非正式关系的概念,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内学者在创新网络的研究方面主要以规范研究为主,侧重于定性分析。

二、国内学者对创新网络研究的发展

1、企业创新网络

王大洲(2001)、霍云福等(2002)、张伟峰等(2004)、沈必扬(2005)等提出了企业创新网络的概念。企业创新网络就是站在企业的视角来看创新网络,该观点实质上是对创新网络早期概念的另一种说法。

王大洲(2001) [3]认为,企业创新网络被看作企业创新活动所引发的网络,即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围绕企业形成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合作关系的总体结构;霍云福等(2002) [4]认为,企业创新网络就是企业为获得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契约关系或在反复交易的基础上以及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与外部组织机构建立的彼此信任、长期合作、互利互动的各种制度安排;沈必扬等(2005) [5]提出,提出所谓的企业创新网络就是一定区域内的企业与各行为主体(大学、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在交互式的作用当中建立的相对稳定的、能够激发或促进创新的、具有本地根植性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总和。

2、区域创新网络

盖文启等(1999)、王核成等(2001)、吴向鹏(2004)提出了区域创新网络的概念。盖文启等(1999) [6]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是指企业有选择性地与其它企业或机构结成的“持久的稳定关系”,如战略联盟、合作R&D、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及运行研究协议、技术交流协议、供应商网络等。另外,区域内相关行为主体之间在长期交易中所发生的“非正式的交流与接触”也属于区域创新网络的内容;王核成等(2001) [7]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互相联结,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利益相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组成的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导向、以横向联络为主的开放系统,它是在地理位置相互靠近的经济主体之间通过某种方式而形成的一系列长期交易关系集合,其中既包括把各类行为主体联结起来的一般联结,更大量的则是体现在系统内以资产、信息、人才、技术的流动等具体形式之上的经济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吴向鹏(2004) [8]认为,区域创新网络实质上是区域经济和社会资本相融合的产物。产业集群并不意味着区域持续创新活动和竞争优势的长期保持。区域创新网络形成良性的创新循环状态,有赖于其内部

运作机制的有效运转。

实际上区域创新网络就是站在区域的视角来看创新网络,此观点比较等同于创新网络的后期的概念。

3. 产学研创新网络

陈培樗.屠梅曾(2007) [9]等认为产学研的技术联盟,强化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开发,是谋求高新技术成功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他们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C3G)技术联盟为例,分析了产学研技术联盟合作系统的运行方式和成功因素。建立基于技术联盟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可以强化“产”、“学”、“研”各组织机构的联系纽带,使联盟各方的技术优势得以叠加,有效突破技术阀值.实现技术创新的规模经济,创新成果也较容易在联盟中被传递和扩散.提高技术创新成果的使用效率。朱向梅(2010) [10]结合知识理论中知识创新的特征及社会网络理论的分析方法,设计了基于4个维度,即知识维度、认知维度、关系维度、结构维度的产学研知识创新网络组织结构分析框架。

相对于前面所述的创新网络组织,产学研技术联盟合作创新系统将企业与研究机构联系起来,对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协同创新网络

产学研联盟等形式的兴起引起了技术创新领域学者的注意, 网络组织的协

同创新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兴创新模式而兴起。

王雪原等(2005)[11]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网络组织的各种组建形式行了探讨。他们根据参与主体的不同资源优势及特点所组建的产学研模式也不同,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共建机构、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和共建经营实体三种形式,并对这三种形式的运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 他们还对产学研联盟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在产学研联盟的管理中,利益分配机制、分工激励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以及组织学习机制的建立影响着产学研联盟的成功。

通过协同创新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新兴产业的兴起寻求新的源头。全利平等(2011) [12]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创新协同路径选择的畅想。协同创新网络组织在实现创新协同过程中的功能演变:松散的网络组织(即研发工作的集散地),密切合作的创新组织(即整合内部资源的协作平台),最后形成全面协同的创新组织。

协同创新网络是在产学研联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更高的层面上协同创新所必不可少的政策资源、管理资源、智力资源等,通过紧密的协同创新纽带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5、创新网络与复杂系统相结合研究

陆园园等(2007)[13]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有关企业创新网络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崭新视角探讨企业创新网络的复杂适应系统特征,并提出创新网络刺激这一反应模型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在创新网络方面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企业创新网络具有结构复杂、关系复杂、行为复杂和所处环境复杂等特征,是一个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开放的、动态演化的复杂适应性系统。创新网络中的各主体是决定创新网络绩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研究企业创新网络问题对于丰富和发展创新网络理论和指导网络主体的创新实践都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