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大田的管理方法
水稻大田的管理方法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部分水稻都是在大田中种植的。
如何科学地管理水稻大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是每个农民都需要掌握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稻大田管理方法。
水稻大田管理方法1:整地在种植水稻之前,首先需要对大田进行整地。
整地的目的是使土壤松软、透气、保湿,并提高土壤肥力。
通常情况下,大田整地的时间是在前一年收割完庄稼后的深秋或冬季进行。
整地时应该先清除地面上残留的根茬、秸秆、杂草等植物残渣,随后进行犁地、耙地等操作,以使土壤细腻。
在犁地时应尽量保持犁深度均匀,避免发生过浅或过深,否则会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
整地完毕后,还可以进行基础施肥,以利于后期种植水稻。
水稻大田管理方法2:选种为了获得高产量、高质量的水稻,要选择品种好,产量高的水稻种子。
在选择种子时,应该从整体上考虑,包括耐病、稻花期、成熟期、品质等因素。
在选种时,要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选用适合该地的水稻品种。
应该考虑温度、湿度、土壤肥力、水分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水稻品种。
还要注意不要使用杂交种,以免因杂交的不稳定性导致不良后果。
水稻大田管理方法3:微生物肥料水稻的生长需要营养,尤其是对土壤的营养需求较高。
常见的肥料种类包括大量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等。
在水稻大田管理中,微生物肥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肥料。
微生物肥料是以益生菌为主要成分的肥料,可以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质量,增强水稻根系的吸收能力,使所种植的水稻更加健康茁壮。
同时,微生物肥料可以有效防止土壤层次结构的退化和土壤酸化,提高土壤肥力。
使用微生物肥料时,应注意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时期,不同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水稻大田管理方法4:灌溉水稻是水生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十分高。
因此,在水稻大田管理中,灌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要注意通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因过度浇水而引起的水浸、淤水等问题。
在灌溉中,要结合气候、土壤肥力、水稻的生长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灌溉量和灌溉时间。
水稻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
水稻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也很高。
然而,水稻的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工作,以确保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水稻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以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管理水稻田。
一、田间杂草管理水稻田间的杂草是水稻生长的主要竞争因素之一,如果不及时清除,会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田间杂草管理是水稻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具体措施如下:1.早期除草。
在水稻幼苗期,应及时进行除草,以避免杂草对水稻的竞争。
一般在水稻出土后7-10天进行第一次除草,第二次除草在水稻拔节期进行。
2.深松耕作。
在水稻生长期间,应进行深松耕作,以破坏杂草的根系,减少其对水稻的竞争。
3.化学除草。
在水稻生长期间,可以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
但是,使用化学除草剂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对水稻的伤害。
二、田间病虫害管理水稻田间的病虫害是水稻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如果不及时进行管理,会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不良影响。
具体措施如下:1.预防为主。
在水稻生长期间,应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环境的卫生和整洁,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2.及时发现和处理。
在水稻生长期间,应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合理使用农药。
在水稻生长期间,可以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但是,使用农药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对水稻的伤害。
三、田间施肥管理水稻田间的施肥管理是水稻生长的重要环节之一。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具体措施如下:1.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要,合理施肥。
在水稻生长期间,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要,合理施肥,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注意施肥时间和方法。
在水稻生长期间,应注意施肥时间和方法,以避免对水稻的伤害。
3.注意施肥量。
在水稻生长期间,应注意施肥量,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水稻生长不良。
四、田间灌溉管理水稻田间的灌溉管理是水稻生长的重要环节之一。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要点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田间管理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壤准备、水稻品种选择、田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水稻种植田间管理的要点和技术。
一、土壤准备水稻的生长对土壤要求较高,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田地进行整地,去除杂草和田间积水,保持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
其次,进行土壤改良,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最后,根据土壤的酸碱度进行调整,使其适宜水稻生长。
二、水稻品种选择水稻的品种选择是决定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水稻品种。
同时,根据种植目的和市场需求,选择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
三、田间施肥水稻生长期间需要不同阶段的施肥,合理的田间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养分供应,促进植株的健壮生长。
在水稻的生长期内,可以采用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方式进行施肥。
基肥主要在水稻栽培前施用,追肥则在水稻生长期进行补充,叶面喷施可以提供及时的养分供应。
四、病虫害防治水稻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对病虫害的防治是田间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水稻病虫害管理的基本原则。
可以采用种植抗病虫害品种、合理的轮作和间茬、定期病虫害调查和观察、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等方法来进行防治。
五、水田管理水稻种植需要水田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首先,保持适宜的水位,一般情况下,在水稻苗期至抽穗期需要维持10-15厘米的水深。
其次,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水中污染物对水稻的影响。
另外,定期进行水质和土壤检测,及时调整水质和添加养分。
六、杂草管理杂草对水稻生长产生极大的竞争,因此杂草管理是水稻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可以采取机械除草、物理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杂草管理。
机械除草可以利用农具进行翻耕和锄草,物理除草则可以采用覆膜等方式阻断杂草生长。
水稻种植分阶段的田间管理技术
在中国粮食生产中水稻的生产作用位已经居于主要地位,对水稻的田间管理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科学的剖析意义巨大,水稻苗期也是病虫害出现最多的阶段,所以加强各阶段的田间管理,对水稻各阶段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1苗期水稻的温度管理方案和技术针对出苗之前的水稻,在进行田间管理时,关键在于保温,做好保温工作可以有效的提升水稻出苗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温度必须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非是温度越高越好。
如果苗床温度在36℃以上,那么此时的温度就比较高了,如果不及时的进行通风和降温,可能会发生烧苗的情况,这样反而不利于水稻出苗。
水稻从出苗到齐苗这一阶段,必须要严格控制好苗床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在30℃时比较适宜。
此外,当幼苗长出一芯一叶时,苗床温度维持在25℃比较合适。
如果苗床的温度超过15℃,那么种植者就需要注意为苗床通风,防止温度继续升高,而且昼夜温差比较大,因此在夜间时还需要做好苗床的保温工作,要给所有的苗床覆盖好保温设施,这样的话,即便气温骤然下降,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幼苗冻伤率。
在栽种期如果遇上霜冻天气,种植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灌水保护,这样可以降低极端天气对秧苗的损伤,在天气放晴之后,则应当立即做好排水工作。
当秧苗长出两片叶子之后,针对苗床的温度也应当加强控制,其最好维持在20℃左右,但是此时温度的控制,还应当充分考虑秧苗的实际生长情况,与此同时,通风位以及通风量的控制也至关重要。
在对秧苗通风时,可以结合事先制定的计划进行,要注意苗床的温度必须始终处在相对比较适宜的状态。
在解开苗床前的一周,通风需要彻底,但是如果在此阶段,遭遇下雨天气,则需要第一时间将通风口关闭,否则的话幼苗的成长也将会受到影响和干扰。
2分蘖期的水稻田间管理方案与技术在分蘖期对水稻进行田间管理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针对分蘖初期的水稻,在管理时,要注意及时做好追肥工作,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氮肥,氮肥的施加有助于水稻根部和叶片的生长,在施加氮肥时可以应当测土配方施肥法。
水稻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水稻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水稻抽穗结实期,是指抽穗至黄熟的这段时期,这段时期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目标是:养根、护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是:1、科学灌水水稻抽穗、开花期是水稻对水分比较敏感的时期,其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后期。
由于水稻抽穗正处于高温季节,植株蒸腾与蒸发量大,为满足水分供给,应保持浅水层。
灌浆结实期也不宜断水,水分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输送,但是也不能长时间深水灌溉,否则不利于根系生长。
因而应采取间隙灌水方法,即灌一次水,3-4天让其自然落干,湿润2-3天再灌一次新水,如此反复进行直至黄熟。
尤其对大穗型品种,因其灌浆结实期较长,更不宜过早断水,以免影响产量。
水稻黄熟后,其生理需水量下降,一般在收获前7天左右排水落干,以便适时收获。
2、科学施肥水稻齐穗期施肥可以提高叶片含氮量,有利于提高光合能力,延长叶片功能和维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
齐穗期施氮肥要看土壤,看气候、看苗情、看肥料而定。
一般土壤肥力高的田块不施,气温低、寡日多雨天气不施,苗色不黄的田块不施,病害重的田块不施。
齐穗期施肥通常采取根外喷施的方法,每亩可用0.5公斤尿素加0.2公斤磷酸二氢钾,兑水60公斤,在下午水稻开花后喷施到叶面上。
高肥力田块,如前作是大蒜的田块,可不再加入尿素,而单独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
3、及时防治病虫草鼠害水稻抽穗结实期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如节稻瘟、穗稻瘟、支梗瘟),白叶枯病等等,虫害主要有螟虫(白穗)、稻飞虱等,这些病虫害通常在水稻生长的前期、中期就被发现并进行过防治,但如果仍存在上述的病虫害,就应当“对症用药”及时进行防治,把病虫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中耕除草,主要采取人工拔除的方法,彻底拔除各类杂草,防止杂草种子散落在田间,增加来年水稻中耕除草工作的难度。
鼠害防治,主要采取人工投放灭鼠“毒饵”的方法进行防治,防止因鼠害导致产量损失。
水稻农田的管理制度
水稻农田的管理制度一、水稻农田的基本要求1.土壤要求:水稻对土壤要求较高,一般来说适宜的土壤为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PH值为5.5-7.0,有机质含量在2%-4%之间。
此外,应该避免在盐碱地、重金属污染地、有害微生物区域种植水稻。
2.光照要求:水稻是光合作用植物,对于光照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每天要接受8-10小时的光照。
3.温度要求: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范围为15℃-40℃,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在低温或高温的情况下,水稻的生长会受到影响。
4.水分要求:水稻是水稻作物,所以对于水分的需求比较大,特别在生长季节需要充足的水分。
一般来说,通过灌溉的方式保持土壤湿润,同时避免积水。
二、水稻农田的管理措施1.播种管理: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播种密度是关键。
一般在4月初至5月间进行春播,在9月初至10月间进行秋播。
播种密度视水稻品种和土壤肥力而定,通常为每亩6-9公斤。
2.施肥管理: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在播种前要进行基础施肥,随后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追肥。
通常可以采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结合的方式施肥,确保充足的养分供给。
3.灌溉管理:水稻是水田作物,所以充足的水源是保障水稻生长的重要条件。
要根据土壤的湿度情况和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进行灌溉,同时避免出现水分过多或者缺水的情况。
4.田间管理:包括杂草的清除、病虫害的防治、土壤的松土等措施。
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可以减少杂草对水稻的竞争,同时有利于水稻的光合作用和通风通透。
定期进行防病防虫的管理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5.收获管理:水稻收获时间一般在水稻穗部分黄而稻实尚未成熟的时候进行。
及时收获可以避免由于过期导致的粒子散落和粮食损失。
6.农田环境管理:水稻农田的管理制度还应注重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
例如鸟类、无花果和昆虫,这些昆虫在昆虫适应课程中也会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护昆虫会对耕作和种植有很大影响,昆虫也起到了对微生物进行保护的作用。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农民收益和市场供应稳定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些技术措施。
一、田间管理技术1. 施肥:种植水稻之前,要先对土壤进行调查,并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制定不同的施肥方法。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适时施肥,控制施肥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同时,要注意避免肥料积累和土壤酸化等问题。
2. 土壤耕作:在收割水稻之后,清理过去一季度的残留物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适当的松土和耕作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和水分渗透性,有利于水稻生长。
3. 水分管理:水分是水稻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进行灌溉。
特别是在干旱的季节,要增加水分的供应,保持土壤湿润,并避免水分暴涨、蒸发和淤积等问题。
4. 防止秧苗倒伏:在水稻返青期和拔节期间,要注意聚散实力,及时剪去杂草和病麻籽,避免秧苗倒伏。
同时,要注意合理密度,掌握水肥管理法,保持优良生态系统。
5. 安全收割技术:对于成熟的水稻进行收割时,需要注意确保割棍的锋利度和收割机的正常运行。
保证角度的正确和精确,避免割损和芽的磨损。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 水稻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生长期间最为严重的病虫害之一。
针对此类病虫害,可以适当的采用生化方法,例如农药光谱的筛选,筛选适合的百虫清,药剂的控制,以及增强稻飞虱天敌的数量等措施。
2. 二化螟:二化螟是水稻返青期间减产的致命因素之一。
针对此类病虫害,我们可以采用限制头条适合的田间技术措施,例如农药层次和农药防治的选择。
口腔亲和性制剂的硫代硫酸盐等在灰化螟的有效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稻瘟病:稻瘟病在水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病害之一,会对水稻的生长和收成造成极高的危害。
想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稻瘟病的滋生,我们需要采用综合措施,例如种子浸种、农田修剪、农田消毒、磷酸盐施加、钙素等药剂的合理应用等,以及及早发现和及早处理感染病毒的农田。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要点1.土壤管理水稻对土壤要求较为严格,需选择疏松、湿润度好、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
对于干旱地区,应采取灌溉措施,保持土壤湿润度;对于湿润地区,应采取排水措施,防止土壤积水导致水稻根部窒息。
2.施肥管理水稻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可通过合理施肥来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
在肥料选择上,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搭配,确保全面均衡的养分供应。
同时,施肥时要注意合理分配施肥量和时间,避免过量施肥引发病虫害。
3.水田灌溉管理水稻是水生作物,所以稳定的水分供应对水稻生长至关重要。
在灌溉管理上,应注意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水量调控。
初期种植时,需要湿润的条件,后期则适度干燥,以促进水稻充实。
同时,要定期检查田间水位,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水稻生长遭受不良影响。
4.定植管理水稻定植时要注意合理密植,并进行适当的追肥措施,以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扎实生长。
定植后要及时整地,保持田间土壤松散度。
同时,还要注意保持适当的田间湿润度,减少根系受挤压和高温的影响。
5.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为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要进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
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控策略,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要注意防治技术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6.除草管理水稻生长期间容易受到野草的竞争,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要加强除草管理,确保水稻田间的良好生长环境。
除草方法包括机械除草、化学除草和手工除草等,要根据田间草情和水稻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除草方式。
综上所述,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和高产稳产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施肥管理、灌溉管理、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除草管理等措施,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助力农民实现丰收。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措施有哪些?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措施有哪些?目前水稻移栽已进入尾声,加强对水稻各生育时期的田间水肥管理,是实现水稻丰收的技术关键。
下面我们介绍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措施有哪些,以帮助朋友们更好地管理好水稻。
一、返青分蘖期1、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返青期灌水3~4公分,可保持秧苗体内水分平衡,促进返青。
分蘖期浅水勤灌,有利于提高土温、水温,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2、早施分蘖肥、及时除草移栽后7天左右,稻田杂草即将萌发出土,施肥和化学除草同时进行。
亩用尿素7~10千克、硫酸钾5~8千克、60%丁草胺乳油85~110克拌匀撒施,提高有效分蘖数。
二、拔节孕穗期1、适时晒田晒田可以控制无效分蘖,更新土壤环境及田间小气候,形成壮秆,提高植株抗逆性。
有效分蘖达到要求时(一般在移栽后30天左右)撒水晒田。
晒到幼穗分化结束。
肥力高、长势好的田及冷浸田要重晒,晒到田面开大裂。
反之,则轻晒,晒到田面开鸡脚裂。
2、水分管理拔节期实行浅水勤灌。
孕穗期实行寸水灌溉,保证幼穗正常发育。
3、巧施穗肥晒田复水后即施用,亩用尿素3~5千克,施穗肥的时间及用量掌握好,不能迟、不能重,否则造成贪青晚熟。
对于8月低温冷害严重的地区则不能施用穗肥,以减少空批率。
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及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三、抽穗结实期1、合理灌溉、适时排水在出穗扬花期间,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以利于开花授粉。
到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就是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 1-2天,再灌一次水。
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有利于促进灌浆,防止早衰。
进入蜡熟期,要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3-4天,再行灌水。
后期,收割前7-10天把水放干。
2、适时收获水稻收获一般在蜡熟后期至完熟初期。
这时谷粒变黄,茎、叶、穗变黄,应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
水稻种植管护方案
水稻种植管护方案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管护方案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土壤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水稻种植管护方案。
一、土壤管理1. 土壤改良:选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水稻,并进行适度的土壤改良。
可通过添加有机肥、石灰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 深松耕作:在播种前进行适度的深松耕作,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二、水分管理1. 灌溉管理:根据水稻生长不同阶段的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
注意避免积水和干旱,及时排除积水,保持土壤湿润。
2. 节水灌溉: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提高用水效率。
三、施肥管理1. 基肥追肥结合:在水稻生长初期施足基肥,包括有机肥和矿质肥。
随后根据生长期的需要进行追肥,注意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2. 控释肥料:使用控释肥料,可减少养分的损失和环境污染,提高养分利用率。
四、病虫害防治1. 预防为主: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保持田间环境清洁,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害源。
2. 综合防治: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五、田间管理1.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包括整地、松土、中耕、插秧、拔节、灌浆等,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
2. 病虫害巡查:定期巡查水稻田,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水稻种植管护方案主要包括土壤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保证稻谷的稳定供应。
希望本文对水稻种植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和灌溉技巧
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和灌溉技巧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田间管理和灌溉技巧对于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丰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稻田间管理和灌溉技巧,帮助农民朋友们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一、土地准备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工作,首先需要进行土地准备。
首先,要选择坚实、排水良好的土壤,并进行翻耕。
此外,还应根据土壤质量和结构调整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以保证水稻的生长所需的条件。
二、良好的水田管理水稻是水生植物,对于水的要求较高。
田间管理中,要保持适宜的水位,控制好水稻田的灌溉和排水。
正常的水田管理可以利用温水稻、早水稻、干田水稻的种植技术,增加收成。
秋稻适当增加水埋时,能用陆地秋肥种钢材,结合早防、早秋收,水量充足时正常移栽;干旱时,可提前修水渠,适时灌水。
三、合理施肥水稻需求植物营养元素较多,所以合理施肥是田间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时期,应根据需要给予适量的氮、磷、钾等元素肥料,并注意肥料的均匀施放。
四、杂草控制杂草是水稻田间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杂草会竞争水稻的养分和阳光,对水稻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要采取适当的杂草防控措施,如除草、喷洒除草剂等,保持水稻生长环境的清洁整洁。
五、病虫害防治水稻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在田间管理中,要定期巡视水稻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通过病虫害的预防和综合防治,提高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六、适宜的灌溉技巧水稻对水分的需求极高,良好的灌溉技巧对于水稻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
在田间管理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灌溉方式和时间。
合理的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可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需求,同时避免过度灌溉或干旱情况的发生。
七、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除了上述的田间管理和灌溉技巧,还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及田间管理的时间和方法。
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并保证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如何科学地进行其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水稻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的几个方面。
1. 土壤处理水稻喜欢生长在肥沃、湿润而松软的土壤中,对于土壤的肥力、酸碱度、水分以及绿色覆盖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
一般来说,浅耕深翻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空气和水的渗透能力,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更有利的环境。
2. 种子处理水稻的种子是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种子可以保证高产高质,种子处理应在播种前进行。
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浸泡、脱壳和磨砂等,以消除种子病菌、增加萌发率和生长势。
3. 播种与育秧水稻的良种应按规格分类、筛选、消毒后用撒、穴、潮等方法进行播种,育秧要讲究密度,一般每亩12-15万株之间。
在育秧过程中,要注意水分的恰当控制,保证土壤湿润度适宜,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4. 施肥管理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和肥料,科学合理施肥能够提高水稻生产力和品质。
在不同生长阶段中,对水稻施肥的方法和肥料种类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一般来说,应采用多元肥料,如复合肥、有机肥、秸秆等,量力而行地进行施用。
5. 病虫害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很容易导致水稻产量的严重损失,因此病虫害防治是种植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般来说,防治措施包括药物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方式。
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是要及时、全面地进行预防和诊断,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总之,水稻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涉及的方面很多,要想取得高产高效的效果,需科学规划和精细操作,因而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需要农民对水稻生长的生态、生理和生化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需要进行科学的种植技术与管理。
下面就是有关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的详细介绍。
一、地块选址水稻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较高的温度、充足的阳光、大气中适量的湿度和较长的日照时间。
所以在选址之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选取适合水稻种植的地块。
适宜种植水稻的土壤一般是肥沃松软、排水良好的河滩地、湖滨地、沿海盐碱地、平原地等。
二、田间管理1.田间施肥施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应根据当地土壤质量和作物需要而定。
水稻的生长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生长初期、吐秧期、灌浆期。
生长初期施肥以氮磷钾为主,比例为1:1:1;吐秧期需增加氮肥的用量,比例为2:1:1;灌浆期应增加钾肥和微量元素的用量。
2.田间除草水稻的生长速度较慢,对光照和营养的需求比较高,因此不善于和杂草竞争。
在田间应及时除草,一般采用化学草剂。
使用化学草剂时,要注意时机和浓度,不可过量施用,以免对水稻造成伤害。
3.病虫害防治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尤其是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比较常见的病虫害。
田间管理时应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采用农药进行喷洒或者增加生物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三、灌排水管理水稻生长需要较多的水分,在田间要注意及时的灌水。
但是灌水的量要根据土壤的含水量和水稻的需要量而定,保证土壤湿润而不过度。
灌水一般分为浅灌和深灌两种方式,轻轻浅浅地灌水能够让水稻的根部更加密集,增强吸水能力,从而提高产量。
水稻的根部不耐水浸,灌水时要保证地面不积水,以免对水稻造成损伤。
同时,在雨季或者地下水较多的地区,要注意排水工作。
排水时应采用高效出水的方法,即打开排水沟,让水自行流出。
四、收割管理1.收割时机水稻的收割时机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与气候条件而定。
在稻谷的颗粒内部充实,颗粒外包裹稻壳后,秋季熟期进入成熟期,应该开始收割。
简述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Z i x u n t a i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措施主要是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采取促进生长与管护技术措施,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水稻田间管理基本分为3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主要内容就是实施合理追肥和水层管理以及病虫草害防治等。
一、前期管理前期属于水稻的营养生长期,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力争确保苗全、苗匀、苗齐与苗壮,还包括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以确保水稻的分蘖数与计划穗数,使其达到有效的茎数指标。
1灌水插秧后应立即形成秧苗自身高度2/3的水层,用以护苗。
待返青后,叶片变为深绿色,将水层降至3公分左右,且不可深灌,因为这一阶段气温还比较低,白天和晚间的气温也相差比较大,所以建立浅水层,可以使白天提高一定的地温,到夜晚能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
如此会有利于根的生长及吸收,得以分蘖才能早生快发,以保证幼穗在分化前达到预期的茎数。
过后还要根据稻苗的长势情况采取必要的排水晒田或是深层灌水的控孽措施。
如果这一时间发现稻苗清晨叶子弯曲但不披垂,到中午又挺拔有力,叶色却有所褪绿,可采用10公分左右深灌,控制分蘖,以防止无效分蘖的情况出现。
如果是稻苗的叶色黑过头,叶鞘细而长,叶片较弱,株形散乱无序,清晨叶片下弯低垂,夜晚稻苗吐水过多,可采取晒田的方法加以应对。
晒田时间的长短,还要根据当时水稻的长势状况以及土壤的保水能力来定。
通常晒田在6~7天左右,晒的程度应以地面出现稍有龟裂为好。
2追肥及时追肥是保证分蘖数量、提高分蘖素质的重要措施。
追肥量还须根据稻田的土质状况和产量水平来定。
如沼泽土,属于前期肥力不足,中后期则强劲的一种,因而要及时追施返青肥,其数量是氮肥总用量的16%~20%;如果是沙质稻田,既不保水又不保肥,所以氮、钾肥不能用做基肥,只能用做追施肥,但一定要掌握少施勤施的原则,分期追施,通常可追施2次,具体为待返青后每公顷追施尿素45kg,第二次追施50kg尿素及硫酸钾30kg;其他类土,基本可按氮肥总量的20%~30%用做孽肥。
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水稻需要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法。
本文将从水稻种植的前期准备、育苗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种植水稻。
一、前期准备水稻种植的前期准备非常重要,包括选地、整地、施肥等。
首先要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避免选择有病虫害的地块。
然后进行整地,使土壤松软,并在整地过程中适量施入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
同时,要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施肥,确保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充足。
二、育苗技术育苗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育苗技术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种子,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拌种等,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势。
然后选择适当的育苗方法,常用的有水田育苗和秧田育苗两种。
在育苗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控制水分,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时防治病虫害,确保苗期的健康生长。
三、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管理、杂草管理等。
首先要合理管理水分,根据水稻的不同生育阶段进行灌溉,既要保证水田中的水分充足,又要避免过多的积水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其次要科学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需求进行施肥,注意合理配比,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养分浪费。
此外,要及时除草,防止杂草对水稻的竞争,保证水稻的生长发育。
四、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首先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并注意防治时机和药剂的使用剂量,避免对水稻的影响。
此外,要加强田间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田间秸秆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总结起来,水稻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对于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农民朋友们在种植水稻时,要注意前期准备工作,合理育苗,科学管理田间,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只有做到科学种植,才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水稻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巧
水稻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巧一、注重插秧质量在插秧时,要注意插秧质量,拉线插秧,行直穴匀,不缺穴不漂苗,插秧深度为2厘米。
稻田地1厘米至2厘米浅水时插秧,插秧后稻田立即进水护苗。
日平均气温稳定13℃时为插秧适宜期,插秧规格是行距30厘米,株距12~13厘米,每穴3~4株。
株高穗大、分蘖力强的品种、杂交稻等可插2~3株。
机械插秧是,建议控制每天插秧亩数。
插秧机需控制插秧速度,以免造成缺苗断空。
要合理安排插秧时间,将天气、插秧机损坏维修等因素考虑在内,天气不好,延迟1-2天也可以。
二、查田补苗插秧时同步补苗,补苗到位,不留死角,插秧结束,补苗结束,提高补苗效率还能提高补苗质量,绝对节本增效,别说这时候补苗人工贵,想想后期几个人在地里转悠一天也不见得补了多少苗,也别怕苗没扎根,后期补苗全田乱走,扎根了也被你踩歪了。
另外,补完苗后剩余的苗及时从田间清除。
三、插秧后水层管理插秧后一定要及时上护苗水,这时期秧苗在移栽时根系受伤,吸收能力降低,对水分非常敏感,插秧后如果缺水,秧苗返青缓慢甚至会造成秧苗死亡,水过深也会影响正常返青,还给潜叶蝇提供了滋生条件。
返青期水层管理:插秧后深水护苗,水深苗2/3,以不淹苗心为准,以水护苗,以水增温,促进水稻快速返青。
分蘖期水层管理:返青后浅水灌溉,3-5公分水层,以浅水增温促蘖,早生快发。
阳光可直照茎部,增水温地温,增加*壤含氧量,促根发育,促水稻分蘖早发生。
分蘖末期,当田间分蘖数达到计划80%时,可晾田5-7天,控制无效分蘖。
晒到田间地面呈湿润状况或有鸡爪裂纹,水稻叶片退绿,基部变圆变硬为止。
晒田过后又进行浅水管理,干湿交替。
晒田使大气直接进入*壤中,增强*壤通透性,改善*壤结构,增加了*壤中氧气含量。
另外,晒田后秧苗新根数目增多,促进根系下伸,扩大了根系活动范围,增强了吸收能力,可促进秧苗对氮的吸收,增强了茎的纤维合成,控制伸长节伸长,提高了抗倒性,为穗大粒多打下了基础。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水稻种植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由于其重要性,水稻的种植和管理要比其他农作物复杂得多,有很多细节必须要考虑。
每一阶段的水稻生长都与特定的管理技术有关,从而实现最佳产量和品质。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是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其中最基本的是土壤肥力管理。
土壤肥力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水稻的生长环境良好,以获得最佳的生长效果。
因此,土壤要深耕、施肥、调整pH,以此提高水稻的生长环境,获得更高的产量。
此外,土壤还要定期除草,以防止杂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还包括灌溉管理技术和播种管理技术。
灌溉管理技术主要是控制灌溉水的数量和频率,以保证水稻根系充分发育。
此外,灌溉管理还可以控制水稻田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以此调节水稻的生长环境。
播种技术是在确定正确的播种深度、播种面积和播种量的基础上,在正确的时间进行播种,以获得最佳产量。
此外,水稻田间管理技术还包括除虫、施肥、基因改造等方面。
除虫措施主要是使用化学和有机除虫剂来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施肥是按照肥料的不同种类、含量、比例和施用时机进行,以实现良好的水稻收获。
最后,基因改造是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以修改水稻的核心基因,使水稻有抗病虫害、适应不同环境、增加产量等能力。
总之,水稻田间管理技术包括土壤肥力管理、灌溉管理、播种管
理、除虫、施肥和基因改造等多个方面。
正确实施这些技术,有助于获得高产、高品质的水稻作物。
值得一提的是,农民需要有正确的管理知识,以便有效地实施这些技术,以提高水稻生产的效率,实现更高的农业收益。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口诀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口诀
1. 澄清水质:保持田水清澈透明,定期排除田中杂质,预防病虫害的滋生。
2. 适宜深浅:调控田水深度,既要适宜水稻生长,又要避免积水过深导致产量下
降。
3. 种好苗种:选用优质水稻种子,进行适时浸种和育苗,确保苗期生长健壮。
4. 剪短株高:根据品种特性,及时修剪过高的稻株,促进营养分配和光合作用的均
衡发展。
5. 确定密植度:根据土壤肥力和种植面积,调整水稻的密植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
6. 运用农药:在田间管理中,根据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合理使用农药,注意安
全施用。
7. 增施有机肥:定期施用有机肥料,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增加水稻的生长营养。
8. 做好田间排水:根据降雨情况和田间积水程度,及时排水,保持田间适宜的湿
度。
9. 合理田间管理:按时田间防治病虫害,及时除草,保持田间整洁,防止病害传
播。
10.科学收割机会:根据水稻的穗粒成熟程度和天气条件,选择适当的收割时机进行
收割,保证粮食品质。
以上是水稻田间管理技术的口诀,希望能帮助您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湄潭县农牧局向明
习惯上把水稻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成为水稻的一生。
根据形态、生理等特点,可将水稻的一生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或阶段)。
营养生长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稻穗开始分化以前的一段生长时期;生殖生长期,是指从稻穗开始分化到成熟收获的生长期。
根据形态、生理特点,可将营养生长期划分为秧田营养生长期和大田营养生长期。
其中秧田营养生长期又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从种子萌发至不完全叶伸出的幼芽期,从不完全叶伸出至第三叶全出的幼苗期,从第四叶伸出至移栽的成苗期。
大田营养生长期可分为返青期和分蘖期。
从插秧至叶色转青、新叶开始恢复正常生长这段时间,叫返青期。
分蘖期可分为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有效分蘖期,是指开始分蘖到全田总茎数达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的时期;无效分蘖期,是指从全田总茎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时至停止分蘖的时期。
生殖生长期又可分为幼穗发育期和开花结实期。
幼穗发育期,包括从幼穗开始分化至顶叶出一小半以前的幼穗形成期和从顶叶出一
小半至抽穗的孕穗期。
开花结实期,可分为从稻穗开始抽出顶叶叶鞘至开花授粉完毕的出穗开花期,从授粉完毕至成熟收获的结实成熟期。
水稻田间管理按时间可分为返青前田间管理、分蘖期田间管理、长穗期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和病
虫草害防治。
一、水稻水分管理
(一)水稻的需水规律
水稻需水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
生理需水是指供给水稻本身生长发育、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包括水稻植株蒸腾和构成水稻植株体的水分;生态需水是指为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需的水分,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的水分。
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水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最大需水量多在拔节孕穗期。
水稻需水临界期在孕穗期,此期若水分亏缺,容易造成穗小粒少,甚至会导致不抽穗或造成空壳秕粒。
所以保证孕穗期水分供应是关键,有利于形成大穗提高产量。
(二)水稻生育前期水分管理
在插秧后2-3天内,除抛秧田一般不灌水,保持田面湿润,以利提早立苗外,插秧稻田都要灌相当苗高1/3-1/2的稍大水层扶秧护苗,以减少叶面蒸腾,防止秧苗凋萎,加速返青成活。
如果这时水层过浅,秧苗经风吹日晒,容易失水干枯,造成大缓秧,使壮秧变成弱秧,早秧变成晚秧。
扶秧护苗后,要随即改灌2-3厘米的浅水层,经过自然落干后间隔2-3天再灌一次水。
主要好处是:有利提高水温和土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吸收,并使植株基部能接受充足光照,有利于分蘖发生。
实践证明,浅水间歇灌溉比深水层灌溉分蘖早,蘖位低,蘖数多,质量好。
(三)水稻幼穗发育期的水分管理
水稻幼穗分化到抽穗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需水量约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40%。
在高产栽培中,以这一时期采取间歇灌溉方法最好。
灌一次浅水(2-3厘米),经过自然落干后间隔2-3天再灌一次水,使每次灌水之间有一个较短的间歇阶段。
每次间歇期的轻搁田对稻穗的发育、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均无影响。
可根据经验掌握间歇期土壤湿度,以表土湿润,用手按可见指印为标准,此时土壤持水量约为90%左右。
采取间歇灌溉方式,一是能满足湿度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二是能促根保叶,改善株型,避免徒长;三是能提高根系活力,扩大根群,保证营养物质的运输通畅;四是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幼穗生长发育。
水稻孕穗期是最怕干旱的时期,这一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
这一时期如遭受干旱缺水,将对穗型造成严重伤害。
孕穗期受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最易受阻,花粉粒发育不正常,导致不孕,有的退化成畸形颖花,最终不能增加结实粒数。
因此,这一时期必须保持水层灌溉,搞好抗旱,防止受害减产。
(四)水稻抽穗后的水分管理
水稻抽穗杨花后,茎叶生长结束,同化产物主要用于充实籽粒。
此时的水分管理,主要为了延长根、茎、叶的功能期,提高群体净同化率,使生产和贮藏的有机养料顺利转运到籽粒中去,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抽穗始期,田中灌浅水,结合追粒肥,使抽穗快而整齐。
因为此期茎叶繁茂,又值抽穗杨花,对水分的敏感性较强,要实行浅水灌溉。
此期保持水层,还有利于调节田间温度,有利于开花授粉,有利
于早稻减轻花期高温伤害,晚稻可保温护苗。
灌浆期采用湿润灌溉,保持田面干干湿湿直至黄熟期断水。
因为抽穗期前后田间多数保持水层,土壤通透性变差,氧气不足,影响根系活力,易于早衰,但灌浆结实期又不能缺水,实行间歇灌溉,使稻田处于干湿交替状态,就可以较好地协调这一矛盾。
但断水切不可过早,以免影响粒重和结实率。
只有到了黄熟期,水稻生理需水下降,收割前5-7天排水落干,以
促进成熟,并便于收获和干燥。
二、水稻的施肥管理
(一)土壤养分的供给。
土壤的供肥能力即地力,它可以通过化验的方法来测定,也可以用不施肥的产量来表示。
土壤本身供给养分的数量,主要决定于贮蓄量与有效状态。
冲积土或湖积土的稻田,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可耕性好,有效态养分较高,这类土壤可供给水稻吸收的养分数量就多;有些山区稻田潜在肥力虽高,但分解转化慢,有效养分较少,供给养分的能力不高。
根据再生产实践中的观察和肥料对比试验情况,一般推算土壤本身约可根据水稻生产所需养分的
1/2-1/3,不过这种供应情况在不同地区与不同生产水平下差异较大。
(二)肥料利用率。
当季施用的肥料并不完全为水稻所吸收利用,有些流失了,有些残存在土壤中,当季利用多少就是“肥料的利用率”。
一般来说,化学肥料比有机肥料利用率高;同是有机肥料,碳、氮比值较大的(即含碳素多的)利用率低,经沤制腐熟的有机肥比未腐熟的有机肥利用率高;各种农家肥单独施用肥效低,而将有机肥做基肥与化肥做追肥配合施用,就能显著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
(三)施肥量的计算。
根据计划产量需要吸收的肥料,一般可按生产50公斤稻谷需纯氮1公斤折算,土壤供给的肥料和当季肥料利
用率,按下面的例子进行估算。
例如,一块稻田计划生产550公斤稻谷,地力产量(即不施肥的产量)为350公斤,扣除地力产量,施肥需要生产200公斤,就需要施4公斤纯氮(按生产50公斤稻谷需纯氮1公斤折算),按氮肥的
利用率35%计算,大致需要施11.4公斤纯氮。
然后在根据各种氮肥的含氮量进行折算,确定各种氮肥的施用数量。
磷肥(P2O5)的施用
量早稻约为纯氮的一半,晚稻约为纯氮的40%,钾肥(K2O)的数量
则与纯氮相当。
(四)基肥和追肥
从水稻吸收养分累计的趋势看,拔节期以前将吸收总量的60%
以上,从移栽到拔节,一般是一个月左右。
这段时期是水稻增长营养器官、发生分蘖,为水稻高产奠定基础的时期,所以在水稻生长的早期必须提供大量的营养元素。
从土壤养分的供应情况看,生育前期气温低,肥料分解慢,在施用绿肥或农家肥做基肥的情况下,前期土壤养分较难满足早生快发的要求;生育后期如气温不高,肥料分解慢,如基肥与追肥用量不充足和分配不恰当,则后期也容易发生缺肥现象。
再从肥料性质来看,有机肥料大多都是绿肥、猪牛栏粪、土杂肥,这些肥料的特点是分解慢,肥效长,营养元素种类多,而单种元素含量低。
为提高肥效,应在插秧前整地时施下,与土壤充分拌匀,使肥土相融,以利于肥效的提高。
从上述分析情况来看,施足基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重要条件。
基肥约占总用肥量的50%,基肥追肥各一半。
基肥与追肥的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选用的杂交稻组合、土壤肥力状况及气温的不同来灵活掌握。
基肥与追肥是相互关联的,基肥施得多,追肥可少施,应根据各个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合理搭配、科学施用。
(五)施肥量
水稻生育后期往往容易发生缺肥现象。
所以既要重施基肥,保证营养正常生长,促进早生快发,争取有较多的有效分蘖,又要重视后期穗肥和粒肥的施用,力求穗大粒多、粒饱,提高产量。
有机肥、磷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全做基肥,化肥中的氮施用比例为基肥:分蘖肥:穗肥=5:2:3,钾肥施用比例为基肥和穗肥各一半,一般要达到550公斤亩产量,需要每亩施用750-1000公斤猪牛栏粪或40公斤复合肥做基肥。
水稻移栽后经5-7天可长出新根,应及时追施分蘖肥,以促进新叶快速生长和促进分蘖;分蘖肥宜早施,不宜晚施重施,旱育秧生根能力强、分蘖早,一般在移栽5天后进行,雨天及露水未干时不应施肥,以免叶片粘上化肥后烧苗,用量一般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同时可在尿素中加入水田专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
在水稻有效分蘖基本停止后,为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实现高产,应重视穗肥施用,一般亩用5-8公斤尿素加10公斤钾肥。
三、病虫害防治管理
分蘖期以防治稻飞虱为主,分蘖盛期植株密度大、田间气温高、
空气湿度大,是病虫害的高发期,我县重点要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这两虫两病,稻瘟病可用三环唑、稻瘟灵等,稻纹枯病可用多菌灵、井冈霉素等,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可用吡虫啉、毒死蜱、阿维菌素等。
在水稻破口期要抓好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
防治稻瘟病可用三环唑、防治稻曲病可用井冈霉素和多菌灵、防治稻飞虱可用吡虫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