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三课件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课件: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人感情的载体,历史与情感紧密结合,因此都属于广义咏史
诗的范畴。
1.字音
① 锦瑟.(sè) ③马嵬.(wéi) ⑤晓筹.(chóu) 2.古今异义
②惘.然(wǎng) ④宵柝.(tuò) ⑥未卜.(bǔ)
(1)望帝春.心.托杜鹃 古义:_伤__春__之__心__。___ 今义:_男__女__之__间__互__相__爱__慕__的__情__怀__。___
三、文体知识
咏史诗
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凡是对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
托个人怀抱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诗。以历史为题材的诗
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
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
我总是能从他的一些无题诗中读到一种淋漓如江河流泻 的生命体态。那些诗大都写得颇为隐晦且意境朦胧。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 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华丽的罗帐,轻巧的团扇,艳丽的榴花,以及香炉里金 色的灰烬。他用这些凄凉的意境,掩盖了他生命中所有的感 伤、迷离。他将他的穷困与落魄寄托在这些耀眼的色彩中, 两者强烈比之下,我看清了他所有的失落与孤寂。他是那 么的骄傲,他不肯直言他的挫败,所以他只能将明明暗暗的 忧伤融入一片绚烂的繁华之中,让后人来捕捉那字里行间难 言的情愫。
__副__词__,__空___ _动__词__,__步__行__ 名__词___,__类__,__一__类__人__ _副__词__,__白__白__地___ _副__词__,__仅__仅__
_动__词__,__如__,__比__得__上_ _动__词__,__赶__上__ _动__词__,__到__ _动__词__,__涉__及__ _介__词__,__趁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课件(共28张PPT)

4.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观点?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 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 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 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 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 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 呢? 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 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疑问作结, 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课文解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海外空闻还有一个九州,来生为夫妇的盟誓 能否实现,亦渺茫难期,今生的夫妇缘分已 经断绝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 卜:预料】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空听军中传来夜巡的梆子声,不再有人
传唱报晓。 【虎旅: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鸡人 报晓: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 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 时间。】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这一天,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当时在
七夕之夜还曾嘲笑牵牛织女。 【此日:指事变发生那天。 驻马:指军 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当时:指李杨在 几年前的七夕订立盟誓,愿“世世为夫妇”。 笑牵牛:唐玄宗和杨贵妃认为天上的牛郎织女 一年只能相会一次,自己则可永世相守,因 此“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玄宗,到头来保
不住自己的宠妃,反而不如民间夫妇能够白 头偕老。 【莫愁:古时洛阳女子。南朝乐府歌辞《河 东之水歌》道:“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 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 侯。”极写莫愁婚姻的美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PPT《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课件

李商隐诗两首
教学目的要求
• 1、熟读 • 2、主旨 • 3、情感 • 4、技巧
1、熟读
• ⑴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 ⑵反复读,读出味道来 • ⑶利用注解疏通诗意,把握主旨和情感
2、《锦瑟》的主旨和情感
• ⑴以恋情说和自伤身世说为宜。 • ⑵照张中行先生的解说,第一联意为“一
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第 二联意为“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 第三联意为“可是梦想和情思都破灭了, 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最后一联意为 “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 世了”。
3、《锦瑟》的表现手法
• ⑴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情感。 • ⑵象征和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
的特点。不同点是,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 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 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 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
• ⑶本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 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 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就其具体所指,就如坠入 五里云雾了。
6、《马嵬》的巧对
• ⑴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 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 生,而又无穿凿之嫌。
• ⑵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 “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 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 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 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 不是牵着牛走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这两诗, 尤其《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 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 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 我所用,创出古典新意来。以《锦瑟》而论,如 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 对自己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 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 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 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 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 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锦瑟》课件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典)
1、庄周梦蝶 一日,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
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他不由纳闷:不知是我做梦变成了 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 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化用这一典故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 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2、望帝啼鹃
隐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伤痛。
李商隐
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如: 无题
其一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二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 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毕生。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 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
首 联: 锦瑟无故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缘无故
锦瑟想到什么?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
比兴
青春年华
年已半百的自己,流逝 的青春年华
美好的瑟啊,你为何无缘无故有五十条弦呢?你的一音一节都使我回想 起美好的青春年华,并为美好年华的流逝而伤感、无奈的情怀。
颔 联、颈联用了四个典故,转达了怎样的情思?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课件

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还有一些
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但他的诗
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
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由于省略了表面和
内在的过渡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再加上他多愁善 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使后人
其事以实之。‛,‚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
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整体感知: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锦瑟》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文本研读:
解
题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 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为名为 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人也认为
号玉溪生,在晚唐诗人中,和当时 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
杜”,所作诗歌深婉绵密、典丽精 工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对后代
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 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
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
•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 平和艺术创作。 •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 和表现方法。 •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 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
本课由《锦瑟》和《马嵬》两首诗组成,但都是出自李商隐 一人之手,因此,本文先从李商隐的已学的名句入手,唤起对李 商隐的认识,进而介绍作者的相关事迹及创作背景。第一课时, 先解题,再了解全诗的内容,明确诗人的感情。第二课时,先听 朗读录音,了解诗歌大意,弄清历史事实,然后品味情感,探讨 多重主题,最后进行拓展延伸。 • 在讲解课文时应该注意多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让他们尝试 自己说出观点。最后总结时就能让学生印象深刻。本课配置了音 频,可使课堂更为生动,克服了语文课堂枯燥的缺点。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课件 (57张PPT)

空听军中传来夜巡的梆子声,不再有人传唱报晓。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此日:指事变发生那天。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当时:指李杨在几年前的七夕订立盟誓,愿
“世世为夫妇”。 笑牵牛:唐玄宗和杨贵妃认为天上的牛郎织女
一年只能相会一次,自己则可永世相 守,因此“笑牵牛”。
这一天,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当时在 七夕之夜还曾嘲笑牵牛织女。
杨贵妃
唐 玄 宗 李 隆 基
《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 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 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 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 《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 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 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 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 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 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 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 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结构分析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 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 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全诗主要用了什么手法,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反衬手法。
①“鸡人报晓筹”反衬“虎旅传 宵柝”,“虎旅传宵柝”的逃 难生活很不安适。
②想起“鸡人报晓筹”,暗示主 人公渴望重享昔日安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Biblioteka 情发 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现实感伤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诗的情感: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诗的写作手法:起兴,联想,直抒胸臆 大量用典(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着眼于从原 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此日:指事变发生那天。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当时:指李杨在几年前的七夕订立盟誓,愿
“世世为夫妇”。 笑牵牛:唐玄宗和杨贵妃认为天上的牛郎织女
一年只能相会一次,自己则可永世相 守,因此“笑牵牛”。
这一天,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当时在 七夕之夜还曾嘲笑牵牛织女。
杨贵妃
唐 玄 宗 李 隆 基
《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 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 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 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 《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 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 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 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 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 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 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 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结构分析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 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 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全诗主要用了什么手法,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反衬手法。
①“鸡人报晓筹”反衬“虎旅传 宵柝”,“虎旅传宵柝”的逃 难生活很不安适。
②想起“鸡人报晓筹”,暗示主 人公渴望重享昔日安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Biblioteka 情发 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现实感伤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诗的情感: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诗的写作手法:起兴,联想,直抒胸臆 大量用典(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着眼于从原 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 7 李商隐诗两首(共26张PPT)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
“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 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 已然在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 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 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 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 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总结诗歌情感思路
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 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 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 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 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 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 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 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 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追忆此情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 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 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 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 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 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 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 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 境。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这里, 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 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
“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 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 世,永结情缘。 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 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 到“嫉妒”,不能美满。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 人才命相妨?我们无从知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课件 (共51张PPT)

落 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晚 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 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 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这是作者晚年回首往事,有感于世路坎坷, 遗恨重重,寄寓了作者浓重的生离死别之恨。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 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 特,词句精警,色彩浓丽,常镶嵌典故, 意境朦胧,余味无穷。尤其他以男女爱 情相思为题材的诗,写得缠绵悱恻情思 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 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板桥晓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隋 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哭李商隐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 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 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 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 又送文星入夜台。
这首诗中寄寓着诗人身世之感。李商 隐原陷人党派之争,受到异党嫉恨与排挤, 只好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 颇得郑的信任,感受到一些人情温暖因此 有幽草幸遇晚晴、越鸟喜归干巢之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 第二单元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5.积累词语 (1)解释词语 ①锦瑟无端 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此情可 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他生未卜 此生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空闻虎旅传宵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无复鸡人 报晓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如何四纪 为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逃亡路上,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 只是军旅的梆子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 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 “六军不发” ,当 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 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 !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为 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 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 有力,
1.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 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现抽象的特点,但 它们也有不同之处。
答案:(1)首联, “徒闻”具有讽刺意味,神仙怪诞、 生命轮回是不可能的,此生都没有保障,何谈未来,岂 不“徒闻”?
(2)颔联, “空闻”具有讽刺意味,明明听到,却不再 有往日的安然安逸。 (3)颈联, “笑”具有讽刺意味,遥想当年七夕嗤笑牵 牛织女,可叹此生二人以后永不会相见。 (4)尾联, “如何”具有讽刺意味,为什么当了四十多 年皇帝的唐玄宗反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把 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
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 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 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 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 【答案】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 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4.按时间的发展应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 “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 谋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其二)》在叙 事结构上的特点。
• 【对应考点】分析诗歌的谋篇布局。
• 【提示】联系诗歌内容的先后顺序,并分析这种写 法的作用。
• 【答案】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 法。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
字音
1.生字音积累
马嵬.( wéi )
宵柝.( tuò)
报晓筹.( chóu )
当当..夜时ddàānngg
空空..缺闻kkòōnngg
2.古今异义词 (1)一弦一柱思华.年. ( 古义: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今义:青少年时代 ) (2)望帝春.心.托杜鹃 ( 古义: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 美好事物的怀念;今义:指羡慕异性的心理 ) (3)只是当时已惘.然. ( 古义:迷惘,茫然;今义:失意的 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 3.词类活用 庄生晓梦.迷蝴蝶 ( 名词作动词,做梦 )
• 墨弄风流李商隐
• 名吟一句,风流千古。
• 那是个思想灵魂飞入了梦与现实之外的诗人,蓝田 日暖玉生烟。他一生于官场潦倒无功,却在诗文中 倾注了举世惊叹的情思,夜吟应觉泪光寒。他用精 妙奇丽的一行诗,便可道尽沧海万物的明丽惆怅。 他是晚唐文坛的巅峰人物,是我心中的一代风流诗 人——李商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 李商隐诗二首《锦瑟》课件20张

用典
颈联:
用典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 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 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 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 也无法亲近。
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 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 恨。
庄生迷蝶 望帝托心
怀恋美好事物,感叹怀才不遇,痛苦哀号。
海月珠泪 蓝田玉烟
美好事物不长,感叹才遭压抑,令人伤悲。
追忆此情:从追梦中醒来,当时就已怅惘,今日更甚。
画面
意境
_庄__生__梦__蝶___________迷__幻______
_杜__鹃__啼__血___________哀__怨______
_遗__珠__有__泪___________清__寥______
附多种解说:
1.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 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 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 ,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 (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 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 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尤 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 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 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 诗人的情怀。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 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但他的诗里往往是 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 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 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 跃很大。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 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使后人如雾里看花,评 价极为分歧。王渔洋诸人,早就发过“一篇‘锦 瑟’解人难”的感叹。
颈联:
用典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 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 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 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 也无法亲近。
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 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 恨。
庄生迷蝶 望帝托心
怀恋美好事物,感叹怀才不遇,痛苦哀号。
海月珠泪 蓝田玉烟
美好事物不长,感叹才遭压抑,令人伤悲。
追忆此情:从追梦中醒来,当时就已怅惘,今日更甚。
画面
意境
_庄__生__梦__蝶___________迷__幻______
_杜__鹃__啼__血___________哀__怨______
_遗__珠__有__泪___________清__寥______
附多种解说:
1.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 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 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 ,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 (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 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 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尤 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 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 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 诗人的情怀。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 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但他的诗里往往是 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 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 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 跃很大。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 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使后人如雾里看花,评 价极为分歧。王渔洋诸人,早就发过“一篇‘锦 瑟’解人难”的感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背景展示 《锦瑟》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 回郑州闲居。也就是在这一年,漂泊一生的诗人离开了人世。可以说,这首 诗是他留在人间的最后的辉煌。 《马嵬(其二)》,对杨贵妃马嵬之死,当时的文人交口称颂。把玄宗说成爱 江山舍美人的“圣明天子”,把倾国之罪归于“女祸”杨贵妃。李商隐针对 这一片荒谬鼓噪,据实评论,将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把玄宗迷恋女 色、荒废朝政的历史事实和虚伪自私的面目,向世人毫发毕露地揭示出来。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 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书, 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无论是沙场壮 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 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 而弥笃。
二、李商隐诗歌名句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6.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无题二首(其一)》 ——《无题四首(其二)》
——《无题》 ——《夜雨寄北》
返回
文内文外
文内深读
思曾经种种,叹时光飞逝 ——探寻《锦瑟》的真意 要想了解一首诗的真意,首先要找到诗的点睛之处。本诗的真意自然 是在最后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两句表明了诗 人对逝去的岁月的追忆,却又充满了无奈和惘然!可是诗人在追忆什么呢? 又是对什么充满了无奈?那就要具体分析前面的铺垫了。
文外迁移
类文品悟 唐诗里的中国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 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 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 千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 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答案
整体把握
1.朗读《锦瑟》,分联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答案 首联: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颔联: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 颈联: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尾联: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答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朗读《马嵬(其二)》,逐联概括诗歌的内容。 答案 首联: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 颔联:唐玄宗权势已失。 颈联:军队哗变。 尾联:天子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
答案
重点突破
《锦瑟》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案 (1)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2)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 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 (3)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 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珠生于蚌,蚌在于海, 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而珠 为何落泪呢?只因在这月明之夜,本应在沧海之间,吸取明月之精华,可 如今却沦落为凡间人们手中的玩物,触景生情,如何能不流泪?戴叔伦曾 说过:“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也。”良玉虽生烟以示人,而俗人却不见;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 之地,这里应该只是为对仗工整而加的。这一联描述了诗人的怀才不遇的 烦闷,我本明珠,本当吸明月之精华,炫光芒于世间,可如今却沦落俗人 之手,无奈老去,虽然我也竭力以“生烟”表明自己的才能,却没人识别, 可叹!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古瑟弦为五十,后演变 为二十五,此处为古制。这里的五十实际上只是虚数,没必要考证是否真 的就是五十。无端,原指没理由,无缘无故。华年,原意为美好的时光, 即青春时光。我认为这里应该是指发生在逝去的岁月里面的诸多往事。这 一联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数年来之往事,“锦瑟呀,你为什么是五十根弦 呢?每一根都像过去发生的件件往事,不管你愿意与否,都要一件件地与 你邂逅,和你擦肩而过”。
答案
4.李、杨的爱情故事按时间的发展应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 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该诗在谋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作 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案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招魂之 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作者 这样安排可以起到一波三折、波澜起伏、曲折幽深、回环幽咽的作用。
总观全诗,结合李商隐的人生经历,抱着绝世才华却莫名其妙地卷入 牛李党争,终于不为世所用。从怀才求仕时的期盼,到陷入党争之泥淖中 而不能自拔时的迷茫和悲愤,乃至欲逃不得时之追悔,在诗中表现得淋漓 尽致。所以我觉得这首诗应该是李商隐以锦瑟为题抒发了对自己经历了数 十年来的官场生涯所能看到的当时社会生活的参悟和感慨。
第二单元 唐诗风韵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文本导学
文内文外
学习重点 1.积累李商隐的名句,背诵这两首诗。 2.品读诗歌意境,从而领会市场诗歌的美,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晨读积累
一、文本名句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答案
5.《马嵬(其二)》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结合全诗, 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讽”意来。 答案 (1)首联,“徒闻”具有讽刺意味,神仙怪诞、生命轮回是不可能的, 此生都没有保障,何谈未来,岂不“徒闻”? (2)颔联,“空闻”具有讽刺意味,明明听到,却不再有往日的安然安逸。 (3)颈联,“笑”具有讽刺意味,遥想当年七夕嗤笑牵牛织女,可叹此生二 人以后永不会相见。 (4)尾联,“如何”具有讽刺意味,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反不 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 点明题旨,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
答案
2.诗的颔联和颈联都运用了典故,这些典故寓含着怎样的含义?
答案
《马嵬(其二)》 3.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为什么先从海外写起? 答案 (1)从“海外”写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 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 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2)诗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3)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在强调来世渺茫难求, 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结尾点睛之笔,“此情” 与首句的“华年”呼应,揭示了全诗的寓意,人生苦短,在自己行将老朽 的时候,追思曾经的种种经历,不禁潸然泪下。迷茫之间,时光飞逝,自 己虽然才华横溢,虽然努力抗争,可结果却徒劳无功,没人能够赏识自己, 无奈之间只能仰天长叹。一切都过去了,还能怎么样呢?只有当作回忆了。 但此时心里却充满了惆怅,作诗一首,算作抒解吧!
答案
(2)古今异义
①一弦一柱思华年 古义: 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今义: 青少年时代。
②望帝春心托杜鹃 古义: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今义: 思慕异性的心情。
③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义: 迷惘,茫然。 今义: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答案
(3)虚词归纳
①可
此情可待成追忆: 副词,难道,哪能 高可二黍许: 副词,大约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副词,可以
答案
美点赏析
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 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相当多的人都有这 种感觉,你认为《锦瑟》美在哪里?
答案
链接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 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 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 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两党相争的牺牲品。与杜牧并称“小李 杜”,与温庭筠并称为“温李”。代表作有《无题》《贾生》《夜雨寄北》 《锦瑟》等。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周梦蝶的故事见于《庄 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 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即 庄周梦中变成了蝴蝶,而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浑然间不知道是自己梦到 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自己。而望帝传说见《寰宇记》:“蜀王杜宇,号望 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 名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 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魄,名为杜鹃。这里借庄周化蝶比喻世事无 常,人生如梦,以杜鹃啼血比喻自己人生的失落,托杜鹃的悲鸣,抒发心中 的郁闷。这一联应理解为:“世事无常,人生如梦,我哭问青天,命运为何 待我如此之不公呀!”
②及
不及卢家有莫愁: 动词,如、比得上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动词,到、到达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介词,趁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连词,和
答案
2.语句翻译 (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这些感情岂是等到回忆才有的,当时就已经产生,让我的情感 不胜惆怅。 (2)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译文: 只听到军中传来的梆子声,再没有掌握时间的卫士来报告早上 的时间了。
唐朝的离别苦。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木兰轻 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折尽柳 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一 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 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