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和表面处理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和制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成为必不可少的工艺。

本文将介绍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的基本概念、工艺和应用。

一、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淬火、回火和正火。

1. 退火退火是最常见的热处理方法之一,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以改善金属的塑性、韧性和机械性能。

退火过程中,金属材料的晶粒会长大并且组织结构得到调整,从而消除内部应力和缺陷。

2. 淬火淬火是将金属材料迅速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方法。

淬火能使金属材料获得高硬度和较高的强度,但会增加脆性。

因此,通常需要通过回火来降低脆性。

3. 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的过程。

回火旨在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和脆性,提高其韧性和塑性,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

4. 正火正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点以上,然后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过程。

正火能改善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和韧性,并且能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磨性能。

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物理、化学或电化学处理,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磨性、装饰性和功能性。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电镀、喷涂、热喷涂和阳极氧化。

1. 电镀电镀是利用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通过电解沉积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金属膜的过程。

电镀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外观,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同时也可以增加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和焊接性。

2. 喷涂喷涂是将涂料通过喷枪均匀地喷洒在金属材料表面的过程。

喷涂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提供金属材料防锈、防腐蚀和装饰的功能。

常见的喷涂涂料有涂胶、烤漆和粉末涂料等。

3. 热喷涂热喷涂是将金属粉末或陶瓷粉末加热至熔点,然后通过喷枪喷射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涂层的过程。

热喷涂能够提高金属材料的抗腐蚀性、耐磨性和耐高温性,常用于航空航天和化工等领域。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与表面处理的区别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与表面处理的区别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与表面处理的区别一、金属表面处理的概念及作用1. 金属表面处理是指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加工、修饰,以改善其表面性能、保护和美化的一种工艺。

它是金属加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能够提高金属零件的使用寿命、使用性能和外观质量。

2. 金属表面处理的作用主要包括防腐、防锈、提高表面硬度、改善耐磨性、改善电化学性能等。

通过表面处理,可以使金属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耐磨、耐蚀和耐高温性能,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热处理加工的概念及作用1. 热处理加工是指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过程,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

热处理加工能够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磨性,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

2. 热处理加工的作用主要包括改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耐热性和耐磨性、消除材料内部应力和变形等。

通过热处理,可以实现对金属材料的精密控制,使其具有更加优质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三、金属表面处理与热处理加工的区别1. 目的不同:金属表面处理主要是为了改善表面性能,如耐腐蚀、耐磨等;而热处理加工旨在改善整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如硬度、强度等。

2. 方法不同:金属表面处理多采用化学处理、机械加工等方式,以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或改变表面状态;而热处理加工则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过程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3. 范围不同:金属表面处理更偏向于表面的零部件加工和改良;热处理加工则涉及到整体材料的加工和性能提升。

四、个人观点及总结在金属加工领域,金属表面处理和热处理加工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金属表面处理能够改善金属零件的表面性能,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而热处理加工则能够提升整体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其在各种特殊条件下都能够保持优质的性能特性。

两者相辅相成,为金属加工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以后的工程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金属材料的综合加工处理,同时加强对金属表面处理和热处理加工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应用,以提高自己在金属加工领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

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名词解释

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名词解释

T 淬火后在450-650°进行高温回火,称为调质 T235 (调质至220-250HB)
名词
代号及标注示例ຫໍສະໝຸດ 说明应用退火Th
正火
Z
淬火
C
回火
回火
将钢件加热到合适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 用来消除铸,锻,焊零件的内应力,降 冷却(一般在炉中冷却) 低硬度,以便于切削加工,细化金属晶 粒,改善组织,增加韧性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度,保温一段时 用来处理低碳和中碳结构钢及渗碳零 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件,使其组织细化,增加强度和韧性, 减少内应力,改善切削性能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 用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极限,但淬火 间,然后在水,盐水或油中(个别材料在空气中) 会引起内应力使钢变脆,所以淬火后必 急速冷却,使其得到高硬度 须回火 回火是将淬硬的钢件加热到临界以下的某一温度, 用来消除淬火后的脆性和内应力,提高 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 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
用来使钢获得高的韧性和足够的强度。 重要的齿轮,轴及丝杆等零件必须调质 处理 使零件表面获得高硬度,而心部保持一 表 火焰淬火 H54(火焰淬火后, 定的韧性,既耐磨又能承受冲击。表面 回火至52-58HRC) 面 用火焰或高频电流将零件表面迅速加热至临界温度 淬火常用来处理齿轮等 淬 以上,急速冷却 火 高频淬火 G52(高频淬火后, 回火至50-55HRC S0.5-C59(渗碳层深 在渗碳剂中将钢件加热到900-950°,保温一定时 增强钢件的耐磨性能,表面强度,抗拉 渗碳淬火 0.5,淬火硬度56- 间,将渗碳入钢表面,深度约为0.5-2MM,在淬火 强度及疲劳极限,适用于低碳,中碳(C 62HRC) 后回火 <0.40%)结构钢的中小零件 D0.3-900(氮化深 氮化是在500-600度通入氮的炉子中加热,向钢的 增加钢件的耐磨性能,表面硬度,疲劳 度0.3,硬度大于 表面渗入氮原子的过程。氮化层为0.025-0.8mm, 极限及抗蚀能力适用于合金钢,碳钢, 氮化 850HV) 氮化时间需40-50小时 铸铁。如机床主轴,丝杆及在潮湿碱水 和燃烧气体介质的环境中工作的零件 Q59(氢化淬火后, 在820-860度炉内通入碳和氮,保温1-2小时,使钢 增加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耐 氢化 回火至56-62HRC) 件的表面同时渗入碳,氮原子,可获得0.2-0.5MM 蚀性。用于要求硬度高,耐磨的中小型 的氢化层 及薄片零件盒刀具等 低温回火后,精加工之前,加热到100-160度,保 使工件消除内应力,用于量具,精密丝 时效 时效处理 温10-40小时。对铸件也可用天然时效(放在露天 杠,床身导轨,床身等。 中一年以上) 将金属零件放在很浓的碱和氮化剂溶液中加热氧 防腐蚀,用于一般连接的标准件和其他 法蓝 法蓝或发黑 化,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铁保护性薄膜。 电子类零件。 发黑 调质 HB(布氏硬度) 硬度 HRC(洛氏硬度) HV(维氏硬度) 用于退火,正火,调质的零件及铸件的 硬度检验 材料抵抗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称“硬度”。根据 用于经淬火,回火及表面渗碳,渗碳后 测定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 的零件的硬度检验 氏硬度 用于薄层硬化零件的硬度检验

常用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名词解释

常用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名词解释

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

《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

"《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 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

"《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

《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夏衍《秋瑾传》序幕:"将这阮财富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文案英文:copywriter、copy、copywriting文案拼音:wén àn现代文案的概念:文案来源于广告行业,是"广告文案"的简称,由copy writer翻译而来。

多指以语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的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和对广告形象的选择搭配;狭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

机械工程中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规范要求机械工程是应用物理学、材料科学、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作为其中重要的工艺环节,在确保机械零件性能和使用寿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机械工程中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规范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工程安全。

一、热处理规范要求热处理是通过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来满足特定需求的工艺过程。

机械工程中的热处理规范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控制要求:热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加热和冷却温度。

对于不同的材料和零件,根据其热处理规范要求,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需要准确控制温度的升降速度、保温时间等参数。

2. 等温规范要求:在进行淬火和回火等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工程要求,制定合适的等温保持时间和温度范围,以确保材料的显微组织达到预期的效果。

3. 淬透性规范要求:淬透性是指材料在淬火过程中的硬化能力。

根据材料的成分和淬火性能要求,制定适当的淬火介质、冷却速度和冷却介质温度等规范,以确保材料的淬透性满足工程要求。

4. 工艺检测要求:热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工艺检测,以验证热处理的效果和质量。

常用的工艺检测方法包括金相显微镜观察、硬度测试、冲击试验等,需要根据热处理规范要求进行定期检测和记录。

二、表面处理规范要求表面处理是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来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和美观性等工程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表面处理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表面清洁要求:在进行表面处理之前,需要对材料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洁,清除表面的油污、氧化皮、锈蚀等杂质,以确保处理后的质量和效果。

2. 处理方法规范要求: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电镀、喷涂、阳极氧化、热喷涂等,需要根据规范要求选择材料、工艺参数和处理时间等。

3. 厚度控制要求:表面处理后的涂层或镀层的厚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需要使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对处理后的材料进行厚度测量和检测,以确保涂层或镀层的质量和性能。

常用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常识

常用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常识

常用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常识1.退火: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在炉子冷却)。

作用:消除热加工零件的内应力,细化晶粒,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消除冷加工零件的加工硬化现象,恢复塑性,以便于继续压力加工。

2.回火:将淬硬的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或油中冷却。

作用:消除淬火钢的内应力及脆性,提高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以获得所需的性能。

3.正火: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冷却速度比退火快。

作用:增强强度与韧性,减少内应力,改善切削性能。

4.淬火: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再在冷却水.油或盐水中急速冷却。

作用:提高硬度.强度及耐磨性,由于淬火后钢件内应力很大,钢变脆,易变形开裂,应及时回火。

5.调质:淬火后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

作用:提高强度.韧性。

6.表面淬火:用火焰或高频电流将零件表面迅速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急速冷却。

适用:低碳钢或低合金钢。

7.渗碳:在渗碳剂中将加热到900-950℃,停留一定时间,将碳原子渗入钢表面,深度约0.5-2㎜,再淬火后回火。

适用:低碳非淬火钢。

8.渗氮:在500-600℃通入的炉子内加热,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氮化层为0.025-0.8㎜, 氮化时间需40-50小时。

适用:含铬.铂.铝等合金钢。

9.碳氮共渗:在820-860℃炉内通入碳.氮保温1-2小时,使钢件的表面同时渗入碳.氮原子,可得到0.2-0.5㎜的硬化层。

适用:碳素钢.合金结构钢以及高速钢。

10.时效处理:A.自然时效:铸件在露天中长期存放半年到一年;B.人工时效:铸件加热到200℃左右,保温10-20小时或更长时间。

适用:机床床身等大型铸件。

11.发蓝发黑:将零件放在浓的碱或氧化剂溶液中加热氧化,使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铁组成的薄膜。

适用:常用的紧固件等。

机械工程中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规范要求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是机械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工艺,它们能够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的效果,提高产品质量,机械工程中有一些规范要求需要遵守。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械工程中热处理与表面处理的规范要求。

一、热处理规范要求1. 温度控制要求:在进行热处理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温度控制的要求通常由产品的材料和热处理方法决定。

例如,对于低碳钢,常见的淬火温度要求为800-900℃;对于高碳钢,淬火温度要求一般在780-850℃之间。

同时,温度控制的精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一般要求精度在±5℃以内。

2. 保温时间要求:保温时间是保证材料充分相变的重要因素。

不同材料和要求有不同的保温时间要求。

一般情况下,保温时间要求在30分钟至2小时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过长的保温时间会造成能量浪费和产生不必要的成本。

3. 冷却速度要求:冷却速度也是热处理中需要关注的因素之一。

根据材料和要求的不同,冷却速度要求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对于一些高碳钢的淬火工艺来说,需要快速冷却以获得较好的硬度和强度。

4. 热处理设备要求:进行热处理时,需要使用专门的热处理设备,如炉子、加热元件等。

这些设备需要符合相关的安全和环保要求,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二、表面处理规范要求1. 表面粗糙度要求:表面粗糙度对于很多机械零件的功能性能和外观质量都有很大影响。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产品要求,表面粗糙度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机械工程中表面粗糙度一般要求在Ra 0.4-6.3µm之间。

2. 表面清洁度要求:在进行表面处理之前,必须确保材料表面的清洁度。

表面清洁度的要求通常由应用和处理方法决定。

例如,在电镀过程中,需要清除材料表面的油污、氧化物等杂质,以保证镀层的附着力和光洁度。

3. 表面处理方法要求: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对于产品的性能和外观有不同的影响。

常用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

常用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

常用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1. 引言1.1 热处理的概念热处理是指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过程,以改变其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等性能,同时也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

热处理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材料的组织结构来控制材料的性能,通过调整材料的晶粒大小、分布和相变来实现这一目的。

在实际生产中,热处理通常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工艺,每种工艺都有不同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要求,以实现不同的材料性能要求。

热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参数,以确保获得理想的材料性能。

热处理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还可以为表面处理提供基础。

表面处理是指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物理性质来增强其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的方法。

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往往结合应用,共同提升材料的整体性能。

在工程领域中,热处理和表面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

1.2 表面处理的重要性表面处理作为热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材料加工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表面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增强其耐磨、耐腐蚀、耐疲劳等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表面处理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工艺加工性能,使其更易加工、更具韧性。

表面处理还可以美化材料的外观,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今天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表面处理正是满足这些要求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合理选择表面处理方法,可以使产品具有更好的耐用性和功能性,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表面处理不仅是材料加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表面处理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推动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推动产品质量的提升,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热处理常用材料热处理常用材料包括钢、铝、铜、镍等金属材料以及塑料、陶瓷等非金属材料。

钢是最常见的热处理材料之一,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改变钢的组织和性能,使其具有不同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

12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简介(第六部分)

12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简介(第六部分)

6.2表面处理简介
镀铬特点:铬在潮湿的大气中、碱、硝酸、 硫化物、碳酸盐的溶液中以及有机酸中非常 稳定,易溶于盐酸及热浓的硫酸. 在钢铁零件表面直接镀铬作防腐层是不理想 的, 一般是经多层电镀(镀铜→镍→铬)才能 达到防锈、装饰的目的. 目前广泛应用在为提高零件的耐磨性、修复 尺寸、光反射以及装饰等方面.

6.2表面处理简介
镀锌特点:锌在干燥空气中,比较稳定,不易 变色,在水中及潮湿大气中则与氧或二氧化 碳作用生成氧化物或碱性碳酸锌薄膜, 可以 防止锌继续氧化.起保护作用. 锌在酸及碱、硫化物中极易遭受腐蚀. 镀锌层一般都要经钝化处理, 在铬酸或在铬 酸盐液中钝化后, 由于形成的钝化膜不易与 潮湿空气作用, 防腐能力大大加强.
6.1热处理简介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或 (钢的 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50℃保持适当 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 艺。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 力 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 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6.1热处理简介

3.淬火:指将钢件加热到 Ac3 或 Ac1(钢 的下临界点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 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马 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常见 的淬 火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 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 淬火的目 的: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 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为后 道热处理作好组 织准备等。

6.2表面处理简介
镀铜特点:铜具有较高的导电性,铜镀层紧 密细致,与基体金属结合牢固,有良好的抛光 性能等.铜比铁的电位较高. 对铁来说是阴极 性镀层. 一般是用来提高其他材料的导电性,作其他 电镀的底层,防止渗碳的保护层,在轴瓦上用 来减少摩擦或作装饰等点:镀银层很容易抛光,有很强的反光本 领和良好的导热、导电、焊接性能。银镀层最早 应用于装饰。 镀金特点:镀金层延展性好、易抛光、耐高温, 具有很好的抗变色性能。在银层上镀金可以防止 银的变色;金合金镀层可呈现多种色调,故常用 作装饰性镀层,如镀首饰、钟表零件、艺术品等。 镀金具有较低的接触电阻、导电性能良好、易于 焊接、耐腐蚀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耐磨性(指硬 金),因而在精密仪器仪表、印制电路板、集成 电路、管壳、电接点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标准件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方式

标准件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方式

第六章热处理一、热处理方式:根据对象及目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热处理方式。

调质钢:淬火后高温回火(500-650℃)弹簧钢:淬火后中温回火(420-520℃)渗碳钢:渗碳后淬火再低温回火(150-250℃)低碳和中碳(合金)钢淬成马氏体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其一般规律是强度下降,而塑性、韧性上升。

但由于低、中碳钢中含碳量不同,回火温度对其影响程度不同。

所以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可分别采取以下途径:(1)、选取低碳(合金)钢,淬火后进行低温250℃以下回火,以获得低碳马氏体。

为了提高这类钢的表面耐磨性,只有提高各面层的含碳量,即进行表面渗碳,一般称为渗碳结构钢。

(2)、采取含碳较高的中碳钢,淬火后进行高温(500-650℃)回火(即所谓调质处理),使其能在高塑性情况下,保持足够的强度,一般称这类钢为调质钢。

如果希望获得高强度,而宁肯降低塑性及韧性,对含碳量较低的含金调质可采取低温回火,则得到所谓“超高强度钢”。

(3)、含碳量介于中碳和高碳之间的钢种(如60,70钢)以及一些高碳钢(如80,90钢),如果用于制造弹簧,为了保证高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疲劳极限,则采用淬火后中温回火。

二、作业流程:(一)、调质钢:退火(珠光体型钢)1、预热处理:正火高温回火(马氏体型钢)(1)、正火目的是细化晶粒,减少组织中的带状程度,并调整好硬度,便于机械加工,正火后,钢材具有等轴状细晶粒。

2、淬火:将钢体加热到850℃左右进行淬火,淬火介质可根据钢件尺寸大小和该钢的淬透性加以选择,一般可选择水或油甚至空气淬火。

处于淬火状态的钢,塑性低,内应力大。

3、回火:(1)、为使钢材具有高塑性、韧性和适当的强度,钢材在400-500℃左右进行高温回火,对回火脆性敏感性较大的钢,回火后必须迅速冷却,抑制回火脆性的发生。

(2)、若要求零件具有特别高的强度,则在200℃左右回火,得到中碳回火马氏体组织。

(二)、弹簧钢:1、淬火:于830-870℃进行油淬火。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铁(Fe3O4)和氧化亚铁 膜。膜的颜色一般呈黑 色和蓝黑色。又称发兰或发黑。膜层的厚度约为 0.6~1.5 微米,因此氧化处理不影响零件的精 度。发兰后的零件再进行浸油和其他填充处理, 能进一步提高膜层的耐蚀性和润滑能力。
(2)钢的磷化处理Phosphating
钢铁零件在含有锰、铁、锌的磷酸盐溶液中,进 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 盐保护膜的方法,叫做磷化处理。
(3)静电喷漆 electrostatic spray paining
此法是使已雾化的油漆微粒在直 流高压电场中带电,而在静电场 的作用下,带电油漆微粒迅速地 向异极性的工件表面结集成膜。
(1)钢的氧化处理Black oxide
钢在加热的硝酸钠、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氧化处理。 钢氧化处理后零件表面上能生成保护性磁性氧化
保温 临界温度
淬火
回火 时间
图3-14 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
1、常用热处理工艺
常用热处理工艺可分为普通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 两大类:
a.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b.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渗碳、渗氮和碳氮
共渗等。渗碳、渗氮和碳氮共渗又叫化学热处 理。
1)退火
退火是将钢件加热,保温后以极缓慢的 速度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金属涂层是与被保护金属不同的材 料,其作用是把介质与金属隔开, 达到防腐的目的。形成金属涂层的 工艺主要有电镀、化学镀、喷镀、 热镀等。其中电镀是目前我国应用 最广的一种价廉而有效的防护方法。
(2)电泳涂装
电泳涂装是一种水溶性漆液施工方法。其 原理是在外加电场的影响下,漆液中的带 电胶体粒子在水溶性分散介质中作定向移 动,沉积到作为阳极工件的表面上,形成 涂层。水溶性漆用树脂,有环氧酯、丙烯 酸、聚氨酯、酚醛和醇酸等水溶性漆品种。

钢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钢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1、珠光体组织形态及性能
(2)珠光体的转变过程
图1-12 珠光体转变过程示意图
典型的扩散相变: 1)碳原子和铁原子迁移; 2)晶格重构。
1、珠光体组织形态及性能
(3)珠光体的性能
共析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所得层片间距、组织形态与性能关系
冷却速度 ℃/min
≈1 ≈60 ≈600
层片间距 μm
≈0.6-0.7 ≈0.35-0.5 ≈0.25-0.3
P(F+Fe3C)
A
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 A晶核通常在珠光体中F和Fe3C相 界处产生;2)奥氏体晶核长大;3)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4)奥氏体的均匀化
二、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1、奥氏体的形成
➢ 亚共析钢——加热 到Ac3以上;
➢ 过共析钢——理论 上应加热到Accm 以上,但实际上低 于Accm。因为加 热到Accm以上, 渗碳体会全部溶解, 奥氏体晶粒也会迅 速长大,组织粗化, 图1-8加热和冷却时相图上临界点位置 脆性增加。
F(过饱和)+ ε碳化物 光学金相形貌为竹叶状
3、贝氏体组织形态和性能
➢ 1)550~350℃——上贝氏体B上——羽毛状 ➢ —— 40~45HRC——脆性较大——基本上无实用
2、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性能
(2)马氏体的组织形态
图1-15 针状马氏体组织
2、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性能 (3)马氏体的性能 ➢ 主要特点:高硬度高强度——马氏体强化的
主要原因是过饱和碳原子引起的晶格畸变, 即固溶强化。
➢ 板条状马氏体塑性韧性较好;高碳片状马氏 体的塑性韧性都较差。
➢ 在保证足够的强度和硬度的情况下,尽可能 获得较多的板条状马氏体。
3、贝氏体组织形态和性能

热处理与表面处理

热处理与表面处理

热处理与外表处理1、概述将原材料或半成品置于空气或特定介质中,用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使之获得人们所需要的力学或工艺性能的工艺方法,称为热处理。

按其特点,可分为一般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和外表热处理三种。

〔1〕一般热处理2〕具体材料的热处理温度和所得到的硬度,这里不一一例举,可参见有关热处理的专业手册,或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的热处理章节。

〔2〕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外表的工艺,称化学热处理。

如:渗碳和渗氮。

〔3〕外表热处理快速加热工件,使外表组织迅速相变,转变成奥氏体,经淬火冷却,使外表淬硬而心部〔1〕复杂性:①工艺类别②装备水平③刀具结构④选择的工艺参数⑤冷却液性能〔2〕规律性:降低材料硬度、均匀组织,提高切削脆性是改善材料加工性能的重要措施。

2、热处理变形工件的热处理变形产生于外力的作用和内应力状态的变化。

外力是指工件在热处理加热过程中由于自重、摆放方法不当或其他外部加载的力量。

内应力是指工件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和组织转变不均匀性引起的工件内部应力。

不同部位热胀冷缩的不均匀性所产生的内应力称为热应力,组织转变不均匀性产生的内应力称为组织应力。

无论是外力或是内应力,都要引起工件的变形。

当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点时,就会产生塑性变形或称永久变形。

三种:即体积、形状和翘曲变形。

而具体到一个工件上,往往显示出三种类型的综合交叉形式。

3、金属外表处理外表处理一般指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及机械处理等方法,通过使用金属外表生成一层金属或非金属覆盖层,用以提高金属工件的防蚀、装饰、耐磨或其他功能。

3.1电镀是一种在工件外表通过电沉积的方法生成金属覆盖层,使获得装饰、防腐及某些特殊性能的工艺方法。

化学镀是借助于溶液中的复原剂使金属离子被复原成金属状态,并沉积在工件外表上的一种镀覆方法,其优点是任何外形复杂的工件都可获得厚度均匀的镀层、镀层改密、孔隙小,并有较高的硬度,常用的有化学镀铜和化学镀镍。

常用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的方法

常用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的方法

2-03常用表面处理及热处理
1.表面处理和热处理方法
a.通过表面处理提高表面层硬度,或在表面行成耐磨及耐蚀的合金或化合物,不改变原有物质性质,
但用另一表面取代原有表面.
b.以下为三种常见的表面涂覆方法:
1.热喷涂(熔射):将喷涂材料熔融,通过高速气流/火焰流/等离子焰流使其雾化,喷射在基体表面上
形成覆盖层.
. 3.
c.
常用淬火后最高硬度(表二)
备注:括号内数值为淬火后一般可达硬度2.金属表面层热处理及应用(硬度/耐磨)
3.
备注:金属表面处理防腐蚀另有发黑处理.。

模具钢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技术

模具钢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技术

模具钢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技术一、预热处理预热处理是模具钢热处理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消除模具钢在锻造、铸造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防止在后续的热处理过程中产生变形和裂纹。

预热处理通常采用高温回火或等温退火的方法进行。

二、锻造锻造是模具钢热处理的另一个重要步骤,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模具钢的显微组织结构,提高其力学性能和抗冲击能力。

锻造过程中,模具钢的加热温度、变形程度和冷却速度都会对其最终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三、退火退火是模具钢热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将模具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理想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

退火过程中的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对模具钢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四、淬火淬火是模具钢热处理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快速冷却,使模具钢的表面和心部同时达到临界点以下,获得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模具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淬火过程中的冷却速度对模具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五、回火回火是模具钢热处理的另一个重要步骤,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将模具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调整模具钢的显微组织结构,提高其韧性和抗冲击能力。

回火过程中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模具钢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六、深冷处理深冷处理是模具钢热处理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将模具钢冷却到零下70℃以下,提高模具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深冷处理过程中的冷却速度和冷却时间对模具钢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七、表面强化处理表面强化处理是模具钢热处理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提高模具钢表面的硬度和抗磨性。

表面强化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渗碳、渗氮、高频淬火等。

八、渗氮渗氮是模具钢表面强化处理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将模具钢表面渗入氮元素,提高其表面的硬度和抗磨性。

渗氮处理后的模具钢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九、渗碳渗碳是模具钢表面强化处理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将模具钢表面渗入碳元素,提高其表面的硬度和抗磨性。

表面处理 热处理

表面处理 热处理

表面处理热处理表面处理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它是指在材料表面进行化学或物理处理,以改善材料表面的性质,使其达到一定的要求。

表面处理的方法很多,包括热处理、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机械处理等等。

其中,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

热处理是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处理,在一定的温度下通过变化结构和形态,使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组织结构等发生变化,以达到改善材料性能和使用寿命的目的。

热处理一般分为热处理和淬火两种方式,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热处理热处理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下恒温保持一段时间,然后逐渐冷却的加工方法。

热处理可以改进材料的物理性质,提高强度、韧性、硬度、耐磨性、高温应变能力等。

除此之外,热处理还可以消除金属中的内部应力,提高材料的稳定性。

热处理分为多种类型,通常根据实现的目标分类,其中常见的热处理类型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1)退火: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让材料发生晶粒的生长,减少悬孤、空洞等缺陷,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2)正火:是将材料加热至高于临界温度,然后冷却至室温。

正火可以使材料硬度、强度等性质得到提高,是加强材料的一种方式。

(3)淬火:把高温的金属件急冷,使其快速冷却。

淬火可以增加材料的硬度,但会减少其韧性。

因此,在淬火后,还需要进行回火处理,以平衡它们的硬度和韧性。

(4)回火:将已经淬火的材料稍微加热,一定时间后冷却。

回火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材料的韧性和稳定性,以免出现过度硬化和脆性断裂等问题。

淬火淬火是将钢材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的加工方式。

淬火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但也会使其脆性增加。

因此,淬火后的钢材需要进行回火处理,以增加其韧性和稳定性。

淬火的方式有很多,分为水淬、油淬、空气淬等。

其中,水淬速度最快,效果最好,但是也最容易导致裂纹。

油淬速度比水淬慢,但效果也很不错,同时油淬还有防止表面氧化的作用。

空气淬速度最慢,但是也最安全,可以避免裂纹,但效果比较差。

常用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常用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常用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1.退火(Th)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缓冷(一般随炉冷)。

以消除内应力,组织
均匀,晶粒细比,消除冷硬现象,降低硬度,以便切削。

2.正火空气冷却(其余参退火)
用来处理低碳,中碳结构钢件及渗碳机件,使其组织细化,增加强度与韧性,减少内应力,改善切削。

3.淬火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然后在水,盐水,或油中(个别在空气中)急冷下来,以得到
硬度和强度极限,但引起内应力变脆,故须回火。

4.回火将淬硬的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保温,后在空气中或油中冷却下来。

以除淬火后的脆性和
内应力,提高塑性和冲击韧性。

5.调质(T)
淬火后,高温回火,以获的韧性和足够的强度。

很多重要零件是经过调质处理的。

6.表面淬火(H)表面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使内部保持原有韧性的热处理方法。

渗碳淬火(S)面淬火用于齿轮等;渗碳淬火用于低碳非淬火钢;氮化(D)氮化用于含铬,钼或铝的特种钢。

7.镀铬电解的方法,使零件表面镀一层铬,以提高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修复零件上损毁的
表面
8.镀镍用电解的方法,使零件表面镀一层镍,用来防止大气的腐蚀,获得美观的外表。

9.发蓝氧化剂内,加热至135~145℃进行氧化,表面呈蓝色,用来防止机件的腐蚀,获得美观的外表。

10.涂油喷漆,美观和防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G52: 高频淬火年后,回火 提高机件表面的硬度及耐磨性,而心部保持一定的韧性,使零件既耐磨又能 用高频电流零件表面加热 -急速冷却 至 HRC50~55) 承受冲击,常用来处理齿轮 S-C( S0.5-C59: 渗碳层深度 0.5,淬 将零件在渗碳剂中加热 ,使渗入钢的 提高机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拉强度等适用于低碳钢、中碳结构钢的中 火硬度 HRC56~62) 表面后 ,再淬火回火 ) 小型零件 D(D0.3-900:氮化深度 0.3,硬度大 将零件放入氨气中加热 ,使氨原子渗 提高机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抗蚀能力,适用于合金钢、碳钢 于 HV850) 入钢表面 . 、铸铁件,如机床主轴、丝杆、重要液压元件中的零件 Q(Q59:氰化淬火后 ,回火至 HRC56~62) 钢件在碳、氮中加热 ,使碳、原子同 提高机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耐蚀性,用于要求硬度高、耐磨 时渗入钢表面 . 的中小型、薄片零件及刀具等 机件精加工前 ,加热到 100~150℃后 , 消除内应力,稳定机件形状和尺寸,常用于处理精密机件,如精密轴承、精 保温 5~20小时 -空气冷却 ,铸件可天 密丝杆等 然时效 (露天放一年以上 ) 将零件置于氧化剂内加热氧化 ,使表 防腐蚀、美化,如用于螺纹连接件 面形成一层氧化铁保护膜 用电解的方法 ,在钢件表面镀一层镍 防腐蚀、美化 用电解的方法 ,在钢件表面镀一层铬 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蚀能力,也用于修复零件上磨损了的表面 检验材料经热处理后的机械性能—硬度 HB用于退火、正火、调质的零件及 铸件; HRC用于经淬火、回火及表面渗碳、渗氮等处理的零件; HV用于薄 层硬化零件常Fra bibliotek热处理和表面处理
名称
退火 正火 淬火 调质 高频淬火 渗碳淬火 氮化 氰化
代号及标注
Th Z C (C48: 淬火回火 HRC45~50) T(T235: 调质至 HB220~250)
说明
加热 -保温 -随炉冷却 加热 -保温 -空气冷却 加热 -保温 -急冷 淬火 -高温回火
目的
用来消除铸、锻、焊接零件的内应力,降低硬度,以利切削加工,细化晶 粒,改善组织,增加韧性 用于处理低碳钢、中碳结构钢及渗碳零件,细休晶粒,增加强度与韧性,减 少内应力,改善切削性能 提高机件强度及耐磨性。但淬火后引起内应力,使钢变脆,所以淬火后必须 回火。 提高韧性及强度。重要的齿轮、轴及丝杆需调质。
时效
时效处理
发蓝发黑 镀镍 镀铬
发蓝或发黑 Ep.Ni#(#为镀层厚度) Ep.Cr#(#为镀层厚度)
硬度
HB(布氏硬度 ) HRC(洛氏硬度 ) HV(维氏硬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