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_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导学案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类别。

2、熟悉每种类别的诗歌包含了哪些情感。

3、掌握诗歌“思想情感”类试题的答题范式。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②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①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②理会:通达事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燕寝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宴集逢雨,池阁清凉,风景如画,又因久病初愈,诗人欣喜轻松。

C.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出来,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

D.选章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诗人宠辱皆忘的态度,也通过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

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1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郡斋

明·李攀龙

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

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

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

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还未成。

注:金虎署,指刑部。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曾在刑部声名显赫,次句写如今出守邢州,两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失意之情。B.“折腰”句写出了当时官场奴颜婢膝膝的丑态,“白眼”句则道尽了官场的人情淡薄。C.本诗的第三联诗人在慨叹知音难觅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在茫茫人世间的孤独与渺小。D.作为咏怀诗,本诗用语率真质朴,自然流畅,情感亦丰富,包含了愤慨和感伤等情感。4.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上西平·送陈舍人

吴泳①

跨征鞍,横战槊,上襄州②,便匹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凤雏寒,龙骨朽,蛟渚暗,鹿门幽。阅人物、渺渺如沤。棋头已动,也须高著③局心筹。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

(注)①吴泳:字叔永,南宋潼川人,关心国事,正直敢言,不避权贵。②襄州:襄阳,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属南阳盆地边缘,当时处在宋金对峙的前线。③高著:高明的招数。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各用“征”、“战”分别形容“鞍”和“槊”,营造了十分强烈的战斗气氛,“便匹马、蹴踏高秋”,实写了陈舍人驰骋疆场的飒爽英姿。

B.“芙蓉”二句,进一步说明陈舍人赴襄州上任及作者鼓励他的原因就是敌人骚扰,边塞吃紧。“塞云”是不会愁的,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

C.下片对四位历史人物,前两人直写名字,后两人以遗迹指代,笔法错杂多变,抒发了作者对他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

D.“渺渺如沤”,比喻新颖生动。言外之意:历史人物已成为过去,像水泡一样地消逝了,现在就要靠你大显身手了。

E. “棋头”一句,遥接上片“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两句,是说既然战争已开始,那就要有高明的招数,去对付敌人,使之不得乱动。

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登雨花台

魏禧①

生平四十老柴荆②,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③!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注]: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山。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④冠盖: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

7.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

B.“谁使山河全破碎?”的“全”字含义深刻。金瓯破碎,竟然无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

C.“冠盖雍容半旧卿”,那些曾在明朝为官为宦的权贵们,在异族入侵者面前仍来参拜明朝开国皇帝的陵墓,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D.最后两句,诗人在雨花台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的真挚情感似乎打动了天地万物,只见凄风悲号,日夜不怠。

E. 题为“登雨花台”,笔墨即以景物为主。通过写景,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无法抵制的颤动,从而增强了诗的力度。

8.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①。

惆怅孙吴②事,归来独闭门。

(注)①安禄山为夺取边功,数次侵略奚、契丹,引起边患,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②“孙吴”指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以“沙漠”“寒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B.三、四两句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诗人登上寒垣所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的萧条荒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