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4: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① 底部辐散型的双向环流,这种环流一般出现在枯水 位时的平直河湾。在中枯水位时这种河湾中的水流 一般来说中部流速快,两岸流速慢,形成微下凹的 水面,两岸表层水流向河中心汇聚,底层水为了补 充两岸流失的水量,向两岸流动,形成底部辐散型 的双向环流。 ②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这种环流一般出现在平直 河道的洪水期。在洪水期河床横剖面上河床中部的 水量往往比两岸的水增加的快些。这时的水面略呈 上凸形,表层水从河流中心流向两岸,而两岸水为 了补充河流中流失的水量,自底部流向中心,构造 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河流:在河谷中常年流动的水流。 河谷是由河流作用造成的长度远远超过宽度的 狭长形凹地。 河流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方式塑造 河流地貌
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四、河流的沉积作用
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水流 运动 特征
2)弯曲的河道中单向环流
在弯曲部分,由于水的流动呈弧形,那么 就会产生一个离心力,其方向指向凹岸。 水流在离心力作用下,主流线靠近凹岸, 这样就造成在弯曲边的水流横剖面上水面 存在比降,凹岸附近水面高,凸岸附近水 面低,比降的存在降造一个超压力,超压 力的方向指向凸岸。这个超压力正比于横 比降In
三、片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根据坡地侵蚀与堆积的变化,自上而下,一般将 坡地分为: (1)不明显冲刷带 (2)冲刷带 (3)淤积带 在坡面径流的作用 下,冲刷带和淤积 带将逐渐向上移动, 使坡积裙向上发展, 导致整个地区的地 势日趋和缓。
(1)不明显冲刷带
位于坡地上部,接近分水岭的地带; 地貌类型以浅凹地为代表;冲刷量顺坡随径流 的增大而逐步加大,使浅凹地在具有一定纵向 倾斜凹槽的下端逐渐变深,转化为深凹地。
微课课件(流水作用与地貌)
侵蚀作用
水流、冰川、风等外力对地表 进行侵蚀,形成沟壑、峡谷等
地貌。
沉积作用
风、水、冰川等携带的物质沉 积下来,形成各种地貌,如河
流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
地貌的演变规律
自然演变规律
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地球运动 、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多种自 然因素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 程。
人类活动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貌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表形态和地貌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 气候变化对地貌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表形态的演变。
地貌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地貌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研 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地貌研究的前沿动态
数字地貌分析技术
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数字地貌分析技术 在地貌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更精确地揭示地貌 的形成和演化机制。
特征。
记录与总结
要求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地貌特征, 并总结河流地貌的形成因素和过
程。
河流地貌的模拟实验
实验设计
设计模拟实验,模拟不同流量、坡度、泥沙含量 等条件下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实验材料
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如水、沙子、石头等,以 及实验工具,如测量尺、计时器等。
实验操作与记录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 验结果,得出结论。
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04
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河流地貌的形成
河流地貌是由地表水流在地壳表面长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 形成的自然地理现象。
河流地貌的演变
随着气候、地形、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 响,河流地貌会不断发生变化。
专题4 地表形态变化
知识 整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ZHISHI ZHENGHE
22
(4)判断断层的特定情况。①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 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完全剥蚀;三是因当时、当 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②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 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③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 围岩(围岩指矿物或矿石周围的岩石)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 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图示
应用
1.利用边界类型可判断某海域或两大陆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如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处,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大;地中海地 处板块消亡边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小,其两侧的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距离将逐渐变小。2.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因此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3.分析某 些自然资源分布与形成的原因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6
2.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六大板块构造
相撞 板块运动 张裂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 碰撞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知识 整合
▶
发的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
解析
考点 探究
KAODIAN TANJIU
11
下图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质剖面示意图。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 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黄石湖通过黄石河与密西西比河的支流相 通。读图,回答1~2题。
24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河北正定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二十四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要点提示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海拔/m5 ()00 -4 000 -3 000 -2 000 -1 ()00 -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在河流的上游,往往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表现得最为强烈,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
2.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地貌分布成因地貌特点图示冲积扇山前(山口处)河流流出山谷,水道变宽,地势变缓,流速急速下降,携带的物质堆积。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_ X#二P 汇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废弃的河漫滩连接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河口三角洲河口地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二典型试题【必做题】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3题。
F面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
下面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4-5 题。
5.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河段的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
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前缘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A.①②B.②④ C .②③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①④B.②④ C .①③3.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卜列说法止确的是D.①④D.③④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C.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D.河谷横剖面由“ U”形变为“ V”形。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说课稿
亮点:本节课设计的思路主线比较清晰,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有习题或者思考,能够随堂检 验出学生的难点与教学效果,而且关于沙金的前世今生这个情景也比较有趣,沙金的形成 过程很贴合本节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课后留下一个比较有难度的疑问 也是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的一个不错的方法
一、说教材
A
2.教学重点。流水侵蚀作用与流水
侵蚀地貌,流水沉积作用与流水沉
积地貌,流水作用与内力作用的相
互联系,流水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
系
B
3.教学难点。流水侵蚀地貌与流水
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流水作用与
内力作用的相互联系
2
二、说教法
二、说教法
01
02
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原则和内容与实 际紧密相连的特点,我在教法学法上,采 取讲授法、问题式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 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多维感 官系统,满足学生的多元智能需求;学生 进而去领悟知识,内化知识
5.沿着长江一直往下走,紧接着讲解河漫滩平原以及牛轭湖的形成,此时主要是受到河流 的侧蚀作用,再加上失去了地形的限制,所以河流蜿蜒曲折
四、说教学过程
6.最后呢,顺着河流来到了长江的入海口,在这个地方请一个同学来描述一下河流三角洲 的形成过程,可以结合书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学生的描述能够做 出简单的描述,此时教师进行语言的规范即可,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在课堂的结尾布置 一个思考题,刚果河为什么没有三角洲,这个现象与课堂知识学到的结果截然相反,能够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四、说教学过程
3.上个过程学生了解了河流的侵蚀作用,接下来就从河流的三种侵蚀逐一展开讲解, 首先是河流的溯源侵蚀,本堂课打算以河流袭夺这一地表现象展开讲解,学生理解这 一过程之后,再利用一个高考真题做一次课堂检验,同学在短暂的思考之后回答这个 问题,这个设计不仅能趁热打铁,还能及时活跃课堂气氛,避免一言堂的现象 接下来呢展示横断山区河岸的地貌的景观图,引导学生描述出横断山区河岸地貌的特征, 让学生掌握地貌特征的描述方法,然后话锋一转又回到之前所涉及的内外力作用,提问学 生是什么力量塑造了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的地表形态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风化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湘教版
伴随着岩石化学成分的改变 生物风化
对地貌的影响
使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 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 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为其他外力 作用创造了条件
思维拓展·再提升 物理、化学风化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举例说明。 提示 物理风化主要发生在高寒、干旱地区,如高寒地区的冰劈作用。化学 风化主要发生在降水丰富的地区,如热带雨林地区。
9.推测恒河入海口地貌2万年以来的演变过程( ) A.河口湾→下切河谷→三角洲 B.下切河谷→三角洲→河口湾 C.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 D.三角洲→下切河谷→河口湾 10.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会萎缩,证据可能包括( ) A.气候变化,南亚夏季风变弱 B.流域植被破坏,生态进一步恶化 C.地壳变动,入海口地势抬升 D.环保意识增强,流域大坝多拆除 答案 9.C 10.A
融化频繁进行,使裂隙不断扩大,以至使岩石崩裂成为岩屑。据此完成1~3
题。
1.下列环境中容易产生冰劈作用的是( )
①干冷环境 ②冷湿环境 ③岩石水平层理多 ④岩石层理近垂直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成因与冰劈作用最为类似的是( )
A.风蚀蘑菇的形成 B.花岗岩球状风化
C.背斜构造形成山 D.断层地带形成谷
平原
水季节被淹没,枯水季节出露的河边滩地
三角洲 河流到入海(湖)口时,流速极缓,加上潮水顶托,其挟带的泥沙在 河口前方堆积
考题示例 (2022广东卷)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 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列各 题。
(1)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 (2)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活动:
都江堰水利工程
(1)在洪水期,为什么都江堰能 保证灌区不受洪水威胁?在枯水期, 又如何保证有足够的水量进入灌区?
弯道水流产生离心力 (水流在此打漩) 表层水流向凹岸 底层水流向凸岸
大部分水流随底层水流 向外江
(80%的砂石由外江带走)
活动:
都江堰水利工程
(2)为什么都江堰能最大限度地 减少泥沙通过宝瓶口进入灌区?
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是指在河流或沟谷 底部地形变陡之处,因流水 冲刷作用加剧,受冲刷的部 位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的现 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考
万里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 腾而下,巴塘县城境内进入云南,与澜沧 江、怒江一起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中穿 行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到了 香格里拉县的沙松碧村,突然来了个100 多度的急转弯,转向东北,形成了罕见的 "V"字形大弯,“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 原壮大观”,人们称这天下奇观为“长江 第一湾”。
山前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中下游或河 流宽谷
河流中的沙洲,江心洲四面环 水
由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有的江心洲平时出露水面, 洪水泛滥时顶部会没入水中,发生泥沙沉积;有的江心洲
则长期出露水面,洪水期也不没入水面以下
中下游
平坦开阔
在平原地区,河流侧向发展导致凹岸侵蚀后退、凸岸堆积 前伸,河曲不断向下游移动,形成曲流带。当河床弯曲越
江心洲因其规模较大, 在分汊河床消亡时与 河岸或河漫滩相连接, 可成为河漫滩的一部 分。
心滩与江心洲
活动
当河流进入海洋时,河水很快分散, 由于流速突然降低而产生沉积作用, 同时河水与海水混合,海水中的离子 使河水中不易沉积的胶体物质絮凝沉 降。在大河河口,尤其是河流泥沙含 量高的河口,因泥沙大量沉积而形成 三角洲。据此讨论三角洲形成的物质 条件和动力条件。
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变化(二轮专题复习)
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图1示意
该河流中游地区图,图2为研究区同地点某年L月和M月
D 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
1.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 A.3月、5月 B.9月、7月
B C.8月、6月 D.5月、9月
2.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
微专题:地质作用(名题汇:专题过关验收卷P29)
广义的峰林是指在基岩上发育形成的聚峰成林的景观。湖南省是
我国峰林景观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峰林、花岗岩峰林、丹霞
峰林以及石英砂岩峰林,应有尽有精彩纷呈,下图示意宁远县九嶷
C 山南部“三分石”花岗岩峰林景观。据此完成 3~4题 。
3.湖南省集齐多种峰林地貌的主要条件是( ) ①不同岩层集备 ,且厚度均较大 ②岩层水平节理裂隙发育
①沙丘位置 ②沙丘坡形 ③沙丘面积 ④沙丘高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微专题3:地表形态的影响与地质灾害(二轮资料:P49)
(2022·湖南选考)某地位于太行山南段东
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
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
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
A 局(下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
A 12.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地区( )
①O1与J之间发生过地壳抬升与外力侵蚀
②妖魔山是推覆体被侵蚀的残留物
③下伏地层被侵蚀形成构造窗
④北侧O1、O2为连续地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微专题:地质作用(名题汇:专题过关验收卷P32)
广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大都由花岗岩组成,山体 垂直方向的节理(岩石裂隙)发育。雪山多呈塔状,山峰 的崖壁近乎垂直 ,如一根根针维插在山上,尖峭挺立。 其中位于人迹罕至的菲茨罗伊峰,因其常年笼罩在“云 雾”之中,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海拔3359米,相对 高度1951米),成为无数登山爱好者、攀岩者的圣地。 近年来,巴塔哥尼亚地区因其独特的塔状尖峰和冰原景 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图甲示意巴塔哥尼亚 冰原和菲茨罗伊峰位置,图乙示意菲茨罗伊峰景观和岩 石节理结构 。 (1)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说明巴塔哥尼亚雪山塔状尖峰形成的过程。 (2)分析菲茨罗伊峰常年“云雾”缭绕的原因。 (3)简析菲茨罗伊峰难以攀登的缘由。 (4)分析巴塔哥尼亚冰原地区游客的增加对当地的影响。
4第四章 流水地貌
1
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 的地貌
2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 的地貌
3
河流的作用
4
河流地貌
5
河口地貌
6
流域地貌
0
由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貌, 统称为流水地貌。 流水作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流水地貌:流水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貌,有流 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存在区域差异。
• 直接结果——其结果是导致河床发生侧 向迁移,并导致河曲的发育。
24
溯源侵蚀
• 概念解释 溯源侵蚀指的是河流向源 头或山坡的后退侵蚀,使河谷延伸加 长直抵分水岭。
• 本质 是河流下切作用在源头或河床 的瀑布、裂点处向上发展的结果。
• 影响因子 与流速、水量、岩性和土层 的松软有关
25
26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在广大的山区范围内,发育完善的山地沟谷地形, 按其纵剖面的特征及侵蚀沉积过程的差异,可以分为三 个部分
集水盆 沟谷主干 洪积扇
➢ 洪积扇的形态与成因 ➢ 洪积扇的结构 ➢ 气候变化,构造运动对洪积扇发育的影响
9
10
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灾害,是介于 崩塌、滑坡等块体运动与挟沙水流运动之间的 一系列连续流动现象(过程)。它是由大量泥 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相混合组成,沿山坡 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固液两相流)。
按泥石流流体性质分三类:
• (1)粘性泥石流 • (2)稀性泥石流 • (3)过渡性泥石流
11
2. 泥石流的三个主要形成条件 A 固体松散物质储备丰富 B 坡面坡度与沟谷比降较大 C 充足的水源供给
3. 一条发育比较完善的泥石流沟谷,大多有形 成区(包括清水区和固体物质补给区)、流 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相应地 上游—侵蚀 区; 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堆积区
2023年地理微专题复习——流水作用与地貌(经典高考真题汇总)
2023年地理微专题复习——流水作用与地貌(经典高考真题汇总)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
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
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
左图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
右图示意该河道流量超过15000m³/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
据此完成问题。
1.由左图可知,当流量从14278m³/s降至6888m³/s时,该河段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2.根据右图,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A.河道来沙量减少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
读图,完成问题。
5.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6.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A.洪水含沙量大B.洪峰水位低C.河床高D.洪峰流量大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
流水作用和流水地貌PPT讲稿
Plateau
出水 树平 枝层 状理 )形的 态石 ,灰 (岩
被 水
流 侵 蚀 切 割
Hadramawt
洪积扇
间歇性的洪流把冲刷下来的物质带 到沟口堆积,形成半圆锥状或者扇形堆 积体,称为冲出锥或洪积扇。冲出锥的 规模不大,面积一般只有几百平方米, 坡度较大,向外坡度变缓。洪积扇一般 坡度较缓,面积较大。
流水地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流域地貌
坡面流水地貌 沟谷流水地貌 河流地貌
河口地貌
第一节 坡地径流与坡面流水地貌
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直接在地表形 成的薄层片流和细流,出现的时间很短。细流 在流动过程中时分时合,没有固定流路,因而 能比较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
坡面流水的侵蚀强度主要受 降水性质、地 形、坡面组成物质和植被等的影响。
环流
A
B
凹岸 A
凸岸 B
表层流
底层流
平面图
剖面图
漩涡流
当河水绕过障碍物时,会产生漩涡流。
水流方向
坝 河岸
二、河流的作用
侵蚀:包括下蚀、侧蚀和朔源侵蚀。 搬运:包括推移、悬移和溶解质搬运。 沉积:当流速降低、或水量减少,没有足
够能力搬运携带物质时,发生沉积。
河水搬运的物质
侵蚀、搬运和沉积的关系
一、河水的运动特征
纵向运动:河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河槽不 断向下游流动,重力是决定河水纵向运动 的基本动力。
其它形式运动:河水在运动过程中,同时 还受到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机械摩 擦力等作用。产生层流和紊流,环流,漩 涡流等。
层流与紊流
层流:水质点彼此平行, 保持稳定的速度和方向
紊流:水质点不规则运动, 速度和方向不相同,且不断 改变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案课时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河漫滩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流水在洪水期 会溢出河床,携带的物质在两岸堆 积形成河漫滩。
三角洲
在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水流速度减 缓,流水携带的泥沙会堆积成三角 洲地貌。
04 不同类型河流地 貌特征分析
上游河流地貌特征
河谷形态
上游河流通常位于山地或高原地 区,河谷形态多呈“V”型,两
岸陡峭,河床纵比降大。
案例三
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治理。通过采取疏浚、清淤、建闸等措施,改善 了水网地区的水流条件,提高了水环境质量。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 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流水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每种作用都有其独特的特 点和影响因素。
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变
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包括河流地貌、洪积扇、三角洲等的 形成与演变过程。
土地利用变化
农业、城市扩张等土地利用变化会影响河流的汇流过程和输沙量 ,进而改变河流地貌。
采砂活动
过度采砂会破坏河床结构,降低河道稳定性,加剧河流地貌变化 。
河流治理原则和方法论述
1 2 3
治理原则
保持河流生态平衡,确保河流防洪安全,提高河 流综合效益。
治理方法
采取工程措施(如疏浚、护岸等)和非工程措施 (如生态修复、植被恢复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方法。
河口地貌
在入海口处,由于海水顶托作用减弱和河水流速减缓,泥 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或沙嘴。同时受海洋潮汐和波 浪作用影响,形成复杂的河口地貌。
05 人类活动对河流 地貌影响及治理 措施
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
大坝、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会改变河流的自然流态和泥沙输移, 导致河道淤积或侵蚀。
微专题4: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微专题4: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微专题4: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高考母题再现】【2015•新课标全国1】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考点难点突破】【知识链节】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河谷形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如下表) 河谷形成阶段初期中期成熟期主要侵蚀方式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以侧蚀为主河谷形态特征河谷横剖面呈“V”型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河湾河谷横剖面呈“U”型,上游窄而深,下游宽而浅2.河流堆积地貌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土壤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的口外海滨地区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点向海洋呈放土壤肥沃,易形成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射状【技能方法】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课例(7)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课例(7)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风力、流水、海浪、冰川这些外力当中,流水是陆地上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教学过程我们这节课主要从两个大方面来分析流水的作用。
首先是流水“冲”的作用。
如:流水把砂石冲下来,这叫侵蚀;带着这些砂石移动,这叫搬运;搬着搬着搬不动了,砂石留下来了,这叫沉积。
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我们先来研究“侵蚀”【播放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模拟了流水对坡面的侵蚀作用】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提问】这个实验模拟了河流向河床的哪些方向进行了侵蚀?这个侵蚀使河床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生答】(通过观察,得出河床“变宽”“变深”“变长”)在地理上,我们把这种使河床变深的侵蚀叫下蚀使河床变宽的侵蚀叫侧蚀把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叫溯源侵蚀但是我们刚才的实验,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能模拟出一条真实的河流的侵蚀情况。
那我们能不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来推测一下,在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主要以哪种侵蚀为主?【学生思考后讨论,回答】【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河流上游以下蚀为主,河流下游以侧蚀为主?【学生回答:与流速有关】【总结】单就“侵蚀”而言,水流速度快的地方以下蚀为主,水流速度慢的地方以侧蚀为主了解了这些侵蚀,你能尝试说出以下地貌主要体现了流水的哪一种侵蚀作用吗?【学生回答】V形谷:下蚀;曲流:侧蚀瀑布:溯源侵蚀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侧蚀下蚀溯源侵蚀以上这些地貌我们都可以叫做“流水侵蚀地貌”。
那么流水携带着这些侵蚀的产物离开,就是一个搬运的过程。
由于搬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搬运一般不形成某种固定的地貌;但是当流水速度变慢,这些侵蚀的产物留下来,就会形成另一种地貌——流水沉积地貌。
你所知道的流水沉积地貌都有哪些呢?我们先来研究冲积扇。
给你冲积扇的示意图,你仔细看图,搜集图中信息,利用沙子+你手边可以利用的材料,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模拟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4: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高考母题再现】【2015•新课标全国1】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考点难点突破】【知识链节】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河谷形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如下表) 河谷形成阶段初期中期成熟期主要侵蚀方式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以侧蚀为主河谷形态特征河谷横剖面呈“V”型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河湾河谷横剖面呈“U”型,上游窄而深,下游宽而浅2.河流堆积地貌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土壤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三角洲平原河流入的口外海滨地区河流到达海岸入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潮顶托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点向海洋呈放土壤肥沃,易形成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射状【技能方法】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处堆积成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与黄河河水从中上游带来的泥沙量的多少和快慢有关。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懂图息,根据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推测对应年份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海底侵蚀和淤积的变化,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越近说明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明显,反之,淤积明显。
1.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①)。
2.河漫滩的形成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图②)。
【热身训练】(省威海市乳山一中2015届高三元月调研)读“某地区等高(深)线示意图及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
1.若在图中①河段画出等高线,则该等高线此处的凸出方向为()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2.最近几十年,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 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C.流域植被破坏严重,人海泥沙沉积加强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图.河流地貌的发育。
【冲关演练提升】(市滨海新区五所重点学校2015届高三毕业班联考)光伏发电是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关键元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别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A.逐步变暖 B.先暖后冷 C.逐步变冷 D.先冷后暖2.下列自然条件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的是A.入海河流沉积作用B.地壳运动C.风力的侵蚀D.海浪的侵蚀考点:.气候变化.海岸线进退。
(省南雄市2015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地理)下图区域位于某大陆西岸,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3.关于港口附近的地理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A.适宜柑橘等水果生长 B.船只进出港口常受大雾影响C.港口多中小型渔船 D.当地多在一月份引河水灌溉4.受洋流影响,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岸侵蚀最严重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考点: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省西工大附中2015届高三下学期四模考试)是世界著名的六大“都市经济圈”之一,具有“明珠”的美誉。
在这片肥沃的三角洲上,环境人口容量很大。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有“黄帝陵”,有“炎帝陵”;但具有“明珠”的周围却没有留下任何“炎黄足迹”,其原因是:()A.适逢冰期,冻害严重B.间冰时期,洪灾频繁C..淮以南,缺少食物D.长江三角洲尚未形成6.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已大大放慢,甚至停止……,其原因不正确的叙述是:()A.南水北调,导致水流量减少,携带泥沙量也随之减少B.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海浪侵蚀,海岸线退缩C.长江三峡水库截留了大部分来自上游的泥沙D.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考点:长江三角洲形成时期,影响三角洲面积变化的因素。
(省市十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模拟试题)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7.半岛A西部海岸曲折,其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8.海域B突出的地理特征是()A.水温低B.盐度低C.为大渔场D.海底石油丰富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省漳浦道周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地理试卷)下图为极冰融化后某岛屿海岸线的变化分析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该岛屿A.地势四周高中部低 B.受寒流影响,气候温凉C.热带草原面积广大 D.河流短小,水能丰富10.根据该岛屿海岸线的变化,可以推断A.①处较②处坡度小 B.②处有该岛面积最大的沼泽C.M河径流季节变化大 D.冰川侵蚀导致N处海岸线曲折考点:本题组考查世界地理,全球气候变化。
【答案】10.D 该区域外力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检测距起点的距离越大,反之当海水侵蚀的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两者的距离变小。
图中两者距离在1975年至1978年间,两者距离扩大,此后两者距离总体上逐渐缩小。
故当地外力作用是先淤积为主,后侵蚀为主。
D正确。
11.B 在1992年——1997年间两者距离持续缩小,说明海域沉积作用持续减弱,应是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减小所致。
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强烈,A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泥沙量减少,B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注入黄河的径流量会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C.D错。
【答案】1.D 由图可知该河流由陆地流入海洋,可以推断陆地区域左侧地势较高,右侧地势低,河流流向是由西北向东南;根据河流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河谷所在位置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流向与凸出方向相反,所以①河段等高线凸出方向为西北方向,故选项D正确。
2.C 根据图中等高线变化规律可知,等深线愈向东水位越深;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说明该地海底升高,水深变浅;由表格可知该地最冷月小于15℃大于0℃,应该位于亚热带地区,珊瑚礁.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故排除选项A.D;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可以使海底变深,水深增加,故排除选项B;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口部位水流缓慢,入海泥沙沉积加强,海底升高,水深变浅,故选项C正确。
【答案】1.B 寒冷期海平面下降,海岸线后退;温暖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前进。
由海岸线位置可判断期间气候的变化。
故B正确。
2.C 泥沙沉积,使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前进;海浪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地壳运动可引起海岸线相应的变化;风力对海岸的侵蚀作用较小,对海岸线变迁影响不大。
C正确。
【答案】3.D 该地1月平均气温约为10°C,为亚热带地区,适宜种植柑橘;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沿岸有寒流流经,寒流遇到海面上较暖的空气后易形成海雾,影响港口船只进出;港口多中小型渔船;从该地位置看,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份温和多雨,无需灌溉。
4.A 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则甲地位于中纬度,受西风带影响,洋流自西向东流,甲地海岸侵蚀严重;而乙.丙.丁三地洋流自北向南流,和海岸接近平行,对海岸侵蚀较轻。
【答案】5.D 读图,根据图中海岸线形成年代,炎黄时期,长江三角洲尚未形成,D对。
与冰期.洪灾.食物无关,A.B.C错。
6.B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已大大放慢,可能是南水北调,导致水流量减少,携带泥沙量也随之减少,A正确。
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海浪侵蚀,海岸线退缩,三角洲面积应减小,B不正确。
可能是长江三峡水库截留了大部分来自上游的泥沙,C正确。
可能是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D正确。
【答案】7.C 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图示半岛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半岛西部海岸曲折,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冰川侵蚀形成,C对。
8.B 海域B是波罗的海,突出的地理特征是盐度低,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B对。
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温较高,A错。
是海,缺少形成大渔场的条件,C错。
不是著名石油产区,D错。
【答案】9.D 由图可知,该岛屿位于赤道附近,大部分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且周围没有寒流影响;岛屿上的河流呈放射状,因此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由于这种地势使得河流短小,水能丰富,选D。
10.B 根据海岸线变化,①处较②处的海岸距离近,因此①处较②处的坡度大。
该岛多为热带雨林气候,因此水位季节变化小,该岛地处赤道,且海拔不太高,没有冰川侵蚀,但②处冰川融化后的海岸线距海岸最远,所以该处有该岛面积最大的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