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秉鉴的经营管理之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商经营管理之道
第六讲
——伍秉鉴的经营管理之道
主讲: 曹光求
• 伍秉鉴(1769~1843年) , 字成之,号平湖,别名敦元、 忠诚、庆昌,祖籍福建。其先 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 经商。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 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 • 1783年,伍国莹迈出了重要 的一步,成立怡和行,并为自 己起了一个商名叫“浩官”。 该商名一直为其子孙所沿用, 成为19世纪前期国际商界一 个响亮的名字。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跨国财团,广东十三行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跨国财团,广东十三行
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广东十三行”中 也涌现出了一批豪商巨富,如潘振承、潘有度、 卢文锦、伍秉鉴、叶上林等,以至于当时就流传 有“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 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的说法。在现在看 来,这些行商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清朝世界首富——伍秉鉴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跨国财团,广东十三行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朝下令实行闭关锁 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这 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促使广州十三行成为当时 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从而给行商们带 来了巨大的商机。据清宫档案记载,1754年,洋 船到港27艘,税银仅52万两。1790年,洋船增至 83艘,税银达到110万两。鸦片战争之前,洋船每 年到港多达200艘,税银也突破180万两。在此后 的100年中,广东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 的关税收入。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横空出世,总商之魁
十三行中,行商的共同组织称为公行, 其首领称为总商,一般以最富有的行商担 任。 1807年,怡和行成了广州第二大商行。 1813年,称为总商之魁,取代同文行成为 广州十三行的领头人——总商。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慷慨富有,享誉海外
伍秉鉴在西方商人的眼里享有不错的名 声,众多关于伍秉鉴的趣闻逸事也在当时 外商中流传甚广。“伍浩官”的名字享誉 美国,被传扬了半个世纪之久。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华商论剑
稻盛在30岁前就明确了经营企业的理念: “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 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这样定位企业目的,世界无有。但我想,把 “全体员工”换成“全体国民”,应该成为我 们的国家理念。谋求全体国民物质和精神两方 面幸福,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如此而已。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伍秉鉴的经营理念
• 要有超前意识,尝试投资新领域。 • 多方投资,做大蛋糕。 • 恩威并用,驾驭身边的人。 • 诚信,信誉是最大的财富。 • 以质取胜,才是经商的高手。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华商论剑
稻盛和夫——日本京瓷公司名誉会 长、日本KDDI最高顾问、日本航空公 司董事长、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 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多方资助,恩威并用
与其他行商不同,伍秉鉴很愿意尝试新 的投资领域,他有时投资不单单是为了获 取利益,还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名声和心理 上的满足。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鸦片战争,走向Leabharlann Baidu落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 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 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也就是在这 一年九月,伍秉鉴病逝于广州,终年74岁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