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群文阅读
《我爱学语文 送别诗群文阅读》人教部编版 (共1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huáng hè lóu sòng mèng hào rán zhīguǎng líng
黄 鹤 楼 送 孟 浩 然 之广 陵
huáng hè lóu sòng mèng hào rán zhī guǎng líng
黄 鹤楼
送 孟 浩然之广
陵
《春
晓》 现在的江
苏扬州
题目是什么意思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 浩然去扬州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hū wé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bù jí wāng lún sòng wǒ qíng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故名“元二”。
唐.王 维
安西:指唐 代安西都护 府,在今新 疆维吾尔自 治区库车县 附近。
wèi chéng zhāo yǔ yì qīng chén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送别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样送别别样情——送别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复习并背诵另外四首送别诗。
初步学会鉴赏送别诗。
过程与方法:1、总结送别诗的共同特点。
2、了解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3、初步学习送别诗的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一组送别诗中所蕴含的诗人的不同情感。
2、通过一组送别诗的对比鉴赏,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送别诗的鉴赏方法,在诵读中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送别诗的鉴赏方法,体会诗中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同学们,人间最难舍的情是别情,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个主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样送别别样情——送别诗群文阅读”环节一:导入出示李叔同的《送别》,同时播放该音乐,请学生静静聆听,通过歌曲营造出诗歌的意境,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环节二:复习对比课内两首诗1.比诗题出示课内两首诗的诗题:《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提出议题:从诗题中你发现了什么?(个人发现)学生可能会说:都有人名,有“送”“别”等关键字,第一首诗中还有要去的地点。
此时,师可引导学生总结送别诗诗题的特点:题目中会出现送、别等体现送别的字眼。
2:比写法出示课内两首古诗,学生配乐诵读提出议题一:前两句写了什么,后两句又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两首诗共同的写法: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齐读每首诗的前两句,接着提出议题二:诗人分别选取了什么景物来体现离别之意?学生各抒己见,可能会说:飘落的雨就是离人的泪,依依的柳就是深情的挽留,而那南飞的雁便是远去的故人。
只要有理有据,老师只作评价,不做评判。
自读两首诗的后两句,议题三:诗人分别以什么方式送别的?学生说出:第一首以酒送别,第二首以话送别。
.3、比情感:体悟两首诗中诗人不同的情感。
学生说出:第一首体现诗人对友人的体贴关怀之情,情感细腻委婉;第二首体现诗人对友人的激励,情感乐观豁达。
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情感再读全诗。
群文阅读送别诗优秀教案1
听歌,体会歌中的离情别绪。
六、板书设计
送别诗
经典意象
柳长亭酒芳草晚风风笛……
送别
七、作业布置
课后查阅资料,找一找还有哪些古诗中提到过今天学到的意象
八、课后反思
二、教学目标
1.群诗共读,对比发现送别诗中的相似之处。
2.理解什么是意象,知道柳是送别诗的经典意象,结合课前搜集的送别诗发现其它的送别经典意象。
3.通过对送别意象的解读,加深对送别诗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意象,知道柳是送别诗的经典意象,结合课前搜集的送别诗发现其它的送别经典意象。
3.理解一般意象和经典意象的区别。
知道柳树是送别诗的经典意象
4.再读李叔同《送别》
5.小组讨论:结合自己搜集的古诗,猜猜哪些可能是送别诗的经典意象?
6.汇报交流
7.明确课后作业
四、总结,解答课前疑问
提问:现在,你能说说李叔同为什么给这首词叫做《送别》吗?
思考《送别》命名的原因
五、再听《送别》,体会意蕴
2.思考“送别”这个词语的意思,发言
3.从词里寻找谁要离开?谁去送他?(词中没有答案)
4. 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群诗阅读,比较发现。
1.布置任务:拿出题单,浏览第一页,这里面有五首古诗,其中有三首是送别诗,把你认为是送别诗的打上勾。
2.抽生发言,出示答案。
3.出示三首送别诗PPT,一起来读一读。
4.提问:既然都是送别诗,你能准确地说出每首诗写的谁送谁?他们为什么分别吗?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诗?
3.播放朴树版本的歌曲《送别》
1.听曲,猜一猜。生发言。
2.听教师讲述曲子的作者,再齐读李叔同填的词。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群文阅读——走进送别诗
群文阅读——走进送别诗黄金实验小学程晓燕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淮上与友人别》、《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劳劳亭》、《别董大》教学目标:1.理解六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一:师:孩子们,你们能根据这些描写猜出古诗句吗?1、诗人伫立在楼上,久久深情目送友人乘船顺流而下,直到消失在海天交接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诗人乘舟欲行,朋友踏歌送行,水深情更深。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诗人别具匠心借筵席将近,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与祝福,使人不难想象诗人与好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诗句都是描写送别的诗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送别诗。
板书课题:群文阅读之走进送别诗二:了解送别诗师:送别诗在古诗中占有很重要地位,为什么古代有这么多送别诗呢?PPT:因为古代交通不便,通讯落后,路途艰难。
或为拜师学艺,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波,或为战争充军,不得不远走他乡而离别亲人,朋友……这就为送别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学习《淮上与友人别》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学习PPT出示古诗:1. 解诗题师:读了诗题,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生:我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师:你从哪知道这是首送别诗?生:我从“别”这个字知道的。
师:你很善于抓住关键的字。
生:诗人郑谷在扬州与朋友握别,友人去潇湘,诗人去长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通过下面的注释师:是啊!通过注释来理解诗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2、读诗文师:诗题我们了解了,那么你们会读诗文吗?(板书:读诗文)师: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读这首诗。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对送别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选取的送别诗作品及作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送别诗的鉴赏方法。
2. 难点:深入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群文阅读: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送别诗的特点和差异。
2. 讲授法:讲解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选取的送别诗作品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教学环节1】1.1 导入:简要介绍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2 学生自主阅读选定的送别诗作品,注意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环节2】2.1 教师讲解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
2.2 学生分享对选定诗作的理解和体会,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环节3】3.1 学生分组进行群文阅读,对比分析不同送别诗的特点和差异。
3.2 各组汇报阅读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环节4】4.1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尝试创作送别诗。
4.2 学生互相分享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环节5】5.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送别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5.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继续阅读送别诗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环节六6.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送别诗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巩固。
6.2 学生分享课后阅读的送别诗作品,交流读后感。
七、教学环节七7.1 教师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送别诗,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
7.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学习如何鉴赏送别诗。
八、教学环节八8.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送别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将诗中的情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8.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送别诗组群文阅读教案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送别诗组群文阅读教案设计教学内容:送别诗5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送杜十四之江南》(王勃)。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诗的离别情感。
2、了解古人送别习俗。
3、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感悟送别诗的不同风格,体会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以诗识人,以人悟诗。
从诗中感知当时的社会风情。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传统魅力,培养学生课外主动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感悟送别诗的不同风格,体会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以诗识人,以人悟诗。
从诗中感知当时的社会风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打印材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年级:六年级教学过程:一、开篇点题,明确教学主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从古到今,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几千年来,多少人在离别时刻愁断肠,泪双行,空留遗恨满头霜!因此也留下无数经典的送别诗篇。
如(生齐声诵读下列诗句)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师:今天,我们要走进几首古代的送别诗里,去感受他们的离愁别恨。
二、了解古人送别习俗。
师:古代交通不便,山高水长,人们一别往往就是数载甚至再难见面,因而古人非常看重离别。
士大夫们,文人墨客们在离别时不仅要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远行之客或者留下之人。
那么古人送别有哪些习俗呢?1、师:酒是古代文人的最爱,在送别的场合也少不了它。
例如--王维的——劝君更近一杯酒,生: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再如李白: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2、古人离别相送时还有一种重要的习俗就是“折柳赠别”。
为什么呢?柳留谐音,表达想让离别之人留下之意,同时古人认为柳树能辟邪,折柳希望远行之人,一路平安。
如:王之涣的: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群文阅读送别组诗课件
(唐)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赠汪伦
(唐)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送元二使安西 3、芙蓉楼送辛渐 4、别 董 大 5、赋得古原草送别
学习提示: 1、诵读这几首诗歌,填写下 面的表格。 方法:读——找——填
2、小组合作 :比较异同,你 发现了什么? 方法:横向发现,纵向发现。
题目
谁送谁
送别的地点
送别的 方式
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送 元二
渭城 客舍
饮酒 作别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难分难舍 依依惜别
赠汪伦
汪伦送 李白
岸边
踏歌 李白乘舟将欲行, 桃花潭水深千尺, 依依惜别 送别 忽闻岸上踏歌声。 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同点: 不同点
送别的方式不同,送别的地点也不同
1、前两句是写景叙事的,后两句是作者抒发情感的。 2、不管是什么方式送别,都表达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完整版)送别诗一组群文阅读教案
诗中离别情——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赠汪伦》、教学目标:1. 结合注释,理解四首古诗,了解大意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经历过分别或看到过分别吗?当时的情景和感受是怎样的呢?师:是啊,分别时总有那么多的话要叮咛、嘱咐,分别时也总是那么的难舍难分。
古时候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朋好友一旦分别更是数载难以见面,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亲朋好友送别?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一组“送别诗”,去感受诗人们送别时的情怀。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 解诗题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吗?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往扬州。
师:知道了地点。
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振。
也是李白和孟浩然常去的地方,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师:知道了送别的对象。
大家知道孟浩然是什么人吗?生:也是大诗人。
师:是啊,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文采风流、名满天下,李白非常敬重的师长,也是感情至深的好友,李白曾经写诗给他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见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师:从诗题中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信息,这就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解诗题(板书:解诗题)2.读诗文(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相机板书:读诗文)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在齐读古诗。
送别诗群文阅读说课稿
送别诗群文阅读说课稿《送别诗一组群文阅读》说课稿福泉市牛场堡子小学徐风华教材分析:本次教学选取了4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赠汪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展开教学,意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设计理念: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教学。
就是要让孩子们意识到阅读可以只依靠眼睛,而无须依赖声音,让他们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毕竟精读少,默读、浏览反而是最常用、最有用的;让他们练习并实践默读、浏览等无声视读。
群文阅读课上,孩子们读完几篇文章后,会面对相应的问题、话题或者任务,思考、讨论、发现、练习。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选取了六年级下册古诗《芙蓉楼送辛渐》作为方法的引领,为后面的群文作好方法的指导。
后面三首诗则采取自学、填表的方式进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课后能够独立阅读一些儿童文学、科学类的书籍。
但是部分孩子阅读速度偏慢,一些孩子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所以借助群文阅读这种教学模式,更集中、更结构化地呈现一种表达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学习独特的表达方式,发现文学的奥秘、发现故事的密码,发现写作的技巧。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结合注释, 了解4首古诗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并把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作为本次教学的重点。
为了使课堂教学顺利、有效进行,我提前给学生打印阅读材料,准备小组阅读表格。
本次教学过程共有四个环节:一、明确主题,了解背景。
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过的送别诗歌,出示唐朝诗人李白的《劳劳亭》,师简单介绍送别诗成为诗歌重要题材的原因,自然引入新课。
二、第一板块,活学古诗。
出示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多种形式朗读,多种方法理解诗词大意。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群文阅读--送别诗一组
一、谈话引入师:孩子们,你们有父母在外吗?有多少位?师:那在父母外出的时候,你们去送过行吗?师:那送行中,在要与爸妈分别的时候是什么情景呢?谁敢说说与大家分享呢?师:家人离别,千言万语,依依不舍,情景感人。
是啊,分别时总有那么多的话要叮咛、嘱咐,分别时也总是那么的难舍难分。
古时候交通不便,人们一旦分别更是难以见面,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亲朋好友送别?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送别诗”,去感受诗人们送别时的情怀。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 解诗题师: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师:你从哪知道这是首送别诗?师:你很善于抓住关键的字。
师:你知道了地点。
(播放课件)同学们,黄鹤楼是三大名楼之一,是李白和孟浩然常去的地方,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师:你知道了送别的对象。
(孟浩然三个字变红)大家知道孟浩然是什么人吗?师:是啊,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有一首同学们很熟悉的诗作《春晓》,你会背吗?。
师:他文采风流、名满天下,是李白非常敬重的师长,也是感情至深的好友,李白曾经写诗给他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见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孩子们,把这个名字读一读,牢牢地记在心里。
师:同学们很善于从题目中掌握信息。
那题目里还有什么你不知道的吗?师:你注意到了,(陵字变红)“广陵”就是咱们现在的江苏扬州,是当时非常繁华的城市。
)这个“陵”字不太好写,同学们看老师把它写一写:“陵”字的左耳旁和山有关,所以常用作地名,“陵”字不太容易写好,请大家跟着老师写一写。
“陵”字是左右结构,而且左旁简单,要写得稍微细长一些,右边上面是个土字,然后一撇,一点,下边是个折文。
请同学们在你的生字本上练写一个。
写好举手让我知道。
2.读诗文(1)师:谁能说一下,我们要学习诗文最好的方法是什么?(相机板书:读诗文)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师:咱们班读书最好的都有哪些同学啊?我要请4位同学来读一读,(快速点4个学生,分配读哪行诗),请大伙听一听,看谁读得最准确。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送别诗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送别诗的概念和背景。
通过举例说明送别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你们曾经送别过朋友或亲人吗?有没有用诗歌来表达你们的情感?”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送别经历和感受。
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送别诗,如《登鹳雀楼》和《别董大》等,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中的情感。
第二章:诗歌欣赏与分析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送别诗的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送别诗中的情感和意象。
2.2 教学内容:选取几首经典的送别诗,如《登鹳雀楼》、《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
分析每首诗的情感表达、意象描绘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活动:教师朗读每首诗,学生跟读并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每首诗的主题和意象,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对每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诗歌创作与表达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帮助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送别情感。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送别诗的技巧和表达方式。
学生创作自己的送别诗,表达自己对朋友或亲人的情感。
3.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指导和示例。
学生自由创作,可以选择写一首完整的送别诗或者写一段表达送别情感的诗句。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并给予彼此反馈和鼓励。
第四章:诗歌表演与展示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增强学生对送别诗的理解和感受。
4.2 教学内容: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送别诗进行表演。
学生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调等方式展示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送别诗进行准备。
学生通过朗读、表演和展示等方式,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传达给其他同学。
教师和同学对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课程学习和诗歌表达的收获。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送别诗群文阅读PPT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李白《谢公亭》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哀怨、惆怅、凄凉……
谢谢欣赏!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宋.晏几道《清平乐》
以乐衬哀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感悟诗韵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细品诗情
再读诗歌,知晓诗意
要求:请同学们一边读诗一边梳理诗意,不明确 的地方做上标记。
细品诗情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
——(南北朝)江—
伤
品别
读 诗
离
歌
诉
离
情
送别诗群文阅读(5篇模版)
送别诗群文阅读(5篇模版)第一篇:送别诗群文阅读《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劳劳亭歌》、《山中送别》教学目标:1.理解六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主题1.回顾: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过的而送别诗歌。
2.明确: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送别的。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了解背景,把握基调1.教师讲解送别诗成为诗歌重要题材的原因。
2.出示诗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请学生谈谈理解。
三、第一板块,温故知新(一)已学的送别诗1.回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一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余学生思考李白用什么方式送别孟浩然?(2)情境创设:孟浩然的船渐行渐远,李白却一直望啊望啊,这眼中满是 ?(3)配乐朗诵。
(4)板书:极目远送2.回顾《赠汪伦》(1)自读《赠汪伦》,思考汪伦是怎样为李白送行的。
(2)讲典故,找问题:为什么在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才匆匆赶到呢?(3)板书:踏歌送别四、第二板块,学思并重(一)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春夜洛城闻笛》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一腔深情的。
3.交流分享(1)理解“折柳赠别”的含义。
(2)分别时的这一杯杯酒,代表了什么?4.明确送别方式:折柳饯别、饮酒泣别(二)学习《劳劳亭歌》、《山中送别》1.自读诗歌,尝试找到诗歌中的地点和时间。
2.合作学习。
3.交流反馈、互通有无(1)长亭:想像画面,朋友们在长亭是怎样依依惜别的?(2)日暮:在送别时,我看到,可是。
群文阅读 送别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千里黄云白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时代背景
群文阅读之 送别诗
天府新区兴隆小学 陈洪平
《送元二使安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赠汪伦》
• 送元二使安西 [ 唐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送元二使安西 [ 唐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时代背景
•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 东游归来, 在湖北黄鹤楼遇见了大他 十多岁的孟浩然。此时的李白正当年 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 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此时的孟浩然, 已经诗名满天下。他们在黄鹤楼相了 五天,吟诗喝酒,对彼此的人品和才 华都欣赏不已,相见恨晚。
• 别董大二首 • [ 唐 ] 高适 • 原文 译文对照 •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 诗,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 史之乱前。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 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 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距离 长安城大约三千公里。这位姓元的友 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出使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 渭水北岸。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送别诗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1.2 教学内容介绍送别诗的概念和背景。
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出送别诗的情感表达。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送别诗的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送别场景的联想。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送别诗的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讨论送别诗的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第二章:经典送别诗欣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经典送别诗的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经典送别诗的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内容选择一首经典的送别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所选的经典送别诗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现代送别诗欣赏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现代送别诗的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现代送别诗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3.2 教学内容选择一首现代的送别诗,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
3.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所选的现代送别诗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情感和主题。
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义和情感。
第四章:创作自己的送别诗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创作自己的送别诗,表达对离别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经历的离别场景或人物。
指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离别情感。
4.3 教学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离别场景或人物的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创作自己的送别诗。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给予互相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次群文阅读《送别诗》的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送别诗的理解和感受。
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次学习的送别诗内容和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
课前热身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2
课前热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5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16
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17
诗题 芙蓉楼送辛渐
比较阅读
相同点
不同点
送别诗
山中送别 送朱大入秦
18
1.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第 二天早晨王昌龄在江边送别辛渐,临别叮咛之辞,道出了自 己的一片纯洁之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9
小练笔:
引用古诗名句,书写离别之情 。
20
推荐阅读
李 白:《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送灵澈上人》 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骆宾王:《易水送别》 柳 永:《雨霖铃》
21
将自己点燃的火把双手奉上去点燃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 “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柳送 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能够传达 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 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14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尽官桥杨柳枝,春风依旧绿丝丝。 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
2.在南来北往的路上,送人的折柳相赠,离去的,接枝挥别 ,却道是: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3.当夕阳已是一片惨红,诗人王维的影子被夕阳的余辉拉得 很长很长,他极目四方,只是空山不见人,而送别的人话语 却分明还在天空回荡,他多想问问友人:春草明年绿,王孙 归不归?
4.朱大就要离开,身为好友没有更多的话语,解下随身的千 金宝剑,表达一片真心: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10
群文阅读记录表
诗题
谁送谁 用什么方式送 表达了什么情感 抓住了哪些景象表达
芙蓉楼送辛渐
送别诗
山中送别 送朱大入秦
11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12
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13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 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 杀行客儿”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7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 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 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 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 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 的主题。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诗经·燕燕》
8
《芙蓉楼送辛渐》 《送别诗》 《山中送别》 《送朱大入秦》
9
合作学习
1.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友人的?你从中体会到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诗中的哪些特有景象感受 到的?在诗中圈画出来。
2.四人小组每人选择一首送别诗进行重点学习,并 完善阅读表。
温馨提示: 我交流的是《 》,读出古诗,是xx送xx的,送别方 式是XX,诗人抓住了xx xx xx等景象表达了什么情 感。
别人(的火把),把火种传播开去,的
行动(行为)
22
3
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最使人心神沮丧、失 魂落魄的,也只有分别了 。
4
一样送别,几多离情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
5
学习目标
1. 结合注释,理解四首古诗大意,多 种形式诵读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诚挚的友情。
.
6
温故知新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