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地质工程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对具有良好素质的地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及地质学等理论基础及系统的地质工程理论、技能和方法,获得工程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训练,能独立从事各种建设工程中的勘察、设计、施工、评价和管理等的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高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在能源、水利水电、城建、交通、市政、环保和国防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工程病害评价和治理。

二、基本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地质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研究的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

通过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

初步具备生产、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工程建设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 坚实的数学、力学和地质学基础。

(2) 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3) 运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4) 对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工程等开展勘察、评价、治理、设计、规划的能力。

(5) 了解地质工程学科的前沿理论及技术发展动态。

(6) 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技术文献资料。

(7) 掌握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技能,初步具有运用计算机完成地质工程及其相关工作的能力。

(8)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学位(一)学制学制四年。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

但具有学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八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六年。

(二)学位完成本专业学业,修满170学分,符合学校相关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构造地质学”应用型课程建设

“构造地质学”应用型课程建设

“构造地质学”应用型课程建设1. 引言1.1 背景介绍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构造地质学在资源勘查、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构造地质学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往往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建设应用型的“构造地质学”课程,更好地培养构造地质学相关专业人才。

通过提供丰富的实践环节和探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构造地质学理论,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建设,能够为我国构造地质学领域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推动学科的进步和实践应用。

1.2 研究意义构造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重要分支领域,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地质作用的规律,对于理解地球演化、地质灾害预测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构造地质学应用型课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地质知识和视野,更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学习构造地质学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特征,掌握地质事件的发生机制和影响规律,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构造地质学作为地质学中的重要学科,其研究成果和理论应用不仅可以指导地质资源勘查和利用,还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开设构造地质学应用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质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地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地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动地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引入研究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构造地质学应用型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前景,为地质学科的繁荣做出贡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通过构造地质学应用型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研究旨在促进构造地质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于地质学领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对于地质学科的热情与热爱。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2)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2)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背景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的基础研究。

该课程以自然地球科学的知识为基础,旨在能够使学生了解岩石、土壤、地下水、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现象与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

本次课程设计是基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第二版教材内容,以加强对该学科的理解,提高学生独立开发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土力学计算的能力为目的。

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1.了解工程地质调查的过程和方法;2.掌握土力学基本理论,能够计算出地基承载力和地下水扩散等重要参数,并进行工程设计;3.学会编写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土力学计算报告。

实验内容实验一:现场地质调查本实验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工程地质调查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将在现场进行岩石和土壤取样,掌握现场地质调查工具的使用方法,制定现场调查方案,并在实验室对取样进行分析测试。

实验步骤1.制定现场调查方案,包括取样点的选取、钻孔深度的确定等;2.进入现场地质调查,完成岩土样品的取样和整理工作;3.将取样的岩石和土壤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4.将实验室测试结果整理成工程地质调查报告。

实验二:地基承载力计算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土力学的基本理论,能够计算出地基承载力等重要参数,并进行工程设计。

实验步骤1.了解地基承载力计算的理论基础,掌握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2.根据实验室测试结果,计算地基承载力等重要参数,并编写土力学计算报告;3.对工程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

实验成果1.实验一的成果为工程地质调查报告,主要包括现场地质调查方案、现场取样过程和结果、实验室分析测试方法和结果等;2.实验二的成果为土力学计算报告,主要包括地基承载力计算、地下水扩散计算等。

实验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能够深入掌握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其独立开发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土力学计算报告的能力。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实验,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论掌握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相关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工程地质课件(地质学及土木工程专业)

工程地质课件(地质学及土木工程专业)

地球物理勘探
通过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 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 造等地质条件的方法。
工程地质评价原则和方法
1 2 3
工程地质评价原则 坚持综合性、主导性、动态性和实用性原则,对 工程建筑地区做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工程地质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地质条件 进行综合评价。包括专家评分法、模糊数学法、 灰色系统法等。
02
收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等资料,分
析区域稳定性。
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中的应用
03
利用遥感图像解译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岩性、不
良地质现象等。
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
工程地质钻探
利用钻探机械向地下钻孔,以采 取岩芯或进行原位测试,获取地 下深处地质信息。
工程地质坑探
用人工或机械方法进行挖掘坑、 槽、井、洞,以便直接观察岩土 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的地质 结构,并能取出接近实际的原状 结构土样。
05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现象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 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 的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分区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将工程建 筑地区划分为不同的工程地质区,以便针对不同 区域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与地震活动相关的构造,如地震 断裂、地震鼓包等。
地貌形态与分类
地貌形态
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包括山地、 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一、前言工程地质是一门研究地质学原理与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的学科,是土木工程、矿山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领域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

本大纲旨在为工程地质教学提供指导,明确学习目标与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1.了解地质学基本原理,包括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岩土性质等;2.熟悉地质调查与工程地质勘察方法;3.掌握工程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方法;4.学习工程地质信息的分析和应用;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地质学基础知识(1)地质构造基本原理;(2)地层特征及分布规律;(3)岩土性质与力学特性。

2.地质调查与勘察(1)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2)地质灾害勘查与评估;(3)地下水勘察与利用。

3.工程地质灾害(1)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2)灾害预防与治理方法;(3)应急处置措施与案例分析。

4.工程地质信息分析(1)地质图像解译方法;(2)地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3)GIS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讨论等。

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将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考试评价:期中考试、期末考试;2.课程论文:课程设计、报告撰写;3.参与度评估:课堂表现、小组作业等。

六、参考教材1.《工程地质学》方文军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工程地质学导论》李军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3.《地质勘探技术》陈洪、姚建林编著科学出版社七、备注以上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进度和评估要求将根据具体教学情况作出调整。

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努力钻研,不仅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应用,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祝大家在工程地质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论西安地裂缝的工程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论西安地裂缝的工程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论西安地裂缝的工程地质特征专业地质工程班级地质 0901学号 0909040133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 教授设计时间 2012.6生产实习目录一、概述 (3)1.1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3)1.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41.3 课程设计的基本工作思路......................................................... .4二、西安地裂缝的地质背景 (5)2.1自然地理及气象条件 (5)2.2地形地貌 (6)2.3地层岩性 (6)2.4地质构造 (7)2.5水文地质条件 (8)三、西安地裂缝的形态与特征 (8)3.1主要地裂缝的分布状况 (8)3.2简述地裂缝成因 (11)3.3地裂缝类型 (12)3.4地裂缝特征 (13)3.5地裂缝危害 (13)四、简述地裂缝的地球物理勘探 (13)五、地裂缝防治措施及工程地质地治理 (14)5.1防治措施 (14)5.2西安地裂缝的场地勘察 (15)六、结论 (17)一、概述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因素和认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现象。

地裂缝一般产生在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与地面沉降不同,地裂缝的分布没有很强的区域性规律,成因也很多样。

地裂缝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发育的方向性、延展性和灾害的不均一性与渐进性。

地裂缝的形成是指强烈地震时因地下断层错动使岩层发生位移或错动,并在地面上形成断裂,其走向和地下断裂带一致,规模大,常呈带状分布。

地裂缝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自50年代后期发现,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活动明显加强,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过量抽汲承压水导致的地裂缝两侧不均匀地面沉降进一步加剧了地裂缝的活动,地裂缝所经之处,地面及地下各类建筑物开裂,破坏路面,错断地下供水、输气管道,危及一些著名文物古迹的安全,不但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地质类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地质类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调查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课程内容1. 地质学基础知识(1)地球的形成与演化(2)地质年代与地层(3)矿物学、岩石学(4)构造地质学(5)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2. 地质调查与勘探(1)地质勘探方法与技术(2)区域地质调查(3)工程地质勘察(4)矿产资源勘查3. 地质灾害防治(1)地质灾害的类型与成因(2)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3)地质灾害应急与救援4. 地质公园与旅游地质(1)地质公园的规划与建设(2)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3)地质旅游产品的设计与推广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地质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地质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法: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地质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等,加深对地质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1. 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系统性的地质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3. 实验室设备: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4. 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组织学生参观实地考察,丰富教学资源。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以笔试为主,考察学生对地质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考察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4.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分析典型案例,考察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地质学基础知识(2周)2. 第二阶段:地质调查与勘探(3周)3. 第三阶段:地质灾害防治(2周)4. 第四阶段:地质公园与旅游地质(2周)5. 第五阶段:复习与总结(1周)八、课程资源1. 教材:地质学教材、地质学相关参考书籍2. 网络资源:地质学相关网站、在线课程、学术论坛等3. 实地考察资源: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野外实习基地等九、课程特色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地质学知识的传授,同时强调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工程地质学基础教材

工程地质学基础教材

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为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的基础部分,是工程地质学科的骨干课程,同时也是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的:1.向学生传授内外动力及人类活动引起有关物理地质现象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从工程地质角度研究这些动力地质现象(问题)的基本方法等。

2.通过本课程学习,具备解决某些重大工程地质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该课程应用性很强,要求学生尽可能紧密联系某些具体工程动力地质现象的实际进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必修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介绍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际意义,它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前沿。

如何学习该课程。

第二章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活断层鉴别及研究方法、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第三章地震工程地质研究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效应,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地震小区划,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第四章砂土液化工程地质研究砂土液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砂土液化的防护措施。

第五章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影响岩石风化因素,风化壳及分带标志和方法,岩石风化防护措施。

本章教与学两方面没有难度,主要问题是实际工作中风化岩分带的标准很难把握,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好配合现场考察进行教学。

第六章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斜坡应力分布特征,斜坡变形破坏形式及机理,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滑坡形态要素及分类、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斜坡变形破坏预测预报及防治。

第七章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渗透变形概念及形式,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渗透变形预测,防治措施。

第八章岩溶工程地质研究溶蚀机理,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岩溶渗漏、塌陷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渗漏及塌陷处理措施。

第九章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诱发地震的类型,水诱发机制,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

地质工程培养方案(3篇)

地质工程培养方案(3篇)

第1篇一、培养目标地质工程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地质学基础理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地质学、岩土工程、水文地质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 具备从事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等工作能力;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地质工程行业的发展需求;4.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跨学科、跨行业的工作环境。

二、培养规格1. 学制:四年制本科2. 学分:150学分3.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三、课程体系地质工程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36学分)1.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12学分2. 外国语课程:12学分3. 计算机基础课程:6学分4. 体育课程:6学分(二)专业基础课程(48学分)1. 地质学基础课程:12学分2. 工程力学课程:12学分3.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课程:12学分4.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12学分(三)专业核心课程(48学分)1. 地质工程勘察课程:12学分2. 地质工程设计课程:12学分3. 地质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12学分4. 地质灾害防治课程:12学分(四)专业选修课程(18学分)1. 矿山地质课程:6学分2. 环境地质课程:6学分3. 地质工程CAD/CAM课程:6学分四、实践教学环节1. 实验教学:30学分2. 课程设计:15学分3. 毕业设计:20学分4. 生产实习:20学分五、教学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实习、设计、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采用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培养模式1. 产学研结合:与地质工程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研究等机会。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一、引言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设计的基础,它通过对工程地质和岩土性质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技术依据。

本文将从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方法、内容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岩土工程勘察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岩土数据和技术指导。

具体而言,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地质环境:通过对地质构造、岩石、土壤等地质要素的调查,了解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背景和地质环境。

2.确定地基条件:通过对地表和地下土壤的采样、测试和分析,确定地基的性质、强度、稳定性等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3.评估地质灾害风险: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和分析,评估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为工程设计和风险防范提供依据。

4.指导工程设计: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性。

5.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通过对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和岩土性质的认识,为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三、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两个方面。

1.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它通过对工程建设地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

现场调查主要包括地震勘查、地质勘查、地下水勘查等,通过对地表和地下的直接观测和测量,获取地质和岩土性质的基本信息。

2.室内试验:室内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的补充和深入研究,它通过对采样的岩土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和分析,获取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性质、化学性质等参数。

常用的室内试验方法包括岩石力学试验、土壤力学试验、水文试验、化学试验等。

四、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震勘查、地下水勘查、岩土钻探、岩土采样、室内试验等。

1.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它通过对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土壤等地质要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地质背景和地质环境。

工程地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工程地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工程地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概念,了解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岩土工程等相关知识。

同时,了解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等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实践。

1.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地质解释、工程地質報告撰写、工程勘察设计、地质灾害监测应对等能力,能够在工程中独立开展地质勘察、地质工程评价、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

1.3 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工程地质的基本素养,包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践能力,具备工程地质从业能力和素质。

二、教学内容2.1 基本理论知识地质工程的基本概念, 岩土工程基本原理, 地质勘察与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点。

2.2 实践技能地质调查与实验技术, 地质工程勘探的方法, 地质工程报告文件的撰写格式, 地质灾害监测与应对技术等。

2.3 应用案例分析地质勘察案例分析, 地质灾害应对案例分析, 工程地质评价案例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教学采用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加深对地质工程的认识。

3.2 实践操作开展地质工程勘察实习、地质灾害实验、地质勘探实习、地质灾害应对演练等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3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地质工程实践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实践活动、地质工程竞赛等,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手段4.1 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技术手段,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2 实验设施利用实验室设备和场地设施,进行地质工程勘察、地质灾害实验等实践活动。

4.3 教材资料选用权威的地质工程教材和相关资料为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表现评价采用课堂问答、考试、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基本知识和勘察技术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课程目标1. 掌握工程地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 熟悉常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和技术,了解勘察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3. 学习分析和评价地质勘察成果,掌握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规范。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实地勘察和数据处理能力,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二、课程内容1. 工程地质基础知识- 工程地质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常见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地形地貌与工程地质关系- 岩土特性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地下水与工程地质关系2. 土壤与岩石的工程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与流程- 土壤与岩石的取样与测试- 土壤与岩石的工程分类与评价- 土壤与岩石的工程参数计算3. 地质勘察成果的分析与评价- 地质勘察成果的处理与解释-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安全评价与灾害风险评估4. 地质勘察报告编写规范- 地质勘察报告的结构与要素- 地质勘察报告的撰写方法与技巧5. 实地勘察与数据处理- 实地勘察技术与方法- 勘察数据处理与分析- 地质图件的解读与使用三、课程设计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实际工程项目的勘察要求进行模拟。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3. 加强对勘察成果分析和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地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强调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与展示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写作能力。

5. 设计项目应符合社会实际需求,与工程地质相关性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综合性。

通过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工程地质基本知识和勘察技术,能够独立进行勘察工作,并对勘察成果进行准确分析和评价。

同时,还能够编写规范的地质勘察报告,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为工程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课程设计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课程设计

的分析评价。
第四章 陕西大西沟铁矿滑坡 防治措施
4.1 防治原则 4.2 防治措施
4.1 防治原则
滑坡防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滑 坡的整治,主要针对引起滑坡的主导因素进行,原则上 “一次根治,不留后患”;对性质复杂、规模巨大,不易 查清或工程建设进度不允许完全查清后再整治的滑坡,在 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全面规划,分期治理,使后 期工程获得必须的资料,同时,争取一定的建设时间,保 证整个工程的安全和效益;滑坡可能对建设工程产生危害 具有随机性时,先采用短期内发挥效力的应急工程措施, 后作永久工程;一般情况下,安排滑坡整治时间,以旱季 为宜。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以避免引发新滑坡为原则。
陕西大西沟铁矿滑坡体稳定 性分析及综合治理研究
前言
陕西大西沟铁矿位于陕西省柞水县秦岭南麓中段,地 形北高南低,山势陡峭,岭脊地势高缓,山坡陡倾,倾角 为30°~60°。脊谷相对高差约100~200m。拟建场地地处山 坡上,根据设计平面图,从上到下大致分为7个台阶。由于 人工开挖,引起拟建场地多处滑坡,多处建(构)筑物己 经建设到关键时期,谷底还有未搬迁走的当地居民十几户, 其中四户人家房子已经面临3#公路滑坡的直接威胁;洞口滑 坡直接影响到矿石的运输和破碎车间的安全。因此滑坡的 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成了场地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此 滑坡的稳定性及治理进行研究,为大西沟铁矿建设中的滑 坡治理提供初步设计方案,为以后类似的工程建设提供相 关参考资料。
5.2 建议
在陕西大西沟铁矿工程建设中,应把工程建设和人为活动 诱发的工程灾害相结合,注重工程建设带来的地质灾害,提前 预测工程灾害,及时处理,使铁矿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在矿山工程建设中应注意;建设中尽量避免大量开挖土方 切割滑坡体;在大量开挖土方前,应对开挖可能带来的地质灾 害做出评估,提前对其进行预治理,减少对工程建设带来的危 害及大量的经济损失。同时在以后的矿山建设中建筑物尽可能 采取桩基础,避免对山体开挖造成地质灾害,同时桩基础嵌入 基岩还可以起到抗滑作用。 注重矿山建设滑坡的群防群治,滑坡治理完成后安装一些 简单的滑坡监测装置;加强职工对滑坡灾害的认识,避免人为 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相关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相关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相关资料一、相关计算取值表(1)工程地质手册(2)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有关成都地区地基参数取值(3)岩土工程手册二、计算公式1. 指标统计公式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参数统计要求,采用下列公式对其进行统计分析:XS=δnXX ni i∑==11212--=∑=n Xn X S ni iδ⎪⎪⎭⎫⎝⎛+±=2678.4704.11n n rs 式中: δ——指标的变异系数;X ——指标的平均值;S ——指标的标准差;rs ——统计修正系数;iX ——单个试验指标值;n ——样本个数。

然后利用下列公式,就可计算出指标的标准值。

mk f rs f ⋅=式中:kf ——岩土参数的标准值:mf ——岩土参数的平均值;rs ——统计修正系数。

1)指标统计公式: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参数统计要求,采用下列公式对其进行统计分析:X S=δnXX ni i∑==11212--=∑=n Xn X S ni iδ⎪⎪⎭⎫⎝⎛+±=2678.4704.11n nrs式中: δ——指标的变异系数; X ——指标的平均值; S ——指标的标准差; rs ——统计修正系数;iX ——单个试验指标值;n ——样本个数。

然后利用下列公式,就可计算出指标的标准值。

mk f rs f ⋅=式中:kf ——岩土参数的标准值:mf ——岩土参数的平均值;rs ——统计修正系数。

2). 成果统计1 室内物理力学参数统计及分析表?-1 土工试验结果报告此表仅为格式参考,具体土层依据课程设计书表?-2 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3 岩石试验报告表?-4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2)原位试验成果统计表的格式参照室内试验成果统计包括:标贯、动探、波速试验等3).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土层包括:软塑粘土、硬塑粘土、坚硬粘土、粉质粘土、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密实卵石等指标: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重度、抗剪强度(c、Φ)2.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相关要求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规范进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判别为不均匀地基。

新疆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探讨

新疆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探讨

**基金项目:本文受自治区教育厅十三五重点专业“地质工程”资助、新疆工程学院地质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的资助。

新疆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探讨曹小红1,尚彦军1,2,孟和1,杨长德1,曹远远1(1.新疆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2.中国科学院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摘要:新疆工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办学定位,地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以地质学、力学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及现代工程地质勘察手段与技术方法,以工程地质勘察学、水文地质勘察为核心课程,工程物探、工程地质数值法为基本技术手段,课程设置结合工民建勘察、城市建设、地质灾害防治、道路工程、土遗址保护、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地下工程、页岩气煤层气开采技术等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工科思维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地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P621+.5新疆工程学院作为新疆工科类高等院校更应该为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培养各类合格人才;学院在现阶段应做好发展定位、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应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制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设置符合学校基本教学的课程。

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正值教育大力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时期,新疆工程学院历经建校之初的煤矿学校逐渐发展到新疆工业专科学校再到升格为新疆工程学院本科院校的发展过程,学校在工科发展方面有先天优势。

然而地质工程本科专业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学科交叉、实践性较强等特点,各相关勘察设计单位很难在短期内将其他专业的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后达到能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地球物理勘探、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

1地质工程专业定位地质工程专业涉及城镇建设、土木建筑、水利水电、能源交通、资源开发、市政、国土规划与防灾等各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国防等部门独立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景观旅游保护以及工程病害诊断和预防工作,新疆目前各项建设高速跨越发展[3]。

工程地质学课程设计目的

工程地质学课程设计目的

工程地质学课程设计目的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 使学生了解各类地质灾害的成因、预测及防治措施,提高解决实际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方法,提高地质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质学知识对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和防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地质学软件和工具进行地质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地质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地质奥秘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工程建设中充分重视地质环境保护。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工程实践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工程地质学的课程性质,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达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工程建设中的地质问题,为我国工程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地质作用、岩石与地层、地质构造、地貌等,参照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涵盖地质灾害的分类、成因、预测方法及防治措施,以教材第二章为基础。

3. 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教授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图例识别、地质信息提取等,参考教材第三章。

4.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介绍勘察目的、方法、技术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第四章。

5. 工程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学习地质环境评价的基本原则、方法及其在工程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以教材第五章为参考。

6.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地质考察、地质灾害调查、地质图绘制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下滑。
5.1 结论
4.采用反演分析法求洞口滑坡带c、值,并用Exce1软件 编程实现计算功能。通过计算得到滑坡带Fs-c及Fs- 关 系曲线成果图,综合分析得到陕西大西沟铁矿洞口滑坡 带的c、 精确值。 5.在原有滑坡治理设计方案失败后,经过对滑坡的稳定 性分析,综合考虑各项设计指标,提出板锚组合挡墙、 预应力锚索相结合的滑坡体治理方案。并通过传递系数 法及相关设计计算给出了洞口滑坡体治理方案。 6.滑坡治理施工后,对滑坡治理支护结构进行检测,应 用胡克弹性定律计算支护结构锚杆、锚索的变形量,与 实测变形量进行比较,综合分析得到滑坡体治理满足设 计要求的结论。
1-2 节理裂隙特征表
产状 裂隙 分组 走向(°) 倾向 倾角(°) 裂隙 宽度 (cm) 裂面特征
第一组
330
NE
46~80
0.5~3
张裂隙,裂 面粗糙充填 物为粘土及 角砾 张裂隙,裂 面粗糙充填 物为土及角 砾 剪裂隙,裂 面光滑钙质 充填。
第二组
240
SW
74~85
0.5~5
第三组
120
NE
2.1 基本特征 2.2 形成机制
2.1 基本特征
陕西大西沟铁矿滑坡3#公路滑坡为一古滑坡,洞口 滑坡为一牵引式滑坡,由于修路、建房、耕作等,形成 多级阶坎台面。滑坡体在空间上总体呈半圆形,滑坡后 缘呈不规则陡壁。滑坡体物质组成为第四系残坡积、崩 坡积和人工堆积土体,成为主要为含角砾粉质粘土与碎 石、块石混合物。滑面主要沿堆积层与基岩界面发育, 纵向形态受基岩顶面形状控制,为折线状,滑面上普遍 具有一定厚度不等的滑带土,成分为粉质粘土或粘土, 富水呈软塑状态,具有较清晰的滑动擦痕。滑坡主要特 征擦痕祥见图2-1。
第三章 陕西大西沟铁矿滑坡稳定性 分析评价
3.1 定性分析 3.2 定量分析
3.1 定性分析
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对影响 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可能的变形破坏方式及失稳
的力学机制等的分析,对已变形地质体的成因及其可
能的发展趋势的定性解释和说明。其优点是能综合考 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多种因素,快速地对边坡的稳定 状况及发展趋势做出评价。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工 程地质分析法、边坡稳定性分析数据库和专家系统法
5.2 建议
在陕西大西沟铁矿工程建设中,应把工程建设和人为活动 诱发的工程灾害相结合,注重工程建设带来的地质灾害,提前 预测工程灾害,及时处理,使铁矿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在矿山工程建设中应注意;建设中尽量避免大量开挖土方 切割滑坡体;在大量开挖土方前,应对开挖可能带来的地质灾 害做出评估,提前对其进行预治理,减少对工程建设带来的危 害及大量的经济损失。同时在以后的矿山建设中建筑物尽可能 采取桩基础,避免对山体开挖造成地质灾害,同时桩基础嵌入 基岩还可以起到抗滑作用。 注重矿山建设滑坡的群防群治,滑坡治理完成后安装一些 简单的滑坡监测装置;加强职工对滑坡灾害的认识,避免人为 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2 防治措施
介绍了目前滑坡治理方法,根据陕西大西沟铁
矿滑坡的特征及形成原因,综合各种指标体系,对
洞口滑坡体采用板锚组合挡墙、预应力锚索治理的 综合防治措施。并通过传递系数法及相关设计计算 得出了洞口滑坡体治理方案。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文通过对陕西大西沟铁矿滑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陕西大西沟铁矿滑坡是在场区时由于开挖山体造成的。滑坡产生后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治理方案也存在问题,致使滑坡严重影响到场区
1.2 地形地貌
陕西大西沟铁矿地处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大 西沟秦岭南麓剥蚀中山地,地势北高南低,山势 陡峭。海拔一般800~1300m,境内山顶高程一般 100~200m,主要为侵蚀构造中山地貌类型。除目 前已有旧房区较为平坦外,其余为斜坡、陡坎及 台阶地等,地形较为复杂。地形坡度一般 30°~35°,坡向20°~24°。斜坡上大多为耕种山 地,植被不发育,见零星核桃树及山栗子树。坡 脚为大西沟居民,沿路有较多民房分布。
碎石:岩性基本同③层,中密一密实状态,该层厚度 变化较大,局部缺失。 基岩:主要为钙质千枚岩。次生钙质板岩,灰白色、 灰色及灰绿色,片状、块状结构,片理、层理、节理、 裂隙发育,易风化,风化物遇水粘性大,具膨胀性。 上部强风化,下部中等风化。
0.00~3.70
0.00~4.50
坡积层
Q4dl
坡积层 坡积层 下 石 炭 统
的施工进度及坡脚多户居民的房屋安全。
2.通过地形地貌、地层及岩土工程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对陕西大西沟 铁矿滑坡进行分析;得出陕西大西沟铁矿滑坡由于山体开挖牵引而形成, 滑坡发生在岩土交界面上。主要为人工诱发性滑坡和古滑坡的复活。 3.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洞口滑坡体进行评价,并Excel软件编程实现计算 功能。通过计算表明,陕西大西沟铁矿洞口滑坡现阶段稳定性差,随着 地表水的入渗及人为工程活动滑坡稳定性会降低,滑坡体随时可能会失
坡积层
Q4dl
耕土:褐黄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含少量千枚岩角砾及 较多的植物根,稍湿,松散。 素填土:灰色,灰白色,主要由铁矿石和千枚岩组成,粒径 大小不一,最大30cm,一般4-6cm,松散;该层仅在坡角处见 到。 含角砾粉质粘土:黄褐色、褐色、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 见氧化铁斑点;土质不均,含千枚岩、板岩角砾、碎块,含量 5~40%不等,粒径一般1~2cm,个别大于8cm;很湿一饱和,可 塑。该层厚度变化较大,局部缺失。 碎石:灰色,灰白色,主要含千枚岩、板岩角砾、碎块组成, 碎石含量一般60~80,粒径一般2~4cm,最大可达lm以上,粉 质粘土和角砾充填,很湿一饱和,稍密一中密。该层厚度变 化较大,局部缺失。 含角砾粉质粘土:岩性基本同②层,该层厚度较大,局部夹碎 石透镜体。
第一章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1.1 气象、水文
1.2 地形地貌 1.3 地层岩性 1.4 水文地质条件 1.5 区域地质构造 1.6 人类活动
1.1 气象、水文条件
柞水县为中国西北东线内陆地区,兼有南北气候带的特 征,北部属暖温带,东南柞水县部属北亚热带,整个县域属 亚热带和温暖带两个气候的过渡地带,植被繁衍群落差异明 显。人常说,“高一丈不一样”。“六月太阳晒半边,即气 候影响植物带垂直和平行分布特点明显。全年日照1860.2小 时,最冷平均气温0.2℃,最热平均气温23.6℃。极端最高气 温37.1℃,最低零下13.9℃,无霜期209天,年降水量742mm, 最大降水量1225.9mm(83年),最小降水量567.6mm(76 年),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地表水主要来自雨季的降水及工程建设中排放的建设用 水。雨季及施工期间,地表水丰富。加之地表难以形成径流, 地表水下渗,增加了山坡土体的含水量,降低了土体的抗剪 强度,使得滑面上的抗滑力随之下降。
陕西大西沟铁矿滑坡体稳定 性分析及综合治理研究
前言
陕西大西沟铁矿位于陕西省柞水县秦岭南麓中段,地 形北高南低,山势陡峭,岭脊地势高缓,山坡陡倾,倾角 为30°~60°。脊谷相对高差约100~200m。拟建场地地处山 坡上,根据设计平面图,从上到下大致分为7个台阶。由于 人工开挖,引起拟建场地多处滑坡,多处建(构)筑物己 经建设到关键时期,谷底还有未搬迁走的当地居民十几户, 其中四户人家房子已经面临3#公路滑坡的直接威胁;洞口滑 坡直接影响到矿石的运输和破碎车间的安全。因此滑坡的 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成了场地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此 滑坡的稳定性及治理进行研究,为大西沟铁矿建设中的滑 坡治理提供初步设计方案,为以后类似的工程建设提供相 关参考资料。
及图解法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2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方法是通过力学原理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 析,严格地讲,边坡稳定性分析还远没有达到完全的定
量这一步,目前它只能算是一种半定量的分析方法。不
同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应不同的力学模型,但其总体上又 可分为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和数值分析方法两种,其中极 限平衡分析方法在工程实践中使用最多,而数值分析方 法则更多地应用在对边坡应力应变特征及变形破坏机理
1.3 地层岩性
陕西大西沟铁矿第四系覆盖层主要 为坡积层(Qdl)及人工堆积层(Qml)等,局 部地区基岩出露,基岩为下石炭统千枚 岩、板岩等。其地层特征见1-1。
表1-1 地层特征表
系 地质年代 名称 人工堆积层 人工堆积层 第 四 系 全 新 统 代号 Q4ml Q4ml 岩性特征 层厚(m) 0.00~0.80 0.00~8.70
Q4dl Q4dl
0.00~10.30
0.00~6.90
C1
最大揭露厚度6.60m
1.4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提供的《大西沟铁矿开采焙 烧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详勘阶段)场地地下水主要 分布在坡脚处,水位埋深6.35~8.04m;坡脚以上未见地下水。 根据实验室对地下水测试,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 土结构均无腐蚀性。同时,下渗的地表水抬高了地下水位, 使得坡体中的水位差增加,地下水的渗流速度加大,地下水 渗流过程中水压力随之增大。上述因素都可导致土体滑动, 山坡体的开裂,形成滑体。坡体中的各种裂缝的存在反过来 又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促使坡体进一步位移。
1.5 区域地质构造
(1)断层:大西沟铁矿大地构造位于秦岭地槽北部的华力
西褶皱带上,属秦岭伟向构造带南亚带的北侧。本区总的 褶皱形态为一巨大的复向斜,即蔡玉窑一西庐山复向斜, 轴向东西,两翼基本对称,倾角300,北翼被九华山岩基吞 蚀;断裂发育程度中等,主要断裂为东西向的华力西褶皱 带南北两翼的深大断裂及风镇一山阳深大断裂。 (2)节理裂隙构造:区内岩层节理发育,尤其板岩节理密 集,岩石被切割破碎形成碎裂结构体,主要节理特征见表 1-2。
2-1 滑坡擦痕图
2.2 形成机制
1.通过地形地貌、地层及岩土工程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对陕 西大西沟铁矿滑坡进行分析;得出陕西大西沟铁矿滑坡由于 山体开挖牵引而形成,滑坡发生在岩土交界面上,滑坡后缘 产生的张拉裂缝随着地表水的入渗,致使滑带土的抗剪强度 降低,抗滑力减少,促使滑体向下位移。 2.分析了陕西大西沟铁矿滑坡特征;陕西大西沟铁矿滑坡属 于人工开挖诱发型及古滑坡复活的综合型滑坡。按岩土性质, 为堆积层土质滑坡;按滑动性质,为牵引式滑坡;按滑面特 征,为折线型滑坡。 3.通过分析陕西大西沟铁矿滑坡成因,总结了滑坡前期地质 勘察工作不足;建设中对滑坡重视不够;治理方案不合理; 地表水的排放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引起陕西大西沟铁矿滑坡 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